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領導如何進行決策
領導者是決策的主人,在整個決策過程中,佔主導的地位。當各種備選方案送交領導者手中,面臨拍板決策的關鍵時刻,領導者應怎樣進行科學選擇呢?
1.要審查各種方案達到目標的程度
實現既定目標是決策的根本目的。擇優決策就是從各種方案中選出實現目標的滿意方案。如果偏離目標,任何方案都是不可取的,沒有意義的。所以,目標是決策的依據,也是檢驗各個備選方案的標准。
2.要綜觀全局,統籌兼顧,適當安排
在優選方案時,領導者一定要有全局觀點,正確處理方案的各種矛盾,平衡、協調各方面的關系。例如,在估計達到目標的結果時,既要考慮經濟效益,又要考慮社會效益。在權衡方案的利弊得失時,既要考慮到有利無害、有利有害和有害無利三種情況,也要考慮到在有利有害中又有利大於害、利害相當、利小於害三種狀況,以及在有害無利中也有害大、害小之分。在決策權衡中,利大於害當然可取,但在某些情況下,往往是害中取小即為大利。在考慮實施方案所涉及的各方面利益時,要有整體觀念,要做到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結合。
3.對不同類型的決策要有不同的思考原則
決策按所處的條件不同,主要可以分為確定型、風險型、不確定型和競爭型決策4種,決策者在優選方案時,要有不同的思考原則,區別對待,作不同的考慮和處置。
(1)對於確定型決策,既然結果是確有把握的,決策就是根據已有的情報選擇最佳方案。對此,領導者要果斷地下決心,竭盡全力去獲得最佳的結果。決心不大、措施不力,就會貽誤時機,縱然是決定了最佳方案,也會因時過境遷而最後得不到最佳效果,這是確定型決策失誤的常見原因。
(2)對於風險型決策,應著重考慮的是:選擇最有希望的行動方案;准備相關必要的應變方案,當不測事情發生時,能應變自如或進行補救;留有餘地,如作戰要有預備隊,投資建設要有後備基金;通過試點、實驗和追蹤反饋等途徑,使風險型決策增加確定性因素,使風險型決策轉化為確定型決策。
(3)對於不確定型決策,領導者應該注意的是:一要"摸著石頭過河",步子不要太快。切忌剛愎自用,輕率莽撞;二要在試點實驗時多方案並進。每個方案都要有原則差異,這樣不僅成功的希望大了幾倍,而且即使失敗,也可積累經驗,為今後的成功打下基礎;三要把力量集中在信息反饋上。注意收集資料,及時總結經驗,以便隨時應變。在不確定型決策中,失誤是難免的,重要的是發現失誤,實事求是地總結經驗、糾正失誤。
(4)對於競爭型決策,應該注意三點:一是充分了解競爭對手,在自己的工作中,揚其長避其短。對手之長是客觀存在的,無法否認和消滅,但我們也可以學習其經驗,使之充分發揮效益;二是要清醒認識對手之短,巧妙地加以避免;三是充分了解自己,尋找自己的優勢。以己之長,克對手之短,是競爭型決策取勝的基本條件。競爭的關鍵在於及時變換對策,誰搶前一步,誰就取得了主動權。
那麼,什麼樣的決策程序才是科學的呢?科學的決策程序主要分為7個階段即7個環節,這7個環節是依次銜接,互相聯系,不可缺少的。簡化和忽略其中一環,決策都將受到影響。
1.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是領導工作的起點,也是領導者的職責。所謂問題,就是應有現象和實際現象之間存在的差距。通過調查、收集和整理情報,發現差距、確認問題,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從而構成了決策的起點。決策是為了解決現實所提出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沒有問題,則不需要決策;問題不明,也難以做出正確的決策。應看到,問題的存在和問題的發現有時並不一致,由於客觀事物的復雜性和主觀認識上的差異,發現問題並不容易。即使看到了問題,進而要確認它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同一事物,有的人認為是問題,有的人則認為不是問題。有的事物,利弊參半,也為我們確認問題增加了難度。
2.確定目標
問題發現以後,就要確定目標。所謂目標,是指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在預測的基礎上所期望的結果。目標是決策的基礎,沒有目標,就無所謂決策;而目標選擇的正確與否,則直接關繫到決策的成敗。
但是,目標的確立不能是隨心所欲的。一般來講,它有4個特徵:(1)單一性。目標是單一的,只能作一種理解;(2)定量性。目標的成果或程度是可以計量的;(3)明確性。設立目標必須具體明確,目標應當是可以計量成果、規定時間、確立責任的;(4)目標必須區分主次。當決策目標不止一個而是多個的時候,領導者就要權衡輕重,列出先後次序,分為"必須達成的"和"希望達成的"目標。
3.擬訂方案
擬訂方案就是尋找達到決策目標的有效途徑。途徑有效與否,要經過比較才能鑒別,因此必須擬訂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而且多個方案之間必須要有原則的區別,而不只是細節上的差異。在擬訂方案的過程中,應廣泛採用各種智囊技術,例如"頭腦風暴法""哥頓法""對演法"等。這些方法盡管各有不同特點,總的要求是盡可能開發創造性思維的方法,鼓勵和推動新觀念和創造性見解的涌現。
4.分析評估
制定出各種可行方案之後,接下來就是分析評估,選擇一個最有利於實現目標的方案。對所擬訂的各個方案,都應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加以分析評估。定性分析主要是直接利用人們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根據已知情況和現有資料,對決策方案做出相應的評價。對一些受社會經濟因素影響較大、所含因素錯綜復雜而多變、綜合性較強的戰略決策,定性分析尤有其極為重要的作用。但這類方法往往主觀成分較強,論證不很嚴密,需要用定量分析方法作補充,兩種方法結合起來應用。在分析評估的基礎上權衡、對比各方案的利弊得失,並將各種方案按優先順序排列,提出取捨意見,送交最高決策機構。
5.方案選優
選擇方案,是決策過程中決定性的一環。這個工作應當由決策者來完成。在這里,決策者通常依據經驗、實驗和分析,去做最後選擇。在對各種備選方案的權衡中,並不一定各個指標都優的就是最好的方案,往往是主要指標較好而能兼顧其他指標的方案是領導者所要選擇的方案。此外,在選擇方案的過程中,領導者要認真聽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見,包括一些尖銳的反對意見。因為不少好的方案是根據對立的觀點提出的。高明的領導者往往不是在眾多方案中選取一個方案、舍棄其餘方案,而是善於攝取各種方案的優點和長處,綜合出一個最佳方案。
6.方案實施
制訂決策方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貫徹實施,實現預定目標。所以,決策制訂以後,開始進入實施階段。當方案選定以後,必須進行局部性試驗,以驗證其可行性與可靠性。如果試驗成功,就可以普遍實施。在普遍實施的過程中,要做好4項工作:(1)編制具體實施計劃,把決策方案具體化;(2)組織動員群眾力量,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3)落實責任,建立嚴格的責任制;(4)建立檢查監督制度。
7.追蹤決策
在決策的實施階段,由於外部情況的急劇變化,或者由於決策本身的嚴重錯誤,原有決策方案在實施中已表明脫離實際,甚至危及決策目標的實現時,就必須對原有方案進行根本性的修正,對此我們稱之為追蹤決策。因為決策是人作的,人的錯誤總是難免的,再高明的領導者,也有失誤的可能。因此,在進行追蹤決策時,領導者要有一定的勇氣,敢於承認現實、正視現實,克服阻力,盡可能地減少失誤、彌補損失。
按照上述程序進行決策,是現代科學決策的重要方面,實踐證明,違反了科學決策的程序,就要犯錯誤,走彎路。各級領導者應引以為戒,重視對科學決策程序的學習和研究。
㈡ 領導者怎樣做好科學決策
作為領導者,決策是一門藝術,就像打高爾夫球是一種藝術一樣 一位大企業家或一位公司的總經理如果缺乏做出正確決策的能力,要想獲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作為決策類書籍的代表之作,《決策必讀12篇》為我們論述了正確決策的方法以及通往正確決策的各種途徑,而其中決策的藝術性和科學性又是其非常強調的,被視為成功領導者的法寶。
5、可問問自己,面對一個問題時,一個著名的企業家或一家成功的公司將會怎樣做?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聽起來似乎是過分天真了,但是,它卻是最常見和最實用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