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信息化改革有哪些方面

信息化改革有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2023-05-29 22:55:15

⑴ 學校信息化建設,可以從哪幾方面著手

1、一個學校的信息化水平受制於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程度。應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並逐步轉變觀念,樹立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觀念。使信息技術為學生學習服務,為學生發展服務。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具體工作:
① 度重視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確保學生信息技術考試及格率、優秀率在達到規定要求的同時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② 加強信息技術競賽的輔導工作,不斷積累輔導經驗,及早發現苗子,爭取在近年內能在省級競賽中取得一定的成績;
③ 開展學生電腦小製作活動,每學年開展班級網頁製作比賽、電腦設計比賽,爭取在各級比賽中取得較突出的成績。
④ 組織成立「電腦愛好者協會」,做到有輔導老師,有活動安排,有協會主頁,並以此為輻射點,提高全校學生參與信息技術學習的熱情。
2、努力建設一支信息化的教職工隊伍。一支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師資隊伍是一個學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努力建設一支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師資隊伍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心。應深入調查與研究,探索更為有效的培訓方式,重點應立足「以用促學」的方針,分層次、有步驟地開展信息技術培訓工作。為此應努力開展以下幾項工作:
①以NIT考試為切入點,長期堅持對教職工進行信息技術全員培訓。但應逐步改變培訓的方式,提高校園網在培訓方面的作用,為教師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同時逐步更新培訓內容,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面向全體教師開展網路安全和病毒防護、學校管理系統應用的培訓。目標:三年內,規定年齡內的教師全部通過NIT考試。
②組織部分基礎好的教師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培訓與學習。強調以用促學、自主學習,加強過程的監督,加強交流與研討;除了過程的監督還應重點考核學習的效果,要求參與學習的成員每學年都應開一次有關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討課,每人每學年應撰寫一篇有關的教學設計或論文。
3、加大力度建設學校的資源庫及其平台。建設「數字化校園」的基礎工程是教育資源的數字化。為此,建設一個資源充足、種類齊全、使用方便的校本資源庫是重中之重。經過多年的努力,學校的資源庫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資源種類與學校教學實際不相適應,資源內容沒有校本化、管理無序,可利用性較小,使用效率較低,不能真正實現資源庫本應發揮的效用。為此,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①加強管理,注重調查研究,徵求廣大一線教師的意見,特別是應著重研究校本資源的目錄結構,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資源庫系統。目前應加大工作力度,爭取在半年內完成原有的資源庫的結構調整。
②應逐步開展案例、課例庫建設,應著重理清現有的各類文本資源、課件資源、音像資源的管理目錄,在此基礎上新增案例、課例庫。目前,我校的校本視頻資源非常缺乏,應著力開展此項工作,為建設「國光網校」做好前期的准備。
③著重資源庫與教師的介面、平台建設,以實用、易用為原則,做到每一類資源都有相應的用戶界面。著重加強校內資源「點對點傳輸」研究與建設,爭取在兩年內完成此項工作。
④應進一步加強資源庫使用的培訓,做到人人會用資源庫,天天使用資源庫,真正發揮資源庫的效用。
⑤ 入開展調查、研究,精心設計,逐步建設學生學習資源庫、學生自主學習網上討論區、學生網上社區。
4、加強學校網路系統的管理和建設工作。校園網不僅包括硬體設施,還包括所有的用戶界面。在加強硬體管理和資源庫建設的同時應著力建設用戶平台。最終應以學校主頁為軸心逐步建成對外宣傳界面、校內資源庫系統、在線教學系統(網校)、德育系統(包括在線心理咨詢)、行政辦公系統等子系統群。近期內重點做好以下准備工作。
①硬體層面:應加強管理,及時監控,確保學校網路系統的安全、順暢運行,為廣大師生工作、學習服務。
②軟體層面:加強學校主頁建設,確保學校主頁擁有兩個基本功能:一是對外宣傳,一是為擴充各個子系統作相應的准備。
③逐步開展各教研組、部門的網頁建設;給有興趣的教師以適當的培訓,大力提倡教師建設個人主頁。爭取在兩年內,完成教研組、部門主頁建設,兩年內有三到五個的教師主頁。
5、逐步建設學校行政辦公管理系統。行政辦公管理系統的核心是實現無紙化辦公,力爭用一到兩年的時間使全校的信息化應用水平上個新台階。目前上級文件基本上是通過網路發布的,我校教師也有一大部分人每天收發電子郵件,使用QQ、MSN等網路通訊工具,有了一定的無紙化辦公條件。力爭在開展適當培訓之後,從2004年秋季開始,實現基本的行政辦公工作,如通知、工作安排、相關文件、公告等常規性的管理工作實現無紙化。同時,應加大力度進行無紙化辦公的研究、試驗工作,力爭早日實現無紙化辦公的最大化。

⑵ 信息技術對教育變革的體現在哪些方面

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著教育的改革。從以往來看,教育的方式比較枯燥單一,就是教師授課、學生聽講,而授課也只是使用黑板,但從現在看來,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使用計算機教學已經成為必要的手段,近年來網上教學的模式更是流行起來,學生可以通過上網進行自主學習,使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程度。
科技較發達的地區明顯受教育程度也比較高,是因為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豐富了學習迅首者的知識,學習者基本上可以做到足不出門也盡知天下事。
雖然沒有信息技術我們也可以進行教育改革,但信息技術為實現教育的整體改革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促進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1、 信息技術初步構建成的信息化環境,縮短了城鄉之間的差距,改變了 教學環境,為教育改革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2、信息技術資源平台的建立,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平台;
3、信息技術培養出了 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4、信息技術提高了學生的素養。
1.改革教師思想觀念
傳統教學中,教師備課主要使用教案和相關參考書,課程資源饋乏,查閱起來太佔用時間,在備課中,由於無法及時跟蹤當今所授學科最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根本讀不上「創新」二字。完全是以「教」為中心,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安排、掌握具有權威性。現代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完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活動。以「學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正在進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隨之改變,教師不只是單一的知識的傳播者,而是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其主要職責應從「教」學生,轉變為「導」學生,師生交往趨於平等化、多樣化,推動學生不斷開拓創新,發展自己。為適應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教育活動的沖擊,在教育觀念上跟上時代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明確自己的職責,做課拍昌液程的設計和開發者,教師的一切教學行為必須圍繞學生的發展而設計和展開,學習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完成。教師只有在思想上明確了自己應處的位置,才能在研究性學習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只有實現自身角色的轉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才能適應網路時代教育發展的根本要求,才能適應未來教育的需要才能肩負起培養21世紀人才的重任。
2、改革教師角色
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於「主演」的角色,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教師作為知識的復制者和灌輸者,主要承擔著幫助學生記憶和存儲前人積累下來的知識經驗的教學任務。隨著教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特別是網路的出現, 為教學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將課堂延伸到了網路所能涉及的各個角落。在這種環境下教師也由場上的「主演」轉變為場外的「導演」, 成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夥伴、合作者和解決問題的指導者,從「教」學生,轉變為「導」學生。引導幫助學生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選擇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認知能力輔導學生利用各種便利手段獲取所需信息,並利用這些信息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做學生的朋友和榜樣,教導學生養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等各種優秀品質,培養其區分良莠信息的能力。整個教學過程是在教師參與、指導的過程中與學生心理的溝通, 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提高了自身教學素質。
3、改革教育形式和手段
千百年來,教學是通過班級授課和黑板、粉筆來進行的。這種單一、簡單的教學手段只能將教育限制在課堂內進行。現在這種教學手段越來越暴露出很襲物大的弊端。信息的傳遞和接收應該充分利用人的各種感官來進行,而黑板和粉筆知識利用了人的視覺器官,所以人們很多器官的功能都被擱置起來。學校教育的整齊劃一也不利於全面發展各種各樣的人才。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到來,各種現代化教學方式紛至沓來。最初是幻燈、投影儀、電影、錄音、廣播、語音實驗室等現代技術廣泛應用,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信息傳遞過程。到後來,衛星的運用、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光纖通訊技術、多媒體技術普及應用到教學上,不僅極大豐富了教學的手段,而且促成了「個別化教學」和cai的產生,為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徑;計算機網路的出現,使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協作更加方便,並產生了「小組合作學習」這種現代教學形式;90年代後,隨著internet和多媒體技術的成熟與普及,為教學交流提供了更廣闊的途徑和更加豐富靈活的形式,教學不再局限於班級教學和小組學習,而是出現了「虛擬教育」、遠程教學、互動式學習等一系列教育新概念。引起了教育領域的一場大變革。這是不可避免的大變革,它是人們在越來越短的時間內傳輸越來越多的信息。這些技術正越來越深入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包括教育領域,為教學工作開辟了新的道路。
你自己挑選

⑶ 信息化建設應該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化建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計算機機房(包括場地、空調、透風、供電、供水、通信線路、安保等)信息化設備(網路設備、伺服器設備、終端設備等)。

2、信息化軟體系統建設支撐各種業務的業務信息系統加強組織(企業、政府、機構、單位)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支持組織決策的決策信息系統服務於信息系統管理的運維管理系統。

3、信息化的組織體系建設為了組織信息化的持續有序而需建立信息化組織架構,並經常進行優化調整。

4、信息化系統安全體系、災難備份與恢復體系建設為了應對各種人為或自然的災難、攻擊等,需要對組織的信息化體系建立安全管理體系,並為了業務連續性而需建立災難備份與恢復體系。

5、組織的信息化與業務連續性管理意識的培養和強化信息化建設過程只是信息化的基礎,還需要長效的運行維護、升級,使得信息化是持續有效的,這就需要經常地強化組織的信息化與業務連續性管理意識,形成一個持續的信息化管理機制,支撐組織戰略目標和業務的持續發展。

(3)信息化改革有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信息化建設內容

信息化建設包括了企業規模,企業在電話通訊、網站、電子商務方面的投入情況,在客戶資源管理、質量管理體系方面的建設成就等。信息化建設是品牌生產、銷售、服務各環節的核心支撐平台,並隨著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的不斷深入顯得越來越重要,未來甚至許多企業就是只依靠信息化建設而生存。

品牌指數數據模型中的信息化建設權值為10分,當品牌在企業規模、通訊系統、網路、電子商務、客戶資源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有正向的建設內容時,品牌指數將給予加分。

在品牌2.0理論體系中,信息化建設作為品牌母體樹冠部分的支撐物,同屬自觸點,也就是品牌母體可以主導的部分。

⑷ 信息化包括哪些方面

企業信息化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1. 產品設計的信息化: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AM)技術,實現產品設計自動化、智能化,縮短研究開發、試制周期,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品種。2. 生產過程的信息化:即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一方面要利用計算機技術對老設備進行改造,使生產技術裝備智能化。另一方面採用智能儀表和電子計算機對生產過程進行檢測、處理、控制,實現生產自動化。這是確保產品質量、增加產量、降低成本的關鍵環節,是企業獲得高效益的技術途徑。3. 產品/服務銷售的信息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全新的方法、概念(如電子商務、網路銷售等)實現企業產品/服務銷售的信息化,擴大銷售,降低成本,增進客戶服務滿意度。4. 管理的信息化:學習和運用先進的管理理論,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把對企業全過程生產經營活動的管理轉變為對信息的管理,減少管理層次,削掉不增值的環節,建立起科學的管理體制,實現物資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最佳結合。5. 決策信息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處理企業內外部信息恭進行科學決策,提高決策水平和速度。此外,企業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培養包括企業領導和職工信息化意識與信息利用能力的提高、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與穩定等,更是企業信息化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任務。
信息技術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縮寫IT),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信息所採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體。它也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感測技術、計算機與智能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
何為信息化?信息化建設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智能化工具又稱信息化的生產工具。它一般必須具備信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與智能化工具相適應的生產力,稱為信息化生產力。智能化生產工具與過去生產力中的生產工具不一樣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龐大規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組織的信息網絡體系。這種網路性生產工具將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將使人類社會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

信息化是以現代通信、網路、資料庫技術為基礎,對所研究對象各要素匯總至資料庫,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學習、輔助決策等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各種行為相結合的一種技術,使用該技術後,可以極大的提高各種行為的效率,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供極大的技術支持

一:滿足業務數據處理 對中小企業來說,其第一位是滿足業務數據處理需要。因為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需求的根本點是業務發展到一定量,手工記帳、統計無法滿足老闆經營、管理企業的需要。因此,中小企業才開始引入信息系統。 二:最關注投資回報率 中小企業首先面臨生存問題,其次資金缺乏,這要求信息化必須能真正解決企業的一些急迫的問題,能夠確確實實獲得明顯的回報,因此在投資建設信息化項目時,它們會更加考慮成本收益分析,即通過信息化企業能夠得到什麼,是不是合算,信息化解決方案的功能是否齊全,是否能夠解決企業某些具體實際的管理問題。中小企業不願意承擔由信息化帶來的沉沒成本,通常它們想通過信息化降低成本,增強競爭能力,而不是降低利潤來獲得業務流程的優化,不求大而全。總之,企業信息化,它們想如何花小錢辦大事,最關注的是投資回報率——產品銷路切實的提升、生產成本的降低、市場規模的成長,不會搞一些花瓶工程。 三:產品價格主導信息化需用 中小企業因其規模小,資金匱乏,企業生存也不太穩定,企業老總對於成本的控制相對更嚴格,普遍注重短期投資回報率,信息化投入非常謹慎,使得它們對IT產品及服務的價格非常敏感,要求的是「價廉物美、性價比高」,產品再好但價格太高也寧願放棄,因此價格是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考慮因素。而那些價廉物美、性價比高的IT產品因此占據了絕大多數市場份額。 四:個性化應用需求較強 中小企業IT應用存在著行業、地區、水平上的差異,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中小企業在信息化建設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需求,而且每個單位都具有不同管理模式和不同流程的個性化需求,加之中小企業資金、人才的缺乏,導致了中小企業在IT產品的投資和解決方案以及信息化的整體實施上都要求實用性和靈活性,個性化的需求日益明顯,不能套用大型企業的標准化產品來實施。 五:更多傾向於全價值鏈解決方案 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對信息技術認識不足、專業人才缺乏、網路應用匱乏以及信息實施過程繁雜等特點,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沖擊和市場挑戰,中小企業不僅僅希望廠商能提供單一的產品和技術,更渴望得到高性價比的全面解決之道,不但能為其提供實用易用、 性價比高的產品,同時還能提供完整良好的售後服務、咨詢培訓,以購買打包產品、增值服務為主要需求特徵。當然產品的品質、廠商的口碑、服務的質量也都是選購的參考條件。 六:「傻瓜安全產品」最受青眯 產品是否具備「簡單、易用、快捷、安全」等特點是中小企業信息化選型的重要關注點。中小企業其實並不需要配備結構復雜、使用繁瑣的「IT產品」,初次采購成本低廉、性能穩定、易用通用、容易維護的I......
信息化規劃有哪些內容?
IT信息化規劃是指在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的指導下,在理解企業發展戰略目標與業務規劃的基礎上,診斷、分析、評估企業管理和IT現狀,優化企業業務流程,結合所屬行業信息化方面的實踐經驗和對最新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的掌握,提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遠景、目標和戰略。通常企業在進行信息化規劃時,會通過三種方式來進行信息化規劃工作。聘請信息化規劃咨詢公司;與在信息化規劃方面有經驗的專家開展咨詢活動;以及依靠企業內部力量完成信息化規劃項目。傳統的信息化規劃公司可以幫助企業建立完備的信息化規劃體系;咨詢可以幫助企業提煉信息化規劃的焦點問題,讓企業借鑒他人的成敗經驗,避免陷阱。

中大咨詢這樣這種大型的,綜合性咨詢公司具有比較好的實力與比較多的經驗。
信息化建設總投入包括哪些
1、技術人員的投入

2、要領導支持,信息化建設可能會涉及企業辦公、生產、日常管理的改變,需領導支持。

3、資金投入

4、多找各類廠商交流學習
什麼是信息化? 信息化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0分
企業信息化簡介

企業信息化指的是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信息資源的全面集成、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實現企業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管理方式的網路化、經營決策的智能化和最優化以及商務運作的電子化,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過程。

企業信息化目標

用信息共享降低高額庫骸、用業務協同提高響應能力,全面提升企業經營效益。

實現企業內部供應鏈信息的流暢管理,以及對企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有效集成,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在企業內部建立精益價值流的工作思維,達到信息准確化,信息及時化,多角度統計,降低庫存,准確核算成本,控制投入產出,提高按時交貨率

信息化規劃藍圖
企業信息化建設包括哪些方面
企業信息化建設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第一個層面是外表的信息系統開發;第二個層面是標准體系建設,這是信息系統能夠持續、深入發展所必須的支撐;第三個層面是標准化組織機構的職責到位、發揮作用,這是標准體系能夠完善和貫徹所必須的保障。 不了解企業信息化標准化的作用,僅僅把企業信息化當作是一次性系統開發的工程行為,就會局限於第一個層面;不了解標准化組織機構的作用,僅僅把企業信息化標准化工作當作是一次突擊性的工作,就會局限於第二個層面。 因此,企業信息化建設如果僅僅孤立地從某個問題、某個層面著眼,盲目地趕國外的ERP、CIO等時髦的概念,雖然短期內見效快,終歸是揚湯止沸。只有第三個層面的標准化組織機構發揮作用,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信息化的問題,從而發揮信息化的後發優勢,走在別人的前面。
教育信息化包括哪些內容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領域的信息化的簡稱。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點是在教學過程中,比較全面地運用以計算機和網路通訊為基礎的現代化信息技術,促進教學過程的全面革新,使學校能夠適應信息化對教育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應包括如下九個方面的內容: (1)教育思想的「信息化」。要從工業化社會的班級批量化、「一刀切」教育思想轉向信息化社會的個性化、人本化教育思想。(2)教育資源的「信息化」。要創建分布式的、超鏈接的、非線性的、多媒體化的、開放的、智能生成式的多種教育信息資源庫,使學校教室、辦公室、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電子化、網路化;要建立教育資源信息系統,使人、財、物、時間、空間等各種資源要素的調控與管理最優化。(3)課程教材的「信息化」。要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深化課程教材改革;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努力提高各科教材的技術含量,注意培養學習者的信息能力。(4)教學模式的「信息化」。要注重建構主義、人本主義、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理論的綜合運用,構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新型教學模式,要將信息的獲取、處理、應用、創新等環節的組配作為教學模式構建的基礎。(5)教學技術的「信息化」。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教育技術的核心,提高各種軟體、硬體、潛件中的技術含量與信息質量。(6)教育環境的「信息化」。創設豐富、多樣、美好的教育信息環境,使師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獲得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校園環境的薰陶。(7)教學評估的「信息化」。注重計算機與網路在評估信息的採集、傳輸、處理和結果分析中的應用,使評估經常化、自動化、智能化。特別要注重信息導航與實時評估,使教學過程能自動朝教學目標演進。(8)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以績效為價值取向改革教育管理模式;注重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常規管理、人事管理、工資管理、檔案管理、設備管理中的應用。(9)教師素質的「信息化」。要注重培養教師的信息素質,提高其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能力。
信息化規劃具體包括什麼?
IT信息化規劃可以分為總體、信息化產品、基礎開發平台和系統開發等層面。信息化總體規劃,包括系統功能需求設計規劃、數據資源規劃、數據建模與數據分析、項目實施監理等。信息化產品類,包括績效管理、電子商務平台、戰略執行系統等。具體方面建議題主可以聯系下相關的咨詢公司,像是中大咨詢,他們在信息化規劃,提供IT系統解方案方面有比較豐富的經驗。
信息化社會包括哪幾個方面
【知識點】信息化社會【參考答案】信息化社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社會的信息化、工廠自動化、辦公自動化和家庭自動化。信息化社會的基本特徵:(1)信息、知識、智力日益成為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2)信息技術、信息產業、信息經濟日益成為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因素;(3)信息勞動者、腦力勞動者、知識分子的作用日益增大;(4)信息網路成為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

⑸ 企業信息化建設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化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硬體設備,首先要組建一個內部和外部網路,如:光纖、路由器、交換機、防火牆、伺服器、PC機。
2、軟體安裝,要把你所需要的軟體進行安裝調試,並把你的伺服器進行分類、分組。
3、測試階段,對軟體及網路進行測試,確保能正常使用。
4、培訓階段,培訓對信息化建設很重要,硬體和軟體只是一個平台,最終的目的是要能真正的用起來,學會操作、規范操作流程才是核心,所以說信息化建設要以人為本。
5、正式啟動,通過培訓、考核解決人員操作的問題,通過實施測試解決支持平台的問題,最後真正意義上的開始運轉整個系統。
現在一些軟體公司都提供信息化建設的實施,當然你也可以在網路里輸入:「OA協同辦公管理系統軟體實施方案」參考和借鑒一些成熟的實施方案自己來完成。

⑹ 我國在實施教育信息化方面採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中國教育衛星寬頻傳輸網(CEBsat)
校園網建設,校校通
開發了各級各類教育資源
全國高校現代遠程教育試點(68所)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百億工程)
組建了「全國信息技術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教育技術分技術委員會( CELTSC) 」
構築了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標准體系CELTS

⑺ 【淺談信息化與教育變革】信息化的變革

摘 要:隨著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給人類教育帶來的變革無疑是最為巨大的。目前差旦肆,信息化教育已成為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之一。如何脫離傳統的定向教學,運用信息化教學使學生對所學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願意學習,自主學習?對如今信息化教育實現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信息化;教育變革;存在問題;應對措施 虛轎一、信息化帶動教育發展與變革 1.教育發展 利用信息化將我們的資源共建共享,有助於基礎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推動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以信息技術為前提,開展的模擬實訓教學,有助於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問題;以信息化為基礎,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有助於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2.教育變革 不容置疑,信息化必將對現有教育體制帶來巨大的改變。教學模式會由原先的教師引導、說教向學生探索、交互所轉變。單科脫離向交叉綜合學科帶實際情境轉變。個體學習向協同學習、小組合作轉變。教師作為實施者向教師作為幫促者轉變。事實性知識與分離技術的評價向基於績效性面向過程的評價轉變。教學集中在教學樓內向分布在不同的地點轉變。教學是就業前的行為向學習是終生的事業轉變。固定的教學時間和地點向隨時可以進入時間、地點可更換的學習轉變。真實的教室向虛擬的教室轉變。由原先的政府辦學向多種教育渠道向國家、集體、個人所轉變。 二、教育改革主要存在的問題 1.新的技術,舊的思路 如今,教師教育觀念的落後已成為制約信息化教育發展的關鍵,雖然許多學校教師開始運用多媒體教學,學校也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但大多隻重視信息設備的引入,認為信息化教學就是單一的多媒體教學。教學還是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信息化教育只是流於形式。 2.硬體資源有限 從我國開展信息化教學的學校的數量上、信息基礎設施和資源建設上和普及程度上來看,與發達國家甚至某些發展中國家相比都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且規模小,經費投入不足。經濟的差距導致教育的差異甚大,導致有些地區的學生未見過電腦,何談信息化教育呢?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對於青少年的信息素養的培養,硬體建設存在著問題。 3.教師信息素養不足 教師知識面的狹小使得現代化的教學媒體、新的教學方法、 教學設計 、教學手段,給教師帶來很大的難度。教師不僅要了解教育技術理論,還要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現代化的媒體,如何選取和設計各種教學軟體,如何進行教學設計,探索和創造新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教育信息化的過程是教師運用這些整合的過程,最終的目標是實現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根本變革。 三、採取的主要措施 1.教學思想的轉變是前提 如今,學生學習的資源已不僅僅來源於教師和書本,學生可以通過網路等各個途徑獲取知識。在某些方面學生的信息量甚至大於教師。教師的任務也不再是教會學生知識,遲銷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怎樣運用信息技術在信息網路中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與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2.教育資源的建設是基礎 教育資源的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是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礎。教育資源的建設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特別是在經濟不發達的邊遠地區,政府應多方籌措資金,加大對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同時還可以利用發達地區學校廢棄的舊計算機支援貧困地區,以加快其實現信息化教育的進程,實現了資源整合、再利用,縮短其信息化的差距。在信息化教育的實現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搜集各方面的媒體素材,並把收集的素材進行合理調整,形成實用的容易獲取且交互性強的教育資源。在現實有限的資源情景下,也可以通過網路平台實現教育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廣泛共享,彌補教育資源的不足。 3.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是關鍵 一個學校乃至一個地區的信息化教育實現程度,目前主要通過觀察其硬體設施是否齊全,很少去關注硬體資源的使用率。這就需要學校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不僅重硬體建設,同時要加強教師對硬體資源有效應用的培訓,使教師真正能運用這些設備,提高媒體的利用效率,使教師充分意識到,媒體的主要功能不應是傳遞教學的載體,更重要的是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和維持學生動機,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探索知識,延伸自己潛能的工具。教師的學是為了更好的教,藉助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及通訊工具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所以對教師進行培訓是十分重要的。教師不僅要學會用這些技術去學習,更重要的是在以後的教學中將這些方法傳授給自己的學生,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對於學校而言,要組織教師開展通識培訓、網路培訓,強化對教師的引領、輔導,從而盡快促進教師信息化技能的提高。 通過教育信息化,實現教育的開放性,應成為教育信息化的精髓。每一個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這就像享用水、空氣和陽光一樣寶貴的基本人權,但是,無論政府或者個人如何努力,仍有相當多的青少年和成人難圓「大學夢」或「繼續教育夢」,唯有教育信息化,才能打破圍牆,滿足更多的學生,尤其是貧困學生,以及因謀生而不得閑暇的成人們圓夢的機會。因此,教育信息化除了帶來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的革新外,更主要的是帶來教育教學模式的改變,這必將是一種革命性的改變。 參考文獻: [1]王曉麗.信息化時代的教育及其變革[J].甘肅經濟縱橫,2004(05). [2]教育部.教育部關於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教師,2002(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中等專業學校) 編輯 魯翠紅

⑻ 信息化主要內容有哪些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智能化工具又稱信息化的生產工具。它一般必須具備信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與智能化工具相適應的生產力,稱為信息化生產力。智能化生產工具與過去生產力中的生產工具不一樣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龐大規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組織的信息網路體系。這種網路性生產工具將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將使人類社會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
信息化是以現代通信、網路、資料庫技術為基礎,對所研究對象各要素匯總至資料庫,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學習、輔助決策等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各種行為相結合的一種技術,使用該技術後,可以極大的提高各種行為的效率,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供極大的技術支持。

概念
一般性定義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於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日本學者梅棹忠夫提出來的,而後被譯成英文傳播到西方,西方社會普遍使用「信息社會」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後期才開始的.
關於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國學術界和政府內部作過較長時間的研討。如有的認為,信息化就是計算機、通信和網路技術的現代化;有的認為,信息化就是從物質生產佔主導地位的社會向信息產業佔主導地位社會轉變的發展過程;有的認為,信息化就是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演進的過程,如此等等。
1997年召開的首屆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對信息化和國家信息化定義為:「信息化是指培育、發展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國家信息化就是在國家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國防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加速實現國家現代化進程.」實現信息化就要構築和完善6個要素(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建設國家信息網路,推進信息技術應用,發展信息技術和產業,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國家信息化體系.
定義
信息化代表了一種信息技術被高度應用,信息資源被高度共享,從而使得人的智能潛力以及社會物質資源潛力被充分發揮,個人行為、組織決策和社會運行趨於合理化的理想狀態。同時信息化也是IT產業發展與IT在社會經濟各部門擴散的基礎之上的,不斷運用IT改造傳統的經濟、社會結構從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狀態的一段持續的過程。

⑼ 信息化建設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信息化建設包括了企業規模,企業在電話通訊、網站、電子商務方面的投入情況,在客戶資源管答迅理、質量管理體系方面的建設成就等。

信息化建設是品牌生產、銷售、服務各環節的核心支撐平台,並隨著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的不斷深入顯得越來越重要,未來甚至許多企業就是只依靠信息化建設而生存。

品牌指數數據模型中的信息化建設權值為10分,當品牌在企業規模、通訊系統、網路、電子商務、客戶資源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有正向的建設內容時,品牌指數將給予加分。在品牌2.0理論體系中,信息化建設作為品牌母體樹冠部分的支撐物,同屬自觸點,也就是品牌母體可以主導的部分。

相關介紹

品牌應該採取積極的對策措施,推動企業信息化的建設進程。品牌2.0理論指出,信息化建設是品牌母體兆慶樹冠部分的支持網路,龐大的品牌識別系統必須對應有強大的信息化建設體系,如果信息化建設不能滿足品族舉握牌識別系統的要求,品牌識別系統也將受到傷害,會自動調低到現有的信息化建設體系可以支撐的大小,這是品牌母體的自我調整過程。

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可以解釋一種現象:為什麼有的品牌進行了很好的品牌識別系統設計,初看起來是一個極具競爭力和發展前景的品牌,但卻不能持久,並馬上出現了負品牌效應(品牌的負面元素暴露進行損害品牌的美譽度)。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信息化建設

閱讀全文

與信息化改革有哪些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為什麼選擇程序猿 瀏覽:755
安怡為什麼恢復不了原始程序 瀏覽:225
信息流過載是什麼 瀏覽:222
環境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有哪些 瀏覽:264
新車怎麼沒有產品 瀏覽:391
永恆紀元交易密碼錯誤限制多久 瀏覽:942
先練什麼技術最好 瀏覽:730
大盤都有什麼數據 瀏覽:477
東吳證券交易密碼如何設置 瀏覽:757
怎麼查到公司的大數據 瀏覽:709
短線有哪些交易模式 瀏覽:503
顧客反復買產品返費是什麼原因 瀏覽:548
家庭實用新產品有哪些 瀏覽:251
如何做外匯交易誤區 瀏覽:752
如何鍛煉王者的技術 瀏覽:115
哪裡能賣交易冷卻的飾品 瀏覽:666
寶雞第二商貿學校里邊有什麼技術 瀏覽:549
湖北怎麼查打疫苗信息 瀏覽:62
怎麼跟客戶說明產品變更了什麼 瀏覽:173
保稅區會計業務代理需要哪些條件 瀏覽: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