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拓展
在教學中,恰當地應用多媒體課件,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效率等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是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教學理論發展的必然趨勢,它是以計算機為核心,將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媒介綜合起來進行輔助教學的計算機教學程序。
多媒體教學題材的選取,要從教學實際出發,結合學科特點,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對於傳統教學手段難於解決的問題,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化難為易,幫助學生理解有關的概念或原理。課件內容必須適用於多媒體教學的表現,能突出多媒體教學的特點,能充分發揮技術的優勢,能有效做答地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在製作課件時,要運用現代課堂教學理論已有成果,結合學科特點鑽研教材,對教學內容殲胡恰當處理,精心設計,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表現力。
不同的課程會有不同的特徵,在教學設計和課件製作時也會有所不同。這就要求課件腳本編寫者對課程特徵要有所了解。了解的渠道可以從新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各課程的教材等方面來進行。如在課改實驗中,語文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數學課程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課堂。編寫課件腳本時就要根據不同課程的特徵和性質來選擇製作課件的類型:是以動畫為主,還是以圖形展示為主;是以練習為主,還是以資料拓展為主。只有明確了主次,才能為課件製作者選擇合適的製作媒體指明方純改慧向。
比賽課件能化靜為動,激發學習興趣。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注意,調動學生學習動機,課件能為教學創設一個主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❷ 如何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達到信息技術與科學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
內容提要: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是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應用的現狀不容樂觀,有些現象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許多從事整合實踐的先行者往往把技術、環境與人等關鍵因素孤立地進行分析,無法從更深層次分析整合面臨的困惑和障礙。深度融合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動態結果。從關系的視角審視技術與應用,是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一種合理選擇。對於取捨與組合、學科與工具、設計與教學、分數與創新、比賽與運用、講授與學習、資源與加工等關系的正確把握將直接影響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有效性。
關 鍵 詞:信息技術 教學 深度融合 關系
標題注釋:西北師范大學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計劃項目「中小學微課程資源開發機制與應用策略研究——以蘭州市為例」(項目編號:SKQN9913020)
有專家指出,現階段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正處於初步應用整合階段,在不斷應用、整合的過程中,力爭通過十年時間進入全面融合創新階段。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更是明確提出,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將是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1]其中,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是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何為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
深度融合是「融合」和「深度」兩個概念的組合。首先,「融合」是指將兩種或多種不同的事物合成一體。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兩化融合是工業化與信息化雙贏的戰略,就是通過信息化對傳統製造業進行信息化的改造,實現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達到帶動工業化創新、發展、升級的目的。工業化的發展,又可以提高先進製造業的水平,反過來促進信息化的核心技術和產業的發展,也為信息化的深入發展提供技術和產業的支撐。其次,「深度」是指(工作、認識)觸及事物本質的程度。1976年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在發表的文章《學習的本質區別:結果和過程》中提出了深度學習和淺層學習概念。相對於無關聯、孤立的淺層學習,深度學習是學生能積極主動將新舊知識加以關聯,進而達到更高的思維層次。正如學者 Paul Ramsden所說,淺層學習最多是沒有質量的數量,而深度學習卻是質量加數量。
由此來看,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就是強調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有人認為,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就是營造一種數字化的教學環境,此種環境能夠提頌蠢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績效,有利於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2]從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概念來看,整合就是指一個系統內各要素的整體協調、相互滲透,使系統各要素發揮最大效益。即「整合」是協調各要素,以促進教學系統平衡的動態過程,而「融合」則是各系統要素實現動態平衡的結果。為了維系這種動態平衡,必須要為整合稿塌創設有利的時機和適宜的條件。深度融合即這種平衡狀態相對保持的比較穩定和持久,乃至成為一種常態。隨著整合工作的不斷推進,已有的平衡系統將被打破,新的平衡又被建立起來,深度融合也鍵櫻圓被重新注釋。當前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就是藉助技術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使自主、合作、探究更易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正是朝向這樣一個目標奮進。同時,在教學的應用過程中,使信息技術不斷創新,不斷適應教學需求,成為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從而使信息化教學成為一種常態化教學。
二、信息技術與教學何以能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明確提到,教育信息化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注重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進教育公平和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廣泛共享、提高教育質量和建設學習型社會、推動教育理念變革和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獨特的重要作用,是實現我國教育現代化宏偉目標不可或缺的動力與支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美國教育部教育技術辦公室(Office of Ecational Technology)繼2004年的教育技術規劃之後,於2009年春季啟動了新一輪的教育技術規劃行動,並在2010年3月5日發布了《2010教育技術規劃》的草案,新規劃的題目為《改變美國教育:技術使學習更強大》。在新規劃中強調,新的教育系統將藉助最前沿的信息技術為學習者提供豐富而強大的學習經驗,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智力的、社會的、情感的)投入學習;使目前信息工廠式的學校轉變為探索和創新的孵化器;並使教育者從擁有、傳遞信息的專業人員轉變為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探索及持續技能獲取提供幫助的協作者。近年來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教育問題的解決和教育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希望與可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習者提供更有吸引力、更強大的學習經驗,提供更加豐富、個性化的學習內容與學習資源,提供更加真實、有意義、持續而整合的學習評估已成為可能。因此,設計、開發和實施基於信息技術的整合性學習系統和評估系統將是未來五年內美國教育系統改革的重要任務。
學習科學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結論。首先,信息技術可以在事實性知識的學習中發揮如下作用:一是藉助於豐富的多媒體形式表徵信息;二是藉助於交互工具促進事實性知識之間的聯結。其次,對於程序性知識的學習而言,信息技術的作用如下:為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提供支架;為學習者提供多樣化的溝通、交流工具;促進在線社區的形成和發展。再次,對於動機性參與而言,信息技術可以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的動機;維持學習者的動機;有助於促使學生成為積極的終身學習者。[3]
總之,信息技術使得原先的一些先進、前衛的教育教學觀念的實現成為可能,使先進教學理論的接受和應用成為可能。但是,先進的技術為實現教學方式的發展提供了現實可能,這不僅僅是在硬體和軟體的意義上,更重要的是取決於我們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本身擁有的新的認識。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功能和作用,更要清楚地意識到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意義和價值,這是信息技術與教學得以深度融合的基礎。
三、信息技術與教學為何難以深度融合
然而,從當前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應用的狀況來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還處於一種非理想的狀態,這種融合非但沒有達到深度融合的標准,即實現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而且信息化學習環境的各個構成要素間呈現出一種非對等發展的狀態。其中一個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人的思想觀念的轉變遠遠滯後於信息技術更新交替的速度。以數字鴻溝為例,數字鴻溝或信息鴻溝不單是指一種技術硬體上和軟體資源上的不均衡表現,還體現在學習者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行為意識上的差距。如果一個人不具備獨立學習的能力,提供的設備也可能是閑置的;如果一個人不具有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豐富充足的學習資源也不會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所以說,不關注信息時代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一味地投入設備、擴大信息資源儲備量,那將永遠也不可能填平這道「鴻溝」!
從學校層面來看,形成人與人之間的這種信息差距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是技術天然的不穩定性。在新技術的使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風險,不管是支持者還是反對者,都可能使教學過程對技術的依賴程度降低。為了減少這種影響因素的負面效應,通過提高技術使用者的技術水平和加大技術試驗推廣的力度,可以增進師生對技術不穩定性的抗禦能力,從而提高師生應用技術的信心與熱情。其二是目的差異性使得教師對技術功能的認識和評價取向並非一致,有人持贊同觀點,有人持否定觀點。有一部分持反對意見的教師就好比美國的Amish拒絕接受現代社會的科學技術和生活方式,試圖在現代社會文化中完全把自己隔絕在他們的部落里一樣,他們擔心電子書包的大力推廣有可能使人類永遠失去了書寫的文化和樂趣。這也正是信息文化和傳統文化劇烈沖突的一種表現。也許有人會主張在沒有建立適宜的信息化學習環境之前,如果有教師堅信技術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幫助不大,那我們也只能暫時把技術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功能擱置一邊,由它去了。其實,這也是一種非理性的做法。盡管培訓並不一定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強制推行也可能使設備成為一種擺設,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興趣與投入的問題。但是,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廣,提供一種較為成熟的技術應用於教學的路徑分析框架,可能會對原本徘徊於「用」與「不用」之間,而後為了有效應用卻不知所措的教師提供些許幫助。即使對於很多有應用熱情的教師,如果長期處於一種無效應用的狀態,久而久之也會對信息技術失去信心。所以,當務之急是要加強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研究,提供一些可供一線教師仿效應用的經典案例。例如,在課堂評價的重心由「關於學習的評價」轉向「促進學習的評價」和「作為學習的評價」的過程之中,信息技術應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以及如何發揮這種作用,這都需要我們深入研究。
總之,人的問題才是信息化的根本問題。目前人們對「信息化」的討論更多的是在技術操作和硬體設施的層面,而對信息化給人類帶來的更為隱秘的和深度的影響則缺乏普遍的思考和關注,對於技術到底能幫助我們解決什麼樣的教學難題還沒有更清楚的認識,對如何應用信息技術解決教學問題依然顯得茫然無知。
❸ 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
信息技術應用於現代教育教學中,與學科整合是一種需要,更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但在信息技術的使用實踐中,我們發現課堂上的使用並非多多益善,而要高效合理的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中,需要教師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術基礎,更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缺乏興趣、困惑不解、無法感知、主動參與等過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是實現學生知識 建構的重要因素。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教學便會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關鍵詞: 信息技術 合理 有效 輔助 在科學技術發展迅猛的今天,隨著計算機及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無疑是給學校教育插上了一雙有力的翅膀,成為教師進行教學模式變革的手段,使教育教學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也使學校變成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學習場所,更是為學生提供開放性的自主學習環境和資源,更好的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和積極探索創新的能力。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是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但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從而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的思考,培養學生的不斷創新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提高的教師信息技術素養 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給老師提出一個新的要求,那就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師的素質也在隨之提高,要與時代同步,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要。計算機網路教學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促使教師必須掌握和運用電腦技術,一方面提高本身素質,另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想像能力和知識面。 我在學校培訓教師信息技術課程的過程中,發覺很多有經驗的教師都是第一次接觸計算機,所以還需從最簡單的入門, 最主要是教師自己多操作,多練習,在操作中掌握要領,在操作中掌握技能技巧。有老師問電腦好學嗎?我的回答是:只要你會漢語拼音、會漢字就能操作。所以,我願意為大家學會電腦操作盡心盡力,為教育教學現代化努力奮斗。 二、充分發揮計算機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其作用是輔助教學,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揭示知識的形成及來龍去脈,讓人感到生動、形象、真實(實況錄像),便於學生接受。但在學校組織的多次聽課中,我發現大部分教師製作的課件的播放時間佔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課件成了講課的主體,代替教師上課,而教師則成了輔助作用的旁觀者,解說員,或成為電腦的操作者,本末倒置,誇大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我認為多媒體課件要適量、適度,不是量越大越好,讓他牽著鼻子走。有的教師在製作課件時,喜歡用大量的圖片、動畫、以及給文字加上不同的顏色,藝術效果,運用大量的聲音效果,把課件搞得很花俏,結果整節課結束才發現,教學效果達不到目標。原因在於大量的媒體信息不但增加了學生的負擔,還直接或間接的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重點不再突出,學生已經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這些動畫、文字顏色、聲音上,內容對其已沒有吸引力。其實一節課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形式,可以利用一個教學片斷,一個具體事例,解決一個知識點,一個具體問題,這樣的簡單課件也同樣是一個好課件,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不是信息技術用的越多越好,信息技術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工具,要用到恰到好處,要與傳統教學方式取長補短,交相輝映。 三、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動靜結合 利用多媒體課件的目的:是讓同學們更容易領悟知識,並且深入地領會其內含,最後得到升華,也就是所說的創新,但有些課件過分強調課件的修飾,什麼動畫、影像、圖片一起上,重視了它的信息技術含量,而忽視知識的掌握上,過分情境化,喧賓奪主。這樣的課堂,自然課上氣氛活躍,熱熱鬧鬧,有時甚至產生一些笑料,讓人難以接受。這樣的一節課學生自然是在輕松、愉悅的情景中度過。但課堂畢竟不是娛樂場所,不能被過份的活躍沖昏了頭,讓華麗課件修飾而忽略了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在動的同時要讓同學們合理的靜,要動中有靜,讓同學們靜下心來開展自主學習,探索學習,讓他們靜上心來去想、去悟,給學生提供創造靈感的機會,給他們提供想像的空間和創造靈感的環境。 四、要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多媒體的關鍵作用 多媒體技術把文本、圖形、圖象、動畫、聲音和視頻集成處理,使信息更生動更豐富多彩。
❹ 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化課堂教學
方法有如下: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1、信息技術整合於課程教學,不是被動地納入,而是主動地適應課程的發展,並與其和諧自然地融為一體。作為課程改革中不可缺少的條件,它的飛速發展,必須引起一場學習的革命,使教師更新教學觀念,營造學習環境,完善教學模式,變革評價方法。讓課堂更精彩。
2、通過學科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融為一體。正因為信息技術既可以豐富視聽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為具體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圖像、聲音、文字與時代氣息為一體,教師使用這一媒體,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讓自己的課堂富有吸引力,所以,在整合中作為重要工具的信息技術,可以提高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知識的分割和學科間的隔離,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識體系統一聯結起來。這種整合是一種和諧,一重互動,而不等於混合,它強調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其基本特徵是它具有學科的交叉性和立足於能力的培養。
二、優化課堂教學:
1、信息技術簡單地應用於教學,而應該創設主動學習的情景,創造條件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接觸信息技術,讓信息技術成為學習者強大的認知工具,最終達到信息技術改善學習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2、信息技術與其主體是課程,而並非是信息技術。教學中不能為運用信息技術而使用信息技術,甚至不惜犧牲課程目標的實現為代價,應以課程目標為根本出發點,以改善學習者的學習為目的,選擇適用的信息技術。
3、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的更新,既要繼承、發揚優秀的傳統經驗,又要充分體現時代精神和創新精神。在整合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學習管理,加強課外輔導,重視學科基本素養的培養。在使用傳統教學手段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時候,不能否定傳統教學方式,生硬地使用信息技術。
4、信息化時代的教師必須有更高的素質。對教材的處理、學生的特點、教法的變革要能准確把握,同時,要積極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即獲取、選擇、加工信息的能力,由於信息的單一化轉變為多元化,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為自由選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樣可能會使部分學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使課堂無法調控,完不成教學任務,導致學生成績兩極分化。
5、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中,切忌好高騖遠,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既要勇於創新探索,又要善於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既要學習了解信息技術,又要深刻認識學科教學的真諦。
6、說明:
(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將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合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但整合不等於混合,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要清楚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並了解學科教學的需求。在整合過程中,教師要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的效果,從而使學生用信息技術來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
(2)現代學習理論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教與學的層面上,每一種理論都具有其正確性的一面。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沒有一種理論具有普適性,無論哪一個理論都不能替代其它理論而成為惟一的指導理論。
(3)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在對需要機械地記憶知識或具有操練和訓練教學目標的學習中突顯出來。
(4)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作用,則主要體現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控制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5)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給學生提供建構理解所需要的環境和廣闊的建構空間,讓學生自主、發現式地學習。如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適當的內容重復,幫助學生記憶知識。通過信息技術設置情景,讓學生便於意義建構。
(4)如何讓信息技術課堂開放擴展閱讀:
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將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合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但整合不等於混合,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要清楚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並了解學科教學的需求。在整合過程中,教師要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的效果,從而使學生用信息技術來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
2、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實施多樣性、多元化和多層次的整合策略。對於學習類型和思維類型不同的人來說,他們所處的學習環境和所選擇的學習方法將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如有的學生不能主動地對外來信息進行加工,喜歡有人際交流的學習環境,需要明確的指導和講授。
❺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物質和能量同為構成人類社會資源的三大支柱,信息技術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信息技術教育應運而生,發展迅速。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課教師,通過對多年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我認為做好信息技術教學應該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學目標的確立
情感教育在各個學科中是不可缺少的,在計算機學科中也不例外。根據計算機學科的自身特點,學生的合作意識要逐步加強,他們的探索精神更要不斷培養,這些教育要滲透在每一節課、每一項任務中。我在每一個班級裡面都選出若干基礎比較好的學生,組成一個輔導小組,在每次上機的時候由他們循環指導有困難的學生,這樣既提高了總體成績,又使他們獲益不少。
二、教學內容的安排
教學內容是教學目標的具體化, 盡管教材是具體的教學內容,但在實際教學中對教材內容要根據學科的特點、教學需要、學生實際等方面去考慮詳略,不能一概擴展內容,也不宜把教學內容完全局限於教材內容。我校是農村中學,學生家裡很少有計算機,而我們這兩年的《中學信息技術》教材內容都是建立在學過《小學信息技術》教材基礎之上的。所以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我針對絕大多數學生講了兩堂基礎課,包括:開機、關機,窗口和桌面介紹等。
三、教學方法的探討
現代教學最主要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問題是怎樣才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1、合適的課堂導入
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誇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喜歡信息技術課,但這種喜歡往往表現在愛玩游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等等,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願認真地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我在講Word97文檔修飾時,不是直接講課本的內容,而是先做好一張賀卡,並說這是一位學生寄來的賀卡。這時學生都很好奇,接下來我講述了這張賀卡的製作過程,這樣學生對於如何製作這張賀卡興趣很高,而通過分析賀卡的製作,也就將這節課的內容講清楚了。學生既學習了賀卡的製作,又掌握了教學內容。
2、游戲入門,自覺學習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得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游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於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這是相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的。
3、激發學生積極思考
學習任何知識,如果不經過自己的加工,那麼,學到的永遠都只是別人的知識,永遠都只能跟在別人的後面。
下面的Excel題目沒有明確地說明要用到篩選,而事實上它是將篩選和填充相結合的題目。這個題目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對於篩選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
要求: 85以上評價為「優秀」,60以下為「差」
講了排序的一般操作及注意事項之後,在上機時我對學生給出了如下任務,學生按成績總分排序,再排名次,最後還要重新排成原來的順序。關鍵就在最後一個要求,激發學生去思考:給予適當的獎勵機制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出一定的學習「任務」,而且要注重「任務」的可操作性。對於完成「任務」好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適當的獎勵。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的肯定的強化方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所以,課堂上,特別是在學生上機練習時,教師應該及時把握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表揚和肯定。
要使課堂效率得到有效實施,首先應該提高課堂管理的有效性。中學的信息技術課有一定的特殊性,就是上課的時候離不開計算機。有了計算機又出現的新矛盾——「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永遠要比對老師的興趣要高」。教師怎樣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就成了最大課題,如果這個課題解決不好,也談不上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效果了。對於課堂管理,改善課堂管理的第一點就是——「老師首先要有一個認真的態度」。其次提高教學效率的實質是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成效。信息技術課堂本身教學時間就不是很多,一個星期一節課,所以必須在最小的單位時間內優化課堂教學時間管理,充分發揮教學時間的綜合效用,以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努力爭取在課堂內達成大部分教學目標,盡量不要把一些隨堂作業留到課後去完成。再次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同,給出難易不同的任務。針對學生的計算機掌握程度是有很大的差別的現象,上機任務即要考慮到基礎差的同學的積極性,又要考慮到基礎好的同學有挑戰性,筆者認為,任務的給出在確保大部分同學都可以完成的前提下,出幾道思考題,這樣即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習的趣味性,那麼學生們在上機的過程中就沒有其他心思去做與學科學習無關的事情。
信息技術教師還要通過提高自身的素養,不斷精湛自己的專業技能,講解時能深入淺出,內容上能精彩豐富,形式上能多樣生動,讓學生發自內心的崇拜。除了掌握好自身專業技能外還應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和眼見,提高自身駕馭課堂的能力,將知識融會貫通,把課上活,讓學生在課堂中主動配合,就無須考慮如何維持課堂紀律。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課程是中學生普遍比較喜歡的學科,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只有提高課堂管理的有效性,才能及時控制好課堂局面,才能便於老師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而不用擔心課堂失控,從而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學習性;只有提高課堂管理的有效性,才能更好的落實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❻ 如何有效開展高中信息技術課
隨著現代化科學梁做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也滲透到了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信息技術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一門課程,教師要在課堂中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們在信息的獲取、總結、整理、運用與溝通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氛圍,增強信息意識,體驗豐富多彩的現代化信息生活。
1 激情引趣,引導課堂有效教學
新課改理念要求課堂教學要通過優化和整合,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生命性和高效、有效化,以此促進學生對美的體驗。良好的開始是通向成功的重要因素,課堂有效教學也要從有趣的導入開始,激情引趣,這不僅能夠激發信息技術學習興趣,愉悅身心,還可以調動起更高的學習熱情。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設計出可以引起學生好奇和興趣的導入環節,讓學生們在這種積極心理因素的引導下喜歡學、樂意學。課本《信息技術基礎》第一章中「信息及其特徵」這節內容,它的知識理論性比較強,專業術語比較多,如果單憑教師來講,學生應該會感覺枯燥乏味,對信息技術課堂的興趣一掃而光,所以在學習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用學生們非常感興趣的游戲、競賽等活動導入教學。如在教學開始,教師為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設置了一個小游戲,教師在黑板上出示一個詞語,如「看節目」、「鈴聲響」、「讀報紙」、「談話」等,讓一個學生表演,一個學生猜,表演的學生可以用語言進行生動表達,還可以用圖形演示,可以用實物展示,這種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的熱情,並在這種熱情中讓學生們感受到這些都與敗渣老今天的課堂內容有一定聯系,學生們不再做觀看者,而是做起了游戲的推動者和策劃者,讓黑板上的詞語更加豐富,學生們的表演更加多樣化,這樣讓學生們在課堂游戲中,初步感知信息的獲取,信息的傳播,信息的多樣,並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信息與信息技術理論的課堂教學中。
2 巧設任務,促進課堂有效教學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中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要與時代發展接軌,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是學好計算機的首要問題。信息技術課程的實踐性非常強,依據這個特點,教師可以採用設置任務的方法實施教學,在教學實施中,教師可以依據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巧妙地蘊含在教學任務之中,促使學生們在任務中主動提問、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並在積極探索的任務完成過程中獲取知識,掌握技能,促進課堂有效教學。例如,課本《數字化圖像的採集、加工與簡單合成》這一節內容,其教學目標是知道獲取圖像、圖形的工具類型,能夠合理地運用圖像加工工具進行圖像設計,能夠察升運用圖像或者圖形表達主題意義。為了達到這些教學目標,教師也設計了相應的任務,教師讓學生們自己准備一些關於地球的圖像資料,然後用自己認為合適的圖像處理工具對這些圖像進行處理,將畫面分成兩半,一半做成浮雕效果,並通過光暈、陰影等效果形成現在和未來的鮮明對比,突出遭到破壞後的未來地球殘酷狀況的主題。這些任務設計可以促使學生們在完成過程中不斷地發現疑難,主動探索,最終解決問題,完成設計,並同時熟悉了圖像處理軟體的各個工具,學會了圖像處理的操作流程,掌握了圖像加工的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們在任務的設置中,促進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 交流評價,實現課堂有效教學
教學評價是信息技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科學客觀的評價能夠促使學生們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發現差距,調整自我,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因,推動課堂的有效教學。教師在教學評價中要注意採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方式,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以激勵為主,促進學生們在學習中有的放矢,科學有效學習。如,在教學《利用Frontpage 2003製作網頁》時,在製作課件之前,教室可以和學生共同交流一下,哪些是必備的一個資料,以及要注意的關鍵細節,學生有什麼不懂的都可以和教師交流,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動手試試。在課余時間通過上網搜索文字、圖片、音頻、色彩等豐富多彩的素材,製作一個本班班級網頁,然後在校園網上進行展示應用。最後教師在課堂教學總結中對每一個學生都給予一個科學、富有針對性的評價,教師能從作品中評價學生的對待態度、評價學生們的巧妙構思、評價學生們的選材多樣、評價學生們的製作效果、評價學生們的頁面布局,每一個學生都從自己的閃光點中受到了鼓舞,但同時每一個學生也都從其他學生的優秀製作中,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學生們互相交流,學習好的,改進差的,最終形成了一份份全新的班級網頁製作圖。多元化的網頁製作評價不僅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還提高了學生的網頁製作能力,實現了課堂的高效教學。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育教學改革中一個永恆的主題。教師要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不斷探索教學教法,改進教學評價機制,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提高信息技術運用能力,讓課堂有效教學奏出優美的樂章。
❼ 怎樣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讓所有的學生在課堂中都能參與進來
一、精心選擇內容。
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是為了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情感,幫助學生更好地解讀文本,理解重點、突破難點,因此在內容的選擇上要深思熟慮,力求准確高效。
1、所選內容要貼近文本。
信息技術手段是為教學服務的,因此它的內容必須貼近文本,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感悟此旁,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所選內容與文本出現偏差甚至背道而馳,就會將學生的思維引上歧路,達不到預期效果甚至起反作用。
2、所選內容要貼近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選擇內容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多考慮,要從他們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和興趣愛好出發,選取合適的內容。例如,本次評選我上交的口語交際課例《說名字》中選用了兩首歌曲,但課後反思卻發現它們在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有很大差距。在學生說完自己名字的含義後,我播放了歌曲《母親》,讓學生邊聽歌曲邊回憶和父母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感受父母對他們深深的愛。這首歌曲是近幾年流行的,學生耳熟能詳,當聽到「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看到那熟悉感人的畫面時,學生自然融入到歌曲所創設的情境中,他們一個個表情嚴肅,多個學生熱淚盈眶,學生情感的閘門被打開,為後面向父母訴說感激之情的環節安排打下了堅實基礎,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運用。而為了升華學生對父母感恩之情,我選擇了我感受最深的一首歌曲《燭光里的媽媽》,但出乎意料的是這首歌曲播放後取得的效果卻遠遠不及《母親》。冷靜下來思考,我發現了症結所在。這首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歌曲學生沒有聽過,歌曲所表達的內涵對於尚未經歷目睹母親因操勞而衰老的學生來說還理解不到,效果大打折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恰當把握時機
信息技術手段必須要用在合適的地方、恰當的時段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它的效力,因此必須注意把握時機。
1、要用在激趣引入之初。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輪扒尺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確實,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激趣引入這個環節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出好的課堂開頭,達到上課一開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點燃起學生求知慾望的火花,使他們能情緒飽滿地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
2、要用在重點解讀之處。
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應緊扣課堂教學目標進行,為解決教學重點而服務。教學中的內容涉及古今中外,多數是學生所未知的東西,而要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就必須跨越時空,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和文本零距離接觸。信息技術手段在這一點上具有著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教師在教學時可合理加以運用。
3、要用在難點突破之際。
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狀況,教師無論怎樣啟發誘導學生都無法感悟,面對這樣的難點,信息技術手段有時卻能輕易將之突破。我在執教《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為讓學生深刻領悟圓明園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損失,啟發學生想像卻收效不大。當藉助信息技術手段展示圓明園昔日美輪美奐的畫面和令人眼花繚亂的奇珍異寶時,學生發出了一聲聲的驚嘆,再經與圓明園毀滅後的斷壁殘垣對比,學生在唏噓中有了深刻感受,這一難點不攻自破。
4、要用在情感升華之時。
情境是打開學生情感大門的金鑰匙,學生的情感變化要經歷一個過程,在情感醞釀到一定程度時需要特定的情境激發才能得到升華,而信息技術手段無疑是一種有效地選擇。我聽過一節感受很深的課《狼牙山五壯士》,教師的講授很一般,但在最後學完五壯士跳崖的片段後,教師播放了電影《狼牙山五壯士》中壯士跳崖的片段,那震撼人心的畫面,那氣壯山河的聲音一瞬間占據了學生的心田,臘高那畫面久久揮之不去,學生對五壯士的敬佩之情瞬間得到升華,這短短的畫面勝過了教師的千言萬語。
三、已被證明的有效使用方式。
在大量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信息技術手段的有效性在一些教學環節中已得到證實。
1、寫字教學。
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中之重,很多教師的板書缺乏示範性,而運用課件展示生字的寫法直觀、形象、規范,學生易於接受,樂於接受,已成為教師指導學生寫字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2、配樂朗讀。
再好的歌手清唱歌曲也達不到音樂伴奏時的效果,這也側面見證了配樂的作用。朗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而藉助信息技術手段,可以使課文無聲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裡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發朗讀願望。因此配樂配圖朗讀的效果已被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所認同。
❽ 如何更好的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
計算機課程具有靈活性、實踐性、綜合設計性較強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們應結合教材,大膽進行教學設計,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在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上,加強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索和創新慾望不同,在教學中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系,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並設計一系列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在進行課程綜合設計時,教師要充分挖掘培養與訓練創新能力方面的內容,提出恰當的計算機綜合設計課題,這些課題應滿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適當難度;二要在教和學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養與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綜合設計中要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使學生逐步養成獨立獲取知識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習慣。比如,在講PowerPoint方面的知識時,我們可以教給學生怎樣插入自選圖形,然後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引導他們合理的插入各種各樣的圖形,並加以修飾,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讓他們從網上自己搜索一些動畫圖標等,插入到自己的演示文稿中,從而創造出各式各樣生動活潑的演示文稿來。同學之間也可以進行一定的比較,將一些富有創意的作品廣播給其他同學看,其他同學從中也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發。這樣即可以提高學生學習PowerPoint的興趣,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
二、以學生為中心,合理組織學習
大綱規定學生上機時間不少於總學時的70%,這就是說本門課程的學習多半時間是在學生自學中進行的,上好本課程,教師的組織引導起關鍵作用,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可以據學生素質情況進行分組,通常每小組安排有一兩名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單獨輔導這部分素質較好的學生,他們接受速度快,然後由他們再去指導他們小組的同學學習,學生中有部分計算機基礎較好的同學也可以選出作為班級輔導員。
多給學生相互討論的機會與時間,同時多教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優先講怎樣使用軟體自帶的幫助系統。學生機器里多裝些學習軟體,供學生學習時選用,如果機房機器內部連成區域網,並運行起多媒體電子教室,要充分利用,精講普遍性、易出錯的問題。應該看到學生們是有種種興趣傾向的,在組織教學的時侯應有所側重,喜歡音樂的同學可以給他們布置MIDI製作方面的任務,有美術特長的同學可以給他們學習圖像處理的機會,喜歡編程的同學可以單獨為他們講點編程。總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挖掘他們潛在的能力,並給他們創造一個廣闊的空間讓其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三、利用CAI軟體進行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許多軟體公司都研究出了很多優秀的CAI教學軟體。有些軟體具有很好的音像效果,並配有一定的動畫。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這些軟體的作用,使其物盡其用。比如,我們學校曾經買過一套較全的教學軟體,裡面幾乎囊括了初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識。一次,我在講硬體方面的知識時,就遇到了一個難題。由於有些硬體知識是要和實物聯系起來的,例如講主板、CUP、顯卡等的構造及分類,但一下找到那麼多的實物又很不方便,這時,我想起了這套CAI軟體。自己先放了一遍,感覺很不錯,它在講每一部分的時候都配有很多相應的圖片及注釋,並配有一個很可愛的小神仙來講解,可謂圖文並茂,生動活潑。更可貴的是,它在講完每一節後都有一個「趁熱打鐵」,可以讓你馬上做一些練習題,考驗一下掌握的程度。我抱著嘗試的態度用這個軟體給學生上課,只是在一些重要地方做一些提示,沒想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們一個個都看得津津有味,自己覺得比較重要或感興趣的地方還懂得將其記錄下來。在隨後的「趁熱打鐵」練習中,成績也非常不錯。我才發現用CAI教學軟體教學竟然會取得如此好的效果。看來,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充實到我們的教學中,而不能只是一味的講授、填鴨式的灌輸,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也才能真正對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將生活實踐與信息技術教育結合起來
初中信息技術教育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更要提高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將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結合起來,通過信息技術來解決學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比如說:黑板報設計,我們就以此為學習內容,讓學生通過電腦來設計黑板報,學生要實現製作一張漂亮的黑板報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輸入與設置、排版,還需學會到網上去查找、下載圖片等信息,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在信息課上可以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而且在遇到出黑板報的時候,也可以學習信息技術,這就把信息技術教育溶入到學生平時的生活,使信息技術教育日常化,激發學生學好信息技術的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從而將實現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與校本課程的整合,更好地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
五、鼓勵學生自主的學習信息技術知識
由於信息技術課時的限制以及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差異,要想通過信息技術課來的滿足每個同學對信息技術學習的需求是很困難的,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必須考慮這個差異性,因此,要鼓勵學生自己平時多看計算機書,至於上課,主要是用於解決平時看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自主地決定學習的進度,遇到問題,可以通過網路進行咨詢,查找相應的資料,與教師共同研究,鼓勵學生在掌握信息技術課本知識的同時,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地去學習課本以外電腦知識,讓水平比較高的學生擔任信息技術教育的學生輔導員,組織學生信息技術經驗交流等等,以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上都能得到進步與提高。
總之,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是擺在我們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和嚴峻挑戰。但是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勤於思考,刻苦鑽研,並把我們好的思路、想法貢獻出來,供大家一同來學習和探討,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找到一種高效、快捷的方式,使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成為學生最喜愛的課程之一。
❾ 怎樣讓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
前教育部部長陳至立說:「21世紀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帶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對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的影響。」信息技術革命浪潮正以驚人的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人類社會正快速形成為一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知識爆炸式增長、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教育也走了教育信息化之路,信息技術已經在教育管理、教育改革、教育教學活動等諸多方面都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教育界正經歷著一場由信息技術帶來的從形式、內容到觀念上的重大變革。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成為我們急需解決的一大課題。一、 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彌補了傳統教育的眾多不足,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存儲、傳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變革。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和多媒體化的信息技術給現代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其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傳統的教育技術相比,有著更強大的優勢和顯著的功能特點。(一)信息技術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多媒體技術使得知識內容可以通過文本、圖像、動畫、聲音、影像等各種單一形式或者是幾種形式的組合來表現,從而使得知識內容豐富多彩。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刺激多種感覺器官,有利於學生的記憶,增強學生進行聯想的線索。(二)有效的資源共享與信息交流網際網路可以實現優秀教學資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時更新,電子郵件、聊天室、視頻點播、視頻會議等可以實現老師與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溝通。信息技術進入教學將會空前擴展教師和學生的信息源,他們可以訪問各種電子化的課程資源庫,獲得直接相關的素材和資料。(三)自主式學習的良好實現多媒體技術不僅具有模擬性,且可生動直觀地展示原來無法直接展示的東西,而且具有交互性擺脫了傳統的、被動的注入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能為學習者提供圖文音像並茂,豐富多彩的互動式人機界面。因而易於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並為其實現探索和發現知識創造有利條件。學生還可建立個人主頁或小集主頁,創設個性化的學習平台。(四)提供虛擬化的教學環境信息技術能夠提供虛擬化的教學環境,這意味若教學活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脫離物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徵。虛擬教學環境有虛擬教室、虛擬實驗室、虛擬校園、虛擬學社、虛擬圖書館等。虛擬現實技術能使學生猶如身在真實環境當中一般的感受。(五)提供良好的教學管理功能計算機管理教學的發展趨向是在網路上建立電子學檔,其中包含學生電子作品、學習活動記錄、學習評價信息等。利用電子學檔可以支持教學評價的改革,實現面向學習過程的評價。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是提高教學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對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樹立正確的觀念並主動學習和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才能使信息技術真正發揮促進教育現代化,促進教學效率提高的積極作用。二、 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一)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國務院在《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可見,我們國家已經把信息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我們能夠在發展學生的信息能力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去培養學生的其它能力,將會取到事倍功半的效果。1、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是指知道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樣的信息,並能檢索、評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化社會里,知識量以爆炸式速度增長,要想讓學生將這些知識都撐握是不可能的,所以教會學生如何去利用這些信息顯得尤為重要,具備一定信息素養的學生,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能夠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所以,信息素養是21世紀人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質之一。信息技術課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技術基礎。信息素養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信息技術技能作為支撐,所以在信息技術課上,教師應該教會學生使用一些基本的技能:如個人操作系統、網路瀏覽器和搜索引擎以及下載工具的使用,信息加工和字處理軟體、多媒體製作工具、網頁製作工具等。2、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由於知識的快速增長和更新,學生在學校里所學的知識遠遠不足以應付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所以,自學能力便成為了21世紀人材的重要能力之一。(1)、利用信息技術環境給學生提供個別輔導。例如利用一些輔助學習型軟體來進行個別化學習,這些軟體大多圖文並茂,人機交互性較強,能夠寓教於樂,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設置不同的難易程度,讓學生容易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個別化調整。在這種學習模式下,不僅實現了一對一的交流學習方式,而且讓學生學會了獨自面對問題,根據計算機的提示來解決問題,利用信息技術環境來獲得幫助,有助於其自學能力的培養。(2)、利用信息技術環境給學生提供學習資源。面對一定的學習目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環境來搜索學習資料,自己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遠程學習就是很典型的一個模式,學生通過網路獲取學習資源並且通過網路獲得幫助,這些資源可以是老師的預先設置好的,也可以是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在internet上搜索的,由於網路上的知識量浩如煙海,所以學習可以在此過程中有很大的選擇餘地,相對於課本來說,信息量更大,角度更多,知識更新更快,而且面對大容量的信息,學生必須進行選擇分析和加工,不知不覺鍛煉了其自學能力。3、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1)、讓多種協作方式成為可能。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下,小組學習方式由於受物理位置的制約變得比較勉強,教師往往讓座位相鄰的學生一起討論,而實際上,座位相鄰的學生其觀點和思維方式以及學習節奏都大不相同,所以小組學習的效率往往很低,並不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而在網路化的信息技術環境下,分組方式可以不受制約而變得靈活多樣,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如網上對話、網上論壇、網上個人主頁等方式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交流學習資料。(2)、提供一個總結交流的工具性平台。當小組要解決同一個問題時,成員間的協作能力顯得尤其重要,這種協作有可能是分工,有可能是合作,也有可能是競爭,而信息技術環境給這種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友好的平台,例如小組成員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和學習資料放到網路的同一個文件夾或者網站上供全體成員來交流和評價,也可以將這些搜索整理到的學習資料與其它小組共享,最後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協作能力得到了提高。4、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要讓學生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這方面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可以給予強有力的支持。(1)、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其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願望。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多媒體課件的生動形象的特點以及網路資源容量大、門類多、即時性強的特點,引起學生對問題的關注,有了對問題的興趣,就等於成功了一半。(2)、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可以作為一種研究工具,協助他們取得成功。一個具有一定信息素養的學生首先會確定他需要什麼樣的信息資源,然後根據現有信息技術環境來得到這些資源,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過濾、加工和處理的過程就是問題目求解的過程,在這個問題過程式中,隨著信息的不斷豐富,對問題的認識也更加全面。5、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是認知領域的一種高層次能力,它必須以一定的知識量和對事物的理解作基礎,「熟能生巧」是對這種能力最樸素的注釋,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讓學生涉獵廣泛的知識並能將它們融會貫通,有了這些知識作基礎,創新才有可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信息技術可以作如下的支持:(1)、提供大容量的知識。創新教育是以廣博的知識為基礎,而信息技術剛可以以提供這些資源,除了一些內部資源庫,互聯網上針對某一知識點的網路資源更是多不勝數,這些資源為創新思維提供了物質基礎。(2)、加強學科間的聯系,進行學科知識的整合。首先是信息技術和其它學科的整合,它可以將信息技術的優勢賦於其它學科,從而使這些學科的教學從以教師為主導傳統的教學模式走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而信息技術多媒體特性、超文本特性、交互性等特點,有利於其想像力、發展式思維和跳躍式思維的養成。其次,學科之間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這條紐帶進行整合,實現課程的綜合性,創造教育需要的是多學科的支持,它要求學科間的融會貫通,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科間的有機整合變成了可能。(3)、進行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教師要讓學生成為有自主意識的主體,讓他們掌握自身發展的主動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他們進入情境,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充當向導和顧問的角色,和學生是一種平等交流的關系。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研究性學習中,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指導學生早用信息技術落後環境及其資源,去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面對大量的知識,學生擁有充分的信息選擇的自主權,有助於培養學生通過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表達信息以及發現問題、利用資源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各學科的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和電教媒體的橋梁紐帶作用,使學生充分感受情景,發現、提出、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1、設疑——利用多媒體創新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設疑」是指在知識鋪墊過程中創設問題情景。即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利用聲、色、圖、文等多種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從上課開始就進入一個具有魅力、引人入勝的數學境界,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2、析疑——利用多媒體進行新知內化,誘發學生創新思維教師精心設計好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直觀感知、動手操作,使新知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教師把握時機恰當提問、適時點撥,變學生「學會知識」為「會學知識」,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樣及時地溝通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啟迪了學生的思維,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3、質疑——利用多媒體引申知識遷移,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啟發學生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縱橫聯系,提出沒有弄明白的問題,或進行獨特見解的思維活動。學完新知後,精心組織學生圍繞新知內容展開討論、大膽質疑,把所學知識引申、深化學生的參與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動靜中悟出道理,變學生「被動學」為「主動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4、釋疑——利用多媒體優化鞏固與應用,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釋疑」是指鞏固新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並使學生在鞏固和運用知識過程中拓展思路、發展智能的一種教學活動,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設計練習過程中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程整合是近年來教育改革的主要課題之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信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1、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信息技術的運用成為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便於學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檢索、分析、評價、轉發和利用的技能;促進了班級內學生的合作交流,通過互聯網還可以促進本校學生與全球性學習社區的合作交流,從而開闊了學生的視野。2、在實施課程整合工作中應遵循的原則(1)層次性原則。強調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確立不同的創新教育目標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2)主動性原則。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其觀察能力,注重維持其好奇心,使學生在學習中自主地探求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3)個別化教學和協作學習相結合的原則。個別化教學對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進行因人而異的指導無疑是有好處的。但只強調個別化是不夠的。協作學習對合作精神的培養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有明顯促進作用,也是最有利於培養21世紀新型人村的教學策略之一。所以在課程整合中,應該考慮把個別化教學與協作學習相結合,使學習收到最好的效益。(4)注重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強調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是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也是學生的創造過程。在學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計算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都需要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想像,自己動手。(5)正確利用信息技術原則。在推進信息技術教育的同時,不能忽視信息垃圾帶來的負面影響。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為教育的發展與改革開辟了廣闊的空間,但也帶來了令人不安的問題,不科學、偽科學、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濫。要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三)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1、樹立現代教育理念一堂好課與其說是把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入教學,還不如說是以現代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學。科學技術的進步不僅使教學的內容得以充實,也促使著教學方法及手段的不斷改革先進的科技成果帶來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在數字化時代,電腦及其網路理應成為現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手段,但如果把電腦及其網路視為解決教育問題症結的靈丹妙葯,或攻破教學難關的萬能工具,顯然是不科學的。因此,要首先著眼於轉變老師觀念,讓老師樹立現代教育理念。美國兒童電腦教學課程專家毛爾科維奇說:「先進工業國如美國和德國,所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以為電腦可以代替教師。到了最近,他們才逐漸明白,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並認為,「成功的教學要由多樣因素結合。就像學游泳,不能單靠游泳池(硬體),也不能單靠水(軟體),還要有好教師。而好教師一定是擁有科學、先進教育理念的教師」。2、建設符合需要的資源庫沒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如同「有車無貨」。學校資源庫建設必須用開放的、相對統一而又反映學校特色的標准,以整合知識內容為核心,而不是簡單地堆砌離散信息,盡量做到素材的標准化,適用於不同軟體的使用。各類素材應注重交互性與可操作性,適合開展實時的互動教學。3、以人為本開展培訓 最理想的課件是創意與設計都由使用者完成,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一線教師學會在製作課件時,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個性化的教學特色融入到課件之中。因此,教師的信息素養的提高就成為「整合」的根本性問題。三、信息技術的引入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一)在教學思想上應有現代的教育思想 教師應有新的教學觀念,如何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貫穿在教學的整個過程。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克服學習困難,並引導他們循序漸進,逐步走向成功,並讓這種成功的體驗一直激勵他們去不斷進取。通過信息技術的引用,實現趣味性、知識性、實踐性相結合,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知識、在實踐中練能力。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學生特點、教材特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精心安排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培養學生的觀念上,應以現代教育理論為依據,遵循認知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從社會發展需要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二)在教學方法上應有全新的方法與手段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以可視的靜態或動態的畫面、悅耳的聲音和豐富多彩的圖像映入學生眼簾,傳入學生耳中,以新穎和獨特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三)教學活動中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教學中應從激發學習興趣、加強情感溝通,創設一個寬松、和諧、開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學習感到愉快,求知慾得到滿足。在教學中注意根據教材、教師、學生、設備等的特點,將學與玩結合起來,教與興趣培養結合起來,知識與應用結合起來,動手與動腦結合起來,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結合,努力提高教學效果。在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同時,要注意興趣的持久性,引導學生從開始學習時的神秘感、好奇感平穩過渡到認真、投入、主動地學習。(四)在思想意識上要有較強的時代意識和超前意識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師應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教學的需要,通過自修、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培訓班等,及時掌握最新科技信息,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不斷充實、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教師和學生已不再是以前的一桶水和一碗水和關系,而是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四、科學有效地應有信息技術,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最優化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促進了教學手段、方法、內容的重大變革,加快了教育信息化進程。我們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學中積極推廣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優勢,通過教學設計,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合理選擇和優化組合,科學而有效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以解決教育教學問題。1、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促進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信息技術在幫助和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問題解決、交流協作等方面具有強大優勢。但教師不能「為用技術而用技術」,避免「機灌」或其他利用信息技術支持不利於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2、正確處理人機關系,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教學和學習的社會性和人文性,重視人的個性和情感要求,避免「電腦取代人腦」、「技術取代文化」的不良技術應用傾向。充分考慮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需要和利益,要讓機器為學生服務,為他們提供方便而不是造成新的障礙。3、實現綜合化、多層次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杜絕切斷學生與社會、生活實踐聯系的「全盤電化」,不能為用信息技術而剝奪學生的動手實踐機會,避免信息技術應用與其他活動方式的樹立。4、避免以媒體演示替代教材,杜絕「課本搬家」、「課堂搬家」,忽視教材對教學的支撐作用,和在學生系統掌握知識、實現知識的「內化」方面的主要作用。具體的說,就是不能僅僅以具體材料的演示和綱要性的課件替代教材,而忽視指導學生閱讀和分析教材。五、結束語在教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並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要強調在科學的教育觀指導下,將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與教育觀念更新有機地結合起來,應用信息技術對教育體系、內容、方法和手段進生全面的改革。
❿ 活用信息技術教材,營造開放性課堂 信息技術教材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已經進入了以課程教材改革為主要標志的新階段,中山市信息技術教育隨著課程改革也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從2000年開始,中山市教研室組織一批骨幹教師進行教材編寫,並經廣東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標志著我市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教材體系已初步構建。新教材溶入「自主、合作、探究」 課程改革理念,以「大主題、小任務」引領教材主流,更多強調人文文化、科技文化、香山文化、生活文化。
中山市信息技術教材隨著教學改革的不和大斷深化,已進行了多次的修改,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可以說新的教材越來越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更富有濃郁的特色文化和科技文化。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新教材就沒有靈活使用的要求了,相反,新教材的使用比以往有更高的要求,更豐富的內涵。這就要求廣大的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要有一蠢耐種創新的意識,對教材進行「深度加工」――積極選擇、有效重組及完善整合。
以課標為導向
在現實教學實踐中,有不少教師丟掉課標,想當然地隨意支配和改變教材、主持教學,美其名曰擺脫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殊不知無規不圓,無繩不直。新課程標准明確了學科的性質、教學的目標、教材編寫的意圖和不同學段的三維目標。只有透析新課標,我們才能站在更高處審視教材的內容、教材的組織和編排、階段性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以及師生角色的定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等問題,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材觀和課程觀,這樣我們才能以更高、更寬的眼光來設計教學。只有真正把握新課標的精神,才不會讓教材使用的「創造性」因脫軌而變得盲目、無序,終流於形式。
以教材為基準
教材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課程資料,是教學的範例,是教與學的紐帶,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起點和立足點。中山市信息技術教材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和時代的強烈呼籲下應運而生的,它體現了時代的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香山文化、科技文化,在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糅合的特點下,著眼於信息技術思想方法的滲透和良好的思維品質的形成,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這是中山市信息技術教材的精髓所在。
1.深鑽教材,把握主線,是活用教材的前帶棚春提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背景,不同的知識水平,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積極主動地對課程進行適當的編排、調整、補充,創造性地組織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設計出新穎動感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愉悅而富有挑戰的課堂中有所收獲。因此,教師要熟悉教材,在通悉教材內容的組織結構、編寫意圖、教學目的等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聯系學生自身的學習實際和生活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靈活處理。新的教材觀要求教師「用教材去教」,要積極主動地選擇和自主開發教材視野以外的教學課程資源,但是任何新的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必須立足於教材。
小學信息技術四年級教學用書是以製作電腦實用作品為主線,讓學生從學習上經歷了《我要做個小畫家》、《做一個有個性的小畫家》、《學做我輯》和《製作實用的電腦作品》等過程的內容。學生從這一冊書里經歷了多種不同角色的轉換:小畫家→我輯→創作大師。如:《新年聯歡會海報》製作這一內容,安排在《學做我輯》之後,因為學生已經掌握了輸入文章、美化文章、圖文混合編輯等技能,這是本課時學習的重要基本技能,有了這些基本技能學生在學習本課時內容時就容易多了。在該內容後,教材還安排了綜合實踐《電子板報製作》,讓製作海報的知識技能得到了進一步的應用和拓展。
實踐證明,深鑽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材的主線,以其為點,把教材的知識點構建成網路,既可以使教學前後相顧,前為後的預設與埋伏,後為前的自然延伸,又有利於學生系統掌握知識,這也是教師活用教材的前提。
2.融於生活,回歸自然,是活用教材的精髓
當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信息技術課堂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因此,信息技術教育不僅要考慮本身賦予的技術性,更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學習中有一個自主探究的過程,還原知識的生活本原,讓信息技術教育課堂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具備生活意識,不斷走進學生的生活,用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身邊的生活信息,挖掘豐富的課程資源,將搜集的生活素材作為教師備課時不可少的資源,根據知識要點,創設具有生活背景的問題情境。
宣傳海報是一種經常在學生身邊出現的生活資源,在教學《新年聯歡會海報》一課時,當天剛好是6月5日世界環境日,學校門口張貼了一張大型的世界環境日公益宣傳海報,很多學生上學時都看到了該海報。上課時,我就把課題改為《製作海報》,並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是什麼日子呀?」(學生都知道)世界環境日是宣傳什麼的?你們知道校門口的這張宣傳海報是怎樣製作出來的?這里的教學內容是從學生的生活中來的,學生感到自然、親切。讓學生關注環境、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這不僅豐富了學科的育人價值,更讓學生感受到了信息技術的價值。
信息技術與生活息息相關,但更重要的是信息技術服務於生活。學是為了用,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究,初步懂得了製作海報的基本步驟與方法時,我適時地向學生布置製作任務,並對學生說:「6月5日世界環境日,確實值得我們宣傳和關注,但一年當中像這樣的日子還有很多,請大家選擇一個你喜歡的日子製作一張宣傳海報。
學生把課堂中學得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始終是圍繞著生活來研究信息技術,這使課堂的 「生活味」、「現代氣息」很濃郁。從中,我深深體會到,教學中只有還原知識的生活本原,使教學內容不僅貼近而且融入學生的生活,使教學紮根於濃厚的生活土壤之中,才能使書上的知識具有生命力,才能使課堂充滿著活力與陽光。
3.開發平台,提供資源,是活用教材的升華
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確立「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的教育理念。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而是由傳統的知識性教學轉向現代的發展性教學、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 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呼喚的教學改革從課程層面上給教學帶來了一種「解放」,這種「解放」將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教師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而更應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遵循課本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開發教學資源 。
為了讓《製作海報》學習內容得到深入發展,我開發了一個網路版的網頁學習資源平台,構建了一個師生交流的平台。在平台中我設計了素材庫、作品上傳、作品欣賞、星級評價等主要欄目。
以學生為根本
以學生為根本就是要把學生視作教學行為和教學過程的最重要內容。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材的編寫和使用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教材的選擇和使用必須考慮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必須考慮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
1.以生為本,重組內容,是活用教材的重要手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樹立正確的教材觀。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環境出發,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儲備出發,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和科學的取捨。既要考慮學生對未知領域的不斷探知,又要在立足於已知的基礎上,努力去思考和發現真理。
在教學《新年聯歡會海報》一課時,學生已經學會了輸入文字的方法,但輸入文字的速度比較慢,如果讓學生一節課內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並製作一張完整海報,確實有很大的困難;同時,在教學該內容時並沒有到新年。因此,根據學生的現實情況,我把握教學目標,重組教學內容,把製作「新年聯歡會海報」改為製作「公益宣傳海報」。既避免由於學生輸入速度慢,影響課堂進程,又避免教學內容不適時。
2.以樂激趣,擴充內容,是活用教材必不可少的環節
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和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它有著自身的魅力,很多內容有很強的趣味性。如果能夠引導學生不斷發現信息技術的魅力所在,就會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形成學習信息技術的持久動力。其實教材處處蘊藏著趣味性的知識,關鍵在於教師如何把其顯性地表露出來。
《製作海報》教學中,我以「節慶知多少」搶答游戲作為導入,引出6月5日世界環境日海報製作主題。雖然教材中沒有搶答游戲的內容,但作為教師,在備課時要立足於教材,挖掘具有趣味性的隱性內容。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不僅掌握了教材學習內容,又增長了課外知識,真是一舉兩得。
3.善待問題,新增認識,是活用教材的最高境界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在一定情境的作用下,會產生智慧的火花,有時候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很有思維價值,如果深入地進行討論,會給大家帶來新的啟迪。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是開發、活化教學內容的巨大資源。
教學中,教師不要怕學生提出問題,而是要鼓勵學生質疑,學會分析學生的問題。往往這個分析過程就是智慧火花產生的搖籃,它有時能夠促使老師與同學在討論中對問題的認識更深一層,會帶給人們深深的思考。
在教學《製作海報》時,主要目標是掌握插入「來自文件」圖片的方法。當我把插入「來自文件」圖片的方法向學生演示一遍然後讓學生做嘗試性練習時,突然在學生當中冒出這樣一句話:「老師,為什麼插入的圖片不能隨意移動?」這個問題問出了很多學生的心聲,並讓學生生成新的認識點。我鼓勵了這位學生,並因時制宜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自主探究,利用集體智慧解決了問題。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教材有了更多的知識增長點,從而迸發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4.滲透思德,教書育人,是活用教材的靈魂
教育家赫爾巴特說:「教書如果沒進行德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感到不是在接受說教的、生硬的教育,而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拓展了自己的視野,開闊了自己的胸懷。教師要充分挖掘信息技術教學中潛在的思想內容,提升教材的內在品質,活化教材的靈魂,讓其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滲透,讓學生在學好信息技術的同時,也能保持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使他們在健康的教育環境下成長,達到教書育人的終極目標。
在製作公益海報時,我以世界環境日作為主題進行新授教學,讓學生共同關注世界環境,自覺保護生活環境,樹立「人人參與,創建綠色家園」的環境意識。在學生進行自主創作活動時,我要求學生以「國際奧林匹克日」、「世界禁毒日」等主題進行創作,並讓學生在學習資源網站上瀏覽相關主題的資料和創編主題 口號 ,他們都很快說出:「關注健康、關注2008」、「珍惜生命,遠離毒品」等等有創意的宣傳口號。這樣,學生通過創編口號、製作公益海報讓自己受到不同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