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空頭》你看懂了多少呢
在《大空頭》中,便刻畫了幾位,事實上主要是三方空頭的不同表現。在投資上,有種所謂的「後視鏡」說法,即當一切塵埃落定,你從後視鏡看,過去發生的事情往往脈絡清晰。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便是典型,今天看來,人們追逐引發危機的次貸金融衍生品,顯得那麼的非理性。但是,正如電影中說的「現實如詩詞,但是人們總是不愛讀詩詞」一樣,很多時候,不是人們缺乏常識,是總認為這個擊鼓傳花的游戲可以繼續下去。就如A股牛市的時候,當主板快速沖上5000點,創業板的估值已經明顯離譜的時候,就是老股民也不願離場,原因不在於他們真不知道風險,而是一種僥幸心理,再等等吧,再等等吧,再賺20%我就走,進而自我麻痹,生出一些永遠的「這次會不同」的理由。在任何國家,房產都被看作一種穩定的投資,確實,從歷史看,各國房產市場,長期都處於中間略有調整,但是整體向上,甚至階段性暴漲的規律。想必這點,中國人深有體會,多少年了,相信或者詛咒房價下跌的人,最終都陷入為啥當時不買房的懊惱。這不,房價在一段時間的下跌後,近期各地,特別如深圳、上海,又掀起了一輪暴漲,這個時候,你提什麼東京房價崩盤史,美國次貸危機,誰也不會聽,因為「這次不一樣」,「中國國情不一樣」。
⑵ 你覺得《大空頭》拍的真實嗎
這部電影沒有將視角局限於華爾街的辦公室里。我們跟隨片中角色南下實地考察,親臨空盪蕭條的小區,接觸隨手房貸的貸款人,訪問手握5套房的脫衣舞女;最令人激動的是他們參加從業狂歡者的大會,讓看破者和愚蠢的狂歡者正面對決,發現交易對手們比自己蠢太多之後,他們吃了定心丸。信息不對稱,是悶聲發大財最重要的要素。這一切,讓我們得以從各個側面看到這場發展中的危機的全貌。
當然,在危機發生的當時,這其中的血雨腥風,老百姓們卻都被蒙在鼓裡。影片也在劇情發展的同時,有意穿插了同時期發生的耳熟能詳的社會新聞,來反映人們對災難發酵的一無所知。金融市場的繁榮與衰敗是一個又一個的周期,片尾字幕里,CDO改頭換面再度登場,似乎預示著普羅大眾將再度為無妄之災埋單的不幸命運。
這場危機已經過去七年,多數人的傷痕已漸平復。因此電影能夠以一種辛辣幽默的態度來回顧歷史,用凌厲快速的剪輯讓故事更精彩激烈,用性格突出的角色反襯大多數人的愚昧。為了讓觀眾更容易地投入劇情,電影還打破攝影機的窗戶紙,讓角色時不時對著鏡頭直接講解。為了幫助觀眾戰勝金融知識壁壘的心理障礙,甚至讓名模、大廚、歌星這樣大家喜聞樂見的「局外人」來講解,拉近了與觀眾距離,讓我們看到:這是一部真誠地想讓你搞懂發生了什麼,而不是故弄玄虛堆砌術語的金融紀實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