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類的記憶信息是如何存儲在大腦中的
人類的記憶信息存儲在大腦中的方法:
人腦的大腦皮層、小腦、海馬體、杏仁核等等結構是有plasticity(可塑性)的,腦的可塑性簡單說就是可以修改神經間的網路和單個神經的反應特性。經過修改的網路,每次有同樣的輸入的時候,都會有同樣的輸出,這么一來,記憶就存在並且可以被調用了。於是自然界的事物被編碼成神經電信號和化學信號在腦中被處理,這些信號被再度編碼成為網路結構,形成短時或長時記憶。不同的結構有不同的記憶類型和時效,如杏仁核主要參與情緒的短期記憶,小腦參與肢體動作的短期及長期記憶。
人腦的記憶有三種形式: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瞬時記憶一般是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存在的,只有通過注意才能被人所感知,變為短時記憶,不然就會被遺忘。
短時記憶的存在時間一般是4秒以內,也是以圖像和聲音為主,小部分為意義記憶。短時記憶的容量一般被稱為記憶廣度,大小一般是7±2個,這是衡量一個人記憶好壞的一個指標。短時記憶要通過復述才能轉為長時記憶,不然就會被遺忘。
長時記憶即所謂的永久記憶,廣度無限,一般以意義記憶為主。它是可以被人腦所提取的記憶,一般遺忘的原因會是干擾或消退。
由聖地亞哥加州大學的克里斯·史密斯和拉里·史奎爾帶領的一項新研究,現在提供證據表明,記憶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確定了我們在回憶它時是在何種程度上依賴於額葉皮層和海馬的。換句話說,回憶在腦中的儲存部位是依據記憶內容的時間長短而變的。
史密斯和史奎爾改進了他們的實驗, 這樣他們就能判定記憶時間的長短對問題編碼和記憶的回憶豐富量各自的影響。組數據表明,當被試們自薦回想起以前的記憶時,內側顳葉結構(海馬和杏仁核)的活動也逐漸減少。這下降的活動對新聞事件發生了在12年內的記憶來說是正確的,但是當所要回憶的事件是發生在12年以前的話,大腦這些部位的活動就會處於一個高的活動水平。這些相反的活動模式在額葉,頂葉和顳葉外側被觀測到了:在這些領域的活動隨著被要求回憶的新聞事件的年代久遠增多,但在回憶更多最近發生的事件時仍然保持不變。
⑵ 信息的永久存儲設備常又稱為
計算機里只有硬碟能夠永久性儲存數據。
硬碟作為一種存儲設備從計算機誕生的時候就一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計算機性能的好壞僅僅影響運算數據的速度,而存儲設備的任務則是保證各類運算數據得以存續。
硬碟的容量以兆位元組(MB/MiB)、千兆位元組(GB/GiB)或百萬兆位元組(TB/TiB)為單位,而常見的換算式為:1TB=1024GB,1GB=1024MB而1MB=1024KB。
但硬碟廠商通常使用的是GB,也就是1G=1000MB,而Windows系統,就依舊以「GB」字樣來表示「GiB」單位(1024換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