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規范的設計方法,一個完整的資料庫設計一般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⑴需求分析:分析用戶的需求,包括數據、功能和性能需求;
⑵概念結構設計:主要採用E-R模型進行設計,包括畫E-R圖;
⑶邏輯結構設計:通過將E-R圖轉換成表,實現從E-R模型到關系模型的轉換;
⑷資料庫物理設計:主要是為所設計的資料庫選擇合適的存儲結構和存取路徑;
⑸資料庫的實施:包括編程、測試和試運行;
⑹資料庫運行與維護:系統的運行與資料庫的日常維護。
2. 信息系統具有哪些結構詳細論述信息系統的功能結構和軟體結構
信息系統(Informationsystem)是由計算機硬體、網路和通信設備、計算機軟體、信息資源、信息用戶和規章制度組成的以處理信息流為目的的人機一體化系統。
主要有五個基本功能,即對信息的輸入、存儲、處理、輸出和控制。信息系統經歷了簡單的數據處理信息系統、孤立的業務管理信息系統、集成的智能信息系統三個發展階段。
信息系統的作用與其他系統有些不同,它不從事某一具體的實物性工作,而是關系全局的協調一致。因而組織越大,改進信息系統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就越大。信息系統的運轉情況與整個組織的效率密切相關。
(2)信息系統的詳細設計有哪些擴展閱讀:
由於系統集成要讓不同廠家的不同產品和設備互連在一起,讓不同網路和不同系統互連在一起,介面問題就成為信息系統實現的關鍵點。
介面設計的主要工作一般包括硬體模塊介面、操作系統介面、異構資料庫介面、軟體開發平台介面、人機界面介面等內容。進行系統集成之前首先要對產品、技術和系統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在此基礎上還必須具備設計開發介面的能力,這樣才能保證信息系統的成功。
迄今為止信息系統的集成尚沒有一套完整、成熟的規范和標准可以遵循,因此還需要工程開發人員和科技工作者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探索,對系統集成制定相應的規范、流程和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