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哈爾濱市信息化項目建設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信息化項目建設管理,發揮信息化建設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市市、區、縣(市)政務信息化項目和政府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信息化項目的建設管理。第三條本辦法所稱信息化項目,是指以計算機、通訊技術以及其他現代信息技術為主要手段的信息網絡、信息應用系統和信息資源開發等相關的項目。第四條信息化項目建設,應當遵循統籌規劃、資源共享和安全保密的原則。第五條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信息化項目建設的管理。
區、縣(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依據職責許可權負責轄區內信息化項目建設的管理。
發展和改革、財政、保密、公安、安全等部門依據職責許可權負責信息化項目建設的相關管理工作。第六條信息化項目建設,使用本級財政資金的,應當列入部門預算。第七條建設信息化項目,應當經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對項目的規劃布局、安全保障體系、技術標准以及其他相關內容論證合格後,向發展和改革部門申報立項。第八條建設信息化項目,應當依法進行政府采購或者公開招標。第九條信息化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項目施工前10個工作日內,將設計方案報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條從事信息化項目設計、施工和監理的單位,應當具備相應的資質;不得超越資質等級承攬信息化項目的設計、施工或者監理業務。第十一條從事信息化項目的設計、施工和監理的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的有關標准。第十二條信息化項目的設計方案,應當包括信息系統安全技術應用的設計,並能夠滿足信息系統安全運行需要。第十三條涉密信息化項目的設計和施工,應當符合保密管理的有關規定。第十四條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信息化項目的工程質量進行監督檢查。
信息化項目建成後,應當在正常試運行滿3個月後進行項目竣工驗收。信息化項目竣工驗收時,應當有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參加。未經驗收或者經驗收不合格的信息化項目不得投入使用。第十五條信息化項目的施工單位應當與建設單位簽訂工程質量保修合同。保修責任期自工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不得少於2年。第十六條信息化項目建設,執行財政投資評審規定。財政投資評審結論作為結算工程價款的依據。第十七條信息化項目建設實行後評價制度。信息化項目建設後評價,由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和相關部門實施。第十八條信息化項目建設不按照規定進行政府采購或者公開招標的,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有關規定處罰。第十九條無資質或者超越資質等級承攬信息化項目的設計、施工或者監理業務的,由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進行處罰。第二十條信息化項目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處以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一)不按照有關標准進行設計、施工或者監理的;
(二)拒不履行保修責任的。第二十一條信息化項目的設計和施工不符合保密管理規定的,由相關部門依法追究責任。第二十二條信息化項目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投入使用的,由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監察部門或者任免機關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第二十三條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在信息化項目的監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二十四條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第二十五條罰款票據的使用和罰款的處理,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執行。第二十六條本辦法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⑵ 如何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
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一直以來進展緩慢。當一個企業迅速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原有的組織結構必然會出現一些矛盾或管理失衡,自此也將特別需要進入更深一層的科學規范管理。如何快速上線ERP(企業資源計劃)軟體,但又不影響企業的業務,這已經成為中小企業CIO所關注的ERP熱點之一。
ERP上線有的需要1年,有的需要2年到3年。而對於企業來講,3年上一個宴好ERP項目已經非常困難,業務將受到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對於中小企業來講,更需要具備快速完善的特點,而ERP本身的功能模陪櫻塊特別多,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時間制定,那麼項目就會越拖越久,從而導致整個ERP項目最終的失敗。
那麼,如何讓企業信息化軟體項目提速,並且盡快在企業中得到運用,是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特別關心的問題。筆者所在企業在推進ERP項目過程中,筆者作為財務實施小組負責人,與實施顧問充分討論,多次訪談已實施上線的兄弟單位及實施成功的企業,總結了幾點經驗教訓,在此作一個總結。
第一,企業信息化項目是個「一把手工程」。
「一把手工程」要求公司的領導尤其是一把手要高度重視,在信息化項目實施過程中參與重要方案及重要階段性討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公司領導高度重視,可以讓公司各級員工充分重視和參與信息化建設,同時部門一把手要親自參與信息化建設過程,制定ERP實施方案,確定業務流程,保證ERP的設計滿足企業管理的各項需求。
第二,選擇適合企業的ERP軟體。
第三,選擇合適的顧問公司。
現有各大知名ERP軟體均有一批實施商,選擇合適的顧問公司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有序地實現企業信息化,重點需要考核顧問公司存續時間長短,顧問公司已有實施的項目及與公司類似企業的成功案例,顧問公司承諾到企業實施的項目小組成員構成及項目小組成員經歷,特別是顧問公司選派至企業實施項目的項目經理,對整個項目的進程式控制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要求顧問公司派駐現場實施人員的穩定性。
第四,組建精英團隊。
ERP實施是一項交鑰匙工程,最後ERP的維護在顧問公司人員撤走後,就需要由企業ERP項目小組成員承擔;同時項目實施的方案主要是由企業ERP項目小組成員與實施顧問一起討論適合企業的方案,因此要求企業ERP項目小組成員充分理解企業管理現狀及企業的各項管理需求,能代替企業各部門領導對方案細節進行把握,需要組織各部門的精英骨幹作為項目小組成員。
第五,削足適履,快速確定方案。
成型的ERP軟體基本涵蓋了企業管理的各項業務情形,但跟企業現有管理現狀可能存在一定的沖突,這就需要企業管理人員轉變管理思想,削足適履,主動適應ERP軟體的處理方法。同時在確定方案時,對架構性方案進行充分討論,謹慎考慮後再確定,其他可修改的方案可以先確定一種業務處理方式,根據企業管理需求考慮後續調整,通過模擬業務情形認識系統,對各項業務情形快速定案,同時確定各類業務情形變化後需要適用的調整方案,保證方案的完整性和彈性。在確定方案時還要考慮盡量使用ERP標准功能,簡化業務情形處理方式,減少客戶化開發。
第六,加強ERP實施各項培訓。
在ERP實施過程中存在各項培訓,包括ERP理念培訓、ERP功能培訓、開發工具培訓、DBA培訓、ERP設置培訓、最終用戶操作培訓等。在各類培訓中需要上機操作的培訓量要充分,保證企業項目實施完成後,最終用戶能有效使用系統,避免使用過程中人為錯誤造成的系統錯誤;關鍵用戶能承擔起ERP項目後續的開發和維護工作,保證ERP系統順利運轉。
第七,建立有效激勵機制。
ERP項目需要企業有一定的投入,在對企業硬體、軟體、實施費用投入的基礎上,還需要對項目小組成員有一定的投入比例,建立健全項目獎懲機制,確定各階段目標獎懲方法,從精神方面和物質方面對項目小組予以激勵,鼓勵項目小組成員在項目實施上線後的提拔使用,保證項目小組成員充分高效地參與實施工作。
第八,建立企業級的信息化標准。
ERP項目實施效果最終體現在決策數據的及時性和准確性上,及時准確的晌亂鉛數據才有助於企業領導的決策,錯誤的數據將誤導企業領導的決策。在企業項目實施小組當中,需要單獨成立企業級的信息化標准團隊,統一收集整理ERP的各項基礎數據,包括科目、供應商、客戶、固定資產、物料等,統一各類數據的格式和內容。在收集數據時,根據方案需要提前確定數據格式和內容,提前准備各項數據,在各類測試環境中將數據導入系統,有助於檢驗數據收集的規范性與准確性。在ERP系統正式上線前將各項靜態數據和動態數據提前錄入系統進行校驗,在後續實施過程中不斷增加新增數據,保證ERP系統上線時數據採集穩步有序地推進。
第九,在實施階段讓工作並行開展。
在ERP實施過程中,項目經理會根據企業要求將實施周期分解為不同階段,但各個階段並不全然是串列的工作,可以合理地安排各階段工作,在前置任務滿足時提前後續任務的開展。如用戶方案討論、系統測試和功能培訓一起並行,這樣一來,項目小組更容易直觀地了解系統操作及未來解決方案內容,同時數據收集整理工作在項目初期就開始布置用戶收集整理,不斷規范數據的格式和內容。
第十,充分利用新技術。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可以考慮充分利用新技術,包括G3及手機簡訊互聯等,幫助企業領導更快地適應系統功能,保證ERP系統在企業全員中應用。
第十一,考慮上線及推廣模式。
企業在實施單位、實施地點較多時,需要考慮上線及推廣模式。首先要保證人員集中統一管理,同時將涵蓋企業關鍵業務情形的單位作為試點,但在討論方案時充分調動推廣單位人員參與討論,確保方案在企業所有成員單位的適用性。分批上線有助於企業信息化的快速實施,保證ERP系統有序推進。
第十二,建立企業信息網路安全建設標准。
企業信息化將企業的人財物等各方面納入系統管理的范圍,信息安全更為重要,需要企業在ERP建設過程中,建立企業信息網路安全建設標准,保證ERP系統正常運行。
總之,在中小企業實施ERP的過程中,要快速實現企業信息化,除了高層領導重視、部門領導親自參與、選擇合適的顧問公司、組建精英團隊外,還需要企業在實施過程中快速確定方案,加強各項ERP培訓,建立有效激勵機制,建立信息化標准團隊統一維護清理數據,在實施階段讓工作並行開展,充分利用新技術,考慮上線及推廣模式,建立企業信息網路安全建設標准。
⑶ 如何推進信息化建設
合作社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推進自身的信息化建設:
(1)構建合作社產供銷一體化物流管理系統。隨著合作社的合作鏈條由以生產環節為主向產供銷全程延伸,根據銷售訂單合理安排種植計劃,嚴格按照訂單的要求進行生產管理、庫存管理和配送管理,在保證農產品高產的同時必將帶來成員的高效益。所以,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必將成為合作社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內容,有利於合作社的運作模式信息化和管理科學化。面向農民專業合作社構建產供銷一體化物流管理系統,將信息技術應用到生產管理上,並且沿著產業鏈將信息化延伸到市場銷售環節,通過建立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環節的基本信息體系,實現產供銷的全程信息化管理,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完全吻合,使生產、流通、加工及銷售環節有機聯系起來,能有效解決合作社產業發展中生產與市場脫節的問題。該系統作用范圍將擴大至合作社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各過程,且以網路應用為主,具有網上交易及實時管理等特點,能夠監控從生產到市場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將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合作社的帶動能力和市場銷售能力。
(2)構建合作社溯源管理系統。合作社是覆蓋農戶最廣、涉及農產品最多、實現農產品安全的關鍵環節,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不對稱問題和責任追究等問題,需要面向合作社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證據,消費者要求可信賴、准確、及時地追溯產品及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系統將通過集成電子標簽和條碼及讀寫器等設備,以發出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請求為起點,以創建完整的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報告為終點,實現基於產品批次編號、原料批次編號、合作社成員分組等多角度質量安全信息的可追溯。系統將為消費者提供網路、條碼掃描、語音電話和手機簡訊等多種追溯所購買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的方式,並具有消費指南提供、安全提示、與合作社門戶網站鏈接等功能。
(3)構建合作社信息服務系統。加強和完善合作社信息網路建設,因地制宜地挖掘和整合現有的信息收集、加工、發布網路和渠道,選擇能夠適應農業和農村需求特點的「低成本、廣覆蓋、低功耗、易維護」信息技術和網路設備,建立健全合作社信息服務體系,及時收集、分析、預測、公布各種有效信息,形成「傳播信息—指導生產—幫助銷售」的一條龍服務。同時,結合各合作社的特點實現有效的組織管理和准確、快捷的服務,對其在資金、生產、供銷、技術、信息、加工、貯運等各個環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特點和優勢,使信息採集、信息發布、動態監測、分析、管理、決策與空間信息管理融為一體,實現所有資源、信息在各個不同合作社的共享,實現合理配置各種資源。在此基礎上,積極引進和開發形成面向合作社的信息服務產品,豐富合作社的服務方式和手段,拓展服務內容,增強成員利用信息化手段增收致富的能力,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合作社上的應用,促進合作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作用。
(4)構建合作社基礎信息資源管理與決策支持平台。研究專業化生產和一體化經營的發展模式和產、供、銷對接的社會化服務模式,建立面向合作社的決策支持平台,實現面向合作社的基礎信息管理支持、生產支持和流通支持。平台將在大幅提高成員管理、產量管理、品質管理和資金管理等信息化水平的基礎上,實現產前根據訂單需求協同安排種植計劃,降低合作社賣難風險,產中做到精細組織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銷售上能夠擴大市場信息半徑和交易半徑,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例如,採用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實現農戶空間位置分布、行政村鎮分布、種植品種分布等空間信息的數字化和可視化表示,對種植面積、農戶聯系方式、往年交易記錄等屬性數據進行集中管理,為合作社日常業務管理和決策支持提供基礎數據;建立農產品種植計劃協同管理系統、基於良好農業規范的標准化種植管理系統和合作社產銷對接等系統,實現對合作社的產前、產中、產後和流通環節的全面信息化支持。
(5)構建合作社門戶統一管理平台。合作社門戶網站建設初具規模,但相似或相同產業內各個網站之間,缺乏統一、規范的服務標准和信息共享協議,尚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況,各網站之間缺少溝通、信息資源無法共享、項目重復建設、信息量小、設計不夠精細和規范、缺乏個性和專業特色、信息時效性差等問題普遍存在。建立統一的網路規范或原則,將現有的合作社網站在保持其原有特色的基礎上重新進行資源共建,構建區域內的合作社統一管理平台,形成區域內和產業內合作社上下貫通、資源共享、統一對外的服務網路,在提高合作社的信息化水平同時,促進該區域的農業信息化的發展。通過此平台,合作社可以展示產品,推廣自己的品牌,提高合作社的知名度;共享生產資料價格、農產品價格和供求等信息;合作社之間可以進行技術服務經驗交流和業務合作洽談,實現生產在社、營銷在網、業務交流和資源共享。
⑷ 信息系統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企業信息化的成功因素,可以歸結為以下六個方面:
(1)對於信息化項目具有正確的預期:這需要我們與決策層進行深入細致的溝通,達成對於項目一致的預期,是項目成功的基礎。需要明確地指出,信息化只能解決企業信息化應該解決的問題,並非企業的所有問題。我們需要明確定義信息化成功的標志,選擇切實可達的一個個小標志,而不設立一個根本不可達的大目標。
(2)實施計劃設計思想先進而且明確:項目設計先進性與實用性並舉,不追求不切實際的超豪華解決方案,不強迫企業接受他們不能充分理解的方案。在項目前期,如果企業被迫接受了一個自己根本沒有理解的超豪華方案,就意味著企業根本沒有形成正確的預期,也難以在漫長的過程中給予足夠的資源予以配合,特別是當實施進程受阻的時候,企業會首先懷疑「當初該不該做這件事」,而不是堅定不移地去尋求「如何將這件事繼續做好、做下去」的解決方法。
(3)實施進程管理周密而且細致,特別重視實施的細節:密切關注企業對於系統的接受與排斥的范圍與細節,及時地解決小問題與小矛盾。當企業對於上一個問題還沒有理解的時候,切忌不要再給他們增加新的理解壓力,否則,「積勞成疾」的問題一旦出現,我們就會束手無策了。
(4)信息化實施的過程應該保持較高的透明度,讓大家感受到壓力的同時看到希望。大系統的實施周期一般都在半年以上。在此期間,企業中的許多人承受著多重壓力。一方面擔心系統的引入給自己帶來再學習的壓力與崗位、流程、同事重新熟悉的壓力,另一方面還必須將手頭的工作做好。信息化過程的透明度越高,就越能夠引發人們的關註:滿懷希望的人們必須知道如何能夠支持我們,知道他們的哪些行動可以使項目更加成功。我們非常需要這些支持,因此,我們必須保證項目的透明度。
(5)期間所發生的變革全面受控:對於傳統企業來講,信息化往往是企業走向現代化的開端,將對於領導人原有的決策模式、決策空間形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這需要我們細致地觀察並耐心地引導。
(6)信息化將帶來企業文化方面的深入影響,需要我們給予充分的關注。成熟的實施顧問團隊將會充分體會到文化層面上的變革,並給予及時的指導。
⑸ 如何做好信息化項目管理
除了標配技術 人才 外加設備外 就要體現人本位的思想了,你問的這個是個大問題,每個領導不同 方式也不同 沒法具體回答。只能統而概論!
⑹ 如何做好建築行業的信息化建設
(一)要用信息化的新思維、新觀念去組織、推動、實施企業信息化工程建設。(二)要做好企業信息化項目的建設規劃。做好一個項目規劃,通常包括以下5個步驟:1、建立完善的領導機構和實施機構;2、做好需求調研,確定明確的需求,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設定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3、進行信息系統總體設計,確定開發應用標准和規范;4、從技術和功能層面構建基本的支撐和應用體系;5、進行系統評價,確保目標逐步實現。(三)要重視企業信息化的前期診斷咨詢工作,通過藉助「外腦」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來實施企業信息化項目,從而提高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四)要抓好企業信息化的項目管理,因為信息化項目與傳統的工程項目管理有很大區別:1、信息化項目是「以創造無形的智力產品」為實施目標,項目的實施是一種「知識轉移」,而工程建造項目是「以建設有形的建設工程」為實施目標,項目實質是一種「要素資源配置」。2、傳統項目的建造質量可以與項目運營相對剝離,而信息化項目的「質量」,則必須與運營有效結合,才能發揮經濟效益。(五)要重視基礎數據整理與挖掘,信息技術的軟體、硬體可以買,數據是買不來的,「數據挖掘」是從海量數據中開發、利用有效信息和知識的過程,它可以幫助企業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綜合、推理,從而輔助企業高層和管理決策者利用現有數據把握市場,贏得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