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信息技術會考怎麼准備
這是我們接到的通知,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
Ⅰ、考試性質
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在教育部指導下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的國家考試,是依據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行的終結性考試,旨在全面反映高中學生在各學科所達到的學業水平。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主要依據,也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進行普通高中課程管理,督促學校認真執行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規范教育教學行為的重要手段。
Ⅱ、考試說明
1.指導思想。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考試遵循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的培養目標,致力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進一步提升,培養學生基本的科學與人文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考試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要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要考試內容,適度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反映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學思想,關注信息技術與社會進步的協調發展,增強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與責任感,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2.命題依據。2012年貴州省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學科學業水平考試,以教育部《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准(信息技術)(實驗)》和《貴州省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為命題依據。
2.考試范圍。依據《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准(信息技術)(實驗)》,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考試范圍為必修學分規定的學習內容,即必修模塊內容和一個選修模塊的內容。根據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現狀和實際情況,考生可從 「選修2:多媒體技術應用 」和「選修3:網路技術應用」中任意選擇一個模塊進行考試。
3.能力要求。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次考試將學業水平的能力要求由低到高分為A、B、C三級標准,在不同內容上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
A級:對應於了解與模仿水平——再認或回憶事實性知識;識別、辨別事實或證據;列舉屬於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徵等。在原型示範和他人指導下完成操作。從事相關活動,建立感性認識。
B級:對應於理解與獨立操作水平——把握事物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進行解釋、推斷、區分、擴展;提供證據;收集、整理信息等。獨立完成操作;在評價和鑒別基礎上的調整與改進;與已有技能建立聯系等。在經歷基礎上表達感受、態度和價值判斷,作出相應反應等。
C級:對應於遷移應用與熟練操作水平——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則,進行總結、推廣;歸納、總結規律和原理,將學到的概念、原理與方法應用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間的合理聯系等。根據需要評價、選擇工具,並具有熟練的操作技術。具有穩定的態度、一致行為和個性化的價值觀。
4.考試形式。考試採用區域網環境下的無紙化上機考試,實行閉卷方式。考生使用考試軟體、通過上機實際操作進行答卷。考生的試卷由計算機從題庫中隨機抽取試題智能生成,考生答題的所有過程全部在計算機上進行。
考試建立的軟體環境要求如下:
考試內容 軟體環境要求
必 修:信息技術基礎 Windows XP、IE6.0
Word 2003、Excel 2003
選修 2:多媒體技術應用 Flash 8.0、PhotoShop CS V8.01
選修 3:網路技術應用 FrontPage 2003
5.試卷結構。每個考生的試卷包括第一卷和第二卷兩部分,總分為150分,考試時間45分鍾。第一卷為必修模塊內容,滿分90分;第二卷為考生選報的選修模塊內容,滿分60分。對於每個考生來說第一卷和第二卷都是必答內容,但第二卷的內容會因考生選報選修模塊的不同而不同。
試卷包含選擇題、操作題兩種題型。選擇題是四選一型的單項選擇題,操作題是按照題面要求上機完成的技能操作。選擇題用於實現知識點的覆蓋,操作題用於考查學生對信息技術操作應用能力的熟練程度。
試卷格式及題型分布如下:
第一卷 (必修:信息技術基礎 滿分90分)
一、選擇題(60分)
單項選擇題15道,每小題4分,共60分。本題型每小題包括一個題乾和A、B、C、D四個備選答案,其中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
二、操作題(30分)
1、文本信息處理操作題(15分)
本題15分,要求學生根據題目要求,完成規定的文本信息處理操作,考試環境將採用目前普遍使用的Word 2003軟體環境來實現。
2、數據信息處理操作題(15分)
本題15分,要求學生根據題目要求,完成規定的數據信息處理操作,考試環境將採用目前普遍使用的EXCEL 2003軟體環境來實現。。
第二卷 (選修2:多媒體技術應用 滿分60分)
一、選擇題(40分)
單項選擇題10道,每小題4分,共40分。本題型每小題包括一個題乾和A、B、C、D四個備選答案,其中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
二、操作題(20分)
動畫原理理解和製作操作題或圖像處理操作題
本題20分,要求學生根據題目要求,考試環境將利用Flash 8.0完成對動畫原理理解和製作操作的考查,考試環境將利用PhotoShop CS V8.01完成對圖像處理的操作考查。
(註:在實際考試時,由考試系統從Flash 8.0和PhotoShop CS V8.01操作題中隨機抽取一題作答。)
第二卷 (選修3:網路技術應用 滿分60分)
一、選擇題(40分)
單項選擇題10道,每小題4分,共40分。本題型每小題包括一個題乾和A、B、C、D四個備選答案,其中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
二、操作題(20分)
網頁設計操作題1個,共20分。
考試環境將通過FrontPage 2003考查學生製作網頁的動手能力。
Ⅲ、考試的內容與要求
必修模塊(信息技術基礎)
主 題 內 容 能力要求
信息與信息技術 信息及其特徵 A
信息技術的應用及發展 A
信息獲取 信息的獲取過程 B
網際網路信息查找 C
文件的下載 C
網路資料庫的檢索 B
文本和表格
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概述 A
文本信息加工 C
表格信息加工 C
音頻、視頻、圖片
信息的加工 音頻信息的採集與加工 B
視頻信息的採集與加工 B
圖片信息的採集與加工 B
信息的編程加工和
智能化加工 信息的編程加工 A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B
信息集成與信息交流 信息集成 C
信息發布 B
信息交流 A
信息資源管理 信息資源管理概述 A
信息資源管理的方式與方法 C
利用資料庫管理信息 A
多媒體技術應用(選修模塊2)
主 題 內 容 能力要求
多媒體技術與社會 多媒體技術的概念與特徵 A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B
圖形圖像的
採集與加工 圖形、圖像的基本描述 B
圖形、圖像的採集 B
圖形、圖像的加工 C
音頻信息的
採集與加工 聲音的數字化表示 A
音頻信息的採集 B
數字音頻的加工 C
視頻信息的
採集與加工 視頻文件的格式及特點 B
數字視頻的採集 B
數字視頻的加工 B
動畫製作 計算機動畫原理 A
計算機動畫製作的基本流程 A
逐幀動畫製作 C
補間動畫(即漸變動畫)製作 C
多媒體信息的
集成與交流 多媒體作品製作的一般過程 A
常用多媒體集成工具 B
多媒體作品的交流與評價 B
網路技術應用(選修模塊3)
主 題 內 容 能力要求
網路技術基礎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A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A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B
網路通信原理 B
區域網的組建與設置 C
網際網路的接入與使用 域名及其管理 B
網際網路的接入 C
網際網路的服務 B
網際網路的使用 C
網站設計與評價 網站的概念 A
網站的規劃與設計 B
網頁製作 C
HTML的基本應用 C
CSS樣式表的簡單使用 B
JavaScript的簡單使用 B
ASP工作流程 A
網站的發布與管理 B
網站的評價 B
『貳』 會考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怎麼考
會考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考試步驟如下:
1、組織布置考點與考場,組織培訓考試工作人員和監考員。
2、對考生進行考風考紀教育和誠信教育組織考生學習考試的相關規定和要求。
3、向考生開放考場,向考生開放題庫進行練習。
4、網路斷開,考生進入考場進行考試。
『叄』 會考信息小知識
1.求高中信息會考的知識
高中信息技術會考試題有選擇題、程序設計題和操作題三種題型。
考試模式採用基於Windows平台的上機考試形式;考試試題整卷由必修和選修兩部分組成,分值之比為58﹕42。 修習《演算法與程序設計》的考生,其試題由卷Ⅰ《信息技術基礎》(必修)和卷Ⅱ《演算法與程序設計》(選修)兩部分組成;修習《多媒體技術應用》的考生,其試題由卷Ⅰ《信息技術基礎》(必修)和卷Ⅲ《多媒體技術應用》(選修)兩部分組成。
卷I《信息技術基礎》(必修)部分,共58分;由選擇題和操作題組成,分值之比為18﹕40。 卷Ⅱ《演算法與程序設計》(選修)部分,共42分;由選擇題和程序設計題組成,分值之比為24﹕18。
卷Ⅲ《多媒體技術應用》(選修)部分,共42分;由選擇題和操作題組成,分值之比為12﹕30。 本章主要針對選擇題、程序設計題和操作題等三種題型的功能、特點及解題策略作一察耐介紹,以幫助師生了解信息技術會考的題型,提高考生的應答能力。
第一節 選擇題 選擇題是一種各學科均使用的常見題型,它的結構由指令性語言、題乾和選擇支三個部分組成。 指令性語言:通常在大題號後面,本大題所有小題的前面,用括弧括起來的部分;一般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本大題包含的小題數目、每小題的分值和本大題的總分;二是指明每個小題中正確答案的數量;三是每小題的計分方法。
題干:是指每一小題中敘述考查內容的不完整(加上某個選擇支就能完整)的句子。 選擇支:是題嘩悔干後面的備選答案。
在信息技術會考試題中均採用「四選一」型的單項選擇題,即一道選擇題的四個選擇支中,有且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選擇題形式多樣,結構靈活,可考查知識的覆蓋面廣,能比較全面地考察考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而且選擇題答案具有確定性,閱卷方便,考試信度和效度高等特點,但選擇題只在限定的備選項中選出正確選項,其考核功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對考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2000字寫不完 後面參考 /zhangwangzw05@126/blog/static。
2.哪位有高一會考的信息技術知識提要,請寫給我,謝謝
2005年福建省高中會考提要 信息技術 第一部分字處理基礎(wps 2000) 一、考試能力要求 (一)掌握WPS 2000的啟動和退出 (二)掌握WPS 2000文件的查找、新建、打開、保存與關閉 (三)掌握文稿的編輯 (四)掌握文字的查找與替換 (五)掌握字元格式、段落格式、頁面的設置 (六)掌握表格的製作與編輯 二、考試內容 (一)WPS 2000的啟動和退出 (1)掌握WPS 2000的啟動 (2)了解WPS 2000的窗口組成 (3)掌握WPS 2000幫助菜亂沒正單的使用方法 (4)掌握WPS 2000的退出方法 (二)WPS 2000文件的查找、新建、打開、保存與關閉 (1)掌握WPS 2000文件的查找 (2)掌握新建WPS 2000文稿文件的方法 (3)掌握打開WPS 2000文稿文件的方法 (4)掌握WPS 2000文稿文件存檔與換名存檔的方法 (5)掌握關閉WPS 2000文稿文件的方法 (三)文字的錄入、編輯 (1)掌握文字的錄入與編輯 (2)掌握字塊處理的方法 (四)文字的查找與替換 (1)掌握查找字元的方法 (2)掌握字元的替換方法 (五)字元格式、段落格式、頁面的設置 (1)掌握字體、字型大小、字型的設置 (2)掌握段落的合並與拆分 (3)掌握段落對齊的設置 (4)了解頁面設置 (六)表格製作與編輯 (1)掌握插入表格的方法 (2)掌握選定單元格的方法 (3)掌握插入行、列、單元格的方法 (4)掌握調整表格行高與列寬的方法 (5)掌握單元格的合並與拆分方法 (6)掌握表格的復制與刪除的方法 第二部分資料庫初步 一、考試能力要求 (一)了解資料庫和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基礎知識 (二)掌握FoxPro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基本操作 (三)掌握FoxPro資料庫的維護方法 (四)掌握FoxPro資料庫的基本應用 (五)掌握FoxPro簡單程序的編制 二、考試內容 (一)資料庫和資料庫管理系統基礎知識 (1)了解資料庫的基本概念 (2)了解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 (3)了解FoxPro資料庫管理系統的特點 (4)了解啟動和退出FoxPro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方法 (5)了解FoxPro的窗口組成 (6)了解FoxPro的窗口功能 (7)了解FoxPro窗口菜單的操作方法 (二)FoxPro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基本操作 (1)了解資料庫結構的基本概念 (2)掌握FoxPro資料庫的有關規定 (3)掌握建立資料庫的方法 (4)掌握數據類型及表示法 (5)掌握打開、關閉資料庫的方法 (6)掌握輸入、追加數據的方法 (7)掌握查看資料庫結構的方法 (8)掌握查看記錄中數據的方法 (9)掌握表達式的表示和使用方法 (10)掌握統計運算的幾個命令(SUM、AVERAGE、COUNT)的使用方法 (11)掌握關於" ?"命令的使用方法 (12)掌握SUBSTR()函數的使用方法 (三)FoxPro資料庫的維護方法 (1)掌握記錄指針移動的操作方法 (2)掌握邏輯刪除和物理刪除的概念及操作方法 (3)掌握添加、插入記錄和恢復被邏輯刪除的記錄的操作方法 (4)掌握記錄中數據的修改方法 (5)掌握REPLACE命令的使用方法 (6)掌握復制資料庫的方法 (7)掌握復制資料庫結構的方法 (8)掌握修改資料庫結構的方法 (四)FoxPro資料庫的基本應用 (1)掌握資料庫的分類排序和索引方法 (2)掌握LOCATE和CONTINUE命令的使用方法 (3)掌握SEEK命令的使用方法 (五)FoxPro簡單程序的編制 (1)理解命令方式和程序執行方式的異同 (2)掌握建立、編輯程序文件的方法 (3)掌握執行程序文件的操作方法 第三部分信息技術基礎知識 一、考試能力要求 (一)了解計算機的系統組成 (二)了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及信息編碼方法 (三)了解有關計算機病毒、計算機安全及計算機使用道德規范的初步知 (四)了解有關信息和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 二、考試內容 (一)計算機的系統組成 (1)了解計算機的硬體系統 (2)了解幾種常見計算機硬體設備及其用途 (3)了解計算機軟體的作用及分類 (二)計算機的工作原理及信息編碼方法 (1)了解二、十、十六進制編碼 (2)掌握十進制數、二進制數的互相轉換 (3)了解文字字元信息的編碼方法 (4)了解圖像信息的編碼方法 (5)了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三)有關計算機病毒、計算機安全及計算機使用道德規范的初步知識 (1)了解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及防治方法 (2)了解計算機安全的初步知識 (3)了解計算機使用道德規范的初步知識 (四)有關信息和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 (1)了解信息與信息處理 (2)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3.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
高考地理復習:知識點匯總(690個)1 宇宙的基本特點 由各種形態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展變化。
2 天體的分類 星雲、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 質。 3 天體系統的成因 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4 天體系統的級別 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5 日地平均距離 1.496億千米 6 太陽系九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7 九大行星按結構特徵分類 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 (天海冥) 8 地球上生物出現和進化的原因 光照條件、穩定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 9 太陽的主要成分 氫和氦 10 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 核聚變反應 11 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 維持地表溫度,水循環、大氣運動等的動力,人類 的主要能源。
12 太陽活動 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 13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 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15 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 11年。
16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①影響氣候②影響短波通訊③產生磁暴現象 17 空間探索階段的開始 1957年10月,原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18 空間開發階段的開始 1981年第一架太空梭試航成功。
19 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 1970年「東方紅」一號、1999年「神舟號」載人航天試 驗飛船。 20 宇宙自然資源的分類 空間資源(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太陽能資源、礦產資源。
21 保護宇宙環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強國際合作。 22 地球的平均半徑 6371千米 23 地球的赤道周長 4萬千米 24 緯線和緯度,低緯、中緯、高緯的 劃分 連接東西的線。
每1個緯度為111.1千米;0-30、30-60、60-90。 25 經線和經度 連接南北的線。
相對的兩條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 26 東西兩半球的劃分 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
27 南北兩半球的劃分 以赤道為界,以北的為北半球,以南的為南半球。 28 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 23°26′和66°34′緯線 29 本初子午線 0°經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0 南北方向的判斷 有限方向,北極為最北,南極為最南。 31 東西方向的判斷 無限方向,沿著自轉方向為向東,逆著自轉方向為 向西。
32 東西經的判斷 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33 南北緯的判斷 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34 地球自轉的方向 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35 地球自轉的周期 恆星日,23小時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陽日, 24小時。 36 地球自轉的速度 角速度(每小時15°),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37 地球公轉的軌道 橢圓軌道。
一月初(近日點),七月初(遠日點)。 38 地球公轉的方向 自西向東。
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39 地球公轉的周期 恆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回歸年(365日5 小時48分46秒) 40 地球公轉的速度 在近日點時公轉速度較快,在遠日點時較慢。
41 黃赤交角 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目前為23°26′。 42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太陽直射點以一年為周期相應地在南北回歸線間往 返移動 43 晨昏線的判斷 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 過渡為昏線。
44 地方時的計算 每往東1°,時刻增大4分鍾。 45 已知經度求時區數 經度除以15,再四捨五入。
46 區時的計算 每往東1個時區,時刻增大1個小時。 47 北京時間 以東八區(120°地方時)為標准時間。
48 世界時 以本初子午線時間為標准時。 49 國際日期變更線 180°經線(理論上),不通過陸地(實際)。
50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晝夜更替、不同地方時、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51 太陽直射點的判斷 與該點的切線方向垂直,地方時為12點。 52 春分日(3月21日)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53 夏至日(6月22日) 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 54 秋分日(9月23日)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晨昏線與經線重合。
55 冬至日(12月22日) 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 56 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 57 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 58 地球側視圖的判讀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59 地球俯視圖的判讀 逆時針自轉,中心為北極;順時針自轉,中心為南 極。 60 晝夜長短的計算 以晝弧長度為依據,每15度為1小時。
61 日出日落時刻的計算 根據晝長以標准日出(6時)和標准日落(18時) 前後推算。 62 晝夜長短的判斷 夏半年,越北白晝越長,冬半年,越南白晝越長。
63 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64 天文四季 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是夏季。 65 我國傳統四季 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點來劃分 四季。
66 歐美傳統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四季的起點。 67 二十四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 雪雪冬小大寒 68 五帶的名稱和范圍 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69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更替 70 大氣圈對地球的重要意義 保護生物生存,影響地。
4.信息技術會考了求資料
息技術會考試題必修部分(1)選 擇 題主題一:信息技術與社會(一)信息及其特徵1、現代社會中,人們把(B)稱為構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質、能量、知識 B.信息、物質、能量 C.財富、能量、知識 D.精神、物質、知識2、盲人摸象體現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說明了信息具有( D )A.價值性 B.時效性 C.載體依附性 D.共享性3、下列敘述中,其中( D )是錯誤的A.信息可以被多個信息接收者接收並且多次使用B.信息具有時效性特徵C.同一個信息可以依附於不同的載體D.獲取了一個信息後,它的價值將永遠存在。4、網路上的信息被人下載和利用,這正說明信息具有( A )A.價值性 B.時效性 C.載體依附性 D.可轉換性5、( B )不屬於信息的主要特徵A.時效性 B.不可能增值 C.可傳遞、共享 D.依附性6、下面哪一個不屬於信息的一般特徵?( D )A.載體依附性 B.價值性 C.時效性 D.獨享性7、天氣預報、市場信息都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這體現了信息的( C )A.載體依附性 B.共享性 C.時效性 D.必要性8、交通信號燈能同時被行人接收,說明信息具有(B)。
A.依附性 B.共享性 C.價值性 D.時效性9、關於信息特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信息能夠獨立存在 B:信息需要依附於一定的載體C:信息不能分享 D:信息反映的是時間永久狀態10、下面對信息特徵的理解,錯誤的( B )A.天氣預報、情報等引出信息有時效性B.信息不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說明信息的依附性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11、在朝鮮戰爭即將爆發的時候,藍德公司向美國政局高價兜售一份調查報告沒被理會,戰後美國 *** 分文未花就得到該報告,這體現了信息的:(D)A:價值性 B:可偽性 C:具有可傳遞性 D:具有失效性12、關於信息共享與物質的共享的差別,以下說法正確的是:CA:信息一方使用時另一方就不能使用B:信息使用後就會損耗C:信息可無限復制、傳播或分配給眾多的使用者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13、將幾副相互無關聯的圖像通過圖像處理軟體(如Photoshop)的加工後,形成一副富有創意,有實際用途的圖像,這體現了信息是( C )A:可以共享的 B:需依附一定載體的C:可以增值的 D:具有實效性14、武王伐紂作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卻沒有甲骨文資料記載其確切年代。現代考古工作者根據歷史傳說中的「天象」,利用天文知識成功地完成該時間的判定。
這說明信息具有(C)特徵。A、可傳遞性B、時效性C、載體依附的可轉換性D、價值性15、某次語文測驗成績已經按學號順序錄入到Excel表中,對語文成結在100分以上的學生篩選,得出相應的名單,這體現了信息的(B).A、可以共享的B、可以增值的C、需依附一定載體D、具有時效性16、下面有關對信息作用事例的理解,錯誤的是(D )A.許多歷史事件以文字的形式記載在書上,體現信息的依附性。
B.交通信號燈被許多行人接收,體現信息的共享性。C.天氣預報、股市行情體現信息的有價值性D.身邊的信息體現了信息的不完全性(二)信息技術與社會17、我們常說的「IT」是( A )的簡稱A.信息技術 B.網際網路 C.輸入設備 D.手寫板18、總體來說,一切與信息的獲取、加工、表達、(D)、管理、應用等有關的技術,都可以稱之為信息技術.A.識別 B.顯示 C.交換 D.交流19、下面哪句話是正確的( C )A.現代的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產生了信息技術B.21世紀人類進入信息社會,信息、信息技術就相應產生了。
C.有了人類就有了信息技術D.有了計算機後就有了信息技術20、關於信息技術的出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自從有了廣播、電視後就有了信息技術B.自從有了計算機後就有了信息技術C.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信息技術D.信息技術是最近發明的技術21、下列有關信息技術的描述正確的是AA.通常認為,在人類歷史上發生過五次信息技術革命B.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出版物會完全取代紙質出版物C.信息技術是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簡稱D.英文的使用是信息技術的一次革命22、不屬於信息技術應用的是:DA:人工智慧 B:電子商務 C:語音技術 D:納米技術23、在人類發展史上發生過( C )次信息技術革命A.3 B.4 C.5 D.624、人類經歷的五次信息技術革命依次為:語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 C ),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使用和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及其與通信技術的結合。A.火的使用 B.指南針的使用 C.印刷技術的應用 D.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25、虛擬現實技術融合了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圖形學、多媒體技術、( A?D )等多個信息技術分支。
A.感測器技術 B.網路技術 C.通信技術 D.三維動畫技術教科 多媒體技術應用第4頁26下面( A)屬於虛擬現實技術。A.電子寵物 B.ASR C.TTS D.Office助手27、( B )中的關鍵技術包括語音識別技術和語音合成技術。
A.虛擬技術 B.語音技術 C.漢字識別技術 D.桌面系統28、關於語音技術,下面不正確的說法是( C )A.語音技術中的關鍵是語音識別和語音合成B.語音合成是將文字信息轉變為語音數據C.語音技術就是多媒體技術D.語音識別就是使計算機能識別人說的話29、語音技術的關鍵技術有:BA:語。
5.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
地理會考知識復習提綱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
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
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
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
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
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
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
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注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
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
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
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
大部分 人們習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
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11、陸地地形 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 12、促使地形變化的力量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
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沿岸的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
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氣溫有時高,有時低。
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
月平均最低氣溫,北半球出現在1月,南半球出現在7月。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
15、世界氣溫的分布 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並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
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
山地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會逐漸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規律: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7、降水的季節變化 全年多。
『肆』 信息技術會考如何輕鬆通關
一、吃透考綱定方向,心中有數針對性要強
考綱是初中會考命題的依據,它緊扣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會考標准,梳理各章節的知識結構,編寫了例證性試題和試卷集萃,對考生答題的失誤情況進行了規律性的歸納、分類,並提出了防止措施和矯正策略。因此認真細致地研究考綱有助於教師准確把握教學要求,正確指導學生復習。
二、注重平時上課打基礎,幾個教學環節要抓牢
1.上課開始回顧舊知
由於信息技術課課時少,間隔時間長,學生不夠重視等原因,致使學生遺忘速度非常快,因而教師每節課前要引導學生進行幾分鍾的復習。通過多樣化的復習方式,如提問、測試、游戲等,了解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
2.新課導入講究策略
好的教學效果與一個精彩的課堂開場有很大的關系,精彩的新課導入往往能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為課堂順利開展好鋪墊。例如,在講搜索引擎時,我以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同學們,你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感興趣的話題呢?今天,不管你想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識,老師都能用最快的速度給出你想要的答案。」同學們都瞪大了眼睛,疑惑的看著我。「不用猶豫,你們可以提問了,」我接著說,同學們紛紛舉手,我讓一個同學發言,他說喜歡了解一下足球方面的知識,我迅速地通過搜索給他展示了相關的網頁,其他的同學也躍躍欲試。「其實不用老師,你自己也可以在網路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下面我們就開始!於是我引出本節課的內容:有關搜索引擎使用方法。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講完以後學生練習也很投入,真正的學以致用,體會到了信息技術課的神奇魅力。
3.隨堂練習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經過思考和老師的點撥,自己解決問題。下面我以Excel教學中「利用公式進行數據計算」為例來講任務驅動。設計的任務是給出全班學生的期中考試成績,讓學生完成班級每個人總分和平均分的計算。給出任務後不急於講解,而是讓學生討論、分析任務,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任務包含了幾個知識點:單元格的引用、公式和函數的使用、利用填充柄復制公式數據等,這也正是這個任務所要解決的問題。
三、考前強化要周密,模塊化復習一個知識點也不丟掉
1.先制定復習計劃
復習計劃安排有以下原則:首先是按考試分值比例進行安排,分值最高的,要首先復習,並且復習時間最長,剩下的都是基本概念等,所以安排的時間比較少;其次高度重視操作題,尤其是Excel、flash。
2.課堂要有針對性練習
在對每一塊內容進行復習時,不用練習很多題目,只要就具體的知識點設計一到兩個題目進行專題型訓練就可以了,這樣學生容易掌握,提高了復習效率。
3.定時檢測學生的成績
每一個學生的掌握情況最後以檢測成績的形式記錄到電子學檔中,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以便調整復習進度。另外對於成績特別不好的同學應加大輔導力度。
四、臨考演練熟題型,把好最後一關須記牢
考前讓學生做一些模擬題目(歷年的考題),讓學生對考試的形式和題型有所了解,那麼,實際考試時學生就消除了不必要的緊張,能夠做到輕松從容,也就不至於亂了手腳、貽誤了答題時間或者忘記了操作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