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信息爆炸時代,我們應該怎麼辦
過去,阻礙我們學習的最大的門檻,可能是我們沒有什麼學習資源;現在,擋在我們學習面前最大的攔路虎,可能剛好相反——我們現在能夠獲得的學習資源有點太多了。
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在這樣一個號稱「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我們能夠很輕松地接觸到各種學習資源。學PPT、學設計、 學寫作、學演講、學書法、學理財、甚至學泡妞,在現在的社會,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找不到。只要你想去學,現在隨機找一個在線教育平台,搜索關鍵字,准能找到一些相關的課程。在微信搜索中,你搜索相應關鍵詞,准能找到各種網紅推薦的所謂的「大咖課程」。
是的。我也一度很惶恐,生怕自己稍微一不留神,就被這個時代給淘汰了。每天看的微信推送,都是讓我學習這個技能、那個技能,彷彿我不懂這些技能立刻就與世界脫節了。有一段時間,我在網上買了一些課程,有PPT設計方面的、有演講口才方面的,質量有高有低,有好好壞。堅持過後,獲得的是短暫的內心的平靜。然後第二天,又會看到推薦學習結構化思考,學習DISC,學習PS——是的,我們正是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
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很幸運,我們享受到了此前人類無法想像到的資源,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到任何我們想要學習的東西,覺得一個老師講的不好,我們也很容易找到替代品,去換個別的老師的課程就好。
但是,也正是因為我們身處這樣一個時代,我們也很容易迷失自己,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我們太容易被一些「大牛」們牽著鼻子走。無論在知識儲備上還是在人生閱歷上,這些「大牛」們都遠在我們普通人之上,他們確實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過人之處。但是,我這里想說的是,當我們看到他們在利用自己的流量不斷地向我們這群人推銷各種所謂的「精品課程」、「必修課程」時,我們也要保持清醒的狀態,並不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去學習他們推薦的每一套課程、每一項技能——因為歸根結底,我們的精力還是有限的。
在這樣一個人人標榜「斜杠青年」的時代,如果我們能夠踏實一點,問問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真正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然後堅持下去,就有可能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成為一股清流。
⑵ 如何避免信息過量帶來的負面影響
信息就像喝水一樣,夠量的水可以解渴,但是過量的水可以使人中毒。而過量的信息也會帶來負面影響!研毀隱究顯示,當醫生被提供了超過必要的患者信息時,他的診斷正確率卻下降了。可見,更多的信息並不能讓你知道得更多,相反過量信息麻痹人的分析能力,使你更容易受到干擾和作出誤判。怎樣凈化你的信息流管理你收集的信息並不容易。控制你關注的信息的重心在於不要讓無用的、滲余伏過載的數據把真正重要的信息給隱藏起來。以下是一些凈化信息流的方法:精簡信息。人類是信息的消費者,但是每個人能消費的信息是有限的。在這個信息膨脹的時代,精簡信息的吸收需要努力。記住,信息並不等同於知識。把不重要的事實減到最少,才能給重要的信息留下認知的空間。 停止無用的習慣。如果你是寫博客,又喜歡檢查網站統計。想想每小時檢查下網站統計對你真有幫助么?剛開始我每天看看,後來每周看看,現在雖然我讓它每周發一封統計郵件到郵箱,但是我基本都沒看,因為我發現這些統計信息對我沒有用處。同樣的,類似的無用習慣完全可以減少或放棄。 知識勝於信息。信息本身不創造價值。真正使之值錢的是你如何能夠把這些信息給運用起來。利用少量的信息,進行更多有意識的思考。思辨和採集數據並不總是矛盾的,但是你應該試著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寫作,而不只是消費信息。 質量勝過數量。如果你經常讀書的話,你是如何統計你的閱讀量的呢?我以前按照讀過的書的數量,但是我發現有些書其實用價值遠遠高出其他的書。所以,為了所謂的閱讀數量去讀很多爛書,實在是太劃不來了。也許你可以採用一個打分制度,評判每本書給你帶來的影響和改變。 分類整理你的信息流。你可能關注很多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如學習方面、科技方面、個人提升方面等叢攜等。
⑶ 如今處在一個信息急速膨脹的時代,音樂人想要出頭怎麼辦
如今處在一個信息急速膨脹的年代,音樂人想要出頭,必須有自己的音樂風格,並且要堅持自己的初心。
最後,希望每一個音樂人都能夠在這個時代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更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粉絲群體。
⑷ 信息過載時代,該怎麼辦
我派仔們生活在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每天都主動或被動地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多得讓人看不過來。你是否曾經因手頭要看的東西太多而焦慮心煩?相信我,你並不孤單——這是時代的通病。
其實表面上看這是一個信息過載時代,但其實過載的是垃圾信息,優質信息永遠都是稀缺的。在這個人人都可以便捷地發微博、寫博客、拍短視頻,各路媒體為了博點擊率而不惜標題黨、甚至造假新聞的時代,垃圾信息充斥著網路,更可惡的是很多垃圾信息偽裝成優質信息,以「毒雞湯」來誤人子弟。因此應對信息過載,學會 分辨信息優劣至關重要 。
信息過載時代,必須 掌握較強的搜索能力 。主動發掘出有價值信息就靠搜索能力了。只有擁有很強的搜索能力,才能在想要獲得某方面信息時在短時間內找到。主動搜尋信息在效率上遠勝於被動獲得信息。同時,主動搜尋到的信息也會更加珍惜,因為這些信息是付出精力的,也是我們想要的。被動獲得信息。搜索能力的提升肯定是有方法論的,但還是要多用搜索引擎,多琢磨多總結搜索技巧。下面這篇文章是很好的方法論:
對付信息過載,人們普遍有一招,那就是收藏夾。瀏覽器好像自發明以來就附帶收藏夾,近年來各種「稍後讀」應用逐漸成了人民的必備工具,印象筆記、有道筆記也具備剪藏功能,微博、微信也少不了收藏功能。可以說電子化的信息媒介都具有收藏功能,這個功能我們也用的得心應手,看到還不錯的信息,立馬點一下收藏。但大部分信息收藏後就如同打進了冷宮,根本不會稍後再讀。新聞熱點不斷切換,新的信息隨時撲面而來,收藏之後又立即准備收藏下一條信息了。面對海量信息,我們是恐懼的,唯恐漏掉有價值的信息。可是好像只要點一下收藏,我們就安心了,彷彿這條信息就已經被我們吸收了。 定期抽時間,整理一下各種收藏夾,這比不斷接受信息更有意義。 相信我,你會有讓自己都驚訝的收獲。零塵搏汪散的信息猶如一塊塊磚塊,價值微乎其微。只有成為有序的體系,才能顯現出巨大的價值,所謂1+1>2。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選擇 屏蔽大量新信息 ,比如減少看新聞的時間, 有個App叫頭條新聞,想必大家都聽說過而且在用。我從來沒有安裝過,其實新聞看多了就會發現很多內容翻來覆去都差不多(不信可以對比前後兩整年的新聞)。新聞固然要看,但是在度上一定要把握,因為接受新信息遠遠不如讀書(必須是有共識成為經典的書)劃算,一本好書就是歷經時間浪潮的淘洗,沉澱下來的高價值的信息。
PS:我幾乎不看娛樂新聞、體育新聞,也很少看標題黨的社會新聞,看這些大多就是圖個樂子,而想吐了自顯然有比看這種新聞更好的方法(比如看電影)。
關於如何選書、怎樣讀書的文章有很多,這里推薦李笑來老師銀察的三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