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信息技術如何擴大教學空間

信息技術如何擴大教學空間

發布時間:2023-08-12 07:54:01

①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一、新課改下,教師應加強對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
當前教學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基礎,實現現代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會從不同維度同時刺激人們的多種認知感官,使學習者更容易建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要從觀念上更新、理解信息技術教育的內涵。要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以人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工作中的有效應用,才能實現自身職業專業化的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是以信息技術為環境、手段、途徑、方式和方法,促使教師在專業知識、教學技能、職業態度等方面不斷完善的一個系統的、復雜過程。
教師專業發展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支撐,而課程改革也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機會並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提升教師素質,促進專業成長,才能充分的開發教師的潛能。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促進教師專業知識更新和知識結構優化,如學科專業知識、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學科教學法知識、教學管理知識、教研教改知識,以及教育技術知識引發等。提高教師績效、教育變革和促進教育觀念轉變。可以對檢索工具的應用,遠程協助,交流社區,游戲平台,電子期刊、教育網站、網路投稿、投票、網路課程、教育資源庫、教師網聯、教師博客圈等進行網路化學習與利用。另外還有課改示範課、學科帶頭人觀摩課,
配套課件作品,各校名師教案、課堂設計、教研論文,以及電子圖書館等豐富的優秀教育教學資源,為教師的講備課、教研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支持。
二、多實踐,通過繼續教育培訓、信息教育培訓等途徑,加快教師專業發展進程
教育部門每年都組織教師大量開展現代化教育理論學習,方式靈活,如遠程教育與網上培訓相結合,統一組織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介紹現代化教育改革的趨勢,提高教師教育信息化觀念。還通過聽課評課、實踐反思、教學研究,更新補充知識、提高技巧,不斷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依靠信息網絡技術,最大限度地吸納借鑒成功的教育教學模式,迅速投入實踐,並在網路上公開交流探討,有效提升專業技能。教師藉助信息技術,利用網路,可實現不同空間,不同時間,不同層次的專業技能提升。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中各要素進行優化組合、互為作用,以發揮教學系統的最大效益。
教師的專業發展對信息化教學的質量和效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專業化的成長,要求每位教師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支持下的遠程自我提升學習。以選擇任何時間、地點、層次、方式,有選擇地修煉。教師的教育觀和專業知識的更新,及對信息技術掌握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式的變革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師直接可以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過程的反思性實踐,通過網路觀摩優秀的視頻教學案例,還影響著教師制度建設的完善,教師的終身學習與自我發展。
三、學以致用,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優化教學
把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學以致用。這些技術手段的運用對於教師來說,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豐富了教育信息資源以及促進了教育手段的多樣化。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起著頂樑柱的作用。通過教師個人對一個主題下的相關教學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並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認識、反思,通過他人的評價和建議等,使教師個人對教學過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都有一個深入地總結、反思以及對未來教學計劃的預期安排,並通過數字化的形式加以表現。這樣,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將內隱性的經驗外顯化,成功實現個人的知識管理,促進個體專業成熟。
第2/4頁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學准備的重要工具,推動了教學手段和方式的變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從備課查找資料,到設計、製作教學軟體都可以應用信息技術。有利於工作效率和質量等綜合專業素質的提升。在學科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來創設教學環境、改變教學行為,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 教師教學中運用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各種教學媒體的光、音、色等信息輸出功能,立體地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使抽象變得具體,使復雜變得簡明,使不可見變為可見,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創新,從而達到教學過程的優化。在教學中師生互教互學,共同探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於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眼界,引起學生對學習科學、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增進思考力、想像力和創造力,都有積極作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運用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區域性跨學科、跨年級、跨學校互動活動形式,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地開展校際教研活動,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在實踐中,運用信息技術能起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課件情境教學,音、色、形、空間等表現得淋漓盡致,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努力把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作用和提高,在信息技術創設的藝術情境中體驗、感知、審美,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還有模擬試驗,使學生印象加深。還比如講解艾滋病細胞等微觀世界的精細結構用信息技術就比較方便,使學生興趣大增。
四、幾點建議
1、加強建設,加強進修學校這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設。利用師資培訓基地進行教育資源實踐。
2、加強投入,加強各地區電教館資金與設備的投入。重點建設成當地先進的電教機構。負責各地區的電教、信息科研、資源配置等工作。
3、優化農村信息技術環境,完善基礎設施,使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資源建設得到有效發展。信息化應用環境的建設必須適合學校實際的應用理念,才能切實有效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4、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的應用技能、信息安全意識、信息化應用理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合理安排、最好分批次和水平,分層次地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技能培訓。使之能真正成為合格的掌握信息技
第3/4頁
術的專業教師。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培養創新性人才更具有深遠的意義。
5、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的意義提醒我們,必須加大對教育信息技術資源的建設,使中國的信息技術教育真正提升到一個高度,極大地促進了教育改革。
五、結束語
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的關鍵在於教師的信息化,在於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的教師。所以,要實現教師專業化,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在師資培訓基地進行教育資源建設實踐,加強進修學校這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設。加強各地區電教館的資金與設備的投入,在師資培訓基地上加強教育資源建設,為中小學教師提供優質資源,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教學實踐、教改教研、繼續教育、提升自我資源服務,這可以使教師整體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設是個巨大的工程,它不是短期就能做好的,而是一個相當長的適應教育發展、服務社會的過程。需要我們共同奮斗,拼搏。我們對未來信息化資源建設的前景充滿信心。
有效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我們廣大教育同仁要認識到位,認真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優化教學,同時肩負起 「資源建設」的重任。相信我們的前景會無限光明。

有效利用遠程資源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隨著教育改革向縱深推進,我國的基礎教育已經進入內涵發展階段,在中國廣闊的農村天地,如何實現教育的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成為擺在農村學校校長面前的一大課題。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說:「能夠增大的資源只能是人力資源,在人類所有能夠運用的資源中,只有人才能生長和發展」。基於此,在學校教師才是最根本、最積極、最豐富的資源,只有提升教師素質,促進專業成長,才能充分的開發教師的潛能。我校在長期發展中,遇到以下突出問題(1)教師觀念陳舊,走不出傳統教學的陰影。(2)在信息技術掌握與多媒體運用水平方面,教師尚未大面積提升,農村遠程運用技術不嫻熟,「有效課堂」未能形成校園主流。(3)教研工作封閉在局部小天地,需要構建學科高層面良性互動研討的格局。為此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有效利用農遠資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一)有效利用農遠資源,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學習平台
對於地域較偏僻的我校,農遠工程既給予我們硬體基礎設施,又給予我校海量的「從天而降」的寶貴資源,實現了與大都市一樣共享優質資源的夢想。它真正實現施教者和受教者跨越空間的實時或非實時交互,成為我校信息技術普及的助推器,為此學校乘借東風(1)開展立體式信息技術知識培訓,構建學習型的集體,採取理論培訓與教學示範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天網與地網信息相結合,遠程教育與網上培訓相結合,統一組織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使教師在掌握傳統教學技能的基礎上又掌握新形勢搜集、處理、整合信息的能力,與信息技術能力。(2)組織大規模地課堂教學聽課評課活動,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輻射普及的作用。(3)開展典型案例研討活動。學校充分引導教師利用現代教育資源,組織教師集中觀看課堂教學視頻錄像,藉助優秀教師或名師的課堂教學視頻錄像來提高學科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在教研活動時讓教師們一邊觀摩,一邊根據需要,隨時回放教學片段,定格了解細節,反復解讀反復研討;引領教師在反復研討優秀案例的過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行為與理念,發揮集體研討的優勢,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智慧。
(二)有效利用農遠資源,搭建教師專業化實踐平台
教師的學習是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但同樣重要的是教育教學中進行實踐探索,實現遠程教育資源與學科課程資源整合,幫助教師增強教學能力,提高信息素養,創新教學模式,從而創建有效課堂,具體做法如下:
(1)運用遠程教育資源的信息與技術,實現情景化教學。
在語文、英語、歷史、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為了再現或創設具有情緒感染力的生活形象與場景,使學生在愉悅氛圍中學習知識,受到感染教育的方法。如:九年級思想品德《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策略》一節,我校教師成功截取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神七飛天、嫦娥二號奔月行動的視頻資料,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於耳聞目睹中油然而生愛國主義豪情,諸如此類情景,極大地拓展了教育時空界限,空前提高了教育資源的傳播廣度與教育效能。
(2)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信息與技術實現模擬化教學。
在物理、化學、地理、生物學科教學中,由於我校物理、化學實驗設備葯劑不足,或有時實驗儀器不夠精準,為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此時,可以借用他山之石——遠程教育資源,播放相關實驗的視頻資料,把復雜實驗過程直觀地展現到學生面前,如電流的形成、人體血液循環、太陽的公轉、葉的光合作用、內燃機的工作原理、高錳酸鉀制氧氣實驗過程等,提供給學生無法感知的事實與現象,建立理解知識的經驗。
(3)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信息與技術實現微格化教學。
在體育、音樂、勞技等涉及運動技能的教學中,可以運用電視機、DVD、教學光碟,專門指導學生各種技能技巧。如學生學習健美操,為了使動作更規范、更連貫,展現美的形狀,微格化教學則彰顯農遠資源力量,達成遠程教育信息與技術和學校素質教育的有機結合。
(4)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信息與技術實現探究式教學。
在物理、化學、數學、歷史等學科教學中,從生活中的故事與現象入手,形象地設問質疑,通過富有探究性典型問題,引導學生探求新知,促進思維。如《物理》講解《大氣壓強》一節,老師再現馬德堡半球實驗歷史一幕,相背運動十六匹馬奮力去拉被抽成真空狀態的兩個半球,但都紋絲不動,是什麼神秘力量起主導作用,激發學生探索問題主動性,分析原因,尋找規律。從而於獲取知識中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
(5)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信息與技術,有力推行「三大板塊六個環節」教學模式。
為了打造有效課堂,我校多年來一直探索「三大板塊六個環節」的教學模式。即:創設情景,激趣導入——板書課題,出示目標——問題引領,引發思考——面向全體,基礎檢測——設疑設障,突出重點——立足生活,拓展提升,此教學模式,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問題為主軸,思維為主攻,訓練為主線」的教學理念,完全置學生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之中,使學生在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認知規律中獲得自信與成功感,而該模式的運行完全依託遠程教育資源信息采擷與加工,依靠信息技術嫻熟運用。經過實踐,該模式對於數學、物理、化學學科有很好的效果。
(三)有效利用農遠資源,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交流平台
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離不開交流,而交流的主要內容應該是教學經驗和教學反思,美國學者波斯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對後續的行為產生影響」。在農遠資源的推動下,我校構建了全方位多層面的教師交流研討格局。
(1)首先每個教師依據所代學科建立個人學科資源庫,與同科教師可以合作共贏,為同課異構交流奠定基礎。
(2)科任教師建立個人博客,利用博客空間,可以自由發展自己觀點、教學反思及心得體會。
(3)科任教師加入QQ群,與學科交流群,實現網路教研,突破校園「同僚文化」的拘囿,教研方式由一對一擴大為一對多,面對面,層對層的立體化教研,在互動中實現思維的碰撞,靈感的迸發,自由輕松的交流中長善救失。
(4)教師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參加區學科教研,網路論壇,使學科交流成為互動的舞台。
(5)學校創建學校資源庫,為不同學科教師互相學習借鑒,奠定基礎。
農遠資源是火炬,點燃了廣大教師投身課改、實現專業成長熱情,農遠資源是催化劑,加快不同年齡結構教師提升信息技術運用水平的速度,農遠資源是寶庫,為教師開發潛能,提升自身素養,提供不盡資源。在農遠工程推動下,學校工作環境熏陶下,出現以下可喜形勢:
(1)教師確立了新的教育理念,更新專業知識結構。
(2)在學校示範引領、輻射普及策略實施過程中,全體教師深切認識到遠程資源與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效益的巨大作用。
(3)學校通過制度考核、賽講評優活動,點燃了更多教師有意識自發運用多媒體手段實施課堂教學熱情,使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方式有了極大地改觀。主動收集教學信息的老師多了,自覺研究的多了,自主學習的多了。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師教學研究水平提高了。
展望:
未來五年,是國家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科學發展的攻堅時期,是深入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時期,更多優惠政策將落戶農村,我們教師將依託網路優勢,參與到教育界博客協會、QQ群協會,使網路教研,與名師遠程交流成為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學生也依託網路開闊視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一道校園風景線,大面積提升學生能力同時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農村將是教育人才蓬勃催生的沃土。

②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改進課堂教

一、信息技術的運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中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取得,有賴於先進的教學媒體,幫助學生做出各種學習的反應。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活動僅限於一本教科書、一塊黑板和簡單的幻燈片演示來完成。枯燥無味,缺乏生動性,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在多媒體信息技術介入教學後,像一股春風一樣,催促著我們教育觀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變,使我們的師生能夠共享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學資源,給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機遇。它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讓教師從繁重的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
二、信息技術的運用,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走進課堂後,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學習資料和教師幫助主動獲取知識。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取代了粉筆在黑板上塗抹,變成了好看的圖片、影視資料在熒屏上展示,學生們在直觀的感受中創設了情境,體會語言就變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進入思維中,參與到學生的理解、欣賞、與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發生碰撞、產生共鳴、情感交流得到實現。課堂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生動,創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誘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而這一切,都是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結果,更加體現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例如,一位教師在教《稱象》這篇課文時,根據課文內容適時的播放課件,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畫面或事理。另外,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教師通過資源共享,博採眾長,更好的發揮了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的輔導作用。教師備課時,可先輸入關鍵詞,在網上搜索與之有關的資料,在進行分類製成課件,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根據需要,一點滑鼠,迅速調出,方便快捷。資料調出學生可根據需要、或興趣去學習。這樣真正實現了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真正成為了學生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了學生拓寬視野。學生在積累大量素材的條件下,做到了課堂氣氛真正活躍起來,激發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自覺性。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這些需求。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的興趣日益衰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有效地再現實物的可觀屬性,使學生感知事物的藝術效果,在大腦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畫面,創設了一定的情景,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學生真正的進入角色,進行情感體驗,從而有效的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有利於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藉助生動形象的畫面理清學習思路,與作者進入同樣的境界,從而領會課文的主旨。如:《林海》是一篇描寫大興安嶺美麗的風景課文。教師在講解段意時,可事先製作出反映大興安嶺嶺、林、花、等風景的課件,讓學生目睹屏幕上浩瀚無邊的綠色的森林,起伏的群山似滾滾的波浪,課文中「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林海」等內容便可迎刃而解。伴隨悅耳的解說詞,學生再看錄像中嘩嘩流淌的雪水,樹木抽出新枝,長出嫩葉。再看看伐木工人歡聲笑語,植樹工人的辛勤勞作。疾馳的火車把木材源源不斷的運到全國各地。此時,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學生便能明白這課文的主旨:寫出了大興安嶺與祖國建設密不可分。真正理解「興國安邦」這個詞語的意義。當教師合理的展現其它大興安嶺景色的設計後,學生會由衷感到大興安嶺的確是一個巨大的寶庫。於是課文中的語言成了學生內心急於表達的話語,面對教師的提問,他們的學習興趣油然而生,紛紛伸出小手躍躍欲試,課堂氣氛活躍。又例如,一位教師在上蘇教版古詩兩首《所見》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時,利用課件出示畫面: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快樂地唱著歌兒。
師:(動情地)你們看,你們聽,小牧童坐在黃牛寬厚的背上走來了,他搖呀,晃呀,就像坐在搖籃里,真舒服呀!小樹林里,花兒在笑,風兒在吹,蝴蝶兒在飛,多美呀!多快樂呀!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歌聲飛出了密密的樹林。我們來讀一讀這兩行詩。
(學生自由練讀──點讀──點讀──男生讀——播放讀)
師:你們都是快樂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樣騎黃牛的?
生:他是這樣騎黃牛的。(動畫演示)
師:做上動作,你再來讀這兩行詩,看看是什麼感覺?
生:(得意的邊做動作邊朗讀。)
師:好神氣呀!小朋友們是不是都想騎一騎黃牛呀?那我們一起做上動作再讀這兩行詩,每個人的動作可不一樣哦!(播放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
生:(騎黃牛,讀古詩。)
師: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聲那麼嘹亮!(突然停止音樂)「噓!咦?歌聲怎麼停了?你們看,(出示畫面:牧童獃獃地站在樹下。)小牧童怎麼不唱歌了?他為什麼不唱了呀?」
生:因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會兒。
生:他可能怕吵著別人了。
生:小樹林里沒別人,他是看見了樹上有一隻蟬,他想把這只蟬捉回家。
生:還有詩的後面說了,「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就是說他想捉住蟬
……
於是課文中的語言成了學生內心急於表達的話語,面對教師的提問,他們伸出了讓人激動的小手。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四、信息技術的運用,可分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促進學生知識內化
小學生遇到知識重難點往往不容易解決。這時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創設情景,把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協同利用起來,促進心理內化,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從而達到其它教學手段達不到的效果。例如:遠程教育資源課件蘇教版一年級至五年級語文,每一課幾乎都有識字flsh的動畫製作,生字各種筆畫順序都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且讀音規范清楚,這樣既規范了老師的書寫和讀音,又給學生樹立了樣板,在教授過程中,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興趣很濃效果好,且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當然,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十分熟悉信息技術教學環節,要提前熟悉教學資源或者利用現有的條件,上網查閱資料,充分准備,自己製作多媒體課件,用來分散教學中的難點,突破教學重點。
五、運用信息技術,有利於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
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教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繼而對其進行延拓,創新的過程。於是,教師如何設計教學問題,選擇教學問題就成為教學活動的關鍵。而問題又產生於情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設情景就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核心。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如網路信息、多媒體教學軟體等的應用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情景資源。例如:一位教師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教學中,利用Powerpoint製作動態的平面向量課件,學生通過探索,發現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意義和作用。在講解與《空間四邊形》有關的問題時,如果只利用模型讓學生觀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間四邊形的平面直觀圖,大部分學生在課後解決相關的問題的時候,總自然而然的認為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是相交的。該教師在教學中利用三維立體幾何畫板導入基本圖形,現場製作旋轉運動的空間四邊形圖形,現場添加線條,在旋轉運動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空間立體圖形的形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和思維能力,從而使他們在觀察過程中留下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決其它有關問題時不致出錯,同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異面直線的概念,為後面的《異面直線》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情景產生的作用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六、運用信息技術,有利於幫助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
例如: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與想像力於一身的科學,數學教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環境中通過積極的思維不斷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學科,於是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就成為數學教學的特殊要求。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潛力,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獲取技能和經驗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一位教師講解《圓周率》這一節內容之前,先要求學生自己利用網路查詢並收集有關極限的資料,通過整理資料,提出與圓周率有關的實際問題,在通過他的動畫課件,學生了解了圓周率,同時揭示了圓周率的內涵。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通過網路查詢並收集有關圓周率的資料的過程中,深深的體會到網路互動交流式的學習環境,視眼開闊,多彩多資,浩瀚無窮。
七、運用信息技術,可以使課堂練習方式多樣化
利用電腦多媒體技術編寫的系列有針對性的練習,其練習效果非常之好,傳統練習方法不可比擬。它的最大成功之處在於化學習被動為主動,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帶娛樂性的練習,能輕松鞏固已學知識,從而切實激發學生發自內心學習興趣,真正做到「減負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練習中編各種形式的選擇題、填空題、是非題等,由電腦來判斷學生解答的正確與否,根據練習的情況,給予必要表揚鼓勵或重復練習等。
八、運用信息技術,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增加課堂容量、可以根據學生課上信息反饋,及時給予指導,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發展。教師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了如指掌,便於個別輔導。對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做起其它練習。這樣的課堂練習節省時間,體現了全方位個別化教學,提高了課堂練習的效果。知識的海洋,源遠流長。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還可以使學生有效地掌握難記難學的知識,教會學生積累知識。教師可以把平時散見的知識點,通過計算機積累起來,教到某一知識點時就教取出此知識,進而了解知識間的聯系,增強知識的系統性。這樣有利於學生積累資料,節省了時間加大了容量,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九、運用信息技術,可以製作具有實效性的教學課件
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體現授課靈活多變的方法和特點,利用PowerPoint具有功能強大、簡單易用、修改方便等特點製作多媒體課件。滿足教學的需要,在製作課件過程中,首先,在透徹了解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從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實際需要出發,突出重點和難點。其次,課件製作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素質和提高能力方面。在製作過程中,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文檔,力求使每一張幻燈片的內容精練、簡明扼要,使學生一目瞭然,比如可根據授課內容的需要,將每一張幻燈片製作成多個文本框,重點和難點處添加特殊顏色和符號,可根據需要,將文本框的內容製作成動畫效果,同時設置對象出現的時間和順序,還可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的基礎上,經常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把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多媒體音像資料應用到教學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這樣做可以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在更大的范圍內創造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媒體學習環境。
十、運用信息技術,有助於減輕教師的教學工作量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龐大的書庫也只有有限的資源,況且教師還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頁一頁的翻,這個過程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網路信息為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辟了一條捷徑,只要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下載,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 隨著計算機軟體技術的飛速發展,遠程教育網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 大量的操練練習型軟體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體的出現,讓學生在練習和測驗中鞏固、熟練所學的知識,決定下一步學習的方向,實現了個別輔導式教學。在此層次,計算機軟體實現了教師職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題、評定等,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因此,教學的發生對技術有較強的依賴性,而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十一、運用信息技術,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計算機使用技能
遠程教育網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各地各級的優秀教師雲集在這個空間中,他們為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學支援。通過網路交流,我們可以學習到他們新的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實踐證明,經常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的教師,他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總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和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就要求教師有相當的計算機使用技能,計算機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評價個人文化素質的標准。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每個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教師,更應該積極的推動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這樣利人又利己。
十二、對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思
時代的發展,要求競爭者提高自身素質,也要求學校教育走在發展的最前端,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又要求教師更新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觀念的支配,所以我們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真正把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來。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等的優勢,良好的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輔助學生認知的功能要勝過以往的任何技術手段。但它僅僅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輔助工具。教學活動過程的核心,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交流過程,這個過程信息技術教育是無法取代的。在師生互動的教與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產生教學問題、促進學生思維擴散的路標。不過,我們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術,用它來取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所以,客觀合理的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方法,才是現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轉變的觀念。
總之,信息技術是一種適應飛躍式發展的教育教學的手段和工具,它與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由於其視聽結合、手眼並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游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起到了任何傳統教學手段難以替代的作用。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實踐的深入、認識的提高,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③ 怎樣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進行整合

一、信息技術與教學的合理結合,對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一)運用信息技術,節省教學時間,擴大課堂容量。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預先設計好的課件,我們能迅速地多角度展示教學內容,而改變以往先板書、後空泛講解的低效程序。同時,在展示方式上一改過去只有抽象文字,取而代之以圖文結合體,使同學們利用圖片展示的鮮明形象深刻理解和記憶板書的重要內容。同時,還可更大程度地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歷史課教學為例,如在講《馬關條約》的內容和危害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學生回答內容時,將其一一展示出來(豎排),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逐條分析危害,分析一條展示一條。如下所示:中日《馬關條約》內容:①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危害:⑤喪失更多領土;⑥加重人民負擔;⑦侵略范圍擴大;⑧阻撓民族工業發展。①~⑧表示出現的先後順序,這種作法使課堂內容豐富多彩,在有限的時間內顯現大量的信息,增加了課堂密度又節省了時間。又如在講述英國如何一步步侵佔香港時,由於涉及到以前所學的內容,於是可把書中1898年英國租界「新界」示意圖展示出來,並將香港被英國侵佔的三部分分別製成動畫,讓學生結合以前所學內容來回答,在回答的同時操作演示,這樣既增加了課堂容量,又節省了時間,學生學起來既感興趣又加強了記憶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一種看不見的感情沖擊力,興趣在學習中是最活躍的因素。興趣既是學習的原因、動力,又是學習的結果。多媒體教學使圖片與文字有機的結合起來,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抽象的事物直觀化,把枯燥的知識形象化。
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運用投影機、電子計算機等信息技術,構建成操作性強、效果好的教學設計新模式,把書本的靜態描述變成動態的多媒體教學,使形、聲、圖完美地統一在一起,圖文並茂,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如在講歷史課《鴉片戰爭》時,講解鴉片戰爭的原因,可先播放電影《林則徐》中有關「禁煙」、「銷煙」的歷史背景及林則徐採取的措施,用它代替單調的復習,鞏固知識點,一下子將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接著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說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鴉片戰爭的爆發是不是由虎門銷煙而起?學生紛紛展開討論,發言積極,氣氛活躍。這樣就改變了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愉快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通過不斷的思考,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優勢多多,但是,信息技術教學方式也難免存在有諸多不足之處。例如:課堂內容過多,運用多媒體呈現信息的速度過快,學生思維跟不上教師的講解;過於誇大多媒體教學的功效,用屏幕來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濫用、誤用各種媒體,分散了學生注意力,抑制了學生的思維;部分教師和學生對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的不了解,出於種種原因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鑒於以上原因,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我認為在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 教師應學習並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應用知識和技能。
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越熟練,就越能發揮它的作用,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反之則有可能因人為操作不當,或不能及時排除意外的非操作性故障而對教學產生負面影響,干擾了正常的上課秩序。因此,教師自身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和先進的教學設計思想和方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也要進行多次的實驗,結合學生的活動情況,及時總結,不斷創新,爭取做到最好。
(二) 信息技術的應用要和書本相結合,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備課,就是要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因此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仍然需要以教材為主,深研教材,適時使用計算機、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然而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而非主導,在運用的過程中要注意資料的選取得當,不能太多,太花,信息量也不能過大,否則將淡化重點難點,形成了為趕時髦,擺花架子,或越俎代疤、或喧賓奪主、或畫蛇添足的不良後果。這就要求教師要緊扣教材,熟悉教材,吃透教材,選擇多媒體資料和製作課件必須以課本的相關內容為依託,課件重點難點要突出,考慮問題要全面、周到一些,選取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和資料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解決書中的疑點、難點,使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並且學有所獲。
(三) 使用信息技術教學,要把教師的主導性與電教媒體的輔助性處理好。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課堂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場所。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信息技術只是我們獲取信息的一種工具,是我們多種教學手段里的一種。教師的人格魅力和課堂影響力以及整潔的板書等都是任何

④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一、多媒體課件對教學優化的主要表現
1.利用多媒體手段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創新思維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不僅要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還要以積極的態度和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同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尋求一種最能激發學生興趣並最易於他們接受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不怕錯誤、敢於求異的良好的學習心理,孩子的創造思維火花才能迸發出來。國內外大量的實踐證明,在一定的音樂氛圍中進行學習,能收到明顯的學習效果。教學中,根據這一原則在多媒體課件中配上適當的音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既促進了學生的思維想像,又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2.刺激學習需求,激發學習興趣
青少年的學習興趣對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起決定作用。一旦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慾望。而計算機集文字、圖形、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媒體於一體,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形象逼真的屏幕圖像和動畫能將教師用語言和教具演示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形象化處理,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更易體會到事物的本質。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圖文並茂、動靜相融的教學情景,促使學生腦、眼、耳、手、口等多種器官同時接受刺激,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互動式的計算機技術為學生的主動參與提供了條件,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可以說,直觀性教學是學生產生創造性思維的源泉。如「軸對稱圖形」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蝴蝶、挺拔的雪松和火紅的楓葉,然後再利用計算機演示各種軸對稱圖形的重疊過程,在學生專注的目光中,他們深刻領悟了軸對稱圖形概念中的重點詞「重合」及「對稱軸」的含義。
3.節約上課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在我們原有的教學中,老師的板書、教具的演示和教學掛圖的張貼等等,往往佔用了一節課中不少的時間。運用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可以把知識的形成過程直觀、生動和便捷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教師通過精心製作的課件,在「超文本」狀態下,只要操作滑鼠,就可以讓學生一邊眼看精美的教學圖片,一邊耳聽教師的生動講解或多媒體播出的聲音。動靜結合,輕松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學生容易掌握其內在
規律,完成知識的構建。我們發現通過課件的教學演示,學生很容易理解幾何問題,並且教學的時間也比傳統的教學方法節省了許多,從而使課堂中更多的學生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同時,老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補充一些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給學生更多的表現機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4.運用信息技術,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早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而運用信息技術,更能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參與行為。研究性學習就給學生提供了這樣的平台。我校的研究性學習課程,課題小組一般由研究興趣相近的學生自願組成,每組6~10人不等。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也鼓勵少數基礎較好的同學獨立進行研究。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各小組制定研究計劃、討論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務、通過各種媒介如光碟、書籍尤其是網路收集整理資料。由於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自己拿出明確的學習目標,有積極的學習態度,能對學習進行自我調控,而且能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獨立地感知、學習、理解和提高,把書本知識變出自己的精神財富,促進了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最後製作出圖文並茂的網頁,以此作為自己的研究成果。學生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自己的個性,而製作網頁的過程本身又是一次綜合素質全面展示的過程,這不僅培養了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養了團結協作精神,還能通過優勢互補促進全體學生智力的發展,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5.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在想像中創新
要培養思維的獨創性,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教師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多種手段激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例如,在數學教學新內容的引入時,可以通過媒體播放生動有趣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先想像,各抒己見,給予他們充分的想像空間,最後通過歸納再下結論。教師還應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引導學生從各個方面去思考問題。例如,在學習《游戲公平嗎》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隨意展示一些小物品,讓學生自由地設計游戲。學生非常喜歡輕松、好玩又有挑戰性的活動,於是紛紛開動腦筋自己出題目。這樣在愉快的一節課過後,學生不僅學到了東西,還鍛煉了想像力,提高了自信心,增強了學習的興趣。
二、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1.不應過分強調中看不中用的、形式上的東西。如一些不恰當的動畫等,在使用中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結果達不到預期效果。課件的製作和使用應以實現最終教學目的為宗旨,避免出現重形式輕內容的不良現象。
2.不應重機器、輕教師,不能不分課程內容,過分依賴媒體技術。不應僵化地使用現代化媒體,忽視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作用,甚至教師成為現代媒體課件的播放員,學生成為缺乏活力的觀眾,課件成了簡單的電子講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是不應喪失的。
3.任何教學手段都不是萬能的,它只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本身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白天進
行多媒體教學的教室環境較暗,學生做課堂筆記記錄困難;課堂信息量大、速度快,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吃力;若教師教學組織不當,學生會感覺單調、視覺疲勞等等。
三、幾點建議
1.教師應盡可能地掌握製作多媒體的技術,這是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基礎。
2.教學應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應用信息技術教學其目的就是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所以應以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為目的。
3.不僅僅是教學設備現代化,更重要的是教學觀念的現代化。所以必須不斷學習新概念、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現代化教育素養。
4.認真研究如何高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把優秀課件與傳統教學手段合理整合,並有效地進行課後答疑和研究多媒體條件下的考試考核方式等。
5.針對不同的內容,採取恰當的現代化教學方式。

⑤ 怎麼樣利用信息技術能力來提升教學

利用多媒體優化鞏固與應用,它要求學科間的融會貫通、網上個人主頁等方式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信息化社會里、動畫、多層次的教學目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應以現代教育理論為依據。(四)在思想意識上要有較強的時代意識和超前意識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而忽視指導學生閱讀和分析教材、 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一)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加工和處理的過程就是問題目求解的過程。在學生完成一件作品、內容到觀念上的重大變革、解決問題的能力、模式。強調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利用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豐富多彩的互動式人機界面,才能使信息技術真正發揮促進教育現代化。(2)。1。教育界正經歷著一場由信息技術帶來的從形式,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有可能是競爭。信息技術課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技術基礎。例如利用一些輔助學習型軟體來進行個別化學習,它可以將信息技術的優勢賦於其它學科。通過信息技術的引用。(1)、聊天室、觀念,促進教學效率提高的積極作用、視覺化。一,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遵循認知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有著更強大的優勢和顯著的功能特點。教師把握時機恰當提問,角度更多,這些資源可以是老師的預先設置好的、圖。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成為我們急需解決的一大課題,使學生對學習感到愉快、問題解決,例如小組成員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和學習資料放到網路的同一個文件夾或者網站上供全體成員來交流和評價:「21世紀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前教育部部長陳至立說。信息素養、學生的主體作用和電教媒體的橋梁紐帶作用、利用資源探究,實現面向學習過程的評價,面對大量的知識,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並能檢索,提出沒有弄明白的問題,確立不同的創新教育目標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設備等的特點,人類社會正快速形成為一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而是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發現,逐步走向成功。在培養學生的觀念上,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網路化和多媒體化的信息技術給現代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相對於課本來說、利用信息技術環境給學生提供個別輔導,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優勢,協助他們取得成功,精心組織學生圍繞新知內容展開討論、文等多種媒體創設情境,能夠寓教於樂,顯然是不科學的,為他們提供方便而不是造成新的障礙、實現知識的「內化」方面的主要作用,實現趣味性,創新才有可能,教師的信息素養的提高就成為「整合」的根本性問題。3。2。」並認為。4。2,和在學生系統掌握知識,其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傳統的教育技術相比,避免「機灌」或其他利用信息技術支持不利於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5)正確利用信息技術原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環境來搜索學習資料,自己動手,重視人的個性和情感要求,而且具有交互性擺脫了傳統的、被動的注入式的教學方式。充分考慮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需要和利益,也促使著教學方法及手段的不斷改革先進的科技成果帶來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和諧。遠程學習就是很典型的一個模式。學完新知後、以人為本開展培訓 最理想的課件是創意與設計都由使用者完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及時掌握最新科技信息。三,從而便於學生掌握信息的收集、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創設個性化的學習平台,盡量做到素材的標准化,信息技術可以作如下的支持,將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與教育觀念更新有機地結合起來,或進行獨特見解的思維活動。虛擬現實技術能使學生猶如身在真實環境當中一般的感受,也是最有利於培養21世紀新型人村的教學策略之一,所以,但如果把電腦及其網路視為解決教育問題症結的靈丹妙葯,自己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知識,對問題的認識也更加全面,杜絕「課本搬家」;使信息技術的運用成為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往往讓座位相鄰的學生一起討論,知識爆炸式增長,並讓這種成功的體驗一直激勵他們去不斷進取。(3)個別化教學和協作學習相結合的原則、質疑——利用多媒體引申知識遷移,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自主地探求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從社會發展需要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四)提供虛擬化的教學環境信息技術能夠提供虛擬化的教學環境,表達信息以及發現問題、結束語在教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並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評價。5、讓多種協作方式成為可能、這方面能力的培養、適時點撥,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合理選擇和優化組合,教師指導學生早用信息技術落後環境及其資源、網頁製作工具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是提高教學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面對一定的學習目標時,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最優化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加快了教育信息化進程,知識量以爆炸式速度增長,不能忽視信息垃圾帶來的負面影響,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教材特點,進行學科知識的整合,在這個過程中,啟迪了學生的思維。因而易於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生活實踐聯系的「全盤電化」,所以教會學生如何去利用這些信息顯得尤為重要,「成功的教學要由多樣因素結合。(4)注重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但教師不能「為用技術而用技術」、檢索,都需要學生開動腦筋。

閱讀全文

與信息技術如何擴大教學空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裡當程序員最好 瀏覽:849
重慶貨車交易市場有哪些 瀏覽:132
潭門海鮮市場在哪裡呢 瀏覽:812
交易貓如何認證芝麻信用 瀏覽:580
怎麼關閉蘋果代理上網 瀏覽:263
飢荒交易小店哪些可以交易 瀏覽:669
商品虛假交易被降權怎麼辦 瀏覽:380
視頻投票小程序怎麼做 瀏覽:390
萬達信息算什麼公司 瀏覽:310
小米手機如何刪後台程序 瀏覽:725
怎麼成為騰訊廣告的代理商 瀏覽:895
硅膠廠怎麼做技術 瀏覽:712
天光墟市場為什麼在夜裡開 瀏覽:857
淘寶代理一件代發怎麼填 瀏覽:41
電纜批發市場怎麼找貨源 瀏覽:1
房產交易後多久出證 瀏覽:749
小店產品怎麼在直播間顯示 瀏覽:844
如何把產品賣出好價 瀏覽:69
數據生產要素怎麼界定 瀏覽:155
找人代理開店怎麼樣 瀏覽: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