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個人信息泄露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
當個人信息發生泄漏後,受害人應到懂得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具體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
1、當公民發現自己的個人信息遭到泄漏,可以要求網路服務提供者或者侵權人刪除自己被泄露的私人隱私信息;
2、可以向有關的執法部門、當地的公安機關、消費者協會或管理互聯網的部門進行舉報,提交舉報信息,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相關權益,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相關規定,受害人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必要時要求侵害人賠償損失或賠禮道歉等。
個人應當提高警惕性,不隨意在網路平台留下自己的個人信息,應當增強自己的權利保護意識,防止個人信息遭到竊取。
個人信息被泄露到哪個部門報案
到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後,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
買房時個人信息被泄露如何處理
請求承擔侵權責任:(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礙;(三)消除危險;(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修理、重作、更換;(七)繼續履行;(八)賠償損失;(九)支付違約金;(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九十二條?(網路侵權責任)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② 個人信息泄露的危害有哪些,被泄露之後怎麼辦
法律分析:個人信息泄露危害:1、垃圾簡訊;2、騷擾電話;3、垃圾郵件;4、冒名辦卡、透支欠款;5、案件事故;6、詐騙。
被泄漏之後,您可以:1、更換賬號;2、更改重要的密碼;3、報案;4、律師起訴;5、收集證據;6、無關重要的信息可以不予理睬。
法律依據:《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
第四條本規定所稱用戶個人信息,是指電信業務經營者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收集的用戶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住址、電話號碼、賬號和密碼等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用戶的信息以及用戶使用服務的時間、地點等信息。
第五條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
第六條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對其在提供服務過程中收集、使用的用戶個人信息的安全負責。
③ 個人信息泄露有什麼危害
個人信息泄露,可能會導致接到不明的騷擾電話,以及簡訊息,嚴重的,還可能會遇到詐騙,以及利用個人身份證去做貸款等一系列交易,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你的個人信息辦個什麼身份,幹些壞事,如果犯了什麼案或發生什麼事故,公安機關或交通管理部門可能會依據身份信息找到你的頭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十四條任何個人和組織有權對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向網信、電信、公安等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依法作出處理;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④ 信息泄露的危害和影響
法律分析:一.垃圾簡訊源源不斷;二.騷擾電話接二連三;三.垃圾郵件鋪天蓋地;四.冒名辦卡透支欠款;五.案件事故從天而降;六.不法公司前來詐騙;七.冒充公安要求轉帳;八.坑蒙拐騙乘虛而入;九.帳戶錢款不翼而飛;十.個人名譽無端受毀。個人信息遭泄露後危害非常大,以上所述並非危言聳聽。網路公司、電信運營商、SP、房地產、物業管理公司、醫療機構等是最應該引起特別注意的單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
第六十五條 任何組織、個人有權對違法個人信息處理活動向履行個人信息保護職責的部門進行投訴、舉報。收到投訴、舉報的部門應當依法及時處理,並將處理結果告知投訴、舉報人。履行個人信息保護職責的部門應當公布接受投訴、舉報的聯系方式。
第六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處理個人信息,或者處理個人信息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個人信息保護義務的,由履行個人信息保護職責的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對違法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用程序,責令暫停或者終止提供服務;拒不改正的,並處一百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有前款規定的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由省級以上履行個人信息保護職責的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五千萬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營業額百分之五以下罰款,並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或者停業整頓、通報有關主管部門吊銷相關業務許可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款,並可以決定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內擔任相關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個人信息保護負責人。
⑤ 網上泄露身份證信息後果會怎樣
1、身份信息被竊取,會被人利用。被人拿去作各種會員卡登記,然後被二次賣出,從而更廣泛泄露;被一些人報給一些不驗證、不認真負責的網吧登記,人家發布了非法言論或上傳了某些不合法的大型文件。
2、身份證綁定的賬戶有可能會遭受損失。某些審核不需要身份證傳真件就可開通的金融應用中被人冒用,然後被用於非法借貸;非法方可以利用身份證號碼、姓名、銀行卡號、預留手機收到的驗證碼在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注冊並開通銀行卡的快捷支付來套錢。
3、有人利用身份證號上的信息進行詐騙或者敲詐的行為。偽造身份證去銀行開戶,然後再進行虛假信息詐騙,讓受害人把錢匯到這個賬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第十九條 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泄露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居民身份證記載的公民個人信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千元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單位有前款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有前兩款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⑥ 個人信息被泄露會有什麼危險
個人信息被泄露會有以下危險:
1.垃圾簡訊、騷擾電話、垃圾郵件等源源不斷地向客戶飛來。現在經常接到95開頭的電話就是說明自己的電話信息已外泄。
2.信用卡被盜刷、賬戶錢款不翼而飛。不法分子通過購買他人個人信息,復制他人身份證,在網上騙取銀行信用,從銀行辦理信用卡,惡意透支消費。
3.犯罪案件從天而降。不法分子利用獲取的他人個人信息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真正的主人卻一無所知,損害合法人的正當權益。
4.不法分子利用個人信息對親朋好友進行詐騙,在一些人未識別或是未核實的情況下給予轉賬等,造成資金損失。
5.冒充親朋、同學、公安,坑蒙拐騙。
個人信息泄露去哪報警
個人信息泄露的,當事人可以去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
個人信息泄露了怎麼補救
個人信息泄露的補救辦法如下:
1.收集證據線索。
2.向相關部門報案。
3.提醒身邊的親朋好友防止被騙。
4.委託律師維權。
泄露途徑一:快遞單、火車票、銀行對賬單。這些單證上有姓名、銀行卡號、消費記錄等信息,隨意丟棄容易造成私人信息泄露。
泄露途徑二:各類網購、虛擬社區、社交網路賬戶。不論是網路購物還是注冊一些論壇、社區、網站,或者在微博、QQ空間發布信息,或多或少都會留下個人信息。
泄露途徑三:商家各種促銷活動,辦理會員卡等。如商家「調查問卷表」,購物抽獎活動或者申請免費郵寄資料、會員卡活動要求填寫詳細聯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
泄露途徑四:招聘網站泄露個人信息。簡歷中的個人信息一應俱全,這些內容可能會被非法分子以極低價格轉手。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
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
⑦ 個人信息泄露有那些危害
法律分析:個人信息泄露會收到很多垃圾簡訊和騷擾電話,騙子還會利用你的個人信息進行電信詐騙、網路詐騙,不法分子還會利用個人信息進行敲詐勒索。要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第一千零三十五條 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符合下列條件:
(一)徵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
(三)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
(四)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
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
⑧ 泄露個人信息有什麼危害
個人信息遭泄露後危害非常大,容易使個人財產受到損失,容易讓人利用身份拿去做違法的事情,從而影響個人信用問題,給自身的安全也會造成危險。網路公司、電信運營商、SP、房地產、物業管理公司、醫療機構等是最應該引起特別注意的單位。
對於泄露個人信息的行為應該人人喊打,發現一起嚴肅處理一起,可以由政府要求在這些單位中建立「一把手負責制」問責制度,當然主要要看公安等主管部門是否有作為了。
⑨ 泄露個人信息有什麼危害
泄露個人信息的危害如下:
1、垃圾簡訊、騷擾電話、垃圾郵件源源不斷。這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個人信息被泄露後,電子郵箱可以每天都會收到十幾封垃圾郵件,也是以推銷為主,而且還是些亂七八糟且沒有創意的廣告,還可能會經常被陌生人打過來,有推銷保險的,有推銷裝修的,有推銷嬰兒用品的;
2、冒名辦卡透支欠款。有人通過買來個人信息,復制身份證,在網上騙取銀行的信用,從銀行辦理出各種各樣的信用卡,惡意透支消費,然後銀行可能直接將欠費的催款單寄給了身份證的主人;
3、案件事故從天而降。不法分子可能利用個人信息,進行違反犯罪活動,可能不明不白被警察傳喚或被法院傳票通知出庭;
4、賬戶錢款不翼而飛。有些不法分子辦一張身份證,然後掛失銀行賬戶或信用卡賬戶,然後重新補辦卡,再設置個密碼,不使用銀行卡,裡面的錢款說不定已經不翼而飛了;
5、個人名譽無端受毀。個人信息被泄露後,別人冒用名義所乾的一切壞事都歸到名下了,那怕最後費心周折得個清白,但再怎麼說個人名譽還是受到了破壞。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四十八條 任何個人和組織發送的電子信息、提供的應用軟體,不得設置惡意程序,不得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
電子信息發送服務提供者和應用軟體下載服務提供者,應當履行安全管理義務,知道其用戶有前款規定行為的,應當停止提供服務,採取消除等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第四十九條 網路運營者應當建立網路信息安全投訴、舉報制度,公布投訴、舉報方式等信息,及時受理並處理有關網路信息安全的投訴和舉報。
網路運營者對網信部門和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應當予以配合。
⑩ 個人信息泄露有什麼危害
法律分析:垃圾簡訊源源不斷。騷擾電話接二連三。垃圾郵件鋪天蓋地。冒名辦卡透支欠款。案件事故從天而降。不法公司前來詐騙。冒充公安要求轉帳。坑蒙拐騙乘虛而入。帳戶錢款不翼而飛。個人名譽無端受毀。根據公開信息,2011年至今,已有11.27億用戶隱私信息被泄露。包括基本信息、設備信息、賬戶信息、隱私信息、社會關系信息和網路行為信息等。人為倒賣信息、手機泄露、PC電腦感染、網站漏洞是目前個人信息泄露的四大途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十四條 任何個人和組織有權對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向網信、電信、公安等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依法作出處理;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