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上好一堂小學信息技術優質課(word操作篇)
掌聲因你精彩的課堂而響起——淺談如何上好一節信息技術優質課
一、從教學設計入手,精選文化主題
教學能力評比是對教師各方面素質綜合考查,如何在一節課中體現自己的能力,選手要從教學設計入手,優質課就像是時裝發布會,在了解時裝流行趨勢後,每個設計師再加上自己的理解,設計師設計的時裝不可能馬上在大街上就能看到,但你可以看到它的影響,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師要了解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流行趨勢,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每一堂優質課不可能原封不動的進入到常規當中,優質課是來源於常規,又高於常規,最終又作用於常規教學,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課程中文化主題性教學設計是當前以及今後一段時間的流行趨勢。
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文化主題性教學設計是用來設計一種文化主題教學情境,並且對情境中的各項活動的先後順序,做出合理的安排。在分析課程目標的基礎上,了解學生的起點能力,分析教學對象及環境,提出具體的教學目標,然後進行文化主題的設計。文化主題設計是整個文化主題性教學成功的前提和關鍵,是文化主題性教學活動的基礎。文化主題的挖掘應符合新課程的要求,緊扣教學內容,具有科學性,切合學生實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體現人文性和藝術性,體現積極健康的信息文化。根據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文化主題性,每一環節或單元的課程內容總會蘊涵著某種文化主題,關鍵是我們怎樣去創設或挖掘,並在此基礎上往新的目標發展。
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文化主題性教學,首先應從學生社會生活與實踐、學習生活中挖掘文化主題的案例,離學生越近、離生活越近的時事與技術內容的結合就越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打扮演示文稿》(小學《信息技術》第三冊(上))。理解怎樣在幻燈片中插入藝術字、剪貼畫和圖片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果脫離具體的事例或者情境來任由學生來上機操作的話,學生能掌握在幻燈片中插入藝術字、剪貼畫和圖片的操作,但這只是簡單的完成知識性與技能性的教學目標;很難完成體驗合理修飾後的演示文稿給人帶來美的享受的情感性教學目標,如果我們結合社會上發生的熱點新聞或時事,則主題挖掘的思路就會打開。像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打響了抗震救災的全民族攻堅仗,在這期間無數可歌可泣的人物,感動了你、我,感動了中國。我們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大災,我們也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大愛。大災點燃了大愛,大愛拯救了大災。大災是大愛的「導火索」,大愛是大災的「溶解劑」。如果沒有這場大災,我們甚至不會發現,原來我們13億人的心,靠得是這么近;我們13億人的力量,聚在一起是這么大。我們可以緊扣住這個全民族都關注的突發性災難事件,挖掘出文化主題《地動天不塌 大災有大愛——打扮愛的演示文稿》。在教學中讓學生將贊美、真情、大愛溶入到自己製作的演示文稿中,把最好的祝福獻給災區同胞。
在精選文化主題時,我們應避免出現大而空的文化主題,設計主題時要做到小事件、大背景。我們來看看下面幾個參加信息技術教學能力初賽選手的課題:《動物奧運會——畫出生動的圖形》、《畫出生動的圖形——為奧運加油》、《自做漂亮的賀卡——插入圖片和藝術字的操作》、《添加藝術字》、《我要當個小記者——給文章插圖》、《母親節的賀卡》;很明顯前兩個課題抓住了08年一件大事——奧運會做為文化主題,第一個課題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動物也能參加奧運會?教師是怎樣組織教學的?本節課教師確立了一個既符合時代信息,又貼切兒童心理的「動物奧運會」的主題,在學習技能技巧的同時,讓學生感受時代的脈搏,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與驕傲,很自然的吸引人往下看;第二個課題本人認為還是將情感主題放在前,技術主題放在後的課題形式比較好,因為需要通過情境創設、渲染,文化主題的貫穿,來構建知識與技能教學目標,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要靠技術主線作為骨架來支撐;《自做漂亮的賀卡——插入圖片和藝術字的操作》這個課題讓人看後很困惑,是讓學生自己做漂亮的賀卡,還是製作賀卡呢?這個課題,文化主題不鮮明,可從社會生活與實踐、學習生活中,從校園文化、當地文化、中華文化中,從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中來挖掘文化主題,要「製作賀卡」,那麼要作什麼樣的主題賀卡,教師應在課題中予以說明;《添加藝術字》課題沒有體現出整堂課的文化主題,在課後的點評中我評價這堂課為「這是一節非常優秀的常規教學課」,教師參加教學能力評比要將平時上課的內容加以升華;《我要當個小記者——給文章插圖》課題本人認為文化主題「我要當個小記者」的范圍可以再縮小一些,更有針對性,結合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作為切入點,達到以小見大的效果,如:環保小記者、奧運火炬報導團;《母親節的賀卡》課題文化主題制定得很好,母親為我們付出了許多,我們在母親節為母親送上一張精美的電子賀卡,但題目中沒有體現出技術主題,怎樣做出電子賀卡,採用了什麼技術,教學應在課題中予以說明,只有技術的支撐才能體現出三維教學目標。
二、文化主題性教學的組織及其管理
文化主題性教學結構由情感主線與技術主線支撐起整個課堂教學的架構,文化性主題與技術內容將平行的、均衡發展的情感主線與技術主線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學生技術學習的內容,在學生完成知識性與技能性的教學目標後,再回歸情感主題的過程。把教學目標融入到文化主題中,融入到可操作性的教學環節中,使三維教學目標,能夠均衡地、有效地落實。
在初賽中筆者發現選手在文化主題性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展開,大都能以網路平台為依託,普遍採取分小組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作學習等教學方式來進行,但小組合作學習時,大多流於形式,如:在分小組的環節,教師只是說分成四人(或兩人)小組合作學習,並為小組的每位學生布置學習任務,但課堂上出現了不足四人(或兩人)的小組怎麼辦,這個小組怎樣合作學習?筆者認為這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對課堂的調控能力,角色轉換,老師加入這一小組的合作學習,並讓小組的其它同學給「我」分配學習任務;在小組學習過程這一環節,教師應引導己完成學習任務的同學幫助小組的其它同學,體現合作學習的過程;分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是學生學習成效的反饋,很遺憾,許多選手沒有真正的理解這一點,通常的情況是老師說一句「完成的小組請舉手」,然後就進行下一環節的教學了,有哪些小組遇到了困難,他們是怎樣合作解決的,教師心裡沒數,這自然也影響到下一環節的教學工作的成效,筆者認為可以讓巳完成學習任務的小組將自己學習的過程,解決問題的方法利用網路平台展示出來,讓每個小組的同學都參與討論、交流(有沒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然後,教師留給時間讓沒有完成學習任務的小組繼續完成,巳完成學習任務的小組可以在完成作品的基礎上添加自己的創意,教師此時只是引導者與參與者。
三、建立文化主題教學的評價策略
信息技術學科主題性教學不是教學目標而是教學策略、是教學手段,這就決定了文化主題性教學的評價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評價理念。在評價中堅持促進學生的發展是評價的前提與目標,教學評價的各個環節要有利於學生信息素養的發展的原則。良好的評價要有與之相適應的評價方法來配合,在課堂中可採用教師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間相互評價相結合的方法。
筆者在聽選手的比賽課時,感覺教師評價學生的語言太單一化、程式化了,如:回答正確、答對了、你答得非常地好等等,在這方面信息技術學科的老師應向其它學科的老師學習,教師應多使用帶有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如:太棒了,老師真為你感到驕傲、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你有很強的觀察能力、you are my sunshine boy(gril)、你真是個學以致用的孩子……。在學生互評時,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畢竟有限,老師要當好傾聽者,抓住學生回答問題的主要方面,適時加以引導,並給出鼓勵性的語言評價。
四、細節決定成敗
當完成主題性教學設計等工作後,教師在課堂上還應注意細節的處理。 1、教師的教態問題,筆者也注意觀察到有部分選手在比賽時有雙手支在講台上的習慣,在上課時也經常有夾雜著口語「嗯、啊、……和……挨得很近搞得……、到圖片先」等等的問題,上優質課時教師的語言要有穿透力,要「精」,有啟發性,層層遞進,用主題感染評委;2、板書的內容宜精,可將剛領性的內容保留在黑板上。3、學生與教師支配的時間為7:3,學生上機操作的時間約為28分鍾,這與傳統教學中,教師占教學主導有很大的不同,但技術的時間不宜過長,不然會出現冷場,可採取分任務、分段式教學。4、上課時與評委的眼神交流,獲得評委的肯定;5、上課時背景音樂的聲音一定要小,音樂的長度和學生練習時間相當。
總之,上一節優質課如同在舞台上表演魔術,每一個買票進場看錶演的觀眾都想知道魔術的機關,都想看到魔術師表演時露餡,教師應抱著魔術師的心態,精心進行主題文化設計,注意課堂上每一個細節的處理,才能使表演成功,評委的掌聲一定會因你精彩的課堂而響起。
【參考文獻】
《信息技術新課程教學的文化主題性實施策略》 黃振余編著 海南出版社
B. 如何高效地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
隨著科技的越來越發達,我國的教育系統將信息技術帶到課堂中。「計算機從娃娃抓起」不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它現已深深進入人們的視野,在小學教學中起著很大的作用。以前看見很多教師在研究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或者怎樣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效率上下了很大的工夫,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學生,為了讓孩子們在學校多學一些知識,長大了讓這些知識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生活。我作為一名信息技術科教師,在教好信息技術課上也用心做了很多總結,知識是通過一節一節的課堂傳授給學生的,所以下面就來談一談如何才能上好一節信息技術課。
一、認真做好課前准備
課前准備很容易懂就是我們常說的課前預習。但是這里包含有兩個層義,一是指教師在課前認真備課;二是帶領學生復習上一節課的知識點,讓學生自主預習將要講授的內容。這兩點是課前都必須做到的,既有對學生的要求,也有對教師的要求。因為教師是講授知識的直接人,教師掌握的知識越多,經驗越豐富才會最好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不能只是大概知道這節課要講述什麼內容,而不去捋順自己的思路,一上來就開始講課,沒順序,沒條理有時考慮不到學生自身的知識面而跳躍式地講課。這是絕對不允許的,這是教師對學生,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那麼教師准備好課之後,沒有學生的配合也是不能上好這一節課的,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前也要翻一下書,看一看我們下一節課該學什麼新的知識,這些知識可以用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嗎?以及上一節課的知識還記得嗎?等等。所有這些都是需要課前充分准備好的,這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
二、在課堂中營造靈活生動的課堂氛圍
課堂氣氛一定是一節課效率的決定性因素。沒有良好的課堂氣氛,一節信息課是不會達到其應有效果的。小學生的天性決定他們不能安安分分地在座位上坐一節課而且完全聽進去。所以,教師要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我們可以在課前半時間選一段視頻或者動畫圖來供學生欣賞,刺激學生的大腦神經,讓他們對這些產生興趣進而引導他們學習接下來的課堂知識。也可以根據孩子們愛玩的天性找一些小游戲,既滿足學生愛玩的心理,又能讓他們通過游戲學到技術知識。但是教孩子玩游戲一定要慎重,告訴他們玩游戲的利弊,不能讓孩子沉迷游戲,這樣得不償失的事情是堅決不能做的。
一節課說短也短,說長也長,就看我們怎麼去利用它了。一個學期兩個學期都是用一節節課累計出來的,所以教師要重視每一節課的質量,當每一節課都高效完成後就不怕學生沒有好的學習成績。
C. 怎樣上好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課
應如何才能上好農村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現在我就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信息技術學科比起語文數學科是一門新的學科,可以說信息技術教學沒有既定的教學教法,也沒有相對固定的教學模式,也沒有較好的教學經驗可以借鑒,很多信息技術教師都在教學過程中摸索教學方法,從我這兩年的教學實際工作中,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增強小學生學習興趣
對於那些單調、枯燥的練習和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沒有學習興趣,根本就不想主動去學。針對小學生這種情況,我平時在上課時,從教學各個手段入手,認真備教材、備學生,正確引導學生,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從而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地去學習,主動去探究和創新。 對於小學生來說,尤其是對於四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剛剛接觸這門課,為了培養他們的興趣,在上第一節課的時候,我把這一節課專門來培養他們興趣。首先從小學生對游戲非常的感興趣,而且計算機它具有這樣的游戲軟體功能。根據這個軟體功能,我們可以把信息技術課的學習並於游戲之中學習,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正當學生興趣濃濃的時刻,學到了新知識,新技巧。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效果不錯。可以說大部分學生活對信息技術這一課產生了深厚的學習興趣。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現在的信息技術課大部分採用教師演示,學生練習的教學模式,這各方式教學效果不那麼好,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造能力不能充分體現。那麼這課應該用什麼教學法好呢,提出幾種意見,大家共同探討。1、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任務。 如今,信息技術教學在農村中小學正處於逐步普及階段,個別學生家裡有計算機,因為家庭條件的原因,有一部分同學從來沒接觸過計算機。這樣就造成了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給農村中小學的這一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有基礎的學生吃不飽,而後進生因吃不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可以試著進行分層次教學,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任務。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主要是讓同學們認知信息技術,培養同學們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在開始學習新內容時,對教材所要求的內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練的學生,他們已經對計算機有了一定的認識,並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可以根據他們的興趣,給他們安排另外的任務。而對於後進生來說,要對他們設置簡單的任務,對他們進行手把手式的教育,讓他們掌握本節基本知識。 2、講練結合, 這門學科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講授理論知識,而不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計算機教學就失去了它的意義。3、重點突出, 由於各個科的特點,在我們每節授課的時候要把握好本節的重點,在重點部分要突出的講解。 4、分成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共同進步。 師生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探討,相互切磋。在相互討論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而且使每個人獲取新的知識,受到新的啟發。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交流很重要,因為他們的思維一樣,想問題的出發點基本相同。
三、教師要提高自己業務素質,與時俱進。
四、教學方法要創新
做為一名教師都深知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新知識,不好的教學方法學生不但學習不到新知識,還會讓他們產生對這一課的厭學情緒。雖然我們這門課主要是操作,但好的教學方法也是必要的。 下面我採用任務驅動教學 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完成一個個任務逐步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讓他們能夠充滿興趣地進行學習,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例如,我在畫圖的教學中,我可以分為這樣幾個大任務:首先啟動畫圖程序,進入畫圖、認識畫圖窗口的組成、認識畫圖工具箱、以畫多彩的氣球飛上天為例、演示退出畫圖程序、學生操作練習。對於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熟練鍵盤和滑鼠的操作都是最基本的內容,為了讓他們更熟練的掌握這些內容,我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一些游戲軟體,如金山打字通軟體,通過這個軟體,讓學生們在玩打地鼠,吃蘋果,抓小偷等游戲,同時學習了鍵盤的操作。總之,要上好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必須要從多方面入手,除了不斷加強自身的業務素質外,還要具備更廣的知識。
D. 如何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
一、激發興趣,增強求知慾望,使學生樂學會學
好奇心和求知慾既是激發創造活動的誘發劑,又是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原動力。強大的功能和全方位的處理能力對以前較少接觸計算機的學生無不充滿神奇色彩。面對計算機,如何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揭開層層神秘面紗,並最終拿到進入現代化殿堂的金鑰匙,是信息技術教學關鍵的一步。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非常重視第一節課的教學安排。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節信息技術課,藉助多媒體演示,結合典型事例講解,使學生對計算機的發展、應用有一個比較系統、全面的了解,並從中感悟到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出他們的學習慾望。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向學生講明,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課時,一方面教師對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會做精心的設計和安排;另一方面,也需要同學們密切的配合。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必要的心理准備,為今後的學習尤其是上機課能充分利用好45分鍾開個好頭。其次是注重上機課的教學形式安排。如採用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藉助相關軟體組織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以及虛擬網上沖浪等等。
二、結合教材,抓好應用教學,讓學生有機會運用知識。
盡量讓學生接觸到電腦操作系統發展方向的最先進(但也是最簡單、最易用)的操作環境,如微軟的Windows9x,並掌握幾種最常用的應用軟體。《中小學計算機教學指導》中提到,任務教學模式,就是在學習告一段落後,給學生布置相應難度的任務,要求學生在一定期限內完成,並組織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討論,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或師生共同收集的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信息處理內容,由教師巧妙設置任務,把教學內容融於實際任務中去,讓學生在實際上機操作中去學習新知識,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則是指導學生如何去完成任務,並適時向學生介紹需要了解、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三、要提高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質量
為了讓學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機器設置任務,可以規定什麼樣式的牆紙,屏幕保護程序,機器日期等。講字處理軟體時,應當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以學生為中心,合理組織學習,大綱規定學生上機時間不少於總學時的70%,這就是說本課程的學習多半時間是在學生自學中進行的,上好本課程,教師的組織引導起關鍵作用,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可以據學生素質情況進行分組,通常每小組安排有一兩名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單獨輔導這部分素質較好的學生,他們接受速度快,然後由他們再去指導他們小組的同學學習,學生中有部分計算機基礎較好的同學也可以選出作為班級輔導員,多給學習相互討論的機會與時間,同時多教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優先講怎樣使用軟體自帶的幫助系統。學生機器里多裝些學習軟體,供學生學習時選用,如果機房機器內部聯成區域網,並運行起多媒體電子教室,要充分利用,集中講解一般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