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類為什麼會進入信息化時代
在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 信息和信息技術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 網際網路的蓬 勃發展和電子商務的迅速崛起,數字化、網路化、電子化正在成為世界由工業社會走向信息 社會的新的經濟運行模式。 企業信息化成為中國信息化領域最受關注的發展重點, 並被明確 為我國「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國策的實施重點。 信息是現代企業的重要戰略資源, 也是 企業管理的基礎。在網路經濟時代,一個企業現代信息技術水平的高低,將成為企業競爭力 強弱的重要常用最具代表性的生產工具來代表一個歷史時期,人類文明的發展時代歷程:如石器時代,紅銅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黑暗時代,啟蒙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原子時代等。用這種思維模式來觀照20世紀,你會說,在近100年裡,人類從電氣時代走向了信息時代。 當進入20世紀50年代末,計算機的出現和逐步普及,把信息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逐步提高到一種絕對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傳播的速度,信息處理的速度以及應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幾何級數的方式在增長.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絡這個詞語,作為現代人我們都不陌生.進入21世紀,人類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信息化時代.一切領域都被信息技術所覆蓋,從政治到經濟;從教育到社會,沒有一個領域不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網路有超級強大的功能,比如說聊天,郵件;增進人們之間的感情,提高效率、增加利潤 .足不出戶了解天下事 科學發展,衛星探測,學術研討,軍事演習 ……從人們利用媒體獲取信息途徑的角度講網路的高達82%,穩居第一位.
網路讓我們更好的了解社會,展示自我個性,廣泛的參與社會,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網路交往擴大我們交往的領域、對象,改變了以往的交往方式,豐富了我們的人生經驗.在網路交往的新空間,我們可以突破專業限制,只要想學,隨時可以找到學習資源和指導者.網路是十分有作用的,但當然不僅僅只有上述的這些.
網路是人類技術進步的產物,它在提高人們社會活動質量的同時,可能對部分網路使用者造成傷害.我們要正確認識網路的兩面性,用其所長,避其所短,發揮網路交往對生活的積極促進作用,享受健康交往帶來的樂趣.
『貳』 信息化時代起源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於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學者提出來的,而後被譯成英文傳播到西方,西方社會普遍使用「信息社會」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後期才開始的.
關於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國學術界和政府內部作過較長時向的研討。如有的認為,信息化就是計算機、通信和網路技術的現代化;有的認為,信息化就是從物質生產佔主導地位的社會向信息產業佔主導地位社會轉變的發展過程;有的認為,信息化就是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演進的過程,如此等等。
1997年召開的首屆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對信息化和國家信息化定義為:「信息化是指培育、發展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國家信息化就是在國家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國防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加速實現國家現代化進程.」實現信息化就要構築和完善6個要素(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建設國家信息網絡,推進信息技術應用,發展信息技術和產業,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國家信息化體系.
『叄』 什麼是信息化什麼是數字化這兩者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信息化俗稱電子化,再往簡單說就是把線下工作線上化,把近距離工作遠程化,比如原先我請假,需要拿一張紙寫好請假理由,找到主管領導簽字,但是主管領導出差了,我只能等,但是在信息化系統助力下,我不要拿紙了,打開系統就能在線填單,我也不需要找領導簽字了,因為我一按提交按鈕,領導在外地出差也能收到我的請假信息並且打開系統完成審批!
數字化則是信息化的進一步升級,信息化相對於傳統線下紙質辦公確實進步了很多,但是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又有很多新的環境要素和管理要素向我們發起了挑戰,就拿企業采購來說,信息化解決了維護供應商、在線招投標、在線起合同、在線發起付款申請等諸多問題,但是企業采購出現了新的困難,比如說如何判斷采購價格是否合理?該採取哪種采購策略?這時候哪怕再英明神武的領導也是很難靠經驗和直覺來判斷了,這時候數字化轉型變得尤為迫切!天翎認為,數字化轉型的作用是在數據+演算法定義的世界中,以數據的自動流程化解復雜系統的不確定性,從而實現企業資源整合能力和業務執行能力的不斷升級,並最終形成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這是我看過對數字化理解較為透徹的表達,說的透徹點就是把業務過程中的各種數據利用演算法邏輯將其以圖表等可視化的方式呈現,把隱形問題顯性化,進而為管理者經營決策所用!
還是上例子吧,中建四局是世界500強第21強企業「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直屬骨幹公司,擁有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等多項資質,是中央駐粵大型綜合投資與建設施工集團,供應鏈業務在其發展過程中扮演中重要作用,但是隨著經營環境的快速變化和客戶要求的不斷提高,如何更好的面對經營不確定性、如何建設全新供應鏈管理系統實現數字化轉型變得尤為緊迫:
★供應鏈業務數據採集仍以手工錄入為主,單據數量多、涉及部門廣,工作效率和客戶滿意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供應鏈上中下游信息化程度不同,工作銜接經常脫節,訂單計劃、車輛調度、額度控制等偏差比對可以更加智能;
★供應鏈所涉信息系統林立、功能分散重疊,導致業務切換繁瑣、財務重復制單,數據孤島必須緊急遏制;
★供應鏈業務數據管理混亂,報表呈現不美觀、數據分析不智能,數據對經營管控的支撐作用迫切需要喚醒!中建四局供應鏈數字化轉型
最終在業財一體化和產業數據互聯的建設思路指導下,中建四局選擇基於天翎BPM+帆軟BI的組合模式進行供應鏈系統的建設,一方面構建了清晰的業務流程脈絡,使得業務數據規范清晰;二方面打通了異構系統之間的阻隔,讓數據的流轉和處理更加順暢;三方面利用報表工具對數據進行深度加工並以靈活的圖表展現!那麼數字化應用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我也不妨舉些例子:
A、供應鏈業務涉及運輸貨物,信息化時代只能線上自動派單,但對於司機是否中途盜取貨物、是否故意繞路都無從可知,到達驗收站點後出現問題也沒有證據說司機做了哪些手腳,但是在數字化時代,可以通過設定規則觸發相應提醒和查詢,判斷軌跡偏差避免運輸線路違規,可以自動採集發貨和驗貨環節的地磅數據判斷貨物是否變少!
B、供應鏈業務需要每個月進行采購計劃申報,信息化時代可以實現線上快速操作,但是對於該以什麼價格采購、分別找哪些供應商采購、各自采購的比例分配等等是全靠人為經驗決定的,但是在數字化時代,可以根據月度需求和往期數據比對,依據采購價格波動對發展趨勢進行預測,進而自動化拆分采購計劃組合並進行提報!
好了說的有點零散,我最後做個總結吧:
1、數字化是對信息化的進一步升級,也是廣大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選擇!
2、數字化目前概念追風的多,真正理解其本質並找到有效實施路徑的很少,筆者認為基於BPM+BI的組合是實現數字化辦公系統建設的創新實踐之一!
『肆』 到底什麼才是信息化,數字化
目前,企業IT的發展我們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第一步的業務信息化(信息化),第二個階段我們叫數據信息化(數字化)。
隨著企業的發展,各個部門的業務用戶在平時使用這些系統的時候就會產生大量的數據,數據得到了沉澱,有了沉澱之後,企業就可以進行IT信息化建設的第二個階段,也就是數據信息化。
數據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目的是幫助我們的企業全面了解企業實際的業務經營和管理成果,由以往的經驗驅動變為數據驅動,最後形成業務決策支撐以提高決策的准確性,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企業管理方式。
『伍』 信息化時代的概述
信息化時代歷史背景由大機器、大工業和大量人員所從事的大規模流水線生產方式不再是主流,而第三產業即服務性產業將明顯增加,信息類無形產業將成為關鍵資源,有力氣但未受過教育或受教育較少的人將面臨失業。擁有信息和知識的國家將是富有的國家,這樣的富國將與信息貧窮落後的國家分道揚鑣。國旗、軍隊和貨幣是第二次浪潮國家的象徵和主權的標志,第三次浪潮的全球化趨勢將打破這類國家主權模式和封閉狀態,信息一體化將使國家之間傳統的國界概念逐步淡漠。托夫勒認為,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進入真正的信息社會,世界正處於新舊時代的交替之中,信息時代已經出現,但工業社會的規模經濟還存在,沒落的體力勞動和先進的腦力勞動共存。 美國CNN報道說:「在21世紀,我們將處在一個無固定化職業的社會。」不管你是老闆,還是工薪族,如果你認為你現在的職業或事業是可以終生不變的,那將是非常危險和不現實的想法。由於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社會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變化一 中國進入一個20:80的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20:80社會含義是什麼呢?20:80是世界上一個著名分配法則,全世界20%的人擁有這個國家80%的財富,80%的人在為20%的人實現夢想。20%的是富人,80%的是窮人。說明中國已經進入一個兩極分化時代。 變化二 中國正進入教育大眾化時代,競爭更加激烈,就業壓力更大。
80年代的大學生可謂是「天之驕子」,「上帝的寵兒」,一時成為黨政機關、工廠單位的香餑餑。但僅隔如此幾年,大學生遍地都是。大樓掉下一磚頭,砸到的十個人中有七個是大學生,兩個是碩士生,一個是博士生。此話說得雖誇張,但形象說明就業競爭相當激烈。
據統計,2006年全國高校招生報名人數為950萬名,曾創下歷史最高記錄。2007年到2010年,中國高考報名人數將進入一個持續的高峰期,在此期間,每年的高考人數都將超過1000萬人。1977年是恢復高考的第一年,也是競爭最激烈的一年,當時的錄取比例只有29比1,而現在的高考錄取比例已經是2比1。這說明畢業後找工作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了。
據估計,在過去的20年中,有多達60萬中國人到國外留學,其中16萬人選擇了回國。這些人被稱為「海龜」,也就是海歸的諧音。但是,現在歸國的海龜越來越多,以至於他們現在獲得一個最新稱呼——「海帶」,也就是從國外歸來之後沒有工作長時間待業的意思。據《文匯報》報道,上海2006年找不到工作的海龜達到了7000人。
「畢業即失業」,多麼殘酷的現實。有歌曲唱「愛要越挫越勇,愛要肯定執著」,是現在找工作的真實寫照。「面霸」是現在大學畢業生的一句行話,是指樂此不疲參加面試的人;「面霸」再被拒絕無數次而堅忍不拔的,就成了「拒無霸」。難道,我們就要一直為找份工作而疲於奔命,就不能跳出這個傳統模式嗎? 變化三 中國進入一個老齡化社會。
在中國,年齡超過60歲的老年人已經超過1.32億,而且每年呈20%速度遞增。
第一:社會保障,養老保險,第二:養兒防老,第三:自我就業。 變化四 世界進入一人多職業的社會,個人創業成為一種時尚。
大家看過一本叫做《學習的革命》的書沒有?作者在這本書中寫到:「在21世紀,你最大的僱主,將是你自己!」個人創業已成為一種趨勢。也就是說:現在的世界進入了一人多職業的時代。
『陸』 什麼是信息時代
信息時代是指:新科技革命以電子信息業的突破與迅猛發展為標志,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新材料技術、海洋技術、空間技術五大領域。晶體管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極大地降低信息傳播的費用,其結果是:人類社會從工業時代進入了信息時代。
計算機的出現和逐步的普及,信息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逐步提高到一種絕對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傳播的速度,信息處理的速度以及應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幾何級數的方式在增長。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人們學習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提出了新的挑戰。
由於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應用,人們的學習速度在不斷加快,也就是說從數字處理時代到微機時代,到網路化時代,學習速度越來越快,這要求我們的管理模式也要適應新的特點和新的模式。
(6)什麼是信息化時代擴展閱讀:
一、信息時代特點:
1、智能化
知識的生產成為主要的生產形式,知識成了創造財富的主要資源。這種資源可以共享;可以倍增;可以"無限制的"創造。這一過程中,知識取代資本,人力資源比貨幣資本更為重要。
2、電子化
光電和網路代替工業時代的機械化生產,人類創造財富的方式不再是工廠化的機器作業。有人稱之為"柔性生產"。
3、全球化
信息技術正在取消時間和距離的概念,信息技術及發展大大加速了全球化的進程。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全球通信衛星網的建立,國家概念將受到沖擊,各網路之間可以不考慮地理上的聯系而重新組合在一起。
4、非群體化
在信息時代,信息和信息交換遍及各個地方,人們的活動更加個性化。信息交換除了社會之間、群體之間進行外,個人之間的信息交換日益增加,以至將成為主流。
二、信息時代的特性:
1、綜合性
信息化在技術層面上指的是多種技術綜合的產物。它整合了半導體技術、信息傳輸技術、多媒體技術、資料庫技術和數據壓縮技術等;在更高的層次上它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領域的整合。人們普遍用synergy(協同)一詞來表達信息時代的這種綜合性。
2、競爭性
信息化與工業化的進程不同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信息化是通過市場和競爭推動的。政府引導、企業投資、市場競爭是信息化發展的基本路徑。
3、滲透性
信息化使社會各個領域發生全面而深刻的變革,它同時深刻影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牽引力。信息化使經濟和文化的相互交流與滲透日益廣泛和加強。
4、開放性
創新是高新技術產業的靈魂,是企業競爭取勝的法寶。參與競爭,在競爭中創新,在創新中取勝。開放不僅是指社會開放,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開放。開放是創新的心靈開放,開放是創新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