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信息技術如何促進

信息技術如何促進

發布時間:2022-01-23 13:09:45

Ⅰ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方法的變革

1.創設情境,增強體驗 多媒體作文教學的優勢,就在於跨越時空,把生動的畫面、鮮明的色彩、形象的聲音、完整的情節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如見其貌、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而激發起作文思維表達的興趣。如趙巍老師在指導學生《用心感受自然景觀》時,運用多媒體自定義動畫的放大功能,為學生展示了四朵噴薄怒放的菊花,同學們興趣盎然,思維活躍;在這幽稚愉悅的氛圍中.他們好奇地觀察,熱烈地討論。在播放黃山瀑布時,學生馬上被瀑布那磅礴的氣勢和震耳欲聾的轟鳴所吸引。言為心聲,情動而辭發,有的說它九曲十八彎,像一曲跳動的音符;有的說它似沖鋒陷陣的千軍萬馬,氣吞萬里,勢如破竹;有的則說那飛流直下濺起的水花似零瓊碎玉,如天女散花。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插上想像的翅膀盡情翱翔,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刨設情境.誘導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不僅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而且也使學生的觀察和寫作能力得到切實提高。英語學習的最大難題就是沒有浯言運用的環境;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於洪波老師在講授「Britain and lreland」一課時,依據教學內容在網上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深人到虛擬的網路世界當中,進行網上購物、應聘、導游,感受運用英語交際的樂趣;

2.注重運用,培養能力 數學教師劉紅霞在講授數列知識時,注重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課的興趣:她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結合醫療制度改革.引導學生計算出父母的醫療保險賬戶中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醫療保險金,然後由學生自己總結出數列公式。學生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數學學習變得輕松自由。這節課充分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於波老師在講授〈EXCEL公式與函數的應用〉一節課時,把數學知識與信息技術整合,指導學生運用電子表格計算自己和本班同學標准分的教學內容,極大地激起了學生的興趣,既圓滿完成了信息技術課自身的教學任務,又擴充了學生的知識.提高了學生對數理統計知識的認識和進行統計計算的能力:

3.釋疑解惑,指導學習 袁洪波老師在講授《美國內戰》一課時,建立了課節資源庫,包括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音像、文學作品及習題,此外.還有歷史論壇、縱論橫談、說古論今聊天室等欄目。本節課的資源相當豐富,僅相關圖片音像材料就包括了大量的圖片、領土擴張的動畫及,《一個國家的誕生》、《亂世佳人》、《湯姆叔叔的小屋等影像》。課不用教師去講,學生在閱讀教材及網上知識的基礎上,自己總結知識結構,對人物及歷史事件進行評價,對奉節課作出小結。老師則主要負責設計教學和組織教學.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個別指導.檢查學生對以往知識的掌握及對本節課重點、難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步步深入,就「如何看待西進運動?」展開廣泛而熱烈的討論。在這節課上,共有23名學生發言.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解決了8個疑難問題,並在網上相互學習借鑒,

4.精心設計.引導深入 劉洪梅老師在(保護大氣環境)一躁的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設計了三個專題:「溫室效應」、酸雨」、「臭氧層空間」,指導學生利用網路自主選擇學習。每個專題設計了相應的「專題探索」欄目,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可供參考的資料,包括文字、圖片、錄像等,如在「臭氧空間層「這一專題中,提供了「臭氧層的殺手」、「破壞臭氧層的物質」、「蒙特利爾協議」、「南極臭氧層空間」等材料,從多角度提供素材供學生學習:在學生專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設計了相應的問題,如「溫室效應」這一專題就設計了「地球為什麼發燒了」、「地球發燒的症狀」、「如何為地球降溫」等問題。學生始終帶著問題學習,在老師的指導下.步步深入,增強了學習活動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提高了學習效果。利用「在線測試」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由電腦批閱並給出提示.如作的不對可重新學習,再次檢測:劉洪梅老師在教學中還設計了「論壇天地」,學生可以自由發表看法,也可以瀏覽其他同學的觀點;同時還為能力較強的同學提供了拓展思維空間的「信息庫」;「課後學習」中設計了一項對哈市大氣環境調查的實踐活動.從而使學生能夠把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把課堂學習延伸到社會,實現學習的連續性。

Ⅱ 信息技術如何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信息是人類除了物質能量以外的第三種基本需要,很著名的一個實驗是人在隔絕一切外部信息的情況下只能夠活七天。
信息是人類與外部交流的途徑,因此任何有助於人獲取、儲存、處理、傳播信息的工具方法都稱為信息的進步。
反過來說,任何有助於助於人獲取、儲存、處理、傳播信息的工具方法的發明,都能推動這個社會進步,使文明互相交融,族群互相交匯,世界日益成為一體。
簡單的說,你就把火葯紙張、輪船飛機、電力蒸汽、通訊運輸等等所有的發明都歸納成信息技術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吧!

Ⅲ 如何促進信息技術教師專業化發展

現代信息技術在推動我國教育現代化的同時,促進了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實現了教師教育觀念和手段的變革,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也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我國基礎教育普及者和課程改革實踐者的中小學教師,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資源,提升自身素養,開展繼續教育終身學習,更新和改進自己的知識和技術,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師職業的專業化發展,從而有效推進學校課程改革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六個方面實現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1、建立健全教師應用信息資源考核評價制度;2、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信息素養;3、搭建網路平台,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4、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網路教育技術能力;5、藉助網路,加強校本網路研修,提升教師綜合能力藉助網路,加強校本網路研修,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6、依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以賽促教,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關鍵詞:有效利用 信息技術資源 促進 教師專業化 現代信息技術在推動我國教育現代化的同時,促進了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實現了教師教育觀念和手段的變革,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也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我國基礎教育普及者和課程改革實踐者的中小學教師,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資源,提升自身素養,開展繼續教育終身學習,更新和改進自己的知識和技術,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師職業的專業化發展,從而有效推進學校課程改革呢?我認為應該以下幾個方面實現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建立健全教師應用信息資源考核評價制度 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 》明確指出,各地要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教師資格認定、資格定期注冊、職務(職稱)評聘和考核獎勵等的必備條件[1]。因此,學校要圍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促進教師轉變教育教學方式,吸收借鑒國內外信息技術應用經驗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訂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培訓課程標准和能力測評指南等,建立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體系,有效引領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規范指導實施培訓、開展測評、推動應用等環節的工作。開展信息技術應用培訓,組織能力測評,以評促學,激發教師的持續學習動力。建立教師主動應用機制,推動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取得新突破。將信息技術應用成效納入教師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建立健全系統的考核評價制度,促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主動應用信息技術。 二、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信息素養。 在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改變著人們生存、學習、工作條件的今天,我們必須思考和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教師要從「傳道、授業、解惑」的聖壇上走下來,變先知先覺者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學生探究的顧問、問題解決的夥伴、學生所需資源的咨詢者和提供者;變師道尊嚴為同學生平等,與學生一起平等地交流,共同完成任務,與學生共享學習成功與快樂、挫折與痛苦。現代信息技術進入教學後,教師有更多的新角色。實踐證明,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師的新角色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學生探索新知識、獲得有效學習方法的引導者和參與者[2]。在信息化環境中,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該深刻意識到,只有能夠駕御信息技術工具,才能夠享有信息時代、數字化世界所帶來的機遇;只有通過自身的潛移默化言傳身教培養學生具備自身良好的信息素養,才能夠理解信息帶來的知識並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知識結構。

Ⅳ 如何善用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變革的

前教育部部長陳至立說:「21世紀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帶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對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的影響。」信息技術革命浪潮正以驚人的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人類社會正快速形成為一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知識爆炸式增長、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教育也走了教育信息化之路,信息技術已經在教育管理、教育改革、教育教學活動等諸多方面都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教育界正經歷著一場由信息技術帶來的從形式、內容到觀念上的重大變革。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成為我們急需解決的一大課題。一、 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彌補了傳統教育的眾多不足,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存儲、傳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變革。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和多媒體化的信息技術給現代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其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傳統的教育技術相比,有著更強大的優勢和顯著的功能特點。(一)信息技術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多媒體技術使得知識內容可以通過文本、圖像、動畫、聲音、影像等各種單一形式或者是幾種形式的組合來表現,從而使得知識內容豐富多彩。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刺激多種感覺器官,有利於學生的記憶,增強學生進行聯想的線索。(二)有效的資源共享與信息交流網際網路可以實現優秀教學資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時更新,電子郵件、聊天室、視頻點播、視頻會議等可以實現老師與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溝通。信息技術進入教學將會空前擴展教師和學生的信息源,他們可以訪問各種電子化的課程資源庫,獲得直接相關的素材和資料。(三)自主式學習的良好實現多媒體技術不僅具有模擬性,且可生動直觀地展示原來無法直接展示的東西,而且具有交互性擺脫了傳統的、被動的注入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能為學習者提供圖文音像並茂,豐富多彩的互動式人機界面。因而易於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並為其實現探索和發現知識創造有利條件。學生還可建立個人主頁或小集主頁,創設個性化的學習平台。(四)提供虛擬化的教學環境信息技術能夠提供虛擬化的教學環境,這意味若教學活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脫離物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徵。虛擬教學環境有虛擬教室、虛擬實驗室、虛擬校園、虛擬學社、虛擬圖書館等。虛擬現實技術能使學生猶如身在真實環境當中一般的感受。(五)提供良好的教學管理功能計算機管理教學的發展趨向是在網路上建立電子學檔,其中包含學生電子作品、學習活動記錄、學習評價信息等。利用電子學檔可以支持教學評價的改革,實現面向學習過程的評價。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是提高教學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對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樹立正確的觀念並主動學習和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才能使信息技術真正發揮促進教育現代化,促進教學效率提高的積極作用。二、 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一)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國務院在《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可見,我們國家已經把信息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我們能夠在發展學生的信息能力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去培養學生的其它能力,將會取到事倍功半的效果。1、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是指知道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樣的信息,並能檢索、評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化社會里,知識量以爆炸式速度增長,要想讓學生將這些知識都撐握是不可能的,所以教會學生如何去利用這些信息顯得尤為重要,具備一定信息素養的學生,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能夠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所以,信息素養是21世紀人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質之一。信息技術課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技術基礎。信息素養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信息技術技能作為支撐,所以在信息技術課上,教師應該教會學生使用一些基本的技能:如個人操作系統、網路瀏覽器和搜索引擎以及下載工具的使用,信息加工和字處理軟體、多媒體製作工具、網頁製作工具等。2、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由於知識的快速增長和更新,學生在學校里所學的知識遠遠不足以應付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所以,自學能力便成為了21世紀人材的重要能力之一。(1)、利用信息技術環境給學生提供個別輔導。例如利用一些輔助學習型軟體來進行個別化學習,這些軟體大多圖文並茂,人機交互性較強,能夠寓教於樂,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設置不同的難易程度,讓學生容易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個別化調整。在這種學習模式下,不僅實現了一對一的交流學習方式,而且讓學生學會了獨自面對問題,根據計算機的提示來解決問題,利用信息技術環境來獲得幫助,有助於其自學能力的培養。(2)、利用信息技術環境給學生提供學習資源。面對一定的學習目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環境來搜索學習資料,自己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遠程學習就是很典型的一個模式,學生通過網路獲取學習資源並且通過網路獲得幫助,這些資源可以是老師的預先設置好的,也可以是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在internet上搜索的,由於網路上的知識量浩如煙海,所以學習可以在此過程中有很大的選擇餘地,相對於課本來說,信息量更大,角度更多,知識更新更快,而且面對大容量的信息,學生必須進行選擇分析和加工,不知不覺鍛煉了其自學能力。3、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1)、讓多種協作方式成為可能。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下,小組學習方式由於受物理位置的制約變得比較勉強,教師往往讓座位相鄰的學生一起討論,而實際上,座位相鄰的學生其觀點和思維方式以及學習節奏都大不相同,所以小組學習的效率往往很低,並不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而在網路化的信息技術環境下,分組方式可以不受制約而變得靈活多樣,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如網上對話、網上論壇、網上個人主頁等方式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交流學習資料。(2)、提供一個總結交流的工具性平台。當小組要解決同一個問題時,成員間的協作能力顯得尤其重要,這種協作有可能是分工,有可能是合作,也有可能是競爭,而信息技術環境給這種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友好的平台,例如小組成員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和學習資料放到網路的同一個文件夾或者網站上供全體成員來交流和評價,也可以將這些搜索整理到的學習資料與其它小組共享,最後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協作能力得到了提高。4、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要讓學生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這方面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可以給予強有力的支持。(1)、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其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願望。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多媒體課件的生動形象的特點以及網路資源容量大、門類多、即時性強的特點,引起學生對問題的關注,有了對問題的興趣,就等於成功了一半。(2)、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可以作為一種研究工具,協助他們取得成功。一個具有一定信息素養的學生首先會確定他需要什麼樣的信息資源,然後根據現有信息技術環境來得到這些資源,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過濾、加工和處理的過程就是問題目求解的過程,在這個問題過程式中,隨著信息的不斷豐富,對問題的認識也更加全面。5、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是認知領域的一種高層次能力,它必須以一定的知識量和對事物的理解作基礎,「熟能生巧」是對這種能力最樸素的注釋,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讓學生涉獵廣泛的知識並能將它們融會貫通,有了這些知識作基礎,創新才有可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信息技術可以作如下的支持:(1)、提供大容量的知識。創新教育是以廣博的知識為基礎,而信息技術剛可以以提供這些資源,除了一些內部資源庫,互聯網上針對某一知識點的網路資源更是多不勝數,這些資源為創新思維提供了物質基礎。(2)、加強學科間的聯系,進行學科知識的整合。首先是信息技術和其它學科的整合,它可以將信息技術的優勢賦於其它學科,從而使這些學科的教學從以教師為主導傳統的教學模式走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而信息技術多媒體特性、超文本特性、交互性等特點,有利於其想像力、發展式思維和跳躍式思維的養成。其次,學科之間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這條紐帶進行整合,實現課程的綜合性,創造教育需要的是多學科的支持,它要求學科間的融會貫通,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科間的有機整合變成了可能。(3)、進行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教師要讓學生成為有自主意識的主體,讓他們掌握自身發展的主動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他們進入情境,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充當向導和顧問的角色,和學生是一種平等交流的關系。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研究性學習中,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指導學生早用信息技術落後環境及其資源,去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面對大量的知識,學生擁有充分的信息選擇的自主權,有助於培養學生通過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表達信息以及發現問題、利用資源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各學科的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和電教媒體的橋梁紐帶作用,使學生充分感受情景,發現、提出、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1、設疑——利用多媒體創新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設疑」是指在知識鋪墊過程中創設問題情景。即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利用聲、色、圖、文等多種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從上課開始就進入一個具有魅力、引人入勝的數學境界,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2、析疑——利用多媒體進行新知內化,誘發學生創新思維教師精心設計好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直觀感知、動手操作,使新知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教師把握時機恰當提問、適時點撥,變學生「學會知識」為「會學知識」,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樣及時地溝通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啟迪了學生的思維,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3、質疑——利用多媒體引申知識遷移,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啟發學生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縱橫聯系,提出沒有弄明白的問題,或進行獨特見解的思維活動。學完新知後,精心組織學生圍繞新知內容展開討論、大膽質疑,把所學知識引申、深化學生的參與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動靜中悟出道理,變學生「被動學」為「主動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4、釋疑——利用多媒體優化鞏固與應用,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釋疑」是指鞏固新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並使學生在鞏固和運用知識過程中拓展思路、發展智能的一種教學活動,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設計練習過程中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程整合是近年來教育改革的主要課題之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信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1、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信息技術的運用成為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便於學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檢索、分析、評價、轉發和利用的技能;促進了班級內學生的合作交流,通過互聯網還可以促進本校學生與全球性學習社區的合作交流,從而開闊了學生的視野。2、在實施課程整合工作中應遵循的原則(1)層次性原則。強調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確立不同的創新教育目標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2)主動性原則。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其觀察能力,注重維持其好奇心,使學生在學習中自主地探求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3)個別化教學和協作學習相結合的原則。個別化教學對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進行因人而異的指導無疑是有好處的。但只強調個別化是不夠的。協作學習對合作精神的培養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有明顯促進作用,也是最有利於培養21世紀新型人村的教學策略之一。所以在課程整合中,應該考慮把個別化教學與協作學習相結合,使學習收到最好的效益。(4)注重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強調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是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也是學生的創造過程。在學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計算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都需要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想像,自己動手。(5)正確利用信息技術原則。在推進信息技術教育的同時,不能忽視信息垃圾帶來的負面影響。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為教育的發展與改革開辟了廣闊的空間,但也帶來了令人不安的問題,不科學、偽科學、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濫。要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三)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1、樹立現代教育理念一堂好課與其說是把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入教學,還不如說是以現代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學。科學技術的進步不僅使教學的內容得以充實,也促使著教學方法及手段的不斷改革先進的科技成果帶來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在數字化時代,電腦及其網路理應成為現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手段,但如果把電腦及其網路視為解決教育問題症結的靈丹妙葯,或攻破教學難關的萬能工具,顯然是不科學的。因此,要首先著眼於轉變老師觀念,讓老師樹立現代教育理念。美國兒童電腦教學課程專家毛爾科維奇說:「先進工業國如美國和德國,所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以為電腦可以代替教師。到了最近,他們才逐漸明白,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並認為,「成功的教學要由多樣因素結合。就像學游泳,不能單靠游泳池(硬體),也不能單靠水(軟體),還要有好教師。而好教師一定是擁有科學、先進教育理念的教師」。2、建設符合需要的資源庫沒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如同「有車無貨」。學校資源庫建設必須用開放的、相對統一而又反映學校特色的標准,以整合知識內容為核心,而不是簡單地堆砌離散信息,盡量做到素材的標准化,適用於不同軟體的使用。各類素材應注重交互性與可操作性,適合開展實時的互動教學。3、以人為本開展培訓 最理想的課件是創意與設計都由使用者完成,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一線教師學會在製作課件時,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個性化的教學特色融入到課件之中。因此,教師的信息素養的提高就成為「整合」的根本性問題。三、信息技術的引入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一)在教學思想上應有現代的教育思想 教師應有新的教學觀念,如何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貫穿在教學的整個過程。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克服學習困難,並引導他們循序漸進,逐步走向成功,並讓這種成功的體驗一直激勵他們去不斷進取。通過信息技術的引用,實現趣味性、知識性、實踐性相結合,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知識、在實踐中練能力。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學生特點、教材特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精心安排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培養學生的觀念上,應以現代教育理論為依據,遵循認知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從社會發展需要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二)在教學方法上應有全新的方法與手段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以可視的靜態或動態的畫面、悅耳的聲音和豐富多彩的圖像映入學生眼簾,傳入學生耳中,以新穎和獨特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三)教學活動中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教學中應從激發學習興趣、加強情感溝通,創設一個寬松、和諧、開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學習感到愉快,求知慾得到滿足。在教學中注意根據教材、教師、學生、設備等的特點,將學與玩結合起來,教與興趣培養結合起來,知識與應用結合起來,動手與動腦結合起來,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結合,努力提高教學效果。在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同時,要注意興趣的持久性,引導學生從開始學習時的神秘感、好奇感平穩過渡到認真、投入、主動地學習。(四)在思想意識上要有較強的時代意識和超前意識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師應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教學的需要,通過自修、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培訓班等,及時掌握最新科技信息,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不斷充實、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教師和學生已不再是以前的一桶水和一碗水和關系,而是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四、科學有效地應有信息技術,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最優化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促進了教學手段、方法、內容的重大變革,加快了教育信息化進程。我們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學中積極推廣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優勢,通過教學設計,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合理選擇和優化組合,科學而有效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以解決教育教學問題。1、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促進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信息技術在幫助和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問題解決、交流協作等方面具有強大優勢。但教師不能「為用技術而用技術」,避免「機灌」或其他利用信息技術支持不利於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2、正確處理人機關系,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教學和學習的社會性和人文性,重視人的個性和情感要求,避免「電腦取代人腦」、「技術取代文化」的不良技術應用傾向。充分考慮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需要和利益,要讓機器為學生服務,為他們提供方便而不是造成新的障礙。3、實現綜合化、多層次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杜絕切斷學生與社會、生活實踐聯系的「全盤電化」,不能為用信息技術而剝奪學生的動手實踐機會,避免信息技術應用與其他活動方式的樹立。4、避免以媒體演示替代教材,杜絕「課本搬家」、「課堂搬家」,忽視教材對教學的支撐作用,和在學生系統掌握知識、實現知識的「內化」方面的主要作用。具體的說,就是不能僅僅以具體材料的演示和綱要性的課件替代教材,而忽視指導學生閱讀和分析教材。五、結束語在教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並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要強調在科學的教育觀指導下,將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與教育觀念更新有機地結合起來,應用信息技術對教育體系、內容、方法和手段進生全面的改革。

Ⅳ 如何促進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通過學習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 課程我更加充分的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學習心得。下面我談談我的學習體會。從教學整體上看,多媒體技術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擴大了教學規模,促進了教學現代化發展;從教學系統上看,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引起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一系列變化,導致了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甚至教學體制在一定程度上的變化。現代信息技術還沒有很好地融入教學領域,對於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單純強調了現代信息技術要為教學服務,而沒有研究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內涵,所以造成只強調教育技術有形的媒體技術,而不重視教育技術無形的系統技術,忽視了數據處理及媒體資料利用等功能,違背了教學規律。因此正確理解信息技術的內涵,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使信息技術充分發揮作用,提高教學效率,突破重點難點,甚至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這也就是課程整合的問題,即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教學的整合。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將成為我國面向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信息技術給美術教學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種手段,為我們美術學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廣的可挖掘潛力。新的美術課程標准又為我們提出了嶄新而豐富的總目標。因此,美術教師必須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更好地達到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的實踐能力,提高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不斷地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術中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活動。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現代教學媒體普遍運用於美術教學將成為新世紀美術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風景線。尤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它不僅刺激人的視覺和聽覺,變抽象的說教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喚醒人的興趣、情緒和思維,營造美的氣氛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從而最大限度地作用於人。教學課件是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學課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圖形圖象,還能呈現音頻、動畫、視頻等。利用多媒體課件的交互性,為個性化、自主化、互動式的學習提供了實施的舞台,使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得以進行,使終生教育、持續發展的構想得以實現。利用信息技術,美術教師通過製作課件,可以將知識的表達多媒體化。美術教師應多從課堂上師生的互動考慮,根據需要把一部分教學內容製成課件。也可以利用身邊的所有美術資料,如錄像、圖片等進行整理傳輸到計算機上轉化為數字信息。

二、利用網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著重培養學生美術欣賞的最基本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能力。對九年級的學生,突出引導他們學會在網上瀏覽欣賞適合自己的藝術作品,學會在網上收藏自己喜歡的優秀作品,反復感受、認識和理解,具體內容如《民間藝術作品》、《中國建築介紹》、《中國優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郵票》等和通過一系列的瀏覽、收藏,再運用語言、文字、繪畫等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真正達到培養欣賞與評述能力的目的。

學生通過網上教學資源,通過網路,可以彼此交流觀點、共享信息,相互進行觀察、比較、分析、評價等活動,既有利於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掌握應用,又利於培養學生的互助品格,心得體會《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學習心得》(http://www.unjs.com)。 應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查閱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使美術課堂知識在網路中延伸、拓展。在講授《面具》一課時,學生們通過搜索,小組討論交流,知道了面具的歷史、種類、製作方法,欣賞到充滿時代氣息的精美面具,網路使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景中認識面具藝術,使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得到提升,這也是新課標中對美術價值的要求之一。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結合信息技術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綜合性的提出是美術課程改革突破的重點與難點,體現了美術教學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原則。綜合性即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結合,同時也與現實社會,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的美術實踐活動。與信息技術教育進行整合、既豐富了學習的內容,也擴展了學習的途徑,大大促進了美術教育的發展。如結合語文詩歌單元的學習,在電腦中用美術的手法表達詩句意象,製作解讀詩歌意境的詩配畫嘗試,如用Painter、Photoshop製作「竹鎖橋邊賣酒家」等,有些作品還被語文老師所採納用於教學;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課上所學的Powerpoint製作校園風景的幻燈片;利用平面設計軟體製作化學實驗圖解、模型,物理物體受力分析示意圖等等,把各科學習融入到美術課堂中來,愉快的多途徑的學習,幫助學生活躍思維,開拓大腦,增加學習興趣,交叉鞏固了學科知識,提高了綜合實踐能力。

Ⅵ 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如何促進人類學習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如何促進人類學習?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可以把他作為工具,上面有無數網友或機構提供的專業知識和個人見解,是一個巨大的寶庫。當然真正好的內容是收費的。從pc到移動互聯網,我們已經看到現在的人越來越離不開網路了。很多大學生或想要學習的人學習英語是通過應用軟體來進行打開學習的。每日分享自己的學習打卡記錄,也是在表達自己。也是給自己鼓起。在各個學習平台上,你會發現你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你前面的人他們都遇到過。

Ⅶ 信息技術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論文

以教育科研和教研為載體
全面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
發展性教育是全面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符合教育發展規律,促進教育科學和可持續發展的全新理念。市教育局2002年提出發展性教育理念以來,在各級各類學校得到貫徹實施,對推進全市教育改革與發展,辦人民滿意教育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市實驗中學是我市基礎教育的窗口學校,教育教學水平一直走在全市前列。特別是近年來,學校全面實施發展性教育,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在促進學生主體發展、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實現學校特色發展的進程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利用今天發展性教育論壇的機會,主要談談我校在教師專業化發展方面的具體做法和體會。
如果說教育科學發展靠的是一流學校,那麼學校科學發展靠的是一流的教師隊伍。我校在實施發展性教育過程中,提出了「注重內涵發展,提升辦學品位」的總體工作思路,在大力加強領導班子和中干隊伍建設的基礎上,把教師專業化發展作為總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目標、措施寫入學校十二五發展規劃之中,確定了「以教育科研和教研為載體,全面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的隊伍建設思路。具體工作中,以「師魂工程」、「富腦工程」和「名師工程」為三大主線,本著「德能雙修,績效並進」的原則,引領教師不斷拓寬專業化發展渠道,走出了一條具有學校特色的教師隊伍建設之路。
一、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奠定思想基礎
教師專業化發展也是教師主體化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德建設是思想基礎。沒有良好的師德,教師專業化發展就失去了方向和靈魂。師德建設中,我校以國家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市教育局下發的各項規章為目標,結合學校實際,提出明確要求,通過「內化」和「外化」來實現總體設想。
(一)將師德建設要求內化為教師的主體意識。
規范要求是師德建設的具體內容,也是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參照體系。如何將規范貫徹到教師頭腦中,內化為主體意識是關鍵。為此,我們通過開展三個層次教育活動,實現目標。
一是學習內化。學校通過規范原文引領學、重點條目反復學和觀看全國師德模範專題片、愛國教育專題片等形式,讓教師對師德規范有整體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通過組織開展師德大討論、我的師德觀演講等活動,讓廣大教師暢談學習感受,交流心得,引起思想共鳴。五年來,組織教師觀看主題教育專題片6部,師德先進個體專題片20餘部,為規范要求的內化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
二是引領內化。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邊的優秀師德典型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學校每年組織一次校內師德優秀教師評比,同時開展師德報告會,讓當選的師德典型在會上做報告。幾年來,我校先後有16名師德優秀教師登台演講,他們的先進事跡在教師引起較大反響,取得見賢思齊的教育效果。
三是警示內化。教育是有效的,但又不是萬能的。處理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要求教師的本身也是教育過程。學校在局黨委的支持下,公開處理了5名違反師德的教師。先後對6名教師進行誡勉談話,既教育了本人,也警示了他人。
(二)將教師的主體意識外化為規范的教育教學行為。
師德建設的最終目標是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新教師上崗前,學校把師德教育做為崗前培訓重點,讓新教師在進入崗位前就提高師德意識,自覺規范教育教學行為;在班主任選配上,我們把師德高尚、關愛學生、為人師表的優秀教師安排到崗位上來,既體現了師德優先的引領作用,也為學生做出了榜樣;教師晉級、評先等方面,師德都作為否決條件。在學校的大力倡導下,高尚師德師風成為廣大教師的從教追求,形成了人人講師德的良好氛圍。
近年來,我校還把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與學校德育協調起來,作為教育科研課題來研究,從理論上探索師德建設的有效途徑。
二、加強專業能力培養,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奠定智力基礎
專業能力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核心,也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必備的專業基礎。教師的專業能力主要表現為基本的教育能力、教學能力和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能力。為有效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我校採取了以下做法。
(一)開展行動研究,優化專業能力結構。
教師的基礎能力是教育教學的主要支撐,行動研究是提高基礎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是開展備課研究。這里所說的備課,不是單純的分析教材和形成教案,而是提倡創新。我們以備課組和教研組為單位,實行備課匯課制,備課組內「同一課」研討活動依據學科特點,以教研組為單位,深入開展新課型和有效教學的探索。如語文科以「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作文閱讀」三種模式為依託,探索新路。數學科注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開展數學「同一節課」教學模式研究。英語課注重口語能力培養,設立英語聽力時間,使學生在歡樂中學習英語,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二是組織觀摩課研究。觀摩課是體現教師集體智慧和研究成果的舞台,也是引領青年教師提高的途徑。每年學校都組織一定數量教師做觀摩課。通過教學活動和評課活動,提高教師的基礎能力。如去年十二月份我校組織省級以上骨幹教師在全市進行了教學和備課組研討開放月活動,全市有近20所中學,近千名教師到校做教學觀摩,充分發揮了骨幹教師示範輻射作用,帶動廣大教師不斷提升專業能力。
三是開展讀書活動。在學校「富腦工程」的倡導下,教師再讀書活動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都由學校規定重點必讀篇目,優化教師知識結構。組織開展「五個一」活動,讀一本教育專著、寫一篇讀書心得、上一節高質量的研討課、寫一篇深刻的教學案例、立一項與學科教學有關的研究題目,期末組織「教學藝術心得」研討會。
四是開展競賽活動。各種教育教學競賽是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的平台,學校定期開展教學技能活動。如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優質課競賽、說課比賽、演講比賽等,引導廣大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參與教育教學的行動研究,提高了師資隊伍的專業能力。
此外,學校還有目的的派教師外出專項學習,參加國家和省市級培訓。組織教師到兄弟學校參觀。外出培訓學習的教師回校後,及時為相關教師做報告,以點帶面、全面提高。
(二)組織能力測試,促進專業能力不斷提升。
學校每學年都有目的、分項目對全體教師進行專業能力測試,對測試結果進行科學分析,能力合格教師指出其努力方向,能力欠缺教師進行集中訓練,促進廣大教師專業能力的不斷提高;每學期進行學生、家長、教師三個層面問卷,掌握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對集中的問題進行反饋並進行培訓。
專業能力的提升,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增添了新的生機。近年來,我校先後有李平、王金華、庄春辰被評為市級名師,姜海波、劉波、王金華被評為第二屆省科研型名師,王金華、姜海波被市研修院聘為兼職教研員。
三、加強專業水平培訓,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奠定學術基礎
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是教師適應工作需要和成為成熟教師的主要表現。我校在提高教師專業水平上採取了如下做法:
(一)以課題研究為引領,佔領專業水平的制高點。
課題研究是教師提升專業水平的有效途徑。「十一五」期間,學校承擔了國家級課題3項,省級、市級課題15項,參與研究人員占任課教師的90%。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題研究培訓,教師的專業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實踐中,廣大教師積極探索課題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通過理論學習、專家報告、案例研討、課例點評、經驗交流、聽課觀摩,使廣大教師形成了濃厚的研究風氣。在實踐中探索、體驗,在困惑中反思、感悟,在研究中分享、交流,在辨析中超越、提高在為教師的學術追求。以有效教學為例,我校先後確立科研課題3項:《有效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實施的研究》、《新課程理念下好課及評價研究》、《有效校本教研實踐研究》,對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生良好作用,今年的中考,全市前二十名中我校佔17人,前一百名中我校佔78人。這其中教育科研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課異構課題研究也是我校的一大特點。研究中,我們把同樣教學內容,由不同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現有教學條件進行備課並上課。由於教師不同,教學設計、執教風格、所採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聽課的老師就能對這幾節課進行有效的比較,找出各自的優點和不足,然後進行對比、反思、總結、提高。近年來我校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嘗試,促進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提高了對教材的理解、處理、把握及教學領悟的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
目前,學校正在全力打造「十一五」課題研究成果,年底將舉行校內成果總結會,讓優秀成果在校內推廣。同時,把發展性教育實施作為「十二五」課題研究重點,在學生學習方法研究、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辦學特色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
(二)以問題研究為先導,定位專業水平的新起點。
問題研究是近幾年教師培訓的新形式,也是行之有效的培訓手段。問題是從實踐中來的,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就是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過程。教育教學中有些問題是十分典型的,很有必要進行認真思考研究。我校近年來在教師中開展課堂教育教學技能技巧系列研討活動:由青年教師將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提出來,然後由名師骨乾麵對面的進行現場解答。這種研討看似雜亂,但很實用,既有效解決了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又讓教師在研討中增強了研究意識,提高了專業水平。
(三)以實踐活動為載體,激發專業水平的興奮點。
建設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善於育人的專業化教師隊伍,必須要以各項實踐活動為載體,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為教師提供競爭與合作的平台,在全體教師中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我校通過開展教師基本功大賽、教師專業理論測試、骨幹教師示範課、新教師匯報課、教師說課大賽、教師演講比賽、青年教師才藝大賽、教師教案設計大賽等活動激勵優秀教師,鞭策弱勢教師,有效的激發教師提高專業水平的興奮點,從而自覺的參與到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自己。
同時,學校還通過適時、適當的評價機制使大批優秀教師脫穎而出,成為學校發展的寶貴財富。也鼓勵相對落後教師在學校大環境的引領下鼓足勇氣,繼續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這樣對於一個學校中不同層次的教師都有其發展的目標和動力,使全體教師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均在不斷的提高。
(四)以信息技術為依託,打造專業水平的平衡點。
隨著近幾年教育技術的發展,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成是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顯著標志。能否對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加工和發布,成為衡量教師現代化的重要依據。
我校在完善信息技術設施的同時,重點強化教師培訓,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作為重點,對教師進行分層次、分內容的培訓。信息技術水平較高的教師,除了常規應用以外,重點培訓網路資源應用、本土教育教學資源的設計和開發。中等水平教師,重點培訓現有資源的創新應用。初級水平教師,重點培訓操作技能和資源應用。通過三年來的培訓,全校教師熟練運用信息技術資源組織教育教學活動面達100%,能夠開發資源的教師達20%。能利用現有資料製作課件的教師達專任教師的70%,課堂教學信息手段應用率達50%以上。
(五)以終身學習為目標,開發專業水平的創新點。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其中不斷學習,更新知識,優化能力結構是根本保障。現代社會知識的快速更新從客觀上要求教師學會學習,養成愛學習的習慣。我校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思想,及時掌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動向,掌握教育研究的最新方法和相關的理論知識。學校教研室每半年為圖書館提供一次新書目,及時購買保證教師閱讀。同時,針對學科不同、年齡不同,採取分層次規定學習目標和任務的方法,引導教師在原有水平上,通過讀書都有提高。目前,我校建設學習型領導班子,學習型團隊,學習型教師已經成為自覺行為。
三、加強專業風格打造,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奠定創新基礎
教師的專業風格是教師專業化發展階段的最高境界,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是成為名師的 首要條件。
我校從兩個方面入手打造教師的專業風格。
(一)突出教育教學個性化。
教育教學活動不是一般的產品生產,而是面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群體的創造性勞動。對於教師來說,好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只是完成任務,而是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體現過程中的個性特點。為此,我校大力提倡教師教學的個性體現,引導教師形成自己的風格。如教學語言風格、教學體態風格、板書風格、研究風格、學習風格等等。個性化的體現,促進了教師成長的多樣性的豐富性。
(二)倡導教育教學創新。
創新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靈魂,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教學創新。現代教學理念認為,缺乏創新的教學就是一種流程,毫無生機可言。這種創新體現在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備課有創新,就不會拘於教材而不敢放開;上課創新,就會為學生的一個智慧火花而激動不已;輔導有創新就會為一個好的方法而歡欣鼓舞。教育教學是在創新中發展的,教師的發展也是在創新中實現的。
教師專業化發展只是發展性教育的一個部分,同時也是一項長期任務,只有不斷研究探索,更新理念,形成長效機制,才能實現目標。我校近幾年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取得了點滴成果,希望在局黨委的領導下,繼續貫徹發展性教育理念,在打造特色學校的進程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Ⅷ 如何促進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教學深度融合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中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課程整合」對於一名信息技術教師來說是經常要面對的最實際的問題,在教學工作中經常要和同行一起討論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其他的課程中,信息技術給其他課程帶來什麼?回答是肯定的,思路的拓寬,知識面的拓寬,教學方法的改變等等.那麼,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是什麼?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重點是什麼?在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整合,信息技術扮演怎樣的角色?怎樣才能使信息技術的學習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弄清這些問題對於我們教師的實際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
信息技術拓寬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圍,極大地豐富了信息資源,為個性化、自主及互動式的學習提供了實施的舞台,使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得以進行,使終生教育、學習化社會的構想得以實現.信息技術不只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而是服務於他們學科教學的得心應手的教學媒體,是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效率、更好地進行素質教育的工具;對於學生來說,信息技術則是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認知工具. 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措施,是將信息技術課程列入必修課程.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重點
我是這樣認為的信息技術這門課的前身是計算機教學,從計算機到信息技術的改變我覺得是一個突破和飛躍.從單機到聯機到網路的貫通必然對改變了信息技術課程目標的變化和發展,即從「計算機文化論」到「計算機工具論」,再到現在提出的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正是人類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認識的不斷提高.對於我們21世紀的學生來說,基本的「信息素養」應包括:
1.信息獲取的能力.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現信息,並能通過各種媒體,如互聯網、書籍、報紙、電視等,或者自己親自調查、參觀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夠將豐富的獲取到的信息進行篩選鑒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斷它的可信度,然後對認為真實有用的信息進行分類.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將不同渠道獲取的同一類信息進行綜合,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重新整理組織、存儲,並能夠簡潔明了地傳遞給他人.
4.信息創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時候,通過歸納、綜合、抽象、聯想的思維活動,找出相關性、規律性的線索,或者能從表面現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創新的信息.
5.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術或其他手段,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實際問題.
6.協作意識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能夠通過互聯網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圍,面向世界,開闊視野,並能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與他人的聯系、協作.
三、課程整合的方式方法
課程整合應該分幾步走.
第一步,信息技術課程,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對象.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專門的學科開設,主要學習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
然而,信息技術課程並不僅僅是簡單地為了學習信息技術本身而學習,還要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因此,同樣要按照課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整合到實際任務中進行學習.比如:Microsoft Word文字處理的學習就可以以完成一份班級小報的形式進行教學.Microsoft access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學習就可以以完成通訊錄的形式進行教學等等,因為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知識要比課本中的知識豐富和精彩的多,學生們喜歡貼近生活,其效果可以說事半功倍.
第二步,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信息技術完全為其他學科的教學服務.
目前,在中小學信息課的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好學生以為上信息課是在耽擱他們的學習時間,差點的學生以為信息課是休息課,是玩的課.所以就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別談自主性學習.針對這一現象我在高中信息課的教學中是這樣做的,首先,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決定用什麼形式來呈現什麼教學內容,並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比如現在的學生要求更寬更廣的知識面,但從課本上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語文方面從作者的生平,寫作歷史的背景,文章的意境等多能用多媒體的形式去表現其效果不言而喻.數學方面通過直觀的線、面、圖形的運動會加深學生對幾何的理解,拓寬他們對解題的思路,枯燥的數學就活了起來.其他的課程就不用再說了……
我就以我上的一節信息課為例,淺淡一下我在整合方面的一些體會.
我講的這節課是利用搜索引擎在網上查找信息.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網路的基本知識,對Internet有了感性的認識,能對相關信息快速搜索,並能製作簡單網頁的基礎上學習的.考慮到大部分同學都會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我將這節課的重點放到了如何將找到的信息運用到日常的學習中,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將網路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從這一方面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信息技術課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將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與完成任務相結合.
針對學生平時的各科進度,有目的的選擇一些趣味性強、與各學科知識相關的內容,設置幾個任務,由學生自主學習,最終目的是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擴充自己的資源庫.具體做法是如下.
1.設置任務:利用所學知識,搜索相關信息,擴充到自己的資源庫中.語文:關於錢鍾書先生和楊絳先生;物理:關於聲納的定位;化學:金屬對身體健康的作用;歷史:對陳獨秀的評價;地理:對黃河污染的研究.
2.完成方法: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兩名水平較高的同學,每個成員選擇一科,合理的運用所學知識,在網路上檢索信息,下載下來,最後由小組成員們一起將信息匯總,擴充到資源庫中,每小組在解決問題時,可以相互討論,相互研究,使學生積極協作,運用集體的力量來完成任務.
3.各組互相交換成果,互相點評.
4.老師總結點評:同學們都做得很好,找到的內容很新穎、豐富,極大的擴充了大家的
知識容量,豐富了學習網站的內容,由於時間的關系,很多同學還有大量的內容沒有添加到自己的網站,同學們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再找一些更多的相關內容,擴充到自己的資源庫中.
在組織的這節信息技術課程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指導,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導學生開展專題研究性學習上,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將信息技術與學科學習整合起來.在活動中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能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樣,教師通過整合的任務,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驅使他們自主的去學習.象這樣讓學生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在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積極應用到實踐中.
第三步,研究型課程,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學生作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獲取信息、交流信息,並最終以電腦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務.
研究型課程中的整合任務,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內容,而是課後延伸,甚至是社會現實性課題,如環境保護、旅遊類問題等.課題的設置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年齡特點,採用循序漸進的原則.一般小學低年級以生活實踐性的活動為主,小學高年級以社會綜合課題學習為主,初中以學科性綜合實踐活動為主,高中以綜合性學科的學習為主.
研究型課程超越了傳統的單一學科學習的框架,它按照學生認知水平的不同,將社會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以主題活動的形式來完成課程目標.學生通過主體性、探索性、創造性的解決問題過程,將多個學科的知識、學問性知識和體驗性知識、課內與課外、學校與社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統一地發展.
從研究型課程的特點看,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的過程性.在整個研究的過程,從研究方案的形成、方案的實施,到最後任務的完成都由學生自主完成,而教師僅對學生選題、收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等進行一般性指導.
這一步的教學就更加的開放與靈活更會激發學生求知表現的慾望,我覺得現在的學生缺的就是這一點,可以說能改變整個傳統的教育方法,是學生和教師夢寐以求的境界.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佔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教學,對於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Ⅸ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益,促進教學創新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益,促進教學創新,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明確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手段創新中的作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多媒體特性有利於信息的獲取與保持;超文本特性可實現對教學信息的最有效組織與管理;網路特性有利於開展協作學習和發現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樹立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手段創新中的服務意識。對現代信息技術服務主體的認識,應樹立由輔教向輔學轉變的觀念。對現代信息技術功能的認識,應樹立實現教學目標的工具觀。對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目的的認識,應樹立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觀念。
3、提高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手段創新中的利用率。加大硬體設備的投入力度和更新速度,為教學手段的創新提供物質基礎。加強教師培訓,為教學手段的創新提供人力支持。規范軟體的製作與管理,為教學手段的創新提供技術保障。

Ⅹ 如何促進信息技術教師專業成長

新課改實施以來,依據《信息技術課程標准》精神,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無論是從教學流程、評價方式的轉變方面,還是從校本資源的開發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另一方面,課程的具體實施者——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成長也由此成為新課程實施的瓶頸,而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實施,其關鍵因素就是教師能否適應課改要求從而加快自己的專業成長。

閱讀全文

與信息技術如何促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為怎麼添加個性化小程序 瀏覽:425
唐嫣代言什麼產品 瀏覽:873
農銀金如意保險產品怎麼樣 瀏覽:370
屏客代理有哪些 瀏覽:718
二手房交易怎麼談稅 瀏覽:696
怎麼把頓號相隔的數據篩選出來 瀏覽:198
別人幫你充了話費為什麼沒有信息 瀏覽:936
德熙產品怎麼樣 瀏覽:739
如何讓抖音附近人回信息率高 瀏覽:80
全友線上線下的產品有什麼區別 瀏覽:998
女孩新的代理項目干什麼 瀏覽:183
修路需要哪個程序 瀏覽:968
螞蟻鏈都上哪個交易所了 瀏覽:596
市場的桶多少錢一個 瀏覽:448
美國人技術怎麼落後的 瀏覽:418
代理分銷一天多少錢 瀏覽:613
滬可轉債50上市交易如何賣出 瀏覽:243
開花鳥魚蟲市場怎麼樣 瀏覽:220
消防技術實務聽第一遍什麼都不懂 瀏覽:211
條形統計圖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什麼情況 瀏覽: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