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1.把握備課的重點.提高目標達成的有效性
高中信息課程標準是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因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要把以下三點列為備課的重點。第一,教師要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目標,注重培養學生信息處理與交流的能力;第二,要對教材和學生進行綜合的分析,分析教材的重難點和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然後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指導學生掌握重難點,克服困難;第三,通過創設情境、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探究任務和體驗活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嘗試在的學習情境中探索、思考、理解,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使教學目標能更有效地達成。
2.通過課堂上的有效教學來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一節優秀信息技術課,關鍵在於能通過有效教學來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有效教學是通過有效講授、有效的師生互動、有效激勵等實現。
(1)有效講授
有效講授的原則是清晰明了、有吸引力、掌握節奏,提供鼓勵性的即時反饋,注重引導學生的體驗等。
(2)精煉地講授學習要點
在課前,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和特點,分析和把握教材,明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研究教法,編選與組織精要的學習內容,用最精練的語言講授,還要懂得用具體形象地例子描述抽象地概念。在學生學習虛擬現實特點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多感知」這個特點,教師可以這樣講授的:「如一塊蛋糕看上去是黃色的,聞一聞是香的,嘗一口是甜的這就是多感知。 」
(3)利用舊識學習新知
在課前設法讓學生能夠接觸與所學內容相關的信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與新的學習內容形成連結,並採取適當的學習策略,多種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習新知,為學生製造容易學習的經驗。
(4)有效的師生互動
有效的師生互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創設愉悅的情境
通過生動有趣的情景導入和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循序漸進的任務,營造和諧的學
習氛圍,創設一個平等溫暖、充滿善意的學習情境,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分享學習的快樂,激發創作靈感。
②師生互動溝通
有效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提出有效的問題,仔細觀察學生的反應,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並適當提示和評價。不僅要傾聽學生的回答,更要傾聽學生對自己的提問,盡可能地解決學生的各種學習問題,要重視培養學生質疑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必須努力提高學生提問的能力,逐漸使學生養成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習慣。對學生的一些怪的想法或新的觀點,應先肯定學生的奇思妙想,並對這些想法和觀點及時地探討;對於學生的猜測和疑問,要抓住亮點,積極充分地肯定;對於錯誤的質疑,決不嘲諷打擊,而是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生在提出問題後,如果是依靠自己或團體的力量都不能解決,而又恰恰是學習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這就是需要教師耐心地講解。
(5)有效激勵
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意因素不僅對認知活動起著推動、強化和調節的作用,而且其自身的發展也是有效教學的重要追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運用情意激發策略,通過激勵、肯定、贊揚、暗示等跡蘆多種教育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意力量,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
①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墨子說:「志不高者智不達。」 在教學中,首先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樹立遠大抱負,從而激發強烈的學習動機。教師要把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與學生將來的發展聯系起來,讓學生懂得掌握信息技術是信息時代發展不可或缺的技術,是培養社會高層次人才的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其次,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創設問題情境,豐富教學材料和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等途徑,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興趣。再次,要幫助學生發展積極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個體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教師要通過指導學生的自評和反思,讓學生學會恰如其分地認識自我,幫助學生發展積極的自我概念。 ②培養與激發學生學習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行為的主觀判斷,它是個體的能力自信心在某項活動中的具體體現。如果學生雖然認識到取得好成績的重要性,但卻感到取得這種期望的成績力所難及,就會望而卻步。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對者州飢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幫助學生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常用方法有三種。第一,利用成功體驗提升效能。對於知識水平和能力有差異的學生,教師要善於設計恰當的教學任務並把任務分層,基本層次的學生要求完成基本任務,有餘力的學生完成拓首返展任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第二,利用榜樣提升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認為,人的許多效能期望來源於觀察他人的替代經驗,榜樣的行為表現是個體自身效能的一種重要參照。如在學習Cool 3D三維動畫的製作時,教師先呈現以往學生創作的優秀作品,並介紹成功之處,然後又在學生製作動畫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和展示美觀的,有創意的作品,最後再讓做得比較出色的學生來介紹自己的作品。通過這種榜樣的作用,使學生觀察到與自己能力相似的同伴成功地完成某些學習任務,就會替代性地轉化成對自己能力的認同,相信自己也有能力完成這個任務,從而增強自我效能感。第三,利用言語說
服提升效能。教師要相信每個學生具有可以開發的天賦和才能,通過對學生發自內心的期望,對學生的學習進步給予適當的言語激勵,培養學生積極的自我效能感。
3.通過學生的嘗試學習來實現有效學習
嘗試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就是在教師沒有講解知識之前,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自己獨立嘗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嘗試過程中不僅掌握了知識,並且逐漸形成適於自己的學習風格,靈活選擇運用各種學習方法、策略。 「自主、探究、合作」這三個關鍵詞為新課程標准下學生的學習注入了新鮮的活 力,並且從三個方面界定的有效學習方式的本質特徵。通過學生的嘗試學習從這三個方面來實現有效學習。
(1)嘗試學習是自主的學習
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是保證嘗試學習有效性的基礎。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嘗試。通過嘗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變成了學生自身的需要,並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享受學習的過程。其次,在課堂教學中要切實做到「五多」。「五多」即是指讓學生多觀察、多動手、多動腦、多動口、多活動,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嘗試學習中。最後,大膽讓學生參與嘗試。教師要增加學生嘗試和體驗實踐的機會,學生把所學的技巧或概念,適當的運用到真實的世界中驗證,並進行學習遷移。
(2)合作是嘗試學習成功的保障
嘗試活動前,教師要認真准備嘗試問題,結合課程目標研究學生發展的實際,設計能夠促進學生敢於嘗試、樂於嘗試並能取得嘗試成功的嘗試問題。在嘗試的過程中,學生由於個體的差異會面臨不同的情況,教師要能巧妙地、適當地、啟發式地引導學生走出困境,用新的嘗試方法解決問題,以保證學生的嘗試取得成功。
學生應該充分發揮班集體的相互影響、合作的作用,發揮集體智慧的功效,取得更大程度的嘗試成功。通過協作學習與分享學習,使小組協作活動中的個體(學生)可以將其在學習過程中探索、發現的信息和學習材料與小組中的其它成員共享,甚至可以同其它組或全班同學共享。學生之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嘗試學習的能力也有差異,通過發揮學生之間的碰撞、交流合作,可以提高嘗試學習的有效性。
(3)嘗試學習是一種探究學習
嘗試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探究的過程。嘗試學習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從小不斷地嘗試,為長大後的探究打下堅實的基礎。嘗試學習過程中,教師給學生設置好嘗試問題後,要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嘗試解決問題。如在學習《虛擬現實初探》時,教師先提出探究問題:「請通過三個例子歸納出虛擬現實有什麼特點。」。接著提供信息資源(學習網站和在線幫助等),通過體驗探究策略,讓學生體驗三個例子——3D游戲、三維全景圖和電影《捍衛機密》片斷,然後讓學生嘗試解決探究問題,這樣可促使教學目標有效達成。
4.有效評價
堅持發展性評價的原則,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性。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關注他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價應注重學生發展的進程,注重形成性評價,強調學生個體過去與現在的比較,通過評價使學生真正體驗
到自己的進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例如課堂上教師設計了回答問題和討論的環節後,我們可以對積極參與討論的小組和同學給予充分的肯定。通過記錄討論發言和回答問題的次數和評選發言的優勝獎等活動,另外還可以通過由老師和學生共同投票的方式選出學習優秀成果(如多媒體作品)。對於比較精彩的發言或水平較高的作品,教師要多用贊美的語言,同時不能忽略對學習有進步的同學的鼓勵,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兼顧集體發展評價與個人發展評價,採用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的方式。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要結合評價內容和學生學習特點靈活選擇「表現性評價」、「作業作品評價」、「成長記錄袋」等評價形式,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
⑵ 怎樣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依託多媒體教育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課堂教學中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的一切認識、求知源於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最好的老師,也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小學生對外部世界充滿了好奇,每堂新課對學生來說更是充滿著無比的好奇,課堂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授課,會帶給學生變化多端的畫面及特殊的音響效果,刺激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興趣盎然、觸景生情。多媒體展示中,學生通過眼看、耳聽、心想、口說等多種感官訓練,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更進一步探究的慾望,學習的興趣也在不自覺中增加了,教師可在輕松愉快中完成教學任務。
二、依託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手段,開拓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素質。
運用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拓寬課程資源,看到大山外面的精彩世界;農村遠程教育中的素材就是有效的資源,把絢麗多彩的世界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可以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在適當的時間利用多媒體組織學生觀看他們所喜歡的動畫片、故事片、安全常識片等。通過觀看綜合資源片不僅教育了學生崇尚科學,珍愛生命,而且還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開拓了學生對人生的思考,提升了學生的素質。
三、依託多媒體教育技術手段,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多媒體輔助教學集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和文字等媒體為一體的教學課件,能產生生動活潑的效果。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可更好地解決知識重難點。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對於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教師是通過板書分析、提問探討的辦法來解決。用多媒體手段後,可以把知識的重難點設計成問題場景,在直觀形象的演示中,調動了學生各種感官的協同作用,解決了老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問題。教學內容從抽象轉為具體,從復雜轉化為簡單,從不可見轉化為可見,從平淡轉化為生動,這樣既縮短了教學時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有利於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和掌握。
四、依託多媒體教育技術手段,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新時代的教學理論中,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多媒體運用圖、文、聲並茂,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的情境,刺激著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通過製作課件,構建一個個問題情境,課堂上進行適當操作、控制,就能通過各種問題情境的變換,去觀察問題、發現問題、驗證結論、體驗本質、歸納和發現新結論。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了培養,從觀察、判斷、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新型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咨詢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優化,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一環。設計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課,是教師進行引導、點撥,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上教師創造條件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地去探究,主動地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
五、利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手段,作升華的小結,布置多樣的作業。
完整的課堂教學過程,小結與作業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對一堂成功的課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傳統的小結給學生的印象不深。運用現代多媒體手段後,聲畫與共,表現力強;用演示文稿展示一道材料分析題,讓學生討論、思考,得出答案就是這節課的核心內容;還可播放本堂課的重點片斷,作為本節課核心內容的升華;根據目標要求,將教材中的重難點編成有分量、有代表性的幾道題,學生通過所展現當場鞏固練習或課後作業,學生可以直接從信息化環境和教學資源中獲取知識;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獲取課程內容,達到最終的學習目標。
六、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促進教師的教學技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讓信息技術幫助教師備好課,促進學生學好知識,而是應當科學地把信息技術通過課堂展現給學生。學校要經常組織教師進行校級信息技術培訓,促使老師在信息技術的應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組織教師經常練習課件製作,定時評比出優秀的課件,然後展現給教師進行互相學習。教師講課應以多媒體為主,這樣可鍛煉老師們的電化教學能力與實際操作能力。在教學進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力和積極的個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要求學生學會大量的獲取信息方法,學會快速的處理信息。課堂教學所用的教材畢竟不同於網路信息,網路信息無限的豐富,能無限的充實學科教材的內容。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擴充教材內容,優化學科教學,加大學生信息量的獲取,開闊學生課堂學習的視野。
總之,面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熱」,廣大一線教師應靜下心來,認真研究和領會課程整合的實質與精髓,避免陷入技術至上的誤區,撿了芝麻而丟了西瓜。真正的整合應是該用時就用,不該用時就不用,要用得恰到好處。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佔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及教學方式,必將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信息技術和學科的整合,對於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以多媒體化、網路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徵的現代化信息技術,把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個問題變成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點燃了學生創造火花的火種。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充分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了課堂教學預期的目標。提高認識,努力學習信息技術,為培養新世紀合格人才、優秀人才做好准備。 0 推薦
⑶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讓學生多感官參與,體驗學習的樂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求知的內驅力,可以使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並推動學生積極探索、敏銳觀察、豐富想像、深刻思維、鍛煉意志,集中精力去獲取知識,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現代化信息技術以鮮明可感的形象、悅耳動聽的聲音、綺麗多變的色彩,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增加荷爾蒙素的分泌,引起中樞神經的興奮,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如《觀潮》是篇自讀課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層次分明,是篇很好的朗讀教材。在教學中,我不是枯燥地講解朗讀技巧,而是藉助"錢塘江大潮",用實景形象刺激學生的語言表達,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在學生初讀課文後,我讓學生觀看《錢塘江大潮》錄像,讓他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洶涌澎湃地錢塘江大潮奔騰而來的景象,使學生具體地感受一下語言表達的能力。接著我讓學生當小導游,給《錢塘江大潮》配上解說詞,學生都有一種自我表現的慾望,他們爭先恐後地做小導游。由於有了感性認識,又有生動形象的畫面作提示,學生對語言的把握都比較准確。他們能讀出潮來之時的氣勢,體會到潮來之時的壯觀。這節課,學生學得主動、愉快,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中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又如《三峽》一文,由於學生生活經驗少,對三峽缺乏感性認識,任憑教師"千呼萬喚",學生對三含茄峽的理解和嘩老察興趣難以激發起來,很難參與到文本的學習中。於是我利用多媒體伴著悅耳的音樂,播放了三峽的美景,創設氛圍,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的審美通感。在這樣一種特殊的氛圍中,學生神思飛揚,很自然地進入美妙的自然境界,產生閱讀文本的迫切願望,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語文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僅能夠順利的突破學習的重難點,還可以讓學生內心產生探索的慾望,情緒上受到感染,從而使他們輕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二、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自主探究,深度參與,體驗成功的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靈魂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並非"全權"下放,教師"袖手旁觀"。利用網路環境,給學生提出學習任務,通過上網查詢、人機交互等方式,學生在不斷克服困難中完成任務,便是這一模式的具體做法。網路環境中有著海量的信息,教師與學生擁有信息的機會是均等的,更多的時候,學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師還要多。教師充亂茄分利用網路技術開展教學,能沖破課本的束縛,在學生面前展開廣闊的學習空間,顯現思維過程,提供豐富的感情表象,刺激誘發學生思維,為學生架設通向邏輯思維的橋梁,激發他們主動探究,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如在教學古詩《觀滄海》一課時,我就採用了網路環境下的自主探究性學習方式,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通過動手操作以及必要的信息技術幫助進行自主探究,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能動性。首先,我設計了一個有利於學生知識獲取和應用的信息庫。將與所學古詩有關的資料,如作者、背景、自學、詩句、欣賞等,通過圖片、文字、音像等形式收錄,並通過程序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對計算機所提供的信息加以選擇吸收、加工處理,從而使學生真正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正確地學習理解古詩。其次,要引導學生討論交流,促進理解。,教師就要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教給學生理解古詩的方法,培養合作精神。如:先通過選解,使學生明白題目的意思,為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准備。接著,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給學生創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學生藉助提供的資料認真思考,質疑,小組討論、交流,評議。學生學得主動,同時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全班進行交流時,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學生在計算機提供的情境中感知感悟課文,由於古文的特點,難免還會存在疑難。因此,在古文教學中不僅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精要之點還是需要教師去精心點撥的。
如:全班在交流李白《靜夜思》中"疑是地上霜"一句時,學生產生疑問:"詩人怎麼會把月光當成霜了呢?"此時我運用多媒體出示霜的圖片,並通過講解使學生對霜有了認識。接著我馬上請學生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在一個深秋的夜晚,一輪明亮的月亮掛在空中,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上。學生體會到詩人離家在外,在靜靜的夜晚看到明亮的月亮,見景生情,由望月而想到月下的故鄉,從舉頭到低頭,觸動了思鄉的情懷,陷入深沉的思緒中。接著,吟誦古詩,進行情感體驗。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於網路介入古詩的教學,它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刺激學生多種感官,誘發學生的閱讀情感,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所以,我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品味。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兩首樂曲,解除學習的疲勞,陶冶學生的情操。再讓學生選擇一首合適的音樂給詩歌配樂並進行朗讀,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並有著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最後,拓展渠道,豐富積累。學生在誦讀古詩的基礎上,感知、感悟了古詩文句的優美、意境的深遠及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欣賞古詩的環節。比如學完《靜夜思》之後,藉助計算機的瀏覽功能,引導擴展閱讀李白作品《古朗月行》、《望廬山瀑布》,思鄉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江樓感舊》、《泊船瓜洲》。最後,引發課後的延伸,使學生參與到選擇性、開放性、層次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的語文課外活動之中。學生可以畫一畫,吟一吟,背一背,寫一寫……可以搜集李白的詩或思鄉的詩,並選擇一首喜歡的背誦下來。這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完成,並且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古詩的積累,豐富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通過這種網路創設、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明確學習過程各階段的學習目標,並通過自我努力分步實現、總體完成,而成功的反饋信息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它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促進學生關於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非常有利。從中可以看出: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解決了課文中的難點,起到了化難為易的作用,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發了自主探究的精神,更使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所以,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把課堂的時間、空間讓給學生,選擇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在語文課堂教學,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陶冶學生的心靈,又有利於創造學生學習的良好環境,引發學生以主人翁的意識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踐表明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是激發學生樂學、愛學,提高教學效率的有力措施,更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⑷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新課標著重提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積極倡導自主學習方式,學生的知識必須是由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動學習、並藉助必要的信息資源獲得,所以教師必須將課堂教學和學生主動學習融合為一體。那麼,新課改後,信息技術課堂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呢?這已成為信息技術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一個課題,也是教學能夠成功的關鍵所在。結合近幾年的教學經驗,我談一些這方面的體會。
一、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才能積極思考,主動學習,學習起來才有積極性。那麼在課堂引入的時候我們只要精心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狀態,就急於傳授,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不動感情的腦力活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感官上的愉悅或驚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有質量的學習才能持續展開。誇美鈕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課,但這種愛好往往表現在愛玩游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願認真地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根據不同的表現形態,信息技術創設情境的方法較多,常見的情境創設有游戲、任務、演示、故事、問題、懸念等。比如講如何學習好word時,我們就可以利用word可以來做卡片,通過設置word可以來做卡片,加入聲音。一方面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另一方面讓學生體驗掌握word技巧快速獲取word的知識。有時根據課堂需要我們經常把幾種情境創設有機結合起來,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講解幻燈片時,我們可以先用文本演示學生感興趣的知識,然後提出任務將幻燈片做成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這樣既用到了演示,又用到了任務創設情境。
二、改進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信息技術課的傳統教學模式往往是先由老師講授知識,演示操作,然後由學生進行練習的教學方法。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未能很好的調動,因此也就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新課程理念提倡以學生發展為本,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積飢虧極主動,勇於探索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們在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少講多練,能不講的就不講,能少講的則少講。學生必須經過自己動手在電腦上進行相應的操作才能根本的理解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但由於目前很多學校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較低,無法保證學生能夠「一人一機」來進行實機操作。同時,教師在教學時,對理論知識更為重視如信息技術基礎等,而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重視程度則較低。從而造成了學生的操作能力低。那麼,在講授基礎知識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的計算機、大櫻肢沒屏幕、投影機,即可以進行重難點的講解又可以進行示範演示。在課前精心製做的powerpoint幻燈片、flash動畫等課件,配以優美的音響效果,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學上來。教師再也不用為維持課堂紀律而花費過多的時間,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的現場發揮之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技能。
三、採取多種教學組織形式,調動學習積極性
新課程標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若能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方式和方法調動學生、感染學生、創造出教學的主動氛圍,那麼教學就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使學生自覺調動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這一課程的學習興趣,是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單一的教學模式和重理論的教學方法大大的削弱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因此,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要從改變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出發。首先,教師要建立一個與學生探究討論為主,教師補充的一個良好的教學課堂環境。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一組大概5人,因此教師可以採用小組講課的模式。這一教學模式即讓學生參與到信息技術的學習中來,激發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又能通過討論和探究等方法幫助學生創造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小組對相應的知識進行講解後,學生之間進行相互的討論和提問,教師對該問題進行相應的補充。真正建立脊納一個以學生為主的課堂。分層次教學可以關注每一個學生,既可以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完成教學目標,不會因為教學目標太高,難以達成從而失去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得到進一步發展。在完成基礎教學目標之後還能夠拓展所學知識,保持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根據教學要求,選擇合理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利於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和學生將信息技術課程視為非專業課課程,對信息技術課程的不重視是制約計算機課程教學的一大問題。轉變其觀念,提升對於信息技術重視程度,同時適時改變教學策略和方式,在實踐教學中注意加強對於信息技術課程的包括課程設置、課程形式、課程時間等等在內的教學環節設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讓學生和教師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態度有相應的改變,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升信息技術課程在教學中的地位。每個人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獲取承認、取得成功的願望和需要。成功時,會情緒高昂、興趣倍增,非常有成就感。但多次努力仍然失敗時。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影響學習積極性。因此,給學生創造一個成功的機會,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有效方法。
在教學設計時,結合學生的特點,可以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與梯度、適應學生的智力發展創設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取得學習上的成功,使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例如.在設置課堂提問的內容與對象時,可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難的問題不應提問差生,以免他們由於答不出而處於尷尬的境地,從而產生自卑感。
此外,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及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老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好奇心,並對學生的積極表現給予肯定。例如: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學習熱情,聰明智慧,大膽質疑,自主探究要大力表彰,鼓勵他們不斷進步。我們不必吝嗇對學生的鼓勵,讓學生感到「我可以」,「我能行」,讓每個學生都切身感到教師時刻都在看著他的表現,知道他是怎麼想的,知道他是怎麼做的,會給他最恰當的評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信息技術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學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探究、取得成功的機會,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⑸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們獲取鋒沒知識是通過各種感官(口、耳、舌、鼻等)將外界信息 傳遞給大腦。現代教育教學技術的有效運用可以大大提高人體,特別是眼、耳、腦的學習功能,增加學習效率。課堂教學師生的雙邊活動,它不僅需要教師、學生來完成,更要借組其他媒體才能提高信息傳遞的有效性。教師在發送信息時,不僅通過語言和手勢,還要藉助錄音、錄像計算機等媒體,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多渠道獲取信息,並且相應地多渠道反饋信息。同時,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延長了信息在頭腦中停留的時間,增強了學習的有效性,使學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 注意力的穩定程度和對象本身的特點有關, 如果注意對象新穎、豐富而又富於變化, 注意力和興趣就比較穩定和持久。 因此, 在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對象不但有所變化, 而且比較新穎、豐富。這樣就會對學生的各種感官形成刺激, 始終處於積極的情緒中, 激起學生的情感, 讓學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雹基喊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品質,它推動學生去探索新的知識、挖掘新的潛能。但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要靠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去引導、啟動和發展起來的。而現代教育技術有刺激感官的作用,運用媒體,充分利用多種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的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認知的透明度,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消化。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學習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小學生天真、稚氣, 好奇心強, 喜愛艷麗、動態的景物。在教學新知識時,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 選用適當課件, 配以教師得當的體態、語言,激發學習興趣。比如我在教學《問銀河》一課時,學生對於天文知識的探知欲是十分濃厚的,但極為有限的課本文字、插圖,激不起學生過高的學習興趣,注意力難以集中。導入時我問學生:「你們見過銀河嗎?銀河是什麼樣的?」有的學生說銀河就像一條大河,有的說銀河像黃河…...我利用形、聲、色俱備的教學課件,展示有關銀河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欣賞。播放課文錄音,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把學生帶入到神秘的銀河世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 、有效運用教育信息技術,創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情境。 兒童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喜歡形象直觀的東西, 樂於接受各種新的事物。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 課件中優美的音樂, 抑揚頓挫的語言環境, 加上動靜結合的圖畫, 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出知識的變化與形成過程。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這一優勢, 能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 讓學生通過事物的聲、形、色去獲取知識。它還能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具體事物半抽象化,從而使教學能夠輕松進行,為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因此, 小學教學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動態感知的優勢, 創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情境, 誘發學生猜想、想像和聯想,以開拓學生的思路, 增強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例如,在學習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研究性學習、啟發性、互動化的學習已經步入師生的日常教學活源野動當中,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工具,寓教於樂,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已經成為一個熱點問題,它將成為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學生學習、研究、探索知識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查閱資料,進行電子備課,為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備課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熟悉教材、鑽研教材、考慮教法、學法,提高教學實效的基礎。由於農村小學條件比較差,與教材有關的資料比較少。再加上農村孩子見得少。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准備,多准備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選擇適合農村學生的教學方法。可是,現在的農村小學教師教好幾個學科,工作量大。備課手寫麻煩,於是把好多有用的內容省略了。有的教師純粹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備課流於形式,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我認為電子教案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備課前先熟悉鑽研教材,再上網查閱優秀教師的備課。網上的備課各種各樣,一課有好多種,而且資料多。教師可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加上自己的見解,有選擇性的拿來運用到自己的備課中。比如:我在備蘇教版第四冊語文《雨後》這課時,就參考利用網上的六種教學設計,備出了適合自己學生的教案。導入用插圖, 學文用投影, 朗讀用錄音, 在學生基本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 藉助課件, 讓學生體會雨中孩子的歡樂,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我一直堅持電子備課,既提高了備課的水平,又為課堂教學做好了充分的准備,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語文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人們獲取知識是通過各種感官(口、耳、舌、鼻等)將外界信息 傳遞給大腦。現代教育教學技術的有效運用可以大大提高人體,特別是眼、耳、腦的學習功能,增加學習效率。課堂教學師生的雙邊活動,它不僅需要教師、學生來完成,更要借組其他媒體才能提高信息傳遞的有效性。教師在發送信息時,不僅通過語言和手勢,還要藉助錄音、錄像計算機等媒體,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多渠道獲取信息,並且相應地多渠道反饋信息。同時,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延長了信息在頭腦中停留的時間,增強了學習的有效性,使學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 注意力的穩定程度和對象本身的特點有關, 如果注意對象新穎、豐富而又富於變化, 注意力和興趣就比較穩定和持久。 因此, 在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對象不但有所變化, 而且比較新穎、豐富。這樣就會對學生的各種感官形成刺激, 始終處於積極的情緒中, 激起學生的情感, 讓學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品質,它推動學生去探索新的知識、挖掘新的潛能。但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要靠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去引導、啟動和發展起來的。而現代教育技術有刺激感官的作用,運用媒體,充分利用多種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的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認知的透明度,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消化。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學習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小學生天真、稚氣, 好奇心強, 喜愛艷麗、動態的景物。在教學新知識時,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 選用適當課件, 配以教師得當的體態、語言,激發學習興趣。比如我在教學《問銀河》一課時,學生對於天文知識的探知欲是十分濃厚的,但極為有限的課本文字、插圖,激不起學生過高的學習興趣,注意力難以集中。導入時我問學生:「你們見過銀河嗎?銀河是什麼樣的?」有的學生說銀河就像一條大河,有的說銀河像黃河…...我利用形、聲、色俱備的教學課件,展示有關銀河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欣賞。播放課文錄音,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把學生帶入到神秘的銀河世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 、有效運用教育信息技術,創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情境。
兒童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喜歡形象直觀的東西, 樂於接受各種新的事物。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 課件中優美的音樂, 抑揚頓挫的語言環境, 加上動靜結合的圖畫, 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出知識的變化與形成過程。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這一優勢, 能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 讓學生通過事物的聲、形、色去獲取知識。它還能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具體事物半抽象化,從而使教學能夠輕松進行,為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因此, 小學教學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動態感知的優勢, 創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情境, 誘發學生猜想、想像和聯想,以開拓學生的思路, 增強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例如,在學習《2008,北京》時,為了讓學生體會申奧成功時天安門廣場的一片歡騰。我利用遠程教育中的課件,讓學生欣賞人們聽到申奧成功那一刻的視頻錄像。影片展示的圖像、動畫、聲響效果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感受到了申奧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對「四面八方」「人山人海」、「潮水一般」這些詞語有了深刻的理解。可見,多媒體的運用既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啟發了學生情感的投入,達到了求知和愉情的雙豐收,優化了課堂效果。一部優秀的教學影片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培養會起到促進作用,這些正面效果遠比枯燥的說教要好得多。例如,在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這篇課文時,我先從網上下載了這部影片,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播放給學生看,其效果是非常好的。學生被影片中王二小的機智勇敢,為掩護幾千群眾和八路軍的後方機關,把敵人帶進八路軍的埋伏圈的行動而深深的感動了。當看到王二小被敵人挑起摔死在大石頭上時,學生流淚了,握緊了拳頭。課堂上學生各抒己見,反應非常激烈,連平時不愛聽講、不喜歡回答問題的學生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且振振有詞,有理有據。超出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3、有效運用教育信息技術,可以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增進學習效率。
教育教學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刺激強度和頻度,啟發思維,培養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空洞的「說教式」上課所不能企及的。在語文教學中有些地方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這時,單純憑借語言就顯得無能為力了,教師可把不能言明的「妙處」,通過多媒體傳授給學生。例如, 在《台灣的蝴蝶谷》一文的教學中:插圖上的蝴蝶五彩繽紛,十分壯觀,為什麼說它像「誰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顏六色的花瓣,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我們農村的孩子,對於蝴蝶,只見過黃的、白的,多彩的根本沒見過。對於書中描寫的情景,學生沒有感性的認識, 教師說破嘴皮也無濟於事。這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把蝴蝶谷的錄相一放,學生一下就明白了:蝴蝶谷中的各種各樣的蝴蝶五彩繽紛,上下翻飛 確實像「誰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顏六色的花瓣,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這是不言自明。總之, 多媒體能刺激學生感官,以其超越時空限制,化遠為近,化虛為實,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等許多優勢而大有用武之地。
⑹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1世紀人類步入信息化時代,信息能力已成為人才在信息社會中得以生存競爭的基本能力。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課已經定為學生的必修課。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路的發展,一些流行軟體、網路游戲、QQ及網上沖浪獵奇等對中小學生有極大的誘惑力,幾乎找不到不喜歡玩電腦的學生,但喜歡上信息技術課的學生卻為數不多。「學生喜歡玩電腦,但不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卻成了普遍現象。我們應究其原因,採取適當的措施,改變這一局面,真正發揮信息技術罩伏課的作用,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
一、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在當今的課程設置中,信息技術課雖然已定為必修課,但不在高考、中考的范圍內,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依然圍繞著中考、會考和高考在轉,而信息技術課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無非就是在電腦上玩玩游戲,上網聊聊天而已,根本不會引起重視,更談不上學好這門課。我們要讓學生明確,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信息素養已成為科學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迅速地篩選和獲取信息、准確地鑒別信息、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將是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如同「讀、寫、算」一樣重要的,終生有用的基本能力之一。 學生的學習不僅為了考試,還要培養適應社會的各種能力。
二、 從課堂教學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除了課蘆前程形態這一外界因素外,教師還應從學習主體的內因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據調查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是對於教師所講授的教材上的內容覺得「不好玩兒」,沒有自由活動的空間。所陪悶清以我們要從課堂教學入手,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信息技術課程的直觀性、操作性、互動性和發展性;第二,中小學生在這一時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以及他們的興趣廣泛性、想像的豐富性和精神的創新性;把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具體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正確地引導學生,使其對電腦的興趣發展為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下面談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幾種做法。
1、優化導語設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小學生的心理處在萌芽狀態,他們對各種新生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有極強的求知慾,根據調查許多小學生學計算機都是出於對計算機的新鮮、好奇而學的,作為計算機教師,更應該高度重視並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積極的心理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經常"引發學生好奇心和產生興趣的導語導入新課,來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從而使導語成為一堂課成功的鋪墊。
導語的設計是多樣化的,一個好的提問就能激發學生無限的學習熱情,如"你能讓電腦為你唱歌嗎?你能用電腦畫畫嗎?"諸如此類的問題,扣住了學生的心弦,驅動了他們的好奇心,接著進入新課的講授學生便很容易接受了。總之,上課伊始,讓學生感到新奇、有懸念、有學頭、願意學、喜歡聽。學生的質疑、求知慾望就被激發起來了,作為教師當然就可以順水推舟,將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了。
2、注重課堂教學藝術,引發學生興趣
多媒體手段被人們喻為「教育系統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但並不是說只要在多媒體教室上課、使用了電腦,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計算機的組成》一節——不容易使學生感興趣的課,我們可以從當前流行的DIY入手,以組裝計算機為目標,同學們喜歡玩計算機,誰又不想學會組裝計算機呢?課前收集計算機各部件的圖片,結合圖片講解計算機的硬體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有條件還可以讓學生觀看實物。講解時要注意語言的生動、幽默,運用恰當的比喻,將抽象的名詞具體化,專業的語言生活化,使學生很愉塊地接受哪些「枯燥」的電腦知識,當然,這樣的課就對信息技術老師的知識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3、以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過程,一個普遍的模式:教師演示→學生練習,如此循環往復。教師在教案設計中所提到的教學方法,也僅僅是講練結合,多媒體演示等。這種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學生是在被動接受。沒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久而久之學生對這種教學就感到乏味。
對信息技術的教學,要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去探索去嘗試,允許他們犯錯誤,在糾正錯誤中獲取知識。例如,在Word 2000中圖形疊放層次一節的教學,老師為了學生獲得對「層」的認識,先出示了幾幅內容相同而疊放層次不同的圖,讓學生觀察其不同之處,學生很容易看出,這四幅圖只是每幅中圖形的疊放層次的不同。然後讓大家自己試著做出這四幅圖,學生開始製作,有的學生想到了復制,畫第一幅,復制了四個,但是圖形拖來拖去,始終達不到目的;有的學生是一幅一幅畫出來的。老師告訴大家一種製作的方法後,再進一步問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如此通過問答、討論的方式,總結出不同的方法。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以學科整合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學習應用軟體時,我們可以軟體的功能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學生復習了學科知識,掌握了軟體的使用操作,一具兩得,使學生有一種知識應用的成就感,從而記憶深刻。例如,我們可以將計算機中的動畫與物理運動結合起來;將繪圖與數學的中的圖形結合起來;將圖文混排與課本的排版結合起來,將Word中的「公式編輯器」與數學、化學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使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願意學習、樂於學習。
三、 建立激勵學生創新的學習評價機制
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內容主要以計算機基礎知識、常用軟體和網路基礎知識為主。目前的評價機制多重視課本知識的接受和操作方法的掌握,壓抑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揮。有的學生課本知識接受的一般,如果遷移能力起強,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能製作出很有創意的電子作品,應該是更優秀的學生。但往往他們的考試成績一般,這樣就嚴重地挫傷了他們學習信息技術課的積極性。我們評價一個學生不僅是掌握知識,還要有應用知識的能力。所以,我們的考核內容要給學生適當的自由空間。
總之,計算機學科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操作為核心,創造性的設計教學結構,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學生的計算機學習成為一種自主自願的活動。
⑺ 如何通過信息技術提高學習方法的有效性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中小學已逐步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有所不同,知識更新快,對課堂教學環境與設施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怎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就要從課堂教學紀律著手。首先,制訂嚴格的課堂規則,獎罰分明;其次,採用適當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再次,利用電子網路教室的廣播、監控、學生演示等手段。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輕松、自主有趣地完成學習任務。 關鍵詞:提高 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課被許桐祥多人誤認為是電腦課、計算機課,沒有嚴格的考核標准,沒有升學等壓力,把它當成娛樂課。課堂上總有出現吱吱喳喳說個不停的;有學生對課本知識不感興趣,希望老師不用講課的;有的只想上網聊天、看電影;有偷玩游戲的;甚至有吃零食的......。再則信息技術課在課程表的安排中比重小,每班每周就一節,中間間隔時間長達7天。由於某些農村小學受條件限制,根本無法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所以在我們學校有一大部分中學生毫無基礎可言。這樣一來,要上好信息技術課更是難上加難了。面對這樣的的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 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教學和管理一直是我們所有信息技術教師面臨的難題,課堂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由此,我總結了最近這段時間的信息技術教學而採用的一些措施,希望對感衡輪祥覺困惑的同行們有幫助。 一、規范與強調課堂紀律,明確學習目的。 1、教學秩序問題。以嚴格的電腦室管理制度為良好的教學秩序作保障,獎罰分明,重在教育。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給初一的新生在電腦室上第一節信息技術課時就向學生闡明電腦室規章制度、課堂規則。並一一地進行規范與強調,讓學生知道怎樣做才是規范的行為。在學生還未充分了解我的時候,總會存在僥幸心理,想了解一下老師的脾氣和試探老師做事的底線,為此,我做到言出必行。發現積極行為的好的學生及時的咐搏表揚。如:哇,你的作品真好看!,真不簡單,你的作品一級棒,上傳上來收藏,或是給一個滿意的、贊許的微笑。完成布置的任務後,學生們表現不錯的,可以在下課前幾分鍾的時間獎勵上網瀏覽健康網站或玩益智小游戲。發現有違紀現象的學生,如:不認真聽課、亂講話、亂走動的,視情節輕的,老師可採用沉默、皺眉、走近注視等方法處理;學生偷玩游戲或亂點、亂擊鍵盤的,老師採取暫時鎖機、批評等方法來提示、暗示和制止;如果出現亂丟紙屑、亂畫亂寫、隨地吐痰、吃零食等陋習,要進行批評或清潔電腦室來補救其過錯行為;如果出現破壞設備設施的,要照價賠償。總之,出現了違紀現象的,都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是錯誤的,要改正。有了獎懲制度,也有了威信,學生的自覺性也會加強了,課堂紀律就容易抓了,課堂教學也能順利地開展了。 2、明確學習目的。我給初一新生上的第一節信息技術課是 聊天,主要內容有以下三個:①、告訴學生計算機不光可以用來玩,還可以用來學習,它可以幫助其他學科的成績得到提高。怎樣用它學習呢?利用網路,在互聯網我們可以查到任何一種學習資料。②、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生活中,都不可能離開電腦。同時舉一些帖切生活的例子:在學校里學生的檔案怎樣進行管理;在銀行里的工作人員利用什麼進行工作、怎樣操作等。③、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故事。通過這三方面內容讓學生知道信息技術課的重要性,電腦可以玩,可以學習,可以工作,還可以獲得財富,一舉多得。學習不盲目了,學習的目的就更明確。 二、合理使用多媒體電子教室軟體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對多媒體電子教室一般都較熟悉,課堂上合理使用廣播、監控、學生演示、黑屏鎖定、作業提交、重啟與關機等功能,對課堂教學幫助非常大。如:在學習Flash動畫製作時,學生進入電腦室開始上課前。我把從網上下載的Flash動畫使用電子軟體廣播到學生機,讓學生欣賞。學生很快就能安靜下來了,課前紀律好抓多了!還能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同時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聽課效率,一舉多得。 上信息技術課時,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對於簡單的內容,我讓個別會的學生操作演示,其他的學生跟著學。在觀察操作步驟時,看看是否需要補充的,是否還有別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多鼓勵和欣賞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專心致志,不會的學生就像海綿吸水一樣吸取知識,會的更在苦思冥想,尋求不同的方法。這樣即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合理安排時間,注重個別輔導、做到因材施教 信息技術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學生動手操作量大,而我們的學生基礎差,接觸機子的時間少,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追求進度,不給學生充足的練習時間,一味地要求學生一個操作接一個操作快速地練習,那就導致學生當時好像掌握了而課後全部忘記的結果。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主要知識很難,更不用說根椐教學大綱的進度進行授課了。要讓
⑻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教師應用信息資源考核評價制度 。
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 》明確指出,各地要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梁塌力作為教師資格認定、資格定期注冊、職務(職稱)評聘和考核獎勵等的必備條件。
因此,學校要圍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促進教師轉變教育教學方式,吸收借鑒國內外信息技術應用經驗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訂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培訓課程標准和能力測評指南等,建立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體系,有效引領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規范指導實施培訓、開展測評、推動應用等環節的工作。
開展信息技術應用培訓,組織能力測評,以評促游岩學,激發教師的持續學習動力。建立教師主動應用機制,推動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取得新突破。
二、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信息素養。
在信神渣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改變著人們生存、學習、工作條件的今天,我們必須思考和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教師要從「傳道、授業、解惑」的聖壇上走下來,變先知先覺者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學生探究的顧問、問題解決的夥伴、學生所需資源的咨詢者和提供者;變師道尊嚴為同學生平等,與學生一起平等地交流,共同完成任務,與學生共享學習成功與快樂、挫折與痛苦。現代信息技術進入教學後,教師有更多的新角色。
⑼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一、新課改下,教師應加強對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
當前教學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基礎,實現現代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會從不同維度同時刺激人們的多種認知感官,使學習者更容易建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要從觀念上更新、理解信息技術教育的內涵。要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以人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工作中的有效應用,才能實現自身職業專業化的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是以信息技術為環境、手段、途徑、方式和方法,促使教師在專業知識、教學技能、職業態度等方面不斷完善的一個系統的、復雜過程。
教師專業發展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支撐,而課程改革也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機會並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提升教師素質,促進專業成長,才能充分的開發教師的潛能。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促進教師專業知識更新和知識結構優化,如學科專業知識、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學科教學法知識、教學管理知識、教研教改知識,以及教育技術知識引發等。提高教師績效、教育變革和促進教育觀念轉變。可以對檢索工具的應用,遠程協助,交流社區,游戲平台,電子期刊、教育網站、網路投稿、投票、網路課程、教育資源庫、教師網聯、教師博客圈等進行網路化學習與利用。另外還有課改示範課、學科帶頭人觀摩課,
配套課件作品,各校名師教案、課堂設計、教研論文,以及電子圖書館等豐富的優秀教育教學資源,為教師的講備課、教研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支持。
二、多實踐,通過繼續教育培訓、信息教育培訓等途徑,加快教師專業發展進程
教育部門每年都組織教師大量開展現代化教育理論學習,方式靈活,如遠程教育與網上培訓相結合,統一組織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介紹現代化教育改革的趨勢,提高教師教育信息化觀念。還通過聽課評課、實踐反思、教學研究,更新補充知識、提高技巧,不斷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依靠信息網絡技術,最大限度地吸納借鑒成功的教育教學模式,迅速投入實踐,並在網路上公開交流探討,有效提升專業技能。教師藉助信息技術,利用網路,可實現不同空間,不同時間,不同層次的專業技能提升。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中各要素進行優化組合、互為作用,以發揮教學系統的最大效益。
教師的專業發展對信息化教學的質量和效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專業化的成長,要求每位教師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支持下的遠程自我提升學習。以選擇任何時間、地點、層次、方式,有選擇地修煉。教師的教育觀和專業知識的更新,及對信息技術掌握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式的變革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師直接可以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過程的反思性實踐,通過網路觀摩優秀的視頻教學案例,還影響著教師制度建設的完善,教師的終身學習與自我發展。
三、學以致用,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優化教學
把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學以致用。這些技術手段的運用對於教師來說,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豐富了教育信息資源以及促進了教育手段的多樣化。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起著頂樑柱的作用。通過教師個人對一個主題下的相關教學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並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認識、反思,通過他人的評價和建議等,使教師個人對教學過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都有一個深入地總結、反思以及對未來教學計劃的預期安排,並通過數字化的形式加以表現。這樣,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將內隱性的經驗外顯化,成功實現個人的知識管理,促進個體專業成熟。
第2/4頁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學准備的重要工具,推動了教學手段和方式的變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從備課查找資料,到設計、製作教學軟體都可以應用信息技術。有利於工作效率和質量等綜合專業素質的提升。在學科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來創設教學環境、改變教學行為,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 教師教學中運用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各種教學媒體的光、音、色等信息輸出功能,立體地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使抽象變得具體,使復雜變得簡明,使不可見變為可見,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創新,從而達到教學過程的優化。在教學中師生互教互學,共同探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於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眼界,引起學生對學習科學、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增進思考力、想像力和創造力,都有積極作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運用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區域性跨學科、跨年級、跨學校互動活動形式,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地開展校際教研活動,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在實踐中,運用信息技術能起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課件情境教學,音、色、形、空間等表現得淋漓盡致,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努力把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作用和提高,在信息技術創設的藝術情境中體驗、感知、審美,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還有模擬試驗,使學生印象加深。還比如講解艾滋病細胞等微觀世界的精細結構用信息技術就比較方便,使學生興趣大增。
四、幾點建議
1、加強建設,加強進修學校這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設。利用師資培訓基地進行教育資源實踐。
2、加強投入,加強各地區電教館資金與設備的投入。重點建設成當地先進的電教機構。負責各地區的電教、信息科研、資源配置等工作。
3、優化農村信息技術環境,完善基礎設施,使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資源建設得到有效發展。信息化應用環境的建設必須適合學校實際的應用理念,才能切實有效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4、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的應用技能、信息安全意識、信息化應用理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合理安排、最好分批次和水平,分層次地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技能培訓。使之能真正成為合格的掌握信息技
第3/4頁
術的專業教師。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培養創新性人才更具有深遠的意義。
5、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的意義提醒我們,必須加大對教育信息技術資源的建設,使中國的信息技術教育真正提升到一個高度,極大地促進了教育改革。
五、結束語
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的關鍵在於教師的信息化,在於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的教師。所以,要實現教師專業化,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在師資培訓基地進行教育資源建設實踐,加強進修學校這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設。加強各地區電教館的資金與設備的投入,在師資培訓基地上加強教育資源建設,為中小學教師提供優質資源,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教學實踐、教改教研、繼續教育、提升自我資源服務,這可以使教師整體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設是個巨大的工程,它不是短期就能做好的,而是一個相當長的適應教育發展、服務社會的過程。需要我們共同奮斗,拼搏。我們對未來信息化資源建設的前景充滿信心。
有效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我們廣大教育同仁要認識到位,認真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優化教學,同時肩負起 「資源建設」的重任。相信我們的前景會無限光明。
有效利用遠程資源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隨著教育改革向縱深推進,我國的基礎教育已經進入內涵發展階段,在中國廣闊的農村天地,如何實現教育的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成為擺在農村學校校長面前的一大課題。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說:「能夠增大的資源只能是人力資源,在人類所有能夠運用的資源中,只有人才能生長和發展」。基於此,在學校教師才是最根本、最積極、最豐富的資源,只有提升教師素質,促進專業成長,才能充分的開發教師的潛能。我校在長期發展中,遇到以下突出問題(1)教師觀念陳舊,走不出傳統教學的陰影。(2)在信息技術掌握與多媒體運用水平方面,教師尚未大面積提升,農村遠程運用技術不嫻熟,「有效課堂」未能形成校園主流。(3)教研工作封閉在局部小天地,需要構建學科高層面良性互動研討的格局。為此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有效利用農遠資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一)有效利用農遠資源,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學習平台
對於地域較偏僻的我校,農遠工程既給予我們硬體基礎設施,又給予我校海量的「從天而降」的寶貴資源,實現了與大都市一樣共享優質資源的夢想。它真正實現施教者和受教者跨越空間的實時或非實時交互,成為我校信息技術普及的助推器,為此學校乘借東風(1)開展立體式信息技術知識培訓,構建學習型的集體,採取理論培訓與教學示範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天網與地網信息相結合,遠程教育與網上培訓相結合,統一組織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使教師在掌握傳統教學技能的基礎上又掌握新形勢搜集、處理、整合信息的能力,與信息技術能力。(2)組織大規模地課堂教學聽課評課活動,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輻射普及的作用。(3)開展典型案例研討活動。學校充分引導教師利用現代教育資源,組織教師集中觀看課堂教學視頻錄像,藉助優秀教師或名師的課堂教學視頻錄像來提高學科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在教研活動時讓教師們一邊觀摩,一邊根據需要,隨時回放教學片段,定格了解細節,反復解讀反復研討;引領教師在反復研討優秀案例的過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行為與理念,發揮集體研討的優勢,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智慧。
(二)有效利用農遠資源,搭建教師專業化實踐平台
教師的學習是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但同樣重要的是教育教學中進行實踐探索,實現遠程教育資源與學科課程資源整合,幫助教師增強教學能力,提高信息素養,創新教學模式,從而創建有效課堂,具體做法如下:
(1)運用遠程教育資源的信息與技術,實現情景化教學。
在語文、英語、歷史、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為了再現或創設具有情緒感染力的生活形象與場景,使學生在愉悅氛圍中學習知識,受到感染教育的方法。如:九年級思想品德《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策略》一節,我校教師成功截取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神七飛天、嫦娥二號奔月行動的視頻資料,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於耳聞目睹中油然而生愛國主義豪情,諸如此類情景,極大地拓展了教育時空界限,空前提高了教育資源的傳播廣度與教育效能。
(2)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信息與技術實現模擬化教學。
在物理、化學、地理、生物學科教學中,由於我校物理、化學實驗設備葯劑不足,或有時實驗儀器不夠精準,為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此時,可以借用他山之石——遠程教育資源,播放相關實驗的視頻資料,把復雜實驗過程直觀地展現到學生面前,如電流的形成、人體血液循環、太陽的公轉、葉的光合作用、內燃機的工作原理、高錳酸鉀制氧氣實驗過程等,提供給學生無法感知的事實與現象,建立理解知識的經驗。
(3)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信息與技術實現微格化教學。
在體育、音樂、勞技等涉及運動技能的教學中,可以運用電視機、DVD、教學光碟,專門指導學生各種技能技巧。如學生學習健美操,為了使動作更規范、更連貫,展現美的形狀,微格化教學則彰顯農遠資源力量,達成遠程教育信息與技術和學校素質教育的有機結合。
(4)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信息與技術實現探究式教學。
在物理、化學、數學、歷史等學科教學中,從生活中的故事與現象入手,形象地設問質疑,通過富有探究性典型問題,引導學生探求新知,促進思維。如《物理》講解《大氣壓強》一節,老師再現馬德堡半球實驗歷史一幕,相背運動十六匹馬奮力去拉被抽成真空狀態的兩個半球,但都紋絲不動,是什麼神秘力量起主導作用,激發學生探索問題主動性,分析原因,尋找規律。從而於獲取知識中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
(5)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信息與技術,有力推行「三大板塊六個環節」教學模式。
為了打造有效課堂,我校多年來一直探索「三大板塊六個環節」的教學模式。即:創設情景,激趣導入——板書課題,出示目標——問題引領,引發思考——面向全體,基礎檢測——設疑設障,突出重點——立足生活,拓展提升,此教學模式,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問題為主軸,思維為主攻,訓練為主線」的教學理念,完全置學生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之中,使學生在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認知規律中獲得自信與成功感,而該模式的運行完全依託遠程教育資源信息采擷與加工,依靠信息技術嫻熟運用。經過實踐,該模式對於數學、物理、化學學科有很好的效果。
(三)有效利用農遠資源,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交流平台
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離不開交流,而交流的主要內容應該是教學經驗和教學反思,美國學者波斯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對後續的行為產生影響」。在農遠資源的推動下,我校構建了全方位多層面的教師交流研討格局。
(1)首先每個教師依據所代學科建立個人學科資源庫,與同科教師可以合作共贏,為同課異構交流奠定基礎。
(2)科任教師建立個人博客,利用博客空間,可以自由發展自己觀點、教學反思及心得體會。
(3)科任教師加入QQ群,與學科交流群,實現網路教研,突破校園「同僚文化」的拘囿,教研方式由一對一擴大為一對多,面對面,層對層的立體化教研,在互動中實現思維的碰撞,靈感的迸發,自由輕松的交流中長善救失。
(4)教師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參加區學科教研,網路論壇,使學科交流成為互動的舞台。
(5)學校創建學校資源庫,為不同學科教師互相學習借鑒,奠定基礎。
農遠資源是火炬,點燃了廣大教師投身課改、實現專業成長熱情,農遠資源是催化劑,加快不同年齡結構教師提升信息技術運用水平的速度,農遠資源是寶庫,為教師開發潛能,提升自身素養,提供不盡資源。在農遠工程推動下,學校工作環境熏陶下,出現以下可喜形勢:
(1)教師確立了新的教育理念,更新專業知識結構。
(2)在學校示範引領、輻射普及策略實施過程中,全體教師深切認識到遠程資源與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效益的巨大作用。
(3)學校通過制度考核、賽講評優活動,點燃了更多教師有意識自發運用多媒體手段實施課堂教學熱情,使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方式有了極大地改觀。主動收集教學信息的老師多了,自覺研究的多了,自主學習的多了。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師教學研究水平提高了。
展望:
未來五年,是國家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科學發展的攻堅時期,是深入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時期,更多優惠政策將落戶農村,我們教師將依託網路優勢,參與到教育界博客協會、QQ群協會,使網路教研,與名師遠程交流成為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學生也依託網路開闊視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一道校園風景線,大面積提升學生能力同時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農村將是教育人才蓬勃催生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