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簡述信息、知識與文獻三者之間的關系
信息構成知識,知識匯聚成文獻。
信息:從廣義上講,是事物運動時發出的信號所帶來的消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運動規律的一種表現形式。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存在方式和運動規律,從而構成了各種事物的不同特徵。
信息普遍存在於自然界、社會界以及人的思維之中,是客觀事物本質特徵千差萬別的反應。信息分為兩大類:自然信息與社會信息。
知識:人們對客觀事物運動規律的認識,是經過人腦加工處理過的系統化了的信息,知識是人類經驗和智慧的總結,是人們科學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地力量所需地新地知識。文獻: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
❷ 誰能論述信息,知識,情報三者之間的關系
信息:日常生活空間傳遞的消息信息
知識:通過學習獲得的技能,本領,收獲的認識。
情報:一般是特定的信息與知識,傳遞給特定的人或組織機構,有特定作用,帶有秘密性。
信息和知識的關系:知識來源於信息,但不等於信息,知識與信息的產生不是同步的,而是人類社會發展
到一定階段,人們對大量積累起來的信息加以組合、有序化、系統化,發現並總結其一般規律形成的。
「從人類歷史
發展的角度去講,所有信息都將成為知識」,情報與信息的關系.信息普遍存在於自然界、生物界和人類社會。
在人
與人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人與動物及人與機器設備之間,都以各自的特徵和一定的聯系產生著信息。
信息是宇宙間的一切運動狀態及對其報導。宇宙間時時刻刻都在產生著信息,人們正是通過對這些不同信息的獲取來認識不同事物,並由此生產新的知識。知識是經人腦思維加工而成為有序化的人類信息。
文獻則是被物化了的知識記錄,是被人們所認知並可進行長期管理的信息。情報是人們為解決特定問題而被活化了的更為高級、更為實用的知識。情報蘊含在文獻之中,但不是所有文獻都是情報,而所有情報幾乎都是知識。
文獻又是貯存傳遞知識、情報和信息的介質,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是一種包含關系。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從文獻中獲取信息、知識和情報,文獻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知識和情報的主要方式。
因此,文獻是一種重要的信息源。但是,文獻並不是唯一的信息源。除了文獻信息外,還有非文獻信息源。非文獻信息源又可分為實物信息源和口頭信息源兩種。前者包括實物、樣品、展覽等,後者包括交談、會議、廣播等。
❸ 信息間的橫向邏輯關系包括哪些
具體解答如下。
縱向邏輯層次指的是講話人的關鍵信息和輔助信息。橫向的局部邏輯關系包括句子之間和句子內部的邏輯關系。
真正強大思維的人是這兩種思維聯合運用自如。不過當運用橫向思維的時候,縱向思維是處於待命狀態。也就是說,橫向思維進行的時候是可以無邏輯的,或者說可以無常理,異想天開就是這么來的。當橫向思維找到一個好的切入點,橫向思維就停止,縱向思維開始進行。
❹ 如何理解信息、知識、文獻、情報之間的關系
信息:
信息一般分為自然信息和人工信息。
自然信息是體現自然界物質特徵和現象的信息,包括生物信息和物理信息。
人工信息是指人類在社會實踐中產生、加工、發出的信息。包括體現人類活動和社會發展的信息,也包括人類接收並破譯的自然信息。
知識:
知識是人類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中獲得的、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及運動規律的認識。
在生活、生產和科研等活動中,我們通過大腦對客觀事物發出的信息進行接收、選擇、處理,得到對事物一般特徵的認識,並形成了概念。
在反復實踐和認識的過程中,人腦通過對相關概念的判斷、推理、綜合,加深了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從而構成了人們頭腦中的知識。
情報:
情報的概念在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1、人們最早認為情報是戰時關於敵情的報告;
2、19世紀到20世紀50年代認為情報是系列化的知識。
3、20世紀後期至今認為情報是人們為一定目的搜集的有使用價值的知識或信息。
4、也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所說:「情報是活化了的知識」,即被利用的知識。
文獻:
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文獻著錄總則》(GB 3792.1—83)對文獻的定義是:
「文獻是記錄有知識和信息的一切載體」。
信息、知識、情報和文獻之間的關系如下圖:
(4)信息之間的關系有哪些擴展閱讀:
信息:「信息」一詞在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中均是「information」,日文中為「情報」,我國台灣稱之為「資訊」,我國古代用的是「消息」。作為科學術語最早出現在哈特萊(R.V.Hartley)於1928年撰寫的《信息傳輸》一文中。20世紀40年代,信息的奠基人香農(C.E.Shannon)給出了信息的明確定義,此後許多研究者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出發,給出了不同的定義。
知識:知識也是人類在實踐中認識客觀世界(包括人類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實、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實踐中獲得的技能。知識是人類從各個途徑中獲得的經過提升總結與凝練的系統的認識。在哲學中,關於知識的研究叫做認識論,知識的獲取涉及到許多復雜的過程:感覺、交流、推理。知識也可以看成構成人類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知識具有一致性,公允性,判斷真偽要以邏輯,而非立場。
情報:是指被傳遞的知識或事實,是知識的再激活,是運用一定的媒體(載體),越過空間和時間傳遞給特定用戶,解決科研,生產中的具體問題所需要的特定知識和信息。
文獻: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運用一定的意義表達和記錄體系記錄在一定載體的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的知識。所謂文獻,文,指有關典章制度的文字資料,獻,指熟悉掌故的人。文獻的基本要素是:
1、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的知識;
2、一定的載體;
3、一定的方法和手段;
4、一定的意義表達和記錄體系。
人們通常所理解文獻是指圖書、期刊、典章所記錄知識的總和。
❺ 信息的三種世界是什麼彼此之間有什麼聯系
答: 現實世界、信息世界和計算機世界,現實世界中的客觀事物及其聯系,在信息世界中以數據模型描述。計算機信息處理的對象是現實生活中的客觀事物,在對客觀事物實施處理的過程中,首先要經歷了解、熟悉的過程,從觀測中抽象出大量描述客觀事物的信息,再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分類和規范,進而將規范化的信息數據化,最終由資料庫系統存儲、處理
❻ 試舉一個例子說明信息,數據與信號之間的關系
數據是信息的載體,信息涉及數據的內容和解釋,信號則是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電磁波表現形式。
數據是描述客觀事物屬性的規范化的符號集合,信息則是數據的內容或解釋,在數據通信中,信號是數據的表現形式,包括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
所有能輸入計算機並被計算機程序處理的符號的介質的總稱,是用於輸入電子計算機進行處理,具有一定意義的數字、字母、符號和模擬量等的通稱。計算機存儲和處理的對象十分廣泛,表示這些對象的數據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復雜。
(6)信息之間的關系有哪些擴展閱讀:
數據作為信息的表現形式和載體,可以是符號、文字、數字、語音、圖像、視頻等。而信息是數據的內涵,信息是載入於數據之上,對數據作具有含義的解釋。數據和信息是不可分離的,信息依賴數據來表達,數據則生動具體表達出信息。
數據是符號,是物理性的,信息是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之後所得到的並對決策產生影響的數據,是邏輯性和觀念性的;數據是信息的表現形式,信息是數據有意義的表示。數據是信息的表達、載體,信息是數據的內涵,是形與質的關系。數據本身沒有意義,數據只有對實體行為產生影響時才成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