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多選題,多選題主要從哪些方面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
主要是,A,網路建設,B,圖書館建設,C,熱線咨詢服務電話建設
B. 農業信息技術是在農業的哪幾個方面
農業信息化的主要內涵有以下六個方面。
1、農業生產管理信息化。包括農田基本建設、農作物栽培管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畜禽飼養管理等。目的是及時收集信息,幫助農戶解決生產管理問題。
2、農業經營管理信息化。及時准確向廣大農民提供與農業經營有關的經濟形勢、固定資產投資、物價變動、資金流向等各種信息,指導他們的生產經營活動。
3、農業科學技術信息化。收集並傳遞與農業生產、加工等領域有關的技術進步信息,包括農業栽培技術、畜禽養殖技術、農副產品加工技術以及農業科研動態。
4、農業市場流通信息化。提供農業生產資料供求信息和農副產品流通、收益成本等方面信息。
5、農業資源環境信息化。發布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資源和環境信息。如耕地、水資源和生態環境、氣象環境等信息。
6、農民生活消費信息化。向廣大農民提供生活消費方面的信息服務,介紹主要消費品的性能、價格和供求趨勢等。
推動農業信息化,有利於政府轉變職能,有利於減少農產品市場波動,提高農業市場流通效率。
C. 目前,我國農業生產信息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農業生產過程的信息化,包括農業基礎設施裝備信息化和農業技術操作全面自動化
農業基礎設施裝備信息化:如農田灌溉工程中,水泵抽水和溝渠灌溉排水的時間、流量全部通過信息自動傳輸和計算機自動控制。農產品的倉儲內部因素變化的監測、調節和控制完全使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運行。畜禽棚舍飼養環境的測控和動作完全可以實行自控或遙控。
農業技術操作全面自動化:一是農作物栽培管理的自動化。現在國內研製的多媒體小麥管理系統(WMS)和棉花生產管理系統(COTMAS)都可以應用於生產。如農作物施肥,可以在田間設置自動養分測試儀或設置各種探針定時獲取數據在室內自動測定,通過計算機分析數據,確定施肥時間、施肥量、施肥方法,使用田間遙控自動施肥機具或與灌溉水結合實現自動施肥。其他耕作管理措施類同。二是農作物病蟲防治信息化和自控。在田間設置監測信息系統,通過信息網發出預測預報,利用計算機模型分析,確定防治時間和方法,採用自控機具或生物防治方法或綜合防治方法,對病蟲害實行有效的控制。三是畜禽飼養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動化。可以通過埋置於家畜體內的微型電腦及時發出家畜新陳代謝狀況,通過計算機模擬運算,判斷家畜對於飼養條件的要求,及時自動輸送飼喂配方飼料,實現科學飼養。
D. 農業常識信息
1.農業信息的內容有哪些
生產要素信息主要包括勞力、土地、水文水資源信息以及原材料、資金投 人和勞動工具等信息。
(二)生產信息主要是指農業生產領域中關於農事活動方面的信息。包括作 物布局、生產進度、苗情動態、自然災害和產量預測等信息。
1。作物布局對各種農作物種植面積的指導計劃和落實情況,做到年初有 反映,分階段報導落實情況。
對種植結構調整、耕地佔用類別的 動態變化,要及時調查分析。2。
生產進度掌握農業生產進度是農業信息的一項基礎工作。特別是在春 耕播種和秋收前產量預測兩個關鍵的農胡笑含業生產季節,要通過多種 途徑,及時搜集作物播種進度,作物長勢分析,並進行縱橫比 較,從中發現問題和經驗,把有關信息及時反映給決策者以供參考。
3。苗情動態通過苗情監測,掌握農作物長勢、發育過程、以及受氣候、生產條件等的影響,做到點面結合,為科學指導生產管理和准確 分析預測產量提供依據。
4。自然災害注意突發性的天氣對農作物生產的影響,通過積累歷年氣候 資源,對降水、溫度和日照等因子進行分析對比;要及時准確反 映災情,主要是乾旱、雨澇、風雹、低溫凍害、病蟲害等,以及 抗災救災情況。
5。產量預測根據面積、氣候條件、生產技術措施等方面因素,結合苗情 監測及抽樣調查,對糧、棉、果、漁等農產品產量做出比較准確 的預測,供領導參考。
預測的關鍵是選准基點和實事求是分析。
2.農業信息都有哪些種類
農業信息都有這些種類:(1)農業資源信息包括各種農業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農業區劃等方面的信息。
(2) 農業政策信息包括各種涉農的國家和地方性 法律、法規、政策等。(3) 農業科技信息包括農業科研進展、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新產品、新經驗、新工藝等。
(4) 農業生產信息包括生產計劃、產業結構、作 物布局、生產條件、生產現狀等方面信息。(5) 農業教育信息包括各種層次的農業學歷教育、農民夜校、致富培訓班、專業證書班等方面的信息。
(6) 農產品市場信息包括市場供求、價格動態、經營走勢、外貿形勢、消費結構等方面信息。(7) 農業經濟信息包括收支預測、經營動態、投 入產出、市場走向等。
(8) 農業人才信息包括農業教育、科研、推廣專 家的技術特長,農村科技示範戶、專業戶、農民企業家 的基本情況等。(9) 農業推廣管理信息包括農業推廣隊伍狀況、組織建設、人員結構、經營服務及推廣工作經驗、成果等。
3.有什麼途徑了解農業常識
農業只是眾多產業中的一個而已,只要是產業,就涉及到2點:科技;產權。
先說農業科技。農業還需要科技嗎?沒錯,農業的確需要科技。
原始農業靠天吃飯,現代農業靠科技吃飯。如果說農業是糧食的上游,那麼,化肥、農葯、種子就是農業的上游。
化肥、農葯、種子,都是科技。 如果你懷疑這句話,請捫心自問:油菜為什麼需要硼肥?BT農葯為什麼能把蟲子殺死但對人體無害?轉基因種子的科學原理和實現方式是什麼?不要糾結這三個問題,繼續看下面。
只要涉及到科技,就涉及人力成本。科技只是某種形式的信息,承載這些信息的人是人才。
而製造人才和製造其他產品沒有區別,都需要成本。 中國的農民人數多,想把農民的農業科技水平提高,需要消耗大量的教育成本。
即使只提高一點點,這個成本中國也承擔不起。在農業科技這一點上,解決方案是:要麼找出降低成本的方法,要麼加大投入而不顧成本有多大。
合算的選擇是降低成本,降低成本有以下方法:降低需要教育的人數(大農場化),或者不降低需要教育的人數而採用半宣傳+半強迫式方法(參考建國後氮肥、磷肥的推廣過程),或者以示範田的方法推廣技術而不是告訴農民為什麼要這么做升絕(比如現在的測土配方施肥)。
4.農業信息化包括哪些方面
農業信息化是指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全面實現農業生產、加工、營銷、管理、服務以及農業科技信息和知識的獲取、處理、傳播、合理利用,加速傳統農業改造,大幅度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管理、經營、決策水平,促進農業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過程褲笑。
農業信息化包括「四化」,即農業生產過程智能化、數字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務的網路化。中國農業信息化建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開發農業信息資源是農業信息化的核心和關鍵;建設農業信息設施,包括用來採集、傳輸、處理、利用農業信息的各種物理設備,如計算機、傳真機、電話機、復印機等;開發農業專業信息系統;建立農業信息網路;健全農業信息法制。
E. 如何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
當前,農業信息設施薄弱;政府在農村信息化建設上投入資金不夠,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主導作用還有待加強;農村信息服務不夠全面,服務結構失衡;現有網路成本和門檻過高,農民難以承受較高的運行和維護成本;農民的文化素質不高,針對農村的信息資源開發程度低。因此,
一、農村信息化建設需要和農村社會主義市場體系建設相結合。信息化建設不是一個技術層面的簡單投入問題,其本質是如何更好地滿足對市場信息、對信息管理的需求。我國企業信息化挫敗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此。因此,要汲取企業信息化挫敗率高的經驗教訓,從多個部門的角度進行長期規劃和管理。
二、強化政府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建議圍繞有關信息化的普遍服務加快設立農村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建立起有利於農村信息化持續發展的資金保障機制,實行相關優惠政策配套的補貼機制,逐步將普遍服務從基礎電信和廣播電視業務擴展到互聯網業務。並協調好政府部門與大型國有企業的關系,拓寬資金的來源渠道,推動普遍服務市場主體的多元化。
三、進一步加強農村信息網路的基礎設施建設。要盡快建成村級信息網路體系,實現村村能上網。按照鄉鎮補貼一點、村裡出一點、電信企業優惠一點的「三個一點」思路,實現信息寬頻網路連到農家。並制定政策,降低農業信息費的收費標准,鼓勵農戶上網。
四、建立各類農業信息的實驗示範基地,進行現場宣傳和展示,擴大影響。建議把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合作組織(各類專業協會、聯合會)、種養大戶,作為農業信息化扶持的重點。他們對信息服務的需求強烈,有能力比較好地運用信息技術,對農戶的帶動力強,效果也會很好。
五、建立鄉、鎮、村信息站,加強農村信息隊伍建設。要設立鄉鎮村信息站的信息員崗位,使農民能夠通過信息員反饋信息,並在農村信息網路上隨時找到所需的相關信息,另外還能通過他們向專家學者咨詢農業生產經營中的疑難問題。
六、引導社會各方力量參與農村市場信息服務事業,鼓勵高等院校、企業、中介組織,青年志願者開展面向農村、面向農民的服務,培訓農民的上網技能,運用信息指導農業生產。
F. 農業信息化的主要內涵有哪些方面
1、信息化農業是信息流調控下的農業;
2、信息化農業是信息社會中的農業;
3、信息化農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高級階段。
在農業領域全面地發展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使之滲透到農業生產、市場、消費以及農村社會、經濟、技術等各個具體環節,加速傳統農業改造,大幅度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業生產力水平,促進農業持續、穩定、高效發展。
(6)主要從哪些方面加強農業信息化擴展閱讀
評價農業信息化指標應包括:
(1)農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如:通訊網路、計算機網路、寬頻、分布情況、電話用戶等;
(2)農業信息技術裝備。包括計算機的擁有量、網站數萎故其它通訊設備能否保證信息傳播暢通;
(3)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包括農業資料庫的種類和數量、農業信息資源獲取量和網路、農業信息資源的再開發和利用;
(4)農業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包括各種農業信息技術的用戶數,按主要農業信息技術在各個行業的應用,如農業專家系統的種類和實際應用的普及率;
(5)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發展的貢獻率。包括農業信息技術的採用在農業生產總值中所起的增值作用,即在農業總產值中所佔的比重。
G. 現代農業信息化的實施途徑有哪些
實現農業信息化需要建立新的農業信息觀,抓住當前階段建設重點,制定農村農業信息化發展戰略規劃,深度開發涉農信息資源,使農業形成一體化、可持續的的綠色產業體系。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現代農業信息化的實施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
1、加強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開展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應該依照「統籌規劃、逐步推進」的原則,面向實際、實事求是、堅持實干、求得實效,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不僅要完善建設國家、省、市、縣四級網路中樞平台,深入實施「金農」工程,而且要依託國家公共通訊設施,快速建立起高效暢通的農業信息傳送渠道。
2、充分發揮政府在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
農業信息化建設涉及政府、社會、經濟、信息等多個方面,其涉及面之廣使任何一方都難以獨立進行,需要政府從全局出發,在政策上給予科學引導,相關各方在政府的領導下合力推進。為完善政府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鄉村兩級信息化服務部門要創新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機制,專門設立農業信息化工作部門,創造條件建設良好的信息合作組織,加速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利用,豐富和發展農業信息化建設理論並用於指導工作實踐,全面服務於農業信息化。
3、完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創新農業信息服務模式
為了解決農村信息傳播時效性慢、可靠性差和針對性不強的問題,必須全面普及互聯網在農村的應用,吸引電信運營商參與到農業信息化建設中來,依託鄉村農業各站,建立鄉級農業信息服務站,為基層配備專職崗位從事農業信息化工作,啟動農業信息標准化工作,創新農業信息服務模式,適應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4、加強農業信息技術人才培訓,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實現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加強對農業信息技術人員進行信息素質培訓,培養復合型專業人才;還可以通過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和人才競爭機制,吸引相關領域的優秀人才積極投身到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隊伍中來,實現農業信息化。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化重要領域改革的基礎,是支撐整個國民經濟不斷發展與進步的保障。面對可持續發展的新要求,對於農業領域而言,不同類型的國家和地區因地制宜的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發展之路,信息化是農業科技發展的新產物,目前農業信息化正朝著高強度的農業信息產業方向發展。農業信息化是整個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改造傳統農業、統籌城鄉、實現城鄉一體化、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戰略意義。
H. 農業信息化發展方向
農業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系統中應用及前景
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目前主要在四個方面:
(1)作物生長模擬模型: 我國已研製出水稻栽培計算機模擬優化決策系統(RCSODS),棉花生產管理模擬與決策系統(CPMSS/CGSM),土壤-植物-大氣中的水氣傳輸模型,穀物儲藏乾燥模擬模型
(2)農業專家系統:如砂礓黑土小麥施肥專家系統,黃土旱塬小麥生產和綜合管理專家系統,水稻主要病蟲害診治專家系統,小麥、玉米、桑蠶品種選育專家系統,農業氣象專家系統等。
(3)農業生產實時控制系統: 如農業生產實時控制系統主要用於灌溉,耕耕作業,果實收獲,畜牧生產過程自動控制,農產品加工自動化控制及農業生產工廠化。畜牧生產的自動控制可優化飼料配方,自動調節動物生產環境
(4)作物遙感估產:棉花種植面積遙感調查系統,作物產量氣候分析預報系統,作物短、中、長期預報模型,小麥、水稻遙感估產信息系統等。基於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國外已提出信息時代的精確農業概念(Precision Farming)
3信息技術在農業研究及技術推廣中的應用及前景
我國已建成農業科研項目計算機管理系統(ARICMS),中國農業文獻資料庫,中國農業科技成果庫,中國農業研究項目資料庫,農業實用技術資料庫等
4信息技術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及前景
隨著我國市場經建立,農業各生產要素的信息,如自然資源信息、法規信息、市場信息、實用技術信息等,無論是對決策者還是對廣大農戶都是極為重要的。使農戶只要有一台微機終端,通過網路就能夠及時獲得農業法規、農業政策、市場行情、產品銷售等信息,合理地進行農資購置與產品銷售,促進農村市場繁榮和經濟增長。
5 信息技術在防災、減災、避災中的應用及前景
由於遙感與地理信息技術能及時准確地獲取有關信息,已廣泛應用於信息採集和信息處理,實現災前預警、災情監控、災後評估。目前我國主要用於洪災、作物病蟲災害、旱災、土地荒蕪沙化監測、森林火災等。
I. 作為大學生村官,應如何推進農村信息化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農村信息化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手段,大學生村官要充分發揮自身文化知識水平高、計算機網路操作熟、接受新鮮事物快等優勢,整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推動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
一是注重加強學習與培訓。大學生村官要充分利用共產黨員網、各級農業或農村信息網、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等網路平台,加強最新農村信息化政策和知識的學習,積極參加上級有關部門舉辦的各類信息化培訓。加大村兩委幹部與廣大黨員群眾尤其年輕幹部群眾的農村信息化建設知識方面的培訓,通過定期邀請相關專家學者與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鄉村幹部進行現身講授,進一步增強培訓的效果。
二是注重做好宣傳與推廣。大學生村官要經常性地深入農戶宣傳農村信息化知識,並利用廣播、專欄、黑板報、標語、宣傳單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幫助他們進一步地了解與體驗信息化建設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藉助現代遠程教育信息網路這一載體,突出在「管、學、用」上下功夫,廣泛宣傳黨和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強農政策,因村制宜組織廣大黨員群眾學習與推廣發展現代農業相關實用技術。
三是注重強化服務與應用。大學生村官要帶頭應用農村信息化平台和技術,運用計算機、網路進行無紙化辦公,並廣泛應用於村裡開展黨建、計生、綜治、就業、文化等各項工作,如開設本村的微博、飛信、QQ群等及時准確地發布村民各類所需信息,條件成熟的還可以探索建立網站(網頁),網上進行村務、財務和黨務公開,方便群眾辦理各項事務。積極通過發揮農產品營銷網、淘寶網等電子商務網站的作用,宣傳推廣本村的優勢產品和產業,帶頭與引導群眾開設網店,幫助群眾增收致富。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J. 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你的看法是什麼
我國農業信息化水平目前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還沒有達到高度發展成熟的階段。所以還需要加強,有很多可挖掘的空間。主要體現在農業科技信息技術的應用、農產品銷售信息化、農業管理信息化、農業服務信息化、農業信息化資料庫的建立這幾個方面。下面就逐一的來說一下。
最後就是農業服務信息化全面提升。例如農業部網站及時准確發布農業政策法規,行業動態,市場價格,農資監管,質量安全等信息。還有12316綜合信息服務中央平台投入運行。與此相關的各個服務站點已經深入到全國各地的縣鄉村。建立了一個農業信息大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