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信息防禦力量通常由什麼構成

信息防禦力量通常由什麼構成

發布時間:2023-02-19 20:25:49

『壹』 信息防禦是什麼

正如其他武器裝備的發展一樣,存在信息進攻的威脅,就必須相應發展信息防禦的手段,以保護己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統

由於計算機網路攻擊的威脅種類很多,再生繁殖能力強,給信息防禦帶來許多困難和問題。為了有效對抗和防禦信息進攻,世界各國正在研究各種防禦措施,以確保信息系統的安全性。

與此同時,研究信息進攻的客觀規律和特點,了解威脅特性,制定防禦信息進攻的策略,在信息與信息系統的管理上和技術處理上採取有效措施,提高信息對抗能力。

『貳』 信息化武器裝備是構成信息化戰爭力量的重要因素.那麼,它主要包括什麼

信息化戰爭是指發生在信息時代,以信息為基礎,以信息化武器裝備為主要戰爭工具和作戰手段,以綜合集成和信息控制為主導,在全維空間內通過精確打擊、實時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進行的癱瘓、震懾和整體作戰。信息化戰爭由於聚集了很多高精尖的現代技術,所以,有些國家又將它稱為高技術戰爭。它的主要特徵是:一、戰爭可控性強。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所有的政治家都希望戰爭按自己的設計進行,但以往的戰爭缺乏可控性。往往是戰爭機器一運轉,就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戰爭的進程和規模難以控制。而高技術武器裝備則是殺傷破壞力可以被有效控制戰爭手段,使戰爭具有一定的可控性,成為實現政治家政治目的的有效工具。高技術戰爭的可控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能有效控制打擊目的:隨著精確制導武器的出現,精確打擊逐漸取代「地毯式」的狂轟濫炸成為戰爭的最主要打擊方式。依靠精確制導武器的高命中精度,以前需要多次轟炸才能完成的作戰任務,現在只要一兩次的攻擊就可以達到目的,可以有效的避免波及周邊非軍事目標。2、能有效控制戰爭的規模:高技術戰爭情況下,高技術武器裝備精度高、威力大、作戰交通倍增,為了完成一個作戰任務無需再像以往那樣投入大量的兵力和武器裝備,可以有效的控制戰爭規模;另一方面,精確制導武器的高命中精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戰爭中殃及非打擊目標,可以有效避免戰火外延和戰爭升級。3、能有效控制戰爭的進程:由於作戰兵器偵察范圍廣,打擊距離遠,高技術戰爭不再像以往戰爭那樣,從戰場的前沿到縱深逐次進行,高技術武器已經能夠通過對縱深重要目標的打擊,直接達成戰略目的,這樣也就避免了戰爭久拖不決,縮短了戰爭的進程,使戰爭能按計劃如期結束。二、戰場空間廣闊就戰場的空間形態而言,高技術武器裝備在戰爭中廣泛使用,極大的擴展了戰場空間,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呈現出高立體、大縱深的特點,作戰空間空前增大。這主要以下幾個方面:1、從區域戰場向全球戰場延伸:高技術戰爭條件下,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射程和航程增大,武器裝備的遠距離作戰能力空前提高,洲際導彈的射程可以達到上萬公里,美國的B1、B2,前蘇聯的圖160等型號的戰略轟炸機,稻種都達到一萬公里以上,軍隊了遠程打擊能力。雖然一場局部戰爭交戰雙方的實際接觸面積很小,但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可能成為戰場的一部分。2、從空中戰場向太空戰場延伸: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從此打開了空戰的大門。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不造衛星,人類又開始把戰爭的觸角伸向了遙遠的太空。在數次高技術局部戰爭中,軍事衛星已經發揮了巨大威力。目前,太空已經成為軍事爭奪最激烈的領域,軍事強國都把控制太空看作是贏得未來戰爭的必要條件。美國和俄羅斯更是成立了獨立的太空部隊:天軍。3、從有形戰場向無形戰場延伸:隨著各種電子技術在武器裝備中的應用,電子戰場開始走上戰爭的舞台。電子戰是敵對雙方利用電子技術設備進行的電磁領域的斗爭,它以電子偵察和反偵察、電子干擾和反干擾,電子摧毀和反摧毀為基本內容,其目的是削弱、破壞對方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使其通信中斷、指揮癱瘓、武器失擯、雷達致盲、最終推動作戰能力,它是現代戰場上奪取勝利的神經中樞。三、系統對抗突出軍事對抗從來就是一種系統對抗。在高技術戰爭中,這種對抗表現得更加突出。隨著高科技的發展,武器系統「一矛一盾」相互制約的狀況已經被「多矛多盾」相互制約的新特點所代替。武器戰斗交通的發揮,不僅取決於其戰斗部的殺傷威力,而且還取決於構成點頭體系的情報系統、指揮控制系統、通信系統、信息處理系統、機動系統、防護系統等各個子系統的共同作用。整個作戰體系的作戰效能不再是各個作戰系統效能的簡單相加,而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各的倍增關系,特別表現為幾個關鍵性系統的效能之乘積。從武器裝備方面說,任何一種高技術武器裝備,如果沒有其它武器裝備的配合,無論它技術多先進,都無法完成作戰任務。從作戰方面說,隨著高技術武器在戰場的廣泛應用,各個戰場、軍事力量不現形是單一作戰,以多軍種、多空間一體為特徵的聯合作戰飛躍上戰爭舞台,單兵種決定戰爭勝利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回頭了,只有依靠各軍兵種和各種武器系統協調一致的行動,才能獲得高技術戰爭的勝利。四、作戰樣式多樣化歷史表明,技術決定戰術,有什麼樣的軍事技術,就會有什麼樣的作戰方式,軍事技術的進步和武器裝備的變革必然推動作戰樣式的變化。高技術戰爭中,隨著大批高、新技術裝備的廣泛應用,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作戰方式:導彈襲擊式的精確戰、外科手術式的點穴戰、破壞結構式的癱瘓戰、非致命式的軟殺戰、指揮控制式的信息戰、陸海空天電一體式的全維戰,此外,還有環境戰、太空戰、心理戰等。五、指揮控制自動化二戰後,由於武器裝備構造日益復雜,參戰軍兵種不斷增加,戰場日益擴大,戰場情況瞬息萬變,軍事信息量空前增大,作戰指揮難度不斷增大,在極短的時間內,要對多種作戰力量、多種作戰方式實施有效指揮,發揮整體威力,沒有高度自動化的指揮手段,很難完成作戰任務。在這樣的要求下,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偵察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軍隊自動化指揮系統的建立,把軍隊的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聯為一體,使軍隊自動化得以建立。這也是大家所熟悉的C4ISR系統。六、作戰消耗巨大從作戰保障角度看,高技術戰爭呈現出消耗巨大的特點,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1、武器裝備費用上升:由於武器裝備日益向自動化、智能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一件先進的武器裝備,往往集中了大量的科學研究成果,研製難度大,周期長,風險高。因此研究生產高技術武器裝備的費用和購置高技術武器裝備的投入明顯增加。如M1坦克為200萬美元/輛、「愛國者」導彈為110萬美元/枚、F15戰斗機為5040萬美元/架……2、人員培訓費用增加:高技術武器裝備在操縱使用、維護保養、靈活運用和作戰協同等方面日益復雜,需要高素質的軍人來駕馭。正因如此,現在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軍隊人才的培養,使軍隊的文化素質不斷提高。3、戰場物資消耗增多:高技術戰爭也是高能耗戰爭,縱觀二戰後的幾次局部戰爭,隨著戰爭的高技術性日愈明顯,其消耗也日益增多。以單兵每天平均消耗物資為例,二戰時是20公斤,越南戰爭時是90公斤,海灣戰爭時已經達到200公斤。戰場消耗巨大這一特點說明,高技術戰爭是以強大的綜合國力作為後盾的。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軍隊的現代化無從談起;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就難以支撐高技術戰爭。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高技術戰爭,必需從現在開始,在教育、經濟等各方面提升我們的綜合國力,為贏得戰爭作好准備。

『叄』 信息化武裝力量由什麼組成

信息化武裝力量主要包括信息化現役部隊、信息化武警部隊、民兵和信息化預備役部隊。

『肆』 信息化武器裝備是構成信息化戰爭力量的重要因素.那麼,它主要包括什麼

信息化戰爭構成要素為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水平的常規的武器裝備,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方法,在局部地區進行。

信息化戰爭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武器裝備系統、以信息為主要資源、以信息化軍隊為主體、以信息中心戰為主要作戰方式,以爭奪信息資源為直接目標,並以相應的軍事理論為指導的戰爭。

信息實力包括:

信息高速公路、C4ISR系統、精確制導彈葯、太空兵器、智能部隊以及具有高技術、高知識、高素質的人員。

而信息能力已成為衡量作戰能力高低的首要標志。信息能力,表現在信息獲取、處理、傳輸、利用和對抗等方面,通過信息優勢的爭奪和控制加以體現。

信息優勢,實質就是在了解敵方的同時阻止敵方了解己方情況,是一種動態對抗過程。它已成為爭奪制空權、制海權、陸地控制權的前提,直接影響著整個戰爭的進程和結局。

(4)信息防禦力量通常由什麼構成擴展閱讀:

信息化生產力是迄今人類最先進的生產力,它要求要有先進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與之相適應,一切不適應該生產力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將隨之改變。完整的信息化內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

1、信息網絡體系,包括信息資源,各種信息系統,公用通信網路平台等。

2、信息產業基礎,包括信息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信息裝備製造,信息咨詢服務等。

3、社會運行環境,包括現代工農業、管理體制、政策法律、規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觀念等生產關系與上層建築。

4、效用積累過程,包括勞動者素質,國家現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不斷進步等。

『伍』 未來信息戰爭會變得透明化,對於這種信息戰爭該如何去防禦

面對越來越透明化的未來信息戰爭,需要做出的防禦有很多種,下面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其中的一些方式吧。

最後就是,要努力發展國家的經濟,提高國家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讓敵國不敢與我們打信息戰爭,這才是我們最好的防禦。其實不管什麼樣的戰爭,都離不開自身強大的經濟力量做自己的後盾,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根本不可能打贏未來的信息戰爭。所以,我們應該大力的發展經濟,提高自身的經濟能力。而且,也要提高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讓敵國在與我們發生戰爭之前畏懼我們的影響力,不敢與我們發生戰爭。

『陸』 信息保障的美軍信息保障發展特點

近20年來,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在軍事領域引發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戰爭形態從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軍隊的作戰方式和作戰手段也呈現出嶄新的面貌。1997年5月,美軍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正式確立了「轉型」這一建軍思想,提出要「為未來而轉型美國部隊」,開始了打造一支「靈活的、以網路為中心的、基於知識」的軍隊的歷程。信息保障作為這種轉型的一個主要支柱,在發揮其效力的同時體現出了以下3個顯著特點。
採用了「深度防禦」策略
1995年,美國防部發現其計算機網路系統遭受725萬余次的外來襲擊。當時國防部認為,其計算機系統防禦能力相當低下,對襲擊的發現概率僅為12%,能做出反應的還不到1%,這種緊迫形勢引起了美軍方高度重視。1996年11月,美國防科學委員會的一份關於信息戰防禦能力的評估報告再次指出,國防部網路、信息系統存在很多漏洞和薄弱環節,而且未來還會面臨更加嚴峻挑戰,要求「國防部必須採取特別行動來提高國防部應對現有和不斷出現的威脅的能力」。為此,1996年,美軍在《聯合設想2010》中,正式把「信息保障」確定為信息優勢能力的重要組成。在此指導之下,美國防部提出「信息保障戰略計劃」,旨在構建一種動態、可持續、全方位的信息保障機制。之後,美國防部在綜合考慮技術可行性、成本效益和組織機制等各方面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深度防禦」(DefenseinDeplh)策略。「深度防禦」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對攻擊者和目標之間的信息環境進行分層,然後在每一層都「搭建」由技術手段和管理等綜合措施構成的一道道「屏障」,形成連續的、層次化的多重防禦機制,保障用戶信息及信息系統的安全,消除給攻擊網路的企圖提供的「缺口」。
「深度防禦」策略包括3個范疇,即人、技術和操作。其中,人指管理人員、操作人員和用戶,美國防部要求對他們進行培訓教育,培養信息保障意識,並確保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技術是指技術框架以及具體的技術手段和標准,還包括對技術的認證與評估;操作是指對信息和信息系統的監督、評估、探測、警告和恢復等行為。在「深度防禦」策略中,網路基礎設施、計算環境、飛地邊界、支撐性設施是美軍確定的4個重點防護層面。其中,飛地(encalve)指採用單一安全機制控制下的物理環境,包括用戶設備、伺服器、路由器等以及由其構成的區域網,邊界是通過區域網相互連接、採用單一安全策略並且不考慮物理位置的局域計算設備。

閱讀全文

與信息防禦力量通常由什麼構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某廠產品市場上最多的是什麼 瀏覽:927
如何增強信息推送 瀏覽:922
怎麼讓交易貓快速介入仲裁 瀏覽:225
成都最大的小市場在哪裡 瀏覽:665
代理業務員是什麼意思 瀏覽:953
天津國際招標代理公司是什麼級別 瀏覽:992
解封qq號要發多少信息 瀏覽:615
如何投注理財產品 瀏覽:742
如何推廣自己的品牌產品 瀏覽:552
蘇州遠程指導技術咨詢包括什麼 瀏覽:625
用戶數據怎麼統計 瀏覽:840
如何寫機電產品競賽報名表 瀏覽:365
統一機油代理公司怎麼樣 瀏覽:503
塑料配色技術在哪裡學 瀏覽:832
大行程數據是什麼 瀏覽:642
綿陽職業技術學院籃球校隊如何 瀏覽:117
注冊股東信息寫哪個人 瀏覽:510
餐廳點餐程序如何設計 瀏覽:252
長樂啤酒哪裡批發市場 瀏覽:931
沒文化眼睛天生近視學什麼技術好 瀏覽: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