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有哪些新型信息識別技術

有哪些新型信息識別技術

發布時間:2023-03-28 03:19:10

1. 現代信息技術都包括哪些技術

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網路技術、感測技術、控制技術、顯示技術等。

2. 常見的自動識別技術

按照應用領域和具體特徵的分類標准,自動識別技術可以分為如下七種。
1、條碼識別技術
一維條碼是由平行排列的寬窄不同的線條和間隔組成的二進制編碼。比如:。這些線條和間隔根據預定的模式進行排列並且表達相應記號系統的數據項。寬窄不同的線條和間隔的排列次序可以解釋成數字或者字母。可以通過光學掃描對一維條碼進行閱讀,即根據黑色線條和白色間隔對激光的不同反射來識別。
二維條碼技術是在一維條碼無法滿足實際應用需求的前提下產生的。比如:。由於受信息容量的限制,一維條碼通常對物品的標示,而不是對物品的描述。二維條碼能夠在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同時表達信息,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積內表達大量的信息。
2、生物識別技術
指通過獲取和分析人體的身體和行為特徵來實現人的身份的自動鑒別。
3、圖像識別技術
圖像識別技術的關鍵信息,既要有當時進入感官(即輸入計算機系統)的信息,也要有系統中存儲的信息。只有通過存儲的信息與當前的信息進行比較的加工過程,才能實現對圖像的再認。
4、磁卡識別技術
磁卡是一種磁記錄介質卡片,由高強度、高耐溫的塑料或紙質塗覆塑料製成,能防潮、耐磨且有一定的柔韌性,攜帶方便、使用較為穩定可靠。磁條記錄信息的方法是變化磁的極性,在磁性氧化的地方具有相反的極性,識別器才能夠在磁條內分辨到這種磁性變化,這個過程被稱作磁變。一部解碼器可以識讀到磁性變化,並將它們轉換回字母或數字的形式,以便由一部計算機來處理。磁卡技術能夠在小范圍內存儲較大數量的信息,在磁條上的信息可以被重寫或更改。
5、IC卡識別技術
IC卡即集成電路卡,是繼磁卡之後出現的又一種信息載體。IC卡通過卡里的集成電路存儲信息,採用射頻技術與支持IC卡的讀卡器進行通訊。射頻讀寫器向IC卡發一組固定頻率的電磁波,卡片內有一個LC串聯諧振電路,其頻率與讀寫器發射的頻率相同,這樣在電磁波激勵下,LC諧振電路產生共振,從而使電容內有了電荷;在這個電容的另一端,接有一個單向導通的電子泵,將電容內的電荷送到另一個電容內存儲,當所積累的電荷達到2 V時,此電容可作為電源為其它電路提供工作電壓,將卡內數據發射出去或接受讀寫器的數據。
6、光學字元識別技術(OCR)
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是屬於圖形識別的一項技術 。其目的就是要讓計算機知道它到底看到了什麼,尤其是文字資料。
7、射頻識別技術(RFID)
射頻識別技術是通過無線電波進行數據傳遞的自動識別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需人工干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與條碼識別、磁卡識別技術和IC卡識別技術等相比,它以特有的無接觸、抗干擾能力強、可同時識別多個物品等優點。

3. 自動識別技術有哪些

自動識別技術有: 
條形碼技術.主要用於商品信息記錄,工業.圖書 和票據等自動化管理領域,物流等管理領域。 
射頻識別技術.應用於高速公路自動收費及交通管 理,門禁保安,RFID卡收費。 
生物識別技術.應用於國防領域及少數的大型企業 會議中心或者對保密性要求高的場所 
語音識別技術. 
圖像識別技術 . 
磁識別技術。常用於磁卡

4. 最新的物流信息技術有哪些

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信息分類編碼技術、條碼技術、射頻識別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等都是比較新的物流技術。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通過無線電波不接觸快速信息交換和存儲技術,通過無線通信結合數據訪問技術,然後連接資料庫系統,加以實現非接觸式的雙向通信,從而達到了識別的目的,用於數據交換,串聯起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

在識別系統中,通過電磁波實現電子標簽的讀寫與通信。根據通信距離,可分為近場和遠場,為此讀/寫設備和電子標簽之間的數據交換方式也對應地被分為負載調制和反向散射調制。

RFID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並不復雜:標簽進入閱讀器後,接收閱讀器發出的射頻信號,憑借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存儲在晶元中的產品信息(Passive Tag,無源標簽或被動標簽)。

或者由標簽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Active Tag,有源標簽或主動標簽),閱讀器讀取信息並解碼後,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統, 是由閱讀器與電子標簽也就是所謂的應答器及應用軟體系統三個部分所組成,其工作原理是閱讀器發射一特定頻率的無線電波能量,用以驅動電路將內部的數據送出,此時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讀數據, 送給應用程序做相應的處理。

5. 個人信息法有哪些新型技術

《祥差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新型技術如下:1、通過資料庫安全的技術手段實現核心數據加密存儲;2、通過資料庫防火牆實現批量數據防泄正宴禪露;3、通過數據脫敏實現批量個人數據的匿名化;4、通過數字水印實現溯源處理。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與已識別或者可識別的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不包括匿名化處理後的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十一條 國家建立健全個人信息保護制度,預防和懲治侵害個人信息權益的行為,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宣傳教育,推動形舉塵成政府、企業、相關社會組織、公眾共同參與個人信息保護的良好環境。第十二條 國家積極參與個人信息保護國際規則的制定,促進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與其他國家、地區、國際組織之間的個人信息保護規則、標准等互認。

6. 供應鏈管理信息輸入技術中,自動識別技術的種類

1、條碼識別技術。
2、磁條(卡)技術。
3、光學字配握猛符識別。
4、智能卡技術。
5、射頻識別技術。
6、語音識別技術。
7、視覺識別技術。
8、生物特徵識別技術。
9、圖像識培橋別技術。皮改

7. 自動識別技術有哪些

自動識別技術有:
1、
條碼識別技術;
2、
生物識別技術;
(1)聲音識別技術
(2)人臉識別技術
(3)指紋識別技術
3、圖像識別技術;
4、磁卡識別技術;
5、IC卡識別技術;
6、光學字元識別技術;
7、射頻識別技術。
自動識別技術簡介:
自動識別技術就是應用一定的識別裝置,通過被識別物品和識別裝置之間的接近活動,自動地獲取被識別物品的相關信息,並提供給後台的計算機處理系統來完成相關後續處理的一種技術。
自動識別技術將計算機、光、電、通信和網路技術融為一體,與互聯網、移動通信等技術相結合,實現了全球范圍內物品的跟蹤與信息的共享,從而給物體賦予智能,實現人與物體以及物體與物體之間的溝通和對話。

8. 識別與採集信息技術有哪些

自動識別技術(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就是應用一定的識別裝置,通過被識別物品和識別裝置之間的接近活動,自動地獲取被識別物品的相關信息,並提供給後台的計算機處理系統來完成相關後續處理的一種技術。

自動識別技術將計算機、光、電、通信和網路技術融為一體,與互聯網、移動通信等技術相結合,實現了全球范圍內物品的跟蹤與信息的共享,從而給物體賦予智能,實現人與物體以及物體與物體之間的溝通和對話。

物聯網中非常重要的技術就是自動識別技術,自動識別技術融合了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是物聯網區別於其他網路(如:電信網,互聯網)最獨特的部分。自動識別技術可以對每個物品進行標識和識別,並可以將數據實時更新,是構造全球物品信息實時共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物聯網的基石。通俗講,自動識別技術就是能夠讓物品「開口說話」的一種技術。

隨著人類社會步入信息時代,人們所獲取和處理的信息量不斷加大。傳統的信息採集輸入是通過人工手段錄入的,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數據誤碼率高。那麼怎麼解決這一問題呢?答案是以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為基礎的自動識別技術。

自動識別技術將數據自動採集,對信息自動識別,並自動輸入計算機,使得人類得以對大量數據信息進行及時、准確的處理。

在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活動或者事件都會產生這樣或者那樣的數據,這些數據包括人的、物質的、財務的,也包括采購的、生產的和銷售的,這些數據的採集與分析對於我們的生產或者生活決策來講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這些實際工況的數據支援,生產和決策就將成為一句空話,將缺乏現實基礎。

在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中,數據的採集是信息系統的基礎,這些數據通過數據系統的分析和過濾,最終成為影響我們決策的信息。

在信息系統早期,相當部分數據的處理都是通過人工手工錄入,這樣,不僅數據量十分龐大,勞動強度大,而且數據誤碼率較高,也失去了實時的意義。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人們就研究和發展了各種各樣的自動識別技術,將人們從繁沉的重復的但又十分不精確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提高了系統信息的實時性和准確性,從而為生產的實時調整,財務的及時總結以及決策的正確制定提供正確的參考依據。

9. 物聯網的信息的感知技術包括哪些

包括二維碼標簽和識讀器、RFID標簽和讀寫器、攝像頭、GPS、感測器、M2M終端、感測器網關等, 感知層由基本的感應器件(例如RFID標簽和讀寫器、各類感測器、攝像頭、GPS、二維碼標簽和識讀器等基本標識和感測器件組成)以及感應器組成的網路(例如RFID網路、感測器網路等)兩大部分組成。該層的核心技術包括射頻技術、新興感測技術、無線網路組網技術、現場匯流排控制技術(FCS)等,涉及的核心產品包括感測器、電子標簽、感測器節點、無線路由器、無線網關等。 一些感知層常見的關鍵技術如下:

1、感測器:感測器是物聯網中獲得信息的主要設備,它利用各種機制把被測量轉換為電信號,然後由相應信號處理裝置進行處理,並產生響應動作。常見的感測器包括溫度、濕度、壓力、光電感測器等。

2 RFID:RFID的全稱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頻識別,又稱為電子標簽。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可以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它主要用來為物聯網中的各物品建立唯一的身份標示。

3 感測器網路:感測器網路是一種由感測器節點組成網路,其中每個感測器節點都具有感測器、微處理器、以及通信單元。節點間通過通信網路組成感測器網路,共同協作來感知和採集環境或物體的准確信息。而無線感測器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簡稱WSN),則是目前發展迅速,應用最廣的感測器網路。 對於目前關注和應用較多的RFID網路來說,附著在設備上的RFID標簽和用來識別RFID信息的掃描儀、感應器都屬於物聯網的感知層。在這一類物聯網中被檢測的信息就是RFID標簽的內容,現在的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超市倉儲管理系統、飛機場的行李自動分類系統等都屬於這一類結構的物聯網應用。

http://tieba..com/p/5107110611?pid=106925455346&cid=0#106925455346

10. 自動識別技術主要有哪些

自動識別技術是將信息數據自動識讀、自動輸入計算機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基礎的綜合性科學技術。近幾十年內自動識別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迅猛發展,目前已形成了一個包括條碼、磁識別、光學字元識別、射頻識別、生物識別及圖像識別等集計算機、光、機電、通信技術為一體的高新技術學科。

[編輯]
自動識別技術的主要分類[1]
按照國際自動識別技術的分類標准,自動識別技術可以有兩種分類方法:一種是按照採集技術進行分類,其基本特徵是需要被識別物體具有特定的識別特徵載體(如標簽等,僅光學字元識別例外),可以分為光存儲器、磁存儲器和電存儲器三種;另一種是按照特徵提取技術進行分類,其基本特徵是根據被識別物體的本身的行為特徵來完成數據的自動採集,可以分為靜態特徵、動態特徵和屬性特徵。

自動識別技術具有如下共同的特點:

准確性——自動數據採集,徹底消除人為錯誤;

高效性——信息交換實時進行;

兼容性——自動識別技術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可與信息管理系統無縫聯結。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新型信息識別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乒乓球如何判斷對手技術 瀏覽:975
數據採集如何執行 瀏覽:22
二手房交易的保險是什麼 瀏覽:298
房子未滿二年如何交易 瀏覽:936
本地資料庫如何實時備份 瀏覽:40
如何投訴伊利代理商 瀏覽:7
無錫技術裝飾裝潢工程包括什麼 瀏覽:71
怎麼樣快速統計表格信息 瀏覽:273
股市下跌多少自動停止交易 瀏覽:205
浙江荷花池批發市場哪些品牌好 瀏覽:509
測控儀器與技術學什麼 瀏覽:727
為什麼入賬價值要加交易費 瀏覽:550
美爾信產品質量怎麼樣 瀏覽:459
公司代理費用多少 瀏覽:421
女人跑美容養生市場穿什麼衣服好 瀏覽:646
信息技術公司推廣費怎麼入賬 瀏覽:198
沈陽如何找工作信息中心 瀏覽:852
延遲程序怎麼寫 瀏覽:934
網上數據標識工作要哪些能力 瀏覽:770
光輝迪迦的數據是多少 瀏覽: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