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師資水平是什麼意思
師資,拆開來說,就是教師的資質,包括教師的專業文化水平,教學水平,自身道德修養和其它為人之師所不可少的綜合素質、教學條件,師資力量就指上述資質的水平程度。
師資水平一般包括:
論文質量和數量、科研成果、科研獲獎情況、教師學歷-職稱-畢業學校、副教授以上人員數量,另外學校的省部級以上重點學科數量、博士點分布、博士後流動站分布也能側面反映某學科的實力和師資。
② 教師檔案包括哪些內容
主要內容包括以下5點:
1、個人基本情況:個人簡歷、業務情況等。
2、教學情況:各學期教學內容、教學計劃、輔導計劃、教學工作量、教師工作量、典型教案、教學總結等。
3、科研情況:研究課題、重大教改建議、自編講義和教學參考資料、公開發表的論文、專著及同行評價、創造發明等。
4、進修計劃、講學及參加學術活動情況。
5、職務、工資晉升呈報表及業務獎懲表等。是教師任用考核、職務評定及工資晉升的重要依據。
(2)師資信息一般是些什麼內容擴展閱讀
依據教師檔案袋的性質,可以把它分為過程性教師檔案袋、結果性教師檔案袋和展示性教師檔案三種類型。
1、過程性教師檔案袋:過程性教師檔案袋旨在反映教師在某一時期的表現,目的是評價該教師在某一時期、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的進步過程。
2、結果性教師檔案袋:結果性教師檔案袋旨在表明某一時期實現預期目標的結果。教師針對某一目標建立結果性教師檔案袋,並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工作。最後,教師和評價者可以依據目標的實現程度,對教師的工作做出評價。
3、展示性教師檔案袋:展示性教師檔案袋又稱「成功教學檔案袋」,充分展示教師在某個領域或若干領域的最佳成就,可以用於評比等目的。
③ 教師的信息素養應該包含哪些方面
標准一: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能夠有效地和高效地獲取信息。
標准二: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能夠熟練地和批判地評價信息。
標准三: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能夠有精確地、創造性地使用信息。
標准四:作為一個獨立學習者的學生具有信息素養,並能探求與個人興趣有關的信息。
標准五:作為一個獨立學習者的學生具有信息素養,並能欣賞作品和其他對信息進行創造性表達的內容。
標准六:作為一個獨立學習者的學生具有信息素養,並能力爭在信息查詢和知識創新中做得最好。
標准七:對學習社區和社會有積極貢獻的學生具有信息素養,並能認識信息對民主化社會的重要性。
標准八:對學習社區和社會有積極貢獻的學生具有信息素養,並能實行與信息和信息技術相關的符合倫理道德的行為。
標准九:對學習社區和社會有積極貢獻的學生具有信息素養,並能積極參與小組的活動探求和創建信息。
④ 教師信息素養應該包括哪些層面的內容
教師信息素養的要求
(一)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
信息知識成為社會中的基本資源,滲透到社會生活與工作的各個方面,信息素養成為信息社會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與傳統的「讀、寫、算」方面的知識與能力一樣重要,是信息社會對新型人材培養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教師的信息素養是指教師在基於信息化的教學實踐基礎上,根據社會信息環境的 發展要求,對信息進行檢索、獲取、分析、處理以及利用信息解決教育、教學及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在 現代的教育信息化的工作當中,主要指學科教師能夠熟練的應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本學科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二)教師的信息素養及教師新角色的關系
信息化社會教師的信息素養具體表現為: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信息知識、信息能力。
目前我國教師的信息素養低的主要表現為:
(1)信息意識弱、信息敏感度低。教師的學位和學歷層次普遍偏低,這是因為我國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合理,信息面窄,缺乏對信息的敏感和處理能力,甚至有不適應現代化教學的現象發生。
(2)對現代教育技術掌握不夠,因此缺乏信息意識和觀念,許多時候教師不是去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而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他們更是裹足不前。因此,當前對我國教育界而言,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促成新形勢下的角色轉換,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信息素養的內涵概述
概括地說,完整的信息素養應包括三個層面:文化素養(知識層面),信息意識(意識層面),信息技能(技術層面)。
1998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和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在其出版的《信息能力:創建學習的夥伴》一書中制定了學生學習的九大信息素養標准。這一標准從信息素養,獨立學習和社會責任等3個方面進行了表述,進一步明確和豐富了信息素養在技能、態度、品德等方面的要求。
1.信息素養
標准一:能夠快速地有效地獲取信息;
標准二:能夠熟練地批判性地評價信息;
標准三:能夠精確地創造性地使用信息;
2.獨立學習
標准四:能探求與個人興趣有關的信息;
標准五:能欣賞作品和其他對信息進行創造性表達的內容;
標准六:能力爭在信息查詢和知識創新中做得最好;
3.社會責任
標准七:能認識信息對民主化社會的重要性;
標准八:能履行與信息和信息技術相關的符合倫理道德的行為規范;
標准九:能積極參與小組活動來探求和創建信息。
從上述有關信息素養的定義及信息素養的標准可以看出,信息素養不僅僅指諸如信息獲取、信息檢索、信息表達、信息交流等信息技能,而且包括獨立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以及在信息社會中合理生活和學習的責任,將信息技能用於信息問題解決和進行創新性思維的綜合的信息能力。具體而言,信息素養主要表現為以下8個方面的能力:
1.運用信息工具:能熟練使用各種信息工具,特別是網路傳播工具;
2.獲取信息:能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有效地收集各種學習資料與信息,能熟練地運用閱讀、訪問、討論、參觀、實驗、檢索等獲取信息的方法;
3.處理信息:能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歸納、分類、存儲記憶、鑒別、遴選、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表達等;
4.生成信息:在信息收集的基礎上,能准確地概述、綜合、履行和表達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簡潔明了,通俗流暢並且富有個性特色;
5.創造信息:在多種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礎上,迸發創造思維的火花,產生新信息的生長點,從而創造新信息,達到收集信息的終極目的;
6.發揮信息的效益:善於運用接受的信息解決問題,讓信息發揮最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7.信息協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為跨越時空的、「零距離」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種和諧的合作關系;
8.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資源往往良莠不齊,需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甄別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調節能力,能自覺抵禦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擾和侵蝕,並且完善合乎時代的信息倫理素養。
⑤ 52、您認為教師信息素養應該涉及哪些方面您自己的信息素養水平如何該如何提
綜述:教學實施: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圖、文、音、視、動畫等多媒體形式運用合理,能結合課程實際情況探究AR或VR教學。教學組織信息化特徵明顯。基於智能終端的在線測驗、師生互動、答疑輔導、學習分析等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
「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質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們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
信息素養應包含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
1、熱愛生活,有獲取新信息的意願,能夠主動地從生活實踐中不斷地查找、探究新信息。
2、具有基本的科學和文化常識,能夠較為自如地對獲得的信息進行辨別和分析,正確地加以評估。
3、可靈活地支配信息,較好地掌握選擇信息、拒絕信息的技能。
4、能夠有效地利用信息,表達個人的思想和觀念,並樂意與他人分享不同的見解或資訊。
5、無論面對何種情境,能夠充滿自信地運用各類信息解決問題,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信息素養
⑥ 教師教學信息包括什麼
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三個階級之分(初級、中級、高級),具體如下:
一、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初級)
1.硬體操作技能:
①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鍵盤、滑鼠、光碟機、U盤、列印機、顯示器等);
②了解計算機硬體系統的基本組成與結構;
③會正確開關計算機;能夠正確使用校內所配備的各類電教教學設備。
2.軟體使用技能:
①熟悉常用計算機操作系統用戶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啟動運行應用程序);
②熟練掌握一種漢字輸入法,每分鍾可輸入15個漢字;
③掌握在計算機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夾及復制、粘貼、刪除、移動文件等操作;
④會使用Winrar、Winzip壓縮軟體進行壓縮與解壓處理;
⑤會使用Word辦公軟體進行文字輸入並進行簡單的內容、格式編排和列印;
⑥能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
⑦會在互聯網上瀏覽信息,搜索教育、教學資源,會在網上進行上傳、下載等操作。
3.信息化教學素養:樹立與教育信息化相適應的信息意識;能夠對各類信息化教育資源進行價值判斷,選擇與任教學科相適應的信息化教育資源並應用於課堂教學。
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中級)
除具備初級能力外,還須達到:
1.硬體操作技能:
①知道常用硬體媒體設備種類與功能(如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每種設備適用於何種環境以及適用於傳遞哪一類型的信息);
②了解多媒體硬體技術在教學中的發展趨勢。
2.軟體使用技能:
①能使用文字處理軟體(如Word等)熟練編排所任教學科的試卷;
②會使用電子表格軟體(如Excel等)進行較高級的數據分析、篩選及其它數學運算;
③熟練使用多媒體課件製作工具(如PowerPoint等)製作課件,能將聲音、圖片、視屏、動畫等各類素材進行整合運用。
③能初步運用多媒體工具對信息加工處理(如對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形式的信息進行加工、編輯和處理);
④熟練使用電子郵件、電子公告板(BBS)、網路尋呼工具(QQ、MSN等)、個人博客(Blog)進行表達和交流;
⑤會安裝與卸載常用的應用程序。
⑥了解計算機病毒的一般特徵也預防措施。
3.信息化教學素養:能利用信息技術構建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環境;編制適於所任教學科信息化教案及課堂實施方案;將各類教育資源與日常教學進行整合並合理應用,善於利用教育資源突破教育教學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指導學生獲取信息化學習資源(如通過網路獲取學習資源或相關輔導材料,利用網路教學平台進行學習)。
4.等級要求范圍:我市中心小學以上學校校級班子成員及45周歲(含)以下教師均應達到信息技術中級應用標准。
三、信息技術能力應用標准(高級)
除具備初、中級能力外,還應達到:
1.硬體操作技能:
①熟練掌握計算機網路架設所需的各類硬體知識;
②能對機房及電子備課室計算機等設備進行簡單故障排除;
③能對學校常用電教設備進行維護和簡易故障排查;
2.軟體使用技能:
①對計算機操作系統及網路操作系統有較深的了解(會安裝、使用、備份與還原操作系統);
②熟練使用常用軟體對素材進行加工、處理(如利用文字處理軟體對信息進行編輯,利用統計軟體對信息進行統計分析等);
③熟練掌握常用辦公軟體的操作技巧;
④熟練掌握1-2種多媒體課件製作工具(如PowerPoint、Flash、幾何畫板等),能夠製作網路課件;
⑤為學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及各類資源系統軟體的架設和WEB發布提供支持等;
3.信息化教學素養:認識網路教學信息的傳遞手段,以及教學媒體的類別和功能;能夠根據不同信息化教學媒體的特點,設計實現不同教學目標的學習活動與學習模式(如利用網路多媒體技術實現探究性學習、研究型學習與案例學習等學習模式);利用信息技術和網路環境開展教學交流和活動。
⑦ 教師信息素養包括哪些方面
教師的信息素養應該包含以下方面:
1、信息獲取能力
2、資源整合能力
3、網路工具應用能力
4、基於網路的教學設計能力
5、網路環境下的課堂駕馭能力
6、信息時代的學習評價能力
7、利用網路進行交際的能力
8、網路道德修養
9、終身學習能力
(7)師資信息一般是些什麼內容擴展閱讀:
信息素養的含義概述
廣義上講,完整的信息素養應該包括三個層次:文化素養(知識水平)、信息意識(意識水平)和信息技能(技術水平)。
該標准從信息素養、自主學習和社會責任三個方面來表述,進一步明確和豐富了對信息素養在技能、態度和道德方面的要求。
1、信息素養
標准1:快速高效獲取信息的能力;
標准2:批判性地評估信息的能力;
標准3:准確和創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
2、自學
標准4:探索與個人興趣相關信息的能力;
標准5:欣賞創造性地表達信息的作品和其他內容的能力;
標准6:努力做到信息查詢和知識創新的極致;
3、社會責任
標准7:認識到信息在民主社會中的重要性的能力;
標准8:遵守與信息和信息技術有關的道德和道德行為准則的能力;
標准9:能積極參與小組活動,探索和創造信息。
從上面的信息素養和信息素養標準的定義可以看出,不僅僅是信息素養,如信息檢索、信息檢索、信息等信息表達、溝通能力,還自主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和合理的責任生活和學習在信息社會,具備解決問題的信息技能和綜合信息的創新思維能力。具體而言,信息素養主要表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1、使用信息工具:熟練使用各種信息工具,特別是網路通信工具;
2、信息獲取:能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有效地收集各種學習資料和信息,並能熟練地使用閱讀、訪問、討論、訪問、實驗、檢索等方法獲取信息;
3、信息處理: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歸納、分類、存儲和記憶,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識別、選擇、分析、綜合、抽象、總結和表達;
4、生成信息: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准確地總結、綜合、執行和表達所需要的信息,使其簡潔、通俗、富有個性;
5、信息的創造:通過各種信息收集的互動,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產生新的信息增長點,從而創造新的信息,達到信息收集的最終目的;
6、發揮信息的效益:善於利用已接受的信息解決問題,使信息的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
7、信息合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成為超越時空、「零距離」的溝通與合作中介,使其成為自我擴展和與外界建立各種和諧合作關系的有效手段;
8、信息免疫力:龐大的信息資源經常混在一起,這需要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篩選能力,自我控制,自我約束和自我調節能力,能夠自覺抵制和消除干擾和侵蝕的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和提高道德素養符合時代的信息。
⑧ 標準的教師花名冊應該有哪些內容
1.沒有什麼是標準的
2.一般就是姓名
3.出生年月
4.畢業院校及專業
5.籍貫
6.聯系方式
7.取得的資格等
⑨ 教師的信息素養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1、基本信息素養
即傳統的信息基礎知識和計算機基本技能教師必須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了解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基本知識;
必須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操作Word文字處理、 Excel電子表格、列印機及一些常用應用軟體的安裝和使用,並能熟練應用計算機處理學生考試成績編寫測驗試題等。只有具備了基本的信息素養,才能培養信息處理的能力。
2、多媒體素養
信息時代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媒體為提高教育教學質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和教育對象,圍繞教學目標、授課內容選擇和使用不同的媒體。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掌握計算機教學的基本過程並盡量學會使用 PowerPoint Authorware和 Flash等應用軟體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3、網路素養
網路時代的教師應具有網路基本知識和素養。教師應當掌握電腦網路的一般原理,學會利用網路搜索數據、傳輸文件和網路互動式教學,能利用電子郵件跟同行或學生進行交流,利用博客或自己製作的網站(頁)發布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同時必須具備尊重知識產權和遵守網路道德的素養。
4、課程整合素養
教師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必須具備把信息技術和不同媒體優化組合將信息技術有機融入學科教學過程的能力和素養,真正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里。
(9)師資信息一般是些什麼內容擴展閱讀:
信息素養是信息社會中人的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於信息素養,已有的研究已經就其內涵達成共識,認為信息素養是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修養和能力。具體來說,信息素養是指能夠恰當理解信息,並能准確查找、分析、加工、利用和評價信息的能力。
信息時代,教育理念、環境與模式的變革,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信息時代的教育不僅重視對學生的知識教授與技能訓練,更強調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信息素養便是信息時代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教師信息素養則是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