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政府信息公開方式在我國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方式有主動公開和依法申請公開兩種方式。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對涉及公眾利益調整、需要公眾廣泛知曉或者需要公眾參與決策的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應當主動公開。除行政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外以自己名義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部門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十九條對涉及公眾利益調整、需要公眾廣泛知曉或者需要公眾參與決策的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應當主動公開。
第二十條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本條例第十九條的規定,主動公開本行政機關的下列政府信息:
(一)行政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二)機關職能、機好源構設置、辦公地址、辦公時間、聯系方式、負責人姓名;
(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及相關政策;
(四)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信息;
(五)辦理行政許可和其他對外管理服務事項的依據、條件、程序以及辦理結果;
(六)實施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的依據、條件、程序以及本行政機關認為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行政處罰決定;
(七)財政預算、決算信息;
(八)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及其依據、標准;
(九)政府集中采購項目的目錄、標准及實施情況;
(十)重大建設項目的批准和實施情況;
(十一)扶貧、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促進就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實施情況;
(十二)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預警信息及應對情況;
(十三)環境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生產、食品葯品、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情況;
(十四)公務員招考的職位、名額、報考條件等事項以及錄用結果;
(十五)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有關規定規定應當胡孝主動公開的其他政府信息。
第二十七條除行政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外以自己名義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部門(含本條例褲襪稿第十條第二款規定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
B. 政務公開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政務公開包括決策公開、辦事公開和信息公開。決策公開就是行政權力的透明運行,辦事公開就是在整個辦事過扒旁羨程中讓行政相對人能夠知曉應該知道的事情,信息公開就是用信息、文字的形式公開行政機關不涉密、不涉及隱私、不危害國家和他人的各種內容。
工作基本要求:政務公開要按照便於群眾知情、方便群眾辦事、有春拍利群眾監督的要求,做到公開形式多樣,公開內容及時全面,做到應公開盡公開。
具體政務公開工作應突出以下重點:一是規范公開的內容、方式、程序、時限和監督保障措施。二是重點部門、重點部位和重點事項的政務公開。即:各級政府掌握人、財、物等權力的部門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公共服務行業;代表各部門、各單位行使權力的內設機構、基層站所;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事項、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項、容易滋生消極腐敗現象的事項以及行政許可事項。三是政務公開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公開內容: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規定,對運用行政權力辦理與人民群眾利益相關的各類事項,只要不屬於黨和國家秘密,都要向社會公開。政務公開的內容要全面真實,辦事的結果要公開透明。要積極建立健全公眾申請公開制度,讓群眾享有更加充分的知情權。政務公開包括對社會公開和對單位內部公開。公共企事業單位對社會公開的主要內容:單位職責,服務項目、范圍;辦事依據、條件、程序、過程和結果;收費依據、標准啟野及減免條件;服務承諾、便民措施、辦事時限、辦事紀律;監督辦法、違諾違紀的投訴及責任追究;群眾關心的其他熱點問題。具體施行工作由其主管部門部署落實。公開形式:通過最直接、最簡便、最有效的形式加以公開。要因地制宜,靈活多樣,不斷創新,注重實效。當前,特別要注意充分發揮好政務公開四個主要載體的作用: 1、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公開辦事大廳的作用。2、充分發揮電子政務的作用。3、充分發揮政務公開欄的作用。 4、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同時要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對政務公開工作的監督檢查,加大對公開不及時不到位、假公開、不公開行為的查處力度。
C. 淺析如何加強政務公開工作
政務公開是加強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決世山策的有效途徑,也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調動職工積極和搞活企業的重要舉措。為了加強政務公開工作,提升政府公信力,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繼續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深化思想認識。同時,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內容,熟練掌握工作內容及程序,使開展該項工作的具體要求和現實意義深茄搭入人心,提升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業務水平,與時俱進,為進一步推進政務信息公開工作夯實基礎。
二是繼續優化工作程序,完善長效工作機制。對日常發布的規范性文件,法制部門在對文件內容把關審核的同時,加註「是否主動公開」的意見,由分管領導審定;明確各部門對所擬文件定期梳理、公開的職責;對新出台的法律法規,涉及到行政許可事項設立、取消以及辦理程序的變動,要明確負責更新的責任人,保證及時更新。
三是定期開展評議監督活動,責任追究到底。系統內部要自上而下地強化對政務公開的監督檢查,使評議工作常規化。同時,監察部門要加大對政府信息公開的評議監督力度,以督促公開落實到位,定時組織群眾代表對政務公開內容的真實性、准確性、全面性、時效性及規范性進行民主評議及測評,並將評議結果通報,對敷衍塞責的嚴肅批評,限期整改;對造成惡劣後果的,要追究有關領導責任。
四是大力加強理論研究工作,正確指導實踐。要緊隨形勢要求,使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成為依法行政、透明行政、高效廉潔行政的有力推手,必須在思想上加以重視,及時研究學習新的政策法搜納中規,加大調查研究力度,不斷提高政務公開的政策理論水平,正確指導實踐工作。
D. 如何查找各類政府公文、政策法規等政府信息
根據查找的信息的類別進入官方的網站查找。
舉例:杭州地區,尋找財稅優惠政策,進入國家稅務總局浙江省稅務局。
1、打開網站
4、點擊自己需要的政策。
(4)如何公開決策信息擴展閱讀:
2018年3月1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受國務院委託,國務委員王勇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該說明第二點第十一條明確指出,「改革國稅地稅征管體制。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並,具體承擔所轄區域內的各項稅收、非稅收入征管等職責。國稅地稅機構合並後,實行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主與省(區、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管理體制。」
2018年6月15日上午,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級以及計劃單列市國稅局、地稅局合並且統一掛牌。
2018年7月20日,全國省市縣鄉四級新稅務機構全部完成掛牌。
E. 如何構建我國公眾參與公共政策活動中的平台
-
-3-
我教育的重要方式和公民能力提高的重要途經。公眾參與公共
政策制定,表達自己的意見,考慮或批評別人的觀點,通過一
系列討論和思忖過程,公民逐漸培養出獨立決策和辯證看問題
的能力。公民的積極參與,冶煉了公民的政治熱情,從而成為
一個自覺參與政治,自覺表達個人意志,自覺維護個人權益的
個體。
(四)公眾參與是實現和諧社會公平正義的必須途徑
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
是衡量社會全面進
步的重要尺度
,
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
因此公平正義的利
益分配機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制度保證。
因此
,
在政策制定上要
堅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
充分考慮和
兼顧社會各方的承受能力
,
防止發生侵害人民群眾利益的行為。
必須通過公眾參與
,
保證最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
,
確保各方利益
關系得到均衡和協調的發展。
二、當前我國公眾參與公共政策制定存在的障礙
(一)政府信息透明度低
公眾參與公共政策只有獲取了足夠的信息之後,才能對自
己是否參與、如何參與、參與強度的大小以及參與後果等等做
出明確的選擇。但是,現實中,我國政府信息的透明度比較低,
具體表現在:報喜不報憂,誇大決策的積極影響而不透露負面
影響;向參與的公眾提供的數據不科學,材料不規范;不全面
公布公眾參與的各方意見等。公眾參與行政決策的信息溝通障
礙往往使公眾參與流於形式,影響參與的實際效果。
-
-4-
(二)公眾制度化參與意識薄弱
參與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理性化程度不高。由於歷史原因
,
公眾擔心參與決策過程存在一定風險
,
對制度化參與的效果普
遍持懷疑態度
,
因此
,
中國公民往往不重視決策過程的參與而偏
重執行過程的參與
,
不重視制度化參與而重視非制度化參與。
(三)公眾參與成本限制
公眾參與的成本可分為物質成本和非物質成本,物質成本
是指公眾參與公共政策而花費的錢財,而非物質成本則是指公
眾參與花費的時間、精力等。例如農民去參加一個村裡的公共
事務的討論會,首先就必須騎自行車去,雖然不用花費金錢,
但是要花時間和精力,而且要考慮為此而放棄的干農活的收入。
其次公民自身知識能力的限制,也使得公眾參與的成本過高。
現在政策的決定需要許多專業知識,公民要參與,就必須花費
更多的時間敬拿來學習相關的政策知識和了解相關政策信息,這就
挫傷亮敬搭了公眾參與的積極性。
(四)公眾參與機制不健全。
健全的公眾參與機制是公眾
參與公共決策的重要保障,公眾參與機制涉及憲政體制、決策
體制等諸多方面和環節。
決策機制方面
,
我國還傾向於精英決策
,
權力精英個人的價值觀念、長官意志和行為方式往稿弊往直接決定
了決策過程缺乏社會上各種政治力量、利益集團乃至公眾的影
響和作用。
我國公眾參與的制度化渠道主要有
:
一是人民代表大
會;二是聽證會;三是信訪制度。這些制度化渠道為公眾參與
公共政策執行提供了保證
,
但制度不夠完善
,
如人大代表中的代
-
-5-
表性不強;聽證會目前也往往成為擺設。總之,公民制度化參
與渠道相對較少且不夠暢通
,
無法滿足越來越強烈的公眾參與
要求。
三、促進公眾參與公共決策制定的對策措施
(一)轉變傳統決策觀念
,
營造良好決策環境
公眾參與的有效實現
,
參與機制的構建固然重要
,
但首先必
須轉變政府的決策觀念。決策觀念決定了政府公共決策的發展
方向
,
以及政府、
社會、
公民三者在決策中的地位、
作用和關系。
決策部門只有樹立群眾觀念
,
以人為本
,
服務百姓
,
充分認識到
公眾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
充分尊重公民
的合法權利
,
才能認同並推進社會公眾的廣泛參與
,
破除各種不
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舊觀念
,
樹立現代化的
決策觀念
,
真正實現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二)提高決策信息透明度,降低參與成本
公眾參與政策制度前,首先會考慮,如果參與的收益大於
成本,公民就會樂於參與,因此,減少成本是關鍵的一步。目
前成本高昂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信息不透明,所以首要的是增
加信息透明度,減少信息不對稱。第一,擴大政務公開的內容。
政務公開應在范圍上具有廣泛性;第二,保證決策信息公開的
及時性。各級政府部門所掌握的政務信息,對於公民而言,往
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實現行政程序公開。行政程序
的公開
,
特別是公共政策製程序的公開能使公民了解政策的形
成過程
,
一方面能使公民對政策制定進行全面的監督;另一方
-
-6-
面
,
當政策制定發生變化時
,
公民能及時地了解政策變化的原
因
,
理解政策的變動並及時作出反應
,
使政策變化可能帶來的
公民利益損失降到最低。
(三)培養公眾參與能力
一些公民有很高的參與熱情和強烈的參與願望,但是由於
其素質不高、能力有限,致使參與效率很低。所以,必須加強
對公民的教育和培訓,因為一方面會提高公民的參與意識和水
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公民對政府政策的理解,獲得更多公
民支持,便於後期的政策執行。要培養公民的參與能力,首先,
必須大力發展文化教育和科技,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質和政治素
質,使每位公民都成為有理性思維的、能運用自己的文化知識
的政策參與者;其次,應加強對公民相關政治知識和技能的傳
授,努力培養公民的民主政治行為能力。
(四)
建立有效的公眾參與機制
,
提高公眾參與的實際效果
一是多途徑的參與方式。
公眾參與的方式包括召開座談會、
論證會、聽證會
,
通過電話、信件、電子郵件、互聯網路、走訪
提出意見、建議
,
直接提交行政決策等。參與方式的設計應以方
便公眾為原則
,
根據政策本身的特點和需要確定。
當前應進一步
完善和規范公共決策的聽證會制度
,
恰當地確定實施聽證的決
策領域
,
正確地選擇決策聽證的運作方式
,
對參加聽證會或進入
聽證程序的人員和組織
,
聽證的形式、
內容以及程序應作明確的
規定;二是全過程的參與機制。公眾參與包括決策參與、執法
參與、爭議裁決參與、監督參與等
,
公眾參與應包括信息公開、
-
-7-
意見收集、處理和反饋等全過程的各個環節。當前應建立健全
經常性、
規范化的政務信息公開制度
,
擴大公眾對政務的知情范
圍和知情度;三是發揮社會團體的積極作用,建立科學有效的
管理監督體系
。社會團體處於普通公民和政府決策者之間,具
有與雙方方便接觸的有利位臵,
通過同雙方的經常聯系和對話,
有效地縮短了決策者和公民之間的距離,減少了誤解和隔閡,
從而經過自己的轉換功能,有效地溝通了政府決策者和公民社
會之間的關系,增加了政府決策的社會影響和公眾參與政府決
策的能力。社會團體在政府與社會之間充當了「緩沖器」
、
「過
濾器」和「調節器」的角色,它的建立和發展有利於形成「參
與社會」和「和諧社會」
,使得大眾的意願能夠有順暢的渠道向
政府表達出來,有利於促進大眾廣泛而理性地參與政治,保證
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公眾參與公共政策的困境分析
[J ],
馬賽
,
廣西社會科學
,2003(4)
[2]
論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參與
[J],
王建軍
.
唐娟
,
四川大學學報
2006(5)
[3]
我國轉型期公共政策過程中的公民參與研究
[J],
王洛忠
,
中國行政管理
,2005(8)
F. 三重一大公開途徑有哪些
「三重一大」決策事項應依照政務信息公開的規定程序和方式,在相應范圍內及時公開或通報,「三重一大」事項應以會議的形式,集體研究決策,不得以傳閱、會簽或個別徵求意見等形式代替,十分緊急情況下,由個人或少數人臨時決定,決定人應對決策負責,事後應及時報告並按程序予以追認。如遇特殊情況需對決策內容做重大調整,應當重新按照規定履行決策程序。
下級單位可每月上報一次所發生的所有「三重一大」事項,上級紀檢監察部門建立各單位「三重一大」工作檔案,以了解和掌握下級單位「三重一大」決策制度運行情況,及時有效地分析和提出「三重一大」決策、執行中出現的各類風險,調查處理違規違紀行為。
三重一大執行決策
1、「三重一大」事項經領導班子決策後,由班銷埋子成員按分工和團梁職責組織實施,遇有分工和職責交叉的,由主要領導明確一名班子成員牽頭負責。
2、個人對集體決策有不同意見的,可以保留,但在沒有作出新的虧或螞決策前,應無條件執行。同時,可按組織程序向上級黨組織或主管部門反映意見。
3、個人不得擅自改變集體決策,確需變更的,應由領導班子重新作出決策,如遇重大突發事件和緊急情況作出臨時處置的,應在事後及時向領導班子報告,未完成事項如需領導班子重新作出決策的,經再次決策後,按新的決策執行。
G. 行政機關在作出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決策前應當通過什麼方式公開有關信息
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做主。政府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是對人民主體地位的尊重。
②有利敏銷宴於公民參與民主決策,使決策充分反橋銀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促進斗沒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物的熱情和信心,增強社會責任感。
③政府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堅持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人民負責原則,有利於政府審慎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接受監督,樹立政府威信。
H. 上海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 (目的依據)
為了建立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體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知情權,維護其自身合法權益,監督政府機關依法履行職責,依據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定義)
本規定所稱的政府信息,是指政府機關掌握的與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相關的,以紙質、膠卷、磁帶、磁碟以及其他電子存儲材料等載體反映的內容。
本規定所稱的政府機關,是指本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談亂部門、派出機構以及其他依法行使行政職權的組織。第三條 (原則)
除本規定第十條所列依法免予公開的外,凡與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相關的政府信息,均應予以公開或者依申請予以提供。
政府信息公開應當遵循及時、便民的原則,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第四條 (組織實施部門)
本市設立政府信息公開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由市政府辦公廳、市信息化委員會、市監察委員會、市政府法制辦公室、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以及其他有關政府機關組成,負責研究、協調推進政府信息公開過程中的重要問題。
市信息化委員會負責組織、指導、推動本規定的實施。
區(縣)信息化委員會在本行政區域內負責組織、指導、推動本規定的實施。第五條 (責任機構)
各政府機關應當指定本機關處理政府信息公開事務的專門機構,負責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的日常工作。具體職責包括:
(一)負責本機關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事宜;
(二)受理和處理向本機關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三)保管、維護和更新或者督促本機關有關機構保管、維護、更新本機關的政府信息;
(四)組織編制本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指南、政府信息目錄和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六條 (監督部門)
市、區(縣)監察部門和政府法制部門依據各自的職責,負責對政府信息公開的實施情況組織監督檢查和評議。第二章政府信息公開的范圍第七條 (公開請求權)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依據本規定,要求政府機關向其提供有關的政府信息。第八條 (應當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范圍)
政府機關應當主動向社會公開下列政府信息:
(一)管理規范和發展計劃方面
1、市政府規章、各政府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以及與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相關的其他文件;
2、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計劃及其進展和含碼檔完成情況;
3、城市總體規劃、其他各類城市規劃以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規劃。
(二)與公眾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方面
1、影響公眾人身和財產安全的疫情、災情或者突發事件的預報、發生及其處理情況;
2、扶貧、優撫、教育、社會保障、勞動就業等方面的標准、條件及實施情況;
3、土地徵用、房屋拆遷的批准文件、補償標准、安置方案等情況。
(三)公共資金使用和監督方面
1、重大城市基礎建設項目的公開招標中標情況及工程進度情況;
2、政府集中采購項目的目錄、政府采購限額標准、采購結果及其監督情況;
3、政府財政預算、決算和實際支出以及審計情況。
(四)政府機構和人事方面
1、各級政府工作部門的管理職能及其調整、變動情況;
2、公務員招考、錄用以及公開選任幹部的條件、程序、結果等情況;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公開的其他政府信息。
法律、法規對前款事項的公開許可權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第九條 (重大決定草案的公開)
政府機關擬作出的決策、制定的規定或者編制的規劃、計劃、方案等,涉及公民、法人和其模隱他組織的重大利益,或者有重大社會影響的,在制定過程中,起草機關或者決定機關應當將草案向社會公開,充分聽取公眾意見。第十條 (免予公開的政府信息范圍)
下列政府信息,免予公開:
(一)屬於國家秘密的;
(二)屬於商業秘密或者公開可能導致商業秘密被泄露的;
(三)屬於個人隱私或者公開可能導致對個人隱私權造成不當侵害的;
(四)正在調查、討論、處理過程中的,但法律、法規和本規定另有規定的除外;
(五)與行政執法有關,公開後可能會影響檢查、調查、取證等執法活動或者會威脅個人生命安全的;
(六)法律、法規規定免予公開的其他情形。
第一款第(二)、(三)項所列的政府信息,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不受免於公開的限制:
(一)權利人或者相關當事人同意公開的;
(二)公開的公共利益超過可能造成的損害的;
(三)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公開的。
第一款第(四)、(五)項所列的政府信息,如果公開具有明顯的公共利益並且公開不會造成實質性損害的,政府機關可以決定予以公開。
I. 政府信息公開應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依法推進信息公開應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則。
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十四條、第二十三條所列依法免予公開的外,凡與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相關的政府信息,均應予以公開或者依申請予以提供。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應當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則。確立政府信息公開立法的基本原則,進而構建具體制度,以依法行政原則指導政府信息公開的法律制度建設,是目前該項立法工作的重點。
一、政府責任原則。即在我國的政府信息公開法中應從政府責任的角度去設計相關制度,要將信息公開明確為行政機關負有的職責,以強化政府的責任意識。如果從公民權利的角度規定信息的公開,則不易落實為政府的積極行為,成為某些工作人員逃避公開信息的責任的借口。要明確政府、公民在政府信息公開及使用方面的權利義務。即行政機關有權收集、獲取、傳播發布以及保密相關的信息,公民有權要求控制相關信息的行政機關公開這些信息,政府機關有義務按照法律的規定或者依照公民的要求公布這些信息。
二、一般公開原則。所謂一般公開原則,就是指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予公開的事項外,政府信息一律公開。不宜公開的信息主要是涉及國家的安全、行政活動效率以及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等。世界各國的政府信息公開立法在適用范圍上都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關於如何科學地界定不公開信息的范圍,是政府信息公開立法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我國的政府信息公開立法有必要借鑒國外的經驗對不公開事項的標准作進一步的研究,既要保障行政機關根據公共利益的要求依法自主決定是否公開相關信息,又要有效防止濫用行政自由裁量權。
三、政府各部門之間信息互通共享原則。由於受到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各部門各自為政的粗放式信息管理方式影響,各部門在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等方面存在嚴重的部門傾向,政府信息相互割裂、不成系統。這一方面加重了公民提供信息的負擔,另一方面也影響了行政效率,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影響了行政決策的效率和質量,不利於依法行政的實現。政府信息立法要強化各部門間的信息互通共享,節約信息公開制度運作的成本,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勞動。
四、及時公開原則。為了督促行政機關及時有效地公布信息,各國信息公開法都對信息公布的時限作了明確的規定。我國的政府信息公開立法也應當規定政府信息公開的時限。另外,為了保證信息及時公開,除了規定時限外,還應當建立政府信息登記制度,對現有信息進行科學的整理、純羨分類,編制政府信息目錄。一旦公輪褲歷民提出公開信息的申請,政府工作人員能及時地檢索該信息並提供給申請人,方便老百姓。
五、保證公民能夠便捷知道有關政府信息原則。政府信息公開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維護最大多數人民的最大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政府信息公開的直接目的就是方便公民的生產、生活,減少信息封閉給公民生產、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在立法時應充分考慮便民原則,保證公民能及時、准確地獲取相關信息,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要發揮網路優勢,充分利用政府網站的信息公開功能。
政府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就相當於是我們的上級,只有政府把他的信息想人民群眾公開,這樣才能讓監督作用在人民群眾中更好的得到發揮。也正因為如此,政府才能讓人民群臘搜眾更加信賴。
J. 怎樣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
公開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徵。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要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推進行政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打造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依法積極穩妥實行政務公開負面清單制度,公開內容覆蓋權力運行全流程、政務服務全過程,公開制度化、標准化、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公眾參與度高,用政府更加公開透明贏得人民群眾更多含頃理解、信任和支持。
推進政務陽光透明。推進決策公開,實行重大決策預公開制度,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在決策前向社會公布決策草案、決策依據,廣泛聽取公眾意見,探索利益相關方、公眾、專家、媒體等列席政府有關會議制度。推進執行公談緩陸開,主動公開重點改革任務、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項目的執行情況,做好督查和審計發現問題及整改落實情況的公開。推進管理公開,全面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公開工作,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推進服務公開,全面公開服務事項,推動政務服務向網上辦理延伸,做到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推進結果公開,各級行政機關都要主動公開重大決策、重要政策落實情況,建立健全重大決策跟蹤反饋和評估制度。積極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著力推進財政預決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哪拆,加強突發事件、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等信息發布。
擴大政務開放參與。按照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要求,穩步推進政府數據共享開放。加強政策解讀,將政策解讀與政策制定工作同步考慮,同步安排,充分利用新聞發布會和政策吹風會進行政策解讀。通過政務公開讓公眾更大程度參與政策制定、執行和監督,匯眾智定政策抓落實,不斷完善政策,改進工作。建立健全政務輿情收集、研判、處置和回應機制,加強重大政務輿情回應督辦工作。發揮媒體作用,運用主要新聞媒體及時發布信息、解讀政策,引領社會輿論。
提升政務公開能力。修訂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依法積極穩妥制定政務公開負面清單,細化明確不予公開范圍,及時進行調整更新。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構建基於互聯網的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強化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公開第一平台作用,整合信息資源,加強協調聯動,將政府網站打造成更加全面的信息公開平台、更加權威的政策發布解讀和輿論引導平台、更加及時的回應關切和便民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