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現代物流信息化的內容包括哪些
物流信息化工作
包括商品代碼和資料庫的建立、運輸網路合理化、銷售網路系統化和物流中心管理電子化建設等等。
物流信息化表現
物流信息收集的數據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物流信息傳遞的標准化和實時化,物流信息存儲的數字化、物力信息管理的高技術化、物力信息的商品化等。
我國物流信息化市場的二元化結構
以跨國公司和國內少數先進企業為主要客戶群的高端市場和以國內中小企業客戶為主,通過逐步實現信息化來完善自身物流這樣的一個低端市場。
發展趨勢:
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企業的需求仍然以規范流程為主,而不是馬上就會涉及到比較規范的、理想的現代物流理念,在物流系統的各個模塊的需求裡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突出的是庫存管理,庫存管理仍然是物流軟體比較關鍵的環節 。
B. 物流信息化包括哪些特徵
1、現代管理軟體的一般特點
硬體技術的特點是:先同質化——再個性化,管理軟體的特點是:先個性化(柔性化)——再同質化(可重用)。需要研究和應用模型與程序重用技術,解決軟體(文檔和程序)不可移植和不可復制性,有效地控制開發成本。
雖然幾乎所有的計算機軟體企業都是從開發管理軟體起家和入門的,但是業界對現代管理軟體的一個本質特點,也是OA與MIS開發、應用的難點——柔性化和敏捷性認識不足。誰也不能否認,管理既是科學、也是藝術,管理的決定性因素是人和對人的管理,其背後是企業的戰略、價值觀,即所謂的企業文化,使得企業的經營、規律、運作模式各有不同,不可復制。而且隨著市場和競爭環境以及客戶需求的不斷加速變化,企業的內外部環境、業務流程、組織架構也在不斷變化,即所謂的柔性化,而且要具有快速反應能力,即所謂的敏捷性,而信息系統的功能必須適應這種變化,也就是管理軟體——信息系統的柔性化和敏捷性。這個問題對於信息化建設、應用企業和軟體開發商都是巨大的「黑洞」,都是巨大的挑戰和風險。
2、物流信息系統的特點
由於供應鏈管理和現代物流管理的特徵,供應鏈和物流管理系統是典型的柔性化和敏捷性系統,不僅要整合內外部資源和能力,還要作到快速反應(JUSTINTIME,ECR)。因此,物流信息系統除一般的管理軟體的特點外,還有其自身的特點:
不是簡單的基於統計的「記賬式」系統,而是基於優化技術的管理和決策支持系統;
由於反應的敏捷性和業務運作環節的無縫連接的要求,不是靜態的手工管理系統的復制,而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實時、動態控制系統,需要集成自動信息採集、識別技術。
傳統MIS開發模式已不能適應,需求分析、設計、實現方法已經失效,不能滿足系統目標的需要。
3、物流信息化的研究對象
物流信息化具體研究內容主要有:
物流信息和物流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和特徵;
物流信息系統的模型,物流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設計理論、原則和方法、開發技術路線;
物流軟體的體系結構及支持工具;
物流信息技術,各類典型實際物流信息系統的應用等。
物流信息化研究的宗旨與目標是:
找到應用用戶與系統開發兩類人員的結合點,界面——都能懂的交流語言(理論、模型、方法、工具),使用戶能明確提出要求,參與開發;使軟體公司知道用戶的真正需求,使物流信息系統成為企業的數字神經系統,支持企業的物流運營、管理決策和發展戰略。
最終,探索出一套物流信息化科學、可行、實用的理論、方法、技術路線。這些都是物流工程與物流管理學科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物流信息化不可迴避的問題和不可逾越的障礙。
C. 物流信息化表現在哪些方面
分析近年來現代物流信息化在我國得以迅速發展的原因,主要來自於三個層面的因素。
第一是信息技術、網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技術解決了信息共享、信息傳輸的標准問題和成本問題,使得信息更廣泛地成為控制、決策的依據和基礎。因此只要解決信息的採集、傳輸、加工、共享,就能提高決策水平,從而帶來效益。在這個層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優化的問題,信息系統的任務就是為決策提供及時、准確的信息。
第二是企業在利益機制的驅動下,不斷追求降低成本和加快資金周轉,將系統論和優化技術用於物流的流程設計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此時的信息系統作用有二,其一是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規范地貫徹執行;其二是在規定的流程中提供優化的操作方案,例如倉儲存取的優化方案,運輸路徑的優化方案等。此時信息系統作用主要在於固化管理和優化操作。
第三個層面是供應鏈的形成和供應鏈管理的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其主要組成部分。要解決的問題是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和競爭力,主要是通過對上下游企業的信息反饋服務來提高供應鏈的協調性和整體效益,如生產企業與銷售企業的協同、供應商與采購商的協同等,物流信息系統不僅是供應鏈的血液循環系統,也是中樞神經系統。供應鏈的基礎是建立互利的利益機制,但是這種機制需要一定的技術方案來保證,信息系統在這里的主要作用是實現這種互利機制的手段。例如銷售商的庫存由供應商的自動補貨系統來管理,生產商的生產計劃根據銷售商的市場預測來安排等等。
三個層次的需求是由淺入深的,在我國的發展也是逐漸展開的。後一階段往往以前一階段的基礎為起點,即流程改造和過程的優化控制是要有信息化基礎為起點的,而供應鏈的形成和供應鏈管理又要以各企業流程設計和運行優化為基礎的。由於我國現在是利用後發優勢,希望通過更短的過渡時間走過許多跨國公司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所以常常三步並作一步走,這方面也有許多成功的例子,說明處理得好可以縮短這個進程。但是如果處理不好,不能對症下葯,反而會適得其反,甚至傷筋動骨。我國目前在推廣現代管理技術的時候,ERP的不成功率很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弄清三個層面的需求,也沒有搞清楚自己究竟處在哪一個階段,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就盲目開方下葯。
摘自《長風網》http://ke.cfnet.org.cn/index.php?doc-view-26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