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企業內部控制包括哪些方面
內部控制制度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授權控制。授權控制是指企業各級工作人員,必須經過授權和批准,才能對有關的經濟業務進行處理,未經授權和批准,這些人員就不允許接觸這些業務,這一控制方式使每一個過程、環節責任、權利明確,使某些事件在發生時就得到了控制。受權控制要求規定各級管理人員的職責范圍和業務處理許可權,同時也要求明確各級管理人員所承擔的責任,使他們對自己的業務處理行為負責。
2.分工控制。分工控制是指對於相關的職務,必須進行分工負責,不能由一個人同時包辦兼任。這一控制制度使經濟業務在處理時,有關人員能夠互相制約、相互監督。
3.業務記錄控制。業務記錄控制是指在對經濟業務進行會計記錄時,必須採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以保證會計記錄的真實、及時和正確。
4.財產安全控制制度。財產安全控制制度,是為了確保企業財產物資安全完整,所採用的各種方法和措施。
5.書面文件控制。書面文件控制是指在業務處理過程中,把企業對於經營管理的要求,有關注意事項等製成書面文件、規章制度,下發給各級工作人員,或懸掛在辦公室、倉庫等公眾場合。
6.人員素質控制。人員素質控制是採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保證企業各級人員具有與他們所負責的工作相適應的素質,從而保證業務工作的質量。
B. 內部控制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內部控制包括五個相互聯系的要素。它們源自管理層的經營方式,並與管理過程緊密相連。盡管此五項要素適用於各類企業,但是中小企業對其應用可能不同於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可能不及大型企業正式、組織性強,但其內部控制也可能是有效的。內部控制的五項要素為:
控制環境——控制環境決定了企業的基調,直接影響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控制環境提供了內部控制的基本規則和構架,是其他四要素的基礎。控制環境包括員工的誠信度、職業道德和才能;管理哲學和經營風格;權責分配方法、人事政策;董事會的經營重點和目標等。
風險評估——每個企業都面臨諸多來自內部和外部的有待評估的風險。風險評估的前提是使經營目標在不同層次上相互銜接,保持一致。風險評估指識別、分析相關風險以實現既定目標,從而形成風險管理的基礎。由於經濟、產業、法規和經營環境的不斷變化,需要確立一套機制來識別和應對由這些變化帶來的風險。
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指那些有助於管理層決策順利實施的政策和程序。控制行為有助於確保實施必要的措施以管理風險,實現經營目標。控制行為體現在整個企業的不同層次和不同部門中。它們包括諸如批准、授權、查證、核對、復核經營業績、資產保護和職責分工等活動。
有效性。 內部 控制的缺陷應該自下而上進行匯報, 性質嚴重的應上報最高管理層和董 事會。
這五項要素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形成一個有機統一體,對不斷變化 的環境自動作出反應。內部控制制度與企業的經營行為緊密相連,因基 本的商業動機而存在。
內部控製成為企業內部構架的核心部分和基本理 念時最為有效。這時內部控制可以支持經營質量和主動的授權,避免不 必要的花費,並對環境的變化迅速作出反應。
內部控制的三類目標之間具有直接聯系,他們代表了企業努力的目標; 而五項要素代表了實現這些目標所需元素。 所有五項要素都與每一類目 標相聯系。
為實現每一類目標——如經營的效率和效果——需要五項要 素共同發揮作用,以說明經營的內部控制是有效的。 內部控制的定義——受人為因素影響、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這一
內在基本的概念——及其不同種類的的目標、內部控制要素、內控有效 性評價准則、與之相關的討論,構成這本內部控制基本構架的內容。 內部控制的目標:
提高企業運營的效果和效率。這里所謂的效果,就是實現組織目標 的程度(比如組織十分取得贏利、利潤的多寡等);效率就是一定資源 投入所帶來的產出。
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由於財務報表是綜 合反映企業經驗效果和效率的文件,也是企業風險控制的重要依據,因 此財務報告應該是可靠和完整的。
這里的可靠性是財務記錄應完全忠於 企業的資產財產狀況、經營過程和經營結果,同時要求對財務記錄進行 處理的手段和方法是正確的,技術和表達是准確的;所謂完整性,就是
財務報告要全面詳盡地反映組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結果, 而非有所保留 或有所遺漏。 法律法規和合同的遵循性。 法律法規和合同的執行可以從多個方面
反映企業的風險。一方面,違反法律和合同,會給企業帶來較高的違法 或違約層報(諸如罰款、索賠),另一方面,違反法律法規和合同的行
為,可能隱含著對企業資產或股東利益嚴重的危害(諸如轉移資產、破 壞企業信譽等)。
C. 內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和主要內容是什麼
1、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是影響、制約企業內部控制建立與執行各種內部因素的總稱,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內部環境主要包括治理結構、組織機構設置與權責分配、企業文化、人力資源政策、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反舞弊機制等。
2、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及時識別、科學分析和評價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的各種不正確因素並採取應對策略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風險評估主要包括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應對。
3、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結合風險應對策略採取的確保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得以實現的方法和手段,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具體方式。控制活動結合企業具體業務和事項的特點與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職責分工控制、授權控制、審核批准控制、預算控制、財產保護控制、會計系統控制、內部報告控制、經濟活動分析控制、績效考評控制、信息技術控制等。
4、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及時、准確、完整地收集與企業經營管理相關的各種信息,並使這些信息以適當的方式在企業有關層級之間進行及時傳遞、有效溝通和正確應用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條件。信息與溝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機制及在企業內部和與企業外部有關的溝通機制等。
5、對控制的監督:監督檢查是企業對其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進行監督檢查與評估,形成書面報告並做出相應處理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保證。監督檢查主要包括對建立並執行內部控制的整體情況進行連續性監督檢查,對內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進行專項監督檢查,以及提交相應的檢查報告、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等。企業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是內部控制監督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
(3)內控信息溝通包括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五要素之間的關系:
內部環境是基礎,是企業建設內部控制的土壤,是一切內控制度、流程、控制點得以實施的根本條件。一個企業內控好壞,首先應對其內控環境進行評價,如果環境不好,就需要更仔細和深入的進行建設,換句話說,如果環境建設得好,具備良好的風險意識和內控文化,即使一些小方面存在控制不足,也並不重要。
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這是內控體系核心三個環節。監督檢查是使內部控製成為閉環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乏這個環節內控工作就不是一個PDCA循環。
D. 內部控制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制定內控體包括的內容:職責分離、授權批准、相互制約、監督檢查,企業建立與實施內控體系應當遵循的五項原則:全面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制衡性原則;適應性原則;成本效益原則。
企業的內控體系應當貫穿於企業經營活動的決策、執行和監督的各個階段、各個層級,涵蓋了營管企業每一項經理活動的過程始終,體現了內部控制的全面、全員、全過程式控制制的特性。
內部控制體系是為合理保證單位經營活動的效益性、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規的遵循性,而自行檢查、制約和調整內部業務活動的自律系統。
E. 內部控制包括哪些內容
有效的內部控制至少應當包括以下五項基本要素:
1.
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是影響、制約企業內部控制建立與執行各種內部因素的總稱,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內部環境主要包括治理結構、組織機構設置與權責分配、企業文化、人力資源政策、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反舞弊機制等。
2.
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及時識別、科學分析和評價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的各種不正確因素並採取應對策略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風險評估主要包括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應對。
3.
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結合風險應對策略採取的確保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得以實現的方法和手段,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具體方式。控制活動結合企業具體業務和事項的特點與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職責分工控制、授權控制、審核批准控制、預算控制、財產保護控制、會計系統控制、內部報告控制、經濟活動分析控制、績效考評控制、信息技術控制等。
4.
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及時、准確、完整地收集與企業經營管理相關的各種信息,並使這些信息以適當的方式在企業有關層級之間進行及時傳遞、有效溝通和正確應用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條件。信息與溝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機制及在企業內部和與企業外部有關的溝通機制等。
5.
對控制的監督:監督檢查是企業對其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進行監督檢查與評估,形成書面報告並做出相應處理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保證。監督檢查主要包括對建立並執行內部控制的整體情況進行連續性監督檢查,對內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進行專項監督檢查,以及提交相應的檢查報告、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等。企業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是內部控制監督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
F. 內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哪些
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是影響、制約企業內部控制建立與執行各種內部因素的總稱,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內部環境主要包括治理結構、組織機構設置與權責分配、企業文化、人力資源政策、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反舞弊機制等。
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及時識別、科學分析和評價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的各種不正確因素並採取應對策略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風險評估主要包括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應對。
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結合風險應對策略採取的確保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得以實現的方法和手段,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具體方式。控制活動結合企業具體業務和事項的特點與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職責分工控制、授權控制、審核批准控制、預算控制、財產保護控制、會計系統控制、內部報告控制、經濟活動分析控制、績效考評控制、信息技術控制等。
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及時、准確、完整地收集與企業經營管理相關的各種信息,並使這些信息以適當的方式在企業有關層級之間進行及時傳遞、有效溝通和正確應用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條件。信息與溝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機制及在企業內部和與企業外部有關的溝通機制等。
對控制的監督:監督檢查是企業對其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進行監督檢查與評估,形成書面報告並做出相應處理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保證。監督檢查主要包括對建立並執行內部控制的整體情況進行連續性監督檢查,對內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進行專項監督檢查,以及提交相應的檢查報告、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等。企業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是內部控制監督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
G. 企業內部控制包括哪幾個方面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審計機構和人員通過檢查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創建健全情況和內部控制措施的執行情況,對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是否完整、有效提出評價意見,並就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提出審計建議,以預警和預防企業經營管理風險的相關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第一,內部控制環境,即評價以公司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和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在內的內部控制環境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影響。第二,風險評估,即分析企業風險控制目的設置的合理性,評價開展風險評估范疇的全面性、風險評估結果的有效性和風險應對策略的科學性。第三,控制活動,即評價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設置的內部控制措施的科學性和控制效果的有效性。第四,內部控制信息和溝通,即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相關信息在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的科學性,分析信息技術在內部控制信息和溝通中所發揮作用的情況,判斷企業在反舞弊工作重點領域相關工作機制的有效性。第五,內部監督制度,即分析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和其他內部機構在內部監督中的職責許可權情況,判斷企業實施內部監督的程序、方法和目的要求的科學性,評價內部控制監督制度的有效性。
H. 急!!評價企業內部控制信息與溝通管理的指標有哪些
因為ISO體系標准中界定的內部信息包括:質量方針/目標及完成情況、測量與監控記錄、內審與管理評審及體系運行的其他記錄;緊急情況下如出現重大品質異常的信息與記錄,評價企業內部控制信息與溝通管理的指標,我個人理解其包含品質目標的達成狀況統計分析、內部稽核的實施和管理評審會議的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