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力資源六大摸塊是什麼意思
人力資源六大模塊有以下:
人力資源管理分六大模塊:
1、人力資源規劃;
2、招聘與配置;
3、培訓與開發;
4、績效管理;
5『薪酬福利管理;
6、勞動關系管理。
其不同的模塊下的概念和內容如下:
一、人力資源規劃:是使企業穩定的擁有一信帶定質量的和必要數量的人力,以實現包括個人利益在內的該組織目標而擬訂的一套措施,從而求得人員需求量和人員擁有量之間在企業未來發展過程中的相互匹配。其中:
◆人力資源規劃的目標:
1、得到和保持一定數量具備特定技能、知識結構和能力的人員。
2、充分利用現有人力資源。
3、能夠預測企業組織中潛在的人員過剩或人力不足。
4、建設一支訓練有素,運作靈活的勞動力隊伍,增強企業適應未知環境的能力。
5、減少企業在關鍵技術環節對外部招聘的依賴性。
◆人力資源的核查:是指核查人力資源的數量、質量、結構及分布狀況。
◆人力資源信息包括:個人自然情況、錄用資料、教育資料、工資資料、工作執行評價、工作經歷、服務與離職資料、工作態度、工作或職務的歷史資料等。
◆人力資源需求預測的方法有:直覺預測方法(定性預測)和數學預測方法(定量預測)。 工作分析:工作分析,又叫職務分析、崗位分析,它是人力資源管理中一項重要的常規性技術,是整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基礎。工作分析是藉助於一定的分析手段,確定工作的性質、結構、要求等基本因素的活動。
◆工作分析的作用:
1、選滑塌蘆拔和任用合格人員。
2、制定有效的人事預測方案和人事計劃。
3、設計積極的人員培訓和開發方案。
4、提供考核、升職和作業標准。
5、提高工作和生產效率。
6、建立先進、合理的工作定額和報酬制度。
7、改善工作設計和環境。
8、加強職業咨詢和職業指導。
◆工作分析的程序:准備階段、計劃階段、分析階段、描述階段、運用階段、運行控制
◆工作分析的信息包括:1、工作名稱2、員數目3、工作單位4、職責5、工作知識6、智力要求7、熟練及精確度8、經驗9、教育與訓練10、身體要求11、工作環境12、與其他工作的關系13、工作時間與輪班14、工作人員特性15、選任方法
◆工作分析所獲信息的整理方式有:1、文字說明2、工作列表及問卷3、活動分析4、決定因素法。
二、員工招聘與配置 員工招聘:按照企業經營戰略規劃的要求把優秀、合適的人招聘進企業,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其中:
◆常用的招聘方法有:招聘面試情景模擬、心理測試、勞動技能測試
◆員工招聘中必須符合的要求:1、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和本國利益2、公平原則3、在招聘中應堅持平等就業。4要確保錄用人員的質量,5、要根據企業人力資源規劃工作需要和職務說明書中應職人員的任職資格要求,運用科學的方法和程序開展招聘工作。6、努力降低招聘成本,注意提高招聘的工作效率。
◆招衫型聘成本包括:新聘成本;重置費用;機會成本。
◆人員調配措施:1、根據企業內外人力資源供求狀況的調配措施。2進行人才梯隊建設。3、從企業內部優先調配的人事政策。4、實行公開競爭的人事政策。
◆人力需求診斷的步驟:1、由公司統一的人力資源規劃。或由各部門根據長期或短期的實際工作需要,提出人力需求。2、由人力需求部門填寫「人員需求表」。3、人力資源部審核。
◆人員需求表包括:1、所需人員的部門、職位;2、工作內容、責任、許可權;3、所需人數以及何種錄用方式;4、人員基本情況(年齡性別);5、要求的學歷、經驗;6、希望的技能、專長;7、其他需要說明的內容
◆制定招聘計劃的內容:1、錄用人數以及達到規定錄用率所需要的人員。2、從候選人應聘到僱用之間的時間間隔。3、錄用基準。4、錄用來源。5、招聘錄用成本計算。
◆招聘錄用成本計算:1、人事費用,2、業務費用。3、企業一般管理費。
◆招聘方法的分類:1、委託各種勞動就業機構2、自行招聘錄用
◆招聘測試與面試的過程:1、組織各種形式的考試和測驗。2、最後確定參加面試的人選,發布面試通知和進行面試前的准備工作。3、面試過程的實施。4、分析和評價面試結果。5、確定人員錄用的最後結果,如有必要進行體檢。6、面試結果的反饋。7、面試資料存檔備案。 錄用人員崗前培訓的內容:1、熟悉工作內容、性質、責任、許可權、利益、規范。2、了解企業文化、政策及規章制度。3、熟悉企業環境、崗位環境、人事環境。4、熟悉、掌握工作流程、技能。
三、績效考評 績效考評:從內涵上說就是對人及其工作狀況進行評價,對人的工作結果,通過評價體現人在組織中的相對價值或貢獻程度。從外延上來講,就是有目的、有組織的對日常工作中的人進行觀察、記錄、分析和評價。其中:
◆績效考評意義:1、從企業經營目標出發進行評價,並使評價和評價之後的人事待遇管理有助於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2、作為人事管理系統的組成部分,運用一套系統的制度性規范、程序和方法進行評價。3、對組織成員在日常工作中體現出來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和工作成績,進行以事實為依據的評價。
◆績效考評目的:1、考核員工工作績效。2、建立公司有效的績效考核制度、程序和方法。3、達成公司全體職工,特別是管理人員對績效考評的認同、理解和操作的熟知。4、績效考評制度的促進。5、公司整體工作績效的改進和提升。
◆績效考評的作用:一、對公司來說1,、績效改進。2、員工培訓。3、激勵。4、人事調整。5、薪酬調整。6、將工作成果與目標比較,考察員工工作績效如何。7、員工之間的績效比較。
◆對主管來說1、幫助下屬建立職業工作關系。2、藉以闡述主管對下屬的期望。3、了解下屬對其職責與目標任務的看法。4取得下屬對主管對公司的看法和建議。5、提供主管向下屬解釋薪酬處理等人事決策的機會。6、共同探討員工的培訓和開發的需求及行動計劃。
◆對於員工來說1、加深了解自己的職責和目標。2、成就和能力獲得上司的賞識。3、獲得說明困難和解釋誤會的機會。4、了解與自己有關的各項政策的推行情況。5、了解自己的發展前程。6、在對自己有影響的工作評估過程中獲得參與感。
◆績效考評種類:1、年度考核2、平時考核3、專項考核
◆績效考評工作程序分為:封閉式考評和開放式考評
◆短期績效考評效果評估的主要指標有:1、考核完成率2、考核面談所確定的行動方案3、考核結果的書面報告的質量4、上級和員工對考核的態度以及對所起作用的認識。5公平性。
◆長期效果的評估的主要指標:1、組織的績效2、員工的素質3、員工的離職率4、員工對企業認同率的增加。
◆給予員工考核反饋的注意事項:1、試探性的2、樂於傾聽3、具體化4、尊重下級5、全面地反饋6、建設性的7、不要過多地強調員工的缺點。
四、培訓與開發 培訓與開發:組織通過學習、訓導的手段,提高員工的工作能力、知識水平和潛能發揮,最大限度的使員工的個人素質與工作需求相匹配,進行促進員工現在和將來的工作績效的提高。其中:
◆培訓的定義:培訓是給新員工或現有員工傳授其完成本職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過程。
◆開發的定義:開發主要是指管理開發,指一切通過傳授知識、轉變觀念或提高技能來改善當前或未來管理工作績效的活動。
◆培訓與開發的主要目的:1、提高工作績效水平,提高員工的工作能力。2、增強組織或個人的應變和適應能力。3、提高和增強組織企業員工對組織的認同和歸屬。
◆企業培訓與開發工作的特性:1、培訓的經常性2、培訓的超前性3、培訓效果的後延性
◆培訓需求分析: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包括:1、組織的人力資源需求分析2、組織的效率分析3、組織文化的分析
◆人員培訓需求分析包括:1、人員的能力、素質和技能分析2、針對工作績效的評價 培訓的方法:1、講授法2、操作示範法3、案例研討法等
五、薪酬福利管理 薪酬的定義:是指員工為企業提供勞動而得到的各種貨幣與實物報酬的總和。其中:
◆薪酬福利制度制訂的步驟:1、制定薪酬策略2、工作分析3、薪酬調查4、薪酬結構設計5、薪酬分級和定薪6、薪酬制度的控制和管理
◆薪酬結構的定義:是指一個企業的組織機構中各項職位相對價值及其對應的實付薪酬間保持著什麼樣的關系。
◆影響薪酬設定的因素:一、內部因素1、企業的經營性質與內容2、企業的組織文化3、企業的支付能力4、員工崗位。二、外部因素1、社會意識2、當地生活水平3、國家政策法規4、人力資源市場狀況。
◆崗位評價:崗位評價是一種系統地評議每一崗位在單位內部工資結構中所佔地位的方法手段。
◆崗位評價的原則:1、系統原則2、實用性原則3、標准化原則4、能級對應原則5、優化原則,
◆崗位評價五要素:1、勞動責任2、勞動技能3、勞動心理4、勞動強度5、勞動環境
◆崗位評價的指標及其分類:崗位評價共分24個指標,按照指標的性質和評價方法的不同,可分為:1、評定指標,即勞動技能和勞動責任及勞動心理工14個指標2、測定指標,即勞動強度和勞動環境共10個指標。
◆崗位評價的方法主要有:1、排列法2、分類法3、評分法4、因素比較法
◆崗位評價標準的定義:是指有關部門對崗位評價的方法、指標及指標體系等方面所作的統一規定。
六、勞動關系 勞動關系: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包括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事業單位等)在勞動過程中建立的社會經濟關系。其中: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勞動合同訂立的原則:平等自願,協商一致。
◆無效勞動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勞動合同以及採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屬無效的勞動合同。
◆試用期的定義:是指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為互相了解、選擇而約定得不超過六個月的考察期。
◆勞動合同具備的條款:1、勞動合同期限2、工作內容3、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4、勞動報酬5、勞動紀律6、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7、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勞動合同期限的分類:有固定期限、無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
◆勞動合同的變更:履行勞動合同的過程中由於情況發生變化,經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對勞動合同部分條款進行修改、補充。未變更部分繼續有效。
◆勞動合同的終止的定義:勞動合同期滿或勞動合同的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終止。
◆勞動合同的續訂:勞動合同期限屆滿,經雙方協商一致,可以續訂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的解除:是指勞動訂立後尚未全部履行前,由於某種原因導致勞動合同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提前中斷勞動關系的法律行為。
◆集體合同的定義:集體合同是工會(或職工代表)代表職工與企業就勞動報酬,工作條件等問題,經協商談判訂立的書面協議。
◆集體合同的內容:1、勞動條件標准規范部分。2、過渡性規定。3、集體合同文本本身的規定。
◆集體合同生效: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勞動合同文本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生效。
◆集體合同爭議:因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發生爭議,雙方當事人不能自行協商解決的,當事人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的勞動爭議協調處理機構書面提出協商處理申請;未提出申請的,勞動行政部門認為必要時可視情況進行協調處理。
◆勞動爭議的定義:是指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因實行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而放聲的糾紛。
◆勞動爭議的范圍:1、因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辭職、自動離職放聲的爭議。2、因執行國家有關工資、社會保險和福利、培訓、勞動保護的規定而發生的爭議。3、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4、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本單位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職工之間、個體工商戶與幫工、學徒之間發生的爭議。5、法律法規規定的應依照《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處理的其他勞動爭議。
◆勞動爭議處理機構有:1、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2、勞動仲裁委員會3、人民法院
◆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是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和《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的規定在本單位內部設立的機構,是專門處理與本單位勞動者之間的勞動爭議的群眾性組織。
◆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組成:1、職工代表2、用人單位代表3、用人單位工會代表。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是處理勞動爭議的專門機構。
◆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也擔負著處理勞動爭議的任務。
⑵ 什麼叫人力資源信息化
分類: 教育/科學 >> 科學技術
解析:
何謂人力資源信息化? 從狹義上說,人力資源信息化是指基於互聯網的、高度自動化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囊括了最核心的人力資源工作流程,如招聘、薪酬管理、培訓等。從廣義上說,人力資源信息化是基於電子商務理念的所有電子化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包括利用公司內部網及其它電子手段,如員工呼叫中心等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據了解,在採用了人力資源信息化的企業中,其薪資發放和工資單信息,人事資料行政管理,出勤,培訓招聘福利管理這些屬於基本員工信息資料採集維護的事務性工作,逐步可以被人力資源軟體的信息化模塊所取代,這就使人答明力資源工作者從繁雜重復的事務性工作中脫身出來成為可能。但目前有能力將人力資拆舉態源技術與應用的重心從一般型業務操作處理轉向戰略的企業為數不多。
隨著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的實行和信息准確性需求的增加,這些現在還未能得到廣旅源泛應用/規劃的功能———人力資源規劃、繼任計劃、個人職業發展規劃以及績效管理與核心能力管理,將成為下一波人力資本管理科技變革浪潮推進的重點。
⑶ 信息和信息資源的定義及特稱是什麼
信息和信息資源的定義及特徵信叢寬息吵嘩,就是那些我們所掌滲碰亮握的數據信息資源則是一種資源的概括說的方法,他們兩個不能夠混為一談。
⑷ 資源的含義是什麼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資源」一詞本是經濟學名詞,是指一國或一定地區內擁有的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要素的總羨並稱。一般可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前者如陽光、空氣、水、土地、森林、草告派含原、動物、礦藏等;後者包括人力資源、信息資源以及經過勞動創造的各種物質財富。
對於資源的認識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定義,既指出自然資源的客觀存在,又把人(包括勞動力和技術)的因素視為財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來源。這樣,資源的內涵就不僅包括自然資源,包括人類勞動的社會、經濟、技術等因素,還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識)等資源。依據這一道理,資源就是「一切可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總稱,它廣泛地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是一種自然存在物或能夠給人類帶來財富的財富」。或者說,資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一種可以用以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積累的客觀存在形態,如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石油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等襪笑。
⑸ 資源是什麼意思
「資源」是指一國或一定地區內擁有的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要素的總稱。
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前者如陽光、空氣、水、土地、森林、草原、動物、礦藏等;後者包括人力資源、信息資源以及經過勞動創造的各種物質財富等。
資源一般可分為經濟資源與非經濟資源兩大類。經濟學研究的資源是不同於地理資源(非經濟資源)的經濟資源,它具有使用價值,可以為人類開發和利用。
人類早期的資源以自然資源和生活資源為主,如土地、森林、獵物等。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復雜化,人類自身創造的資源越來越重要,其的構成也越來越復雜、多樣。
符號化知識、經驗型技能、創新型能力、通訊手段、社會組織系統等等,都成為了生產的要素即生產的資源。不僅有經濟生產方面的資源,而且有社會生活方面的資源,如政治資源、文化資源等。
因此,人類積累的一切創造發明成果,都成了人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活動進一步發展的資源。
總之,資源是指「資財的來源」,即包括自然資源如土地、森林、礦藏、水域等,也包括各類社會資源。其中,文化就是一種社會資源,它也同時體現為有形的物質載體和無形的精神資產。
⑹ 人力資源信息系統的概念是什麼呢
簡單說就是管理公司人員的所有信息,比如個人資料,薪資福利等
⑺ 什麼叫信息資源
信息資源是企業生產及管理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資料、圖表和數據等信息的總稱。它涉及到企業生產和經營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獲取、處理、存儲、傳輸和使用的一切信息資源,貫穿於企業管理的全過程。
信息資源與企業的人力、財力、物力和自然資源一樣同為企業的重要資源,且為企業發展的戰略資源。同時,它又不同於其它資源(如材料、能源資源),是可再生的、無限的、可共享的,是人類活動的最高級財富。
信息資源即「作為資源的信息」,可以理解為有價值的信息。然而信息的價值是體現在使用中的,對於不同的使用者,信息可以有不同的價值,而且信息的不同組合、不同的關聯也能使信息具有不同的價值。這反映了信息的特性:信息是具有語境(context,也譯成「上下文」)的數據。從計算機操作的意義上說,信息資源可以是任何具有標識的東西,在互聯網上,標識通常為由命名域給出的URI。
⑻ 信息資源的概念
信息資源是指人類社會信息活動中積累起來的以信息為核心的各類信息活動要素(信息技埋臘術、設備、設施、信息生產者等)的集合。
信息資源一詞最早出現於沃羅爾科的《加拿大的信息資源》。
信息資源是企業生產及管理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資料、圖表和數據等信息的總稱。它涉及到企業生產和經營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獲取、處理、存儲、傳輸和使用的一切信息資源,貫穿於企業管理的全過程。
信息同能源、材料並列為當今世界三大資源。信息資源廣泛存在於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和部門。是各種事物形態、內在規律、空笑和其他事物聯系等各種條件、關斗液含系的反映。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資源對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對人們工作、生活至關重要,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它的開發和利用是整個信息化體系的核心內容。
⑼ 什麼是網路信息資源
在探討網路信息資源的含義之前,我們首先應明確對信息資源(IR)概念的理解。目前關於信息資源的含義有很多中不同的解釋,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一是俠義的理解,認為信息資源就是指文獻資源或者數據資源,或者各種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文字,聲像,印刷品,電子信息,資料庫等,。這都是限於信息本的身。而是廣義的理解,認為信息資源是信息活動中各種要素的總稱,這既包含惡劣信息本身,也包含了信息相關的人員,設備,技術和資金等各種資源。 隨著互聯網發展進程的加快,信息資源網路化成為一大潮流,與傳統的細細資源相比,網路信息資源在數量,結構,分布和傳播的范圍,載體形態,內涵傳遞手段,等方面都顯示出新的特點。這些新的特點賦予了網路信息資源新的內涵。作為知識經濟時代的產物,網路信息資源也稱虛擬信息資源,它是以數字化形式記錄的,以多媒體形式表達的,存儲在網路計算機磁介質,光介質以及各類通訊介質上的。並通過計算機網路通訊方式進行傳遞信息內容的集合。簡言之,網路信息資源就是通過計算機網路可以利用的各種信息資源的總和。目前網路信息資源以網際網路信息資源為主,同時也包括其他沒有;連入網際網路的信息資源。
⑽ 信息資源的概念是什麼
信息資源(Information Resources)信息資源是指以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和視像等形式儲存在一定的載體上並可供利用的信息。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是指能夠支持信息的獲取、傳遞、加工、存儲和呈現的一類技術。其中,應用在教育領域中的信息技術主要包括電子音像技術、衛星電視廣播技術、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網路通信技術、模擬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等。
教育信息化(E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中,積極開發並充分應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促進教育現代化,以培養滿足社會需求人才的過程。
信息道德(Information Morality)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領域中用以規范人們相互關系的思想觀念與行為准則。
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信息安全是指個人、組織和國家在信息領域的利益保護狀態。它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的最優化。
學習資源(Learning Resources)學習資源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可被學習者利用的一切人力與非人力資源,主要包括信息、資料、設備、人員、場所等。在課堂教學中所利用的學習資源也稱教學資源。
教師專業化(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專門訓練和終身學習,逐步習得教育專業的知識與技能並在教育專業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從教素質,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教育工作者的過程。
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終身學習是指社會每個成員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實現個體發展的需要,貫穿於人的一生的,持續的學習過程。
教學媒體(Instructional Media)媒體是指承載、加工和傳遞信息的介質或工具。當某一媒體被用於教學目的時,則被稱為教學媒體。
教學資源管理(Instructional Resources Management)教學資源管理是指通過對教學資源的計劃、組織、協調和評價,以實現既定教學目標的活動過程。教學資源管理包括硬體資源的管理和軟體資源的管理。
項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項目是指致力於完成具有獨特性的產品或服務的一次性工作。學校教育中的項目管理,是指對學校特定教育教學項目的計劃、組織、監督與調控。項目管理在學校教育中主要應用於教學系統設計、教學資源開發、教育技術應用和教育改革實驗等開發項目與研究課題中。
教學過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教學過程是教學活動展開的過程。教學過程管理就是對這一過程所涉及的各種要素及活動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