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給「高速多媒體傳輸系統」取個「信息高速公路」的名字,好處是
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更能形象生動地敘述出高速多媒體傳輸系統的屬性
❷ 信息高速公路對發展中國家有哪些好處
信息化高速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利有那些。弊有哪些,放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中哪一方面帶來的比重較大》。。
❸ 「信息高速公路」計劃的實施有哪些作用
1993年美國宣布要執行「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其正式名稱是「全美信息基礎設施(NII)」計劃。這一計劃的目標是要建設一個遍布全美的高速光纖通信網路,其末端將伸入美國的每一個基層單位、每一個家庭,構成四通八達、無孔不入的通信「交通網」。
這一通信網路的傳輸能力,第一步是要使其達每秒傳輸10億比特,這已比目前實用的數字網路快千倍,今後還要使其每秒能傳輸1萬億比特。由於其傳輸速度異乎尋常地高,所以俗稱為信息高速公路。
每秒傳輸10億比特的信息量相當於6000多萬漢字的信息量。例如《人民日報》每天8版約10萬個漢字,利用信息高速公路,1秒鍾便可把近兩年的《人民日報》信息全部傳送完。如用於傳送彩色電視節目,每一頻道需要有每秒600萬比特的傳輸能力,也可以同時傳輸160個頻道的彩色電視節目。
美國所以要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當然不是靈機一動、心血來潮,而是有它的客觀需要和歷史必然。就像由於經濟發展、道路交通擁擠需要修建高速公路一樣,當人類步入信息時代時,需要傳送的信息量猛增,因此也需要修建傳輸能力非常大的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工程的具體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一是要建立連接全國的統一的骨幹通信網。二是要建立從骨幹網通往最終用戶的分支網,就像高速公路要有進出普通公路的通道一樣。三是要完善最終用戶的信息環境。
現在美國已有不少規模不同的通信網。這些通信網包括各種電話網、有線電視網、計算機網、商業性的服務網等等。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已經運行了20多年的國際互聯網Internet。但是它們還沒有連成整體,而且傳輸能力較低,通常只能傳輸文字、數據,而很難傳輸聲音、圖像,特別是能傳輸彩色圖像的更是為數甚少。因此,建立骨幹網的任務,除了新建部分外,就是用統一的標准對原有的網路進行改造、提高。以便連接成全國性的高速通信網路。
除了骨幹網外,還要有分支網。它們包括諸如各大學的校園網、各地區的電話網和有線電視網,還有各個機構的專業網等等。總之,這是一些復蓋范圍較小的網路。骨幹網將把它們連接在一起,並經由它們通往最終用戶。
要使信息高速公路能被千千萬萬的最終用戶所充分利用,還要完善最終用戶的信息環境,如為其配備各種適用的信息發送和接收設備等,使其隨手可獲得所需的信息。
信息高速公路的意義,在於它使人類真正進入信息時代。電話、電視、電腦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在利用信息的道路上的三個里程碑。它們中每一個都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工作、生活方式的改變起過巨大作用。而信息高速公路將使這三者三位一體。這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超過這三者在歷史上起過的影響的總和。
信息高速公路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將加快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二是將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三是將引起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當然,這三方面的影響不能截然分開。
從經濟學的觀點看,信息流量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倍乘因子。其關系式可表示為:社會凈產值=各部門物質生產(人力+資金)投入總和*信息流量。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後,社會信息流量將呈幾何級數增加,因此經濟將會加速發展。曾經有人預測,美國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後,將使美國高速公路、航運的負擔減輕40%,能源消耗減少40%,勞動生產率提高20-40%,而且還能帶動電話、電信、電視、電纜、計算機軟硬體、出版、音像、文化娛樂業的發展,因而有極高的經濟效益。
信息高速公路對人們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影響,首先表現在它將促使社會加快進入多媒體時代,使商業電子化登上新的高峰。如前所述,許多多媒體用途需要通過網路實現,而且多媒體用途的信息量將成百倍地增加,因此要求有高速的傳輸能力大的通信網路。信息高速公路滿足了這一要求,故對人們工作、生活方式將起巨大影響。
迄今為止,社會系按擁有的財富將人分為富人和窮人。而在信息社會中,誰擁有信息資源,誰能有效地利用這一資源,誰便將在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因此在美國已經出現了把人分為有知識的和無知識的不同階層。這意味著未來的社會結構將發生深刻變化。
1994、1995兩年,世界最大的軟體公司——美國微軟公司董事長蓋茨兩次名列世界首富,個人擁有財產達129億美元。以前,人們只聽說過鋼鐵大王,石油大王、汽車大王成為首富,而如今原本是一個窮小子的蓋茨,僅僅憑借自己的軟體天才,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便超越多少世代相傳的豪門巨富而成為世界首富,使人不能不驚嘆在信息社會里知識所佔的重要地位。
由於信息高速公路的重大意義和影響,自美國政府一提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各國都紛紛提出適合自己國情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形成世界性的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熱潮。
❹ 信息高速公路的好處有什麼
信息高速公路最早是美國提出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能夠使大家的生活更加的數字化,自動化,效率化。集網路,通訊,電視,廣播等許多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商業服務與一體的生活方式。總之規劃是很好的。
❺ 什麼是「信息高速公路」它有什麼作用 注意:要最短的。謝謝
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互聯網
作用就是聯網
❻ 信息高速公路是否對發展中國家有利
正方 利大於弊
破題是應圍繞 流動人口給城市發展帶來的好處來打
1加快城市化進程
2促進城市建設
3使城市呈現多元性 豐富性
4相對於弊端來說 好處是多的
5能提高不發達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
反方
破題圍繞弊端來打
1流動人口給城市帶來安全隱患
2流動人口使城市衛生下降 素質降低
3流動人口良莠不齊 具有難以控制性
4流動人口會加大城市的負擔
5流動人口是人口分布變得懸殊 不利於長遠發展
切記 無論是正方還是反方 千萬不要完全否定對方的觀點
要著重打哪個為主這一點
舉例子 比如 北京外來人口是北京更繁榮 北京外來人口的比例 貢獻 例如奧運建設
另一方面 外來人口作案的例子 外來農民工加大負擔等等
❼ 信息高速公路的優點有哪些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將使我們獲得全新的通信方式。在現有的Internet網的實踐中,我們已經看到了電子郵件巨大的優越性。它靈活、方便的收發方式,免除了大量的復制、傳遞工作,節省了許多寶貴時間。將來,電子郵件系統將發展成集信函、電報、智能電報、傳真、可視圖文等非話電文業務以及語音、活動圖像等新一代業務於一體的綜合通信系統,並且將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安全性,使用戶用起來更為方便和放心。
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發展,大信息量的遠程信息交換所花費的時間將越來越短,包括活動圖像在內的信息幾乎能同時為通信者所共享。在家辦公和在家開會將變成現實。利用高速的遠程通信網,證券公司的經紀人可以在家中使用電腦接受投資人的委託和發出買入或賣出的指令;部門經理可以在家裡用電子郵件向上級匯報工作,也可以用可視電話或可視會議系統與有關人員「面對面」地交換意見。
❽ 舉出信息高速公路的好處
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Highway)實質上是高速信息電子網路,它是一個能給用戶隨時提 供大量信息,由通信網路、計算機、資料庫以及日用電子產品組成的完備網路體系。
好處:
(1)在企業、研究機構和大學之間進行計算機信息交換。
(2)通過葯品的通信銷售和X光照片圖像的傳送,提高以醫療診斷為代表的醫療服務水平。
(3)使在第一線的研究人員的講演和學校里的授課發展成為計算機輔助教學。
(4)廣泛提供地震,火災等的災害信息。
(5)實現電子出版,電子圖書館,家庭影院,在家購物等。
(6)帶動信息產業的發展,產生巨大的經濟效應,增強國際實力,提高綜合國力。
❾ 信息高速公路對發展中國家的好處
一、高速公路的作用 1高速公路對落後地區的帶動作用 在國土或落後地區的大規模開發時期,最低限度的運輸能力,是任何階段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在經濟基本未起步的不發達地區,特別是國土資源未開發的落後地區,一般缺乏最起碼的運輸條件.在這個階段,經濟的發動和發展,及國土資源的開發,只有通過運輸業主要是基礎設施的超前發展,或運輸基礎設施能力的"過剩",才能實現.上世紀50年代後,鐵路的發展已經過了鼎盛期,高速公路處於成長期,代表當時最先進的運輸基礎設施技術和先進的生產力.此外,各國的汽車工業發展很快,導致汽車保有量和公路交通量的迅速上升,對公路的需求量迅速增大.更為重要的是高速公路促進了地方的產業發展。2002年以前,我市僅有京滬高速和寧宿徐高速兩條通車的高速公路,全市高速公路網路尚未形成。市成立經濟開發區就是依託京滬高速,當初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成效不大。據統計,到2002年底,開發區僅有企業14家,年產值僅有178111萬元,而寧宿徐高速公路由於位置原因,對當地產業發展沒有多少促進作用。但到2008年底,由於05年以後陸續通行了宿淮、寧淮高速公路、淮鹽高速公路,市區形成90公里高速環,使外商真正感到淮安成為蘇北的交通樞紐,前景無量,升值潛力巨大,因此有大量企業願意來淮投資置業,到2008年底,開發區已有企業500餘戶,年產值達50億元。同時,由於各縣區除金湖縣以外,境內都有高速公路和進出口,縣區政府抓住時機,規劃並動工興建了開發區,如洪澤縣開發區就依託寧淮高速;盱眙縣抓住寧宿徐高速公路特別是盱眙南段的建設,規劃、建設並且後來又擴大了縣經濟開發區。由於高速公路通行更加迅捷方便,使得物流業得到極大的發展,全市已從2002年基本沒有物流業,發展到2008年物流企業達到近百家。更主要的是引進了世界知名企業,如富士康、台玻、金鷹、沃爾瑪等。
❿ 信息高速公路能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方便
現在談論信息高速公路,已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將如何」的問題,人們要了解它將給社會帶來的變化,這樣才不至於被動。信息高速公路將改變教育的技術基礎,它給教育帶來的是一個機遇。抓住這個機遇,就可以實現因人施教的教育理想。
一、我們走近信息高速公路時代了嗎
當今,我們已經身處信息社會的初級階段,正在向其高級階段邁進。在初級階段,我們理解了信息的價值,把電話、電視、計算機當作不可缺少的東西。到高級階段,我們將對信息的社會設施作統籌的規劃,以適應在其基礎上的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這個高級階段,就是信息高速公路時代。
對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它是信息高速公路的較為正式的名稱,英文縮寫為NII)的全面規劃就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提法,是現任美國副總統戈爾提出來的。使用這個名稱,人們往往會誤以為,信息高速公路就是跑信息的大道,就是允許信息大容量傳輸的光纖網,而忽略由這個光纖網統一連接起來的各種信息設施。但是,對於美國公眾來說,這個名稱易於接受。戈爾的父親老戈爾向美國國會提出過一個《州際高速公路法案》,該法案被採納後,美國出現了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網,經濟飛速發展。戈爾也想從交通基礎設施到信息基礎設施,讓美國經濟再來一個飛躍。信息高速公路一經提出,不僅在美國國內,而且在國際上一呼百應,這種水到渠成的效果,也許是戈爾始料不及的。
這個「水到渠成」耐人尋味。它說明,人類社會的信息化已經發展到了一個轉折點,即需要對社會信息設施進行統籌安排,從全社會的角度建設各種信息活動共同需要的信息基礎設施,如傳輸網、交換站等等。統籌安排,首先是統一標准,使已有的和待建的設施能夠協同運作。其次是整體規劃,避免重復建設,追求最大效益。多媒體化、計算機化、交互聯網和增容是其核心問題。多媒體就是在存貯、處理和傳輸中,信息不僅可以表現為數據,而且可以表現為聲音、圖形、文字、影像等形式。交互則指對話,就是不僅可以接收信息,而且可以發送信息。
我們已經有了廣播網、有線電視網和電話網,這些網路是各自獨立形成的,有點「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味道。現在需要將它們統一、增容並連接起來。電視的多媒體性很好,但又不具備交互性;電話的交互性很好,但不具備多媒體性。要使每一個信息設備既具有多媒體性,又具有交互性,同時還可以互連為一個大的網路,這就需要對它們進行計算機化改造。最簡單的如在電視機上加裝「頂置匣」,使其具備交互性。這樣的信息設備與各種信息中心、信息中轉站以及信息的大道、小道聯為一個整體,就是信息高速公路。它將為每個人的信息需求,提供一個徹底的、廉價的解決方案。
信息高速公路的觸角端點,是多媒體互動式信息終端。這些信息終端將進入家庭、教室、醫院、圖書館和各種社會機構與服務設施。在信息終端上,人們可以點播電視節目、參加討論會、訂票、付帳、查詢圖書資料、向專家咨詢、投票表決、游戲娛樂。特殊的終端,如模擬終端,還可以讓人們虛擬地購物、旅遊、作模擬飛行。特殊的終端也包括象「多媒體大哥大」、「隨身電子秘書」、「隨身電子醫生」。所有終端可通過各種通訊方式,與整個信息網絡聯在一起,光纖通訊因其容量大,將成為主要的通訊方式。其它如衛星通訊、無線通訊、微波通訊等都將有機地結合為一個整體。網路將由單層變為多層,向智能化、數字化、高速化和綜合化的方向發展。
對信息高速公路的規劃和建設,已經如火如荼地運作起來,形成了一場漫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美國政府建立了相應的機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一些大公司爭投巨資。據估計,10年內約需各方投資2000億美元。實際上,計算機互聯網路INTERNET已經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雛形。它經過約30年的發展,目前已經連接了上百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0多個網路,用戶達幾千萬。《歐洲信息空間》計劃是歐共體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預計5年內完成,約耗資1500億歐洲貨幣單位(摺合1950億美元)。從1994年4月起,歐洲十幾家重要的電氣公司,在歐洲大陸開展「非同步傳輸」技術試驗,嘗試向家庭提供互動式服務和電視點播服務等。
日本則雄心勃勃地計劃在未來10年內,投入95萬億日元(摺合9200億美元),建立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其建設中的「信息流通新基幹網」、「曼陀羅計劃」都是攀向信息高速公路的台階。「南錐體」的「南部聯盟」光纜工程,也在為其信息化奠定基矗我國在加大各種計算機網路、通訊網路建設力度的同時,也已經提出了《中國高速信息網計劃》,並且更進一步提出「兩步走」的戰略方案,規劃在25年內建成國家高速信息網。「金系列工程」,可謂是其前奏曲。
這一切,說明我們已經接近信息高速公路時代。這個時代屬於信息社會的一 個階段,具有信息社會的特徵。在信息社會中,信息是一種資源,而且是最重要的資源;信息的創造與利用能力是一種實力,而且是最重要的實力;信息產業及其從業人員在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而且必將居第一位的位置。
信息高速公路時代還將具有自己的特徵,那就是信息設施將統籌安排,信息的共享將帶有全局性,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實力的增長將飛躍式發展,文化生活和文化交流將進入新的層次,人類的大同化進程將達到一個新的里程碑。從人類的物質生產社會化,到信息生產社會化,私有制將進一步失去其存在的基矗信息高速公路將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的技術基礎,隨之而來的將是一個新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曾說,信息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信息就是信息。他的話表現了現代社會中材料、能源和信息三足鼎立,信息完全應該同其它兩足相提並論。實際上,後來的社會發展顯示了信息還不是與物質和能量「三分天下」,而是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軸心」。信息的操作可以指揮物質和能量的流轉。現代社會中,大量物質和能量的耗費,原本是為了交流信息(如會議),卻因為社會沒有對信息流通作統籌安排,因而付出了代價。有了信息高速公路,可以大量節約物質和能量的耗費。於是,我們就需要去適應一 種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如網上購物代替部分現場購物;依據企業的信息流程,而不單是能流和物流,重新設計企業的結構。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發展,由此引發的變化將發生在全社會每一個子系統中。對教育來說,信息高速公路將改變教育的技術基矗。
二、技術基礎的空化對教育意味著什麼
我們首先來看建立在信息高速公路基礎之上的兩個試驗性技術,從中即可窺見教育的迷人未來。
首先,是遠程教學系統。這是一種類似電視會議的系統。其概念的核心,是打破了師生聚首一堂面對面的傳統講課方式。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可以不在同一地點,他們都面對終端,教學過程便平添了幾分靈活性。教師方面,可以選擇優秀教師,也可以是幾位教師或與有關專家協同授課。學生方面,允許學生之間更多地交流、合作,也為學生發揮主動性開辟了一個全新的天地。終端方面,其所連接的所有資源,都可以隨時調入「課堂」,如參觀博物館,做模擬試驗。
原先的「一人講、眾人聽」,不久的將來或許可以變為「多方靈活對話」。從這個系統中得益最多的,也許是邊遠地區教育、語言教學。
其次,是虛擬現實技術。這是一種在原理上類似眼鏡或助聽器的技術。其概念的核心是在感覺對象與感覺之間,以電子信息裝置取代原有的信息渠道,使感覺獲得新的靈活性,藉助特殊的終端,師生們不僅可以「神遊」異時異地的現實場景,而且可以「神遊」計算機構造出來的虛幻的世界。他們雖然人在教室,卻彷彿置身於譬如原始森林、星際太空或一塊手錶之中。在那裡,學生們可以撥開草叢,觀察一隻蟋蟀;可以選擇航程,是登月還是拜訪火星;可以在電子手錶的電路中當一次門衛,看看錯誤的操作會帶來什麼麻煩。這些聽似科幻小說般的描述,都已經具備了實現它們的技術基矗信息高速公路將提供大量的可能性,等待人們去開發。譬如,可以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建立虛擬學校。這是一所沒有校園、沒有教室的網上學校,師生們都在各自的家裡,學生的入學、聽課、考試、畢業和管理都在網上進行。網上學校就象現在的函授學校,只不過教材、作業、考卷等都依賴信息高速公路,進行高速、靈活甚至即時地傳輸。它不但更象真正的學校,而且比真正的學校更具神奇的魅力。再譬如,在高等教育層次中,可以進行「人才訂做試驗」,即按照用人單位的需要,給學生一種逐漸接近工作環境的教育,甚至在網上將教育環境延伸到用人單位,實現人才培養和使用之間的平滑過渡。信息高速公路完全有能力,將上述試驗變為大規模的、真正的人才生產。因為在這一切情況中,扮演主角的都是信息。主要的工作已經由信息基礎設施完成,餘下的只是利用它們進行充分的創造。
從人才生產的角度而不是教育試驗的角度來看技術基礎的變化,我們將發現它更深的含意。
物質生產和人才生產具有相關性和平行性。在物質生產領域中,生產力中的勞動手段,特別是勞動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中,生產力又是主導方面,對生產方式的變更起著根本性的決定作用。
教育手段,特別是其中的技術手段,也是教育能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對教育方式的變革,也起著根本性的決定作用。過去的教育技術手段主流是紙加筆、書加本。特別是書籍,它是信息大眾化傳播的典型手段。在信息傳播手段的革命中,能夠與信息高速公路相比的,只有以紙張和印刷術為基礎的書籍,它的低成本大規模印刷,使知識得以在普通百姓中傳播,使受教育不再是皇家貴族子弟的特權,但是,書籍的生產周期過長,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知識生產的節奏;書籍的資源耗費太大,已經使地球感到負擔加重;以書籍為中心的筆、紙、本式的手工信息操作,已經不適應時代對加速培養人才的要求。
與書籍相比,信息高速公路給信息傳播手段和教育的技術手段帶來的變化是革命性的。電子報紙、電子雜志、電子書籍將成為未來大眾傳播媒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在節約紙張和排版、印刷與發行等勞動的同時,還極大地方便了檢索、保存和管理。教育信息可以靈活地重組,高效率地傳輸和處理,大范圍共享,並具有豐富多樣的形式。其中每一項都意味著由神奇的可能性構成一個巨大寶藏。
例如教育信息重組,它意味著教材可以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需而異。這樣的教材,將主要是屏幕上的電子教材。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教材還將發生一系列變化:形成新教材的周期將大大縮短;教材的種類將極大地豐富和多樣化;靠機器翻譯的幫助,優秀教材將可以在不同語言的國家同步使用;將來的教材不僅包含文字,而且可以播放聲音或錄像;教材與程序之間的區別將會逐漸消失,未來教材包含許多「菜單」,供師生選擇;學習進度、難易程度可以視情況調整,練習、檢查和實驗可以與教學相互融合。教育信息的豐富、形象、生動、靈活,將節約學生的精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終,以提高能力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將更容易地變為現實。
以上分析表明,教育技術手段的變化,會引起教育方式的變化,給教育的未來發展帶來全新的可能性。從講課方式,學生接收信息的方式,練習、檢查和參與實踐的方式,直到教材的形成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和人才培養方式,未來的教育都可以走上一條全新的道路。這一切可能性綜合起來,形成未來圖景中最為明亮耀眼的核心,就是因人施教從根本上具備了現實的可能性。
三、因人施教可能嗎
就大規模正規教育而言,因人施教在過去幾乎不可能,在將來則完全可能。
因人施教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是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對他們施加不同的教育。教育是指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育方式的綜合,它既可以是宏觀的、完整的教育整體,也可以是在整體制約下的一次微觀教育活動。這里的教育,主要在後一種意義上使用。在因人施教的教育理想中,教育要達成兩個有機結合。
第一,教育要與每個學生的教育經歷相結合。學生的程度、興趣和志向,是在教育經歷中逐漸形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表現出越來越強的主體特徵,逐漸形成屬於他自己的結構,如知識結構、心理結構。這種主體特徵是因人而異的,而且學生的年齡越大,其差異也越大。新的知識、新的修養因素,要通過各不相同的主體結構認同、整合,才能變為學生自己的東西。主體特徵是內因,教育的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這就決定了教育必須與每個學生的教育經歷相結合。第二,教育要與個別化的教學情境相結合。教學情境是學生狀態、教師狀態,以及由此形成的教育氣氛、教學環境的綜合。影響它的有長期因素,如學生的主體特徵,亦有大量的臨時因素,如師生情緒、溝通情況、共鳴程度,等等。具體的教學活動是在教學情境中完成的,因此教育必須與個別化的教學情境相結合。
這樣的因人施教,應該是針對不同的學生,或同一學生處於不同的教學情境,採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和不同的教育方式,施以內容不同的教育。所謂不同的教育,也就是說,它是一種更適於某個具體的學生和某個具體的教學情境的教育。
由於上述含意,因人施教具有獨特的特徵。它是一種精雕細琢的教育,是一 種個性化的教育,是一種高效率的教育,是一種本性上更加成功的教育。這種教育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索,自己主導學習的進程,教師的角色將由主導或中心變為輔導或助學。這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主導自己學習的進程,應該與學生主體特徵的強弱相結合。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主體特徵逐漸增強,對發揮主動性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在量和質兩個方面,都促使學生加強自主探索。盡管主動探索的要求是與學生主體特徵的強弱相聯系的,但這種教育在本性上就是面向學生主動性的。
過去的教育並不具備相應的社會歷史條件去實現因人施教。雖然一些教育工作者盡可能創造條件,個別地接近因人施教的理想,但對大規模正規教育來說,因人施教只是理想而已。這是因為,過去正規教育的核心是批量化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是對學生成批地進行教育,它要求許多「同一」。一批學生使用同一教材,由同一教師主導教學,學生在同一時間、同一教室,保持同一進度,參加同一檢查,人才取同一規格進行衡量……我們習以為常的許多概念,如課堂、課節、教材、考試、教師、學校等等,都是它的基本概念。批量化教育以書本為核心,黑板是書本的變形,以音像為主的電化教育手段也是書本的變形,通過書本批量化地傳播信息。由於批量化教育的本性是求同,因而與因人施教有本質的不同。這從根本上決定了過去的因人施教只能是個別的。
與批量化教育相對的,是個性化教育。個性化教育就是因人施教。它第一次在信息高速公路的技術手段上獲得了現實的可能性。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高效率將解放學生的主動性,多媒體和交互性將加速教學進程,信息共享將促進教育的優化。由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基礎性的、強大而靈活的信息處理能力,使教學內容、教材(如果保留這個概念)、教學手段和輔助教學手段(如參觀、實驗)以及考試(如果保留這個概念)都可以因人、因語而異。之所以能夠針對具體情況施加不同的教育,是因為教育資源、教育手段、教育內容等一切教育要素,都可以針對具體情況進行重組,形成具體的、「臨時的」但又是完整的教育。
信息高速公路即將成為現實。但是,即使它已經成為現實,上述一切可能性仍需經過努力才能實現。這是因為,科技與教育是兩個不同的社會子系統,科技給教育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只是有了實現新的可能性的基矗開發種種可能性,將其中好的可能性變為現實性,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勞動。
信息高速公路給教育帶來的所有可能性,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穿上信息高速公路這只「新鞋」,仍走批量化教育的路。這樣做,許多教育問題(如教育的周期延長、教育滯後、教改問題)可能會有臨時的緩解,但不能得到根本的解決。另一類是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走個性化教育的新路。這樣做,將引起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方式,甚至整個教育體系發生根本的變化,將把教育引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信息高速公路沖擊教育是必然的,關鍵在於我們的教育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接受挑戰。如何變更教育的技術手段,將決定教育走哪條路。
一旦大變化時期基本結束,再想從一條道上轉到另一條道上,將十分困難。因此,教育的發展面臨一個機遇,這需要我們很好把握。信息高速公路給教育帶來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