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信息化戰爭的定義
簡要地說,廣泛使用信息技術及其物化的武器裝備,通過奪取信息優勢和制信息權取得勝利而進行的戰爭,就可稱之為信息化戰爭。信息化戰爭的基本特徵是:信息技術在戰爭中大量使用。
信息技術,是擴展人的獲取、傳遞和處理、利用信息功能的技術,基本的是感測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
信息化戰爭與以往戰爭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信息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變化。信息作為一種新型資源,改變了物質和能量的作用方式,進而改變了作戰制勝機理,無可爭議地成為生成戰鬥力的新的主導資源。
(1)信息化打擊目標是什麼擴展閱讀
信息化戰爭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信息社會以後的必然產物。農業時代的戰爭,有信息但談不上信息技術,信息的傳遞靠自然信道和人體信道,軍隊的指揮靠旗、鼓、鑼、角和人的傳信。
工業時代的戰爭,出現了電報、電話、雷達等信息技術,可以用電磁波傳遞信息,為大空間、遠距離作戰開辟了道路。但這是機械化戰爭,並不是信息化戰爭。
當戰爭中使用導彈這種信息化武器時,信息化戰爭就萌芽了;當導彈戰與電子戰結合運用的時候,信息化戰爭的威力已震懾世界軍事領域;當戰場信息基礎設施已經完成,
建立了CI系統,建立了信息化部隊(數字化部隊),病毒、黑客這些數字化程序化武器登上舞台並越來越起重要作用的時候,信息化戰爭也就形成了。
⑵ 信息化戰爭對國防建設提出哪些新要求
1、必須樹立與信息化戰爭相適應的國防觀念;
2、將國防信息化建設融入國家信息化建設中;
3、必須加強國家戰略能力建設;
4、創新信息化戰爭理論體系。
在以信息化為核心的新軍事變革持續發展的當今世界,從我國的國情和軍情出發,加快推進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 軍隊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更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因此我們必須堅持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軍隊信息化建設。
首先要提高統籌兼顧的駕馭能力,要以宏觀的視野,站在全局的高度去規劃信息建設。一方面要著眼於把軍隊信息化建設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之中,努力形成軍隊建設與國民經濟建設的良性互動局面。
(2)信息化打擊目標是什麼擴展閱讀:
信息化戰爭戰爭方法
1、偵察與反偵察
電子戰是信息化戰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敵對雙方所進行的電磁斗爭。它主要有三種方法:偵察與反偵察、干擾與反干擾、摧毀與反摧毀。所有這一切,都是以電磁波為「武器」,所打擊的目標不是敵方的有生力量,而是敵方的通信、雷達以及計算機網路等電子設備。其目的是使敵方的通信中斷、雷達迷盲、兵器失控、指揮癱瘓。
電子偵察是用裝載精密電子設備的偵察衛星群、偵察飛機和進攻性武器中的偵察裝置來探明敵方電子系統的情況,搜集軍事情報。例如,,當對方發射導彈時,偵察衛星中的紅外線探測器便能迅速探測到導彈的行蹤。這一信息立即被送到地面雷達網,指使雷達網對導彈進行跟蹤,同時將有關信息送往指揮中心的計算機;計算機很快便分析出導彈的飛行方向,並指揮己方的導彈予以攔截。
2、干擾與反干擾
電子干擾就是通過電子手段來擾亂敵方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這里所說的電子手段是指有意識地發射或反射某種電磁波,使對方的電子設備產生「錯覺」或無法正常工作。根據干擾對象的不同,電子干擾可分為通信干擾、雷達干擾、制導武器干擾和指揮系統干擾等。
有干擾,必有反干擾。反干擾的目的是盡一切努力削弱以至消除敵方干擾給己方帶來的不利影響。其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在現代戰爭中,干擾與反干擾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互不相讓。
3、摧毀與反摧毀
「摧毀」是一種硬殺傷手段。它是在電子偵察的配合下,通過電子摧毀或力摧毀手段,使敵方重要的電子設備或系統永久失效或徹底破壞。在這方面,除了使用爆炸性武器外,還大量使用電磁能武器(如高能激光器、微波武器)和電子計算機病毒等。
「反摧毀」的手段也很多,例如,就通信而言,常常是同時運用多種通信手段,實現多徑傳輸,使得一個系統受到破壞時,能有其他系統可以代替或迂迴。
⑶ 當代大學生為打贏信息化戰爭應做什麼准備
首先應該具備的是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有價值觀,其次在於正直、善良以及有責任心、有上進心。
大學生要將自己的所學知識轉化成軍隊的戰鬥力,大學生頭腦靈活思想先進,再加上自己的專業水平,結合部隊現有裝備,或新信息化裝備,一定會發揮出不小戰鬥力,能動的意識對事物有著促進的作用。
21世紀是信息網絡時代,網路技術的發展給軍事理論教學提出了新問題、新要求;我們應當適應新形勢,創新傳統教學觀念,樹立教育工作新理念,增強國防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以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最終目標。
高校國防教育是鞏固國防建設和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全體在校大學生進行以針對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防禦外來侵略顛覆和威脅,增強民族情感和愛國熱情的教育。
在信息時代進一步做好高校國防教育工作,是培養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保衛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實現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樹立大學生愛國理念,提高綜合素質,提升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促進的作用。
信息產業化和信息基礎設施的發展推動了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將系統集成和信息控制為主導,信息化武器裝備為主要戰爭工具和作戰手段,在全維空間內通過精確打擊、實時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進行的癱瘓和震懾作戰,是發生在信息時代的信息化戰爭。
(3)信息化打擊目標是什麼擴展閱讀
時代背景
20世紀70年代以後,以微電子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並在社會各領域廣泛應用,人類社會逐步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型。與此同時,信息化也成為軍事技術發展的重要內容。美、蘇等軍事強國在70年代基本上實現了指揮自動化,武器裝備也向信息化方向發展。
1972年,美軍在越南戰爭中首次使用激光制導炸彈,顯示出巨大威力,引起軍事界的極大關注。1976年,美國軍事理論家T.羅那首次提出「信息戰」概念。1982年英阿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初步顯示出精確制導導彈、預警機、電子干擾機等高技術武器裝備在作戰中的重要地位。
1991年的海灣戰爭,信息化武器裝備在戰爭中發揮出整體性作用,制信息權成為繼制海權、制空權之後新的軍事爭奪制高點。隨著以信息化為核心的世界新軍事革命的全面展開,發達國家軍隊信息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以及伊拉克戰爭中,信息化武器裝備使用比例大幅度提高,爭奪制信息權成為贏得戰爭主動權的關鍵。戰爭實踐使人們進一步深刻認識到,人類戰爭形態正在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轉變。
⑷ 信息化戰爭對國防建設的影響及我國國防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是什麼
信息化對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信息化對國防現代化建設提出了新的目標。
隨著人類社會由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高速邁進,信息化社會的各種特徵正日益明顯地在國防領域中表現出來。
那種以機械化作為國防現代化建設主要目標,以機械化水平高低作為衡量國防實力強弱主要指標的情況,必須成為歷史。
在信息時代,信息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將直接決定國防建設的總體水平。因此,國防信息化已成為取得國防優勢贏得未來信息化戰爭加速國防現代化的新思路新目標和新方向。
二是信息化為國防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新的動力。
信息化通過增強國防建設中的信息能力,提高國防現代化建設的起點,促進國防建設向網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有效地組合協調和國防建設各要素,為國防建設注入新的動力,大大加快了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三是信息化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新的契機。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任何一次新的時代變革都是一次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良好契機。
全球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既對機械化進程尚未完成的國防建設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同時也創造了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
牢牢抓住這個機遇,大力推進國防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所具有的強大滲透力,發揮其倍增作用,就可以實現國防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信息化戰爭的含義:
信息化戰爭是建立在社會信息化基礎上的新的戰爭形態。
具體而言,信息化戰爭是指信息化軍隊在陸、海、空、天、信息、認知、心理等七維空間運用信息。信息系統和信息化武器裝備進行的戰爭。
信息化戰爭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內涵:
一是信息化戰爭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是信息時代經濟、科技、生產力水平和生產方式在戰爭領域的客觀反映;
二是戰爭工具決定戰爭形態,有什麼樣的戰爭工具就有什麼樣的戰爭形態;
三是信息化戰爭首選的直接打擊的目標是信息獲取、信息控制和信息使用的系統及其基礎,剝奪對方信息控制權,使用權和對己方信息系統的威脅,建立機房的信息優勢進而實現己方的意志;
四是信息戰爭將主要在三條戰線上進行,即軍事戰線、政治戰線和經濟戰線上,以暴力和非暴力兩種方式進行;
五是信息化戰爭的核心資源是信息和知識以及在信息控制下的物質和能量的綜合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