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信息化戰爭的內涵
信息化戰爭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武器裝備系統、以信息為主要資源、以信息化軍隊為主體、以信息中心戰為主要作戰方式,以爭奪信息資源為直接目標,並以相應的軍事理論為指導的戰爭。
信息化戰爭所描述的戰爭形態有以下6種表現:主要使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武器裝備系統;以信息為主要戰略資源;以信息中心戰為基本作戰方式;以爭奪信息資源為戰場目標;以信息化武裝力量為主體;實行以信息化軍事理論為基礎的戰爭指導。
(1)信息化戰爭主題怎麼起擴展閱讀
信息化戰爭的形成條件:
一、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是促使信息化戰爭形態到來的原動力。
二、軍事斗爭的需求是信息戰爭形成的直接動力。
三、信息化戰爭形態的出現是戰爭形態自身發展的必然。
四、戰爭目的和手段的矛盾運動,推動高效益戰爭樣式應運而生,引起戰爭形態的質變。
② 何為信息化戰爭
1、主要使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武器裝備系統;
2、以信息為主要戰略資源;
3、以信息中心戰為基本作戰方式;
4、以爭奪信息資源為戰場目標;
5、以信息化武裝力量為主體;
6、實行以信息化軍事理論為基礎的戰爭指導。
(2)信息化戰爭主題怎麼起擴展閱讀:
武器系統的信息化包括:
1、硬殺傷——直接殺傷,破壞直至確保摧毀的以信息技術為依託的精確制導武器與遙感武器(不是傳統武器)。代表武器:激光等精確制導炸彈(雀陵悉JDAM)、軍用無人機、新一代巡航導彈。
2、軟殺傷——對敵方信息化系統滲透、干擾、壓制的手段。旨在破壞敵方的信源、信宿、信道,間隔敵方的通訊和指揮系統,對對頃乎方的精確制導武器致盲。代表武器:黑客武器和計算機病毒。
3、新概念武器——以新的毀傷機理為目的,以高新科技手段和信息技術為依託設計的不同於傳統武器的全新作戰單元。代表武器:定向高能粒子武器、動能電磁武器、微機電納米武器和機器人。
③ 求一篇以軍隊未來信息化建設為主題的演講稿。急需!感謝。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戰爭已逐步登上歷史舞台。在世界近期發生的四場局部戰爭中,以美軍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軍隊,依仗其強大的信息優勢,在奪取和保持制信息權的基礎上,以較小的代價,一次又一次取得戰爭的勝利。這一不容置疑的事實,對我軍履行歷史使命、打贏未來戰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為實現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目標,我軍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確立信息化作戰理念,提高信息化作戰能力,為打贏未來的信息化戰爭奠定理論基礎和物質基礎。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打贏未來的信息化戰爭,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機械化作戰理念,確立先進的信息化作戰理念。傳統的機械化作戰理念是建立在機械化武器裝備基礎上的、以提高作戰效率為目的的「效率作戰」理念。「效率作戰」理念反映了機械化戰爭條件下作戰的本質規律,對充分發揮機械化武器裝備的作戰能力,立足我軍現有裝備與高技術強敵作斗爭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然而,面對我軍的「跨越」式發展,「效率作戰」作為一種「粗放型」作戰理念,不能充分發揮以精確控制為特徵的信息化武器裝備的作戰能力,不能滿足指導未來信息化作戰的需要,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著眼充分發揮信息化軍隊的優長,確立以提高作戰效益為目的的「效益作戰」理念。效益和效率是評估戰斗效果的兩個不同指標。眾所周知,效益是建立在效率的基礎之上的,沒有高效率就不可能有高效益。但效率強調的是效果與時間之間的關系,只要在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效果大,效率就高;而效益在強調效果與時間之間關系的同時,還要強調投入與效果的關系,只有在投入小、效率高的情況下才能產生高效益。在機械化戰爭時期,由於信息技術相對落後,軍隊對作戰行動的控制能力相對不足,作戰中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通常集中數倍於敵的兵力,對敵實施「覆蓋」式的打擊,並控制強有力的預備隊,以應付作戰中出現的意外情況。這種「效率作戰」雖然增加了取勝的把握,但由於投入力量過大、作戰方式粗放而導致戰斗消耗巨大,並會產生較大的附帶性毀傷。 「效益作戰」追求作戰的高效益,是建立在武器裝備高度信息化的基礎之上的。通過精確掌握戰場信息,投入適當夠用的兵力兵器,對敵實施「點對點」式的精確打擊,在追求勝利最大化的同時,力求投入最小化,並將作戰的附帶損失降到最小,有利於充分發揮信息化軍隊作戰控制能力強的優勢。「效益作游羨戰」以摧毀敵軍的作戰能力為目標,與以殲敵為目標的「效率作戰」相比,更符合人類戰爭趨於理性發展的需要。
高度發達的現代信息技術與武器州磨禪裝備相結合,便產生了精確制導武器,使武器裝備的戰術技術性能產生了質的飛躍。同理,將信息技術與「效率作戰」理念相結合,便可產生「效益作戰」理念。如果說「效率作戰」是一種「力戰」理念,那麼「效益作戰」則是在「力戰」基礎之上更進一步的「巧戰」理念。隨著武器裝備毀傷能力的提高,戰爭的破壞性越來越大。核武器的出現,使武器裝備的破壞性遠遠超出了戰爭的政治目的。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在描述核戰爭時說,未來的戰爭沒有贏家,因為戰後人們不可能再坐到談判桌上來,到時候別說是談判桌,恐怕就連一塊完整的石頭也找不到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味地追求作戰的高毀傷率,則可能給全人類帶來無窮的災難,必將與人類追求文明和發展的需要背道而馳。世紀之交,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使人類歷史大踏步地從工業時代走進信息時代。與此同時,世界性的新軍冊塵事變革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在軍隊中的廣泛運用,使軍隊武器裝備的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戰術技術性能產生了質的飛躍。在近期發生的幾場局部戰爭中,信息化程度較高的發達國家軍隊,依仗其先進的信息化武器裝備,以遠程精確打擊為主要手段,在奪取並牢牢控制制信息權的基礎上,在對尚處在機械化時期的欠發達國家軍隊的戰爭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勝利。為適應信息化戰爭的新情況,實現「打贏」的目標,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研究信息化戰爭的本質規律,從我國的國情和軍情出發,將「效益作戰」理念具體化、科學化,創立具有我軍特色的信息化作戰理論,用以指導我軍的信息化建設。
要打贏未來的信息化戰爭,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提高我軍的信息化作戰能力。目前,我軍現代化建設已經進入了以實現信息化為目標的新的發展階段。今後一個時期,我軍建設將處於整體轉型、結構調整和作戰能力大幅躍升的關鍵時期,軍隊建設的方方面面都將處於變化之中:軍隊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技術復雜性和密集度明顯增大;作戰與軍隊建設的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加強軍隊建設科學設計的重要性明顯增強;國家保障軍隊的方式發生重大變化,軍隊對經濟、科技和社會的依賴性明顯增強;軍隊建設成本發生重大變化,對科學決策、提高軍費使用效益的要求明顯提高。在這一變化過程中,我軍將在較長時期內面臨著作戰能力與打贏信息化戰爭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一是國家安全需求與軍隊提供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二是適應信息化戰爭要求的軍事體系與我軍現行組織體系的矛盾;三是建設信息化軍隊對人才的要求高與部分官兵素質偏低的矛盾;四是軍隊現代化發展的資源需求較大與軍費不足和使用不盡合理的矛盾。這些矛盾表明,我軍在作戰能力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夠全面、不夠協調和不可持續的問題,迫切需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提高信息化作戰能力。
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提高信息化作戰能力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做到以下幾點:一是以提高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為核心。要滿足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要求,我軍必須大力加強軍隊信息化建設,大幅提升作戰能力。要以提高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為核心,以提高作戰能力為主要目標,改進對作戰能力的評價方式。二是用信息化主導軍隊發展。目前,由於機械化建設的任務尚未完成,我軍面臨著機械化與信息化雙重建設任務。信息化已經成為我軍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因此,要正確處理好機械化與信息化的關系,堅持用信息化主導軍隊發展。三是加強綜合集成。綜合集成是建設信息化軍隊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我軍應著眼信息的快速流動和資源共享,基於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用系統理論統籌規劃,加強頂層設計,注重將指揮要素、火力平台、保障力量按系統整合,大力推進武器裝備的技術集成、指揮控制的功能集成、作戰力量和支援保障力量的編組集成、各種標准和規范的制度集成。四是依靠科學技術推動軍隊發展。要貫徹科技強軍戰略,把國家和社會的科技力量有效地轉化為軍隊作戰能力,把發揮強大的政治優勢與發揮有限的科技優勢有機統一起來,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不僅要促進科學技術向武器裝備快速轉化,而且還要使科學技術進入領導決策、作戰指揮、教育訓練、行政管理、政治工作和後勤保障。五是堅持自主創新。應對新軍事變革的挑戰,我軍應強化自主創新的觀念,一方面要揚棄歷史上承襲下來的蘇軍模式,另一方面要「為我所用」地吸收發達國家軍隊的經驗,按照「學人而不受制於人」的思路,創新信息化發展模式,走出一條具有先進性的中國特色發展道路。六是堅持可持續發展。要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在重視做好新時期軍事斗爭准備的同時,要克服只顧眼前的短期行為。要大力加強戰略籌劃,謀長久之計,求治本之策,形成當前建設與長遠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
④ 要想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 我們應該怎麼做
信息時代,各種先進指揮信息系統的運用,為指揮員實施科學高效決策提供了技術條件,作戰決策必須充分考慮政治與軍事、定性與定量、人工與計算機、時效性與科學性等問題的相互影響和有機統一。
大學生要將所學知識轉化成軍隊的戰鬥力,大學生頭腦靈活思想先進,再加上專業水平,結合部隊現有裝備或新信息化裝備,一定會發揮出不小戰鬥力,能動的意識對事物有著促進的作用,大學生的先進思想一定會對戰爭的最終勝負有著不小的作用,這應該說成是軍隊素質提高的體現,科技強軍的要求。
(4)信息化戰爭主題怎麼起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要登高望遠、見微知著,看到世界軍事領域發展變化走向,看到世界新軍事革命重大影響,形成科學的認識和判斷,與時俱進大力推進軍事創新。
要採取有效舉措,強化練兵打仗思想,強化訓練改革創新,強化作戰指揮和技戰術訓練,不斷推進軍事訓練實戰化有效落實,切實提高部隊實戰能力。
面對世界新軍事革命的嚴峻挑戰和難得機遇,只有與時俱進、大力推進軍事創新,才能盡快縮小差距、實現新的跨越。
⑤ 信息化戰爭是怎樣形成的
信息化戰爭產生與形成的主要標志是以機械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主導,走機械化信息,化復合發展的道路。
信息化戰爭是一種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並依賴於信息的戰爭形態,是指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以及信息時代核威懾條件下,交戰雙方以信息化軍隊為主要作戰力量,在陸、海、空、天、電等全維空間展開的多軍兵種一體化的戰爭。
依託網路化信息系統,大量地運用具有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水平的常規的武器裝備,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方法,在局部地區進行的,目的手段規模均較有限的戰爭。
(5)信息化戰爭主題怎麼起擴展閱讀:
信息化戰爭形態的三個發展階段:
一、信息化戰爭初級階段。
萌芽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海灣戰爭為確立標志,在科索沃戰爭中趨於成熟,在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也可視作信息化主導下的新型機械化戰爭。
這一階段的戰爭物質基礎是具有一定信息技術含弊咐量的機械化平台、相對分立的感測器、以樹狀拓撲為主的C3I系統、精確制導彈葯、電子戰裝備以及隱身飛機等少量新概念武器;
軍隊技術變革主題是「連點成鏈」,即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軍事體系,建立「偵—控—打—評」等重點鏈路、形成簡單閉環並快速向網路化方向生長。
以2003年伊拉克戰爭為例,當時美英聯軍已擁有了較強大的戰場信息化網路,能夠將偵察、監視、指揮、控制、通信等系統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模襪,確保實時共享各類信息資源。
二、信息化戰爭中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自然擴張和平滑過渡。
這一階段起始於本世紀第一個十年前後,預計將延續至未來20年左右。這一階段的戰爭物質基礎主要是信息化主戰裝備與彈葯、綜合化戰場感測體系、柵格化信息傳輸網路、網電一體化的信息戰裝備和具有輔助決策能力的指揮控制系統等。
與初級階段相比,裝備體系的概念與構成發生較大變化但未發生根本性顛覆,大中型裝備在主戰裝備體系中仍占據著絕對的支配地位。
三、信息化戰爭高級階段是對中級階段的深度揚棄與顛覆性發展。
這一階段的戰爭物質基礎是新質機械化與新質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造就的「軍事物理信息融合系統」,包括泛在化智慧化的戰場感測體系、智能化超能化的主戰裝備體系及彈葯、實時化分權化的協同任務規劃體系、分布式自主化的作戰編隊與集群等。
作為戰爭形態主要標志的主戰裝備體系,無論是概念還是結構均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一代核武器、空間攻防作戰平台、天基戰略打擊武器、臨近空間高超聲速武器、跨界飛行器、洲際戰略轟炸機、空天防禦系統、網路戰武器和戰略電子戰武器等將構成戰略威懾與打擊的中堅力量,
而各類智能化的無人機、無人車輛、無人艦艇、外層空間機器人、水下自主航行器、納米仿生機器以及電磁軌道炮、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和新一代網路電子戰武器等將集中取代傳統的戰役戰術武器成為租碼純戰場新寵。
⑥ 如何研究信息化戰爭
一必須以科學的軍事理論為指導
二必須更新觀念,轉變戚扒思維
三必須緊密聯系戰爭實踐的發展
四必須結合軍事信息技術的發展
五必須事實求是的借鑒外軍的有益經
一必須軍事理論為指導
堅持以科學的軍事理論為指導對於搞好信息作戰的研究,推動軍事理論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首先,只有堅持以軍事理論為指導,才能使信息作戰研究保持正確的方向。
再次只有堅持以科學的軍事理論為指導,才能不斷促使軍事理論的繁榮與發展。
二必須更觀念,轉變思新維
觀念的更新是理論創新的前提。軍事理論的創新和變革,都是在新舊觀念不斷斗爭中產生的。
如果我們仍然以傳統的軍事觀念去思考現代戰爭,就會犯下歷史性的錯誤。
三必須緊密聯系戰爭實踐的發展
戰爭是檢驗軍事理論的試金石是發展軍事理論的磨刀石。軍事理論的每一次重大變革和發展,都要藉助於一定的戰爭實踐。
軍事理論是一門最要求創新 最不能停滯的理論。
四必須結合軍事信息技術的發展
科學技術的進步影響軍事理論的發展變化,這是不容置疑的。
作戰理論的發展,必須建立在戰法變革和創新的基礎之上,而戰法變革和創新則是建立在技術進步之上。
五必須事實求是的借鑒外軍的有益經驗
當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軍隊,關起門來搞建設.發展,都是不行的,必須面向世界,跟上世界軍事發展於變革的潮流積極借鑒外軍嘩槐的有益經驗和理論結果。
如今,博採眾長,吸收借鑒,已成為各國發展軍事理論研究的共識。
學習借鑒外軍有益經驗和理論成果,可以使我們把握時代脈搏,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比較中發展自己的軍事理論;
可以使我們開闊眼光,把世界軍事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作為參照系,找出本國軍事理論在世界坐標系中的位置,正亂仔友確認識我軍軍事理論的現狀,並從軍事理論上求得突破,找到相應政策,以便掌握未來戰爭的主動權;
可以使我們的研究工作少走彎路,減少或避免人財物的浪費,站在更高的起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