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油氣聚集區水體的石油污染
5.1.1區內水體的基本情況
黃河是黃河三角洲地區最主要的地表河流,黃河自利津縣南宋鄉進入東營市區至入海口約188km,平均年徑流量317億m3,年內分布極不均勻,汛期(7~10月)徑流量佔全年的63%,達199億m3。非汛期內徑流量只有118億m3,枯水期常常出現斷流現象,並且斷流時間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對該地區工農業用水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除黃河以外,區內大小入海河流20餘條,其中主枯岩要的有15條。黃河以北有神仙溝、挑河、草橋河、潮河等沿海河流,大多自南向北流入渤海灣,河道順直,無大的支流。黃河以南有廣利河、廣蒲河、溢洪河、支脈河、小清河、淄河等,這些河流大多由西向東流入萊洲灣。這些河流多系人工開挖,用於排鹼、排澇和排污。
圖5-1石油污染源分布示意圖
黃河三角洲地區淺層地下水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在形成過程中一方面受黃河側滲和下滲的影響,另一方面受海洋潮汐頂托、淹沒作用的制約,受鹽土體和海水的影響形成近代黃河三角洲高礦化度地下水的主要特徵。因此區內大部分地區(小清河以北)為鹹淡水重疊區及全鹹水區,基本不適於飲用。水化學類型比較復雜,主要為重碳酸氯化物-鈉鎂型、重碳酸氯化物-鈉鈣鎂型、氯化物硫酸鹽-鈉鎂型、氯化物-鈉鈣鎂型和氯化物-鈉型水,礦化度大於2g/L,多數大於5g/L,沿海地區分布有大於50g/L的鹵水。區內主要的全淡水區分布於小清河以南山前地帶,面積420km2,約占東營市面積的5%。水化學類型以重碳酸型水為主,礦化度0.5~1.5g/L,pH值在7.0~8.5之間,是生活、農業用水的良好水源。有關區內地下水更為詳細的情況見前一章節的水文地質條件部分。
為解決東營地區用水問題,調節黃河枯水季節水資源短缺而修建的各種類型水庫10餘座。其中大型水庫一座,庫容量1.14億m3;中型水庫6座,庫容量1.6億m3;小型水庫11餘座,蓄水總量可達3.02億m3,基本上滿足東營市目前的用水需求。
根據黃河三角洲地表水分布的基本格局,全局(勝利石油管理局)所排工業廢水主要分四路,最終排入渤海。孤島地區廢水經神仙溝排入渤海灣;河口地區廢水經挑河排入渤海灣;東營地區廢水經廣利河排入萊洲灣。孤島採油廠和樁西採油廠屬濱海灘塗油田,工業廢水主要經過各排澇站提升泵,直接排入萊洲灣和渤海灣。因此受納油田污水的河流主要有挑河、神仙溝、支脈河、廣利河、溢洪河,此外還有武家大溝、廣蒲河兩條比較小的河段。
以下為納污各河流域的概況(見表5-2)。
1.挑河流域概況
挑河主要位於東營市河口區境內,從利津縣的集賢、神廟自南而北由新刁口入渤海灣,全長32.6km,流域面積504km2。1974年開挖,形成以排澇、防洪和排污為主要功能的河流。匯入挑河的污水主要為河口採油廠的採油廢水、生活污水和地方工業企業廢水及生活廢水。
2.神仙溝流域概況
神仙溝位於東營市河口區孤島油區境內,最初是承擔黃河分流行水,自1979年黃河由清溝入海後,神仙溝不再承擔黃河水的分流入海責任,其下游功能完全變為排污河道。全河長54km,流域面積250km2,流域內的主要廢水污染源是孤島、樁西採油廠的採油廢水、生活廢水以及地方工業廢水及生活廢水。
3.支脈河流域概況
支脈河源於山東高青縣,流域面積1338km2,全河長112.5km,流經東營區和廣饒縣交界處進入萊洲灣,該河功能主要用於排澇。受納石油化工開發總公司、純梁首站、王家崗聯合站及勝利發電廠等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
4.廣利河流域概況
廣利河發源於墾利縣勝坨鄉王營,全長47.8km,流域面積844km2,最大排澇能力148m3/s。廣利河流域內匯入的主要污水為西城區的生活污水、東辛採油廠、現河採油廠、動力機械廠、勝利採油廠的工業廢水及地方工業企業廢水。
5.溢洪河流域概況
溢洪河起源於墾利縣崔家莊子,全長47.9km,流域面積2130km2,最大排澇能力110m3/s。流域內匯入的主要污水為勝利採油廠、東辛採油廠及鑽井集團公司的生產、生活廢圓改水和地方工業企業生活廢水。
表5-2勝利石油管理局主要納污河流及排污企業
5.1.2主要的污染部門及排污種類
由前面區橘敗判內的經濟概述部分介紹可以看出:區內經濟的主體是石油經濟,對水體的影響也主要是石油企業的工業廢水排放。
企業工業廢水排放的具體情況如下:
1.主要工業污染行業
石油開采過程中,以採油產生的廢水最多。採油與煉化兩大部門構成了主要污染部門。採油部門等標污染負荷比為74.85%,是第一工業廢水污染行業。煉化部門僅次於採油部門,等標污染負荷比為17.36%,是第二工業廢水污染行業。兩者等標污染負荷累計百分比為92.21%。油水井作業過程中,也可產生廢水,由於一般都進干線,實行無污染作業,所以僅有少量廢水排入井場土池中。1993年全局作業部門等標污染負荷比僅為0.24%,是工業廢水污染最小的部門(圖5-2,圖5-3,表5-3)。
圖5-2主要工業污染部門
圖5-3各類廢水排放達標率
表5-3主要工業污染部門評價表
2.石油行業主要的污染企業
全局工業廢水主要污染企業有5個,其中4個是採油廠。現河採油廠等標污染負荷比為41.59%,是第一工業廢水污染企業。其餘按等標污染負荷比為大小順序依次是:石油化工開發總公司、東辛採油廠、孤島採油廠和孤東採油廠,其等標污染負荷比依次是17.36%、12.89%、10.24%和6.63%。以上5個單位的等標污染負荷累加比達88.71%,是主要的工業廢水污染企業。
3.主要污染物排放種類
表5-4列出11項污染物的等標污染負荷,從表中可以看出,揮發酚等標污染負荷比最高,為51.63%,是第一污染物。石油類等標污染負荷比為32.78%,是第二污染物,化學需氧量等標污染負荷比為12.99%,是第三位污染物。三者等標污染負荷累加負荷比達到97.40%,是主要污染物。懸浮物、硫化物、氰化物、銅、鉛、汞、鋅和六價鉻八項污染物相對污染較輕,等標污染負荷比總和僅為2.6%。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種類比例如圖5-4。
表5-4石油企業工業廢水主要污染物評價表
① 含Cu、Pb、Hg、CN-、Zn和Cr6+六項污染物。
圖5-4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種類
5.1.3地表水體的納污狀況
區內的挑河、神仙溝、支脈河、廣利河、溢洪河、小清河、渤海灣7個主要水系的11條河流是主要的納污水系(圖5-5),共接納全局19個主要排污口外排工業廢水1075.36萬t,佔全局工業廢水外排總量的69.96%。接納污染物4456.23t,佔全局工業廢水中污染物總量的53.59%。其中含化學需氧量3065.09t,石油類545.84t、懸浮物820.95t、揮發酚17.45t、硫化物2.17t,分別佔全局工業廢水中同種污染物總量的67.16%、94.80%、26.03%、96.20%和76.95%。
在上述7個主要的納污水系當中,支脈河、廣利河、小清河水系和渤海灣又是其中最主要的納污水體,1993年,接納來自19個主要排污口的工業廢水941.47萬t,占納污水體接納工業廢水總量的87.55%。接納污染物3662t,占納污水體接納工業廢水污染物總量的82.18%。支脈河水系接納工業廢水量最大,為549.9萬t,接納污染物1769.66t,其中含化學需氧量1238.22t、石油類153.89t、懸浮物366.78t、揮發酚10.3t、硫化物0.88t,是第一大納污水體。各納污水體接納工業廢水污染物狀況詳見表5-2。
5.1.4區內水體環境質量狀況評價
1.地表河流
(1)黃河
區內最主要的地表河流黃河水質較好,根據東營市環境保護監測站多年的監測結果,除了黃河特有的懸浮物含量較高外,絕大多數化學元素均在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88)三類水范圍以內,另有COD和石油類含量超過五類水質標准。說明黃河入海處的水質雖好,能夠滿足飲用水源的要求,但已經受到石油等有機物的輕微污染。
黃河綜合污染指數為2.97(見表5-5)。
表5-5黃河綜合污染指數評價表
結論:黃河水質尚好,能滿足飲用水源需要,但已經受到石油等有機物的輕微污染,今後應引起高度重視。
(2)廣利河
廣利河的所有監測斷面化學需氧有機指標在枯、平、豐三個水期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為4.096倍。所有監測斷面的氨氮在枯水期全部超標,最大超標倍數2.67倍。BOD5和總磷只在枯水期的個別斷面超標,超標倍數分別為0.814和0.48倍。石油類除了豐水期各斷面沒有超標現象外,其餘兩個水期的個別斷面上有超標現象,最大超標倍數為8.21倍。
圖5-5地表水系污染程度示意圖
另據1999年度對廣利河水質監測結果最新資料,廣利河小趙家斷面CODcr、揮發酚2項指標超標,超標率分別為100%、33.3%;廣利河沙營斷面CODcr、CODmn、DO、BOD5、揮發酚、油等6項指標超標,超標率分別為100%、83.3%、66.7%、100%、66.7%、83.3%;廣利河廣利港斷面CODcr、CODmn、BOD5、揮發酚、油、氯化物、pH值等7項指標超標,超標率分別為100%、100%、100%、66.7%、83.3%、100%、33.3%。從三個斷面的超標情況可以看出,上游小趙家斷面超標項目少,而中、下游沙營、廣利港斷面則超標項目較多,這主要是由於西城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的排入造成的。廣利河三個斷面水質均劣於V類水。小趙家沙營、廣利港斷面的綜合污染指數分別為7.52、27.07、15.78。
結論:廣利河水質有機污染已經相當嚴重,不及時治理有加重趨勢。造成廣利河水質有機污染嚴重的主要污染源是西城區的大量生活污水、東辛採油廠的採油廢水以及沿岸地方企業廢水。
(3)支脈河
支脈河水質CODcr所有監測斷面在枯平豐三個水期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為3.36倍。BOD5在平水期有兩個斷面超標,超標倍數分別為2.835倍和1.438倍;石油類在枯水期的廣利蝦場南一個斷面超標,超標倍數為1.51倍。
1999年度王營斷面的最新資料:超標指標有CODcr、CODmn、DO、BOD5、揮發酚、油,超標率分別為100%、75%、50%、50%、25%、75%。綜合污染指數為12.1。已達到嚴重污染。
結論:支脈河已達到嚴重污染,污染項目增多,造成污染的原因是污染主要來自上游高青、博興縣的工業、生活污水及王家崗聯合站純梁首站等所排入的工業廢水及地方企業所排入的各類廢水。
(4)小清河
根據1999年度對小清河石村、三岔斷面的監測結果可知:小清河石村斷面有7項指標超標,其中CODcr、CODmn、BOD5、揮發酚等4項指標超標率為100%,其他3項指標超標率分別為DO83.3%、汞83.3%、石油類16.7%;小清河三岔斷面有6項指標超標,其中Cl-、CODcr、CODmn等三項指標超標率為100%,其他3項指標超標率分別為BOD583.3%、揮發酚33.3%、石油類16.7%;石村和三岔斷面的污染指數分別為36.2和35.9。
結論:小清河水質各監測斷面均劣於V類水,已失去水體功能。
(5)廣蒲河
廣蒲河水質1999年以前超標因子為化學需氧量、氨氮、砷。
1999年度廣蒲河東王路斷面超標指標為CODcr、CODmn、DO、BOD5、油,超標率分別為100%、75%、75%、50%。綜合污染指數為24.3。
結論:廣蒲河已達到嚴重污染。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石化總公司、總機械廠、勝利發電廠所排工業廢水及六戶鎮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
(6)淄河
淄河發源於淄博市臨淄區,流經廣饒縣境內,在三岔河口上游匯入小清河。1999年度對淄河西水、小營兩個斷面的檢測結果表明,淄河西水斷面CODcr、CODmn、BOD5、揮發酚、鉛、油、DO等7項指標超標,超標率分別為100%、100%、100%、80%、20%、40%、100%;淄河小營斷面DO、CODcr、CODmn、BOD5、揮發酚、油等6項指標超標,超標率分別為25%、100%、100%、50%、25%、25%。
結論:水質均劣於Ⅴ類。淄河西水、小營兩個斷面的綜合污染指數分別為143.1和16.1,達到極嚴重污染程度,已失去水體功能。主要接納臨淄區工業、生活廢水。
(7)溢洪河
溢洪河所有監測斷面的化學需氧量在枯、平、豐三個水期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5.215倍。氨氮在枯豐兩個水期個別斷面超標。溶解氧在豐水期的個別斷面上超標,超標倍數1.26倍。石油類只有豐水期的個別斷面超標,超標倍數為0.79倍。
結論:溢洪河水質也遭到嚴重的有機污染,造成有機污染嚴重的原因是由於勝利採油廠、東辛採油廠、墾利煉油廠等工業廢水及生活廢水。
(8)挑河
挑河化學需氧量在所有監測斷面的枯、平、豐三個水期都超標,超標倍數3.904倍;其他有機污染指標氨氮、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在枯水期和平水期中的個別斷面超標,超標倍數分別為1.28倍、3.96倍和0.272倍。
結論:挑河已經受有機污染。造成挑河水質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河口採油廠的採油、生活廢水及地方企業廢水。
(9)神仙溝
神仙溝化學需氧量在所有斷面的枯、平、豐三個水期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為13.72倍。其他有機污染指標:氨氮在枯水期所有斷面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0.56倍;總磷在枯水期有一個斷面超標,超標倍數為1.75倍,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在枯、平、豐三個水期基本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分別為9.0和7.3倍。污染指標石油類在枯、平、豐三個水期基本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為1.68倍。
結論:神仙溝水質污染相當嚴重。造成神仙溝水質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軍馬造紙廠、樁西採油廠、孤島採油廠工業及生活污水。
(10)武家大溝
武家大溝有機污染指標化學需氧量在三個水期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為1.93倍,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有一個水期超標,超標倍數分別為0.027和1.305倍。
結論:武家大溝水質污染比其他河流輕,屬有機污染類型。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現河採油廠的王家崗站所排的採油廢水及附近的地方企業排放的廢水。
2.油田淺海海水
勝利油田淺海灘塗地下油藏豐富,是重點開發區之一,這個區域又是我國的傳統漁場,是渤海經濟魚蝦、貝類產卵孵化和育肥的良好場所和水產養殖基地。在石油開采過程中,石油類等污染物會對近海水造成一定影響。此外,河流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向大海,對近岸海域的水質也有較大的影響。
為了全面了解油田淺海水的質量狀況,勝利油田曾在1989年組織了《勝利油田開發建設與淺海灘塗石油勘探開發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及研究》課題,對淺海海域的水質及淺海灘塗底質的污染狀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與評價。當時的海域調查范圍北起馬頰河口,南至濰河口,海域的經緯度范圍為117°58.3′~119°30.1′E,37°11.6′~38°50.6′N。淺海調查海域包括0~15m等深線水域,共設12條斷面,大面觀測站49個。49個大面觀測站中包括3個連續觀測站,對有關水質參數每隔兩小時測一次,歷時24小時連續監測。淺海調查時間在枯水期(5月)和豐水期(8月)各進行一個航次。淺海水質調查的采樣層次是水深小於10m者,只採表層,水深10~15m者,采表底兩層。評價方法採用1990年3月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研究所《中國近海水質評價方法研究報告》所推薦的方法,評價標准用海水水質標准GB3097—82中第一類海水標准。海水質量分為4個等級:A、B、C、D,A、B、C級大致相當於一類、二類、三類海水,劣於三級海水者屬於D級。除了排污口以外,任何海域不允許D級海水存在(圖5-6)。
海水水質評價結果為:
(1)單項海水水質等級
COD:超標站位1個,位於神仙溝口,超標率1.7%,僅神仙溝口潮間帶出現D級水質,並影響到附近淺水域,使其水質等級為C級到B級,其餘評價海域COD水質均為A級。
石油:超標站位7個,其中6個在潮間帶,一個在小清河附近,超標率12%。石油類在海域里造成的局部污染是明顯的,尤其突出的有兩處,一是神仙溝口潮間帶,二是旺河口與小清河口潮間帶。石油的水質等級最差的出現在神仙溝口,為D級。孤東、小清河口潮間帶均為B級。
揮發酚:揮發酚的超標站位主要在孤東和神仙溝口的潮間帶,超標站位3個,超標率11.5%。挑河口、神仙溝口、黃河口、小清河、旺河口一直到萊洲灣底部一帶沿岸區域水質均為A級。
圖5-6油田淺海海水水質分區圖
(2)綜合海水水質等級
將兩個水期的平均結果做出綜合水質等級評價,水質最差的地方是在神仙溝口的潮間帶,其主要污染物是石油和COD,尤其是石油超標較高。B級水質在靠近潮間帶的一小塊區域以及廣利河口潮間帶區域,潮下帶就基本是A級水質。調查區絕大部分區域的水質屬於A級,即一般的一類海水水質。
由於底質能很好地反映出水域環境的污染狀況和污染歷史,此次調查除了海水水質以外,對淺海灘塗的底質污染狀況也進行了相應的評價。
(3)淺海、灘塗底質狀況
通過對淺海、灘塗地質調查發現:除了孤東油田潮間帶底質超標以外,其他區域的灘塗及淺海底質均未超標。孤東油田受油污染存在灰黑色稀泥的底質寬度約100m。從污染程度上看極其嚴重,石油污染超標40倍,硫化物的污染超標2.5倍,酚和有機質的含量也是全區最高值。從污染發展的速度來看:1986年10月勝利油田對孤東油田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時,該區域底質質量尚好,無超標項目,也未見明顯的油污染。目前狀況顯然是1986年以後油田排出的污水中的石油在灘塗的底質上迅速積累所致。
此外,通過對整個區域底質污染指數分析可以發現:灘塗的污染指數最小,淺海近岸底質的指數大於灘塗,而小於離岸較遠的淺海。顯示出底質污染指數由灘塗向深水方向遞增的條帶狀分區現象(這一點與淺海海水水質條帶分區正好相反),這一方面反映了石油等污染物入海後主要是隨細懸浮物輸移到水動力較弱的海域沉積下來的的趨勢;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灘塗近岸水淺,水交換充分,氧化電位高,污染物不易形成所致。
總之,通過此次對黃河三角洲海岸帶淺海水質及底質的全面調查可以看出:1989年時海水污染主要是在孤東油田的近海,由於油田瀕臨海邊,排澇站直接將水排入海內,對海水影響較大,但污染僅限於潮間帶,特別是神仙溝口和廣利河口水質較差,除此之外大部分地區淺海水質基本上屬於一般一類海水水質。
10年以後,通過收集到的1999年度對近岸海域的水質監測資料,根據GB3097—1997標准進行評價,另外根據海域功能區的不同,分別採用Ⅲ類標准、Ⅱ類標准進行評價,其中東營港、渤海埕島石油開發區按Ⅲ類標准進行評價,其餘按Ⅱ類標准進行評價。近海海域水質狀況評價結果見表5-6。
表5-6近海海域水質狀況評價結果表
通過1989年和1999年對海水水質的評價對比,盡管評價所採用的標准有所不同,超標項目也無法進行有效對比,但總體上1989年大部分區域的淺海海水屬於一般的一類海水水質,主要污染區域孤東油田潮間帶也多為二級海水水質,而1999年調查區海水水質狀況多為三級水質,污染有所加重,污染區域也有擴大的趨勢,應引起高度重視,防止污染的進一步擴大和加重。
結論:自1986年以來,淺海海水污染有所加重,污染區域也有擴大的趨勢。
3.地下水
黃河三角洲局部地區淺層地下水污染元素含量超過家庭飲用水標准,污染嚴重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排污河道沿岸、城鎮和工業集中區。此外東營市地勢偏低,受外來污水影響嚴重,據監測,東營市地下水污染主要是淺層地下水污染,以石油、揮發酚、COD為主,以廣饒縣南部淺層淡水分布區的地下水污染對人危害最大。尤其淄河沿岸地下水,局部地區肉眼可辨水顏色發黃、發黑。另外,在淺層地下水中,農葯殘留也有檢出,據1992~1995年的檢測結果,主要有樂果(檢出值0.4~12mg/dm3,)、「六六六」(檢出值0~0.18mg/dm3)、DDVP(檢出值0.3~10.5mg/dm3)、「四〇四九」(檢出值0.1~0.5mg/dm3)。人們正逐漸意識到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品嘗到了人類自己釀成的苦果,因為已經發現了可能與地下水污染或者與早期污水灌溉有關的可疑病區,肝大、癌症發病率高(圖5-7)。
圖5-7淺層地下水質量分區示意圖
(1)淄河沿岸地下水的污染
淄河是一條重度污染河流,由於兩岸淺層地下水開采強度大,因而淄河的污水對地下水有較強的補給作用,造成沿岸地下水嚴重污染,近岸地帶地下水具有異味,顏色呈黃灰色,60m以上的淺層地下水已不能飲用。
據垂直淄河布設的地下水取樣點分析資料,主要污染物為揮發酚、油,並且砷和六價鉻也有檢出,揮發酚超過飲用水標准4.5~4.7倍。地下水的污染程度隨著距淄河的距離加大而減小,污染區分布在淄河西岸梧村—皂戶李—黃丘—白兔丘一帶和東岸西朱營—楊庄—李璩—郭辛一帶的臨河地區,面積約32km2。污染區沿淄河呈條帶狀展布,寬度2~3km,污染區邊界距淄河的距離一般為1.0~1.5km。區內淺層地下水中石油類的含量一般為0.18~0.50mg/L,超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COD的含量一般為0.90~2.00mg/L,最高為8.68mg/L,超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另外,區內淺層地下水中Cr6+和Mo的檢出率較高,Cr6+的檢出率約為40%,含量一般為0.005~0.025mg/L。Mo的檢出率約為80%,含量一般為0.001~0.005mg/L(見表5-7)。
表5-7淄河沿岸地下水污染監測斷面水質分析成果表
未污染區分布在距淄河較遠的呈羔—大張—晉王一帶和大張淡—西營一帶,面積約109km2。該區距淄河較遠,淺層地下水僅受到輕微污染。該區淺層地下水中COD的含量一般為0.87~1.17mg/L,Cr6+含量一般為0.008mg/L。Mo含量一般為0.001~0.002mg/L,它們的含量均低於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該區淺層地下水基本滿足人畜供水水質要求(圖5-8)。
圖5-8淄河沿岸地下水污染評價分區示意圖
區內中深層地下水基本未受污染,水質良好,僅個別村莊因開采中深層地下水造成串層污染,其污染呈點狀,污染范圍較小。這些污染點主要分布在南部淄河沿岸的楊庄、趙庄、明庄和北部的王昌屋子、常徐庄等村。南部發生串層污染的深井距淄河的距離都小於200m,它們均開鑿於20世紀80年代初,井深小於160m,其主要污染物為石油類和Cr6+,石油類的含量一般為0.44~1.06mg/L,超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Cr6+含量一般為0.01~0.02mg/L。北部中深層地下水污染也是由上部鹹水串層污染引起。
(2)小清河沿岸地下水的污染
小清河為嚴重污染河流,受小清河水影響,兩岸淺層地下水已受到較嚴重的污染,地下水檢出有機化合物58種,有31種直接來源於工業廢水和小清河水,個別取樣點苯並(A)芘和CCL4濃度已分別超過我國生活飲用水標准幾倍乃至上百倍,污染程度嚴重。淺層地下水污染本質為有機化合物的污染,已有研究成果表明,潛水含水層縱向彌散度為0.42m,小清河污染物質向潛水擴散速度1年約2.8m,現淺層地下水污染范圍已達500m左右。小清河在枯水期、平水期排泄兩岸地下水,僅在豐水期對淺層地下水有短期的補給,因此,小清河對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通過污染物質的彌散作用。另一個污染途經則是小清河污水灌溉,據調查,小清河兩岸仍有污水灌溉區,這加劇了地下水和土壤以及糧食作物的污染。
(3)黃河三角洲平原區地下水污染現狀
小清河以北的黃河三角洲平原區是勝利油田主要石油開發區,東營市的主要工業企業也在區內,地下水亦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以取樣點資料分析,地下水污染帶主要分布於地表污染源附近,在遠離污染源的地帶,地下水受污染程度較輕。主要污染物為油、揮發酚和重金屬鎘、鉛、六價鉻,如表5-8。
結論:區內主要是淺層地下水受到污染,主要污染物是大腸菌群、細菌總數、石油類、COD和氨氮,其中以大腸菌群、石油類和總磷最為嚴重。污染嚴重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排污河道沿岸、城鎮和工業集中區,其他地區污染輕微。相比之下深層地下水受污染程度較小,超標項目主要是石油類和揮發酚。但在該區內,由於地下水的開發利用較少,對地下水的污染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現在的監測工作也做得較少。
4.水庫
區內水庫的水質總體上良好,基本未受到石油開發帶來的負面影響。通過對辛安水庫、廣南水庫、孤東水庫、廣北水庫、孤北水庫、耿井水庫、民豐水庫水質的檢測結果,其pH值范圍在7.69~8.42,其最高值雖然接近8.5標准但尚未超過,基本屬於中偏鹼性水質。雖然各水庫水源來自黃河,但由於儲水時間較長,又受地表含鹽量高的影響,使各水庫水質酸鹼度增加,尤其是耿井水庫。各水庫中有機污染物都有檢出,揮發酚和氰化物檢出率不低於80%,但均低於國家地面水1類水標准。水庫水質中值得注意的是微生物污染問題,國家Ⅲ類水質標准規定,總大腸桿菌群數為1萬個/L,廣北水庫大腸菌數高達3萬個/L。這種現象明顯說明受人為影響嚴重,居民生活、放牧是造成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原因,需要凈化消毒處理才能作為飲用水。
結論:區內水庫的水質總體上良好,基本未受到石油開發帶來的負面影響,水庫水質中值得注意的是微生物污染問題。
表5-8黃河三角洲平原區淺層地下水污染監測數據
B. 山東東營的特點,值得贊美的地方有哪些
位置面積〕東營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東營市境內流入渤海。東營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118°07 ′~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4公里,總面積7923平方公里。
〔建置〕東營市建市前的歷史主要沿廣饒 、利津、墾利3縣歷史追溯。位於市域南部的廣饒縣歷史悠久,五千多年前就有人 類居住,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縣;位於市境西部的利津縣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鎮升置利津縣;位於市境北部的墾利縣境大部系黃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墾區抗日民主政權的基礎上建立墾利縣。至建市前,3縣的建置、隸屬迭次變更。
1961年4月,華北石油勘探處在原廣饒縣辛店公社東營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華八井,獲日產8.1噸工業油流。從此,拉開華北石油會戰的序幕。1962年9月23日 ,在東營構造上打的營2井獲日產555噸油流,為當時全國日產量最高的油井。為紀念打出這一高產油井之日,勝利油田始稱「九二三廠」。隨著石油勘探開發會戰的深入發展,東營村一帶逐步形成由會戰指揮部和一些二級單位機關及後勤單位組成的礦區城鎮,人們稱之為「基地」。1965年3月,為支援石油會戰,經中共山東省委批准,惠民地委決定成立縣級工作機構--中共惠民地區東營工作委員會和東營辦事處,並組織一批為礦區服務的商業、金融、郵電等機構。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廠更名為「勝利油田」。為適應勝利油田發展和開發建設黃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8月山東省政府向國務院請示成立省轄畝氏地級市--東營市,同年11月10日國務院以〔82〕國函字249號文件批復了省政府請示,劃原惠民地區的墾利、利津2縣,廣饒縣的4個公社,沾化縣的4個公社,博興縣的1個公社和3個大隊,成立省轄地級東營市。1983年8月30日迅好散,國務院以〔83〕國函字175號文件批復了山東省政府請示,把廣饒縣劃歸東營市。1983年10月15日,召開東營市成立慶祝大會,東營市委、市政府正式掛牌辦公。
東營市域由廣饒、利津、墾利3縣全境和博興、沾化2縣的一部分鄉鎮組成。建市初,全市劃為東營、牛庄、河口3個區,廣饒、利津、墾利3個縣,3個鎮、55個人民公社,1780個生產大隊。1984年撤社改鄉、撤隊改村。1987年6月,牛庄區與東營區合並為東營區。2000-2001年,進行鄉鎮規模調整,撤、並了一些鄉鎮。至2003年底,東營市轄東營、河口2個區,廣饒、利津、墾利3個縣,23個鎮、13個鄉、7個街道辦事處,160個居民委員會,1774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2003年,全市總人口1768116人,其中農業人口960693人,非農業人襪肢口807423人。人口出生率8.40‰,人口死亡率4.6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79‰。計劃生育率為99.5%,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7.2。
〔民族〕全市有36個少數民族,共4434人,佔全市總人口的0.25%。其中地方771人,勝利石油管理局3613人,石油大學50人。
東營市不僅「人傑」而且「地靈」。黃河三角洲資源豐富,素有「金三角」之稱。至2002年底,勝利油田共發現油田69個,氣田2個,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2.9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382.4億立方米;投入開發油田67個,動用地質儲量35.3億噸,動用程度82.3 %。共有油井2萬多口,累計生產原油7.7億噸,生產天然氣349.88億立方米。沿海淺層鹵水儲量2億多立方米,深層鹽礦、鹵水資源主要分布在東營凹陷地帶,推算儲量達1000多億噸。煤的發育面積約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於廣饒縣東北部、河口區西部,尚未開發利用。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渤海灣南新戶、太平、義和、孤島、五號樁地區及廣饒、利津部分地區,地熱異常區1150平方公里。土地資源豐富,人均土地6�85畝,是山東省人均土地的2�6倍;並且黃河以其獨特的「填海造陸」功能,不斷為東營市營造新的陸地。生物資源中,木本植物44科,79屬,179種(含變種);浮游植物116種,蕨類植物4種;畜禽類約11科20餘種40多個品種;鳥類48科270種,其中國家一類保護鳥類7種,二級保護鳥類33種;水生動物有641種,其中有淡水魚類108種、海洋魚類85種,有「百魚之鄉」之稱 。
在中國的城市之林中,東營市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城市。20年間,東營人在一張白紙上,畫出了最新最美的畫圖,經濟社會發展之快令世人刮目相看。2002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幅度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540.3億元,是1983年的8.35倍,年平均增長11.82%;其中地方國內生產總值248.94億元,是1983年的12.3倍,年平均增長14.1%。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第一產業得到穩定發展,第二產業逐步調整提高,第三產業迅速發展。2002年,全市完成第一產業增加值32.96億元,是1983年的2.61倍,年平均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417.37億元,是1983年的9.74倍,年平均增長12.73%;第三產業增加值89.97億元,是1983年的18.16倍,年平均增長16.48%,是三次產業中增幅最高的;三次產業的比例由1983年的9.08:72.74:8.18變化為2002年的6.1:77.2:16.7。開發黃河三角洲,是山東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兩大跨世紀工程之一。「發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已在九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上正式列入國家「十五」計劃綱要。2003年,山東省政府批准,在黃河三角洲(東營)建設山東省加工製造業基地。「信用東營」和「數字化東營」建設進展順利。
東營市已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友好往來關系。先後與美國得克薩斯州米德蘭市和韓國江原道三陟市結為友好城市。被聯合國工發組織確認為「國際綠色產業示範區」。加入了世界能源城市夥伴組織。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日益擴大,重點建設碩果累累。1983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僅為8.5億元,1990年為46.11億元。近三年來,全市招商引資取得豐碩成果,共引進招商項目10399個,科英電子等一批大的工業項目相繼落戶東營。2002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猛增至240.8億元,是1983年的28.3倍,年平均增長19.24 %,也是全市歷史上重點建設項目和投資額度最多的一年。20年累計完成投資1784.5億元。
交通運輸條件明顯改善。2002年全市公路貨運量4237萬噸,是1983年的8.31倍,年平均增長11.8%;公路客運量2341萬人,是1983年的20.5倍,年平均增長17.2%。已建成勝利和利津兩座黃河大橋。東青高速公路已與濟青高速公路連線。東營機場已經通航。東營海港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東營市交通運輸已構成立體發展格局。郵電業務總量達到11.13億元,移動用戶49.7萬戶,電話普及率達每百人33.6部,計算機互聯網用戶6.7萬戶。
教育、衛生穩步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2002年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數為17620人,比1983年增長407.1%,年平均增長8.92%;中等專業學校在校生為5104人,比1983年增長190.8%;普通中學在校生為151273人,比1983年增長102.14%。各類衛生技術人員8550人,比1983年增長53.6%。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2年末,全市在崗職工總人數30.81萬人,比1983年增長89.26%,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9282元,是1983年的19.7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0429元,是1985年的13.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3166元,是1983年的10.9倍。
城市建設起點高,投入大,風格獨特。建市後,市委、市政府從市域經濟的宏觀角度,統籌考慮城市規劃和建設。多次委託國內一流的規劃單位,編制和修改完善東營市的城市規劃。西城改造成較顯著,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東城在一片荒原上拔地而起,十幾年間已建成獨具風韻的現代化城市;三縣縣城徹底改變以「一條馬路一盞燈,一個喇叭全城聽」的舊貌,展現出新型城鎮風采;鎮村建設步伐加快,涌現出大王鎮、仙河鎮、孤島鎮等全國聞名的「明星鎮」和幾十個「明星村」。東營市的城市建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具有「散」、「新」、「雅」的特色。「散」,即東營市是在石油礦區的基礎上建設城鎮的,城市布局具有「組團式」特色,不同規模的城鎮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一般分布在黃河三角洲上;「新」,即東營市城市建設時間短,投入大,速度快,很多城鎮完全是按規劃在一片不毛之地拔地而起,沒有老城改造的包袱,城市面貌新;「雅」,即東營市的城市建設規劃起點高,布局合理,風格獨特,其「大水面、大空間、大綠化」的構思和「碧樹環繞,綠樹白樓」的格調,形成了清新雋雅的城市風貌,博得海內外人士的一致好評。
1999年6月,當時江 總 書 記,頂著炎炎烈日,自黃河中游的壺口開始,順黃河而行考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23日,江 總 書 記來到了黃河入海口處的東營市,在考察了黃河入海口、孤東海堤、仙河鎮、勝利計算中心、勝利油田辛斜160井場後,來到了美麗如畫的新世紀廣場。江 總 書 記瀏覽了新世紀廣場的景色及周圍別致新穎的建築群後,深有感觸的說:「在這不毛之地能把城市建得這樣,東營這個壓軸子戲好哇!真使我流連忘返。」江 總 書 記的這個評價,使東營人倍感親切和自豪。為了讓我們美麗的家園明天更美好,東營人民將與時俱進,永不停步,用心血和汗水譜寫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新篇章。
人數百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回族2101人、滿族1061人、蒙古族238人、土家族190人、壯族162人、苗族131人、白族129人;不足百人的民族有:朝鮮族、侗族、藏族、彝族、黎族、鄂溫克族、土族、普米族、傣族、瑤族、納西族、佤族、羌族、僳僳族、哈尼族、達斡爾族、裕固族、錫伯族、鄂倫春族、基諾族、水族、布依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京族、怒族、畲族、俄羅斯族、高山族。未識別的民族1個。
〔地質〕東營市地處華北坳陷區之濟陽坳陷東端,地層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和二疊系,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統及中生界三疊系。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東端)、車鎮凹陷(東部)、義和庄凸起(東部)、沾化凹陷(東部)、陳家莊凸起、東營凹陷(東半部)、廣饒凸起(部分)等。
〔地貌〕地勢沿黃河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為28米(大沽高程,下同),東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為11米,東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7000。黃河穿境而過,背河方向近河高、遠河低,背河自然比降為1/7000,河灘地高於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懸河」。全市微地貌有5種類型:古河灘高地,佔全市總面積的4.15%,主要分布於黃河決口扇面上游;河灘高地,佔全市總面積的3.58%,主要於黃
河河道至大堤之間;微斜平地,佔全市總面積的54.54%,是崗、窪過渡地帶;淺平窪地,佔全市總面積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於古河灘高地之間,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於微斜平地之中、緩崗之間和黃河故道低窪處;海灘地,佔全市總面積的27.05%,與海岸線平行呈帶狀分布。(東志)
〔氣候〕東營市地處中緯度,背陸面海,受亞歐大陸和西太平洋共同影響,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降水少,風速大,氣候乾燥,有「十春九旱」的特點;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降水集中,有時受受台風侵襲;秋季氣溫急降,雨量驟減,秋高氣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乾燥。主要氣象災害有霜凍、乾熱風、大風、冰雹、乾旱、澇災、風暴潮災等。境內南北氣候差異不明顯。多年平均氣溫12.8℃,無霜期長達206天,≥10℃的積溫約4300℃,可滿足農作物的兩年三熟。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佔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易形成旱、澇災害。2002年,全市平均氣溫13.8℃,較常年偏高1.0℃;年極端最高氣溫40.1℃,為近20年來最高記錄,極端最低氣溫-12.6℃;全市年平均降水量為356.1毫米,較常年偏少35.9%;年平均日照時數2714.3小時,接近常年。(劉敦訓)
〔河流〕黃河東營段上起濱州界,自西南向東北貫穿東營市全境,在墾利縣東北部注入渤海,全長138公里。黃河水徑流量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含沙量大。據利津水文站1950~2001年實測資料,黃河年均徑流量332.6億立方米,最大973.1億立方米(1964年),最小18.61億立方米(1997年);最大流量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為斷流干河;年均輸沙量8.36億噸,最大21億噸(1958年),最小0.16億噸(1997年)。90年代以來黃河年徑流量減少,經常出現斷流。1999年後,黃河水利委員會加大對沿黃地區引水的管理力度,斷流現象趨緩,2000~2002年實現了不斷流。2002年,黃河全年徑流量41.58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徑流量減速少87.5%。全市除黃河外共有骨幹排水河道30條。以黃河為分界線,黃河以南屬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陽河、泥河子、預備河,支脈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溝、廣蒲河、五干排,廣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東營河、老廣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豐河及其支流三排溝,張鎮河、小島河20條河流;黃河以北屬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馬新河,沾利河,草橋溝,草橋溝東幹流,挑河,神仙溝及其支流新衛東河10條河流。
〔海域〕東營市海岸線北起套爾河口,南至淄脈溝口,全長350.34公里,約佔山東省海岸線的1/9。「0」米至岸線灘塗面積10.19萬公頃。負10米等深線以內淺海面積4800平方公里。沿岸海底較為平坦,淺海底質泥質粉砂佔77.8%,沙質粉砂佔22.2%。海水透明度為32~55厘米。海水溫度、鹽度受大陸氣候和黃河徑流的影響較大。冬季沿岸有3個月冰期,海水流冰范圍為5~10海里,鹽度在30‰左右;春季海水溫度為12~20℃,鹽度多為22~31‰;夏季海水溫度為24~28℃,鹽度為21~30‰;黃河入海口附近常年存在低溫低鹽水舌。東營海域為半封閉型,大部岸段的潮汐屬不規則半日潮,每日2次,每日出現的高低潮差一般為0.2~2米,大潮多發生於3~4月和7~11月,潮位最高超過5米。易發生風暴潮災,近百年來發生潮位高於3.5米的風暴潮災7次。近海在黃河及其他河流作用下,含鹽度低,含氧量高,有機質多,餌料豐富,適宜多種魚蝦類索餌、繁殖、回遊。
〔土地資源〕全市土地總面積1188.49萬畝,人均佔有土地6.85畝,是山東省人均佔有土地的2.6倍。其中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及水域共820.97萬畝,占總面積的69.08%;居民點、工礦及交通用地106.49萬畝,占總面積的8.96%;未利用土地261.02萬畝,占總面積的21.96%。1855~1985年,黃河平均每年淤地造陸3~4萬畝;1985年後,因黃河來水量減少,造陸速度趨緩。
〔水資源〕當地水資源總量年平均5.3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4.47億立方米,多集中在夏季,大部分排入海洋,利用率較低。地下淡水資源為0.85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以南地區,其北為鹹水區。黃河是境內主要客水水源,1973~2001年黃河利津站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30.26億立方米,年際間豐枯變化較大。小清河多年平均入境徑流量為5.82億立方米,支脈河多年平均入境流量變2.82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鹵水、煤、地熱、粘土、貝殼等。至2002年底,勝利油田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2.9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382.4億立方米,其中約85%集中在東營市境內。沿海淺層鹵水儲量2億多立方米,深層鹽礦、鹵水資源主要分布在東營凹陷地帶,推算儲量達1000多億噸。煤的發育面積約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於廣饒縣東北部、河口區西部,因埋藏較深,尚未開發利用。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渤海灣南新戶、太平、義和、孤島、五號樁地區及廣饒、利津部分地區,地熱異常區1150平方公里,熱水資源總量逾1.27×1010立方米,熱能儲量超過3.83×1015千焦耳,摺合標准煤1.30×108噸。
〔生物資源〕農作物品種數百個,木本植物44科,79屬,179種(含變種),其中用材樹種主要有刺槐、毛白楊、旱柳、國槐、白榆等,經濟樹種主要有蘋果、梨、棗等;草場類植物有35科,84屬,93種;中草葯類植物300餘種,其中有採集價值的近70種;有浮游植物116種,蕨類植物4種。畜禽類約11科20餘種40多個品種,主要有豬、牛、羊、雞、家兔等;鳥類48科270種,其中國家一類保護鳥類7種,二級保護鳥類33種;水生動物有641種,其中有淡水魚類108種、海洋魚類85種;主要經濟魚品種有草魚、刀鱭、鯽魚、鯉魚、鱸魚、刀魚等。
總體上說,可以概括以下幾點:
一、東營市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東營市是適應黃河三角洲和勝利油田開發建設需要,於1983年10月成立的山東省轄地級市,轄東營、河口、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區和廣饒、墾利、利津三縣,人口180萬,總面積8053平方公里,是中國東部沿海土地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兼具沿海開放城市和西部內陸地區的優勢。勝利油田、石油大學(華東)和濟南軍區黃河三角洲生產基地座落在這里。
東營市也是國家規劃的黃河三角洲上的中心城市,位於山東省東北部、黃河入海口的三角地帶。近代黃河三角洲是黃河自1855年從徐淮流路奪山東大清河入海以來形成的新陸地,她以墾利縣寧海為頂點,北起套爾河口,南到支脈河口,面積5400平方公里,其中95%(5200平方公里)在東營市。加上其南部與泰沂山麓沖積平原相銜接的2853平方公里,構成東營市的全部行政區域。黃河三角洲地理區位優越,具有依河傍海的區位優勢。地處北緯38度上下,氣候適中,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光照充足,屬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從具體區位來講,位於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環抱的地理中心,北靠京津唐經濟區,東連山東半島開放城市,東北與大連隔海相望,向西輻射廣大內陸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黃河流域經濟帶的交匯點,也是聯接東北和中原兩大經濟區的重要紐帶。國家把黃河三角洲列為農業綜合開發區、全國新增的五大糧倉之一,批准東營市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山東省把黃河三角洲開發列為兩大跨世紀工程之一。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發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列入了國家「十五」計劃綱要。去年3月份,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中國投資促進處確定東營市為「國際綠色產業示範區」。
二、自然、人文景觀豐富
東營市境內既有年輕的黃河新淤地,也有古老的陸地。北部是新沖積的黃河三角洲平原,廣袤無際,清新壯麗,以自然資源豐富著稱;南部則是戰國時期齊國腹地——古代大軍事家孫武的故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文明史源遠流長。 (一)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獨特。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豐水年每年可攜帶10億噸沙入海,造陸3萬畝左右。一百多年來,在河、海、陸的相互作用下,這里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特地形地貌、生物種類繁多的完整生態系統,其自然環境寬松可塑,是自然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東營市有廣袤的土地資源,總面積1208萬畝,其中尚未開發的荒鹼地就有525萬畝,是中國東部沿海土地後備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有大面積的草場,其中天然草場56萬畝;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海岸線長350公里,灘塗面積180萬畝,分別佔山東省的1/9和2/3,負10米以上淺海面積4800平方公里,是山東發展淺海養殖潛力最大的地區,素有「百魚之鄉」和「東方對蝦故鄉」之美稱;有儲量巨大的地下礦產資源,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1.6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230億立方米,淺層鹵水儲量74億立方米,地下鹽礦儲量5900億立方米;還有開發價值較高的旅遊資源,潛在能量巨大的地熱能、風能、太陽能等。
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黃龍入海」的壯麗與「長河落日」的靜美,珠聯璧合,堪稱天下奇觀。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5.3萬公頃,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和越冬棲息、繁殖地,被聯合國列為世界13大濕地自然保護區之一。她是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基因庫」,分布著各種野生動物1524種,其中鳥類達268種。近20萬畝華北地區最大的平原人工刺槐林,成為黃河三角洲美不勝收的旅遊景點。總面積39平方公里的天鵝湖,圍壩周長24.9公里,庫容1.14億立方米,是長江以北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庫,成為鳥類棲息繁衍的良好場所。(二)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遺留下豐富的人文景觀。 東營市歷史悠久,文化淵源可追溯到人類的史前時代。境內考古發現的傅家、五村等遺址,說明早在57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自古以來,這里就是文明、富庶的地方。戰國時期,這里是齊國腹地。豐富的文化積淀,使這里地靈人傑,出現過許多歷史名人。「重商尚武」的齊文化培育出了傑出的軍事家、思想家孫武。源遠流長的魯文化,孕育了一大批經邦濟世仁人志士。西漢初期的歐陽生是《今文尚書》歐陽學的開創者;漢相倪寬與司馬遷共修《太初歷》,發展了中國歷法。境內現存有屬大汶口文化范疇的傅家遺址、春秋時期興建的柏寢台(亦稱桓公台)、南宋大殿等文化遺跡。南宋大殿始建於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原為「關帝廟」,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建市以來,積極發展群眾文化,建設了一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觀。黃河水體紀念碑,也稱《AGEPASS--黃河的渡過》,是一座由物體、行為和信息傳播三要素組合而成的大型觀念藝術作品,按黃河流向從5464公里的黃河源頭到入海口每隔5公里汲取水樣。
三、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迅速。東營市實施以基礎設施超前發展帶動黃河三角洲建設和發展的戰略,城市建設以及水利、電力、交通、通訊等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展,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投資環境日臻完善。我們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按照「組團式」城市的發展模式,突出「大空間、大水面、大綠地」的特色,加快建設完善東城,改造提高西城,推進東西城一體化。先後改造完善了30多條道路,形成了「十縱七橫」的主幹道路框架;建設了新世紀廣場、文化廣場、勝利廣場、歐式商貿城等一批「精品」工程及75個住宅小區,建成區面積達到58平方公里。加快實施東西城對接工程,規劃面積95平方公里,重點建設高標準的城市連接大道,擺布5萬畝的森林公園、會展中心等大型項目。積極探索經營城市的路子,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誰擔風險的原則,吸引外商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經營。實行了土地「五統一」管理,積極做好以地生財的文章。因地制宜大搞造林綠化,城市綠化率達到23.4%,人均佔有公共綠地11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熱率和燃氣氣化率均達到100%。同時,加快縣城和中心鎮建設,全市城市化水平超過50%。仙河鎮、大王鎮成為建設部小城鎮試點鎮,大王鎮被評為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啟用了東營機場,已開通至北京的航線,即將開通至上海、濟南、哈爾濱的航線。建成東青高速公路和利津黃河公路大橋,全市公路密度達60.5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之首。東營黃河公路大橋即將開工建設,完成了黃東大鐵路的專家評估論證工作。東營港一類開放口岸已建成1個5000噸和5個3000噸級泊位。電力、電訊事業名列全省前茅,電力成為全省供電量最大的地方電網之一。國內外通訊方便快捷,全市城鄉電話普及率居山東省首位。
近年來,東營市逐步探索出了符合東營特點的發展思路和辦法,形成了「啟動內力、藉助外力、凝聚合力、乘勢而上」的運作方式,深化了油地軍校結合,調動了全市上下抓經濟、促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了發展活力。「工業強市」、「科教興市」的戰略決策,使石油化工、鹽及鹽化工、造紙、機電、輕紡、建材、食品加工等工業門類得到較快發展,涌現出了一批實力較強的企業集團,推出了一批出口創匯產品。1999年實施「大開放、大招商、大發展」決策以來,引進外來投資項目8000多個,到位外來固定資產投資130餘億元。名列世界500強的日本三洋電機株式會社與東營合作總投資12億元的科英電子激光頭項目,日本海外協力基金投資69億日元的山東省農業最大利用外資項目,廣東俊富無紡布等總投資過億元的大項目成為新的發展亮點。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全市形成了糧棉、畜牧、水產、瓜菜、林果等五大主導產業,農業生產逐步向市場化、科技化、企業化、集約化方向發展。積極發展商業、餐飲服務、金融等第三產業,成為黃河三角洲的商貿、金融中心。大力扶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蓬勃興起的個體私營經濟成為黃河三角洲開發的一個新經濟增長點。大力實施產學研結合,招才引智。成立了高新技術投資擔保公司,設立了高新技術創業園,正在規劃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器」。先後與38家大院大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科技合作關系,聯建科研開發機構53家,引進聘用高層次人才435人,轉化高新技術成果88個。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4家,省級36家。黃河三角洲建設發展呈現出蓬勃向上的新局面。2001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01.5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地方211.5億元,增長15%;地方財政收入17.87億元,增長20.6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0億元,增長6.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60元,增長3%;農民人均純收入2981元,增長7.1%;完成進出口總值3.6億美元,比1999年增長4.65倍,兩年間在全省的位次由最後一位躍居第11位;實際利用外資730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4%。
C. 東營怎麼樣
東營市為山東省省轄市,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所在地,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範城市、國家雙擁模範城市、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示範城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東營市境流入渤海。地處北緯36o55′~38°10′,東經118°07′~119°10′之間。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千米,東西最大橫距74千米,總東營市轄區內除小清河以南廣饒縣所轄的367平方千米為山前沖積平原外,其他地區均為黃河沖積平原,是典型的黃河三角洲地貌。總體地貌特徵是沿黃河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為28米,東北部最低高程1米;西部最高高程為11米,東部最低高程1米。黃河東營段上起濱州界,自西南向東北貫穿東營市全境,在墾利縣東北部注入渤海,全長138千米。2003年,黃河全年徑流量191.3億立方米。全市除黃河外共有骨幹排水河道30條。以黃河為分界線,黃河以南屬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陽河、泥河子、預備河,支脈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溝、廣蒲河、五干排,廣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東營河、老廣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豐河及其支流三排溝、張鎮河、小島河20條河流;黃河以北屬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晌渣河、太平河,馬新河,沾利河,草橋溝,草橋溝東幹流,挑河,神仙溝及其支流新衛東河10條河流。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8℃,年極端最高氣溫41.9℃,年極端最低氣溫-23.3℃。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佔全年降水量的65%。無霜期長達206天,平均日照時數2692.5小時。
東營市建市前的歷史主要沿廣饒、利津、墾利3縣歷史追溯。廣饒縣歷史悠久,五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西漢高祖六年(前201)置縣;利津縣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鎮升置利津縣;墾利縣境大部系黃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墾區抗日民主政權的基礎上建立墾利縣。建市前3縣的建置、隸屬迭次變更。1961年4月,華北石油勘探處在原廣饒縣辛店公社東營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華八井,獲日產8.1噸工業油流,拉開華北石油會戰的序幕。1962年9月23日,在東營構造上打的營2井獲日產555噸油流,為當時全國日產量最高的油井。為紀念打出這一高產油井之日,勝利油田始稱「九二三廠」。隨著石油勘探開發會桐拿戰的深入,東營村一帶逐步形成了由會戰指揮部和一些二級單位機關及後勤單位組成的礦區城鎮,人們稱之為「基地」。1965年3月,為支援石油會戰,經中共山東省委批准,惠民地委決定成立縣級工作機構——中共惠民地區東營工作委員會和東營辦事處,並組建一批為礦區服務的商業、金融、郵電等機構。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廠更名為「勝利油田」。為適應勝利油田發展和開發建設黃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8月山東省政府向國務院請示成立省轄地級市——東營市,同年11月10日國務院批復省政府請局謹搭示,劃原惠民地區的墾利、利津2縣,廣饒縣的4個公社,沾化縣的4個公社,博興縣的1個公社和3個大隊,成立省轄地級東營市。1983年8月30日,又把廣饒縣劃歸東營市。1983年10月15日,召開東營市成立慶祝大會,東營市正式掛牌辦公。
2003年,全市總人口1768116人,其中農業人口960693人,非農業人口807423人。人口出生率8.40‰,人口自然增長東營市建市前的歷史主要沿廣饒、利津、墾利3縣歷史追溯。廣饒縣歷史悠久,五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西漢高祖六年(前201)置縣;利津縣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鎮升置利津縣;墾利縣境大部系黃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墾區抗日民主政權的基礎上建立墾利縣。建市前3縣的建置、隸屬迭次變更。1961年4月,華北石油勘探處在原廣饒縣辛店公社東營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華八井,獲日產8.1噸工業油流,拉開華北石油會戰的序幕。1962年9月23日,在東營構造上打的營2井獲日產555噸油流,為當時全國日產量最高的油井。為紀念打出這一高產油井之日,勝利油田始稱「九二三廠」。隨著石油勘探開發會戰的深入,東營村一帶逐步形成了由會戰指揮部和一些二級單位機關及後勤單位組成的礦區城鎮,人們稱之為「基地」。1965年3月,為支援石油會戰,經中共山東省委批准,惠民地委決定成立縣級工作機構——中共惠民地區東營工作委員會和東營辦事處,並組建一批為礦區服務的商業、金融、郵電等機構。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廠更名為「勝利油田」。為適應勝利油田發展和開發建設黃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8月山東省政府向國務院請示成立省轄地級市——東營市,同年11月10日國務院批復省政府請示,劃原惠民地區的墾利、利津2縣,廣饒縣的4個公社,沾化縣的4個公社,博興縣的1個公社和3個大隊,成立省轄地級東營市。1983年8月30日,又把廣饒縣劃歸東營市。1983年10月15日,召開東營市成立慶祝大會,東營市正式掛牌辦公。
2003年,全市總人口1768116人,其中農業人口960693人,非農業人口807423人。人口出生率8.40‰,人口自然增長率3.79‰。受教育程度:初中60645人,高中188066人,中專99061人,大學專科63848人,大學本科37204人,研究生1891人。性別構成:男性899053人,女性869063人,男女比例103.45:100。全市有少數民族36個、4455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回族,共2108人;其他百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滿族1068人,蒙古族239人,土家族192人,壯族164人,苗族131人,白族129人。
東營市位於渤海之濱,隔海與日本、朝鮮半島相望。北靠京津唐地區,南與青島、煙台、濰坊等城市組成山東半島城市群,是環渤海經濟區和黃河經濟帶的結合部,也是海陸連接東北和中原兩大經濟區的重要通道。距北京、天津、青島、濟南分別為400千米、300千米、250千米、200千米。鐵路南接膠濟鐵路,與「大動脈」京滬鐵路相連。公路交通形成以勝利黃河公路大橋和利津黃河公路大橋為樞紐,以東青高速公路、東港高速公路、辛河路、博新路等七縱五橫12條干線公路為骨架,縣鄉公路、油田生產專用路、農村公路縱橫交織的公路網路。全市公路總里程達4663.4千米,公路密度為58.9千米/百平方千米,提前實現了高速公路進入全省網、干線公路無三級路的目標。東營港有5000噸級泊位1個,3000噸級泊位3個,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航空交通初步形成,東營飛機場開辟東營至北京、上海兩條航線。郵政事業發展迅速,不斷拓展新業務,形成布局合理、四通八達的郵政通信網路。電信通訊設施完善,通信網路遍及市區、城鎮和農村,在全省率先建成小靈通無線市話網、電話市和覆蓋全市的寬頻網。2003年,全市局用交換機容量達到45萬門,固定電話用戶48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35.38部,全市移動用戶達84萬戶,互聯網用戶達到6.4萬戶。
東營市教育事業快速健康發展,初步建起相對完整的中等和高等教育體系。2003年,有普通高等院校6所,在校生2.43
萬人;普通高中24所,在校生3.74萬人;普通初中94所,在校生9.62萬人;小學252所,在校生12.79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100%;幼兒園760所,在園幼兒5.2萬人。有成人教育中心26處,年培訓10萬多人次。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取得新進展。2003年,全市組織實施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70項,其中省級73項,國家級27項。開發新產品38個,獲省科技進步獎勵24項,專利申請量1121件,專利授權880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強勁,全市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78家,新增17家。其中國家級7家,新增2家。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到690家,新增50家。3個項目被列入國家「863」計劃。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積極穩步推進全民健身工程,群眾性體育活動日益活躍,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8個單位被評為體育後備人才訓練基地。文化事業向縱深發展,群眾文化活動高潮迭起。市裡每年組織較大規模的廣場文化演出30多場。先後有30多件文化作品獲山東省精品工程獎,連續三屆獲全省「精品工程」組織工作獎。創作排演了大型現代呂劇《潮湧黃河口》;劇本《大海潮》、《老憨上任記》獲第三屆全國戲劇文學銅獎,劇本《書記還鄉》獲劇本獎。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大力構建農民健康保障體系,農村醫療衛生條件顯著改善,農民醫療保障水平明顯提高。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全面推開。城鎮醫療衛生設施齊全,醫療水平、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初步形成。2003年,全市擁有衛生機構118所,擁有床位8369張,衛生技術人員8987人,其中醫生3896人。先後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全省疾病控制先進市、無償獻血先進市。社會保障體系日臻完善。2003年,共為9156名企業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7547萬元,社會化發放率和准確率保持100%。為機關事業單位6993名離退休人員、2893名遺屬發放養老金和遺屬補助費11632萬元。為8890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1890萬元。全市凈增企業參保人員19638人。社會福利、救濟工作成效顯著。2003年,全市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對象8362人,發放保障金507.34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對象14455人,發放保障金717.3萬元,發放保障糧141萬公斤。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含敬老院)43個,床位3566張,集中供養五保老人2015人。
東營市城市發展總目標:創建卓越的生態城市。其中包括5個含義:接軌國際、充滿活力的開放之城;規模壯大,實力雄厚的中心之城;空間整合,彈性生長的有機之城;碧水綠脈,共生共榮的生態之城;清新舒暢,人居最佳的陽光之城。規劃框架:城市規劃區包括中心城城市規劃區和河口區城市規劃區。中心城城市規劃區范圍為:東至永青路,並包括廣南水庫、廣北水庫、廣利港、東營機場等規劃控制區域,西至郝純路,南至南二路以南3千米,北以勝坨至後苟公路為界,並將東營港納入規劃區,公路和沿界線所穿村莊用地均劃入規劃區范圍。總用地815平方千米。河口區城市規劃區范圍為:東到挑河以東100米,西至沾利河,南到六合鄉行政區界,北至濱孤路以北1000米,並將孤島、仙河、孤北水庫納入規劃區,總面積245平方千米。城市發展戰略:產業結構由資源型向多元化綜合型發展;壯大中心城規模,帶動黃河三角洲開發;構築現代化交通網路,形成大開放、大開發的格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高檔次服務業,尤其注重發展現代旅遊業。城市性質:山東加工製造業基地,以石油、石油化工、鹽化工為主導產業的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城市人口規模:近期(2005年)城市人口66萬人,其中中心城55萬人,河口區11萬人。遠期(2010年)城市人口80萬人,其中中心城65萬人,河口區15萬人。城鎮體系空間結構規劃:市域中部形成東營大都市圈,以中心城為核心,墾利、利津為衛星城;南部形成以廣饒-大王為核心,包括15處鄉鎮在內的南部城鎮群;北部以河口區駐地為核心,聯合東營港、孤島、仙河、義和等鄉鎮形成北部城鎮群。城鎮發展形成一條南北向為主的發展軸:即東營港-河口-墾利-中心城-廣饒大王。東營市中心城近期建設策略:近期東城主要向東、向北發展,西城向東、向南發展,同時重點加強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勝利工業園的建設,加強對接區中東營區行政中心、文化、教育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建設,加強東城區黃河路以北居住用地的建設,積極改善西城景觀環境,提高土地利用率,繼續增加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強整個中心城的公園、沿河沿路綠帶建設,努力實施碧水工程,完善和優化中心城布局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