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外購需要提供身份證,有什麼安全隱患
海外購需要消費者提供身證,正常情況身份信息會被保密,但是也有可能出現身份信息泄露被他人利用的情況。因為海外購許多商品需從海外直郵以國內,海關要求清關手續當中需要收件人的身份證明,很多消費者寧願不買,也不願意提供身份信息。並且在同一平台上有些需要身份認證,有些卻不需要,令一些消費者不解。
1、海外購平台不僅需要提供身份證號,還要上傳身份證正反照片,令許多消費者感到非常不安。
2、任何人購買從海外購入國內的物品,都需要提交身份證明,才可以在500元內享受國家免稅的優惠政策,超出500元只需收取總金額10%的郵稅。
3、商家有義務和權力對消費者的身份信息進行保密,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有些網購平台將自己的消費額度用完之後,會用消費者的額度購買貨品進行通關。
4、信息泄露之後,會被不法之人冒用身份進行跨境電商購物,甚至會遇到電信詐騙等情況,就算報警處理,也很難通過現在的技術查到信息泄露的來源。
相信許多人在進行海外購物的時候會遇到需輸入身份證和姓名的情況,提供個人身份證明是為了清關入境需要。商家不會泄露消費者的身份信息。但難免會有少數不良商家利用顧客的信息做違法的事情,造成消費者經濟上的損失,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加強對冒用他人信息的平台進行處罰和約束,同時海關和商家都要對公民負責,避免這類事件發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進出境快件監管辦法》第二十二條:個人物品類進出境快件報關時,運營人應當向海關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境快件個人物品申報單》,每一進出境快件的分運單、進境快件收件人或出境快件發件人身份證件影印件和海關需要的其它單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⑵ 揭秘網購信息泄露全過程,如何避免網購信息不被泄露
網購信息會泄露,在網購的時候我們應該要保證網路安全的情況之下購買物質。
根據國家的統計發現,由於人們在網上購物導致個人信息泄露造成的經濟損失已經達到了805億元,這個數字是2018年的時候統計的,也就是說現在是2021年了,可能這個經濟損失會更高。那為什麼我們使用自己的手機在網上購買東西的時候,會造成信息的泄露呢?首先網路是一個非常發達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之中可能會有很多釣魚的網站,如果點進去這些釣魚的網站,那我們的個人信息絕對是會泄露的,這是其中一個泄露個人信息的原因。而第2個就是在不安全的網路情況之下,使用網購也會造成個人信息泄露,特別是在一些公共WiFi的情況之下,有一些WiFi是不正常的。還有就是會收到一些不明來電,這些來電可能會假裝是你購買物品的商家跟你請求一些個人信息,這時候也不能那麼簡單的就發給別人。
三、在網上購物的時候,一定要保證購物環境的安全。
首先就是去一些正規的平台裡面購物,第二就是在使用自己的流量網路的情況之下去購物,做到這兩點,基本上不會造成個人信息的泄露。
⑶ 網購訂單信息為何還有泄露問題該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個人信息被泄露已經是老生常談的事情了。人們總是會接到許多莫名其妙的騷擾電話和騷擾簡訊,詢問你需不需要買房?需不需要裝修?需不需要貸款?需不需要給孩子找補習班?需要不需要買車?只有你想像不到的,沒有他們不騷擾你的!
二、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安全?
1.網購時,除非必要填寫真實信息,可以適當的不填寫個人真實信息。建議經常更換收件人昵稱。
2.收取快遞後,及時將面單信息刮掉、摧毀。養成好的購物習慣,有利於避免這種不經意泄露信息的事情發生。
3.不隨意注冊軟體、網站,特別是一些不知名軟體、網站,這類軟體和網站很容易透露個人電話信息。
4.填寫調查問卷需要謹慎,別被他人利用你的好心。
5.路邊的掃碼贈禮切勿參與,這種掃碼送禮的信息更加精準!
⑷ 網曝淘寶用戶數據泄露,此舉將會讓消費者面臨什麼的風險
一則“網曝淘寶用戶數據泄露”的消息,引發了廣大網友們的熱議,在網上鬧的沸沸揚揚。那麼,此舉會讓消費者面臨怎樣的風險呢?第一,是信息會被售賣。信息被他拿到後,他不是自己用,而是拿去賣給各行各業,需要信息的人。被售賣出去之後,你會開始被人多人騷擾,騷擾電話,騷擾簡訊,等等會越來越多。更麻煩的是,還有可能會讓你的關鍵信息泄漏,導致銀行卡被盜刷,或者其他的錢財丟失的情況。那麼具體的情況是什麼呢?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信息被售賣公開在用戶被那個人盜取之後,他不是自己在用這么多的數據,他會把數據給賣出去,收取費用。而信息被賣出去之後呢,則是他們會各有所需,很多的機構都在對你的信息進行各種利用,妄圖收割你的錢財。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所發表的看法,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哦。
⑸ 網上購物存在哪些安全問題
網上購物的問題包括時間風險、交付風險、產品質量風險、服務風險等。時間風險指購買時間與如果購買失敗所花費的時間。由於網購的送貨方式主要是郵寄,從網上下訂單到收到貨物的時間可能過長。消費者還要自己取貨,會浪費時間和精力。
1、時間風險。指購買時間與如果購買失敗所花費的時間。由於網購的送貨方式主要是郵寄,從網上下訂單到收到貨物的時間可能過長。消費者還要自己取貨,會浪費時間和精力。
2、交付風險。指對產品不能交付或交付的時間過長。貨物可能在運送途中丟失,可能得不到貨物,且異地送貨過程中可能造成商品的損壞。
3、產品質量風險。指與產品質量相關的失望,例如產品不好用或是假貨。由於消費者不能親自查看和試用商品, 網路上對商品功能、質量、顏色等信息的描述和實際商品可能出現差異,導致購得的商品與期望中的商品相差甚遠,也許還會購到假冒偽劣產品。
4、服務風險。指如果產品出現問題,維修和退換服務所帶來的失望。退換網上選購的商品可能會很麻煩,還需承擔雙重運費。如果網上購買的商品壞了,修理維護等售後問題可能得不到保障。
5、付款風險。指在互聯網上輸入信用卡帳號所帶來的風險。網上支付失敗可能會造成貨款的丟失,黑客可能盜用您的信用卡數據,會造成更大的金錢損失。
6、隱私風險。指消費者的個人隱私可能遭到侵犯。消費者在零售網站上填寫的個人信息,可能會泄露給其他一些公司或個人。這些網上公司可能會在沒經允許的情況下聯系本人。
7、信息風險。指網站所發布的商品信息的可信性。有些網站提供的零售公司可能是不存在的,或者提供的產品信息是誇大的、甚至是虛假的信息。
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八條 特定領域經營者的信息披露義務採用網路、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以及提供證券、保險、銀行等金融服務的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經營地址、聯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後服務、民事責任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