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血常規裡面能夠得出哪些信息

血常規裡面能夠得出哪些信息

發布時間:2023-05-13 09:41:42

❶ 血常規能查出什麼病

血常規是指通過觀察血細胞的數量變化及形態分布,從而判斷血液狀況及疾病的檢查。血常規檢查包括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白細胞、白細胞分類計數及血小板等。通常可以分為三大系統:紅細胞系統、白細胞系統和血小板系統。紅細胞系統是紅細胞計數增多時有生理性的變化,比如沖動、興奮等。減少時見於妊娠、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等,病理性的增多見於頻繁的嘔吐、出汗,大面積燒傷、腫瘤及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等。病理性的減少見於白血病、急性大出血以及缺鐵性貧血,巨無細胞性貧血,血紅蛋白的臨床意義與紅細胞增減的意義基本相同。另一個主要的項目就是白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指的是單位體積血液中含的白細胞數目,它的增高可以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組織損傷等,減少可以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傳染病、肝硬化、脾亢等。生理性的增高也可見於劇烈運動、進食、妊娠新生兒。此外,白細胞分類計數、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它們的增減各有其特殊的臨床意義。第三大系統是血小板計數,它的源雀嫌增高主要見歲李於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後的急性感染。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雹手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多發性骨髓瘤,某些惡性腫瘤的早期,減低的時候可以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脾功能亢進、DSC等。所以通過化驗血常規,可以讓我們對上述的疾病進行明確診斷或者提醒,結合其他檢查,能夠明確診斷疾病。

❷ 血常規可以檢查出什麼病

血常規是我們經常用到的一項檢查,其實大家並不陌生,比如感冒發燒或者去體檢的時候,醫生都會要求做血常規檢查。

先來科普一下什麼血常規檢查。血常規是指通過檢查血液來反映出身體一些內臟器官的情況,當身體的部位器官發生異常時,血液會受到波動而發生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進行血液檢查就能夠了解身體情況,再通過檢查結果來判斷疾病。

但是多數人都不知道,做此項檢查有何作用,能夠檢測出哪些疾病?

1、血液系統疾病

血常規屬於一種比較常規的檢查方法,主要是提取血液來進行化驗,可以准確判斷血液當中是否出現了紅細胞和白細胞以及血紅蛋白和血小板的情況,能准確判斷是否出現了白血病或者是血小板減少等疾病。

一個血常規的參數有幾十項,但是基本的項目就是都是由這三大類細胞它引發出來的。

在做血常規檢查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1、在做血常規檢查之前一定要注意飲食方面問題,要吃的清淡不能太過油膩,並且也要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切記一定不能喝酒,這樣會使檢查過程中出現失誤。

2、在做血常規的前一天晚上一定要保持空腹,空腹時中知間再發到12小時是最好的。

3、在做些常規抽血的時候一定不要緊張,保持輕松的心情,可以提前休息幾分鍾,等心情平緩以後在進行檢查,如果你怕看到的話,也可以選擇鬧亮不去看抽血的過程,這樣有利於順利檢查。

4、在做好血常規之後請不要隨意走動,防止會暈倒的情況發生,你得坐在椅子上幾分鍾,要把抽血的傷口用棉簽按壓進行止血,千萬不要揉針孔處,以免造成皮下水腫。

❸ 人手一份血常規解讀大全,各項數據都說明了什麼問題

看血常規主要看以下幾個項目:


1、白細胞計數。白細胞增高很可能是急性聚精感染,比如傷口化膿感染。減少多數是因為病毒性感染,比如傷寒、肺結核都可導致。另外如果發現白細胞沒有增多,和中性粒細胞增多明顯,則表示感染比較嚴重。


2、血紅蛋白數量減少與貧血有很大關系,貧血分為溶血性貧血和失血性貧血,孩子主要表現為缺鐵性貧血為主。血紅蛋白增多很可能是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或者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年輕人不要覺得驗血很麻煩,大部分疾病如果你能早一些治療,不僅能夠減少痛苦,帶來的經濟壓力也會減輕。我個人活到25歲從來都沒有去做過血常規,有一年身體出現了明顯不適,去醫院一次性抽了11罐血,最後才被確診了系統性紅斑狼瘡。不過病發時血常規仍然正常,就是身體各方面都會疼痛。

❹ 血常規檢查項目 如何看懂血常規化驗單

血 常規檢查 很重要,當人身體發生變化時,常引起 血液 質和量的變化,血液發生病理變化時,常影響全身的組織和器官。 血常規 檢查項目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血常規檢查項目的資料,歡迎閱讀。

血常規檢查項目
1、血液分為血漿和血細胞兩部分。血常規檢查是對外周血中紅細胞和白細胞的量和質進行化驗檢查,包括:紅細胞(RBC)計數、血紅蛋白(Hb)測定,白細胞(WBC)計數及白細胞分類(DC)計數、血小板((Pt)計數。

2、在通常情況下,單位容積的血液中,紅細胞數與血紅蛋白量的數值大致呈平行的關系,故兩者測定的意義大致相同;但在某些具有紅細胞內血紅蛋白濃度改變的 貧血 ,如低色素性貧血時,紅細胞與血紅蛋白降低的程度常不平行,血紅蛋白降低較紅細胞為明顯,故同時測定紅細胞數與血紅蛋白量以作比較,對診斷就更有意義。

3、一般經多次檢查,成年男性紅細胞》6.0×1012/L、血紅蛋白》170g/L,成年女性紅細胞》5.5×1012/L、血紅蛋白》160g/L時,即被認為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多。這種情況可分為相對性增多和絕對性增多兩類。前者是因血漿中水分丟失、血液濃縮所致,常見於嚴重嘔吐、 腹瀉 、大量出汗、大面積 燒傷 等;多引起紅細胞增多的原因坦模,繼發性可見於高原地區居民,嚴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 肺氣腫 和肺原性 心臟病 ,還見於腎癌、卵巢癌以及腎孟積水、多囊腎等。原發於骨髓增殖性 疾病 如真性細胞增多症也可引起紅細胞持續性顯著增多,紅細胞數可高達(7-10)×1012/L、血紅蛋白達180-240g/L。

4、成年男性血紅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紅蛋白《110g/L即可視為貧血。嬰兒從出生3個月起至15歲以下的 兒童 ,因身體生長發育迅速而紅細胞生成相對不足,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數值可較正常成人低約10%-20%;妊娠中、後期的孕婦血漿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釋;可導致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少,以上統稱為生理性貧血。病理性貧血見於各種貧血,如 腫瘤 、再生障礙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失血性貧血、 白血病 、骨髓瘤、骨髓纖維化等伴發的貧血。

5、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N)、嗜酸性粒細胞(E)、嗜鹼性粒正模細胞(B)、淋巴細胞(L)和單核細胞(M)5種。由於各種白細胞各有其生理功能,在不同病理情況下,可引起不同類型的白細胞發生質或量的變化。

6、白細胞總數》10×109/L稱白細胞增多,淋巴細胞占白細胞總數的20%-40%。兒童期淋巴細胞較高,嬰兒出生時淋巴細胞約佔35%,粒細胞佔60%,4-6天後淋巴細胞可達50%;4-6歲時,淋巴細胞比例逐漸減低,逐漸達正常成人水平。淋巴細胞增多,病理性的常見於感染性疾病、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等。淋巴細胞減少主要見於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烷化劑、抗淋巴細胞球蛋白等的治療,以及接觸放射線、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正常人嗜酸性粒細胞占白細胞總數的0.5%-5%,其增多常見於寄生蟲感染和變態反應性疾病(如支氣管 哮喘 、葯物過敏反應等)。

7、血小板(Pt)的正常范圍為(100-300)×109/L。血小板對止血、凝血及血塊收縮均有密切關系。血小板增多(》300×109/L),常見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早期、脾切除後、急性失血、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小板減少(《109/L);如降低太多(《6×109/L),有可能造成大出血休克或顱內出血死亡。血小板減少常見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紫癱、再障、急性白血病、脾亢、葯物中毒等。

當然,血常規檢查只是輔助性診斷方法之一,若要確診,還需要醫生結合臨床和其他相關檢測結果作出診斷。
血常規檢查方法
一般取用末梢血檢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以前由於靠人工檢查分類,效率低,工作量大,又將血常規的檢查分為甲規或乙舉信緩規進行,但隨著檢驗現代化、自動化的發展,現在的檢驗基本是由機器檢測,速度快,數據精確。 血常規檢查之采血

血液標本的採集及運送是保證結果的重要環節,正確的血液常規標本的採集、接收及保存,使標本中的待測成分不受影響,保證檢測結果准確可靠。 采血時凡位於體表的淺靜脈均可作為采血部位,通常採用肘部靜脈,肘部靜脈不明顯時,可用手背靜脈或內踝靜脈。幼兒可於頸外靜脈采血。采血處應避免有皮膚紅腫、潰瘍等現象。采血時如病人檢測項目多,應先採常規血,防止血小板發生聚集。止血帶壓迫時間不能過長,最好不超過0.5 min,以避免瘀血和血液濃縮(有試驗證明,壓迫時間過長,可引起纖溶活性增強,血小板釋放及某些因子活性增強,影響某些實驗結果)。最好採用封閉式真空采血器,既有利於標本的 收集 運送和保存,又便於防止血液交叉感染。抽血時避免產生大量泡沫,否則可能導致 溶血 。溶血標本會造成紅細胞計數降低,紅細胞比積降低。血液抽出後立即輕輕搖動,使血液和抗凝劑混勻,以防血液凝固。血液檢查的標本量與抗凝劑比例要合適。血液比例過高時,血漿中容易出現微凝血塊,可能阻塞血細胞分析儀,同時影響一些檢驗結果。血液比例過低,抗凝劑相對過剩,會引起血細胞形態和體積的一些改變,這些改變會使血常規檢驗得出錯誤結果。

血液標本的保存與運送

血液標本的保存與運送。血常規血液標本採集後應立即送檢,如不能及時送檢或分析,必須採取保存 措施 ,應在4 ℃~8 ℃低溫冰箱冷藏,但低溫保存不要超過4 h,保存條件非常重要,不適當保存直接影響實驗結果。標本應由檢驗人員或臨床醫護人員採集。標本運送要做到專人專送。

血常規是如何檢查的

血液檢驗以前是指血常規檢查,是 手工 操作、顯微鏡下計數的,它包括紅細胞、血紅蛋白、白細胞計數及其分類、血小板計數等,共有10來個項目。做一個病人的血常規檢驗最熟練、最快速也要10來分鍾。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 醫學 檢驗儀器自動化,目前大部分醫院都使用自動化血液分析儀做血常規檢驗(目前稱血液學分析)。每次檢查只需用0.1毫升(約兩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鍾的時間,就可以檢測並列印出20多項結果。
如何看懂血常規化驗單
一、血紅蛋白(Hb):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參與氧氣運輸的一種蛋白質,鐵、葉酸、維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正常男性為(120~160) g/L,女性為(110~150) g/L。

血紅蛋白低於正常水平稱之為貧血,可見於多種疾病:①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缺鐵性貧血, 營養 不良性貧血。②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礙性貧血。③各種急性、慢性失血所致紅細胞丟失過多如嚴重外傷失血、潰瘍病出血、月經過多、 痔瘡 或 肛裂 出血。④紅細胞破壞過多引起的各種溶血性貧血。⑤惡性腫瘤細胞侵犯骨髓,如各種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轉移癌等。

血紅蛋白增高常見於: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嘔吐、腹瀉等嚴重脫水,嚴重燒傷,大量長期吸煙,慢性支 氣管炎 、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某些 腎臟疾病 ,高山地區的居民等。

如發現血紅蛋白結果異常,應注意查看是否同時伴有白細胞數、血小板及網織紅細胞數目異常,必要時應做骨髓穿刺檢查,因為這些數據對於進一步明確貧血的病因非常重要。同時應聽從血液科醫師的指導,不可自作主張亂服葯,以免延誤診治。

二、白細胞計數(WBC)及分類

血液中的白細胞俗稱“白血球”,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化驗單中白細胞計數是指測定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分類是指計算上述各類白細胞的百分比。在不同的疾病狀況下,可引起不同類型白細胞的數量變化。醫生會根據白細胞的數量及百分比的變化來判斷病因。正常成人WBC總數為(4.0~10)×109/L;分類百分比:中性粒細胞(Gran)佔50%~70%,淋巴細胞(Lym)佔20%~40%,單核細胞(Mono)佔3%~8%,嗜酸性粒細胞0.5%~05%,嗜鹼性粒細胞0~1%。

白細胞減少常見於:①病毒性感染。如麻疹、風疹、 水痘 、流行性 腮腺炎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 感冒 等。②某些細菌、原蟲性感染。如傷寒、副傷寒、瘧疾、黑熱病,以及嚴重感染如粟粒性結核、嚴重 敗血症 等。③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細胞不增多性白血病、急性粒細胞缺乏症、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等。④某些葯物及 化學 試劑及放射線影響,如磺胺葯、氯黴素、抗腫瘤葯、 化妝 品、不合格 裝修 材料等。

白細胞增多常見於:①全身或局部感染,如大葉性 肺炎 、急性 扁桃體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丹毒、急性 闌尾炎 、白喉等。②明顯的白細胞升高應警惕白血病的可能。③某些腫瘤可致白細胞升高。④外傷或組織壞死,如大面積燒傷等。

淋巴細胞增多常見於結核病、病毒感染、百日咳、急性或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中性粒細胞減少時,淋巴細胞比例會相對升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常見於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 蕁麻疹 、剝脫性 皮炎 、腸道寄生蟲病等;某些白血病也可伴有嗜酸性粒細胞升高。

應提醒注意,血液中的白細胞數量是動態變化的,有些生理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一過性波動,如餐後、劇烈運動等,另外也可能出現儀器測量誤差。因此發現白細胞計數異常時不必過於驚慌,至少要復查一次,盡早到血液科就診。

三、血小板計數(PLT)

PLT的正常值范圍為(100~300)×109/L。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參與機體的止血與凝血。血小板數量過高血液會處於高凝狀態,容易發生血栓,過低則容易發生出血如鼻衄、牙齦出血、皮膚出血點或瘀斑等。

血小板升高常見於 血液疾病 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某些感染、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脾切除後、運動後等也可有血小板增高。

血小板減少常見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 紫癜 ,系統性 紅斑狼瘡 ,脾功能亢進,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某些葯物所致以及血小板生成減少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等。

血常規檢查是臨床上很常用的檢驗方法, 報告 單中的項目比較多,所以在看報告單時,不可孤立地看某一項,必須把各項化驗結果綜合分析,醫生也會根據你的臨床症狀以及體格檢查的情況做進一步的診療處理。

第一,我們先來看化驗單中的第一項CRP

CRP就是C反應蛋白,很多大醫院都開展微量血CRP的檢查。這是一個初篩的

檢查,可以判斷孩子是不是細菌感染。白細胞也可以判斷孩子是不是細菌感染,但CRP更敏感一些,它比白細胞出現的時間更早。同時CRP還是疾病?身反應的指標,如果數值高出正常值數倍,往往提示病人身體的多個臟器受到損傷。另外,CRP還和一些嚴重疾病有關系,比如 傳染 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川崎病、 風濕 熱等。

第二,看白細胞(WBC)的數量

很多家長拿到化驗單只知道看白細胞高不高。一般來說,如果白細胞的數量大於10000,就提示孩子有細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素。白細胞的數值越高,說明細菌的毒力越強或者細菌的數量越多。

但有時候白細胞特別高,不見得就一定是細菌感染,白細胞內還有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如果孩子患有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他體內的淋巴細胞就特別高,所以白細胞總數也特別高,可能達到20000,甚至30000,實際上這裡面大部分是淋巴細胞,而不是中性粒細胞。

白細胞舊稱白血球,是血液中的一類細胞。白細胞通常被稱為免疫細胞,是人體和 動物 血液及組織中的無色細胞。有細胞核,能作變形運動。白細胞一般有活躍的移動能力,它們可以從血管內遷移到血管外,或從血管外的組織中遷移到血管內。因此,白細胞除了存在於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廣泛存在於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組織中。血液中的白細胞有五種,從體積來看,從小到大依次為淋巴細胞、嗜鹼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

第三,看中性粒細胞的百分率

數值越高,說明疾病還在發展,有可能進一步加重。中性粒細胞主要是針對細菌的,當孩子的身體受到細菌感染的時候,中性粒細胞就會增加,來殺死細菌。如果中性粒細胞百分率降低,淋巴細胞百分率相應地就要升高,說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 第四,要看中性粒細胞的絕對值

如果它低於正常值,說明有病毒感染。中性粒細胞的絕對值越低,說明病毒感染的程度越嚴重。如果高於正常值,說明是細菌感染。有些孩子,他們體內的白細胞總數不太高,但是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很高,這預示著孩子的發熱會越來越厲害。 第五,看血小板

血小板的數值越高,說明孩子感染的次數越多。這個孩子的血小板是正常的,很多反復感染的孩子,血小板數值都是400萬、500萬。

第六,看嗜酸細胞(EOS)絕對值和嗜鹼性細胞(BASO)絕對值

它們是判斷孩子是否過敏的指標之一。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孩子的嗜酸性細胞絕對值是0.92,正常值是0.05乣0.56,高出正常值很多,說明孩子過敏很嚴重,說明這個孩子這次生病是在過敏基礎上受到感染導致的。

第七,看淋巴細胞絕對值和淋巴細胞百分率

淋巴細胞是干什麼的呢?淋巴細胞主要通過分泌抗體來對抗病毒的。如果這兩個值高出正常值,就說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

第八,看單核細胞百分率和單核細胞絕對值

閱讀全文

與血常規裡面能夠得出哪些信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代理國庫稅收收繳什麼時候生效 瀏覽:277
為什麼做趨勢交易很多人都沒錢 瀏覽:120
小程序的diy是什麼意思 瀏覽:328
產品經理ppt怎麼寫 瀏覽:251
技術培訓機構如何做 瀏覽:723
揚州駕駛求職市場前景如何 瀏覽:997
信息經營在哪個類目下 瀏覽:940
貼牌產品如何分類 瀏覽:397
產品被判定為受限產品怎麼解決 瀏覽:28
汽車漂移技術要多少錢 瀏覽:212
為什麼產品排名始終靠後 瀏覽:937
健身膠囊如何建立身體數據檔案 瀏覽:888
無需手術就能生發是什麼技術 瀏覽:839
二手房交易銳費怎麼分 瀏覽:764
大三如何做產品經理 瀏覽:738
什麼叫取現沖正交易 瀏覽:954
精選速購怎麼做代理 瀏覽:533
嘉定區市場包裝材料哪個好 瀏覽:431
村合作社的產品怎麼外銷 瀏覽:868
在交易貓上架商品要多久審核完 瀏覽: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