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如何增強信息化的能力

如何增強信息化的能力

發布時間:2023-07-03 16:48:21

Ⅰ 如何有效提升教師隊伍信息化能力

一、新課改下,教師應加強對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
當前教學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基礎,實現現代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會從不同維度同時刺激人們的多種認知感官,使學習者更容易建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要從觀念上更新、理解信息技術教育的內涵。要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以人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工作中的有效應用,才能實現自身職業專業化的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是以信息技術為環境、手段、途徑、方式和方法,促使教師在專業知識、教學技能、職業態度等方面不斷完善的一個系統的、復雜過程。
教師專業發展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支撐,而課程改革也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機會並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提升教師素質,促進專業成長,才能充分的開發教師的潛能。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促進教師專業知識更新和知識結構優化,如學科專業知識、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學科教學法知識、教學管理知識、教研教改知識,以及教育技術知識引發等。提高教師績效、教育變革和促進教育觀念轉變。可以對檢索工具的應用,遠程協助,交流社區,游戲平台,電子期刊、教育網站、網路投稿、投票、網路課程、教育資源庫、教師網聯、教師博客圈等進行網路化學習與利用。另外還有課改示範課、學科帶頭人觀摩課,
配套課件作品,各校名師教案、課堂設計、教研論文,以及電子圖書館等豐富的優秀教育教學資源,為教師的講備課、教研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支持。
二、多實踐,通過繼續教育培訓、信息教育培訓等途徑,加快教師專業發展進程
教育部門每年都組織教師大量開展現代化教育理論學習,方式靈活,如遠程教育與網上培訓相結合,統一組織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介紹現代化教育改革的趨勢,提高教師教育信息化觀念。還通過聽課評課、實踐反思、教學研究,更新補充知識、提高技巧,不斷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依靠信息網絡技術,最大限度地吸納借鑒成功的教育教學模式,迅速投入實踐,並在網路上公開交流探討,有效提升專業技能。教師藉助信息技術,利用網路,可實現不同空間,不同時間,不同層次的專業技能提升。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中各要素進行優化組合、互為作用,以發揮教學系統的最大效益。
教師的專業發展對信息化教學的質量和效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專業化的成長,要求每位教師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支持下的遠程自我提升學習。以選擇任何時間、地點、層次、方式,有選擇地修煉。教師的教育觀和專業知識的更新,及對信息技術掌握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式的變革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師直接可以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過程的反思性實踐,通過網路觀摩優秀的視頻教學案例,還影響著教師制度建設的完善,教師的終身學習與自我發展。
三、學以致用,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優化教學
把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學以致用。這些技術手段的運用對於教師來說,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豐富了教育信息資源以及促進了教育手段的多樣化。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起著頂樑柱的作用。通過教師個人對一個主題下的相關教學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並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認識、反思,通過他人的評價和建議等,使教師個人對教學過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都有一個深入地總結、反思以及對未來教學計劃的預期安排,並通過數字化的形式加以表現。這樣,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將內隱性的經驗外顯化,成功實現個人的知識管理,促進個體專業成熟。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學准備的重要工具,推動了教學手段和方式的變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從備課查找資料,到設計、製作教學軟體都可以應用信息技術。有利於工作效率和質量等綜合專業素質的提升。在學科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來創設教學環境、改變教學行為,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 教師教學中運用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各種教學媒體的光、音、色等信息輸出功能,立體地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使抽象變得具體,使復雜變得簡明,使不可見變為可見,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創新,從而達到教學過程的優化。在教學中師生互教互學,共同探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於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眼界,引起學生對學習科學、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增進思考力、想像力和創造力,都有積極作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運用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區域性跨學科、跨年級、跨學校互動活動形式,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地開展校際教研活動,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在實踐中,運用信息技術能起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Ⅱ 如何提升信息化建設的使用效能

合作社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推進自身的信息化建設:
(1)構建合作社產供銷一體化物流管理系統。隨著合作社的合作鏈條由以生產環節為主向產供銷全程延伸,根據銷售訂單合理安排種植計劃,嚴格按照訂單的要求進行生產管理、庫存管理和配送管理,在保證農產品高產的同時必將帶來成員的高效益。所以,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必將成為合作社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內容,有利於合作社的運作模式信息化和管理科學化。面向農民專業合作社構建產供銷一體化物流管理系統,將信息技術應用到生產管理上,並且沿著產業鏈將信息化延伸到市場銷售環節,通過建立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環節的基本信息體系,實現產供銷的全程信息化管理,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完全吻合,使生產、流通、加工及銷售環節有機聯系起來,能有效解決合作社產業發展中生產與市場脫節的問題。該系統作用范圍將擴大至合作社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各過程,且以網路應用為主,具有網上交易及實時管理等特點,能夠監控從生產到市場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將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合作社的帶動能力和市場銷售能力。
(2)構建合作社溯源管理系統。合作社是覆蓋農戶最廣、涉及農產品最多、實現農產品安全的關鍵環節,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不對稱問題和責任追究等問題,需要面向合作社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證據,消費者要求可信賴、准確、及時地追溯產品及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系統將通過集成電子標簽和條碼及讀寫器等設備,以發出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請求為起點,以創建完整的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報告為終點,實現基於產品批次編號、原料批次編號、合作社成員分組等多角度質量安全信息的可追溯。系統將為消費者提供網路、條碼掃描、語音電話和手機簡訊等多種追溯所購買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的方式,並具有消費指南提供、安全提示、與合作社門戶網站鏈接等功能。
(3)構建合作社信息服務系統。加強和完善合作社信息網路建設,因地制宜地挖掘和整合現有的信息收集、加工、發布網路和渠道,選擇能夠適應農業和農村需求特點的「低成本、廣覆蓋、低功耗、易維護」信息技術和網路設備,建立健全合作社信息服務體系,及時收集、分析、預測、公布各種有效信息,形成「傳播信息—指導生產—幫助銷售」的一條龍服務。同時,結合各合作社的特點實現有效的組織管理和准確、快捷的服務,對其在資金、生產、供銷、技術、信息、加工、貯運等各個環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特點和優勢,使信息採集、信息發布、動態監測、分析、管理、決策與空間信息管理融為一體,實現所有資源、信息在各個不同合作社的共享,實現合理配置各種資源。在此基礎上,積極引進和開發形成面向合作社的信息服務產品,豐富合作社的服務方式和手段,拓展服務內容,增強成員利用信息化手段增收致富的能力,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合作社上的應用,促進合作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作用。
(4)構建合作社基礎信息資源管理與決策支持平台。研究專業化生產和一體化經營的發展模式和產、供、銷對接的社會化服務模式,建立面向合作社的決策支持平台,實現面向合作社的基礎信息管理支持、生產支持和流通支持。平台將在大幅提高成員管理、產量管理、品質管理和資金管理等信息化水平的基礎上,實現產前根據訂單需求協同安排種植計劃,降低合作社賣難風險,產中做到精細組織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銷售上能夠擴大市場信息半徑和交易半徑,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例如,採用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實現農戶空間位置分布、行政村鎮分布、種植品種分布等空間信息的數字化和可視化表示,對種植面積、農戶聯系方式、往年交易記錄等屬性數據進行集中管理,為合作社日常業務管理和決策支持提供基礎數據;建立農產品種植計劃協同管理系統、基於良好農業規范的標准化種植管理系統和合作社產銷對接等系統,實現對合作社的產前、產中、產後和流通環節的全面信息化支持。
(5)構建合作社門戶統一管理平台。合作社門戶網站建設初具規模,但相似或相同產業內各個網站之間,缺乏統一、規范的服務標准和信息共享協議,尚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況,各網站之間缺少溝通、信息資源無法共享、項目重復建設、信息量小、設計不夠精細和規范、缺乏個性和專業特色、信息時效性差等問題普遍存在。建立統一的網路規范或原則,將現有的合作社網站在保持其原有特色的基礎上重新進行資源共建,構建區域內的合作社統一管理平台,形成區域內和產業內合作社上下貫通、資源共享、統一對外的服務網路,在提高合作社的信息化水平同時,促進該區域的農業信息化的發展。通過此平台,合作社可以展示產品,推廣自己的品牌,提高合作社的知名度;共享生產資料價格、農產品價格和供求等信息;合作社之間可以進行技術服務經驗交流和業務合作洽談,實現生產在社、營銷在網、業務交流和資源共享。

Ⅲ 企業如何提高自身信息化建設的能力

1、初始階段:計算機剛剛引入企業,大家都覺得很新鮮,以為計算機像家用電器一樣買來設備就行了,因而應用不廣,主要完成一些報表統計、計算工作,甚至只當作打字機使用。這時的信息化建設停留在一個低水平上;
針對這一現狀,企業可以組織員工進行員工職業化培訓,更好的實行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

2、擴展階段:企業對計算機有所了解,想利用計算機解決工作中的一些問題。這時候各種單機版的應用軟體在增加,但出現盲目購機、開發或購買軟體,甚至互相攀比的現象。此時一些成功應用的軟體已經代替了一部分手工作業;

3、控制階段: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用投入產出優化的法則來審視計算機的應用,發現現實並不美好,甚至花錢多、收效少,因此開始對軟、硬體的購置實行控制,並做出短期的規劃,以求充分利用現有設備與軟體、按計劃與預算購買IT產品,一些職能系統內部實現網路化,如財務系統、人事系統、庫存系統等,但各軟體之間存在著「部門壁壘」、「信息孤島」。這時一些職能系統的中層領導已經能夠及時掌握相關信息、快速制定相應的決策。
針對企業里的員工都可以考慮開通時代光華ELN網路學院,給員工提供一個很好的學習平台。

4、統一階段:正式成立的企業IT主管部門努力把機構內部不同的計算中心和處理中心統一在一個系統中進行管理,比如採用統一的數據技術、統一的處理標准,使人、財、物等資源信息能夠在企業高層集成共享,但集成各類軟體所花費的成本更高、時間更長,系統也不穩定。此時企業的高層領導終於在一定程度上嘗到了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的益處。

5、數據管理階段:企業高層意識到信息戰略的重要作用,高標准、大力度地加強管理信息化工作。企業不僅制定了整體解決的信息化方案和步驟,而且選定了統一的資料庫平台、數據管理體系和信息管理平台,從而真正地做到了對整個機構的數據進行統一的規劃和應用,如實施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這時企業內部的業務流、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四流合一」,各部門(系統)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各層級人員都能夠及時、全面、准確地掌握和處理企業內的各種信息、迅速制定高質量的決策。

6、成熟階段:企業真正地把計算機同整個管理過程結合起來,將組織內部、外部的資源充分地整合、利用,如應用了SCM(供應鏈管理)、CRM(客戶關系管理)、BI(商業智能)、PLM(產品生命周期)、Portal(企業門戶)等擴大企業資源的外延,並以更加豐富詳實的信息輔助高層決策,從而提升企業的生存能力、競爭實力和發展潛力。(來源:時代光華管理培訓網)

閱讀全文

與如何增強信息化的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籃球技術不到位怎麼辦 瀏覽:930
集體土地確權怎麼交易 瀏覽:492
美團技術服務費折扣系數怎麼續 瀏覽:313
塗料產品檢測哪些 瀏覽:287
亞馬遜上傳的產品怎麼清理 瀏覽:42
微分子技術用到護膚品中會怎麼樣 瀏覽:68
如何找到小程序推送消息 瀏覽:298
美股沒有盤前交易說明什麼 瀏覽:64
地圖產品怎麼傳遞 瀏覽:721
棗庄智慧經營代理哪裡有店 瀏覽:766
製作微信小程序時攝氏度如何表達 瀏覽:891
數字程序卡哪裡有賣 瀏覽:122
流沙有哪些市場 瀏覽:625
大數據把多少小企業搞死 瀏覽:101
apachedruid是什麼資料庫 瀏覽:590
手機程序包換了怎麼辦 瀏覽:650
如何清除王者榮耀微信數據 瀏覽:503
網路扶貧產品有哪些 瀏覽:384
上技術學院需要准備什麼 瀏覽:589
數據類型哪些是字元型 瀏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