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侵害姓名權怎麼救濟
姓名權侵害主要表現在他人干涉、盜用、假冒,如發現上述情形,權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塵宏、給予撫慰金(名稱權不得主張)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棚山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派和冊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❷ 個人信息泄露怎樣處理
個人信息泄露,處理方法如下:
1、當公民發現自己的個人信息遭到泄漏,可以要求網路服務提供者,或者侵權人刪除自己被泄露的私人隱私信息;
2、可以向有關的執法部門、當地的公安機關、消費者協會或管理互聯網的部門進行舉報;
3、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必要時要求侵害人賠償損失或賠禮道歉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一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❸ 有人在網上發布我的個人信息我可以報警嗎
可以報警處理,網上公布他人身份證及個人信息是違法的,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
隱私權是指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被侵犯隱私權可以向法院起訴,嚴重的話會追究刑事責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態碰清以下拘留,吵納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帆前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❹ 政府信息公開侵犯合法權益的如何救濟
法律分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模嘩機關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可以向上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機關應當予以調查處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虧扮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十三條 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銷碼灶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省、自治區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關所屬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該派出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❺ 惡意公開他人聯系方式法律上怎麼處理
惡意公開他人聯系方式可能會被處以拘留、罰款等。當事人惡意公開他人聯系方式的行為已經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
惡意公開他人聯系方式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需要承擔法律責任。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滾如舉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的隱私是否向他人公開以及公開的人群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格權利。隱私就是私事,個人信息等個人生大碧活領域內的事情不為他人知悉,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禁止他人干涉的純個人私事。隱私權是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隱私權的主體應為自然人,不包括法人。隱私權的目標是保持人的心情舒暢、維護人格尊嚴,而且,隱私權是一種人格權,是存在於權利人自身人格上的權利,亦即以權利人自身的人格利益為標準的權利。人格權最明顯特徵在於其非財產性,企業法人的秘密則是與企業法人的經濟利益相掛鉤,是企業的一種財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條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一)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橡如權。
❻ 「民法典」中個人信息泄露如何處理
一、民法典對於個人信息泄露規定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二、個人信息的保護原則有哪些?
1、直接原則。直接原則是指個人信息原則上應該直接向本人收集。
2、目的明確原則。目的明確原則是指個人信息在收集時必須有明確的特定目的,禁止超出目的范圍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信息。
3、公開原則。公開原則是指對個人信息的收集、處理與利用一般應保持公開,本人有權知悉個人信息的收集與利用情況。
4、完整正確原則。完整正確原則是各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普遍遵循的原則,具體指個人信息應該遵從其特定目的,在特定目的范圍內必須保持完整、正確、及時更新。
5、限制利用原則。限制利用原則是指個人信息在利用時應該嚴格限定在收集的目的范圍內,不應作收集目的之外使用。
6、安全保護原則。安全保護原則是指個人信息應該處於安全的保護中,避免可能發生的個人信息的泄漏、意外滅失和不當使用。
三、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刑事責任是怎麼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一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是違法的,有關部門在特定情況下雖然有權利依法收集公民個人信息,但同時對公民個人信息也負有保密義務,向他人出售,免費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或者以違法方式收集公民個人信息的,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