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養信息技術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①加強教材的趣味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利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圖文並茂的課件、多姿多彩的教學活動進行教學,使學生對信息技術產生較穩定的興趣。
②了解學生已有的興趣。新的學習興趣很少憑空出現,它多半是已有興趣的衍生物,因此,搞清學生已有的學習興趣,就有了擴展和提高其學習興趣的基礎。
③幫助學生認識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前景。這將有利於學生更深地認識信息技術,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
④不要光口頭表揚,來點實質的,這些實質如:獎勵學生自由上機的時間,破格錄用到信息技術興趣小組中來,當小老師,等等。
信息技術的應用包括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網路和通訊技術,應用軟體開發工具等。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普及以來,人們日益普遍的使用計算機來生產、處理、交換和傳播各種形式的信息(如書籍、商業文件、報刊、唱片、電影、電視節目、語音、圖形、影像等)。所以信息技術越來越重要
② 如何提升個人信息技術水平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訓部門提供統一的學習資料,通過集中培訓、自學理論,再通過上機操作、教研活動、撰寫案例、撰寫學習心得等,達到與實踐相結合。
2、依靠個體努力即自我研修,如理論學習材料的自學、筆記、心得、案例等,把理論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從而真正達到個人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
3、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觀看大量的光碟資料,還有網路課程資源。
(2)怎麼培養信息技術擴展閱讀:
提高個人信息技術水平,應落腳在課程教學和組織管理的變革之中。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學校首先要以學生為中心,並將學生信息素養提升擺在突出位置。決定信息化教學質量的首要因素往往不是教師的教學組織,而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律性,學校應輔助教師利用多種手段,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
學校要給教師釋放更大教學自主權。教師作為教學的實踐者,教育信息化應用的整個資源服務和技術支持體系應該圍繞教師的教學設計展開。由於有更加豐富優質的線上資源可供使用,教師也可以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活動引領者。
③ 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方法如下:
1、因地制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易於實踐而基礎實用的課程學習,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御廳悔興趣、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為以後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精選教學內容,因材施教,教學要因人而異,對於理解能力強,學習能力出眾的學生,可以安排學習更高層次的知識或讓其自選學伏稿習方向,但作為教師,應更傾向於那些能力普通的學生,重視提高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信息素養」的培養;
3、以實踐為主,信息技術課的特點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教學為前提,實踐教學為鎮正根本,要理解專業性很強的專業術語會比較困難,但實際的動手操作則會讓他們非常感興趣。
④ 怎樣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1、培養學生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首先要組織學生從學習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他們感興趣的研究專題,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課堂內教材內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對校外各處自然和社會現象的探究;可以是純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實踐操作的;可以是已經證明的結論,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識領域。在研究性學習中,問題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載體,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涉及多種知識,這些知識的選擇、積累和運用完全以問題為中心,呈現橫向的、相互交銷跡叉的狀態。信息技術課恰恰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向外界獲取信息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虧岩並識、開拓學生的視野,最後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得到我們需要的信息。
2、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研究性學習主要不是學習書本知識,而是強調動手動腦的實踐過程,它不能依棗櫻靠教師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與過程。在研究性學習中,可通過創設主題或研究的情境,讓學生自主地探究、實踐、發展和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思維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內容聯系實踐,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人的學習最初都來自實踐,來自面對面的交流。信息社會中的信息交流應當是信息技術教育的基本問題,所以信息素養的培養也同樣缺不了理論結合實踐,只有將實際問題引入教學中,將教學內容應用到實際中,才能讓學生學習到真正有用的知識。平時可讓學生充分運用網路及所學的知識進行創作,鍛煉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如用電腦設計班報、設計教室布置、成績統計;用畫筆、photoshop等軟體進行美術作品創作等等。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還可定期組織以電子報刊、電腦繪畫、電腦動畫、網頁製作為主要內容的電子作品評選活動,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設計自己的作品,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他們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能力。
⑤ 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能力
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影響並進入各個領域。學校是培養新型人才的場所,信息技術對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影響必然尤為深刻。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1、積極參加培訓活動
為提高教師的信息素質,教育部門經常組織教師培訓,培訓目標分為:普及和提高兩個層次的內容。普及層面,主要是對一般教師進行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使其能夠在自己所任學科里使用信息技術,做到二者整合,相得益彰,從而提高學科教學質量;提高層面,主要是針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和教育技術骨幹,目的在於培養信息科學技術的帶頭人,通過他們,指導一般教師的信息技術進修學習,推動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以及和其它學科的整合水平。
教師作為傳道者,應有超前意識,率先想到適應新形勢、進入新角色,積極參加培訓活動,對社會需要什麼人,教育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從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學觀、學生觀、人才觀、價值觀等各個方面進行多維思考和全方位探討,著眼於現代化,把這種思想和精神領會透,把這個道傳輸到學生和社會中,去引導學生、家長和社會適應新形勢,發展新教育,創造新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主要是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應變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是多面手,是復合型人才,它需要教師的施教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一切活動要圍繞學生的發展而進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練好通用基本功,提高學科基本功,加強實驗操作和現代教學設施的應用能力,超前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學會用拿慣了粉筆的手點滑鼠,用寫慣了教案的手制課件,把多年習慣的一支粉筆寫古今,一塊黑板種春秋的傳統做法,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代替,使用現代化的智能工具,用超前的行動引導學生,使他們在接受教育的同時感受時代的腳步。
2、主動參加自學進修
由於計算機的智能特徵,使它成為了信息時代的電子教師,並已進入了學校,影響著教育和教學。計算機即使可以稱為教師,但它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師,充其量也只能是傳統教師的助手而已。但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卻對傳統教師提出了挑戰,促使教師的職能正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
傳統教學基本是結論式的教學,即以教師傳授學科結論為重點,輔以一定的講解,從結論出發,在回歸到結論,任務是讓學生記住結論。電子教師介入了教學以後,以其軟體功能推動著傳統的結論式的教學模式迅速向新式的過程式的模式發展。過程式的教學模式的特徵是通過電子教師的引導,側重讓學生從分析事實、現象入手,逐步得出結論,核心是推導過程。這樣傳統教師的主要任務就由是什麼為什麼發展到了學什麼怎樣學;教師的智能就由傳授者、操作者變成了組織者、指導者。這樣的任務和職能變化,加之各個學科領進入信息時代,各個領域里的知識總是在爆炸式的增長,每個人要想跟上時代步伐,就必須持續學習,不斷更新知識。
在新課程實施的背景下,從信息技術課程實施角度討論教師的進修學習,當然應把重點放在信息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術兩個方面。在突出了信息技術素質這個重點的前提下,對以下兩個方面的進修學習也不可忽視。
一是不斷更新所任學科的知識體系。新課程教材與舊課程教材相比變化很大,淘汰了不少陳舊的知識,增添了不少新知識,在編寫思路和知識體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對自己所任學科的知識體系來一次較為廣泛和較為深刻的更新。另外,信息時代,各個領域里的科研成果層出不窮,知識正在爆炸式的增長。一個教師,要使自己的教學富有成效,要使自己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優秀教師,就必須以所任學科為中心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素質,並將持續學習看作是搞好教學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要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先進的教學經驗。教育思想論同其它學科一樣也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前幾年的新理論、新方法,近幾年就已變的過時、陳舊,因之就不斷吸收新思想,學習新理論、新方法。另外,要想把它與其他學科整合,用於和改善其它學科的教學,就必須採用有別於過去使用的、過時的新的教學方法。
3、合理的利用網路的功能
網路資源極其豐富,功能很多,在研究應用過程中,我們不斷嘗試積極應用網路的有效功能,充分利用網路的有效資源,促進學生認識的發展。網路資源雖然豐富,但在教學中我們僅能應用其中的極少的部分,如果在教學中一味的放手讓學生查閱資料,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有些內容也不是很合適,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校校園網路,將一些有用的網路資源下載並與學生通過其他途徑獲取的資源進行重組,使之優化,應用於課堂教學,學生們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查閱大量的資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我們利用網路搜索功能可以很方便的查閱到大量圖片資料、動畫資料等;利用網路的下載功能,教師、學生可以很方便的將資源應用到教學中;利用網路的交互功能,學生可以自由點擊,自主學習,進行小組協作學習。
⑥ 如何才能提高信息技術能力
一、拓展培訓渠道,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專業化發展打下基礎。
首先,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讓教師從觀念上內更新,理解整合的內涵: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從思想上達成共識;其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針對師資現狀,確定培訓內容:即:計算機意識、知識、技能與態度;學科教育理論與學科最新發展;教育技術和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最後,提供展示平台讓教師通過「設計——實踐——反思——再實踐」活動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創設氛圍,將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
二、幫助各科教師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信息技術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廣大教師要學好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要注重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同時還必須要加強學習教育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創造高質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必須要以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和教學的基本素質提高為起點。教師只有努力適應時代的要求,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綜合素質。並在教學中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信息素質不斷提高,推廣信息技術,最終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三、加強整合教學問題反思,為研究型教師發展開拓思考之路。
教學反思是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術,提高自己的一個重要途經。教師不僅要重視基礎理論的學習,更要特別重視掌握「診斷性」研究方法,重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教育寬鋒教學實踐能力的發展,突出對教學和實際情境與自身教育經驗的分析與反思。
教師應注意有機組合各種技術手段和數字化學習資源,判巧拿幫助和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問題解決、交流協作等學習活動,並積極探索和組織學生開展信息技術環境中特有的學習方式,如基於網路的探究性學習、遠程協作學習等,實現信息掘搭技術應用與教學方式變革之間的相互促進和有機結合。一定要注意避免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機械電灌」,或有了信息技術支持反倒不利於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
⑦ 如何提升個人信息技術水平
1、針對信息獲取能力的提高主要以互聯網為主,利用電乎薯腦或移動終端均可實現獲取。對於信息的搜索可以在各大搜索網站上,以輸入關鍵詞的形式或者關鍵詞後綴文件格式的形式進行搜索。
2、根據自身需要將獲取的信息進行評估和篩選,將有用的信息過濾出來,剔和頃御除冗長的信息,取其精華,並對篩選後的信息進行整合。
3、需要改變傳統思維方式,由經驗型轉變為學習型,由單一型轉變為多維型。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對於信息的處理能力,為創喚岩新信息提供孵化的能量。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個人創新能力的提高是一種終身培養的過程。
4、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是一個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過程,只有不斷更新思想,嘗試新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所受益,有所提高。此外,實踐是檢驗成果的唯一標准,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才是提高信息技術能力的根本。
5、可以通過積極參加相關院校、企業等組織的培訓班進行學習。系統培訓可以利用較短的時間,通過講解、觀摩、實訓、交流等方式盡快提升個人的信息化技術能力。
⑧ 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作為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總目標寫入課程標准,至今已經六年了。六年的實驗教學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然而,如何將信息素養的培養融入課堂教學中,卻是一線教師頗感頭疼的問題。不少信息技術教師覺得課堂教學與課程目標就像兩張皮,各不相干。有的教師甚至懷疑課程目標的合理性。我認為,信息素養作為課程目標是無容置疑的,也是十分重要的,關鍵是如何將培養信息素養的目標落到實處。
一、 什麼是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內涵廣泛,分不同層次。我認為,在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中,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1. 信息意識
看一個人有沒有信息素養、有多高的信息素養,首先要看他有沒有信息意識,信息意識有多強。也就是,碰到一個實際問題,他能不能想到用信息技術去解決。
信息意識是指對信息、信息問題的敏感程度,是對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斷和吸收的自覺程度。舉個例子來說:
2002年10月,我參加了第一屆全國信息技術骨幹教師培訓班的論文答辯。為確保全班40餘人的答辯在一天內完成,教授給每人限了時,由我計時。我借了塊手錶,為了每隔十分鍾准確報時,根本無暇顧及答辯內容。課間,一位同學說,我們都是信息技術教師,還用這種方式計時,缺少信息意識!隨後上網找到一款免費計時程序,把任務交給電腦,我才得以解放。
這件事讓我親身體會到信息意識的重要性。
2.信息能力
發現信息、捕獲信息,想到用信息技術去解決問題,是信息意識的表現。但能不能採取適當的方式方法,選擇適合的信息技術及工具,通過恰當的途徑去解決問題,則要看有沒有信息能力了。
信息能力是指運用信息知識、技術和工具解決信息問題的能力。它包括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與管理、信息技術及其工具的選擇和使用、信息處理過程的設計等能力。
3. 信息道德
信息技術,特別是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帶來了根本性變革,同時也引出許多新問題。如個人信息隱私權、軟體知識產權、軟體使用者權益、網路信息傳播、網路黑客等。針對這些信息問題,出現了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信息關系的行為規范,這就形成了信息倫理。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遵守信息倫理,體現了一個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
簡言之,信息意識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夠想到用信息和信息技術;信息能力決定能不能把想到的做到、做好;信息道德決定在做的過程中能不能遵守信息道德規范、合乎信息倫理。信息能力是信息素養的核心和基本內容,信息意識是信息能力的基礎和前提,並滲透到信息能力的全過程。只有具有強烈的信息意識才能激發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能力的提升,也促進了人們對信息及信息技術作用和價值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應用信息的意識。信息道德則是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正確應用的保證,它關繫到信息社會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二、 如何培養信息素養
信息意識從何而來,信息能力如何培養,怎樣提高學生的信息道德水平,是將信息素養的培養落實到課堂教學中的三個關鍵問題。我認為,大多數教師感覺很難在課堂上解決這些問題,一個主要原因是當前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不符合學科的特點和規律。
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信息技術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我們需要深入研究,依據課程目標探究出一套符合本學科的教學模式,而不是簡單套用其他學科的模式。我在教學實踐中,是通過以下五個途徑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的。
1. 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教學主線,整體設計課程
從前面的闡述中知道,無論是信息意識、信息能力,還是信息道德,都體現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因此,結合本學科的實踐性特點,培養信息素養首先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教學主線,整體設計課程」。創設學生熟悉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充分挖掘信息技術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將教學內容巧妙地設計在一個個真實的實際問題中。倘若學生每次課都在經歷利用所學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度過,長期下來,他們的信息意識就會逐漸增強,信息能力就會不斷提升。
在保證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這種設計有時需要調整教學內容順序,有時需要對一些內容進行增刪。這就要求教師對本學科專業有深刻的理解,需要教師的智慧和創造,更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歷煉和探索。
⑨ 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一、著力培養小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和意識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開始就指出: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在實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時,應該把准學生的興奮點,因勢利導進行興趣的培養。
1、藉助實用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
游戲總能吸引人的眼球,總能給人帶來樂趣。在小學各課程中採用游戲教學法的例子很多,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也不例外,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塵吵中引入游戲教學法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正是基於這一點,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總是能大膽採用游戲教學法。
例如:按傳統方法教學鍵盤的功能與指法訓練,對於剛剛接觸計算機的小學生來說,既困難而且又枯燥,我們不妨採用《金山打字通》,該軟體功能之一就是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熟悉鍵盤上26個字母的鍵位結構以及相應功能鍵的作用。在指法訓練中,小學生看到屏幕上那些五顏六色的英文字母時,學習的興趣陡然提升,並飛速地在鍵盤上尋找對應的字母,一旦輸入有錯,計算機就會立即發出警告聲。而每當操作者闖關成功,電腦同樣會出現鼓勵性的提示話語,並出現重新練習或進入下一關的提示話語,學生從中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為了能夠闖關成功,小學生們會竭盡全力提高自己的輸豎仿入速度和准確率,此時教師因勢利導,告訴學生要使自己的輸入速度有大幅度的提高,就必須掌握正確的指法,學生也就產生了學好指法的願望。原本枯燥無味的指法練習,通過游戲闖關,激發了學生百練不厭的興趣。
2、運用合適的模式培養學生的興趣
小學信息技術課是一門以操作為主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創新性,不能完全採用與其他學科一樣的教學模式,應採取符合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特性的教學方法,以便於學生在模仿和創新中不知不覺、循序漸進地學習掌握信息技術有關的知識與技能。「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就是一個能極好地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興趣的模式。
例如:在教學Word「插入圖片」時,先給學生呈現以前學生製作的精美作品,如:配有學生自己照片的年掛歷、生日賀卡等。看到這些作品,學生會想「我能製作出這樣的作品嗎?」,教師適時切入課題,「這些作品就是用Word做出來的,你們一定能做出來,而且一定做得比這些作品更好」;接著教師就可以圍繞這些圖文並茂的作品,設計一系列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的任務,並引領他們分析這些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以及完成這些任務的方法,學生就會迫不及待地行動起來。這樣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關聯的學習情景,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熱情,為逐步完成任務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進而達到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的目標。
3、生活化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興趣
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主要目的是要應用信息技術,這種應用可以是學習方面的、娛樂方面的,也可以是生活方面的……。2012年5月,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信息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發布了《基礎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准(2012版)》,該標准提到的學生素養的外在表現之一是「在熟悉並利用技術條件和環境的基礎上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與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時,要有目的地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
例如:在「收發電子郵件」教學中,可以圍繞一些節日大做文章。比如:圍繞六一兒童,讓小學生給留守同學、或殘疾兒童寫一封電子郵件;圍繞母親節,給自己的媽媽寫一封電子郵件,跟媽媽說說余兄纖悄悄話;圍繞教師節,讓小學生給老師寫一封電子郵件,感謝老師多年來對自己的教育與培養,等等。讓小學生把信息技術與自己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學以致用,感受信息技術課帶給自己的樂趣,增強其學習興趣。
二、從教學方法入手,改「授魚」為「授漁」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變化是很快的,學生不可能一直通過教師來掌握信息技術的新知識,因此教師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是很關鍵的。從小學開始培養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方法,引導他們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不斷更新信息技術知識結構,以適應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的需要,改「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小學生掌握一些問題的思考方法,引領小學生從多角度、多渠道去完成各種學習任務。根據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理論知識少、操作實踐多的特點,廣大信息技術教師應認真做好啟發、引導,鼓勵通過獨立、協作等途徑完成任務。
1、自然融合,巧妙強化學科整合
開展跨學科的活動,找到融合點,實現信息技術學習與信息技術應用之間的有機融合,只要善於挖掘,語數外等學科都能與信息技術進行巧妙整合。
例如:我校機房中益智游戲都是英文版的,學生為了玩這些游戲,遇到不懂的單詞,必須用在線翻譯工具翻譯英文菜單的含義;藉助「單詞連連看」這樣的游戲,可幫助學生記憶單詞;數學口算練習課,學生協助科任老師下載並安裝口算練習軟體,在班上進行口算訓練;語文學科中,學生將班上的優秀作文,製作成精美的電子小報,列印並張貼在班級櫥窗中……自覺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其它學科的學習,這無疑是學科整合的最高境界。
整合要體現信息技術和其他學科的自身特色,整合不是簡單的相加,更不是取代,而是與其他學科有機的融為一體,是為了進行有效地教和高效地學。整合過程中要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體現課改精神,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2、虛擬任務,強化應用能力
網路資源包羅萬象,學生今後的工作生活肯定離不開網路,為了培養學生使用網路資源的技能和意識,教學中可通過虛擬任務,讓學生查找、整合並表述獲取的資料,注重指導學生對網路資源進行甄別篩選,將優秀資料為己所用,摒棄不良資源。
例如:《遨遊英特網》的第2課時,我設計了一個虛擬任務——「旅遊!請到南通來」,讓學生以小導游的身份,向他人介紹南通的人文景觀,所用資料可以是自己親身經歷獲取的,也可以上網通過網路來搜索,最後以「導游」的身份,在全班介紹一個自己認為最有特色的景點。
這樣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獲取、加工和傳輸信息的能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3、撰寫教程,培養操作表述能力
信息技術是一個「技術味」很濃的學科,教師要想方設法增加其「人文味」,我們不妨嘗試讓學生撰寫圖文並茂的軟體教程,將技術與寫作進行有機的結合,既讓學生掌握了技術,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述、漢字輸入、文本排版等能力。
例如:在一次教學中,一名學生在掌握了美圖秀秀修飾照片後,用自己的照片製作了新年日歷,獲得了滿堂喝彩。我抓住時機,指導她將製作方法一步步寫出來,並教會她用【Print】鍵進行屏幕截圖,再粘貼到Word中作為插圖,最後裁剪並添加標注。完稿後我鼓勵她將文章通過Email發送到《中小學電腦報》的電子郵箱,半個月後文章就發表了,在師生中引發了不小的轟動。這一舉措不僅激發這名學生的創作熱情,同時也激發了其他同學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三、精心組織教學內容,注重能力的培養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不僅僅是要向學生傳授計算機知識,更應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學習、生活的工具,要大力培養廣大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
1、注重「雙基」,注重基本能力的訓練
所謂「雙基」,實際就是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基本概念主要講解的是計算機系統的發展概況、計算機系統的組成、計算機病毒的概念及防範、Windows的基本概念以及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等,而基本操作主要講解的是基本的滑鼠鍵盤操作、文字及圖片的簡單處理,並利用光碟、網路資源進行輔助學習,能夠參與網路交流活動等。因此在教學「雙基」時應使用規范的語言與術語進行講解,這對於學生今後學習信息技術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執教《操作計算機》和《認識「我的電腦」》時,對於滑鼠的五種基本操作:指向、單擊、雙擊、右擊和拖動,就要嚴格規范學生的表述,「點一下、點擊、滑鼠不見了(其實是游標不見了)」之類的話語要及時糾正;對於「窗口」和「對話框」、「工具欄」和「任務欄」、「確定」和「應用」等易混淆的術語,教師要讓學生清楚它們的不同之處;不要混淆「選定」和「選擇」,「選定」是做標記,「選擇」是執行命令,文字操作時常有教師將「選定一段文字」說成「選擇一段文字」,「選擇『編輯』菜單」說成「選定『編輯』菜單」……這些隨意的言語要在課堂上絕跡。
2、善用修辭,加強實際的操作練習
目前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加強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動手能力再次被提出。在信息技術課加強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非常有利於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非常有利於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
例如:講授「計算機的組成」時,可以讓學生用類比修辭把電腦比作人:人獲取外界信息可以通過眼、耳、口、鼻等;存儲信息可以通過大腦;處理信息通過大腦;而神經中樞則是核心;輸出信息可以通過口、臉神等;計算機的輸入設備(如鍵盤、話筒、掃描儀等)相當於人的眼、耳、口、鼻等;存儲器(如:內存、硬碟、優盤等)相當於人的大腦儲存信息;顯示器、列印機、音箱等輸出設備相當於人的、口、手等。學生對計算機的硬體系統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然後指導學生把內存、硬碟、CPU等部件硬體依次連接到主板上,再接上鍵盤、滑鼠、音箱、顯示器。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腦能力、動手能力,又讓學生在愉悅中接受了「枯燥」的知識。
3、科學引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信息技術教材是實例化、簡易化的軟體幫助,軟體幫助文件其實是系統化的教材。通常軟體都會自帶詳細的幫助文檔,引導學生閱讀信息技術教材,引導他們主動進行思考,幫助他們學會查閱幫助文件,知道遇到難題尋求幫助,這樣能從細微處著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而培養終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例如:《Word輸入符號》一課中,可以讓學生輸入一篇包含多種特殊符號的文檔,在遇到無法輸入的特殊符號後,有學生舉手提問,可不直接教給學生具體的方法,而是提醒學生按【F1】鍵打開幫助文件,輸入「特殊符號」搜索解決方法,再根據幫助中提供的方法輸入特殊符號。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特殊符號的輸入方法,更收獲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認識到幫助文件的重要性,讓教學得到了延伸和拓展。
當然,小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有很多的方法和形式,需要廣大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積累、在研究中總結,在使用中提升。這種積累、總結和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筆者堅信,只要我們在教學與實踐中不斷地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每一個進步,改進教學模式,讓學生帶著激昂的熱情來學習信息技術,小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必定會有大幅度提高,一定會為他們將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⑩ 如何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技能
在這個全面信息化的時代,信息素質是各行各業工作人員必須具備基本技能,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更有責任有效的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目前我們的信息技術課程的最大特點是一門集知識性和技能性於一體的基礎性課程,信息技術課程的還有一種特點就是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內容更新換代太快,在課堂上我們是永遠教不完的這些知識的,所以我們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獲取學習信息技術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可待續性的發展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抓住學科特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的知識的興,一個人一旦對某一問題發生興趣,那麼,他的努力會作出達到驚人的程度,自主性學習就森鉛要培養學生自覺主觀能動性的學習。興趣就是學生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巨大動力。學生只有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主動去發現去探索新的知識。根據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學生本身很容易對計算機產生學習興趣,教師也不能聽之任之,應有目的、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維護他們的興趣。方法很多,也很隨意,如:課前設計一點游戲,如我在學習建立文件夾後,在課前設計了一個「幸運6+1」的尋寶游戲,把幾個奧運福娃放在各個盤的文件夾里,讓學生去找,找到後還發點小獎品,學生興趣高漲,在游戲中又鞏固了知識。課中穿插游戲:如在教學自選圖形時,我設計了一個組裝機器人的游戲,學生參與很積極,寓教於游戲中,效果非常好。採用任務驅動法教學,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
教學中採用任務驅動教學的方法,即是在課堂中為學生確定一個目標,使學生有的放矢。該方法的關鍵是目標確定,確定目標時要注意科學性,對於不同的學生,應制定不同的目標,並且對於每一個學生,要讓目標是學生可以達到的,又必須是經過努力達到的,讓學生在學習中「跳一跳,摘蘋果」,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會使學生在達到目標時,有一種成功的喜悅。任務驅動學習法,完成任務並不是真正的目標,而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尋找問題的解決方式,讓學生在求解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探求知識,發現知識。並從中學會自主搜索信息,自主辨析信息的能力。這樣,學生在完成一個任務後,再完成其它任務時,便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去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這樣的學習過程,有利於形成學生的繼續學習能力。
任務驅動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根據各自的目標,尋求問題的答案,當有困難的時候,鼓勵他們互相協作,互相幫助,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協作的好習慣。
例如,在編輯軟體WORD的教學中,我不是將其中的各個命令一個個地給他們講解,而是將一個文檔,按教學要求做成要完成的幾個層次目標樣式,在課前給他們看一看,告訴他們這一節課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每一個學生按自己的基礎選擇一種層次目標,然後,讓他們自己完成。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探求目標的完成形式,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有的查教材,有的查幫助,有的則尋求旁邊同學的幫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很多學生在完成自己選擇的層次目標之後,又向更高一級的層次目標邁進。學生的求知慾和積極性在此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僅是知識,而是學習的方法。學生在知識體系的建構過程中,真正發揮了其演員的作用,其「意義建構」的完成也是由其主動完成的
二、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索
在傳統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教學方式,學生只能學到了「表面的、零碎的」知識,這種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忽視了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茄余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只有通過學生親身的主動參與、自主探索,才能轉化為學生自此納好己的知識。因此,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帶著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這一學習環節又可以分為獨立探索和合作探索。
1、獨立探索
由於不同的學生的知識結構水平是不同的,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因此,教師要放手讓學生決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選擇自己的方法,獨立進行探索,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當學生取得進展時應充分肯定,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應給予適當的點撥,讓全體學生共同發展提高。例如:學會幫助的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利用幫助學習計算器的使用,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碰到了一些障礙,但經過老師的啟發,全班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探索掌握了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合作探索
未來社會已越來越注重個人能否與他人協作共事、能否有效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能否認真的傾聽他人的意見,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顯得十分重要。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討論,讓學生之間不同的見解、觀點、思路進行碰撞,學生通過群體的合作討論,可以相互了解彼此的見解,得到新的啟發,從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
三、 教給學習方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一字不識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一個不會學習的人必將被現代信息社會所淘汰,因此,教師在教會學生的同時,必須讓學生會學,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真正的喜歡學習、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1、會聽。
不僅要認真聽老師講,還要認真聽同學發言,聽同學發言中存在的問題。
2、會看。
現代心理研究表明:人類獲取信息的83%來自視覺,因此,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顯得尤為重要。現在信息技術教材編排簡潔明了、圖文並茂,大多小學生都能看懂,教師可以不講或適當點撥,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多提供一些機會,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發展。
3、會想。
思起於疑,教師要精心設疑,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在課堂上給學生足夠的動腦筋去想的時間,讓學生有機會動腦筋想問題。
4、會說。
語言是表達思維的重要方式,在課堂上讓學生多說,來發展和鞏固學生的思維能力。
5、會做。
信息技術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操作。例如:利用「畫筆」進行美術作品創作、電子賀卡製作,利用word進行作文、班報的編排。
面向全體與關注差異相協調。每個人都有獲得成功的需求和願望。要承認學生有巨大的智力發展潛在力;要相信他們是能學好的。在課堂教學這種群體活動中,教師要正確對待每一個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幫助,使學生樹立自信心,並在參與教學過程中親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悅,使他們善於參與。教師和其他同學提出自己的意見供他參考。當然提出不同意見後,也有的學生堅持己見,此時要特別強調尊重他的意見,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方式看待問題。如在教學畫圖軟體中「圖象菜單」時,考慮到翻轉與旋轉菜單命令的靈活使用,如果完全讓小學中年級的學生獨立地歸納概括,對大多數學生來講是有點困難的。於是,就在師生共同研究一些代表性的翻轉的實例後,再讓學生仔細觀察比較屏幕上水平翻轉或垂直翻轉的圖形有什麼特點,概括出「翻轉」菜單命令的使用方法,有了這個基礎,再抽象概括「翻轉」的使用方法,就省力多了。又如教學"畫圖"程序,在學生已基本掌握工具箱、顏料盒的使用方法後,教師確定繪畫主題,放手讓學生獨立操作,創作圖畫。學生針對該主題必須先試探性使用各種工具、顏色,解決各部分圖形的畫法、比例的大小、顏色的搭配等問題,去合理設計圖畫內容。不同層次的學生,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技巧,創作自己理想境界的主題圖畫。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自主學習能力定能得到良好發展。展示作品、享受成功快樂
蘇霍拇林斯基說「教學和教育的藝術和技巧就在於發揮每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腦力勞動中取得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在組織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創設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活動應注意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特長和優勢,創造條件幫助他們成功。例如: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形成了「學習——成功——再學習」的良性循環。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又是一門飛速發展的學科。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的責任。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讓學生真正的成為教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創設更多自主探索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