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常用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有哪些
最常用的信息教學手段有:
一、進行多媒體教學;
二、在線課堂;
三、翻轉課堂;
四、微課教學;
五、慕課教學;
六、其他的教學手段如虛擬模擬教學等
『貳』 信息化教學模式有哪幾種
互聯網+時代教育信息化的教學手段有哪些
愛教研 2018-03-25 10:36
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互聯網加越來越成為生活常態,而我們學校的教學活動也離不開信息化教學的手段。國家教育部門還成立了專門的電教館,過去電教館主要是從事教師計算機培訓之類的,但是現在這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小,而是越來越多的重視信息化的教學運用,中央電教館專門進行了教育信息技術規劃課題,讓老師進行研究信息技術在多媒體教學中的運用。經過多年的發展,也出現了很多優秀的課題成果,促進了一線教學信息化教學的發展。
一、多媒體教學
在信息化教學手段當中用的最多的是多媒體教學,現在很多學校都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設備進行課件展示、視頻播放等操作,這種方式利用了多媒體設備的優點,圖文並茂、資源豐富,並且能直觀感受,這種方式在信息化教學當中為老師們所喜愛。
二、在線課堂
在網路發達的今天,信息化教學比較突出的就是在線課堂。很多商家也紛紛投入在線課堂的研究,並聘請一線優秀教師錄制大量的課堂視頻,然後進行在線教育。在線教育相比傳統課堂有很大的優點,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不受學校作息時間的限制,可以聽全國各地名師教學,資源也十分豐富,但是在線課堂往往是收費的,免費的在線課堂比較少。
三、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的發展也只有十幾年的十年,但是引起了很多教師的興趣。這種課堂把主動權留給學生,而老師在課前錄制短視頻,把教學的核心內容進行精講,學生在課前提前預習教學內容,觀看老師講解視頻,在課堂上老師就不再專門進行講解教學內容,和過去傳統授課模式不同,教師重視對學生的輔導和交流,做到因人施教。學生課下可以利用網路進行討論也可以和教師進行交流。這種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教學視頻製作短小精悍,學生學習互動性強,教學和學習時間重新構建,復習測試方便靈活等,國內很多學校在研究如何進行翻轉課堂以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慕課
慕課在網路發展的今天,更有其特色,慕課和傳統課堂不同,慕課參與的人數比較多,甚至可以達到16萬人。慕課是一種大規模的在線教學模式,老師和學生都可以來自世界各地,沒有地域限制,參與的人數比較多。慕課強調興趣導向,願意學習的都可以參與進來。
現在信息化教學手段越來越多樣,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教學會日新月異。
查看全文
『叄』 信息化教學的基本方法有那些
1.教學模式應該是教學系統的上位概念,也就是說它為教學設計提供了一定的理論礦建,而教學設計有位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提供了活動流程。 2.信息化教學模式這講教學設計的書上應該有吧 ,比如基於webquest、等等 3、發展能力,體現了三維目標的第二位目標,也就是過程與方法,這類知識多半體現在布魯姆知識分類中的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所以也就是教師多以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為主
『肆』 教育信息化包括六個要素
教育信息化包括的內容:
1、教育信息環境的完善
這里的環境是指用於學習的環境,是指用於教育信息存貯、處理和傳遞的信息環境。教育信息環境主要包括用於遠程教育的信息網絡系統、學校的校園網、CAI教室、網路教室、用於教和學的各種支援系統及用於各種教育資源、教育設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
2、教育資源的建設和使用
教育資源是用於教育信息化的各種信息資源。與信息環境相比較,教育資源在教育中的應用具有更為直接的作用。教育過程主要是通過各種教育資源的應用予以展開和控制的。對各種教育信息資源的生成、分析、處理、傳遞和利用應根據教育信息的特點、教育過程的要求展開。
3、人才的培養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面向信息社會的跨世紀人才應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會中每一個人賴以生活、用於學習的基本能力,是進入信息社會的通行證。
教育信息化應將每一位學生,乃至全體國民的信息能力培養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它是實現國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礎和保證。目前,在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廣泛開展的信息技術教育應該認為是實現國家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步驟和重要內容。
搜狗問問
(4)信息化教學模式一般什麼組成擴展閱讀:
教育信息化基本范圍:
教育信息化與國家信息化、社會信息化、經濟信息化、企業信息化、農業信息化的概念不同。
首先,教育信息化作為行業的信息化,其信息化的范圍僅限於教育領域;
其次,教育信息化是整個教育行業的信息化,其建設、資源開發及應用必然會涉及到教育環境、教育內容、教育管理等教育領域的各個方面。
第三,教育信息化作為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與發展必須在國家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方針下進行,同時還應處理好與其他行業信息化之間的關系。
『伍』 信息化教學模式的信息化教學模式
隨著以計算機網路技術為標志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和新世紀信息時代的到來,多媒體計算機和信息高速公路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工作方式、交流方式、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為了迎合這種時代發展的需要,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全面展開,教學模式和方法的革新已呈現出不可逆擋之勢。在當今信息時代,信息化教學模旁備態式更成為教育理論與實踐界關注的焦點。然而,信息化教學模式其理論上的紛繁復雜、無體系性,實踐上的生搬硬套、無規律性已經成為信息化教育界的共識。
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既是對傳統教學的繼承,同時也是對技術環境下教學新模式探索與建構過程,是將各滾森類教學模式的結構成分與技術應用條件之間的「整合」過運源程;教師是教學模式的實踐者和創造者,豐富多變的實踐情境是教學模式創新的源泉;信息技術為教學模式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工具以及交流與合作平台。信息化環境下基本教學模式基於課堂的講授式教學、基於問題的探究式教學、基於案例的教學模式、基於資源的自主學習、WebQuest網路探究學習、基於ICT的協作性學習、基於問題的研究性學習。
『陸』 幼兒舞蹈如何組織教學 信息化教學服務體系的構建
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與學習,並已經成為人們生活與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交流應用工具,同時也給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挑戰與沖擊,我們構建新型的信息化教學服務體系,其目的就是要把先進的信息資源、技術、理念和方法同教學過程進行有機整合。
一、信息化教學的基本特點
(一)教學方面
信息化教學具有多層次性和多角度性,除了教師對課堂的主體影響而外,網路課件、網路平台、智能教學體系、電子資源庫等都會給課堂帶來非常深入的影響。因為應用了媒體技術,所以使得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從簡單的語言、文字、圖表、實物發展成為集文字、語言、視頻、動畫等為一體的多元化表現形式。而其教學組織特點也從集體授課逐步變成了探究型學習、自主型學習、協作型學習等。教學方法從單向灌輸向雙向甚至多向交流邁進。信息化教學對於羨攔過程的評價尤為重視,對於績效評價和自我評價也有相當的關照。用信息化的試題庫和評價系統,讓學生隨時完成成果測評和教學反饋,使學生了解自身的知識接受情況,及時進行方法與內容的調整。
(二)技術方面
信息化教學以多媒體、計算機、網路、人工智慧等為教學核心,讓教學效率更高,效果更好。隨著技術進步,廣播電視、數字通訊、互聯網的三網融合,這種效率效果的提升會更為明顯,而教學內容在以大綱為基礎上,具有更加突出的靈活性。教學的管理體繫上,則實現了全面的自動化管理,從網路招生,到網路注冊,再到自主選課,直至中間的教學指導、問題記錄診斷,到最後的網上測試與作業電子展示,通盤都是自動化管理。
二、信息化教學的模式
常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可以分為兩大種類,一類是在線教學,另一類是離線教學。如果學生與教師同時在線的情況下,可以完成在線教學模式,如模擬教學、教學游戲、解決問題、個別輔導、案例研究、合作學習、共同實驗等。而如果是在教師離線時,那麼學生可以應用先期已完成的課件資源來學習。如課件授課、虛擬教室、模擬測評、虛擬考試等。
信息化教學的模式與傳統教學的模式相比,既有傳承,又有革新,它所提倡的小組學習、自學、個性化學習、課堂討論、問題學習、創造學習、家庭學習、社會教育等形式,更有利於學生提高個人能力與素質。
三、建立信息化教學服務體系的基本過程
若要構成完整健全的信息化教學服務體系,通常來講要經歷建設基礎設施、建立輔助教學管理體系、全面發展整合教學信息體系這三個過程。
(一)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校園網,它是一切教學信息化的基礎,可以分成數據中心、行政子網、教研子網、後勤子網、公共活動子網幾個部分。這中間的數據中心要能夠滿足各類系統子網的管理與應用需要,具備功能強、性能穩、存儲多的特點,而對各個子網的要求則是流暢、安全、方便,使教師電腦與學生電腦實現資源共享。
(二)建立輔助教學管理體系
發達的用戶中攔管理應包括主用戶管理控制中心、網路業務管理、中央認證體系。其目標是實現統一的數據信息管理及共享,便於用戶進入校園網實行單點登錄。輔助教學管理體系大致包括教務管理、學生選課、成績查詢、學生管理、科研管理、一卡通信息管理等幾方面的系統。
(三)全面發展整合教學信息體系
此為信息化教學服務體系中的業務核心部分。在這里,我們把它劃分成綜合性平台的整合、教學資源庫的完善和教科研體系的開發三個門類。
1.綜合性平台整合。信息化教學中,最為關鍵的要素是教育資源,它也是信息化教育建設中的重點工作內容。教學資源的管理與應用要符合師生尤其是學生的認知思維及使用習慣。多點覆蓋課程中的所有內容。種類齊備的綜合信息教學資源庫,一般由校圖書館進行多種類、多渠道的采購得來。采購內容包括電子圖書、電子期刊、多媒賣派胡體課件、視頻音頻資源。這些資源在應用於全部的教學過程當中,作為教學方法與內容的輔助參考,對於學生潛能開發、視野拓展、綜合素養提升都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
2.教學資源庫完善。應用綜合性的教學網路平台,教師可以把教學課件上傳至網路空間之內,形成網路課程,基於網路課程的新形式,展開整體有效的課程管理,並進行內容製作、作業生成、師生交流等工作。而學生則能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性地進行測評、學習。讓教學互動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實現單純傳授向自主學習的發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課堂實錄,它可以自動化完成授課全程的錄播,隨時生成教學課件,並按照標准視頻格式儲存到指定的設備中間。這一體系通常還具備開放式網路直播講課過程的功能,讓網路內任意的計算機由IE瀏覽器都可以進行網上直播、點播、實錄,最終實現課程網路化,為網路課件庫構建提供便利。
3.教科研體系開發。在當前,很多種專門面向於新型課程開發的網路化教學體系,都以相應的教材作為藍本,進行有規律地配套設計。通常包括有基於網路的管理體系、網路課程、分級測試內容等三個部分。此外,教師要以信息化教學體系為依託,以傳統的教學方法為基礎,設計出更為有效的教學方式來。
應該看到,構建信息化的教學服務體系,我們與先進地區、先進院校還有一定差距,因此一定要注意此項工作,在模式與內容上注意調整和改進,豐富課堂的教學方法,改善課堂的教學質量。
『柒』 幾種常見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很多,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任務驅動法教學
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圍繞一個個典型的任務展開教學活動,它要求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
任務驅動設計要有綜合性和可操作性,應避免抽象或完全理論化的任務出現,使教師和學生都圍 繞如何完成一個實際任務來進行,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去探索。如在教PowerPoint插入背景、聲音一課時,把教學任務融於一張音樂賀卡 上。把事先准備好的音樂賀卡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頭腦中就有初步的印象,接著再分析賀卡的結構:哪些部分是藝術字,哪些部分是普通字,哪些地方是剪貼畫, 哪些地方是文件中的圖片,哪些是文本框,哪些是自選圖形,哪些地方還須再進一步地完善,電腦中的音樂、背景又該如何放到賀卡中來。通過分析,學生對本節課 的任務就有了直觀的認識,這時,我們再講各部分的具體操作方法,講時以點撥為主,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教學,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 培養了他們的興趣、綜合能力和審美觀點。
小組合作形式教學
自古以來就有人提倡合作學習的觀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其 中表示自己的力量是單薄的,須重視小組間每位成員的力量與智慧。隨著新一輪課改的開始,合作學習受到相當的重視,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灌輸式的學習方 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形成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那麼怎樣開展小組合作形式的教學呢?
首先是要合理分組,就是把學生從性別、興趣、能力水平等方面進行搭配,形成合作小組, 就是要選好組長。要選擇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擔任組長,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組長肩負著分配本小組工作,協調小組成員、指導幫助小組成員的作用。另外是要選好 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有些課,如《網路與道德》這一課採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那樣效果可能更好一些。這一課是在多媒體教室里進行的,避開了 機房。因為這一課比較適合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而小組討論的教學如果在機房進行,比較難以控制,座位也安排不好。這樣討論的時候氣氛會好一點。談起網 絡,不同層次的人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學生眼裡的網路世界和成人的是不相同的。這就為教學的展開提供了很多精彩的話題。在這一課中,聯系實際舉了一些案 例,如中學生的網友約會,少年黑客,網吧里的案件等,把這些案例解剖成一個個小問題,讓學生去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討論中讓同學們去理解《全國青少年 文明網路公約》。
簡而言之,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不是適用於每一堂課的,我們在採用小組合作教學時更應該考慮的是這一堂課的教學內容與採用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是否匹配,是否還有更適合的教學方式。
分層次教學信息技術上機輔導教學,其目的是鞏固所學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 主動性,激發、鍛煉並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而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分層次教學手段,將學生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符合學生身心 發展的需求,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教學目標分層次,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所有學生更好的發揮潛能。應該相信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己 的努力都能實現預訂的目標,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更好地發揮潛能,教師應結合他們的實際設計合理的分層目標,既讓優生吃得飽,又讓差生吃得了。對於基礎差的 學生應以模仿性學習為主,讓學生從模仿中慢慢找出規律。對於善於主動學習的學生,給其提出教學任務後,應採用任務驅動的方法,教師並不告訴學生完成任務的 方法,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如在文字編輯與排版教學單元中,教師講解對文字進行修飾的方法後,布置學生練習。此時,要重點指導學習興趣不足的學生如 何在文章中設置出錯落有致、富於變化的版式,通過設置出漂亮的版面,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對學習興趣很高的學生就可讓其在掌握一般方法基礎上,充分 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製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學習
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學習指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某一問題的關註上升為對這一問題研究的興趣,通過 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自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突出特徵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很多自主探究和自由創造的地方。如在上網際網路上信 息檢索這課時,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根據各自對禽流感的各種知識所產生的種種疑問,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在網際網路上對所產生的疑問進行檢索, 從而解決問題,提高了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培養了信息素養。
以上是我通過培訓以及平時教學實際對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初步探究,望同行們提出寶貴意見,總之,在新課標下的信息技術教學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讓我們共同摸索前進,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捌』 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內容提要:
全書分為上下兩大篇章。上篇為總論,包帶喚含五大章,主要是定義和闡釋模式、教學模式和信息化教學模式概念,論述了信息化教學模式建構的三大支柱,闡述了信息化教學模式建構的追求宗旨,描述了信息化教學模式建構姿皮的思維視角。下篇為分論,包含十大章,主要是在總論的基礎上,從理論和實踐的層面探究了富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十大信息化教學模式:基於資源的主題教學模式、基於項目的教學模式、基於問題的教學模式、WebQuest教學模式、基於網路協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基於案例學習的教學模式、情境化教學模式、基於概念地圖的跡行差教學模式、基於電子學檔的教學模式和基於多元智能的個性化教學模式。
本書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對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問題展開了探索。它根據信息時代對人才素質培養的要求,以素質教育理念和新課程改革精神為指導,以現代學習理論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從教學模式創新的角度,主動回應了信息化社會對教育教學提出的嚴峻挑戰。全書立足信息時代的特點,將素質教育理念和新課程改革精神、現代學習理論和信息技術融於一體,建構了信息化教學理論與實踐框架。
『玖』 淺談如何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
一、與傳統教學設計的區別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而信息化教學設計是以學為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以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應用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環境,獲取、利用信息資源,支持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優化教學效果。
從定義來看,使我明白了傳統的教學設計是面向知識點,以講授重點、難點為中心展開,突出「教」;而信息化教學設計是面向過程和基於資源的設計,突出「學」。
二、信息化教學設計不等於教案,也不等於課件
在這幾年的教學工作中,我主要把重點放在如何講好一節課,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正因為我追求於這種「現實」的成果使得我一直沒能靜下心來思考這些理論上的知識,教學設計並不等於教案,也不等於課件。教案是分節課編寫,針對教學內容進行詳細描述,順序遞近。而信息化教學設計從靜態教學設計,轉變為動態信息設計讓課堂充滿活力,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它從傳統教學設計,轉變為網路教學設計讓解讀教材變為引導知識學習;從集體統一設計轉變為個性化設計;從重視結果評價,轉變為能力評價,關注學會學習、學會創新、綜合素質。
三、信息化教學設計注意點
1.信息化教學設計需要注意的點是信息資源的選擇,如網站、多媒體資源庫、課件等等;其次是教岩消學情境的創設,如我在講解職業學校機械制圖《零件的測繪》一課時,我在課前用德國一高新五軸聯動的德瑪吉數控設備進行機械加工做成一視頻,在課題引出之前播放,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內容,這能強烈引發學生學習熱潮,對數控專業的再一次認識。
2.信息化教學設計需要注意的是由「教」轉變為「學」,其實這些年來一直知道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粗拍知是引導者,我所疑惑的是現在課堂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教師不能真正的將課堂的這份「主權」還給學生,其中的原因也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努力的;
3.最後是關注評價方式,及時評價可以有效獲得教學成果,鼓勵比打擊更有成效,所以我們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說話藝術。
四、信息化的教學模式有別於傳統的教學模式
我認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它是一種教師主導的講授型教學,它的學習環境比較貧乏,基本上是一種固定的、復述式的學習,而學生主要通過個體學習來完成學習任務;而信息化教學模式,它是基於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自主、探索、互動式的教學,它有著豐富的學習環境,比較開放,而學生主要通過協同學習來完成學習任務,以「任務驅動」和「線,在相關的有具體意義的情境中確定和教授學習策略與技能。
摘要: 本文明確了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內涵,總結了信息化教學設計具有的五個主要特點,將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媒體與資源、互動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作為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要素進行了分析,為開展信息化教學活動提供了借鑒依據。
關鍵詞: 信息化教學設計;特點;要素分析
一、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內涵
參考祝智庭教授主編的《現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一書對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定義,信息化教學設計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全優化的系統方法。信息化教學設計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業成就,其過程可概括為:利用手段——情境安賀扮排——系統優化,其研究對象為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系統。
二、信息化教學設計的主要特點
傳統的教學設計主要是以行為主義理論為基礎[1],信息化教學設計在傳統教學設計的基礎上,還引入了構建主義、多元智能和系統科學理論[2],因而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傳統教學設計有著明顯的差別,體現了許多不同於傳統教學設計的特點與要求。
(一)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關鍵理論基礎是構建理論。信息化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是運用信息技術,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創建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式的學習環境[3],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構建性的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信息化教學設計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強調學生進行自主設計式的學習,不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在相應時間和空間里進行同質的學習,以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二)基於開放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時,要採用開放的系統思維方式,基於開放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思考整個教學過程,以克服傳統教學設計相對封閉、線性思維的特徵,讓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下,按照自己的學習需求,利用豐富的信息資源進行自主化的學習,探索和解決問題,改變以往封閉、被動、填鴨式的教學方式。
(三)以問題、任務為驅動。問題或任務是學習目標的情境化體現[2],教師要以教學課程的大概念為背景,圍繞一個完整的問題或任務設計、安排教學,讓學生成為問題(任務)情境中的角色,促使學生學習相關的知識,激發學生創新思考,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能力。
(四)反饋調節與學習評價的及時性。信息化教學設計要求對教學過程實施迅速、及時的評價。教師根據收集到的「實時」信息,對學生的學習做出迅速的評價和反饋,學生通過反饋結果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並做出相應的學習策略調整,以達到對學習過程的監控和調節。同時,通過採用網路化教學評價系統,可促使學生養成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學習評價和反饋調節的效率。
(五)要求師生具備相應的信息化素養。信息化教學設計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進行基於任務、基於合作、基於研究的學習。這就要求師生必需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否則就會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只有當師生的信息技術素養達到相應的水平,才能保證信息化教學設計被廣泛應用且富有成效。
三、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要素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要素大致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媒體與資源、互動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幾個方面。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是衡量教、學質量的尺度,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對教、學雙方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制訂教學目標通常要考慮以下問題:
1.使學生學到哪些知識?學到什麼程度?
2.鞏固哪些知識?為學習哪些知識做准備?
3.要結合日常學習、生活中哪些實際情況?
4.要培養學生哪方面的技能?並達到什麼程度?
5.使學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糾正哪些錯誤的觀點?
6.要培養學生哪些能力?等等。教學目標要定得恰如其分,過高、過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於執行和落實。
(二)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並不是固定的,根據不同課程的教學特點和教師的教學風格,可以採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的主要模式有:
1.多媒體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下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利用計算機、投影等設備輔助其課堂教學,該模式適用於理論講授、專題講座等,有利於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網路教室模式。這種模式通過網路形成一個教學交互系統,除具備大屏幕投影外,教、學人員都應有一台計算機,該模式適用於有交互操作的教學內容,在計算機操作和網路化模擬操作中應用較多。
3.網上自主學習模式。這種模式下學生利用網路信息資源(如:多媒體課件、網路課程等)進行自主學習,是信息化環境下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該模式主要適用於課堂教學的鞏固與提高,前提是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相應的教學環境。
4.網上協作學習模式。這種模[4]式通過網路實現學生與計算機、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和交互,該模式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可調動教、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必須有相應的網路教學平台作支撐。
5.研究性學習模式。採用這種模式時教師提出問題,同時提供大量的網路資源或其他信息資源,讓學生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研究得出相應的結論,該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媒體與資源。
選擇教學媒體,設計教學資源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內容的展示、助教和助學活動的開展等都需要通過教學媒體與資源來體現。
1.教學媒體的選擇。媒體的選擇,就是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選擇儲存和體現教學信息的載體(如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媒體直接介入教學活動過程,用來傳遞教學信息,可使學習者的感官受到最直接的刺激。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主要是呈現事實、創設情境、提供示範、解析原理等。
2.助教型教學資源的設計。目前在教學中,助教型教學資源的應用主要形式是電子講稿。它是傳統板書教學的補充與拓展,使用得當有利於增強教學內容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增加教學的`信息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3.助學型教學資源的設計。助學型教學資源是為適應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需要而設計的,它是助教型教學資源的補充與完善,它的主要形式是多媒體課件。設計助學型教學資源時,必須突出自主學習功能,以解決某一特定問題為主要目標,選擇那些適於多媒體表現的內容,採用模塊化結構,將教學資源設計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導航器,並使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及人性化的界面。
(四)互動教學活動
互動式教學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推動教學的過程。現代教育理論倡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媒體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與學是緊密聯系的兩個方面,教學工作只有當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形成雙向信息交流與互動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常可採用的互動教學活動有教學對話、分組討論、角色扮演等。
(五)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採取科學的評價標准,運用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量,並給以價值判斷。教學評價應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始終[5],利用教學評價系統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如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互評等)進行評價,以便為教學提供及時的反饋,讓教師隨時了解教學開展的情況並及時調整教學。
參考文獻
[1]張劍平,李慧桂.信息化環境下教學設計的基本問題研究[J]. 電化教育研 究.2005年第9期:33-37.
[2]周坤亮.信息化教學設計研究綜述[J]. 南京曉庄學院學報. 2011年1月第1期:64-67.
[3]黃傑.對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J].教育信息技術.2007年第6期:27-29.
[4]孫志飛.信息化環境下課程教學設計支持系統研究[D].南京:解放軍理工大學,2009.
[5] 章學軍.教育信息化環境下教學設計的探討[J].科教文匯.2007年4月上旬刊:45.
信息化教學設計包括哪些主要環節?
1、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2、信息化教學設計是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運用系統方法,以學為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以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應用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環境,獲取、利用信息資源,支持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優化教學效果。
3、教學設計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4、信息化教學設計主要環節包括:單元教學目標分析、教學任務與問題設計、信息資源查找與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學生作品範例設計、評價量規設計、單元實施方案設計和評價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