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什麼被認為是信息化

什麼被認為是信息化

發布時間:2023-04-18 08:31:44

① 何為信息化信息化建設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智能化工具又稱信息化的生產工具。它一般必須具備信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與智能化工具相適應的生產力,稱為信息化生產力。智能化生產工具與過去生產力中的生產工具不一樣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龐大規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組織的信息網絡體系。這種網路性生產工具將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將使人類社會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
信息化是以現代通信、網路、資料庫技術為基礎,對所研究對象各要素匯總至資料庫,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學習、輔助決策等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各種行為相結合的一種技術,使用該技術後,可以極大的提高各種行為的效率,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供極大的技術支持
一:滿足業務數據處理 對中小企業來說,其第一位是滿足業務數據處理需要。因為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需求的根本點是業務發展到一定量,手工記帳、統計無法滿足老闆經營、管理企業的需要。因此,中小企業才開始引入信息系統。 二:最關注投資回報率 中小企業首先面臨生存問題,其次資金缺乏,這要求信息化必須能真正解決企業的一些急迫的問題,能夠確確實實獲得明顯的回報,因此在投資建設信息化項目時,它們會更加考慮成本收益分析,即通過信息化企業能夠得到什麼,是不是合算,信息化解決方案的功能是否齊全,是否能夠解決企業某些具體實際的管理問題。中小企業不願意承擔由信息化帶來的沉沒成本,通常它們想通過信息化降低成本,增強競爭能力,而不是降低利潤來獲得業務流程的優化,不求大而全。總之,企業信息化,它們想如何花小錢辦大事,最關注的是投資回報率——產品銷路切實的提升、生產成本的降低、市場規模的成長,不會搞一些花瓶工程。 三:產品價格主導信息化需用 中小企業因其規模小,資金匱乏,企業生存也不太穩定,企業老總對於成本的控制相對更嚴格,普遍注重短期投資回報率,信息化投入非常謹慎,使得它們對IT產品及服務的價格非常敏感,要求的是「價廉物美、性價比高」,產品再好但價格太高也寧願放棄,因此價格是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考慮因素。而那些價廉物美、性價比高的IT產品因此占據了絕大多數市場份額。 四:個性化應用需求較強 中小企業IT應用存在著行業、地區、水平上的差異,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中小企業在信息化建設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需求,而且每個單位都具有不同管理模式和不同流程的個性化需求,加之中小企業資金、人才的缺乏,導致了中小企業在IT產品的投資和解決方案以及信息化的整體實施上都要求實用性和靈活性,個性化的需求日益明顯,不能套用大型企業的標准化產品來實施。 五:更多傾向於全價值鏈解決方案 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對信息技術認識不足、專業人才缺乏、網路應用匱乏以及信息實施過程繁雜等特點,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沖擊和市場挑戰,中小企業不僅僅希望廠商能提供單一的產品和技術,更渴望得到高性價比的全面解決之道,不但能為其提供實用易用、 性價比高的產品,同時還能提供完整良好的售後服務、咨詢培訓,以購買打包產品、增值服務為主要需求特徵。當然產品的品質、廠商的口碑、服務的質量也都是選購的參考條件。 六:「傻瓜安全產品」最受青眯 產品是否具備「簡單、易用、快捷、安全」等特點是中小企業信息化選型的重要關注點。中小企業其實並不需要配備結構復雜、使用繁瑣的「IT產品」,初次采購成本低廉、性能穩定、易用通用、容易維護的IT產品才是它們最為需要的,通俗而講就是要把IT產品做成「傻瓜機式」,一鍵搞定。尤其面對關鍵客戶——老闆,給老闆服務的軟體越簡單越好,操作上越傻瓜越好。老闆常日理萬機,沒多餘的時間面對著軟體中滿屏的按鈕操作,那即便軟體的功能再齊全,如果不能迅速找到他想要看的東西,他也會覺得繁瑣、拒絕。 七:先做老闆需要的產品 中小企業信息化工程更是「一把手工程」、「老闆工程」。要做成中小企業信息化的生意,必須伺候好老總(板),中小企業信息化要從老總的辦公桌上做起,要做老總需要的IT產品!如果老闆認為不需要,那麼產品在中小企業中就很難推廣開,也談不上投資建設。因此首先要把IT(主要指軟體)做成能夠符合老闆的要求,說服老闆應用;其次,要保證IT建設順利推廣、被採用,搞好公關營銷非常重要,從老闆身邊的親朋好友入手,做好客情關系,獲得老闆的好感,其餘就迎刃而解。 八:IT外包日漸盛行 對於流程簡單、應用單一、資金匱乏、人才缺乏的中小企業來說,不可能選擇使用那些系統復雜度高、使用難度大而又非常昂貴的產品及服務,它們越來越多傾向於依靠IT廠商所提供的社會化、專業化的IT外包服務形式來進行IT建設,以降低IT采購成本、管理成本和維護成本,「多快好省」進行信息化建設。因此,IT廠商要深入中小企業認真了解實際需求,提供針對性強、能夠快速實施的解決方案。 九:逐漸關注能否帶來持久競爭優勢 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它們也逐漸希望信息化是企業獲得長足發展的必備的工具,信息技術的利用能帶來企業持續的競爭優勢。但也不是只要進行了信息化,就可能帶來持久的競爭優勢,中小企業也非常關心信息化戰略與企業戰略是否一致的問題,一旦信息化的戰略目標與企業發展戰略不想一致時,與企業生產流程、管理模式發生重大沖突,企業將付出沉重的代價。因此中小企業不希望信息化建設過多與企業原有管理體制發生對立,甚至成為「麻煩的製造者」,而是希望和諧共存,最終也給企業帶來持久的競爭優勢。 總之,所謂「人窮志短」,中小企業會更關注眼前利益,大多會急功近利,不像一些大企業在考慮業務的時候會「高瞻遠矚、高屋建瓴」,它們的核心需求也就是最關注的是總體擁有成本、投資回報率,這是一個信息化主要焦點。因此IT廠商必須改變服務意識,真正做到以客戶企業為中心,而不是以自身的產品為中心;應以咨詢顧問或者使用合作夥伴的身份,幫助中小企業勾勒出IT投資的回收辦法和、周期、利益所在等,正確引導和幫助企業理順內部管理和生產流程,為客戶提供最適合的產品,使中小企業真正意識到信息化能帶來怎樣切實的好處,這是中小企業成功實現信息化也是雙方實現共贏的一個前提條件。
一般來說,我們公司為中小企業做信息化規劃的時候通常建議按一下步驟進行 1、財務信息化 財務清晰是企業的立足之本。首先建立完善的財務制度,在信息化的基礎上制定一個標準的工作流程,便於通過財務角度對其他部門進行管控和監督。 2、財務業務一體化 不涉及生產的企業,只需要將進銷存和財務進行一體化,能夠實現從客戶的訂單直接到會計憑證,中間全部環節都在系統內操作,完全屏蔽掉了人工操作可能出現的潛規則等情況。業務一體化也能幫助管理層更好的了解目前企業的運營情況。對涉及生產的企業,將生產、進銷存及財務完全一體化之後,能夠在各個環節上查下查此環節相關的各種數據。 3、OA,BI等 OA作為無紙化辦公的工具,是未來辦公的一種趨勢,企業基本實現了信息化之後可以開始考慮OA上馬。OA對於各種工作流的支持效果還是很好的,但不推薦在信息化前期就是用OA。BI作為商業智能分析工具,是每個企業CEO都需要的輔助工具,有條件之後可以考慮BI上馬

② 信息化的含義

所謂信息化,是指社會經濟的發展從以物質與能量為經濟結構的重心,向以信息與知識為經濟結構的重心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採用現代技術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社會各領域,從而極大地提高社會勞動生產力。
國家信息化
國家信息化就是在國家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國防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加速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進程。
國家信息化體系的六大要素

即信息資源,國家信息網路,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和產業,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規和標准。這個體系(即信息化建設六方面所涵蓋的內容)是根據中國國情確定的,與國外提出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有所不同。

③ 信息化的含義是什麼

信息化是相對工業化而言的,它是現代信息技術與社會經濟相互作用的結果。1967年,日本科學技術與經濟協會在類似「工業化」的概念上首先使用了「信息化」一詞。他們認為,1964年最先在日本媒體上出現並隨後產生廣泛社會影響的「信息社會」概念是在某種靜態的意義上描述一個信息產業高度發達並佔有主導地位的社會,而「信息化」則可用於描述向「社會信息化」階段進行社會變動的過程。「工業社會是有形產品創造新價值的社會,類似的,信息社會可以被定義為無形的信息創造價值的社會。一個社會的信息化就可以定義為從有形的物質產品創造價值的社會向無形的信息創造價值的社會階段轉變的過程」。可見,信息化是向信息產業高度發達且在產業結構中占優勢地位的社會——信息社會前進的動態過程。按照日本學者成澤廣行的觀點,信息化是指「信息在收集、加工、傳遞、積累、利用上作為一種資源的質和量,比其他資源(指物質資源和能量資源)的作用相對增大,表現為經濟生活的形態變化、社會結構的變動、產業結構的變動」。我國學者鍾義信提出,信息化的定義可以理解為「在每個經濟領域和絕大多數社會行為領域中廣泛、有效地採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即信息網路和智能工具),從而全面地、極大地擴展和提高社會生產效率、管理、教育和創新的效率,以及生活質量的一個歷史過程」。一般可以認為,信息化是指在人類社會中,通過普遍地採用信息技術,更加充分有效地開發利用信息資源,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過程。

④ 二十世紀90年代的什麼被認為是信息化戰爭的雛形

二十世紀90年代的【海灣戰爭】被認為是信息化戰爭的雛形

⑤ 什麼是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以信息、知識為主要資源、以計算機、數學為支撐、以信息處理為主要生產方式的過程。 觀點一:信息化是一種過程,是指隨著人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引起的知識信息的生產率的提高過程,其本質就是知識化。 觀點二:信息化就是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普遍地採用信息技術。 觀點三:信息化是指經濟發展從以物質和能源為基礎向以信息、知識為基礎的轉變過程。 觀點四:信息化是指從事信息處理的部門以及各部門的信息活動(包括信息的生產、傳輸、交換和利用)的作用在國民經濟中相對擴大,並最終超過農業、工業、服務業的過程。 觀點五:信息化是指信息產業高度發達並且在國民經濟中占優勢地位的動態過程,它體現了由物質產品起主導作用向信息產品起主導作用的根本性轉變。 觀點六:信息化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比較充分的信息資源共享,以解決社會和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信息化的內涵和特徵:「四化」 「四性」 1.智能化 1.綜合性 2.電子化 2.競爭性 3.全球化 3.滲透性 4.非群體化 4.開放性 2.數字鴻溝的概念。「在所有的國家,總有一些人擁有社會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術。他們有最強大的計算機、最好的電話服務、最快的網路服務,也受到了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們出於各種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計算機、最可靠的電話服務或最快最方便的網路服務。這兩部分人之間的差別,就是所謂的『數字鴻溝』。」 由於信息技術的資源分配不均,以及其所造成對於信息技術的運用的不平等,導致國與國之間、族群與族群、甚至個人與個人間產生「擁有(Have)」與「未擁有(Have-Not)」信息技術資源的情形逐漸增加。 數字鴻溝是因地理區知信隔、族群、經濟狀況、性別,以及技術、知識及能力在使用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資源應用上差異所造成的差距。 3.簡述信息技術對社會的影響。 (一)對思維方式的影響 思維主體:個人,人腦---群體,人-機 思維老納客體:現實世界---虛擬 思維中介:工業文明---網路技術和信息技術 (二)對經濟增長方式的影響 資源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自然資源的日益枯 竭、工業污染的加劇、環境退化 技術進步---信息相關產業:生物技術、電子技術 ---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三)對管理方式的影響 電侍猛沒子化管理:通過網路,以電子方式來履行管理的職 能,建立專門的系統、電子資料庫。 (四)對生活方式的影響 1.思想大大的交流、滲透並相互影響 2.工作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3.訪友、購物、會議、娛樂等事情都可能通過網路進行

⑥ 信息化指的是什麼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

⑦ 信息化指的是什麼

信息化是以現代通信、網路、資料庫技術為基礎,對所研究對象各要素匯總至資料庫,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學習、輔助決策等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各種行為相結合的一種技術,使用該技術後,可以極大地提高各種行為的效率,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供極大的技術支持。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智能化工具又稱信息化的生產工具。

廣義的信息化,國內外多數學者和機構,從整個社會變革定義信息化,是涵蓋信息資源開發與信息技術廣泛深入應用的,一個較長的歷史階段,包括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民主化等。

狹義的信息化,主要強調信息資源的系統開發,並不包括智能化。在信息技術推動下,信息資源充分應用到社會各個領域,信息在社會發展中起主要作用的社會化過程,就意味著信息將成為比物質和能源更為重要的資源,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將逐漸成為發展國民經濟和科技的主要內容。

⑧ 什麼叫做信息化

中國企業信息化工程最重要的含義就是透過全面開放的應用服務體系對傳統體系進行應用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改造,這是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進行信息化過程當中可能最需要的,也是我們國家在整個企業建立信息化過程當中最有效的一種實施模式。

信息化和企業的關系

很多企業不明白什麼是信息化,信息化和企業的盈利目標有什麼關系。我們認為在信息時代,現代化的企業應該是一個智慧型的企業,就好像討論辦公樓的時候,不是智慧型的辦公樓就不是現代化的辦公樓。企業也一樣,只有信息化企業才能有資格被稱為智慧型企業,也只有智慧型企業才能成為現代化企業。利用信息技術將一系列構思、考慮、計劃有效串聯起來,互相配合,達到最理想效果的營運過程、這是企業信息化的一種定義。這種信息技術包含了傳統的計算機技術,讓企業在很短時間內把數據整理好;讓企業主管和工作人員明白企業每一分鍾的表現,使企業的決定有科學依據。

信息化代表了企業管理深遠的思維方法和態度的改變過程,配合了信息和資金投入的管理體系;達到最有效的管理和盈利的一個過程。現代化企業不允許在沒有信息化的情況下做出建議,特別在效率與時間的要求上應該有很大的改進。

企業的信息化還包含了企業家對企業目標期望值的改變。企業家應該認識到他面對的市場是什麼樣的,他的產品需要如何改善才能去應和市場帶來的信息,如果它的商業模式已經不符合這個時代的需要,他可能需要把這個模式改變。戴爾電腦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他門認為計算機應該適應市場和顧客的需要,就非常快速地把計算機組合起來讓他們得到,也因為這個原因他們能不出十年就成為計算機行業的老大。

企業信息化的四化上階段

如果說你買了一台計算機,在公司里有一個網,這只是整個企業信息化一個非常初步的要求而已。我們認為從業務服務角度來講,企業信息化有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只是非常簡單地拿到他獨有的域名,利用電子信箱作為他通訊的開始,這是非常非常初步的第一階段。

第二個階段就是過去一兩年我們說B2B的時候,經常談到的企業需要在網站上進行的電子交易。電子交易是大部分企業接觸信息化的一個功能的第一步,但是這一部分也只是企業信息化的初級階段,採用信息化的管理才是我們真正進入應用服務把企業推向一個全面信息化、現代化的階段,這裡麵包括了對管理程序和營運架構的改造。

到最後,當我們達到智慧型企業的時候,就會發展管理與商務的程序已經全面信息化,這一點包括很多系統的全面改造,企業工作人員在利用市場信息化,這一點包括很多系統的全面改造,企業工作人員在利用市場信息和公司內部的信息組合在一起作出決定,利用信息技術向市場推廣他的產品,這是最終的一個目標。

作為一個智慧型企業他要在這個領域上不斷發展才會達到他企業盈利的目標。

實施企業信息化的三個步驟

企業參與和實施信息化的工作用有三個步驟,第一個步驟,建立獨有網站作為內部和對外的聯系和溝通,並作為應用平台的界面。網站不但介紹自己企業的產品,不單單是為讓人家好看,更重要的是作為介面讓企業工作人員和客戶透過這個介面進入到你這個站,跟你做業務上的交往,另外建立以電子信箱為基礎的通訊系統,作為內部通訊和對外溝通的主要工具,讓整個企業裡面所有工作人員都通過郵箱進行溝通和文檔的傳輸。

第二個步驟是參與應用服務,建立簡單銷售和行政管理平台,包括文件管理系統。第三個步驟是全面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

企業信息化的途徑

我們用什麼辦法變成智慧型企業,這裡面有三種方法,第一是獨立投資進行全面信息化改造,這跟傳統的系統集成SI方法類似,基本上是請一家公司,利用一些手段把企業各個部門電子化起來,或者把所有部門工作流程都在電腦上進行。這在IBM推廣大機器年代就已經開始了。

第二個方法是使用單獨電子商務平台進行局部的電子化改造,這只是整個信息化的一個部分。現在有一個應用服務的概念,我們認為應用服務和開放式平台是一個有效的途徑,這有利於使初期進入電子化的企業減少在系統開發時的投資和時間,跟著應用提供高提供的服務逐步把自己的企業電子化和信息化。

中國企業信息化工程最重要的含義就是透過全面開放的應用服務體系對傳統體系進行應用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改造,這是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進行信息化過程當中可能最需要的,也是我們國家在整個企業建立信息化過程當中最有效的一種實施模式。

政府的推動作用

在推行信息化工程時,有一些中央部門,包括信息產業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經貿委,一直在推動這項工作,但是如果我們能有一個更寬他的營運環境,更大的空間,可能會更有利於這個行業的發展。同時在應用環境建設上面,包括認證系統的推廣,銀行的網路化,網路成本的下降,就更有利於加速企業信息化的過程。也就是說需要政府創造一個更合理的環境,讓企業明白信息化的門檻並不是高不可及的。中國的企業在很多方面還是需要知道政府在這方面的配合是什麼,如果我們登記都通過信息化技術進行,可能我們會在這方面推動得更好,交稅交費如果都用信息化,包括對出口的產品,這會有利於推動企業信息化的工作。

政府必須鼓勵發展一個具有競爭環境的應用服務行業和市場,讓服務提供商通過市場機制全面推動這個市場的發展,單靠一兩個企業推動是不可能的。如果這個市場有很多參與者,應用服務的普及化會有很大的提高。讓服務提供商給企業提供低成本的解決方案是很關鍵的,讓中小企業有很好的進入模式,以低廉的價格進入可能是一個重要的長遠策略。另外政府還應當對信息化的普及提供有效和全面的培訓機會,包括教育。我記得1996年柯林頓有一項重要政策,他要讓美國所有12歲的孩子都能用電腦上網,這就需要所有學校全面進行電腦化和信息化,這一點也說明了美國為什麼在這一領域能夠處於領先水平。我們國家也需要在這方面做工作,讓整個企業在信息化問題上沒有任何困難。

⑨ 什麼是信息化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於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學者提出來的,而後被譯成英文傳播到西方,西方社會普遍使用「信息社會」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後期才開始的. 關於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國學術界和政府內部作過較長時向的研討。如有的認為,信息化就是計算機、通信和網路技術的現代化;有的認為,信息化就是從物質生產佔主導地位的社會向信息產業佔主導地位社會轉變的發展過程;有的認為,信息化就是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演進的過程,如此等等。 1997年召開的首屆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對信息化和國家信息化定義為:「信息化是指培育、發展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國家信息化就是在國家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國防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加速實現國家現代化進程.」實現信息化就要構築和完善6個要素(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建設國家信息網路,推進信息技術應用,發展信息技術和產業,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國家信息化體系.

通信經濟學中的定義
所謂信息化,是指社會經濟的發展,從以物質與能源為經濟結構的重心,向以信息為經濟結構的重心
轉變的過程。 信息化代表了一種信息技術被高度應用,信息資源被高度共享,從而使得人的智能潛力以及社會物質資源潛力被充分發揮,個人行為、組織決策和社會運行趨於合理化的理想狀態。同時信息化也是IT產業發展與IT在社會經濟各部門擴散的基礎之上的,不斷運用IT改造傳統的經濟、社會結構從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狀態的一個持續的過程。

此定義綜合了以下學者的定義 (1)1963年,日本學者Ta Umesao在題為《論信息產業》的文章中,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訊現代化、計算機化和行為合理化的總稱。」其中行為合理化是指人類按公認的合理准則與規范進行;通訊現代化是指社會活動中的信息交流基於現代通信技術基礎上進行的過程;計算機化是社會組織和組織間信息的產生、存儲、處理(或控制)、傳遞等廣泛採用先進計算機技術和設備管理的過程,而現代通信技術是在計算機控制與管理下實現的。因此,社會計算機化的程度是衡量社會是否進入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標志。 (2)林毅夫等指出:「所謂信息化,是指建立在IT產業發展與IT在社會經濟各部門擴散的基礎之上,運用IT改造傳統的經濟、社會結構的過程」。 (3)趙蘋等給信息化所下的定義則是:「信息化是指人們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達到較高的程度,在全社會范圍內實現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推動人的智能潛力和社會物質資源潛力充分發揮,使社會經濟向高效、優質方向發展的歷史進程」。
信息管理學定義
指在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普及的基礎之上,社會和經濟的各個方面發生深刻的變革,通過提高信息資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種社會活動的功能和效率上的大幅地提高,從而達到人類社會的新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水平的過程。

閱讀全文

與什麼被認為是信息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為怎麼切換卡2數據流量 瀏覽:432
什麼產品節約用電 瀏覽:674
本人提供技術和場地怎麼入股 瀏覽:199
如何理解各種平台數據 瀏覽:487
如何不接收抖音的好友信息 瀏覽:639
專業的運營代理怎麼選 瀏覽:813
瓜子二手車交易市場有哪些 瀏覽:993
瀘水牆壩菜市場在哪裡 瀏覽:354
銷售什麼產品來錢快 瀏覽:337
完全競爭市場有哪些線條是重疊的 瀏覽:856
愛普生機械手如何在程序里調速度 瀏覽:816
產品處於密碼鎖定狀態是怎麼了 瀏覽:171
橙心優選怎麼代理地推 瀏覽:990
如何訪問伺服器資料庫 瀏覽:990
山西輔助技術服務是什麼 瀏覽:528
原廠的數據線一般多少錢 瀏覽:408
市場績效工資一般多少 瀏覽:4
評委打分程序在哪裡 瀏覽:483
內江市老城區菜市場有哪些 瀏覽:371
凱爾在哪裡代理 瀏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