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把骨灰盒遷入墓地的詳細程序
把骨灰盒遷入墓地俗稱「落葬」。
1、落葬准備
帶好預約落葬通知書;
准備好葬祭用品;
若骨灰寄存在墓園的則憑證取出骨灰;
聯系落葬工人,直至落葬工明確墓穴位置,並告知會按時達到指定墓穴;
主祭人要求參加落葬儀式的成員排成兩列縱隊;主祭人自己雙手捧骨灰盒站在兩列縱隊的中間,領頭走向墓穴位置。
2、落葬儀式
全體成員在墓穴前站立,並對墓穴行注目禮;
落葬工打開墓蓋或墓套,若有骨灰盒保護罩的則取出待用;
主祭人要求某家庭成員用少量黃紙或錫箔放入穴內,並點燃,以行曖穴禮(切記不可過熱,不然無法冷卻,封穴後會產生水蒸氣);
將骨灰盒請入骨灰保護罩。基本程序是:落葬工打開骨灰保護罩——逝者親屬放入隨葬品墊底——主祭人將骨灰盒輕輕放入保護罩——在骨灰盒的四周和頂部放隨葬品——落葬工把骨灰保護罩的蓋蓋上;
主祭人雙手捧骨灰保護罩,將骨灰保護罩輕輕請入經暖穴的穴位;
落葬工將福蔭土撒入骨灰保護罩周圍,將骨灰保護罩緊緊裹住;
落葬工封穴;
主祭人簽字確認。
3、落葬祭奠
點燭上香;
奏響祭奠音樂(不具備條件的可以省略);
敬獻供品;
主祭人出場——敬獻鮮花——致詞(恭讀祭文)——三鞠躬或叩首——復位;
主要陪祭人依次出場——敬獻鮮花——真情傾訴——三鞠躬或叩首——復位;
其餘人依次出場——敬獻鮮花——三鞠躬或叩首——復位;
焚燒祭文;
禮成(將可食用的供品帶回家吃掉,其它不可食用的留在墓上)。
4、落葬時間
我國二十四節氣或傳統節慶日中已經形成祭祀風俗的,都可以作為落葬的吉日。具體有以下幾個重要節日:
上元節。也叫元宵節,即農歷正月十五,這一天人們將迎來一年中第一個月滿之夜,是為天官賜福日。早在漢代,人們就把這一天看作吉日,現在,常常被用作祭祀祖先,祈求福佑的日子。
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是為地官赦罪日。中元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祭奠祖先,與清明節掃墓相似。
下元節。農歷十月十五,是為水官解厄日。《中華風俗志》記載:「十月望為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
清明節。清明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好日子,對於落葬,自然也可稱為吉利的日子。
冬至節。冬至為進九之始,古人認為到了冬至白晝一天比天長,陽氣上升,是個吉日。自古以來就有冬至日祭天祭祖的風俗。
大寒節。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大地將漸漸回春,預示著年輪的結束與開始。此時,人們一邊忙著過年,同時不忘祭祀祖先和各種神靈,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平安吉祥。
注意事項
1.為逝者選定落葬吉日。
2.由親屬動手在落葬的石穴內焚燒少量黃紙暖穴,以免發生石棺爆裂。
3.由親屬先用福蔭土撒在石穴底層,起到防潮、防蟲的作用。然後按朝南或朝西坐向,小心安放骨灰盒。骨灰盒上可覆蓋紅布,頂上擺放玉佩或銅錢。如用骨灰盒保護箱時,應由親屬先將金布鋪於保護箱底部,小心安放骨灰盒,在骨灰盒上鋪上銀布,再覆蓋紅布,頂上擺放玉佩或銅錢,骨灰盒左右或前後縫隙中,可撒入福蔭土,起到防潮、防蟲的作用。在石穴空間允許的情況下,還可置放逝者生前喜愛的物品,不要放入有污染或有安全隱患的物件。
4.親屬確認上述過程後,由封穴人員負責封穴,親屬亦可協助封蓋。
5.親屬進行祭供儀式,在墓碑、墓穴及墓位空地獻花籃、花束, 並供放鮮果等。可對逝者講些告慰之話、也可以讀祭文,以 示悼念。祭供儀式簡短為宜。
6.參加落葬的親朋好友肅立默哀,並三鞠躬,祭奠儀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