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天文信息如何傳送的

天文信息如何傳送的

發布時間:2023-06-17 15:08:26

❶ 火星上的探測器採集的照片是怎麼實時傳送回地球的

用無線電信號來傳遞信息外,還能在探測器上會配備一個小型無線電通信裝置,然後將拍攝的冥王星照片及各種數據轉換成無線電信號發回地球。由於距離遙遠,新視野號探測器發射的無線電信號需要經過若干小時後才能到達地球。

冥王星距離地球其實和太陽系以外的星系來說,實在是太近了,所以可以不必考慮信號的衰變,因為這少的可以忽略不計。

探測火星的人造航天器,包括從火星附近掠過的太空船、環繞火星運行的人造衛星、登陸火星表面的著陸器、可在火星表面自由行動的火星漫遊車以及未來的載人火星飛船等。

(1)天文信息如何傳送的擴展閱讀:

火星和地球一樣擁有多樣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和峽谷,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由於重力較小等因素,地形尺寸與地球相比亦有不同的地方。

南北半球的地形有著強烈的對比:北方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南方則是充滿隕石坑的古老高地,而兩者之間以明顯的斜坡分隔;火山地形穿插其中,眾多峽谷亦分布各地,南北極則有以乾冰(固態的二氧化碳)和水冰組成的極冠,風成沙丘亦廣布整個星球。

火星探測項目是我國繼載人航天工程、嫦娥工程之後又一個重大空間探索項目,也是我國首次開展的地外行星空間環境探測活動。

軌道設計是火星探測工程總體和分系統(如測控系統、發射系統、運載系統和探測器等)的先導。火星探測器軌道設計是以航天器軌道動力學理論和方法為基礎,根據飛行任務,在綜合考慮能量、飛行時間、地面測控、光照等軌道約束條件下進行的復雜而重要的科研工作。

❷ 衛星是如何在太空中傳輸數據的

衛星數據傳輸的方式可分 4類:①利用通信衛星作為中繼站實現地球上點與點之間的數據傳輸,稱為衛星通信。這是用得最多的衛星數據傳輸方式。處於同步軌道上的通信衛星大約能覆蓋地球表面的40%,使覆蓋區內的任何地面、海上、空中的通信站都能同時相互通信。在赤道上空的同步軌道上等間隔地分布 3顆靜止衛星可實現除兩極部分地區外的全球通信。高緯度地區還採用大傾角、遠地點達 4萬公里的大橢圓軌道通信衛星。衛星通信系統由衛星部分和通信站組成。衛星部分還包括處於地面的衛星測控站,用於控制衛星相對地球靜止不動,以簡化通信站的天線跟蹤系統。對通信衛星的姿態須進行較精確的控制,以保證天線波束始終對准覆蓋區。實現信號轉發(即由甲地通信站把信號發往衛星,再由衛星發向乙地通信站,實現甲乙兩地的通信)的關鍵設備是轉發器,多採用行波管功率放大器。衛星通信的主要發展趨勢是採用頻率復用技術、引入更高頻段和發展衛星上的信息處理技術。通信衛星可以傳輸電話、電報、傳真、數據和圖像,廣泛用於國際、國內或區域通信、軍用通信、海事通信和電視廣播以及航天器的跟蹤和數據中繼等方面。到80年代初期,衛星通信已承擔三分之二的洲際通信業務和幾乎全部的洲際電視傳輸。②將衛星感測到的數據信息傳輸到地面,包括衛星遙測和衛星遙感。衛星遙測是將衛星及其內部主要的工作狀態、性能參數實時或延時地發射到地面的技術。各種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應用衛星都向地面發射遙測數據,以便地面上及時了解衛星工作情況。衛星遙感是將裝在衛星上的遙感裝置和觀測儀器所獲取的信息傳輸到地面接收點的技術。氣象衛星用遙感器探測地球大氣的氣象要素和天氣數據;天文衛星用科學儀器觀測宇宙天體和其他空間物體;資源衛星用遙感器獲得地球資源的圖像信息;偵察衛星利用光電遙感器或無線電接收機搜集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標的情報。③地面測控站向衛星發送指令信息的數據傳輸,又稱衛星遙控。一般衛星都需通過無線電多路信道向其傳輸控制信息,用以控制衛星的工作狀態和參數變化,保證衛星按地面要求工作。④各類航天器經過數據中繼衛星與地面之間的數據傳輸。處於地球靜止軌道上的跟蹤和數據中繼衛星轉發地球站對中、低軌道航天器的跟蹤、遙控信息,同時又實時轉發人造衛星、太空梭、載人飛船和空間站等各類航天器發回地面的遙測、遙感和通信的數據。

❸ 旅行者2號探測器是怎麼給地球上的人傳送信息的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開始探索宇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人類技術的提高和我們物質生活水平以及科學技術的。種種因素相結合,才能誕生出我們開始探索宇宙的現象,也正因為如此人類才能向更高級的文明進行發展,雖然說現在我們的文明屬於較為的低端,但是未來人類的文明發展會超乎我們的想像,因為人類有著超強的潛力,所以其中未來的發展情況是任何人都在憧憬。那麼關於宇宙旅行者2號探測器怎麼給地球上的人類傳輸信息的?這其中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點。

三、通過完善內部機構。

最後一點就是旅行者2號雖然說不是我們現如今人類最先進乃至最發達的探測器,但是內部這些功能確實十分的完善。

❹ 衛星數據是怎麼傳送到地球的

近年來,我國高分衛星系列、暗物質衛星、量子通信衛星等一系列對地觀測和空間科學衛星相繼成功發射,傳回不少高價值的圖片。那麼衛星數據是如何從天上落到地面,最後變成人人可以看懂的圖像的呢?想要說清楚這個過程,就不得不提到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建站31年來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衛星數據接收。地面站接收最重要指標是衛星數據接收的成功率。1986年建立以來,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逐步建成了以密雲站、喀什站、三亞站、昆明站和北極站為基礎的國家對地觀測衛星與空間科學衛星數據接收站網,負責20餘顆對地觀測和空間探測衛星的接收任務,2016年接收成功率高達99.7%。這么多不同的衛星,各個接收站最遠相距數千公里,怎麼做到及時接收,並保證這么高的成功率?首先,做好任務規劃。每天一早,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的工作人員會根據任務需求在系統中完成所有資源的分配。如同攝鳥愛好者為了拍到更多鳥類的照片,需要熟悉不同鳥類的習性,規劃好拍攝的時間和路線,運行管理系統也需要通過計算衛星軌道,確定不同衛星通過各個地面站的時間,然後根據科學任務安排好地面站的天線、記錄和傳輸等資源。不同的是,攝鳥愛好者只需1部相機,而運行管理系統面對的是5個地面站、20餘部天線及配套的記錄和傳輸資源。衛星數據是如何到達地面的呢?這得感謝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衛星會在經過地面站上空時,將採集到的數據轉換為適合在自由空間傳播的電磁波並發送出去。接下來,就看接收系統的了。在到達接收任務開始時間之前,接收系統就會將天線對准衛星即將出現的方位。當衛星出現並開始發送電磁波信號後,接收系統會對電磁波進行全程鎖定、跟蹤,這就是為什麼接收站的天線在不停轉動的原因。同時,接收系統會對接收到的電磁波信號進行放大、變頻、解調等處理,並將輸出的衛星原始數據基帶信號送到下一個目的地——數據記錄系統。這時,衛星數據將完成落地的最後一步:數據記錄系統負責從看不見摸不著的衛星下行信號中,「抽絲剝繭」般提取出衛星基帶數據,並如實地進行保存,為後續圖像處理或科學數據分析提供可靠的原材料。簡單地說,就是將基帶數據以「101001111」形式的二進制數據流保存下來。

閱讀全文

與天文信息如何傳送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換季產品怎麼玩 瀏覽:904
南充有哪些鄉土菜市場 瀏覽:482
神州買買車代理費多少 瀏覽:993
夜遊產品體系如何構建 瀏覽:142
怎麼讓公司的產品入駐自營超市 瀏覽:497
有什麼祛痘印好的產品 瀏覽:67
刷臉支付技術在哪裡 瀏覽:839
企業年審里的即時信息怎麼填 瀏覽:381
消防產品公司如何管理物料 瀏覽:98
三無產品索賠依據是什麼 瀏覽:202
期貨開戶用哪個交易所 瀏覽:107
如何打開施耐德程序 瀏覽:965
為什麼要解析串口數據 瀏覽:757
本月收入數據填錯怎麼辦 瀏覽:950
怎麼修改疫情數據可視化的格式 瀏覽:799
北京賣狗的市場在哪裡 瀏覽:826
平安的理財產品有哪些 瀏覽:129
現代產業技術創新包含什麼 瀏覽:22
邢台滴滴市場到底怎麼樣 瀏覽:689
如何完善汽車信息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