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四川那些大學裡面可以讀專升本
同學可以通過成人高考、網路教育、自考的方式提升學歷。
(1)成人高考:考生需參加教育部組織的全國統一考試,由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統一組織錄取。目前主要的學習形式是平時晚上或者周末到校進行面授。一般每年8、9月份在網上報名,10月份考試。一般拿到證書至少需要2.5—3年枝衡棚。
(2)網路教育:即通過網路進行學習,可自己安排學習時間,比較方便自由。入學無需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只需參加要報讀院校自主出題的入學考試。目前教育部批準的有68所網路教育學院,考生報考前可通過「高校網路教育陽光招生服務平台」、試點高校網路教育學院的網站、「中國現代遠程與繼續教育網」等正規網站查詢試點高校的招生簡章。網路教育每年有兩次招生,春季和秋季,具體招生時間可咨詢所要報讀的網路教育學院。一般拿到證書猛則至少需要2.5—3年。
(3)自考:考生參加國家考試機構統一組織的單科考試,合格一門,發一門的合格證書,所有科目合格後,方可申請畢業。自考報名沒有學歷限制,沒有最短學習時間限制,科目都合格後即可申請畢業。命題由全國考委統籌安排,分別採取全國統一命題、區域命題、省級命題三種辦法,完全靠自學,無任何輔導,難度較大。自考每年開設4次(各省市開考的次數由省級考辦決定攔圓),考試時間分別為1月、4月、7月和10月,自2015年起大部分地區已將考試次數調整為4月和10月兩次,詳細情況請咨詢所在地自考辦。可在本省教育考試院官網查詢相關信息。
自考難度較大,網路教育的學習方式最方便,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模式。
Ⅱ 2018年四川省各公辦專科學校的錄取分數線
人民網成都6月22日電記者從四川省教育考試院獲悉,6月22日,經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試委員會審議通過,四川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各類別錄取控制分數線如下:
一、普通類
(一)本科
文科:本科第一批553分;本科第二批492分。
理科:本科第一批546分;本科第二批458分。
(二)高職(專科)
文科190分、理科180分。
專科提前批省屬院校免費師范生、航空服務、航海類專業執行專科批錄取控制分數線,定向培養士官、公安院校專業錄取控制分數線將於7月上旬經省錄取工作領導小組審定後向社會公布;深度貧困縣公辦高職(專科)專項計劃執行專科批錄取控制分數線。
二、藏、彝文一類模式
(一)本科
藏文專業:文科:345分;理科:318分。
彝文專業:文科:415分;理科:402分。
本錄取控制分數線根據單獨公布的本科計劃和考生高考實考成績、參考本科預科計劃單獨劃定,考生以實考成績參加錄取。
(二)「一類模式」本、專科預科錄取標准不低於我省本科、專科錄取控制分數線以下100分;藏、彝文一類模式高考專科錄取控制分數線在本科及本科預科錄取結束後,根據招生計劃、考生志願及成績由錄取領導小組分別劃定。
(三)藏、彝文一類模式考生報考普通高校非藏、彝文專業,享受我省現行普通高校招生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統一規定加分政策,按照省定普通高校錄取各批次控制分數線執行。
報考普通高校藝術、體育類專業,按我省2018年普通高校藝術、體育類專業的相關政策和辦法執行;報考普通高校招收深度貧困縣免費定向培養本、專科專業,按我省實施深度貧困縣人才振興工程相關政策和辦法執行。
三、對口招生類
(一)職教師資班(本科)
農林牧漁類572分;土木水利類577分。
財經商貿類623分;信息技術一類582分。
信息技術二類555分;加工製造類566分。
公共管理與服務類429分;旅遊服務一類559分。
旅遊服務二類507分;輕紡食品類419分。
醫葯衛生一類451分;材料類428分。
(二)高職班(專科)
農林牧漁類464分;土木水利類249分。
財經商貿類272分;信息技術一類390分。
信息技術二類202分;加工製造類222分。
公共管理與服務類190分;旅遊服務一類383分。
旅遊服務二類415分;輕紡食品類223分。
醫葯衛生一類289分;醫葯衛生三類263分。
材料類258分。
(三)深度貧困縣免費醫學生(專科)
醫葯衛生一類200分;醫葯衛生三類206分。
四、藝術體育類各批次文化錄取控制線另行劃定後再向社會公布。
Ⅲ 四川為什麼叫四川啊
四川,秦代置蜀郡。漢屬益州。漢末三國時為蜀判敏國地。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山南西道。四川以益梓利夔四路得名。宋初設川峽路(註:非川陝路),後分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合稱「川峽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梓州路,分峽西路為利州路、夔州路,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其間設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後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國初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後合並恢復四川省,定省會為成都市,除清兵入川時,南充市閬中縣為四川臨時省會十餘年省名至今未變。截至2008年底,四川省轄18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44個市轄區、14個縣級市、119個縣、4個自治縣譽清;4544個鄉鎮、239個街道辦事處。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中,社區居民委員會4822個,村民委員會50182個。
四川的少數民族—狄少英國畫作品(5張)
其中居住著彝族、藏族、回族、漢族、羌族等民族。「中國第二大藏區」、「唯一的羌族聚集區」、「最大的彝族聚集地」。全省總面積48.5萬多平方公里。四川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歷來有「天下山水在於蜀」之說,並有「峨眉天下秀,九寨天下奇,劍門天下險,青城天下幽」之譽。
四川省有貢嘎山(蜀山之王)、雅拉雪山、凌雲山、格聶神山、琳琅山、螺髻山、雪山樑子、天台山、青城山、千佛山、四姑娘山(蜀山皇後)、蒙頂山、峨眉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金城山、夏衍山、西嶺雪山、竇圌山、華鎣山等著名山峰,有橫斷山系的雀兒山、沙魯里山、牟尼茫起山、大雪山、邛崍山、岷山,以及大涼山、小涼山、龍門山、米倉山、大巴山、龍泉山等大小山脈。
四川,在先秦時期四川地區曾建立了多個國家,其中最強大的有兩個:一個是川西地區以古蜀部落為中心建立的蜀國,一個是川東地區(今川東地區和重慶地區)以古巴部落為中心建立的巴國,所以四川古稱「巴蜀」,是中國西南部的一個大省,2009年末常住人口8860萬人。周邊同重慶市、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青海省、陝西省、甘肅省接壤。 峨眉山四川是全國的農產品供應大省,是國家最大的糧、油、豬生產基地之一,豬肉產量全國第一。四川農業發達,號稱「天府之國」,慶沖前是我國小麥、水稻、油菜籽、黃紅麻、甘蔗、桑蠶、水果的重要產區。川西高原、山地分別為本處重要牧區和林區。盛產林特產竹子、白蠟及中葯材川貝、麋香、蟲草等,銀耳、生漆、毛竹等產品享譽全國。
四川也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本省為我國內地綜合性工業基地。成都電器、量具刃上、攀枝花鋼鐵、川中油氣田、達州能源化工,自貢鹽化工、內江製糖、宜賓、瀘州、綿竹等地的釀酒工業等都很有名,白酒業在中國舉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號稱川酒天下、「川酒雲煙」之說。其中冶金、采礦、化工、機械、宇航、電子工業等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包括東方電機、東方汽輪、東方鍋爐等),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中航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長虹集團、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希望集團,四川省達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宏達(集團)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聞名國內外。 四川風光—譚翃晶國畫作品[1] 四川風光—譚翃晶國畫作品
氣候
特點
四川氣候總的特點是:區域表現差異顯著,東部冬暖、春早、夏熱、秋雨、多雲霧、少日照、生長季長,西部則寒冷、冬長、基本無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氣候垂直變化大,氣候類型多,有利於農、林、牧綜合發展;氣象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范圍大,主要是乾旱,暴雨、洪澇和低溫等也經常發生。
由於受地理緯度和地貌的影響,氣候的地帶性和垂直方向變化十分明顯,東部和西部的差異很大,高原山地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並存。根據水、熱和光照條件的差異,大致可分為三大氣候區:
一、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即四川盆地及周圍山地。該區全年溫暖濕潤,年均溫16~18℃,日溫≥10℃的持續期240~280天,積溫達到4000~6000℃,氣溫日較差小,年較差大,冬暖夏熱,無霜期230~340天。盆地雲量多,晴天少,全年日照時間較短,僅為1000~1400小時,比同緯度的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少600~800小時。雨量充沛,年降水量達1000~1200毫米。
二、川西南山地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區。該區全年氣溫較高,年均溫12~20℃,年較差小,日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顯,但干濕季分明。降水量較少,全年有7個月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雲量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年日照多為2000~2600小時。其河谷地區受焚風影響形成典型的乾熱河谷氣候,山地形成顯著的立體氣候。
三、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氣候區。該區海拔高差大,氣候立體變化明顯,從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現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和永凍帶。總體上以寒溫帶氣候為主,河谷乾暖,山地冷濕,冬寒夏涼,水熱不足,年均溫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天氣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1600~2600小時。
日照
東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時,是全國日照最少的地區。在地域上由西向東遞增:盆西900~1200小時,盆中1200~1400小時,盆東1400 ~1600小時。在時間上,春夏多於秋冬,盛夏最多。全年太陽總輻射量3100~4200兆焦爾/平方米,其時空分布與日照類似。 西部高原全年日照數為2000~2500小時,地區差異不大,僅龍門山區相對少,為1600~2000小時。全年太陽總輻射量多為5000~6800兆焦爾/平方米,屬全國光能豐富區之列。 西南山地全年日照時數1200~2700小時,較東部盆地多一倍。空間上,由東北向西南部遞增;時間上,乾季多於雨季。全年太陽總輻射量4000~6200兆焦爾/平方米,除小涼山東側外,光能資源大於東部盆地。
降水量
東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但在地域上,盆周多於盆底,盆西緣山地是全省降雨最多之地,為1300~1800毫米;次為盆東北和東南緣山地,為1200~1400毫米;盆中丘陵區降雨最少,為800~1000毫米。在季節上,冬季(12月~2月)降水最少,佔全年總雨量的3~5%,夏季(5月~10月)降水最多,佔全年總雨量的80%,冬干夏雨,雨熱同期。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為600~700毫米,金沙江河谷<400毫米。干雨季分明,6月~9月為雨季,降雨佔全年總雨量的70~90%;11月~4月為乾季,各月降水量小於10毫米。
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區差異大,干濕季節分明。大部年降水800~1200毫米。木里以北與川西北高原接壤,年降水小於800毫米;安寧河東側與東部盆地相當,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雨季(6月~9月)降水佔全年總降水量的85~90%。
文化
區域文化
四川主要有四個文化區組成
巴文化區:
巴中、南充、達州、廣安、樂山沐川、內江資中、廣元東部以及宜賓、瀘州(注意:完整的巴文化區還包括重慶以及湖北省恩施州與宜昌、陝西漢中與安康)
蜀文化區:
成都、綿陽、德陽、遂寧、雅安、眉山、資陽、樂山、廣元西部、自貢和內江(戰國時代之前,巴國和蜀國是當時中國西南最重要的兩個國家)
攀西文化區:
攀枝花和涼山彝族自治州(涼山州首府西昌,所以常常統稱為攀西)
川西高原: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地處四川西部的高原區域)
劃分依據:
巴文化區
西周時、巴、蜀、苴、氐先民在嘉陵江、白龍江合台地上,建立奴隸制式國家「昔阝」春秋為古巴國故地。
巴中近年越來越多的巴人遺跡被發現證明了該地是巴文化區,巴中的「巴」更是證明了與巴的密不可分。
南充閬中曾經短暫的做過巴國的首都,後來因為與廣元地區的蜀國諸侯國"苴''相接,出於安全考慮巴國很快把首都遷移出去。
廣元一直是巴國和蜀國的爭奪地,雖然蜀國在廣元地區建立了侯國「苴」,但"苴」國的構成主要是巴民族,故為巴文化區。
巴中近年來修建的巴人廣場,便是依靠濃郁的本地巴文化得來。達州市宣漢羅家壩的巴國遺跡,證明了達州是巴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廣安被南充和重慶相包圍,自然是巴文化區。
根據商朝《辭源》巴蜀的界線為現在廣元、資中、沐川為一線,因此資中與沐川為巴文化區,並且還記載巴國區域分布在現嘉陵江流域,岷江下游,沱江下游,長江上游,因此宜賓、瀘州為巴文化區。
蜀文化區
成都,三國時期蜀國(221-263年)的都城。
雅安和樂山一帶的青衣羌國是蜀文明的一支,後來被蜀國合並。
自貢一帶是蜀國的鹽產地,鹽使自貢、內江一帶成為蜀國的「私家重地」和沃野。德陽"三星堆」是蜀國的重要文明區域。
內江盛產甘蔗,故簡稱「甜城」,這便是蜀文化中的「糖」文化發祥地;同時也是書畫、文化之鄉,享譽世界的國畫大師張大千,新聞巨子范長江等也是內江人。
攀西文化區
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是彝族文化區,攀枝花雖現在漢族人口佔多數,但該地區一直是彝族文化的重要區域。
川西高原文化區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以豐富的藏文化為主和部分羌文化為主。
民族文化
●概況
四川省位於中國西南部,是一個多民族的大省,有55個少數民族,其中世居的14個少數民族按在省內人口的多少依次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四川少數民族人口415萬人。已建立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3個自治州。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北川羌族自治縣。四川民族地區幅員遼闊,面積30.21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60.14%。涼山彝族自治州有彝族人口181萬人,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藏族人口122萬人,是全國第二大藏區;羌族人口30萬人,是全國惟一的羌族聚居區。此外,省內有18個市為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2006年底,散雜居少數民族人口達80多萬人,這里有6個享受民族地區待遇的縣(區)和92個民族鄉。
彝族是四川境內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涼山與安寧河流域。彝族是一個古老且具有獨特文化的民族,男女老少幼都喜歡披一件羊皮氈,俗稱「擦耳瓦」。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歷法。農歷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節日—火把節。
●民族語言
14個世居少數民族中,除回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語言。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語和嘉戎語,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漢語。彝族人口中95%使用彝語,其中約60%的人兼通漢語。羌族人口中70%使用羌語,其中70%兼通漢語。四川各民族的語言都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字則以藏文、彝文的歷史最悠久。現在藏族使用傳統的藏文;彝族使用經國務院批準的在傳統彝文基礎上改進後形成的規范彝文;羌族沒有傳統文字,現試行50年代創制80年代完善的拼音文字;苗族試行50年代創制的拼音文字。
規范標准研製方面,1988-1989年四川省民委、民語委組織西南民族學院等單位研製了《信息交換用彝文編碼字元集》、《信息交換用彝文15×16點陣字模集及數據集》兩個標准,1995年又研製了《信息交換用彝文24×24點陣字模集及數據集》標准,國家技術監督局先後批准頒布實施了這3個標准。四川省彝語協和中央民族翻譯局於1989年制訂完成了《信息交換用彝文編碼字元集》,現已基本通過國際標准化組織的討論和投票,即將成為國際標准。同時,還編寫出版了《藏漢大詞典》、《漢彝詞典》、《彝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地方藝術
川劇形式活潑,曲調多樣,淺顯易懂,語言詼諧,表演程式多樣化,一些特技如變臉、旋舞、噴火等,有強烈藝術效果。四川揚琴、四川清音等為主要曲藝形式。相書由一人在幔後表演, 能模擬各種聲音,惟妙惟肖。 諧劇寓壯於諧,能及時反映生活現實。
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
編輯本段
教育
一類本科院校(5所)
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四川農業大學
二類本科院校(27所)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南石油大學、西南科技大學、西華師范大學、川北醫學院、西華大學、成都中醫葯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成都醫學院、成都體育學院、四川音樂學院、成都大學、四川文理學院、四川理工學院、綿陽師范學院、內江師范學院、樂山師范學院、四川民族學院、四川警察學院、瀘州醫學院、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西昌學院、宜賓學院、攀枝花學院、成都東軟學院
獨立學院(13所)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四川大學錦江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四川師范大學成都學院、四川師范大學文理學院、四川外語學院成都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銀杏酒店管理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四川音樂學院綿陽藝術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公辦專科院校(37所)
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四川中醫葯高等專科學校、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四川商務職業學院、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四川管理職業學院、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內江職業技術學院、綿陽職業技術學院、達州職業技術學院、眉山職業技術學院、瀘州職業技術學院、樂山職業技術學院、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廣安職業技術學院、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南充職業技術學院
民辦專科院校(11所)
成都藝術職業學院、四川天一學院、四川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四川托普信息技術職業學院、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四川科技職業學院、四川華新現代職業學院、四川警安職業學院、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四川長江職業學院
軍校(1所)
武警警官學院
編輯本段
巴蜀名人
古代名人
落下閎,(前156年—前87年),巴郡閬中(今四川閬中)人,中國西漢民間天文學家。
嫘祖,黃帝軒轅氏之妻,發明養蠶
萇弘(前575~前492),四川資中人,孔子之師,死後血液化碧
紀信,字成,巴郡閬中(今四川省西充縣地秦屬閬中)人。
武則天(624~705),利州(今四川廣元)人,祖籍並州(今山西),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
楊貴妃(719~756),即楊玉環,蜀州(今四川崇州)人,祖籍蒲州(今山西),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劉光第(1859~1898年),四川自貢人,「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維新派著名愛國詩人
文化名人
陳壽:字承祚,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西晉史學家。
卓文君:西漢臨邛(今成都邛崍)人,漢代才女
司馬相如:字長卿,南充人,西漢文學家,大辭賦家
揚雄:字子雲,成都郫縣人,西漢辭賦家、哲學家、語言學家
王褒:字子淵,資陽人,西漢文學家,辭賦家
袁天罡:成都人,唐代天文學家、星象學家、預測家
陳子昂:字伯玉,射洪人,唐初文學家
李白:字太白,江油人
薛濤:字洪度,幼年流寓成都直至去世,唐朝才女,詩人
花蕊夫人:成都青城人,五代十國詩人,才女
黃筌:字要叔,成都人,五代西蜀畫家
歐陽修:生於綿陽,祖籍江西廬陵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眉山人。
張問陶:號船山,船山區人(今蓬溪縣金橋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乾嘉詩壇泰斗、著名書畫家
李調元:號雨村,(1734~1803),德陽羅江人,中國清代戲曲理論家,詩人
郭沫若:現代著名作家,樂山沙灣人
張大千:國畫大師,內江人
趙完璧:國畫大師,(1904-1994),四川南充市大通鎮人
巴金:原名李堯棠(1904~2005),成都人,中國作協原主席
艾蕪:成都新繁(今成都市新都區)人,著名作家
沙汀:原名楊朝熙,安縣人(1904-1992),作家
流沙河:成都青白江人,當代著名詩人
劉心武:成都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紅學家
魏明倫:內江人,當代著名戲劇家、辭賦作家
軍事名人
劉湘(1888~1938),四川大邑縣人,民國軍閥,號稱四川王。
鄧小平(1904~1997),四川廣安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
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階。四川儀隴人。
陳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1901年生,字仲弘。四川省樂至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