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信息化戰爭中的信息作戰樣式有哪些
信息化戰爭的作戰樣式主要有七大類,分別是:信息戰、網路中心戰和網路戰、電子戰、情報戰、太空戰、精確戰和心理戰。
1、信息戰,是為奪取和保持制信息權而進行的斗爭,亦指戰場上敵對雙方為爭取信息的獲取權,控制權和使用權,通過利用,破壞敵方和保護己方的信息系統而展開的一系列作戰活動。
2、網路中心戰,是一種美國國防部所創的新軍事指導原則,以求化資訊優勢為戰爭優勢。其做法是用極可靠的網路聯絡在地面上分隔開但資訊充足的部隊,這樣就可以發展新的組織及戰斗方法。
3、網路戰,是為干擾,破壞敵方網路信息系統,並保證己方網路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而採取的一系列網路攻防行動。
4、電子戰,是指敵對雙方爭奪電磁頻譜使用和控制權的軍事斗爭,包括電子偵察與反偵察、電子干擾與反干擾、電子欺騙與反欺騙、電子隱身與反隱身、電子摧毀與反摧毀等。
5、太空戰,是指利用天基武器系統,以爭奪制天權為目的的作戰行動,是以地球的外層空間為戰場所進行的攻與防的作戰。
6、精確戰,隨著軍隊情報偵察、戰場監視、識別定位、信息網絡系統等能力的提高,武器射程與精度、突防與機動能力、發射速率與速度的不斷提升,以及指揮控制效能的極大提高,軍隊快速、精確打擊能力大大增強。
7、心理戰,是利用了衛星定位測向、電視轉播技術、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網路技術、信號模擬和失真技術、聲像技術等高新技術手段,努力提高心理戰綜合作戰效果。
(1)信息化條件下生化武器有哪些發展擴展閱讀:
信息化戰爭,既是戰爭能量集中在有限交戰空間精確釋放的局部戰爭,又是戰爭布勢遍及陸海空天電網全維空間並日益向新興空間拓展的新型戰爭,
既有目的、規模、手段有限等局部戰爭的特徵,又超出以往局部戰爭表現出許多並非「局部」的特點。對此,在進行軍事斗爭准備的過程中要辯證理解、准確把握。
在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的當今時代,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人類社會正在日益形成興衰相伴、安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維護和平的力量上升,制約戰爭的因素增多,戰爭目的越來越受到有限政治目的的限制,機械化戰爭時代那種以徹底摧毀和消滅敵方為目標的「無限戰爭」或「絕對戰爭」正漸行漸遠,局限在一定地域范圍內進行的有限戰爭將成為戰爭常態。
法律、道德、倫理對戰爭的約束增強,「區分原則」已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戰爭准則,即使在有限的交戰地域內也要盡可能避免對非武裝平民和民用設施的傷害,在戰爭手段的使用上已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無所不用其極。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再沒有使用核武器的記錄,生化武器等具有大規模殺傷作用的武器已遭到國際社會的共同抵制。
與此同時,發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世界軍事變革為聚焦戰爭能量、縮小交戰空間提供了物質基礎。1972年,美軍僅用15枚激光制導炸彈就炸毀了此前出動700架次飛機、投擲1.25萬噸常規炸彈也未能摧毀的越南清化大橋,精確戰時代由此開始。
海灣戰爭中,美軍連續發射兩枚斯拉姆導彈,第一枚在水電站牆壁炸開一個洞,第二枚導彈從洞開之處進入水電站內部,成功將發電站摧毀,其命中精度之高、附帶損傷之小令世人震驚。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使用精確制導彈葯的比例已從海灣戰爭時的8%提高到68%,在交戰空間大為縮小的同時,極大提高了作戰效能。
今後,隨著武器裝備的智能化、精確化程度不斷提升,戰爭的附帶破壞將會進一步減小,機械化戰爭時代頻繁出現的大規模地毯式轟炸終將退出歷史舞台,
精銳力量精選手段實施精確作戰將成為未來戰爭常態,信息化戰爭將成為戰爭能量聚焦在有限空間並精確釋放的新型戰爭。
與戰爭能量聚焦在有限空間集中釋放相反,信息化戰爭相關作戰空間之深遠廣闊遠遠超過歷史上的任何戰爭。
從1957年首顆衛星上天到航天衛星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從1982年電子戰在貝卡谷空戰中大顯身手,到此後歷次戰爭中交戰雙方在電磁領域的激烈對抗,
從1969年阿帕網投入運行到1999年網路戰在科索沃戰爭中真正打響,信息化戰爭相關作戰空間早已突破陸海空限制拓展到了太空、電磁、網路等廣闊的新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說,信息化戰爭並不「局部」。
比如,美軍擊斃本·拉登表面上看是一場僅由兩架「黑鷹」直升機、24名「海豹」突擊隊員實施的戰術突擊行動,
其背後卻是由一架擔負實時傳輸和監聽的隱身無人偵察機、多架擔負空中待戰掩護任務的F/A-18戰斗機、一支擔負戰略支援的航母編隊、若干顆偵察和通信衛星、
兩個中亞基地和5個指揮中心以及近萬名各類支援保障人員組成的龐大系統為這一行動提供保障,其相關作戰空間之廣闊超過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
事實上,信息化戰爭能量的聚焦、戰場的縮小正是以相關作戰空間前所未有的擴大為前提的。
比如,在信息化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的精確制導武器,就是以基於陸海空天電網多維空間構建的信息系統為支撐,離開多維信息系統的保障其命中精度和作戰效能將大打折扣。
今後,隨著軍事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化戰爭相關作戰空間還將繼續向更大縱深、更多維度、更廣空間拓展,呈現出多維一體、融合互動、無限拓展的發展趨勢。
比如,臨近空間已成為各方爭奪空天制權的重要領域,太空已成為各方戰略競爭新的制高點,美俄兩軍早已著手准備「全球快速打擊」和「戰略性空天戰役」,
天地支援作戰、天際對抗、天地對抗已初現端倪,天戰場將成為信息化戰爭的主導性戰場,空天戰略打擊等新型作戰樣式將繼續改變信息化戰爭的面貌。
信息化戰爭能量釋放空間之有限、相關作戰空間之廣闊,要求戰爭主體能夠在廣闊的空間范圍內構建作戰要素無縫鏈接、作戰單元自主協同、作戰力量整體聯動的一體化聯合作戰體系,在決定性的時間把分散在各個空間維度的戰爭能量有效聚焦到有限交戰空間上。
因此,在信息化戰爭中,全維造勢、異域協同是作戰力量運用的鮮明特點,多維空間融合、諸軍兵種一體的聯合作戰是作戰行動的典型樣式,「平台作戰、體系支撐,
戰術行動、戰略保障」是戰役戰斗的基本要求,在防區外對全縱深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成為重要的作戰方式。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做好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軍事斗爭准備,一要拓展戰略視野,更新戰略思維,樹立全維一體、虛實結合的作戰空間觀念,加強新型作戰力量建設,
積極拓展新興作戰空間,在全維空間的深遠經略中構築有利於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有利態勢;
二要注重深遠經略,外推戰略前沿,構建全局統籌、分區負責,相互策應、互為一體的戰略布勢,在統籌各方向各領域軍事斗爭准備的過程中保持戰略全局的穩定平衡;
三要貫徹聯合制勝、精打要害的原則,構建適應信息化時代聯合作戰需要的現代軍事力量體系,提高全域作戰、立體作戰、信息作戰、精確作戰、多能作戰、持續作戰能力,在主要戰略方向、關鍵體系節點形成決戰決勝的力量優勢。
② 為什麼說信息技術能夠成倍提高武器裝備的戰斗效果
其原因是多方面 多角度的 而且不能單從武器本身考慮
1信息化條件信息力集聚發展。
「能力替代」的觀點認為,通過充分發揮信息優勢,可以減少飛機、坦克、艦空母艦等作戰平台的數量,而維持作戰能力不變甚至使作戰能力得到提高。蘭徹斯特方程談到,進攻要想成功,就得使用三倍於防守方的兵力。而在信息時代卻不是這樣了。因為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類第一次能對戰場了如指掌,從而使得擁有信息優勢的一方能更具戰略性,可以打擊戰略要害,這樣就能以更為有效的方式運用力量,大大提高使用兵力的效率。
2單兵戰鬥力大幅提升,以及整個作戰單位戰鬥力的提升。
2.1數字化單兵作戰系統的出現
目前,各軍事強國都在發展數字化單兵作戰系統。法國武器采購總局已再次向薩吉姆公司采購了16454套「裝備與通信一體化步兵」作戰系統;美軍特種部隊也即將裝備最新版的「陸地勇士」單兵裝備;英國也展開了「未來步兵士兵技術」計劃。所有這些數字化單兵作戰系統都包含數字網路終端、先進觀察/瞄準感測器、顯示器、電腦、電台和經過改造的槍械等裝備。
2.2軍隊編制小型一體化
信息化條件下的作戰中,軍隊編制逐步向小型一體化發展,各軍兵種戰術單位更加精幹,指揮控制能力提高,獨立戰斗能力增強,使各軍兵種在戰術范圍內共同遂行任務,實施有效的聯合作戰成為可能。依據一體化作戰的思想,戰役與戰術之間在情報信息、指揮控制、打擊、防護和保障上能夠實現上下貫通,上下銜接、整體聯動、自主協調的作戰行動。聯合戰斗戰術單位,在聯合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下,依託網路化信息系統,圍繞同一的戰斗目的,協調一致地實施戰斗。其優點在於各戰斗單元合成化程度高,便於在統一的戰斗目的下實施自主協調,分散配置,獨立作戰能力強,戰術兵團的整體作戰能力也大大提高。
2.3戰役力量小型精銳
作戰行動精確化。由於高效的C4ISI系統及精確制導武器已經成為戰場的主導裝備,使信息化作戰呈現出精確化的發展趨勢。阿富汗戰爭開始前,美軍出現了兩種作戰理論的爭論,一是以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為首,提出了「精確閃擊戰」這一新的戰爭概念,簡稱為「拉氏理論」。二是以國務卿鮑威爾為首提出的「大兵群作戰」理論,被稱為「鮑氏」理論,其主體作戰思想是:大量運用地面部隊,圍繞陸軍重型師展開戰斗行動。戰爭實踐證明,拉姆斯菲爾德的以小取勝,以快取勝,以精取勝的「精確戰」理論是符合戰場實際的,同時也說明了信息化作戰的精確化作戰的發展趨勢。
3因為今天的戰爭將分成三部分,戰前准備與偵查、干擾壓制,遠程火力突襲癱瘓敵作戰系統,地面部隊出擊清掃敵不成建制部隊。而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有可能同時進行,而在第二階段作戰,應該把遠程打擊兵器分散、機動配置,躲避敵遠程打擊,向敵關鍵節點、重心進行攻擊,癱瘓敵整個系統,為陸軍出擊創造條件。分散配置的遠程打擊力量,往往向著某些具有相同性質的目標打擊,而每個目標不在使用火力集中的方式寓於摧毀,而是確保摧毀即可。
其實無論什麼戰法,其最主要的立足點是勝利。無論是快速決定性戰爭,還是不對稱戰爭,由於兵器的射程不斷增大,精度不斷提高,集中的,暴露的部隊很容易被發現,從而遭到打擊而被摧毀。而今天由於精確制導遠程兵器的發展,突破空間限制,攻擊敵縱深目標不再需要集中大量的火力,幾架飛機,幾枚導彈就可完成任務,所以,我們今天來看美軍空襲,往往採用小編隊(不超過4架)出擊。
4信息使得戰場透明化程度提高以及戰場空間變化
4.1戰場環境透明化。
信息化戰場不再是自然的地形、簡要的地面工事構成的作戰空間,而是以人工構建的信息化網路設施為基礎,以地空天一體化的偵察、通訊、指揮、控制、情報等系統為核心,以陸、海、空、天、電(電磁)、網(網路)六維一體的打擊力量為主體的作戰力量活動空間。戰場環境在信息化戰場不再若明若暗,而是高度透明化。
這種高度透明化,改變了以往戰場上的許多不確定性,使信息化作戰的目標更明確,行動更有力。
信息化條件下,加上遠程精確制導武器的運用,「發現即摧毀」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基於精確的戰場地理空間信息控制的遠程武器具有戰略威懾意義,嵌入在武器系統中的精確的戰場地理空間信息更具戰略威懾價值。而且,基於戰場地理空間信息可視化的戰場透明已經成為一種威懾戰略。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靜態規模型的作戰力量集中,在打擊的時效性、精確性極高的信息化戰場上,無疑將成為敵人全維偵察鎖定和聯合火力打擊的有利目標。
4.2 戰場空間變化
戰場空間趨於「廣泛」,而作戰行動趨於「有限」。以住戰爭,由於武器裝備性能低下,軍隊機動能力有限,各種作戰力量只能在可視范圍內進行較量,陸戰場、海戰場是主要作戰空間。而在未來信息化戰場上,由於遠程智能化精確制導武器的大量使用,戰場的物理空間被無限拓展,加之信息和信息流「無疆無界」,使得戰場空間突破了傳統的戰場界線,由陸、海、空「三維戰場」向陸、海、空、天、電、網、心理、認知等「多維戰場」拓展。
戰場空間的擴展,並沒有像以住戰爭那樣,由於作戰區域和作戰實體的增大而帶來更大規模的作戰行動。相反,隨著戰場空間趨於「廣泛」,具體的作戰行動規模卻趨於「有限」。正如人們已知的,信息化戰場上,「精確」制勝的作戰理念引領著作戰行動,「打敵節點、攻其要害」成為作戰行動的中心軸線,精確智能武器的出現,軍隊作戰能力的大幅提升,又使「有限」的作戰行動達成更大的目的成為可能。如以小規模的精銳力量通過打擊對方的關鍵目標,像指揮樞紐、通信節點、重要補給設施等,就能使其喪失作戰重心,達到「點一穴而癱其全身」的目的。因而,以往那種韓信將兵,多多易善的作戰方式,開始被「合理夠用」的有限行動所取代。
由此可見,未來信息化戰場上,雖然戰場空間不斷趨於「廣泛」,但在一枚精確制導導彈就可摧毀敵方指揮控制樞紐,或是一支小部隊就能克敵制勝時,「有限」的作戰行動將會成為一種趨勢。
5武器以及武器系統發生質的飛躍
5.1 信息化武器的發展
5.11裝備輕型化,輕型化將成為炮兵武器設計的一項「硬指標」。
5.12功能集成化,多功能集成是未來炮兵武器發展的重要趨勢,將使指揮官在火力運用上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5.13打擊精確化,炮兵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來提高火力精確程度:一是常規炮彈制導化或修正射擊諸元,二是將導彈配備到戰術分隊。
5.14彈葯智能化,未來的智能彈葯不僅能夠按照指令實施攻擊,而且自身還具備搜索、探測、捕捉目標的能力,能通過識別目標特性有選擇地攻擊目標,此外也可以執行戰斗毀傷評估任務。
5.15操控無人化,未來炮兵武器將有越來越多的操控實現無人化。
5.2以巡航導彈等防區外發射武器和帶衛星導航系統的航空兵器為主導的精確制導武器成為高技術局部戰爭的基本打擊手段和主攻武器,使得防區外遠程精確打擊成為主要作戰方式。這是因為隨著高技術武器平台的問世,遠程精確打擊代替了傳統的長途奔襲,威力強大的火力減少了不必要的陣地爭奪。現代戰爭並不完全是雙方武裝力量僅僅局限於某一個戰場上的正面交鋒與生死搏鬥,而是敵對雙方在不同的地域超越時空的束縛進行全方位的相互摧毀。戰爭的基本原則是消滅故人保存自己,現代戰爭更是如此。美國人的戰爭概念是追求零傷亡,值得我們去研究。過去那種人海戰術密集式的攻擊,顯然是與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不相適應。
5.3戰場打擊快速化。由於精確制導武器等成為戰場的主要打擊手段,使信息化作戰的打擊速度大大加快。美軍為例,目前其完成發現——定位——瞄準——攻擊——評估戰果這樣一個「打擊鏈條」所需的時間,海灣戰爭時是100分鍾,科索沃戰爭時為40分鍾,阿富汗戰爭時為20分鍾,而伊拉克戰爭只有10分鍾。海灣戰爭作為上百萬大軍的交戰,只進行了42天;科索沃戰爭也只進行了78天;而美軍空襲利比亞的「黃金峽谷」行動才2分鍾,充分反映了信息化作戰的打擊快捷化。
時間生成戰鬥力,特別是在高科技的今天,要充分利用時間空間在掌握敵情基礎上,採取重點打擊的戰略,不給敵人以喘息的機會,使敵人喪失反擊的能力。而集中兵力需要充足的時間,根本無法實現快速反應。
望採納!!
③ 新概念武器裝備的發展,將代表著什麼裝備發展的主要方向
新概念武器裝備的發展,將代表著武器裝備發展的主要方向。指與傳統武器相比,在基本原理、殺傷破壞力和做戰方式上都有本質區別,尚處於研製或探索之中的一類新型武器。
高技術的發展,正在引起的巨大變革,也為發展全輪蠢新的非核武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不久的將來,會陸續研製成新的、更具櫻棚有威力的武器系統,並將投入到戰爭中使用。這種武器就叫做新概念武器。
新概念粒子基因武器的主要特徵通常表現為:
創新性——與傳統武器相脊桐則比,新概念武器在設計思想、工作原理和殺傷機制上具有顯著的突破和創新,它是創新思維和高新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高效性——一旦技術上取得突破,可在未來的高技術戰爭中發揮巨大的作戰效能,滿足新的作戰需要,並在體系攻防對抗中有效地抑制敵方傳統武器作戰效能的發揮。
時代性——新概念武器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某一時代的新概念武器日趨成熟並得到廣泛應用後,也就轉化為傳統武器。
④ 生化武器的影響及預測
當前生化武器對軍事領域和國家安全的影響正呈現出一些新動向,需要認真研究和密切關注。
一、生化武器發展將進一步加劇軍事領域的競爭。生化武器的角逐是當今各國軍事競爭的一個重要部分,生化作戰能力的強弱,對於在國際競爭中能否贏得戰略主動權有著特殊影響。一方面,生化武器在戰爭中的作用地位仍很突出。盡管生化武器用於戰爭的可能性下降,但由於生化武器的物質基礎仍然存在,生化武器在戰爭中給軍隊帶來的威脅也客觀存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英高度重視生化襲擊防護,也再一次深刻反映了生化武器在軍事迅輪對抗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生化武器領域已成為軍事爭奪的新制高點。美俄英等軍事強國加緊制訂規劃,不斷增加投入,加大研製力度,使生化武器的發展速度加快。其中,美、俄、英等國將發展基因武器、可控制性傳染病手段作為軍事技術開發的重中之重,並已取得一定優勢。美國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在馬里蘭州設立基因武器研究中心,先後投資了近百億美元,1997年完成人工人體染色體合成。2000年,美英聯合宣布繪製成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基因組草圖,英稱基因武器最遲不會晚於2010年問世。俄羅斯開發出一種能抵禦16種不同解毒葯的細菌。
二、生化武器履約困難將阻礙軍控領域的有效合作。當前,國際軍控組織禁止生化納瞎武器的履約工作面臨一系列新情況。國際軍控組織與核查手段的發展,滯後於生化武器研製技術的發展和擴散。少數國家置國際《公約》於不顧,擅自研製和秘密生產洞昌空生化武器,引起骨牌效應,使其他國家紛紛效仿。非締約國家發展生化武器更是無法控制。新一輪軍備競賽加劇,特別是美國發展導彈防禦系統使原有維護戰略平衡與穩定的基石不復存在,導致一些國家發展先進的生化武器以求自保。霸權主義國家在生化武器履約上執行雙重標准,並把生化武器履約作為發動戰爭的幌子和推行新軍事戰略的手段。
三、生化安全環境惡化對國家安全將構成直接威脅。盡管一些新型傳染性疾病的生化背景還有待於研究和查證,但其災難性的後果和生化武器擴散帶來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生化安全環境逐漸惡化的趨向。特別是愈演愈烈的生化恐怖直接危及國家安全。2012年來世界上有200多個恐怖組織,分布范圍廣,組織嚴密,大多具備化學攻擊能力,少數具備生物攻擊能力,並嘗試開發新型生化技術手段。這迫使一些國家將應對生化威脅作為安全戰略重點。
四、生化技術發展失衡將使安全預防更加困難。當前世界生化武器攻防技術發展嚴重失衡,對很多新型生化武器沒有防禦手段;即便研製出新型病毒的國家,在短期內也研製不出防禦這種病毒攻擊的疫苗。各國生化技術的差距也在增大。美英等國的生化武器特別是基因武器技術已遙遙領先。生化技術領先的國家利用生化優勢研製對付其它國家的生化武器,使這些國家面臨嚴重的潛在安全危機。個別國家專題研究所謂《中國人的基因組》問題更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⑤ 中國核生化的發展
1949年後,經過發展,中國人民政府迅速建立預防生化戰爭的體系,備凱消為了震懾敵人同時也能生產生化武器,經過發展,建立起了完整的核武器體系,對國家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人民政府重視建立自仿知己的武器生產體系,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軍區技術研究室發明了缸塔法,工業生產硫酸孫乎,中國人民軍隊掌握了火炸華葯技術,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⑥ 生物武器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其主要發展趨勢有一下幾個方面:
一、發展生物化學戰劑
生物化學戰劑是各種高級生物活性的生物化學物質,如小分子量的生物毒素、細菌蛋白質素和肽類生物調節劑等。這種戰劑的毒性高於現有的化學戰劑100-1000倍,並難於檢測和核查。這類生物化學戰劑將成為今後研究的熱點,並很可能成為未來生物戰劑系列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研製基因武器
針對人類基因的差異,可能製造出專門攻擊某個民族、某個種族、某種身高、某種特徵的特殊基因武器。基因武器的研究是人類自己為自己掘的墳墓。某種意義上講,它比核武器對人類的危險要大得多。核武器滅絕人類尚慎陪需一定的爆炸當量,而基因武器滅絕人類則完全沒有量的要求,只要有1個人感染了某種超級病毒或細菌,他可能會在沒發現之前傳染給更多人,或者到了無法控制的局面,最終滅絕整個人類。此外, 它不需要導彈和轟炸機運載,一個間諜拿著一個瓶子就可以了。甚至一個國家遭到基因武器攻擊多年,這個國家還沒有發覺尺喚,或者發覺後也不能判斷是來自哪個方向的攻擊。
三、繼續提高生物戰劑氣溶膠殺傷效應的技術
施方生物戰劑氣溶膠,將成為進行生物戰的主要手段和途徑。因此,提高氣溶膠的發生率、穩定性、感染力和控制氣溶膠粒度將成為今後研究的重點。
四、肉毒素可成生物武器
肉毒毒素作為生物武器並非新鮮事。美國、前蘇聯和伊拉克均曾研究將毒素用作生物武器,但因無法用於導彈等熱兵器上而放棄。日本奧姆真理教和「基地」組織據報亦曾作類似研究,但因技術不足而告吹。
肉毒毒素早年一般用作治療偏頭痛或運動創傷,近年開始應用到抗衰老美容範籌,「Botox」則是當中最為人知的商品化名稱。然而寬困蠢由於毒性劇烈,全球只有8家公司獲准生產,美國食品及葯物管理局亦實施嚴格監管。
不過2006年,俄羅斯出現一些聲稱來自車臣、由非正式渠道生產的廉價毒素。美國情報官員及安全專家遍查東歐、中東和亞洲,相信有大量毒素山寨廠運作,並透過網上出售。專家擔心這些廠可能成為恐怖分子新武器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