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如今信息洪流時代,如何脫穎而出,成為「萬眾焦點」
信息時代所產生的東西是非常多的,而且每個人都會在一天中接收各種各樣的信息,如果想要脫穎而出成為萬眾焦點的話。那麼自己一定要學會製造話題度和報點,並且一定要在熱點話題上有所展示,比如說像婆媳爭議男女關系這種東西就是很能夠吸引人的,那麼自己如果說能夠及時的去展現自己的觀點,並且拋出一些言論的話,自然而然的就會吸引他人的目光,慢慢的就成為一個網紅,能夠成為萬眾的焦點。
加強信息時代的監管以及是刻不容緩的,隨著這個行業的不斷發展,信息的來源以及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2.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才能讓自己脫穎而出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想要讓自己脫穎而出,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愛好,再通過互聯網上的各種信息來完善自己,讓自己獲得更多的知識,但是很多人在接受網上一些信息的時候都是非常忙碌的,就很容易讓自己迷失方向,變得更加的迷茫。所以就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讓自己去學習一些特長,變得更加的優秀。現在互聯網的發展也出現了很多的新產品和新渠道,這也帶來了許多的改變,所以我們也要以一個開放的心態要去接納一些新鮮的事物,讓自己抓住風口迎來機會,同時也要學會去反思和總結,積累自己的經驗,這樣才能夠讓自己更加的穩當一些。
最後在現在這個社會,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是需要通過各方面來進行改變自己養成好的習慣。
3. 應對信息洪流的六個方法
信息洪流,又稱數字洪流,是指隨著計算機的大量使用,數據和信息大量產生,用以形容淹沒全世界的數字海嘯。計算機科學家傑倫·拉尼爾就這樣形容了這種感受:「這就好像你蹲下身子,埋下了一顆樹種,結果它生長得如此之快,以至於你還沒站起身來,它就已經把你居住的小鎮整個吞噬了。
信息洪流會導致信息過載。信息過載是指當一個人面臨大量信息時,產生了理解和決策困難。如果把人比作一台計算機,那麼這個情況就很好理解,當輸入這個系統的信息量超過它的處理能力時,那麼決策者就會面臨認知和決策困難,結果就是出現信息過載,隨之而來的是決策質量的下降。
從歷史上來看,信息過載並不是第一次出現。當文藝復興時期德國的古登堡第一次發明印刷機的時候,當時的人們突然發現,過去稀少而珍貴的手抄本,被廉價而豐富的印刷書籍所取代,人們一下子變得不知所措,無法閱讀和理解這些撲面而來的印刷書籍,當時的信息過載,被形象地稱作「印刷壓力」。
到了二十漏掘茄世紀五十年代,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普及,電子郵件、推特和facebook等等產生了大量的數據和信息,如前面所提到的,人們完全淹沒在信息洪流中,每天都被信息過載所困擾。2012年,根據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調查,平均每個人有28%的時間被用於處理電子郵件。
美國的一份研究顯示,員工在辦公室上班時,大約每3分鍾就會被打斷一次工作。這份研究還散搭表明,人們在電腦屏幕同時開啟的窗口數,平均為8個。精神病學家愛德華 · 哈洛威爾創造了名詞「注意缺乏特徵」(ADT)來描述這種惡劣的現代生活方式。
信息過載會導致信息焦慮。信息焦慮指我們能夠理解的信息和我們認為必須理解的信息之間的巨大差距,因為巨大差距的存在,人們會感到焦慮。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因為大腦用於處理信息的部位發育最晚,進化的速度趕不上信息增加的速度,所以會產生信息過載和信息焦慮。
既然信息洪流不可避免,那麼我們將如何來減少信息過載和信息焦慮呢?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方法一,認識到注意力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刻意減少對於非重要信息的關注,盡量不要成為一個返察吃瓜群眾。以我自己為例,當我關閉朋友圈以後,重要的信息依然可以獲取,而關注那些所謂時事新聞而損失的注意力和浪費的時間,卻大大減少,可以把有限的注意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相應的,信息過載和信息焦慮也減輕了,因為自己知道錯過的那些並不重要。
方法二,不輕信、不盲從任何信息。信息有真有假,有重要,有次要。根據信息和知識的定義,真實而且有意義的信息,才是知識。時刻保持警惕,不輕易相信網上瘋傳的熱文,所謂專家意見,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確保自己不會信息洪流淹沒。
方法三,收費信息價值大於免費信息。因為收費信息經過殘酷的市場競爭考驗,能夠收費,說明還是有價值的。而免費的信息看起來很劃算,但實際上往往價值不高,一是會佔用你寶貴的注意力,二是可能是虛假的誤導信息,即使耗費時間進行驗證也不劃算,三是免費信息很可能是廣告軟文,或者通過後台統計文章點擊情況收集你的信息,讓你在其他方面遭受損失。
方法四,對信息進行分級,給予不同的權重。例如,朋友圈的信息<門戶網站新聞<專業雜志<經典書籍<專業論文<自己採集的第一手數據。通過這樣的分級,錯誤或者次要的信息就不會干擾你的決策了。萬維綱老師在《智識分子》也提到,要做信息極客,需要做到三件事,閱讀學術論文 、直接閱讀原始數據 、主動採集和分析數據 。
方法五,緊跟某一個專業領域的牛人。每個專業的信息量如此之大,僅僅依靠搜索引擎,難以完成過濾和篩選的任務,那麼通過這個領域的牛人,來過濾、掌握最新發展,顯然要更靠譜一些。如果將人比作計算機,那麼你接入某個領域最重要的網路節點,顯然會有助於你提高獲取信息的質量和效率。陽志平老師說過,面對信息過載的方法是:不要面對信息,而要面對人;信息不重要,信息承載人最重要。
方法六,採取科學的態度,重視信息產生的方法和過程,而不是信息給於的結論。科學就是隨時會被證偽,專家的意見,也往往是錯誤的,但是你如果能夠掌握科學的方法,被誤導、被操縱的可能性就會小很多。
PS:照片拍攝於2016年11月14日,超級月亮。
參考資料: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formation_overload
2.《信息簡史》美 詹姆斯 格雷克
3.《番茄工作法圖解: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 諾特伯格 Staffan Noteberg
4.工作談018:元認知學習法(3) 2016-06-11 陽志平 微信公眾號 心智工具箱
5.Scalers:如何做好信息分層分級? 2016-10-26 Scalers 微信公眾號 ScalersTalk成長持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