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管理信息系統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發展和戰略決策有何作用
管理信息系統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發展和戰略決策的作用:
1、信息儲存作用。
2、企業診斷作用,可以分析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並查找問題。
3、經營預測作用。
4、決策輔助作用。
5、信息平台和信息共享作用。
② 簡答題建立管理信息系統為什麼要制定戰略發展規劃它應包括哪些內容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統的戰略規劃與開發
第一節 管理信息系統戰略規劃的概念
一、信息系統發展的階段
把計算機應用到一個單位(企業、部門)的管理中去,一般要經歷從初級成熟的成長過程。諾蘭(Nolan)總結了這一規律,於
1973年首次提出了信系統發展的階段理論, 被稱為諾蘭階段模型。 到 1980年,諾蘭進一步完善模型,把信息系統的成長過程劃分為六個不同階段。
1.初裝
初裝階段指組織(企業、部門)購置第一台計算機並初步開發管理應用程序。在該階段,計算機的作用被初步認識到,個別人具有了初步使用計算機的能力。一般而言,「初裝」階段大多發生在單位的財務、人事等數據處理量大的部門。
2.蔓延
隨著計算機應用初見成效,信息系統(管理應用程序)從少數部門擴散到多數部門,並開發了大量的
應用程序,使組織的事務處理效率有了提高,這便是所謂的「蔓延」階段。在該階段中,數據處理能力發展得最為迅速,但同時出現了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如數據冗餘性、不一致性、難以共享等。在此階段,只有一部分計算機的應用收到了實際的效益。
3.控制
管理部門了解到計算機數量超出控制,計算機預算每年以
30%~40%或更高的比例增長,而投資的回收卻不理想。同時隨著應用經驗逐漸豐富,應用項目不斷積累,客觀上也要求加強組織協調,於是就出現了由領導和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的領導小組,對整個組織的系統建設進行統籌規劃,特別是利用資料庫技術解決數據共享問題。這時,嚴格的控制階段便代替了蔓延階段。根據諾蘭階段模型,第三階段將是實現從以計算機管理為主到以數據管理為主轉換的關鍵,一般發展較慢。
4.集成
所謂集成,就是在控制的基礎上,對子系統中的硬體進行重新連接,建立集中式的資料庫及能夠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種信息的系統。由於重新裝備大量設備,此階段預算費用又一次迅速增長。
5.數據管理
根據階段模型,「集成」之後,將會進入「數據管理」階段。但 20 世紀 80 年代時,美國尚處在第四階段,因此,諾蘭沒能對該階段進行詳細的描述。
6.成熟
一般認為,「成熟」的信息系統可以滿足組織中各管理層次(高層、中層、基層)的要求,從而真正實現信息資源的管理。
諾蘭階段模型還指明了信息系統發展過程中的六種增長要素:
計算機硬軟資源:從早期的磁帶向最新的分布式計算機發展;
應用方式:從批處理方式到聯機方式;
計劃控制:從短期的、隨機的計劃到長期的、戰略的計劃;
MIS 在組織中的地位:從附屬於別的部門發展為獨立的部門;
領導模式:開始時,技術領導是主要的,隨著用戶和上層管理人員越來越了解 MIS,上層管理部門開始與 MIS 部門一起決定發展戰略;
用戶意識:從作業管理級的用戶發展到中、上層管理級。
諾蘭階段模型總結了發達國家信息系統發展的經驗和規律。一般認為模型中的各階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因此,無論在確定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統規劃,都應首先明確本組織當前處於哪一生長階段,進而根據該階段特徵來指導
MIS建設。
二、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策略
1.「自下而上」的開發策略
「自下而上」的開發策略是從現行系統的業務狀況出發,先實現一個個具體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級到高級建立
MIS。因為任何一個MIS的基本功能是數據處理,所以「自下而上」方法首先從研製各項數據處理應用開始,然後根據需要逐步增加有關管理控制方面的功能。
一些組織在初裝和蔓延階段,各種條件(設備、資金、人力)尚不完備,常常採用這種開發策略。
「自下而上」的開發策略的優點是可以避免大規模系統可能出現運行不協調的危險,但缺點是不能像想像那樣完全周密,由於缺乏從整個系統出發考慮問題,隨著系統的進展,往往要作許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規劃、設計。
2.「自上而下」的開發策略
「自上而下」的開發策略強調從整體上協調和規劃,由全面到局部,由長遠到近期,從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發來設計信息系統。由於這種開發策略要求很強的邏輯性,因而難度較大。
「自上而下」的開發策略是一種更重要的策略,是信息系統的發展走向集成和成熟的要求。整體性是系統的基本特性,雖然一個系統由許多子系統構成,但它們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通常,「自下而上」的策略用於小型系統的設計,適用於對開發工作缺乏經驗的情況。
在實踐中,對於大型系統往往把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即先自上而下地作好 MIS 的戰略規劃,再自下而上地逐步實現各系統的應用開發。
三、管理信息系統戰略規劃的作用和內容
MIS戰略規劃是一個組織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關於 MIS長遠發展的規劃。由於建設 MIS
是一項耗資大、歷時長、技術復雜且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在著手開發之前,必須認真地制訂有充分根據的 MIS戰略規劃。這項工作的好壞往往是 MIS成敗的關鍵。
1.MIS戰略規劃的作用
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資源(信息、信息技術和信息生產者),以節省信息系統的投資。
通過制訂規劃,找出存在的問題,更正確地識別出為實現企業目標 MIS
系統必須完成的任務,促進信息系統的應用,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例如,存在產品質量問題某企業戰略規劃中確定的戰略是:為新產品建立全面質量管理控制規程;由此導出的管理信息系統的戰略為:建立新產品的全面質量管理控制資料庫系統。
指導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用規劃作為將來考核系統開發工作的標准。
2.MIS戰略規劃的內容
MIS戰略規劃一般包括三年或更長期的計劃, 也包括一年的短期計劃。規劃的內容包括:
信息系統的目標、約束及總體結構
其中:信息系統的目標確定了管理信息系統應實現的功能;信息系統的約束包括 MIS
實現環境、條件(如管理的規章制度、人力、物力等);信息系統的總體結構指明了信息的主要類型和主要的子系統。
組織(企業、部門)的狀況
包括計算機軟體及硬體情況、產業人員的配備情況以及開發費用的投入情況。
業務流程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及流程在新技術條件下的重組
企業流程重組實際上是根據信息技術的特點,對手工方式下形成的業務流程進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再設計。
對影響規劃的信息技術發展的預測
這些信息技術主要包括計算機硬體技術、網路技術及數據處理技術等。這些技術的不斷更新將給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帶來深刻的影響(如處理效率、響應時間等),與管理信息系統的性能有著密切的聯系,決定著管理信息系統的優劣。因此,在規劃過程中需要從吸收相關技術的最新發展。從而使所開發的管理信息系統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
四、MIS戰略規劃的組織
管理信息系統規劃的制定, 決定著管理信息系統最終能否成功開發,因此,制定 MIS 開發規劃需要
一個領導小組,並進行有關人員的培訓,同時明確規劃工作的進度。
1.規劃領導小組
規劃領導小組應由組織的主要決策者之一負責。領導小組的其他成員應該是組織中各部門的主要業務骨幹,
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協助系統分析人員完成有關業務的調研和分析工作及數據准備工作。
2.人員培訓
制定戰略規劃需要掌握一套科學的方法,為此,需要對組織的高層管理人員、分析員和規劃領導小組的成員進行培訓,使他們正確掌握制定管理信息系統戰略規劃的方法。
3.規定進度
在明確和掌握制定戰略規劃的方法後,
進一步為規劃工作的各個階段給出一個大致的時間安排,便於對規劃過程進行嚴格管理,避免因過分拖延而喪失信譽或被迫放棄。
4.制定戰略規劃的具體步驟
確定規劃的性質。明確 MIS戰略規劃的年限及具體的方法。
收集相關信息。
進行戰略分析。對 MIS的目標、開發方法。功能結構、計劃活動、信息部門的情況、財務情況、風險度和政策等進行分析。
定義約束條件。根據單位(企業、部門的財務資源、人力及物力等方面)的限制,定義 MIS的約束條件和政策。
明確戰略目標。根據 3、4 的結果,確定 MIS 的開發目標,明確 MIS應具有的功能、服務范圍和質量等。
提出未來的略圖。給出 MIS的初步框架,包括各子系統的劃分等。
選擇開發方案。選定優先開發的項目,確定總體開發順序。開發策略和開發方法。
提出實施進度。估計項目成本和人員需求,並列出開發進度表。
通過戰略規劃。將戰略規劃形成文檔,經組織(企業)部門領導批准後生效。
③ 為什麼說信息系統首先是戰略層面的
《系統層面戰略:重寫戰略管理》:系統層面戰略之王氏觀點:企業面臨的最大風險是系統設計的風險,經營管理活動中的任何問題都不是孤立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所謂外科手術式治療方法都無益於問題的根本性解決,甚至會埋下新風險的惡種,故必須引入創造性整體思考與系統論的思維理念。
從系統層面角度出發,(企業)戰略系統的邊界等於企業系統的邊界,二者互為表裡,互相依附。如果說企業是看得見的「體」,那麼戰略就是深處的「魂」,而系統則是「體」與「魂」孕育生長的「場」。
企業系統的發展能力歸根結底在於其製造「負熵」效應的能力,進一步體現為通過負熵效應促使外部無序元素轉化成系統內部有序性組成的效能。故戰略系統的本質作用就是通過構建企業內部的有序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復雜性。
「一二四八」企業戰略系統模型是一個由四層維度元素系統構建的「戰略群」,它體現了戰略系統的復雜性特徵和多維度分形要求;同時暗合了中國古典哲學…易學中「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千萬」的認識論框架和辯證關系。
④ 論述信息技術/信息系統對企業發展戰略的作用
信息系統/信息技術主要為企業發展提供助力,整合企業資金流、信息流、物流,達到信息共享、信息實時傳遞、信息挖掘分析,為企業各個層面決策提供事實數據支持的同時,優化企業流程,降低各個環節流轉成本,加快資金周轉,提高企業利潤率,做到企業在獲得合理利潤的前提下,滿足企業客戶對產品質量、傳遞時間、生產過程監控的滿意度以及獲得其他延伸性要求的目的,從而提高客戶忠誠度和依賴性,擴大市場對企業品牌的認知。
⑤ 為什麼說企業的信息化戰略規劃最根本的驅動力來自企業的業務戰略
在信息化進程中,信息系統已逐步滲透到企業中,IT系統開始從傳統的後台支持轉變為新業務開展的直接驅動力。各種組織對信息系統的依賴程度在不斷增加,甚至有一些組織若沒有IT將不復存在,但同時對於很多組織來說,由於信息和信息技術意味著最重要的資產,這導致IT本身已經或潛在成為一個巨大的威脅,隨IT而來的風險、利益和機會使得IT管控成為公司管理中十分關鍵的一個方面。
IT管控的作用是促進業務,使IT工具與業務目標一致,規避IT風險,保證IT投資價值,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高效確保公司運營可持續的發展,同時對運營效果形成可量化的績效評估管理和控制。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對IT的管理與控制,促使業務目標得以實現。
⑥ 為什麼要進行信息系統規劃
信息系統的規劃是系統生命周期中的第一個階段,也是系統開發過程的第一步,其質量直接影響這系統開發的成敗。 信息系統規劃是信息系統實踐中的主要問題,也是現在管理信息系統研究的主要課題之一。現代企業用於信息系統的投資越來越多,例如寶鋼投資己多達億元。信息系統的建設是個投資巨大、歷時很長的工程項目,規劃不好不僅自身造成損失,由此而引起企業運行不好的間接損失更為可觀,通常人們就有一種認識,假如一個操作錯誤可能損失幾萬元,那麼一個設計錯誤就能損失幾十萬元,一個計劃的錯誤就能損失幾百萬元,而一個規劃錯誤的損失則能達到千萬元,甚至上億元。所以我們應克服那種」重硬、輕軟」的片面性,把信息系統的規劃擺到重要的戰略位置上。⑦ 我國為什麼要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
1、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於偵察探測系統,使得對目標監視探測和定位識別的距離、范圍、精度、解析度等提高了幾個數量級;
2、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於信息傳輸系統,使得傳輸速度、綜合傳輸業務能力、抗毀傷能力、抗干擾能力以及一體化水平空前提高;
3、先進信息技術應用於指揮控制系統,形成指揮、控制、計算機、通信、情報、監視、偵察綜合一體化信息系統,將整個作戰范圍內的諸軍種、兵種、各種作戰平台、通信系統、情報監視與偵察系統、保障系統等集成為一個信息共享的有機整體,使戰場指揮控制能力得到突破性提高。
4、武器系統和作戰平台廣泛利用偵察探測系統、信息系統、指揮控制系統,提高了奪取信息優勢的能力,進而提高了武器系統打擊精度和毀傷能力,使武器裝備體系整體作戰效能顯著提高。
5、信息化裝備發展趨勢是:通過增強火力投入效率和加速作戰進程,提高武器裝備的整體作戰效能。信息化作戰平台向高機動、隱身化、多功能方向發展;信息化彈葯向低成本、智能化、高精度和多功能方向發展。
(7)信息系統為什麼要戰略發展擴展閱讀:
隨著信息化裝備的發展,出現了信息優勢戰略、信息威懾戰略、非線式作戰、網路中心戰、超視距作戰、一體化聯合作戰等一系列新軍事理論。
各主要軍事大國陸續組建了數字化部隊、電子戰部隊、網路戰部隊、聯合作戰部隊等新型部隊。信息化裝備和新的作戰理論,導致新軍事革命,推動著戰爭形態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演變。
⑧ 論述管理信息系統的戰略規劃有何作用
管理信息系統戰略規劃作用包含:
1、指導MIS系統開發,用規劃作為將來考核系統開發的標准。
2、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資源,以節省信息資源的投資。
3、通過制定規劃,找出問題,識別MIS的任務。
⑨ 戰略信息系統的發展動力
隨著當代社會經濟活動日益走向全球一體化和區域集團化,市場競爭變得異常激烈,表現為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質量和性能價格比提高,產品的人性化和個性化特色越來越突出,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圍繞著產品的服務也越做越好。這就要求現代企業除了具有傳統的質量、價格、服務等競爭能力外,還必須具備以下兩種基本競爭能力:
(1)創新競爭能力。這是企業最重要的競爭能力。除了產品設計和生產工藝的創新外企業的創新還應該包括觀念更新、組織再造和業務重組,即綜合創新。從英特爾(Int)到微軟(Microsoft),從北大方正到青島海爾,無數成功企業的事例證明,不斷更新和提高的知識是競爭優勢的原始源泉,而綜合創新能力則是推動企業發展的真正動力和最強大的競爭武器。
(2)時間競爭能力。即產品生產周期短,上市快,交貨及時。這也是現代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為應付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企業的競爭戰略從60年代的擴大生產規模、70年代的降低生產成本、80年代的改進產品質量,演變到90年代的以提高市場反應速度為中心的競爭戰略上來,時間因素已經被提高到現代企業競爭的關鍵地位。為此,一個能夠實現企業反應敏捷性和技術、人員、生產及管理等多種組織柔性的分布式網路化企業「虛擬企業」的概念應運而生。所謂虛擬企業,就是指把不同地區的現有資源迅速組合成為一種超越空間約束、依靠電子手段聯系、統一指揮的經營實體,從而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質量、低成本、多樣化的新產品。它的特點是在企業功能上的不完整性、組織結構上的非永久性和地域上的分散性(即企業功能虛擬化、組織虛擬化和地域虛擬化)的前提下,通過信息集成和管理,發揮資源的總體效益,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
隨著日趨激勵的競爭,企業對於市場需求的任何變化都要作出快速反應,從而對企業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MIS顯然不能滿足需要,SIS正是適應企業競爭態勢的變化而出現的,它在許多場合只是通過網路聯結起來的虛擬信息系統,系統的功能與結構隨企業競爭目標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能滿足現代企業基於快速反應的競爭決策要求。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傳統的以企業內部信息資源為主要對象的信息管理模式受到了猛烈的沖擊,並為新一代信息系統的誕生提供了技術條件。這些技術主要有:
(1)面向對象技術。敏捷性企業所具有的業務流程重組和組織機構重建的動態特性,對企業信息系統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面向對象技術的出現正好滿足了企業重組的動態變化特性。面向對象技術本身的封裝性、繼承性、多形性、層級性、易修改性、動態鏈接性、可重復利用性等特點,使一個系統不僅可具有可縮放性和可維護性,而且還能滿足敏捷性管理的低成本、高質量、短周期和小批量以及靈活性和可靠性等各種不同需求,從而使以面向對象技術為開發工具的515能為企業提供迅速響應變幻莫測的市場變化的競爭實力。
(2)數據倉庫技術。當今時代是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競爭其實是信息的競爭。作為企業的管理決策者,掌握的信息當然是越准確、全面、高效越好。數據倉庫技術將企業內各種跨平台的分散數據經過重新組合和加工,構成面向決策的數據倉庫,使最終用戶可以在數據倉庫的基礎上進行深層數據挖掘、多維數據分析、動態查詢和報表等,開發利用有戰略意義的信息資源。數據倉庫是為管理決策者服務的,它的目標是從大量雜亂無章的歷史數據和匯總數據申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用於支持高層決策分析,強化企業的競爭優勢。因此,數據倉庫技術也是企業SIS的重要支持工具。
(3)Intranet技術。企業內聯網(Intranet)利用Internet的Web模型作為標准平台,採用TCP/IP作為通信協議,同時運用防火牆技術保證內部網路資源的安全性,在企業內部網路上形成了一種三層結構的客戶機/伺服器模式,即測覽器/應用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模式,並由此構成了企業SIS的基礎結構。Intranet充分利用了Internet的技術,因而開發簡易、成本低廉、使用方便。通過lntranet,使企業將以往分散的信息結構各自獨立的「信息孤島」變成了一個有機統一的網路體系相對集申的「信息大陸」,這樣,不僅可在企業內部實現以Web為中心的更加方便靈活的信息發布與交換方式以及更加迅捷的協同作業,而且由於Web伺服器與資料庫的成功連接,使得從企業外部也可以及時訪問企業的主幹資料庫。因此,利用Intranet很容易構築起能夠對競爭環境作出快速反應的SIS,增強競爭實力。
Internet的商業化,特別是Intranet技術的興起,使企業的信息管理方式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在企業的信息生產、發布、收集和處理能力及效率得到了極大提高的同時,企業間的關系也出現了多重性。他們之間可能既是合作夥伴或客戶關系,又是市場對頭或競爭關系。隨著全球信息基礎結構(G11)的建設和社會信息環境日益走向網路化、數字化,企業之間跨機構或跨國合作的機會和范圍都大大增加。善於利用信息環境的企業能夠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全球化實時運作,提高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戰略協同能力,從而更加有效地參與競爭。注意通過網路化、數字化的開放式信息環境共享全球信息資源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就有機會進入以往難以擠迸的國際市場和商貿關系的各個環節,並以質量、價格和服務優勢同大公司展開競爭。全球競爭環境將因此變得更加公平。這些進展一方面為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這些挑戰關繫到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生死存亡。企業為了生存,必須適時轉變其經營管理戰略,更多地強調敏捷性,並對企業的組織結構和市場經營方式進行革新。這就是說,企業需要制定面向競爭的信息管理戰略,即重新確定企業與顧客及競爭對手的關系,並據此改變企業的內外信息聯系方式,建立更加靈活的、能夠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信息系統SIS。這是企業在全球網路化、數字化信息環境下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保證。 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和競爭環境的急劇變化,既給企業經營管理帶來了更多、更大、更為嚴峻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的機遇,並促進了企業生產經營與組織管理模式的變革。這種變革為企業515體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採用現代信息技術形成的經營管理模式主要有:
(1)ERP。ERP即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Resources Planning)的縮寫,是基於計算機技術和管理理論的最新進展,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提供的企業整體經營管理解決方案。它最早起源於物料需求規劃(MateriaI Reiements Planning, MRP)。MRP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種製造業庫存管理系統,其特點是考慮各種物料之間的相關需求關系,按時間分段來確定各種物料的需求數量和時間。它以計算機為工具模擬製造業基本方程:即根據生產計劃(要生產什麼?)、產品結構(用什麼生產D和庫存記錄(已有了什麼?)進行計算,指出未來何時將會出現物料短缺並以最小存貨量來避免物料短缺(還應得到什麼?),從而使企業可確定各種物料的定貨數量和交貨期(計劃何時下達?)。但MRP沒有把企業的生產能力和復雜多變的外界因素納入系統,忽略了供需之間的矛盾,而且在執行過程中也沒有把車間作業和其他信息及時反饋到系統中,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常常不能得以順利進行。
製造資源規劃(ManufacturingResource Planning, MRPI)是MRP的發展和擴充。它主要是針對企業生產製造全過程的管理,並從生產計劃、物料需求、庫存控制、車間控制延伸到產品銷售,同時輔以企業運營所必需的財務管理,以便准確及時地反映企業生產、營銷和財務等方面的情況,進而全面規劃和管理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達到整體優化效果。利用MRPII,可在周密的計劃下有效地調動各種製造資源,控制資金佔用,縮短生產周期,降低產品成本。但它與傳統MIS一樣,僅局限於企業內部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對外部信息不夠重視,缺乏靈活性,因而到了80年代後期,已很難適應企業競爭戰略的發展需要。ERP在傳統的MRPII基礎上,吸收了適時生產(JIT)和全面質量管理(TQC)等先進的管理思想,極大地擴展了企業信息管理的范圍,給出了新的企業管理結構,即把用戶需求和企業內部的生產活動以及供應商的生產資源整合在一起。其基本思想是,將企業的生產流程看作是一個緊密連接的供應鏈,其中包括供應商、生產工廠、分銷網路和客戶等;將企業內部劃分成幾個相互協同作業的支持子系統,如生產製造、質量控制、服務維護、市場營銷、工程技術、財務、人事等,還包括對競爭對手的監視管理。顯然,ERP就是一種面向企業供應鏈的管理模式,它可對供應鏈上的所有環節進行有效的管理,並通過這些環節的緊密聯系以及協同與平衡,實現全球范圍內的多企業、多地域跨國經營合作。由此可見,ERP與SIS的思想是一致的,它將為企業SIS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持。
(2)CIMS。CIMS是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或計算機集成管理系統(Computer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的縮寫,以往多指前者,此處為二者含義的集成,又稱CIMS。
CIMS是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理論對企業活動全過程中各功能子系統的完美集成。它以產品為主線,集成了產品設計/製造/控制層(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AM和柔性製造系統FMS以及計算機輔助質量控制CAQC)、生產管理層(ERP,MIS,OAS)和經營決策層(DSS,ES),使產品的管理決策過程、設計開發過程、加工製造過程、質量控制過程等通過計算機網路合理地聯結為一個整體,以保證企業內部信息的一致性、共享性、及時性和可靠性,實現企業生產、管理、決策的智能化,達到優質高效的目標。由於CIMS對於現代企業的競爭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世界各國對CIMS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H國政府將CIMS列為影響國家經濟命運和競爭地位的22項關鍵技術之一,歐共體、日本均制定了CIMS研究與發展計劃。我國政府對CIMS也非常關注,將其列為863計劃的一個主題,並在清華大學設立了國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八五期間,我國先後選擇了66家企業作為CIMS應用示範企業,其中國有大中型企業51家,包括北京第一機床廠、沈陽鼓風機廠、成都飛機工業公司等。北京第一機床廠通過實施CIMS工程,使超重型數控龍門銑的交貨期由36個月縮短為18個月,因而在1996年的國際招標中一舉申標。1995年,北京第一機床廠的CIMS工程還獲得了美國製造工程師學會(SME)在全球范圍內頒發的工業領先獎,並同時獲得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94/95年度可持續工業發展獎。
實施CIMS,可使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CIMS概念的核心內涵就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系統觀點和信息觀點。所謂系統觀點是指,CIMS強調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從市場需求、產品開發、加工製造、質量控制、銷售服務、人事與財務管理等都是一個整體,要統一起來考慮;信息觀點是指,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實質上是信息的採集、處理和傳遞過程,這一觀點為企業廣泛採用信息技術、大力發展SIS奠定了認識上的基礎。CIMS便是在這種哲理的指導下,通過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的信息集成,支持了技術的集成,進而由技術的集成進入物資、人員、資金、組織和經營管理的集成,使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實現整體優化運行,以此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因此,CIMS形成了企業SIS的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