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的大腦一天能記住多少個信息什麼情況下最不容易忘記
首先,我們應當看到,有記憶就有遺忘,記憶與遺忘並不是不共戴天的敵人,反而是形影不離的朋友。當我們說「真討厭,剛記了不久的東西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時,我們就是沒有看到記憶與遺忘之間的聯系。
甚至可以這樣說,我們記住某一事情的同時也就是遺忘的開始,一旦我們記住了某一知識,那麼我們面臨的就是對它的遺忘,而且遺忘的速度隨著時間的延長也是不一樣的。心理學對記憶的研究表明,在學習之後遺忘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過程是最初進展很快,以後逐漸緩
慢。例如,在學習的20分鍾之後,遺忘就達到了 41.8%,而在31天之後遺忘僅達到78%:遺忘的速度具有先快後慢的特點。
造成同學們覺得自己記性不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認為自己應當把所學的內容一字不差的記住。許多同學對自己記住某一些知識要求的十全十美。認為自己不會忘記,只要記一遭就必須記住。他們對自己記住知識有一種絕對化和必須化的要求,強迫自己必須記住。這種對記性的十全十美的要求是不可能實現的。而這背後的動機是「我不用多次的反復的記憶就能記住所學的知識。我只記一遍就得記住。」可見,對自己的記憶力的過於完美的要求的後面是不願意付出巨大的代價,想走學習的捷徑。其實,學習是沒有什麼捷徑可走的,該背下來時就得天天背,背就是為了應付忘記的,所以,如果你忘記了所學的知識,那麼只說明了一點,即你還是功夫沒到,背的不夠。
這里就存在一個復習的問題了,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指出:「學而時習之」為了使我們保持所學過的知識,一個必要的環節就是要復習,而且要及時復習,在即將忘記或正在快速忘記時立即復習,不斷地鞏固和重復,直到熟練掌握。
有些同學對遺忘的懼怕,實際上是對復習的枯燥性和艱巨性的懼怕。學習本身有開始學習新東西的過程,但更多的時候是一個反復忘記和強化的過程,必須反復忘記和學習才能掌握所學的知識。這種復習和記憶是比學習新東西更為枯燥的,所以復習和記憶本身就是一種考驗,忘記了一個知識點在某種意義上是好事,因為它提醒我們在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練習。
其次,我們要看到,記憶過程正是與遺忘做斗爭的過程,記憶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盡可能地減少遺忘,與其擔心遺忘不如巧妙地運用種種記憶方法。對於同一種學習材料,若使用不同的記憶方法,會導致不同的記憶效果。在記憶方面也是存在個性差異的,如有的人聽到別人聲音後過耳不忘,而有的人視覺記憶能力突出,過目不忘。還有的人記憶力很好,能在短期內記住許多東西,但過幾天就忘得差不多了。而有的人記憶過程很慢,但記住之後,就不易忘記。
記憶是有方法的,記憶大體上可分為機械記憶與理解記憶,對於無規律的數字、單詞和公式需要強記,而對於有聯系的事物,則需要理解的記憶。世界上沒有聯系的事物幾乎是不存在的,即便是數字和數學公式,我們仍能找到其規律進行記憶,如數字5189494 ,可記為「我要發就是就是」這樣一句話。有聯系的、賦有意義的記憶總是比機械的記憶效果好,所以,一定在看似沒聯系的地方,找
到某種聯系。
還有一種實用的記憶方法就是動筆寫。一些同學面對所要記的內容從不動筆寫,而是通過讀或說來記憶,當你用讀和說記不住所學知識的時候,你可以嘗試用筆抄寫幾遍。在動作中,你的記憶可以得到加強;多寫幾遍, 自然會記下來。
最後,應當看到,記憶知識是一個主動過程,如果我們被動、機械地對待所學材料,就會覺得自己難以記住所學的知識。為此,我們一定要專心致志,要千方百計地鑽研所要記的事物,發現其內在聯系。
世界上沒有不會遺忘的人,凡是要記住所學知識的人,一定是勤奮努力,動腦鑽研的人。他們所用的學習時間比別人多,復習時間比別人長。在記憶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只有不懈的努力和重復,才能摘取記憶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