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信息如何有價值

信息如何有價值

發布時間:2023-11-03 12:26:59

㈠ 信息爆炸時代,如何才能找到最有價值的信息

互聯網50年,打破信息壁壘,讓這個世界原有的信息生產、傳播、分享機制發生巨變。

新事物總是這么美妙,雖說帶來了信息爆炸,同時互聯網也給予了解決方案,推出幫助我們篩選信息的 「 推薦演算法」 ,根據每個人的個人興趣和需求,從而進行個性化信息推薦,然而我們並不欣喜於被各種平台 「讀懂」 。

說好的 「個性化信息流」, 為什麼會變成 「信息肥宅水」 ?

這也是在年初騰訊研究院第二屆年度論壇里,網民們根據互聯網發展20年,票選出的「最焦慮、最關心」的十大問題之一,也被稱為 「互聯網20年大哉問」 。

信息流就像護膚品,天天用,但不能多。

判斷信息的重要性是一個高級的大腦功能,它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適應環境,也控制著人們的注意力和學習能力。

在去年的文章《 如果用看待食物的方式看待信息,你會做出什麼不同的選擇? 》也提到:食物和信息一樣,都通過某種形式或形態進入身體,食物是通過胃進行消化,而信息則是通過大腦處理。 從這個角度看,信息是我們大腦的「食物」

我們的腸胃「吃」食物;

我們的大腦「吃」信息。

那麼,我們能否用對待「胃」的態度,來對待我們身體的司令——「大腦」?

食品里有 安全食品、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垃圾食品、有害食品 等分類標准,我們可以通過它的生產來源、成分、原料、廠商等多個維度進行區分。

那些我們每天都接觸卻不那麼在意的「信息」, 它們究竟屬於哪些 「 食品類別」,營養幾何 ?

每多思考一步,對於大腦都是一次鍛煉。

信息,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20世紀40年代,信息奠基人香農(Shannon): 「信息是用來消除隨機不確定性的東西」 ,但到了21世紀,信息同時也增加了不確定性——「 真偽難辨」 。

傳統媒體商業模式正在瓦解,如今 人人都是自媒體 興起,信息生產的門檻大大降低,這樣一來信息源的生產者,早已不全是記者編輯。再加上,信息的傳播媒介也在更新迭代,就暴露了一個大問題,容易失真。

當互 聯網發展到一定的高度,瓶頸就是真實性。

每個人都掌握了真相的重要一面。 在各大社交、信息流平台里的任意一個人都可以發表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形式發表自己的觀點,都可以作為信息傳播的「源頭」,甚至有可能成為 「熱點」 ,引起大眾狂歡,這時所謂的 「觀點」 就可能慢慢變成了多數人以為的 「事實」 。

這無疑對多數人的接收信息增加了難度,需要在接受某條信息前,再進行多一步操作——「 辨別真假」。 正因為懶得去辨別真假,這一步其實隔絕了一批又一批人。

人類本質上對「信息」是有生物性需求的。但 比起「錯誤的信息」,人們更害怕接收不到信息。

所以,當錯誤的信息成為唯一信息來源時,我們也會更傾向於接受和相信。 久而久之,長期處於一個被信息隔絕的環境里,人自身局限性會自內而外開始顯化,扭曲對真實世界的認知。

這是一個信息量級指數化,思考質量卻淺層化的時代,對於海量的信息,不辨來由、不假思索地汲取逐漸成為我們的常態。

同時我們必須接受一個事實:

大腦接收信息的帶寬是有限的,每天的時間更是固定。

我們的「大腦」最初的演化是沒有目的的,更不會考慮到這個「信息時代」,它在演化的初始階段根本沒有想到會有今天,接收、處理的信息成千上萬倍地指數增長,被浩瀚的信息海洋所淹沒。

如果從食物的角度來思考,單個個體的問題主要不在於生產者,沒有人會說食物過剩。但從根本上來說,這是一個 「攝入」 的問題。

當信息「過 載」,就要開始「過濾」,去發現「什麼更重要」。

像對待胃一樣去對待大腦,更應該開始思考自己的 「攝入」, 審視自己每天所接觸到的信息,編織自己的 「過濾網」。

與其盲目追隨大腦自動化的過濾機制和偏見,還不如建立我們自己的「信息過濾器」。

這也是過去兩年裡,我所做過最重要也最正確的事情。

我們的「信息環境」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不能孤立封閉地生存和發展。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一個危機,你會注意到一些事情:那些在微博上關注你的人不一定會過來坐在你身邊。你在微信上的好友也不一定會幫助你去解決這個問題。

只有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和你有真正緊密聯系的朋友才會幫助你,同時在不經意間會潛移默化地塑造、影響著雙方的決策質量,人與人之間就是這么奇妙。

接觸最頻繁的那幾個人,就是自己「信息環境」最重要的構成。

當一個普通人由於信息過載導致無法消化信息,甚至無法辨別信息來源可信度時,他最可能做出, 也應該做出對他成本最低的選擇,更可能是相信自己身邊最親近或最認可的人。  

但如果你所處的信息環境里,有嚴重信息缺失甚至信息扭曲,那能夠作出正確決策就是小概率的事件。

如何讓自己的「信息環境」有所改善?

1、打破信息閉塞的束縛,首先就是對自己的「信息環境」多一點覺察。

要意識到自己面對這個世界的諸多應對方式中,有多少來自於哪些人的影響,又有多少是只來自於自己內心。

2、其次,你是有選擇的。

你所選擇閱讀和傳播的信息,造就的就是你的信息環境。 你怎樣選擇,信息環境便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You are what you read」。

當你選擇做明智的信息消費者,支持好的內容,信息環境就會越來越好。當你選擇做吃瓜群眾,沉湎於標題黨和謠言,信息環境只會越來越糟, 這到底是還是一個循環。

3、最後, 為自己的「信息環境」投資。

盡量成為個別高質量信 息渠道的付費用戶, 支持生產優質內容的機構和個人,優質的讀者和作者更是一個相互影響、雙向塑造過程。

另一方面,最有價值的信息,往往是被擁有者隱藏起來的,只在特定的圈層內傳播 ,這樣才可以保持創作者本身的長期競爭優勢。所以,不能光被動接受外界的信息,要主動探索優質信息源,否則將淪為那些一味迎合,投讀者所好的媒體的受眾。

擁有互聯網的這20多年,社會信息傳播結構一直在變化升級,導致社會資源的流動方向也隨之一直在變,由此帶來的一個重要結果就是:

整個社會財富分配的模型其實一直在變 ,機會真不少,自己看不到並不能說明不存在。

互聯網打破了信息的壁壘,讓全世界每個角落的人,都有機會獲悉全球各地正在發生的事情,看到更大的世界。但問題是信息海洋不僅把人淹沒,還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迷惑,真相到底是什麼。

「信息素養」或許 是我們在信息海洋里的一個救生圈。

美國技術活動家Johnson 在《信息食譜》書中提到的兩條核心建議:

1、Consume deliberately。我們要主動,刻意地去消費某些信息,哪怕我們不喜歡。

2、Take in information over affirmation。我們要去獲取新的信息,而不是去為自己的舊觀點尋找支撐。

「信息素養」 簡單地說,面對洶涌的信息海洋,能夠做出一定 「回應」 的能力:

1、主動探索自己需要的信息

思考是一件主動的事情,思考得多了,自然就會獨立思考,深度思考,脫離量去追求質的提升, 這是逐漸思考的過程。

同時也必須掌握一些必備的搜索技能,知道信息在哪裡遠比信息本身更重要,多搜索一步,信息質量高一點。

2、信息渠道豐富多樣化

在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微博等地方,每天都能讀到一些帶著 「有色眼鏡」 的內容,也就是帶著某種偏見的內容。

因為只要稍加基於人性的營銷技巧,我們的大腦很容易就會被植入一個錯誤觀點,可能在往後的某個場景不經意觸碰開關,導致一些意外事故。

3、高效辨別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對於信息源來說,我們應該學會選擇和辨別。不可靠、信噪比低的信息源少看,用自己的 「過濾網」 進行過濾。

那麼,面對各種媒體渠道的熱點文,我們該如何辨別內容的可信度?

可以參考以下角度:

1、作者是否體現出對「常識」的了解。

2、文章的內容以「事實」為主,還是以「個人觀點」為主,事實支撐點有哪些。

3、文章所體現的思維脈絡是否有「邏輯」。

4、文章整體的出發點是「揭示客觀存在的事實或問題」、「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案」,還是單純地「宣洩情緒」。 

——呦呦鹿鳴

這個主要側重的是對於信息的認知過程, 也就是持續地輸出遠比單向的輸入更重要,只有 「入局」 ,參與到內容創作的過程,才能正在體會到信息產業鏈是如何運作的。

這幾年在持續地寫作,確實是個相當不錯的輸出模式,但到了今年,才算是真正「入局」,年初到了一家內容主導的平台,親自參與到其中,才更深刻理解到 一個「信息工廠」內部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同時也明白了一件事, 但凡真正參與過媒體相關行業其中的人,其實對這些熱點文更容易無感。 他們會更清楚:

這些熱點文背後的一個個光鮮亮麗的故事,不過是現代「信息工廠」內部一環環流程而已。

以上便是如今我在這個信息時代的生存指南:

信息在媒介的 傳播過程中終究會「失真」,我們要接受「信息過載」這一既定事實,重視並改善身邊的「信息環境」,努力去提高自己的「 信息素養」,擁抱這個大時代。

理解這個世界運作的規律,不必去羨慕那些媒體吹捧的大人物們,不斷靈活地調整自身的定位,以較小的代價獲得實際上的舒適平和,這真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推薦閱讀:

君子知命不懼,日日自新

27歲 | 處處失火,處處救火

盲人摸象 | 做好盲人,當好大象

在「騰訊們」中槍前,請讓子彈飛一會兒

㈡ 信息的價值如何衡量,如何才能正確實現其價值

衡量信息的價值通常有兩種方法:

  1. 按花費的社會必要勞動量來計算:


    V=C+P,C:生產該信息所花成本,V: 信息產品的價值,P:利潤。

2.按使用效果來衡量:

此方法認為信息的價值體現在決策過程中因用了該信息後所增加的收益,但應該從收益中減去獲取信息所花的費用 ,得到的是凈收益。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中是指「在現有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這里所說的現有的正常的生產條件,是指現時某一生產部門大多數產品生產已經達到的技術裝備水平。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等於某一時期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當期該種使用價值總產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量綱是時間單位/使用價值數量單位。

這意味著,社會產品是不斷發展的物質的社會存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獲得了抽象勞動的量的規定性,而抽象勞動本身(一定歷史形態的商品生產勞動)則表達為一定的社會勞動時間的差別。這種同質基礎上的量的差別,說明的是總勞動的歷史生成性。

一句話,抽象勞動是抽象規定的賦予,是勞動二重性發展規定的社會顯性化。

㈢ 信息時代,三招讓你高效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聽課筆記:2020年2月15日

以前總是掛在網上刷劇、刷八卦、刷熱點,結果經常把自己迷失在海量的信息里,晚上一刷手機就刷到半夜;然後又懊悔自己,但第二天依然戲碼重演……對自己真的是恨鐵不成鋼。

聽了秋葉老師中物的這堂課後,讓我學會了如何快速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互聯網不僅不再消耗我的時間,反而大大提升我工作和學習效率,成為我快速獲取知識、儲備知識、增長見識的得力工具。

一、聯機閱讀法

在這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學會藉助好互聯網這一工具,讓我們快速、便捷、高效的獲得我們想要的信息,

(一)互聯網+閱讀特點:

1.信息量大,海量信息

2.還能看到不同的評論和觀點

3.形式豐富,文字、圖片、音頻、視頻

4.快捷、高效

5.幾乎可以達到想搜的都有答案

(二)互聯網+閱讀的方法:

1.問答式閱讀,帶著要解決的問題去閱讀

2.好的關鍵詞+對的平台

互聯網+閱讀的本質,是提高你的搜索能力

二、閱後即焚閱讀法

在這個互聯網信息爆炸的時代,面對鋪天蓋地的海量信息,我們是讓各類信息把我們的生活塞滿,還是做好信息的斷舍離,只留下自己真正需要的

1.不要存儲信息,存儲的信息90%以上都不會再看了,只會佔用和浪費我們的空間;除非你做信息的整理,做記錄的框架

2.不要拍照,大量的照片都放著沒用,並且也不好找;還不如做筆記,做筆記比拍照更利於記憶;但做記錄也不建議記太多,因為下一次還不如去直接凳寬搜索;

3.不要害怕錯過重要信息,你永遠不會錯過什麼,錯過的就是該錯過的;如果害怕錯過,就看200本重要的書,所有的信息都是這200本書的重要思想的復制和延伸;

4.當你覺得看的文章很重要時,其實是說明你看得書太少;

5.信息最好的方法是大腦存檔法

6.時間用在經典圖書和經典文章上

7.學會在搜索引擎上多用你想要的關鍵詞,這樣推送的信息就是為你所需要

三、關鍵詞閱讀法

當我們面對海量信息不知道如何下手時,可以運用關鍵詞閱讀法:主動去搜索你想要查找的關鍵詞,從海量信息中找到你想要查找的內容。

步驟:提前找好關鍵詞——組成一組關鍵詞——帶著關鍵詞去高速瀏覽——遇到關鍵詞就看慢一點,判斷是否有價值——沒價值就繼續高速瀏覽——閱讀後,對有價值的文章,可以用頭腦給它打個標簽——然後刪除

最後,額外分享一個絕招,那就是:

輸出式閱讀法——是最好的知識留存方法

存檔100次,還不如1次輸出;

如果你覺得一個知識非常好,那就把它分享出去!通過輸出,這一知識才能被你盤活,真正內化為你的東西!

這個輸出式閱讀法,真的非常管用,我現在每次看的書或學的方法,如果我覺得非常有價值,那麼我一定會想辦法和別人去分享,通過這個語言的輸出過程,這些知識和方法就被我牢牢的記住了,不容易忘記了!

所以說,存檔100次,還不如1次輸出!如果你覺得一本棗培亮書或一個方法非常好,那就把它講給別人聽!你自己把知識記牢了,別人也受益了!

閱讀全文

與信息如何有價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技術沒學歷怎麼進大公司 瀏覽:144
網戀摩羯座對象生氣了怎麼發信息 瀏覽:812
shinecloud怎麼交易 瀏覽:583
火車票開票信息如何查詢 瀏覽:171
如何做衣服代理 瀏覽:192
陌陌上收到的信息在哪裡 瀏覽:476
銀川交易市場在哪裡 瀏覽:782
如何保護數據信息 瀏覽:247
安居客交易經紀人怎麼弄 瀏覽:962
湘典檳榔來了代理得多少錢 瀏覽:270
ups市場如何 瀏覽:367
什麼地方可以做茶葉代理 瀏覽:217
機器人代理商是什麼 瀏覽:851
dma傳輸數據的速度由什麼決定 瀏覽:173
資料庫審計有哪些工具 瀏覽:200
高淳區五金舊貨市場在什麼位置 瀏覽:591
生物性存貨監盤程序包括什麼 瀏覽:821
微信小程序中國移動怎麼用 瀏覽:171
wps中的數據驗證在什麼位置 瀏覽:921
電腦轉轉交易記錄怎麼看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