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信息技術聽課評語和建議
信息技術評課用語優缺點及建議:
② 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聽課評課
聽課 一、什麼是聽課 聽課是聽課者憑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關的輔助工具(記錄本、調查表)直接或間接從課堂情景中獲取相關的信息資料,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學習,評價及研究的教育教學方法。 二、聽課的功能(1)、發現亮點,總結經驗教訓,藉助別人的教法指導自己的教學;(2)、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相互學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3)、增進教師之間的了解,形成教學氛圍,促進教研工作的有效開展。(4)、可以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教學理念,促進課堂教學理論的提高。 三、聽課的原則 1、先進思想性原則(1)、教師學科素養培養,用先進的教育理念統領教學(「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教學的魅力在於如何將學生初始學習興趣轉移到課堂教學中來),提倡以學生在課堂中的狀態即學習效果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2)、信息技術教師要明確總體教學目標,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為根本目的; 小學以興趣為主,引導學生認識信息技術相關知識; 初中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文化道德觀念,尤其在網路環境中,加強自身素養作為中學教育重要內容; 高中,提倡深度學習,向學生傳授技術層面的內容、思想、方法、原理等深層次東西。 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就是抓好學生興趣培養、能力培養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在能力培養方面避免對學生單純技術上的培訓,側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明確學習和探索軟體的方法比掌握軟體功能更重要的教育思想。(3)、教學過程活動化,學生活動是教學設計的重點內容。 2、發展性原則 以教師的發展為主,淡化聽課的甄別功能,發揮聽課的教育功能。 拒絕表演課,多上研究課。 3、科學性原則 制定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評價標准,評價標准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基本維度評價教師的授課質量,評價標准應側重學生的學習方式。 四、怎麼聽? 教師手裡有了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才能依據量表確定聽課的著眼點,大大減少聽課的盲目性。(1)、聽教學思想,感悟教師是否體現課改的精神和理念。(2)、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具有科學性、思想性、教育性,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心理特點,教學設計整體新穎,結構完整,重難點突出,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安排得當,注意課程整合。教學內容以目標為依據,靈活處理教材,教學內容生活化,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3)、關注教學活動過程 教學過程是解決怎樣教,如何學的問題。包括: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知識材料的設計。 當前新課程教育中,我們更加關注教師是否啟發學生思維,是否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實踐的機會,是否引導學生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是否引導學生去歸納、總結或者老師幫助學生歸納、總結。(4)、關注學生活動 要關注學生活動是否有一定的深度,活動是否充分,活動內容是否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是否符合學生、教學內容實際,活動內容是否能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既做到全體參與,又要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分層提出要求,給以相應的指導,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能力有所發展。 五、聽課中注意的問題(1)、課前准備,帶著問題去聽課 1)、提前學習執教者提供的教學設計 2)、初步勾勒大體教學框架,思考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困惑)是什麼。然後在聽課中,特別留意執教者在這些問題上是否有成功之處可以借鑒,帶著問題聽課。 3)、角色轉換教師一方面要充當學生角色,將自己置於「學」的境地中,另一方面, 我們更應該是「教師」的角色,將自己置於「教」的境地。(2)、認真做好聽課記錄,為教育思考積累素材採用邊聽,邊記,邊思考的方式,以聽為主,記錄有詳有略,講究一定的技巧。 在做聽課記錄過程中,進行對比研究;如果在記錄過程中,出現記錄速度跟不上教學節奏,可以以摘要形式,簡單記錄,待聽完課後進行完善。比如有了感受、觸動、立刻用簡潔的語言予以批註。(3)、聽課後整理記錄、認真分析、總結整理聽課記錄,重新梳理記錄要點,重現教學活動過程。做好課後分析,找出這節課的閃光點,總結出一些有規律性的認識。明確對自己有啟迪、能學會的有哪幾個方面。並針對這節課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與合理性的修改建議,與執教教師進行交流切磋,以達到互助互學的目的。 六、聽課中的五個維度 觀察教師的五個緯度: ①組織能力。包括教學內容的、教學語言、教學活動組織。 ②調控能力。能根據課堂教學進展情況與出現的問題,採取有效的措施,調整教學環節,調控課堂教學,保證教學任務順利進行。 ③教學機智。觀察教師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學過程中有用的信息能力,是否靈活利用課堂生成出來的各種教學資源,果斷處理課堂偶發事件,從而激活課堂教學。 ④練習設計。能否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設計具有彈性、開放性實踐性的練習題,達到鞏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需要。 ⑤教學境界。一看教師是否依據教材內容做到用教材。二看教師能否做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三看課堂上教師提供給學生的活動機會與時間有多少。 觀察學生的五個維度: ①參與狀態。觀察學生是否全員參與,參與的面有多大。 ②交往狀態。一看課堂上是否有多向信息的聯系與反饋,二看課堂上的人際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圍,三看課堂上人際交往過程中是否能團結互助,合作學習,四看交往過程中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技能。 ③思維狀態。一看學生是否具有問題意識,二看學生提的問題是否有價值。三看學生探究解決問題是否積極主動,是否具有獨創性。 ④情緒狀態。一看學生是否有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悅感,二看學生能否自我控制與調節學習情緒。 ⑤生成狀態。一看課堂生成具有價值的教學資源,二看學生對學習是否充滿信心,體驗成功,三看學生是否受到道德教育,學會做人。 評課 一、什麼是評課? 評課,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對上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否確立現代教學觀,和對其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 二、評課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1、明確評課目的。評課是一種認真負責的教後反思活動,目前評課中存在一些問題:(1)、注重形式(2)、對課的評價缺乏深層次的頗析。 2、把握評課內容。根據目前教學改革的趨勢看,評課應圍繞以下內容進行。一、評教學思想。二、評教材處理。三、評教法運用。四、評學法指導。五、評教學過程。六、評教學效果。 以上六個方面可以歸結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4個方面來評價。 3、講究評課的技巧。評課效果如何,這是個方法問題。方法得當,效果就好。否則就會失去評課的意義,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因此,在評課的方法技巧上應該注意: ⑴要抓主要矛盾。 根據上課教師探討的目的和課型,根據聽課的目的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抓住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問題進行評論。 ⑵要採用多種形式。 ⑶要堅持激勵原則。 4、評課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一、評課要有準備,切忌信口開河。二、評課要有重點,切忌吹毛求疵。三、評課要全面衡量,切忌以偏蓋全。四、評課要因人而異,切忌程式化。①、要注意年齡差異。②、要注意教師的性格差異。 ③、要注意教師的素質差異。五、評課要實事求是,切忌片面性和庸俗化 三、如何評課 1、評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確定:全面、具體、適宜制訂教學目標, 有針對性、導向性。 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2)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目標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得到鞏固和強化。 2、評教材處理 知識教授得准確、科學,准確把握教材重點難點,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精心組織、處理教材:根據教學規律、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充實與處理,重新組織、科學安排教學程序,選擇好合理的教學方法,使教材系統轉化為教學系統。 3、評教學程序 (1)看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學生實際;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清晰;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好 (2)看課堂結構安排 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 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與銜接恰當: a)、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要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要看有沒有「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的現象,要看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 b)、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要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沒有教師佔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的現象。 c)、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要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太少的現象。 d)、計算優差生活動時間。要看優、中、後進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優等生佔用時間過多,後進生佔用時間太少的現象。 e)、計算非教學時間,要看教師在課堂上有沒有脫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和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 4、評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學方法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2)、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多樣化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3)、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4)、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看教師是否適時、適當地用了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電腦、電視、電影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5、評教師教學基本功 1)、看板書:好的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依綱扣本。其次,言簡意賅,有藝術性,再次,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 2)、看教態: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融洽。 3)、看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繫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准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煉,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4)、看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等熟練程度。 有的還要看在課堂上,教師對實驗的演示時機、位置把握得當,照顧到全體學生。課上演示和實驗操作熟練准確,並達到良好效果。 6、評學法指導 1)要看學法指導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確 幫助學生認識學習規律,端正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提高學習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2)學法指導的內容是否熟悉並實施 7、評能力培養 評價教師在課題教學中能力培養情況,可以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挖掘學生內在的因素,並加以引導、鼓勵; 培養學生敢於獨立思考、敢於探索、敢於質疑的習慣; 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和心理品質; 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平時,教會學生在多方面思考問題,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8、評師生關系 1)看能否充分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2)看能否努力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9、評教學效果 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 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都能達成。 三是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③ 談談信息技術評課中的關鍵
評課:首先最重要的是教師課堂組織能力(課堂中教師角色的發揮,學生積極性的調動等),其次是語言能力(包括發音、語速、言辭是否得當等),還有就是板書等教師的技能,再就是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
評課考察主要就是這四個方面。
④ 語文評課信息技術融合怎麼評
語文評課信息技術融合可以這樣評:
1.優化設計中教師先是出示相關圖片,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灶散,整個設計寓教於樂,帶領學生體會學胡賀習的樂趣。
2.信息技術的運用讓課堂更加有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使學生在參與教學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3.作業將信息技術運用優化到各個環節, 目的明確,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4.在教學的導入、講授、評價三個環節輔助以信息技術工具,讓課堂變得更褲辯派加活躍。
⑤ 評課:教學難點的突破和重點的突出
節課我們都要圍繞一個知識點進行教學,並進行有效的挖掘與延伸,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知識中難以理解接受的知識進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數學教學是否有效的基本標准之一,就是看教師在教學中能否突出重點,根據學生實際,突破難點。洞拿卜本文提出了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應注意的幾個要點,並嘗試找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 實踐策略。我以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例,就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談一些體悟
一、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應注意的幾個要點
1.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從知識點中梳理出重點
理解知識點,首先是要理解這部分內容整體的知識結構和內容間的邏輯關系,再把相應的教學內容放到知識的結構鏈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個單元的知識點,特別是要詳細地知道每節課的知識點,在教學中做到不遺漏、不添加。如果知識點是某單元或某內容的核心,是後繼學習的基石或有廣泛應用等,那麼它就是教學重點。教學重點一般由教材決定,對每個敏培學生是一致的。一節課的知識點可能有多個,但重點一般只有一兩個。以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為例,本課的知識點有:(1)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能按步驟解決問題;(2)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3)學會檢驗,掌握檢驗的方法;(4)明白替換問題的特點:在和一定的數量關系下,將一種數量替換成另一種數量;(5)理解用「替換」策略解決倍數關系和相差關系問題的同和異;(6)感受「替換」策略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梳理這些知識點後,本課的教學重點有兩個:一是讓學生學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二是讓學生明白替換問題的特點:在和一定的數量關系下,將一種數量替換成另一種數量。
2.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從重點中確定好難點。
數學教學重點和難點與學生的認知結構有關,是由於學生原有數學認知結構與學習新內容之間的矛盾而產生的。把新知識納入原有的數學認知結構,從而擴大原有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是同化。當新知識不能同化於原有的數學認知結構,要改造數學認知結構,使新知識能適應這種結構的過程是順應。從學生的認知水平來分析,通過同化掌握的知識點是教學重點,通過順應掌握的知識點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當然,在實際教學中,由於學生個體認知水平的差異,同化的知識對有的學生而言,也是學習難點,順應的知識對有的學生而言,不一定是學習難點。總之,要根據學生實際,在把握重點的基礎上,確定好難點。仍以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為例,「替換」是一種應用於特定問題情境下的解題策略,從學生的認知結構上看,掌握這一解題策略的過程是順應的過程。因此,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教學難點,即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除此以外,這節課的另一個教學難點是在用「替換」的策略解決相差關系的問題時,要找准總數與份數的對應數量,理解總數的變化。
3.把握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區分教學重點和難點。
分析教材,我們認為教學重點指的是「在整個知識體系中處於重要地位或發揮突出作用的內容」。因此,教學重點是基於數學知識的內在邏輯結構而客觀存在的。分析學生的認知結構,我們知道教材上的重要知識點是要學生通過同化或順應去實現的,在 同化或順應的過程中出現教學難點。納穗由於難點與重點形成的依據不同,所以有的內容是重點又是難點,有的內容是重點但不一定形成難點,還有的內容是難點但不一定是重點。教學中,還需要教師在分析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區分好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為例,教學重點和難點都是通過畫圖和列表的方法,學會用假設策略分析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解決問題。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列表假設的方法蘊含了變元思想,比畫圖假設的方法更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因此可直接給出表格,讓學生看懂表格後,再填表解決問題。最後通過比較,找出兩種方法的共同點,從本質上理解假設策略
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幾條主要策略
1.把握好重點和難點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前提。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要想在教學中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首先是深鑽教材,從知識結構上,抓住各章節和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其次是備足學生,根據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並考慮到不同學生認知結構的差異,把握好教學重點和難點。課前的精心准備、准確定位,就為教學時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提供了有利條件。
2.找准知識的生長點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條件。
小學數學是系統性很強的學科。數學教學就是要藉助於數學的邏輯結構,引導學生由舊人新,組織積極的遷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認識簡單與復雜問題的聯系,不斷完善認知結構。因此,新知識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識生長點,找准知識的生長點,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可依據以下3點找准知識生長點:(1)有的新知識與某些舊知識屬同類或相似,要突出「共同點」,進而突破重、難點;(2)有的新知識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舊知識組合而成,要突出「連接點」,進而突破重、難點;(3)有的新知識由某舊知識發展而來的,要突出「演變點」,進而突破重、難點。如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雖然每個策略都有其適用的題目,但是在形成新策略的過程中要綜合應用已有的策略,如學習替換與假設策略時要用到畫圖、列表等策略,且綜合法與分析法貫穿始終。所以這一單元的教學,是數學認知結構改造的過程,要突出「演變點」,進而突破重、難點。
3.採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修改稿)》指出:教師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自主學習的關系,通過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認真閱讀這段話,可以知道:根據學生實際,採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如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時,合適的教學方式是獨立思考——嘗試解題——合作交流——比較歸納——反思小結——形成體驗。這樣的教學方式,能使學生在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感悟解題策略,形成解題策略,體會策略價值,自覺應用策略解決問題,真正做到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
4.積累基本的數學經驗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基礎。
基本數學經驗是指在數學目標的指引下,通過對具體事物進行實際操作、考察和思考,從感性向理性飛躍時所形成的認識。數學經驗源於日常生活經驗,高於日常經驗。小學數學活動可分為4類:直接來源於生活的數學活動;間接來源干生活的數學活動;為數學學習設計的純粹數學活動;意境連接性的數學活動。「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屬於間接來源於生活的數學活動,因此教師要設計有層次的數學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經歷解題過程,進行體驗和反思,把解決問題中的體驗加以整理,對獲得的數學經驗進行反思,對學生的認知過程再認知,從而掌握解題策略,感受策略價值,積累數學經驗,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以五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舉」為例,教學例1要讓學生經歷無序到有序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有條理地列舉;教學例2要引導學生用列舉的策略解決問題,要不重復、不遺漏地進行思考,感受用列表、打「?」法列舉的簡潔、有序;教學例3要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進一步感受列舉策略的特點。 教學每道例題,都要引導學生回顧和反思,積累數學經驗,樹立主動用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
5.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保障: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因此,在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化動為靜,化隱為顯,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並通過與傳統技術的聯合與互補,有效促進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如:教學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假設」時,利用信息技術,通過畫圖直觀演示用替換和假設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會用這兩種策略分析數量關系,保證了重難點的順利突破。
⑥ 如何進行專業的評課
作為一位從事一線教學的老師,經常聽別人的課,評別人的課。也經常被別人聽課,被別人評課。評課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下面分享一下我對評課的看法,不當之處還望批評指正。我認為評價一節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著手:
第一、教學程序
首先要看新課導入部分是否自然。做好新課導入是上好一節課的開端,新穎的課堂導入要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之中,為下一步的新課講授做好准備。然後是新課講授。課堂小結。隨堂練習。看課堂教學程序是否完整。
第二、教學目標
看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准確把握這這三個方面的關系是上好一節課的核心。
第三、教學內容
看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知識點講解是否准確。是否重難點突出。
第四、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內容,選擇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是否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服務於課堂。看師生互動,是否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
第五、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效果主要看學生反饋,看學生課堂表現是否參與了整個教學過程的思考。看學生對講授知識的掌握情況,課堂氣氛是否活躍等方面來考量。
點評方式在實事求是的前提下遵循321原則,即先說三個優點,對這課加以肯定,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這也體現對授課者的尊重。然後提兩個值得商榷的地方,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後提出一個不足之處,希望授課者能夠改進的地方,這樣既尊重了授課者,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也給授課者提出了建議。總之,評課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想要真正評好一節課,主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摸索總結。
⑦ 信息技術課堂,如何進行評課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研員,聽評課是必須要做的工作,也是重中之重的工作。那麼如何評課呢? 作為學校來說,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離不開聽課和評課。每個學校最重視的就是教育質量。它是學校工作的生命線。每個老師都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為追求目標。所以進行著一系列的聽評課活動。聽評課是一種最直接、最具體、最經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原方法和手段。聽評課是我們一線教師互相學習、切磋教藝、研究教學的重要措施,我們信息技術教材上就有這樣的材料,肖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以後還是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以後,每個人就是兩個思想。」所以,教師之間開展聽評課活動,就能達到交流教學經驗、切磋教藝的目的。聽評課有著幾大功能:一是教研科研功能。事實上,聽評課既是教研活動,又是科研活動。它都在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它既是一個驗證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個實踐操作、升華為理論的過程。在聽評課中可以學習吸收大量的教學理論、經驗和先進的教改信息,在執教中去運用。也可把自己的經驗總結概括形成理論。如此循環反復,教師的教學業務素質必然會有很大的提高。二是激勵發展功能聽評課對開闊教師的視野,激勵他們上進,發展他們的教學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能引導教師走教學能力螺旋式上升的道路。三是教學診斷功能有針對性地去聽課,在評課時,對課做出綜合分析。分析過程中,在肯定優點的基礎上,重點分析問題。要對教師鑽研教材、處理教材、了解學生、選擇教法、教學程序的設計諸方面做一透視,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最後提出具體改進的意見。這是一個「診──斷──治」的過程。四是溝通協調功能。它能協調老師與老師、老師與學生、教師與領導之間的溝通能力。信息技術課聽評課的特殊之處在於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角度不同。信息技術課聽評課除了要從常規的評教學目標;評教材處理;評教學程序;評教學方法和手段;評教師基本功;評學法指法;評師生關系;評教學效果外,還要注意評價兩個方面:一是評價學生的能力培養方面。我們信息技術課的最終宗旨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而信息素養是一點一滴的貫穿在每堂課中的,每堂課中不但是要教會學生使用這項技能,還要使學生明白為什麼要掌握這項技能,掌握的這項技能在生活和學習中如何運用,今後遇到此類問題時會運用所學技能進行問題解決的能力。所以在聽評信息技術課時要注意評價這方面。二是評價學生的學。信息技術課對學生的評價要求應該更高。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表現在能認真聆聽,積極思考,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質疑問難,積極動手實驗,主動和同學協作學習。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廣度如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人數較多,參與學習活動的方式多樣,除常規的讀、寫、練外,適時組織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參與學習活動的時間適度。做到教師講解不超過1/2,學生自主學習時間不少於1/3。學生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否有效:在合作學習中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同伴之間有良好的溝通。在探究學習中,學生能從所給情境中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提高技能、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總之,有效的聽評課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提高自身的好途徑。
⑧ 對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課例進行評課,應該關注哪些方面
精心設計教學案例。新課程強調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
⑨ 評課信息技術融合怎麼評
信息技術融合評課方法如下:
1、脊手評學目標
教學目標確定:全面、具體、適宜制訂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導向性。
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目標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得到鞏固和強化。
3、評教學程序
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學生實際;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清晰;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好。
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要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要看有沒有「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的現象,要看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
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要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沒有教師佔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的現象。
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要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太少的現象。
計算優差生活動時間,要看優、中、後進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優等生佔用時間過多,後進生佔用時間太少的現象。
計算非教學時間,要看教師在課堂上有沒有脫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賣桐情,和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