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信息爆炸如何閱讀書

信息爆炸如何閱讀書

發布時間:2023-07-16 05:40:24

㈠ 信息爆炸的年代,如何掌握快速閱讀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收各種信息,這種碎片化的信息以五花八門的方式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力,這就意味著我們的注意力越來越寶貴了。

RIA便簽讀書法的好處是,讓我們把書中讀到的內容,和自己的實際經驗融為一體,並且對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也有了指導作用。

這個方法真正做到了讓知識學以致用,將知識轉化為做事的能力。

用以上的三個步驟,我們完全可以做到用30分鍾-1小時的時間讀完一本書。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人類有記憶曲線,所以在閱讀書籍第一遍的9個小時以後,最好進行一次復習。

而如果你在閱讀的時候使用了便簽,那復習時就更好操作了,你只要把當時記錄下來的幾張便簽瀏覽一下就可以了。

最後還要補充說明一下,這種快速閱讀的方法,試用於一些實用類的書籍。如果你閱讀的是小說、漫畫、文學類圖書,當然可以慢慢閱讀讓自己享受其中。

這就是我關於快速閱讀的心得。


我是「強大的小萌萌」,用一年的時間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如果你有個人成長方面的問題,歡迎關注,我們來一起變強大。

㈡ 信息爆炸的年代,如何掌握快速閱讀方法

‍‍

㈢ 信息爆炸時代如何讀書

時代在進步,各個領域都在發生著變革,牛車已經變成蘭博基尼,馬車已經變成法拉利了。作為讀「書」人,從連竹簡都沒得讀,變成鋪天蓋地的電子書了。從無書可讀到書讀不盡,形勢變化了,讀書的方法也需要隨之進步了,面對著參差不齊的書籍質量,開卷已經不一定有益了。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有效的讀書,有效的學習,是我們新一代讀書人面臨的新課題。

一、知識的選擇知識是無窮盡的,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以前我經常想,我想學這個,我也想學那個,變成了一個資源收集控,硬碟里儲存了各種的學習資料,只要覺得新鮮的好像都想學,最後呢,資料在硬碟里放了十年,基本沒打開過。貪多反而什麼也得不到。痛下決心,放棄那些沒用的,考慮自己真正需要學習的東西,做出最明智的選擇才是首要問題。二、知識的甄別選定了一個內容要學,上網一搜,資料像潮水一樣,無窮無盡,即便想看完材料恐怕都得窮盡一生,我們閱讀信息的速度還沒有信息產生的速度快,這樣什麼時候是個頭啊?讀遍相關著作?這根本就是痴人說夢。那怎麼選擇那些內容進行學習呢?其中一個方法是專題式,對一個問題刨根問底,一個問題牽引著一個問題的學,有針對性,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能學得進,能記得住,能用的好。以了解為目的的學習根本不是學習,因為很快就會忘記,也許只有我是如此。三、知識的傳播對於知識的傳播,很多人都深有體會,現在的書太多了,但是想找一本好書卻很難。有人去參考各種讀書榜,殊不知各種銷售榜都是銷售單位按照需求來安排的,他們推薦的都是他們有存貨有利潤的。而真正的經典著作的評分卻不一定好,雖然這和作品的可讀性有關系,但好書遭到埋沒是不可忽視的現實。其實現在網路賣書的時候,評論是很重要的,如果一本書得到的好評多,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書籍的質量的,當然不光是印刷質量,但是網路銷售中有很多差評都是在評價快遞的,這樣的差評對推薦書籍本身是沒有幫助的。怎麼樣建立一個有效的評價機制是很重要的。如何鑒別一個評論是否有效,像亞馬遜上,對評論進行評價的體系就是個好方法。現在是自媒體爆發的時代,人人都是媒體,人人都在製造海量的信息,信誰的?自身具備對知識的甄別能力太重要了,要不然,鋪天蓋地的雜訊會把你打垮的,就算你挺住了,信息雜訊對你的消耗也是巨大的。

推薦一些讀書方法(1)泛讀就是廣泛閱讀,指讀書的面要廣,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具備一般常識.不僅要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也要讀社會科學方面的書,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都應廣泛地閱讀,以博採眾家之長,開拓思路(2)精讀要細讀多思,反復琢磨,反復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了解於心,以便吸取精華.對本專業的書籍及名篇佳作應該採取這種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說,精讀是最重要的一種讀書方法.(3)通讀即對書報雜志從頭到尾閱讀,通覽一遍,意在讀懂,讀通,了解全貌,以求一個完整的印象,取得「鳥瞰全景」的效果.對比較重要的書報雜志可採取這種方法.(4)跳讀這是一種跳躍式的讀書方法.可以把書中無關緊要的內容放在一邊,抓住書的筋骨脈絡閱讀,重點掌握各個段落的觀點.有時讀書遇到疑問處,反復思考不得其解時,也可以跳過去,向後繼續讀,就可前後貫通了.(5)速讀這是一種快速讀書的方法,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可以採取"掃描法」,一目十行,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適用於閱讀同類的書籍或參考書等.

(6)略讀這是一種粗略讀書的方法.閱讀時可以隨便翻翻,略觀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評論的關鍵性語句,弄清主要觀點,了解主要事實或典型事例.而這一部分內容常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所以重點看標題、導語或結尾,就可大致了解,達到閱讀目的.(7)再讀有價值的書刊雜志不能只讀一遍,可以重復學習,「溫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伏爾斯泰認為「重讀一本舊書,就彷彿老友重逢」.重復是學習之母.重復學習,有利於對知識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記憶的強化劑.(8)寫讀古人雲:「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說.讀書與作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合起來,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並且能增強閱讀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9)序例讀讀書之前可以先讀書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內容概要,明確寫書的綱領和目的,有指導地進行閱讀.讀書之後,也可以再次讀書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鞏固提高.(10)選讀就是讀書時要有所選擇.古往今來,人類的文化寶藏極為豐富.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果不加選擇,就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書目,進行閱讀,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㈣ 【《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

《深閱讀》是一年讀書計劃的第二本書,也是一本關於閱讀方法類的書籍。這本書的作者是齋藤孝,他是日本明治大學的教授,也是一位教育學者,出版了許多商務、教育學方面的著作。在讀書方面,齋藤孝也有著獨到的見解。

齋藤孝先生認為,人類的發展歷史是由書構築起來的,也是由書傳承下來的。書的重要性,值得人類永遠銘記,哪怕今後電子書普遍取代紙質書,這一點也不應改變。

然而現實是現代人的精神力量卻要遠弱於從前,人們越來越缺少戰勝困難的積極心態。作者在書中提到,現在的年輕人在踏入社會之前的學生時代,所面臨的競爭和考驗不再像過去那樣激烈嚴苛,因此精神力量也很難得到鍛煉。

可是一旦踏入社會,情況就會變得完全相反,考驗難度較之從前更高。加上現在的就業形式嚴峻,畢業生被要求一踏入社會就擁有「立即戰斗的能力」。再加上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海量的信息不斷湧入,一旦處理不及時就會造成過載。而這導致了他們在經濟上和精神上都很容易陷入走投無路的困境。

作者認為想要戰勝困境,必須擁有不可或缺的思考能力,以知識為基礎,通過自己的大腦思考問題,確立價值觀,並據此給自己定位。之所以會出現無法快速抓住事物本質並做出判斷,是因為我們的思想越來越膚淺。要想阻止這種趨勢,我們只能重新喚醒堅韌的意志力,而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讀書。

在作者看來讀書有三大意義:

1、以獲取信息、得到資訊為目的而讀書。

2、為了愉快且有意義的度過獨處時間而讀書。

3、為了鍛煉自己、豐富精神而讀書。

人類的思想好比流淌在地層深處的純水,我們平日面對的各種麻煩,則是河流表層的濁水。濁水喝著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潛,就能找到清流。關鍵在於,我們首先得知道底下存在清流,然後還須具備「深潛力」。而讀書,就能教會我們掌握這種「深潛力」。

01 如何提高讀書興趣

001 去書店買書

現在網路電商的發展使書店不再如過去那般熱鬧,讀者想要什麼書只需在網上一搜便可直接配送到家,足不出戶就能讀到世界各地時空各異的名家思想,委實是一個方便快捷的方法。但網路購書存在的問題是,因為書來的太容易,反而使得讀書的過程似乎不如從前那麼有趣。

相較於網購,去書店買書的優勢在於,只要多走幾步,就能見到無數本自己不感興趣的領域的書。偶爾拿起來翻一翻,確認裡面的內容,而不是僅僅依賴書名或書評。這種場合不僅重要,也能帶來樂趣。

遇見新書,萌生對未知領域的興趣後,我們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興趣」「好惡」這些感覺本身,其實是相當含糊的。或許現在太過於看重「自己的風格」「自己的想法」了,反而使自己的世界變得局促狹窄,阻礙自己認知人類的廣度和深度。

002 閱讀影視劇「原著」

我們有時候看電影電視劇,會對原著和作者產生興趣。看過電影之後再讀原著,就能恍然大悟,覺出文字世界的細節之豐富,而這正是妙趣所在。不過,這個辦法只適合那些沒有讀書習慣的人。

本書作者齋藤孝的建議是,先讀原著再看電影。因為事先觀看影像,會剝奪在大腦里把文字變成影像的樂趣。讀書的偉大妙趣是能把原本只是排砌而成的文字,在腦海里逐漸變為影像和聲音。

我們在觀看由書改編的影視劇時,常常會出現這些情況:只要看見演員或配音演員的名字,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很符合人物形象」「不會真由他來演吧」等印象。又或者,在觀看電影或動畫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認為「還是書更有意思」。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影視劇拍得太幼稚,而是因為自己腦中形象的「完成度」太高了。

讀書所帶來的形象喚醒力,能夠徹底鍛煉我們的頭腦。毫不過分地說,所謂「聰明的人」,正是指這種能力強的人,因為這是人類才有的高級能力。

003 順藤摸瓜尋找「下一本書」

現在很多網上的購書網站都會在一本書的後面附上類似的書,或是購買此書的讀者還會購買的書,很多時候這些推薦書單常常能給我們以新的樂趣。

譬如在亞馬遜等圖書網站上檢索,能看到「經常一起購買的商品」「購買此商品的顧客也同時購買」等相關介紹。光是瀏覽這些書目,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寬自己的興趣。

還可以關注特定的書評家。這些書評作者的評價也很有意思,光看寫下的文字,就能大概知道對方讀過多少書,知識是否淵博,從而判斷其評價是否可供參考。

比起這種讀完一本再找另一本的接力式做法,更常見的方式是一次性同時尋找多本書。當然,全讀一遍不太可能,但這樣做能針對某一主題做到包羅性地了解。而且讀過的書越多,應該讀的書也會隨之呈現等比級數的增長。

養成經年累月的閱讀習慣,加深修養自不必說,讀書本身就會成為莫大的享受。

004 閱讀「天才的一生」

古往今來,各種世界偉人或知名人士的自傳、評傳、語錄之類的書,是很多人愛看的一種體裁。不過,若是單純只為憧憬膜拜而讀,那就太浪費了,完全可以進一步深入閱讀。

作者齋藤孝認為,讀這些書,本就不是為了獲得知識,也沒有拓寬想像力的樂趣,但能讓我們感受到成功者和天才們所擁有的「閃光點」,我們可藉此激發積極性,或者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

閱讀這些被稱為「天才」的人物的一生,能給我們以最豐富的啟迪。我們在驚佩於人類竟能擁有如此爆發性能量的同時,也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那些立志奮斗並終獲成功的人物,一般都有自傳、評傳或語錄。關鍵在於,閱讀時要記得尋找那些能為己所用的內容,著眼於其中的本質部分。

02 如何養成閱讀習慣

001 自問自思

我們常常遇到讀完一本書似乎只是明白了作者大概在說什麼,卻從未想過作者說的是否正確,是否有實踐的意義,總是處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這種只是一味讀,卻不深入思考的讀書方式除了增長我們的見識之外,無法再提供更多的價值,比如增強我們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等。

在作者看來,這種現象是因為我們缺乏發現問題的能力,而讀書恰恰需要邊問邊讀。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遇到不懂的問題我們善於從書中尋找答案,但我們並不善於主動地從書中發現問題。

比如數學界的費馬大定理,為該定理給出證明的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固然偉大,但發現(預測)該定理的費馬無疑更偉大,因為是他把這個巨大的難題拋進數學界,令其中的所有人為之著迷。

正是因為有了問題,人們才會關心並試圖找出答案。即便擁有再優秀的頭腦,沒有發現問題的能力也是無濟於事。讀書也是如此,養成邊提問邊閱讀的習慣,能有效提升閱讀興趣和關注的持久力,閱讀更具有主動性,更容易吸收書中的內容。

作者在讀書時若遇到作者的提問,會用括弧把問題括起來。就算不是明確的提問,但若產生「為什麼會這樣」「這樣定義應該有其理由」這些疑問,就會同樣用括弧括起來。如此,作者首先能弄清楚作者是以怎樣的問題意識來寫這本書的。更容易理解對話如何展開,也能預想到接下來會出現怎樣的提問,甚至自己也能養成邊提問邊思考的習慣。

002  閱讀時挑選方法和時間

作者在書中提到自己的讀書節奏,基本是一晚上讀一本多。並且一般是等到「想睡覺」之後再翻開書,因為不能熬夜,所以讀書的時間很有限,但因此也很珍貴。即便作者的讀書時間如此短,他依然保持了一個晚上就能讀完一本書的速度,而且並非走馬觀花、一掠而過的讀法,每本讀到的書也確實轉化成了自己的東西。

這其中關鍵在於作者是根據不同的書來改變閱讀速度。也就是說,讀書也要具備換擋的感覺。有時一本書只需10分鍾,有時則要花10多個小時。在讀哲學書籍時,甚至會出現以年為單位來閱讀的情況。總而言之,要根據讀書的目的和書籍的難易程度靈活應對。

很多時候影響我們讀書速度的因素還有書籍本身很難讀的原因。正常來說,越有價值的書往往越難讀懂,在看到這些書時可能就會猶豫該不該開始讀。作者建議在這種時候,就不要猶豫,直接開始讀。可以事先做好需要花些時間的心理准備,使其成為生活中的固定節奏,一直堅持下去。

在開始閱讀之前,弄清楚難懂的原因,確認是由於翻譯不到位,還是內容本身過難。若是前者。就直接放棄那本書,尋找其他譯本。若是後者,可以事先閱讀解說書籍,或選擇附有注釋的譯本。在掌握一些預備知識後再讀這些書籍,即便是難懂的書,往往也能逐漸理解。

即便有不理解的部分,也沒必要過於自卑,此時可以優先選擇跳讀。如果遇到不明白的部分,完全可以跳過去,先讀能理解的部分。等回頭再看難懂的部分,就能大概知道講的是什麼了。

有計劃的規定讀書時間也能幫助我們養成讀書習慣。例如,可以把晚十點半到睡前的這段時間定為讀書時間,還可以在十點半就關閉手機和網路專心讀書。此外,還可以利用坐車時、泡澡時等等時間段,隨時隨地均可讀書。

有時還可以換個讀書環境,不妨外出讀書,譬如去咖啡館這種地方。比如平日白天,利用吃完飯或坐車前的空暇時間,只要有個15分鍾或20分鍾,就可以跑去附近的咖啡館或茶吧。尤其是買完書以後立刻順路去咖啡館,特別有效果。讀書的興致,在剛買完書的時候是最高的。

003  以輸出為檢驗標准

說到「讀書」,其實是存在若干標準的。有時走馬觀花就算「讀過了」,有時則會讀得出神,記住每句話每個字。關鍵在於從中吸收了多少內容,這些內容又是什麼樣的。「是否能把書的內容向別人說清楚」,是衡量標准之一。比如針對一本書,若能像大學講義那樣花一個多小時解說,就證明吸收度非常高。

然而,要讀到這種程度,需要相應地花費大量時間,而且只要不是大學教師,發表成果的機會就很少。在這種情況下,標准不妨設定得再寬鬆些,比如「是否能把書的內容用一兩分鍾的時間向別人說清楚」。總之,應該圍繞要旨來說明。

有時候讀完一本書,或許內容能在腦中積淀下來,但若找不到機會將其調取出來,那就跟塞在書架最裡面從沒讀過沒什麼區別。這樣一來,閱讀所用的時間和勞力就白白浪費了。既然如此,倒不如從一開始就以「一兩分鍾講清楚其內容」為前提,然後再開始閱讀。

作者在書中建議到,想讓「輸出閱讀」變得更有效,需要滿足兩個要點。第一,講述時不要採取俯瞰全局的角度,應該以自己的感性、體驗為主體,比如自己對這本書的哪些地方感興趣,對哪部分內容印象深刻。至於作品梗概或內容簡介,只要看看各出版社提供的目錄或網路信息就能知道。反正是自己說,不如加上自己的體會。留意這樣的輸出,也有助於強化記憶。第二,在說明時盡量引用書的部分內容。記住這一點,讀後的記憶和印象就會更容易被喚醒,也就是成為閱讀的「證據」。

004 舉辦「讀書會」

開讀書會並不是為了「修行」「鍛煉」等死板的目的,而只是單純因為有趣。例如,看完一部電影,朋友之間往往會彼此交流感想和意見。再比如,針對喜歡的音樂或體育選手,大家會各自評論,交換信息,這都是家常便飯。

至於人數,兩三人足矣。基本規則只有一條——大家事先指定一本書,在讀書會前都要讀完。到了讀書會當天,大家只要像前文提到的那樣,不斷講解內容就可以了。

這樣做有不少好處。首先是讀書有動力。既然對方也會讀,自己當然不好意思馬虎敷衍。同時,又因為這種場合並不要求精確細致,要講解的內容也不是特定的多本書,所以允許做出大膽的闡釋和發言。這種適度的緊張感,能夠增強進取心和集中力。

而且別人介紹的書,還可能是自己平時不讀的題材。相互介紹的書,應該不是那些過於難懂或水準很低的書,所以讀到好書的可能性很高,是拓寬視野的絕佳機會。

另外,這樣也能加深對一本書的理解。聽著對方的評論,往往能驚訝地發現,「原來還可以這樣理解」。這樣一來,既可以按對方的觀點重讀一遍,也可以試著提出反對意見。當別人的光芒照亮自己的盲點時,強烈的求知慾就會被激發。可以說,這正是參加「讀書會」的最大樂趣。

還有一點,讀書會能讓自己與對方的距離一下子拉近。根據對方介紹的書,就能大概知道對方的興趣愛好,下次再介紹書時,就會想「這本書也許比較適合他」。同樣,自己指定的書,也能讓對方大致了解自己。

03 如何增強讀書力

001 轉換閱讀:將內容融入自身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這樣一個看法:世界上的所有現象若用「y=f(x)」這一函數式來解讀,都會很有趣。其中y是創意,x是素材。根據函數「f」,將對應現象代入「x」,即可得出「y」。這一能夠解釋世上所有現象的函數式,當然也能用於讀書。

首先,世界上的偉人、賢人和作家,或許都有各自的函數「f」。譬如,愛因斯坦觀察世界用的是「愛因斯坦轉換」,梵·高用的則是「梵·高轉換」。這些轉換方式是一個人的思考軸心,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是思考方式和觀念。

在閱讀這些作品的過程中,我們能夠與偉人、賢人共享視角,產生「世界上還存在這種想法」的感嘆。如此就能大概預測該作者下次會使用怎樣的轉換。為了確認這一點,可能就會想讀該作者的其他作品。又或者是通過閱讀主題相同但作者不同的書,使轉換方式「f」的不同得以凸顯。像這樣享受「f」的樂趣,是讀書的妙義之一。

在閱讀了大量書籍後,我們就能確立自己的「f」,進入「融入經驗的閱讀」。將書中的內容和自己的經驗聯結起來,對作者所描述的現象或想法產生認同感。這種感覺與其說是獲得書中的知識,不如說是將其融入自己的身份。

如何尋找到自己的「f」呢?答案很簡單,輸出是最好的辦法。想向別人說明某本書的內容時,若只講述梗概大意是很無趣的,最好能添加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感興趣的地方。

具體方法,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根據對象改變輸出。譬如你是小學教師,想教學生「E=mc2」。暫且不論你自身的理解程度,倘若一律按教科書照本宣科地講解,學生一般是理解不了的,需要你根據各個對象分別下一番工夫,而這正是你作為老師的能力的體現。另外,思考的過程也會加深你自身的理解。

另一類是面向非特定的多個對象自由發揮。例如,作者經常讓學生針對自己讀過的書做一分鍾報告。這份報告並不能是單純的陳述概要,其中必須引用原文,而且在講述時,要將選擇該部分的理由和自己的有趣經歷結合起來。

這既是對自己記憶的追溯之旅,也是當眾發表觀點的好機會。這樣的經歷能讓我們發現讀書本身的樂趣。

002 「師事」閱讀:沉浸在「宗師」的世界裡

所謂「師事」,指的是尊某人為「師」,隨之學習。這里的讀書目的並不只是為了獲得知識和信息,而是因為尊敬作者的思想和人格,才持續閱讀其著作。因此,也可以叫「尊敬閱讀」。

尊敬的對象可以是任何人。好的學習姿態是無論那個人說什麼,都暫且接受下來。而且,應該閱讀的書並不一定僅限於該對象的作品。曾經對其影響很深的書,或是其推薦的書,也值得一讀。即使是超出自己的興趣范圍、絕對不會選擇的書,也包含在內。這種讀書挑戰會使思維變得靈活。

「師事」閱讀的關鍵是將這樣的熱情投入到漫畫以外的其他書里。若我們無法體會到其中的好處,那並不是因為書不好,而是我們的讀書能力還不夠。變得謙虛,不以自我為中心,也是「師事」閱讀的一大優點。

讀書是漫長的過程,不必始終追逐同一個人的腳步。若將一個人過度神化,反而存在迷失自我的危險。最合適的方法是每過一段時間就尋找另一個人,也就是嘗試「自立」。

003 「吐槽閱讀」:增強親近感

跟「師事閱讀」正相反,這種方法是以吐槽為前提的。對書中的信息逐一唱反調,譬如產生「根本不是這樣的」「這話可說大了」「怎麼可能呢」這類想法,這就是「吐槽閱讀」。

「吐槽」閱讀,並非毫不掩飾地坦露敵意或表示憎惡。就像相聲的捧哏和逗哏一樣,在愛著對方(書)、理解對方的同時,敏銳地嚴加追問。此時需要具備向腦中注入異物般的違和感、不放過任何一個包袱的緊張感以及決定如何發言的瞬發力。也就是說,情緒要時刻處於不穩定的狀態。

在這種「感情用事」的狀態下閱讀,大腦除了記住書中的內容,還會記住當時的情緒,所以有助於鞏固記憶。也就是說,吸收率會得到提高。

004 「一生一遇閱讀」:與書的邂逅

如果偶爾遇見的某人表示某本書「很有趣」,或者偶爾看到電視節目在介紹好書,請將其視為「一種緣分」,記在心裡,在空閑時間把書找來閱讀。這就是「一生一遇閱讀」,很多時候它都能帶來值得回味的邂逅。

無論是人與人的關系,還是書與人的關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相遇很重要」。與書的相遇,相信緣分也沒壞處。在一輩子的時間里,讓人有「遇見你真好」之感的書變多,就能帶給人豐富而幸福的人生。而且人與人的相遇,有時會彼此造成傷害,而書就不會。就算遇到無聊的書,最多也只會覺得「浪費時間了」,傷口不會擴大。因此不要輕易錯過與好書相遇的好機會。

在讀這些書時,最好不要走馬觀花地一掠而過,應該畫線標出重要語句,寫下各種注釋,將內容銘記於心。這些書將會被視作自己的財產,永遠放在書架上,而不會賣給舊書店。等這些書達到100冊、200冊乃至1000冊,也就是經歷過一千次緣分的相遇時,你就會覺得「不讀書的人生是難以想像的」。

005 「安定劑閱讀」「興奮劑閱讀」:百葯之長

「安定劑閱讀」的目的是使自己的精神穩定。簡單來講,就是把已經知道的事情重新確認一遍的讀書。例如占卜書,以及面向大眾簡單介紹心理學的書,都屬於這一類。這樣的閱讀是為了讓自己覺得「果然如此」,從而接受書中的觀點。

譬如小說,選擇有熟悉角色出場的系列作品,或是被評為「催人淚下」的作品,就是為了追求內心的安定。

與此相對的是「興奮劑閱讀」,指的是閱讀像前文提到的《禁閉島》那樣的書,進入異常的世界,體驗震驚、興奮等刺激情緒。

不僅限於小說,偉人們的傳記或自傳等作品,也會給讀者帶來極大的興奮。例如,閱讀梵高的一生和他寫下的書信,就會震驚於其人生的與眾不同。再比如,接觸岡本太郎、愛因斯坦、本田宗一郎等人的生涯,就會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從而實現自我鼓舞。

「安定劑閱讀」和「興奮劑閱讀」之間並無好壞之分。讀者可根據自己的狀況,在不同時間適度地分別使用這兩種方法。可以事先准備幾本分別適合兩種方法的書,這些書是「特效葯」,在需要的時候其效果應該勝過任何葯劑。

006 「標簽閱讀」:刺激自己的求知慾

每個出版社都有各自的「標簽」,比如××文庫、××新書。「新潮文庫」「岩波新書」「講談社學術文庫」就是其中的代表。把每個標簽下的作品通讀一遍,這就是「標簽閱讀」。

這些學術文庫類的標簽,代表其中的書已經過精挑細選。選擇其中的書來讀,一般不會踩雷。而且即使沒能全部讀完,也能帶著「這是在學術上受到很高評價的書」的信賴,繼續讀下去。

對讀者而言,只要在如此豐富的變種當中找到「或許能刺激自己的求知慾」的標簽即可。眼下要做的,就是擴大閱讀面,尋找這樣的標簽。

007 「據點閱讀」:匯集知識

「據點閱讀」是指,以某本書為契機,拓寬讀書的廣度。它給人的印象,就如同先建好一座大本營,然後收集與之相關聯的各種書的知識和信息。

譬如《論語》,如果一開始就閱讀原文,可能會感到迷惑不解,但若是事先讀過與《論語》相關的輔助類書籍之後再讀,就會輕松很多,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內容。

也就是說,「據點閱讀」是先以輔導書為據點,然後再挑戰原著。有了預備知識再去閱讀,要比從零開始更容易理解,也能減少因讀不懂而放棄的機率。

008 「快速閱讀」:一口氣讀完長篇小說

很多人在閱讀長篇小說時,總是堅持不到高潮部分。讀完開頭的50頁還不難,但後面就只靠著一股慣性,結果往往半途而廢。

在這種時候,可以使用一種比較特殊的技巧,就是只讀對話部分。哪怕是再不容易讀懂的書,描寫對話所使用的語言一般也會比較簡單。而且,優秀作家的作品,對話部分也會很出色。

因此,只要把握住最初登場的各人物之間的關系,即使略過情景描寫的部分,也能跟上主要情節,而且閱讀速度肯定很快。從感覺上講,估計能提速3~5倍,一晚能讀300頁。就好像一趟列車,在多數車站均不停車,速度自然很快。這種閱讀方式就是「快速閱讀」。

按一般的速度,讀一頁大概要花一兩分鍾,100頁就是兩三個小時。能把兩三個小時縮短為一個小時,本身就是相當了不起的成果。這是「快速閱讀」的第一步。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速度還會變得更快。

但需要注意的是,「快速閱讀」並不是所謂的「速讀」。「快速閱讀」不是一站不停地長驅而過,在某些「車站」還是需要停車的。尤其是大型車站,停車時間較長,這也是沒辦法的。因此,優先確保內容的讀解,「快速閱讀」才不會錯失重要的內容。

009 「跳讀」:不為人知的優點

很多資深閱讀者都說作品的深度恰恰體現在細節描寫和字里行間。這種說法確實不錯,如果條件允許,精讀一本書當然是最好的。

但現實狀況是,對很多人來說,精讀幾十本厚達三四百頁的書是非常困難的。有很多人從一開始就會放棄,打算過從不讀書的一生。與其一輩子都拒絕讀書,不妨使用快速閱讀法,至少還能與書保持接觸。

就像是文藝作品經常被拍成電影,但並不是其中所有語句都會被置換成影像,而是會摘選有趣的部分,再根據對話推動情節。快速閱讀,也就是在日常讀書時對此進行的實踐。

通過快速閱讀順利讀完一本書,能讓我們對自己的讀書力充滿自信。越是厚重的古典作品,自信越能變成快感。而且,不斷的閱讀能顯著提高我們的閱讀量。以前可能一個月只能讀一兩本書,現在則可能一天一本,也就是一個月能讀30本書。

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海量的信息如洪水般席捲而來,稍不留神就會被淹沒在信息的浪潮里。因此,只有具備思考的「深潛力」,才能在廣泛的信息中准確的發現那些隱藏在書背後的清流,也即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讀書可以讓我們了解到偉人們的存在,跨越時空地域也能吸取其精華。不知不覺間,我們了解了這些偉人們畢生的智慧,就彷彿在閱讀的過程中與其完成了一次溝通,成為了彼此的朋友。

如此一本本地積累,便可在內心深處形成由他人組成的鬱郁蔥蔥的「森林」。在本書中,作者稱之為「賢者森林」。事實上,這個世界對「大人」的定義標准,正是內心擁有「賢者森林」的人。

此外,讀書的價值不僅僅是體現在認知世界,還能幫助我們認知自我,思考「人為何而活」這種本質問題。當我們遇到類似恐慌或是空虛這種感覺時,當我們困守於迷茫之境無處逃脫時,書能為我們照亮出路。

有些人喜歡通過文學來講述,也有些人善於從科學的角度加以引導。每個人的方式不同,全看自己如何選擇。從書中學會以不同的視角觀察世界和人生,我們就能擁有充實豐盈的心境。

作者在書中說到,不是「讀書比較好」,而是「不讀書不行」。讀書能幫助我們培養思考力,可以說不讀書的人生不叫人生。

「讀書的人生」是不斷前進的人生。遇見好書後的喜悅,會持續激勵我們。讀書的人肯定會覺得:「讀過這本書的現在的人生,與沒讀過這本書的以前的人生,確實不一樣。」

閱讀全文

與信息爆炸如何閱讀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什麼可以增強數據流量 瀏覽:338
陝西哪裡有古幣交易市場 瀏覽:294
淘寶如何刪除評價後的信息 瀏覽:283
如何評估自動駕駛技術 瀏覽:754
景區要身份證哪些信息 瀏覽:757
京東小程序怎麼看直播 瀏覽:585
如何打開流量數據 瀏覽:40
單片機cpu怎麼燒程序 瀏覽:908
底妝產品有哪些bb 瀏覽:25
信息大廈在福田站哪個出口 瀏覽:429
文件如何改回未知程序 瀏覽:532
網上的交易安全性怎麼樣 瀏覽:954
疫情信息送達平均只需要多少小時 瀏覽:874
程序員學什麼專業好就業 瀏覽:977
賣稻穀在哪裡交易 瀏覽:680
版權代理包括哪些 瀏覽:192
市場上如何區分布偶貓的價格 瀏覽:281
ebank是什麼交易 瀏覽:704
怎麼找市場經理 瀏覽:81
小學信息學奧賽有什麼用 瀏覽: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