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構建企業信息安全的管理體系
企業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建立的措施:
明確安全生產責任,形成完善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嚴格執行地質勘探安全規程,實現安全生產管理規范化、制度化
規范生產租用車輛管理,規避交通安全風險,杜絕事故發生
加強外委項目安全監管,嚴格分包單位安全准入條件
重點做好施工現場管理,把好安全生產關鍵環節
強化安全技術管理機構安全職能,建設堅實的技術保障體系
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的定義:(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是組織在整體或特定范圍內建立信息安全方針和目標,以及完成這些目標所用方法的體系。它是直接管理活動的結果,表示成方針、原則、目標、方法、過程、核查表(Checklists)等要素的集合。
企業信息管理的層次:
高層戰略管理:對企業信息和資源在整體上的一種把握和控制;
中層管理:對企業業務活動信息具體設計、組織協調,使各種業務活動有效開展;
基層管理:對業務處理的過程信息進行管理。
2. 如何構建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轉載以下資料,僅供參考:
如何有效構建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政府或企業對信息資源的依賴程度;通常所指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包含了信息安全的管理體;構建第一步確定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具體目標;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是組織在整體或特定范圍內建立;信息安全的組織體系:是指為了在某個組織內部為了完;的特定的組織結構,其中包括:決策、管理、執行和監;信息安全的策略體系:是指信息安全總體
如何有效構建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政府或企業對信息資源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沒有各種信息系統的支持,很多政府或企業其核心的業務和職能幾乎無法正常運行。這無疑說 明信息系統比傳統的實物資產更加脆弱,更容易受到損害,更應該加以妥善保護。而目前,隨著互聯網和網路技術的發展,對於政府或企業的信息系統來講,更是面 臨著更大的風險和挑戰。這就使得更多的用戶、廠商和標准化組織都在尋求一種完善的體系,來有效的保障信息系統的全面安全。於是,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應運而 生,其主要目的是通過信息安全管理體系、信息安全技術體系以及信息安全運維體系的綜合有效的建設,讓政府或企業的信息系統面臨的風險能夠達到一個可以控制 的標准,進一步保障信息系統的運行效率。
通常所指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包含了信息安全的管理體系、技術體系以及運維體系。本文將重點介紹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方法。
構建第一步 確定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具體目標
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是組織在整體或特定范圍內建立信息安全方針和目標,以及完成這些目標所用方法的體系。它包括信息安全組織和策略體系兩大部分,通過信息安全治理來達到具體的建設目標。
信息安全的組織體系:是指為了在某個組織內部為了完成信息安全的方針和目標而組成
的特定的組織結構,其中包括:決策、管理、執行和監管機構四部分組成。
信息安全的策略體系:是指信息安全總體方針框架、規范和信息安全管理規范、流程、制度的總和。策略體系從上而下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 策略總綱
策略總綱是該團體組織內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制度,是組織內任何部門和人不能違反的,說明了信息安全工作的總體要求。
第二層 技術指南和管理規定
遵循策略總綱的原則,結合具體部門、應用和實際情況而制定的較專業要求和方法以及技術手段。包括以下兩個部分:
技術指南:從技術角度提出要求和方法;
管理規定:側重組織和管理,明確職責和要求,並提供考核依據。
第三層 操作手冊、工作細則、實施流程
遵循策略總綱的原則和技術指南和管理規定,結合實際工作,針對具體系統,對第二層的技術指南和管理規定進行細化,形成可指導和規范具體工作的操作手冊及工作流程,保證安全工作的制度化、日常化。
構建第二步 確定適合的信息安全建設方法論
太極多年信息安全建設積累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方法論,也稱「1-5-4-3-4」。即:運用1個基礎理論,參照5個標准,圍繞4個體系,形成3道防線,最終實現4個目標。
一、風險管理基礎理論
信息系統風險管理方法論就是建立統一安全保障體系,建立有效的應用控制機制,實現應用系統與安全系統全面集成,形成完備的信息系統流程式控制制體系,確保信息系統的效率與效果。
二、遵循五個相關國內國際標准
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建立過程中我們充分遵循國內國際的相關標准:
ISO 27001標准
等級保護建設
分級保護建設
IT流程式控制制管理(COBIT)
IT流程與服務管理(ITIL/ISO20000)
三、建立四個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信息安全組織保障體系:建立信息安全決策、管理、執行以及監管的機構,明確各級機構的角色與職責,完善信息安全管理與控制的流程。
信息安全管理保障體系:是信息安全組織、運作、技術體系標准化、制度化後形成的一整套對信息安全的管理規定。
信息安全技術保障體系:綜合利用各種成熟的信息安全技術與產品,實現不同層次的身份鑒別、訪問控制、數據完整性、數據保密性和抗抵賴等安全功能。
信息安全運維保障體系:在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規范和指導下,通過安全運行管理,規范運行管理、安全監控、事件處理、變更管理過程,及時、准確、快速地處理安全問題,保障業務平台系統和應用系統的穩定可靠運行。
四、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由管理體系、組織體系、技術保系構成完備的安全管理體制與基礎安全設施,形成對安全苗頭進行事前防範的第一道防線,為業務運行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道防線:由技術體系、運維體系構成事中控制的第二道防線。通過周密的生產調度、安全運維管理、安全監測預警,及時排除安全隱患,確保業務系統持續、可靠地運行。
第三道防線:由技術體系構成事後控制的第三道防線。針對各種突發災難事件,對重要信息系統建立災備系統,定期進行應急演練,形成快速響應、快速恢復的機制,將災難造成的損失降到組織可以接受的程度。
五、四大保障目標
信息安全:保護政府或企業業務數據和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系統安全:確保政府或企業網路系統、主機操作系統、中間件系統、資料庫系統及應用系統的安全。
物理安全:使業務和管理信息系統相關的環境安全、設備安全及存儲介質安全的需要得到必要的保證。
運行安全:確保業務和管理信息系統的各種運行操作、日常監控、變更維護符合規范操作的要求,保證系統運行穩定可靠。
構建第三步 充分的現狀調研和風險評估過程
在現狀調研階段,我們要充分了解政府或企業的組織架構、業務環境、信息系統流程等實際情況。只有了解政府或企業的組織架構和性質,才能確定該組織信息安 全保障體系所遵循的標准,另外,還要充分了解政府或企業的文化,保證管理體系與相關文化的融合性,以便於後期的推廣、宣貫和實施。在調研時,採用「假設為 導向,事實為基礎」的方法,假定該政府或企業滿足相關標準的所有控制要求,那麼將通過人工訪談、調查問卷等等各種方式和手段去收集信息,證明或者證偽該組 織的控制措施符合所有標準的要求,然後在此基礎上,對比現狀和標准要求進行差距分析。
在風險評估階段,首先對於信息系統的風險評估.其中涉及資產、威脅、脆弱性等基本要素。每個要素有各自的屬性,資產的屬性是資產價值;威脅的屬性
可以是威脅主體、影響對象、出現頻率、動機等;脆弱性的屬性是資產弱點的嚴重程度。風險分析的主要內容為:
對資產進行識別,並對資產的價值進行賦值;?
對威脅進行識別,描述威脅的屬性,並對威脅出現的頻率賦值;?
對資產的脆弱性進行識別,並對具體資產的脆弱性的嚴重程度賦值;?
根據威脅及威脅利用弱點的難易程度判斷安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根據脆弱性的嚴重程度及安全事件所作用資產的價值計算安全事件的損失;?
根據安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安全事件的損失,計算安全事件一旦發生對組織的影響,即風險值。?
其次,進行信息系統流程的風險評估。根據「國際知名咨詢機構Gartner的調查結果」以及我們在實踐中證實發現,要減少信息系統故障最有效的方式之 一,就是進行有效的流程管理。因此需要在保證「靜態資產」安全的基礎上,對IT相關業務流程進行有效管理,以保護業務流程這類「動態資產」的安全。
構建第四步 設計建立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總體框架
在充分進行現狀調研、風險分析與評估的基礎上,建立組織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總綱,總綱將全面覆蓋該組織的信息安全方針、策略、框架、計劃、執行、檢查和 改進所有環節,並對未來3-5年信息安全建設提出了明確的安全目標和規范。信息安全體系框架設計在綜合了現狀調研、風險評估、組織架構和信息安全總綱後, 還需要綜合考慮了風險管理、監管機構的法律法規、國內國際相關標準的符合性。為確保信息安全建設目標的實現,導出該組織未來信息安全任務,信息安全保障體 系總體框架設計文件(一級文件)將包括:
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總體框架設計報告;
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規劃報告;
??
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將依據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模型,從安全組織、安全管理、安全技術和安全運維四個方面展開而得到。對展開的四個方面再做進一步的分解和比較詳細的規定將得到整個政府部門或企業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二級文件。具體二級文件包括:
信息安全組織體系:組織架構、角色責任、教育與培訓、合作與溝通
信息安全管理體系:信息資產管理;人力資源安全;物理與環境安全;通信與操作管理;訪問控制;信息系統獲取與維護;業務連續性管理;符合性;
信息安全技術體系:物理層、網路層、系統層、應用層、終端層技術規范;
信息安全運維體系:日常運維層面的相關工作方式、流程、管理等。包括:事件管理、問題管理、配置管理、變更管理、發布管理,服務台。
構建第五步 設計建立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組織架構
信息安全組織體系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障,以保證在實際工作中有相關的管理崗位對相應的控制點進行控制。我們根據該組織的信息安全總體框架結合實際情況,確定該組織信息安全管理組織架構。
信息安全組織架構:針對該組織內部負責開展信息安全決策、管理、執行和監控等工作的各部門進行結構化、系統化的結果。?
信息安全形色和職責:主要是針對信息安全組織中的個體在信息安全工作中扮演的各種角色進行定義、劃分和明確職責。?
安全教育與培訓:主要包括對安全意識與認知,安全技能培訓,安全專業教育等幾個方面的要求。?
合作與溝通:與上級監管部門,同級兄弟單位,本單位內部,供應商,安全業界專家等各方的溝通與合作?
構建第六步 設計建立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管理體系
根據信息安全總體框架設計,結合風險評估的結果以及該組織的信息系統建設的實際情況,參照相關標准建立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的三、四級文件,具體包括:
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敏感性分類與標識實施規范與對應表單、信息系統分類控制實規范與對應表單?
人力資源安全:內部員工信息安全守則、第三方人員安全管理規范與對應表單、保密協議?
物理與環境安全:物理安全區域劃分與標識規范以及對應表單、機房安全管理規范與對應表單、門禁系統安全管理規范與對應表單?
訪問控制:用戶訪問管理規范及對應表單、網路訪問控制規范與對應表單、
操作系統訪問控制規范及對應表單、應用及信息訪問規;通信與操作管理:網路安全管理規范與對應表單、In;信息系統獲取與維護:信息安全項目立項管理規范及對;業務連續性管理:業務連續性管理過程規范及對應表單;符合性:行業適用法律法規跟蹤管理規范及對應表單?;最終形成整體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務必要符合整個組;
操作系統訪問控制規范及對應表單、應用及信息訪問規范及對應表單、移動計算及遠程訪問規范及對應表單?
通信與操作管理:網路安全管理規范與對應表單、Internet服務使用安全管理規范及對應表單、惡意代碼防範規范、存儲及移動介質安全管理規范與對應表單?
信息系統獲取與維護:信息安全項目立項管理規范及對應表單、軟體安全開發管理規范及對應表單、軟體系統漏洞管理規范及對應表單?
業務連續性管理:業務連續性管理過程規范及對應表單、業務影響分析規范及對應表單?
符合性:行業適用法律法規跟蹤管理規范及對應表單?
最終形成整體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務必要符合整個組織的戰略目標、遠景、組織文化和實際情況並做相應融合,在整個實施過程還需要進行全程的貫穿性培訓. 將整體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的意義傳遞給組織的每個角落,提高整體的信息安全意識。這樣幾方面的結合才能使建設更有效。
3. 信息安全如何進行體系化建設
信息安全建設是電子政務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政務信息系統承載著大量事關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數據和信息;網路與信息安全不僅關繫到電子政務的健康發展,而且已經成為國家安全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乏安全保障的電子政務信息系統,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電子政務。
一、強化安全保密意識,高度重視信息安全,是確保政務網路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的前提條件
目前,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大都是採用開放式的操作系統和網路協議,存在著先天的安全隱患。網路攻擊、黑客入侵、病毒泛濫、系統故障、自然災害、網路竊密和內部人員違規操作等都對電子政務的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因此,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是一項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全局的長期性任務。
我們必須認真貫徹「一手抓電子政務建設,一手抓網路和信息安全」的精神和中辦發[2003]27號文件關於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總體要求,充分認識加強信息安全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高度重視網路和信息安全。這是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前提條件。「高度重視」首先要領導重視;只有領導重視才能把信息安全工作列入議事日程,放到重要的位置,才能及時協調解決信息安全工作所面臨的諸多難題。其次,要通過加強網路保密知識的普及教育,特別是對縣處級以上幹部進行網路安全知識培訓,大力強化公務員隊伍的安全保密意識,使網路信息安全宣傳教育工作不留死角,為網路信息系統安全運行創造條件。
二、加強法制建設,建立完善的制度規范,是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基礎
確保政務網路信息安全,必須加強信息安全法制建設和標准化建設,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和工作規范辦事。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信息安全工作尤其如此。如果我們能夠堅持建立法制和標准,完善制度和規范並很好地執行,就會把不安全因素和失誤降到最低限度,使政務信息安全工作不斷登上新的台階。
為此,一要嚴格按照現行的法律法規規范網路行為,維護網路秩序,同時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法律制度。要加強信息安全標准化工作,抓緊制定急需的信息安全和技術標准,形成與國際標准相銜接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信息安全標准體系。
二要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日常工作規范。要根據網路和信息安全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緊密聯系本單位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實際,本著「堵漏、補缺、管用」的原則,抓緊修訂、完善和新建信息安全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切實增強制度的科學性、有用性和可操作性,使信息安全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三要重視安全標准和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有了制度,不能把它束之高閣。不按制度辦事,是造成工作失誤和安全隱患的重要原因。很多不安全因素和工作漏洞都是由於沒有按程序辦事所造成的。因此,要組織信息化工作人員反復學習有關制度和規范,使他們熟悉和掌握各項制度的基本內容,明白信息安全工作的規矩和方法,自覺用制度約束自己,規范工作。
四要建立完善對制度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和激勵機制。工作程序、規章制度建立後,必須做到行必循之,把規章制度的每一條、每一款落到實處。執行制度主要靠自覺,但必須有嚴格的監督檢查。要通過監督檢查建立信息安全工作的激勵機制,把信息安全工作與年度考核評比及「爭先創優」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激勵先進,鞭策後進,確保各項信息安全工作制度落到實處。各地、各部門要不定期地對本地和本系統的制度落實情況進行自查自糾,發現問題及早解決。
三、建立信息安全組織體系,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制,是做好政務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關鍵
調查顯示,在實際的網路安全問題中,約有80%是由於管理問題造成的。因此,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機構,加強組織協調,發揮其統籌規劃、科學管理、宏觀調控和決策的作用,強化信息安全管理,形成全方位的信息安全管理組織體系至關重要。
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組織體系。該體系應包括各地、各部門成立的保密工作領導小組;有本部門主管領導參加的政務網路與信息安全協調小組;聘請國內外安全專家組成的安全咨詢專家小組。根據建設和應用情況需要,還可建立相應的信息安全管理執行機構(如「政府安全中心」),負責整個政務信息系統中的安全保密工作,包括提供相關服務。
另一方面,要在健全信息安全組織體系的基礎上,切實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制。明確各級、各部門行政一把手(或主管領導同志)作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技術部門主管或項目負責人作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直接責任人,強化對網路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管理。切實把好用人關,對關鍵崗位實行A、B角色管理;對網路管理人員和涉密操作人員要簽訂保密協議,明確保密職責,實行持證上崗制度。要培養一批具有信息安全管理經驗的復合人才,充實到關鍵崗位,為政務信息化把好安全關。
四、結合實際注重實效,正確處理信息安全「五大關系」,是確保信息安全投資效益的最佳選擇
在電子政務建設中,信息安全方面的投資往往涉及很大金額。各地、各部門應緊密結合自身實際,正確處理和把握與信息安全相關的「五大關系」,使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的社會效益。
1、要正確處理發展與安全的關系。發展與安全是信息安全關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對關系,由此可以派生出其他一些關系。發展與安全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其中發展是目的,安全是保證。二者關系處理得好,安全會有保障並能促進發展;處理不好,安全就會制約並牽制發展。正確處理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就是要加快發展,確保安全。具體講,就是在加快發展過程中確保安全;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加快發展。這里要注意克服兩種傾向:一是過分強調發展而忽視安全;二是追求絕對安全而制約發展。為此,要堅持電子政務發展和網路信息安全「兩手抓」。要在電子政務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不斷加強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措施,切實保障安全;同時要在適度安全、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培育業務需求,加大工作力度,促進電子政務事業加快發展。
2、處理好安全成本與效益的關系。成本與效益的關系是由信息安全基本關系派生出來的,二者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相反相成的。成本與效益的關系處理得好,安全成本就會下降同時效益提高;處理不好,安全成本就會上升同時效益下降。正確處理好安全成本與效益的關系,必須堅持綜合平衡。要根據中辦發[2003]27號文件中關於「信息化發展的不同階段和不同信息系統不同的安全需求,必須從實際出發,綜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風險,優化信息安全資源的配置,確保重點」的要求,一方面千方百計降低安全投入成本,另一方面努力提高安全措施的實際效果,確保滿足重點項目、重點部位的安全需求,使有限的安全保障資金充分發揮出良好的使用效益。
3、處理好信息安全與共享(信息公開和保密)的關系。這也是從信息安全基本關系中派生出來的。開放和發展需要信息資源共享,而網路互聯為信息共享提供了條件。但信息公開和信息保護是一對不可迴避的矛盾。推進信息化建設既要強調資源共享,還要保證信息安全。我們應立足於電子政務建設的大系統,整體地、動態地看待信息安全與資源共享問題,用發展的眼光和辯證的觀點去處理問題。在這對矛盾中,目前資源共享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當前我國各地方、各行業的信息資源建設普遍存在「數字鴻溝」、「信息孤島」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處理兩者之間關系時,應當緊緊圍繞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確保國家安全和尊重個人隱私的前提下,把當前工作的重點放在最大限度地促進信息資源共享方面,消除數字鴻溝和信息孤島,提高信息資源共享程度,使政務信息資源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
4、處理好安全管理與技術的關系。安全管理與技術的關系也是信息安全體系中的基本關系之一。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中,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管理離不開技術,技術離不開管理;兩者緊密相連、相互滲透、互為補充。因此,在信息安全工作中,我們要堅持管理和技術並重,做到管理手段和技術手段相結合,也就是在加強管理的前提下,採用先進的安全技術,在提升技術的基礎上強化管理。信息安全問題的解決需要技術手段,但又不能單純依賴技術。信息化的過程其實是人與技術相互融合的過程,如何使管理與技術相得益彰十分重要。在這方面,我們要同時注意防止和克服「重管理、輕技術」和「單純技術觀點」兩種傾向,既要高度重視信息安全技術的重要作用,又要避免陷入唯技術論的怪圈。從理論上看,不存在絕對安全的技術;技術固然重要,但管理更不容忽視。雖然「三分技術,七分管理」的說法不一定準確,但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應以業務為主導,從全局的高度部署安全策略,採用先進技術,加強安全管理,把採取安全技術手段與加強日常管理和健全體制機制緊密結合起來,堅持一手抓安全技術手段開發,一手抓安全規章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提高政務網路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處理好信息安全工作中應急事件處理與建立長效機制的關系。要保證政務網路與信息系統的「長治久安」,必須著手建立一套長期有效的安全機制。但信息安全問題在信息化進程中廣泛存在且突發性強,所以又必須強調和重視應急事件的處理。一旦出現影響到國家利益的網路安全與信息安全事件,必須能夠立即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危機的發展,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為此,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監控體系,及時發現和處置突發事件,提高對網路攻擊、病毒入侵、網路失竊密的防範能力,防治有害信息傳播,增強對政務網路和信息系統的監控、管理和保護。其次,要重視信息安全應急處理工作,建立健全應急管理協調機制、指揮調度機制和信息安全通報制度。要制定完善信息安全處置預案,加強信息安全應急支援服務隊伍建設,提高信息安全應急響應能力。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
4. 如何實現企業信息安全三步走
首先弄清楚所要保護的對象。公司是否在運行著文件伺服器、郵件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辦公系統有多少客戶端、業務網段有多少客戶端、公司的核心數據有多少,存儲在哪裡?目前亞洲地區仍有相當多的公司,手工將關鍵數據存儲在工作簿或賬簿上。
1.Internet的安全性:目前互聯網應用越來越廣泛,黑客與病毒無孔不入,這極大地影響了Internet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護Internet、加強網路安全建設已經迫在眉捷。
2. 企業內網的安全性:企業內部的網路安全同樣需要重視,存在的安全隱患主要有未授權的訪問、破壞數據完整性、拒絕服務攻擊、計算機病毒傳播、缺乏完整的安全策略、缺乏監控和防範技術手段、缺乏有效的手段來評估網路系統和操作系統的安全性、缺乏自動化的集中數據備份及災難恢復措施等。
要搞清楚,每年預算多少經費用於支付安全策略?可以購買什麼?是一個入門級常用的防火牆還是一個擁有多種特性的綜合網關UTM產品?企業區域網客戶端的安全需求是什麼?有多少台嚴格涉密的機器?
此外,很重要的一步便是在功能性和安全性方面做出選擇。貴公司網路必須提供的服務有哪些:郵件、網頁還是資料庫?該網路真的需要即時消息么?某些情況下,貴公司擁有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利用它。相對於將整個預算花在一個「花架子」似的防火牆上,實現多層防禦是一個很不錯的策略。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有必要去查看一下整個網路,並弄清楚如何劃分才會最佳。
1.基本安全需求
保護企業網路中設備的正常運行,維護主要業務系統的安全,是企業網路的基本安全需求。針對企業網路的運行環境,主要包括:網路正常運行、網路管理、網路部署、資料庫及其他伺服器資料不被竊取、保護用戶賬號口令等個人資料不被泄露、對用戶賬號和口令進行集中管理、對授權的個人限制訪問功能、分配個人操作等級、進行用戶身份認證、伺服器、PC機和Internet/Intranet網關的防病毒保證、提供靈活高效且安全的內外通信服務、保證撥號用戶的上網安全等。
2.關鍵業務系統的安全需求
關鍵業務系統是企業網路應用的核心。關鍵業務系統應該具有最高的網路安全措施,其安全需求主要包括:訪問控制,確保業務系統不被非法訪問;數據安全,保證資料庫軟硬系統的整體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證數據不被來自網路內部其他子系統(子網段)的破壞;安全預警,對於試圖破壞關鍵業務系統的惡意行為能夠及時發現、記錄和跟蹤,提供非法攻擊的犯罪證據;系統伺服器、客戶機以及電子郵件系統的綜合防病毒措施等。
1. 網路邊緣防護
防毒牆可以根據用戶的不同需要,具備針對HTTP、FTP、SMTP和POP3協議內容檢查、清除病毒的能力,同時通過實施安全策略可以在網路環境中的內外網之間建立一道功能強大的防火牆體系,不但可以保護內部資源不受外部網路的侵犯,同時可以阻止內部用戶對外部不良資源的濫用。
2. 內部網路行為監控和規范
網路安全預警系統可對HTTP、SMTP、POP3和基於HTTP協議的其他應用協議具有100%的記錄能力,企業內部用戶上網信息識別粒度達到每一個 URL請求和每一個URL請求的回應。通過對網路內部網路行為的監控可以規范網路內部的上網行為,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避免企業內部產生網路安全隱患。
3. 計算機病毒的監控和清除
網路殺毒軟體是一個專門針對網路病毒傳播特點開發的網路防病毒軟體,可以實現防病毒體系的統一、集中管理,實時掌握了解當前網路內計算機病毒事件,並實現對網路內的所有計算機遠程反病毒策略設置和安全操作。
4. 用控制台和Web方式管理
通過這兩種方式管理員可以靈活、簡便地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設置、修改安全策略,及時掌握了解網路當前的運行基本信息。
5. 可進行日誌分析和報表統計
這些日誌記錄包括事件名稱、描述和相應的主機IP地址等相關信息。此外,報表系統可以自動生成各種形式的攻擊統計報表,形式包括日報表、月報表、年報表等,通過來源分析、目標分析、類別分析等多種分析方式,以直觀、清晰的方式從總體上分析網路上發生的各種事件,有助於管理人員提高網路的安全管理。
6. 功能模塊化組合
企業可以根據自身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產品構建不同安全級別的網路,產品選擇組合方便、靈活,既有獨立性又有整體性。
5. 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通常要經過一下哪幾個步驟
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通常要經過計劃、實施、檢查、改進4個步驟。信息安全管理體系是組織在整體或特定范圍內建立信息安全方針和目標,以及完成這些目標所用方法的體系。它是直接管理活動的結果,表示成方針、原則、目標、方法、過程、核查表等要素的集合。
信息安全管理體系是組織機構單位按照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相關標準的要求,制定信息安全管理方針和策略,採用風險管理的方法進行信息安全管理計劃、實施、評審檢查、改進的信息安全管理執行的工作體系。
相關信息
信息安全管理體系ISMS是建立和維持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的標准,標准要求組織通過確定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范圍、制定信息安全方針、明確管理職責、以風險評估為基礎選擇控制目標與控制方式等活動建立信息安全管理體系;體系一旦建立組織應按體系規定的要求進行運作。
保持體系運作的有效性;信息安全管理體系應形成一定的文件,即組織應建立並保持一個文件化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其中應闡述被保護的資產、組織風險管理的方法、控制目標及控制方式和需要的保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