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膽怯心理
我家大寶性格上有點膽怯,網上搜尋過很多資料,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一、遺傳因素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孩子性格養成在很大程度上會受父母遺傳因素影響。以我家為例,我的性格相對有些懦弱膽小,大寶便跟著「沾光」了。
二、教育理念影響
大寶從小是婆婆帶大的,當時的我作為一個職場媽媽,總是顧此失彼,孩子的教育始終是我一塊心病。
婆婆喜歡用嚇唬哄騙來教導孩子,孩子不聽話時,婆婆也是常常加以恐嚇。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膽小,很多事情不敢輕易嘗試。
三、生長環境(家長過於嚴厲)
如果孩子從小就處在一個讓其害怕的環境里,凡事不敢動,不敢說,性格養成也是不 健康 的。
表哥樣貌生的極好,可惜,人無完人,他的性格比較懦弱膽怯。已經過了而立之年,還是一事無成。按照我媽的話來說,表哥是因為小時候被姨夫管的太狠了,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匯報,每做錯一件事都會被批評。
在我看來最誇張的事,現在表哥每每要做哪樣事情,都會情不自禁的看姨夫一眼。
大寶前段時間晚上還是不敢自己如廁的,現在慢慢的有所改善了。在我看來,以下因素可以有效的幫助孩子避免膽怯。
1.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首先要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才會去嘗試,心裡膽怯是做不好事情的。怎樣給孩子安全感?家長的陪伴與保護是給孩子最大的動力。當孩子表現出膽怯時,適當的陪伴是必須的。
2.以身作則
家長要給孩子起到一個帶頭作用,凡事不可輕易退縮。良好的示範勝過一切華麗的言語,父母成功後可以給孩子適當的分享經驗。
3.溫柔的鼓勵
孩子最怕什麼?暴力!
對待孩子要盡可能的耐心,溫柔,不可太過急躁。俗話說,慢工出細活,教育孩子亦是如此。
慢慢教,慢慢鼓勵,孩子的成長也是需要時間的。
4.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父母不可當著孩子的面爭吵甚至打架,父母和諧相處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父親祥和,母親溫柔,這是很多人都期盼的。
既然選擇孕育一個生命,那麼我們就要全心全意的呵護他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耐心的陪伴和鼓勵是家長應該做的。為了孩子做起全職寶媽,我並不後悔,孩子的成長是短暫的,希望自己可以緊緊抓住。
隨時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及時予以鼓勵引導。 孩子膽怯了,告訴他,「別怕,爸爸媽媽陪你一起努力。」
溫柔的陪伴,耐心的鼓勵引導,良好的家庭氛圍總會給孩子足夠的信心,足夠的安全感。 為了孩子的未來,我們一起努力。
●過於嚴格
家長如果對寶寶的要求過分嚴格,那麼寶寶很容易變得敏感、焦慮,甚至容易恐懼,也會因為這樣,慢慢地就變得內向、害羞、膽小了。久了之後寶寶便會習慣按「規矩」辦事,也就缺少了 探索 、冒險的精神。
●脾氣暴躁
如果爸爸媽媽的脾氣比較大,隨意對寶寶發脾氣,那麼寶寶會因為突然受到驚嚇,寶寶會覺得總是惹爸媽生氣,慢慢會否定自己。
●家庭環境變換
爸媽因工作繁忙,不能時時刻刻地照看小孩。迫於無奈會把寶寶交付祖輩來帶養,事先如果寶寶並沒有和祖輩朝夕相處,那麼寶寶會因為家庭環境的陌生,繼而感到緊張和焦慮。
睡覺篇
在寶寶2歲左右時,培養寶寶自己獨自睡。在床周圍做個圍欄或是在床邊緣墊上被子,地上盡量保持干凈,鋪設地毯或是海綿墊。
吃飯篇
寶寶已經可以又自己吃飯的意識了,那麼盡量讓寶寶自己吃,不要怕寶寶弄得滿嘴、滿身都是。家長有時候會怕麻煩,就會不由自主地幫他們去做。那麼孩子久了便會對你產生依賴,寶寶形成懶惰。所以從吃飯開始,就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技能篇
比如穿衣、做飯、修理電器等等。生活是一個不斷學習、成長的過程。家長可以適當傳授一些生活小秘訣,讓孩子幫著家人一起做做家務活。除了能夠增強寶寶的動手能力之外,還能加深寶寶的家庭責任感,也會給寶寶一種認可,讓他感受自己在家裡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娛樂 篇
為了更進一步地讓孩子變得更為開朗活潑、勇於待人接物,讓孩子學會做飯後,鼓勵他展現自己的技能給小夥伴看,在周末時開一場小小的派對,勇於挑戰和嘗試策劃一場可愛的聚會。寶寶也會因為這樣,覺得自己與普通孩子相比,是與眾不同的。
社交篇
從小就讓寶寶嘗試與陌生的小夥伴的玩耍。有時寶寶的膽小怕事,是對於外人的。如果能夠讓寶寶及早地適應、明白怎麼樣與陌生人相處,那麼寶寶也會變得更加具有適應能力和應急能力。鼓勵寶寶勇於與陌生小夥伴交朋友,可是很棒的辦法。
旅遊 篇
寶寶其實是可以保護大家的。不要覺得寶寶小,就小看寶寶,外出遊玩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家長可以嘗試讓孩子打頭陣。當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向寶寶發出疑問,讓他自己判斷危險程度,鼓勵他們想出怎麼規避危險的好方法。也會讓孩子在解決困難後自信加倍!
在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的心理問題中,膽小是普遍的一個心理問題,大多數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些許膽小方面的問題,如在家裡見到陌生人就感覺不自在,在大庭廣眾之下就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總怕遇事,總不想做自己未體驗過的事,等等等等。
其一,父母要提升自身的素質,改變自己懦弱、自卑的心理,努力做一個陽光樂觀、積極進取的父母,為孩子做好榜樣。 自己言傳身教,讓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變得樂觀開朗,自信陽光。
其二,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只有處處看到的是孩子的優點,才能出於內心對孩子作出肯定的評價, 及時給予孩子以表揚或鼓勵。奉勸天下父母,堅持「多肯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的原則。
其三,父母要學會放手,還孩子以自由。 讓孩子放寬胸襟,放開手腳,大膽嘗試。否則,囿於束縛,什麼也不敢做,什麼也做不成。
其四,父母不可過分苛責孩子,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孩子,讓孩子有成就感,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其五、學會克制,不要對孩子亂發脾氣。 可能有些父母認為自己「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但也有許多辦法可以應對,比如欲發火時可以迴避孩子,或者做其它事情轉移注意力。
其六,杜絕溺愛孩子,多讓孩子外面和人接觸的事,給孩子自由馳騁的天地,放心地讓孩子自我鍛煉,自我成長,增加本事,增加經驗,增加閱歷,增加信心,增加膽量。
其七,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多給孩子創設在公開場合「出頭」的機會,讓孩子多鍛煉,膽子就會放開,慢慢地就變膽大了。
1.首先孩子本身對某件事情就非常恐懼害怕,這時候 父母嘗試著引領孩子一起去面對去做這件事 情,與孩子一起面對問題,分析問題,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尋找方法的過程中要多聽取孩子的意見,多讓孩子提出建議,多引導孩子去表達想法。孩子在得到家長的支持鼓勵引導下一定會慢慢學著去思考,去做,直到完全獨立完成。這是一個循循漸進的過程,家長一定不要急於求成,更不要因為一兩的失敗就先放棄。
2. 永遠記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如果您的還是在某些方面表現的比較膽怯,那一定是我們做父母的沒有做好榜樣!如果孩子怕吃苦,面對困難表現膽怯,那麼父母肯定不是一個積極,勇敢,有擔當,勤奮面對生活的人。我們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可能都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孩子是在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你的家庭環境一定會影響他的性格形成。 你對待生活,對待工作,對待別人態度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你的孩子。
3.有意識的創造一些讓孩子有成就感的事情。
我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我更加的堅信「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太多的挫敗感也會擊垮一個強大的內心。只有不斷的成功,獲得成就感,人們才會樂意去做某件事情。更能從做事的過程經歷中,總結出方法和經驗,才能做到精通。
造成寶寶膽小自卑的原因多數都與他的生長環境有關、與缺少父母親的愛與陪伴有關、或者是因為家裡發生一些事讓他內心覺得沒有安全感,讓他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畏畏縮縮,擔心自己做的不對,擔心做錯了會被人嘲笑甚至害怕遭到打罵的一種自我封閉的行為表現。
1. 俗話說,孩子的膽量是父母給撐起來的,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和愛護,3-7歲是寶寶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的鼓勵是孩子邁步的最大動力。
我閨女從小也是很膽小,特別害怕陌生人,見到有客人來家裡,她能躲著一整天不出來。這是因為她一出生就跟著我在養殖場里,沒見過除了父母以外的第三個人,而我們也因為太忙,沒有時間帶她去人多的地方走動過,把她困在家都與世隔絕了。當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抽空三個月,什麼事都不幹,天天都帶著我閨女去城裡人多的游樂場玩,讓她多跟小朋友玩,多接觸人,後來慢慢地她就不再那麼怕生了。
2. 寶寶的膽小,也就是他內心的底氣不足,他擔心做錯了會被別人嘲笑,這時候父母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我閨女去學校以後,她還是特別的膽小的,老師提問她不敢回答;老師教寫字,她也不寫;老師教唱歌跳舞,她更是不沾邊。我悄悄地問她為什麼不跟老師學東西呀,她說害怕做的不好會被同學嘲笑所以乾脆不學。
我閨女缺少自信,我著急呀,我得想辦法把她的自信培養起來啊。從那以後,她上課的每一篇課文我都給提前給她預習好,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每一篇課文,甚至課後的作業我都得提前教會她。包括在學校唱得每一首歌、跳得每一支舞、 體育 課的跳繩、廣播體操、、、我都得提前跟老師溝通過,慢慢一步步地教會了她。
正因為我的提前教育,讓她覺得自已會了,底氣足了,慢慢地就有了學習的勇氣,隨著老師不斷地表揚,後來她的學習越來越來好,自信心也培養出來了,學習也自覺了,膽子也大了。
3. 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和性性格的形成非常重要,所以為了孩子的成長,就應該給孩子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就算夫妻有矛盾吵架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這不僅使孩子傷心難過、自卑、更是傷害孩子的心理 健康 。
我見過一對夫妻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有一天,孩子的媽媽叫孩子寫作業,而那個孩子只是抱著一個手機在玩,一點都不理睬他媽媽。把他崔急了,那個孩子直接對著她媽大吼:「吵什麼吵什麼!你愛去哪死就去哪死去,別在這吵我!」哇塞,直接把我嚇了一大跳!這明顯是他的父母吵架時經常說的一句口頭語,他聽得多了就學到了。
孩子本來是一張白紙,你想他以後長成什麼樣的人,你看你在他這張白紙了畫了些什麼。不管是孩子的膽量、膽識、教養還是長大以後的性格脾性都決定於父母的培養 。
孩子膽怯,首先我們要考慮兩個點:1.孩子會在什麼樣的場景下膽怯,是大眾場合說話,演講,表演膽怯還是面對某種特定事物時膽怯(如遇到狗或兇狠的動物時膽怯);2.孩子膽怯時有哪些反應,如緊張,手心冒汗,發抖等。
在這里給出你一點小建議:1.孩子無論是何種狀態下的膽怯,與孩子本來性格是有一定關系,但大部分原因是孩子曾經在面臨一些事物時受到了挫敗感或害怕被批評,擔心做不好,或者怕受到了傷害。孩子之所以表現出膽怯,是一種保護自己的防禦機制。所以先不要從心裡認為孩子膽怯就是不好的事情。
2.針對孩子具體膽怯的事,引導孩子去面對,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一點點去做,例如怕狗,開始讓孩子看狗的圖片,等孩子不害怕了,然後讓距離在十米遠的地方看到狗,過幾天,九米,八米 ,七米...慢慢地直到孩子看見狗,就不那麼膽怯了。如見到生人不說話,或公眾場合不敢說話,就開始先讓她練習先微笑,第二步問好,第三步,說一句話,第四步,說兩句話。逐步引導孩子。記住每一步都要給予孩子鼓勵。
3.多擁抱孩子,多給孩子說積極肯定的話,這樣就等於給孩子心理輸入一個信息,爸爸媽媽都在我背後,我什麼也不怕。這樣漸漸心理就有底氣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一點啟發。
1、首先要鼓勵孩子去做事情,相信孩子能做好。 2、放手讓孩子去做,放下擔心,其實孩子膽怯的心理與家長的擔心分不開的。3、孩子需要自我嘗試,孩子成長需要經受各種煎熬,壓力和焦慮,而父母只能尊重他,讓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去體驗,去經歷。4、父母需要學習,不斷成長自己。
幫助孩子克服膽怯的心理,有多種方式。膽怯時間過長,會對孩子的腎造成傷害,會影響孩子的生長,中醫理論恐傷腎。經常讓孩子大聲的唱歌,朗讀,多參加文體活動,家長多陪著孩子運動,鍛煉孩子的體能,引導孩子多交朋友,都可以提高孩子的膽量。
生活中,我們常會看到這些情況,有些孩子與人交往時落落大方,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在公眾面前表演毫不怯場..有些孩子卻總是扭扭捏捏,總是看起來信心不足呢?早研社我近期就收到了家長這樣的疑問.....
案例分享:
周末社區親子基地活動開放日,媽媽帶著妞妞來參加小兔班的 游戲 。其他小朋友都在盡情地玩要,而妞妞卻站在一旁,小手拉著媽媽的衣角。盡管媽媽再三鼓勵,她還是不肯跟大家一起做 游戲 。親子老師看妞妞沒參與到活動中來,便走向妞妞,剛蹲下要和她說話,她卻慌忙躲到媽媽身後,老師上前牽她的手,她躲得更遠...
為什麼孩子會害羞、膽怯?
1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強烈地依戀父母或其他養育者,當孩子接外部世界時,失去這種依態會使他產生一種不安全感,從而造成孩子膽小。
2
其外部原因還是缺乏必要的交往。除了父母,長輩,他們極少與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要,使孩子交往能力萎縮,怕見生人,怕在眾人面前講話。還有些家長對孩子的保護過多過細,使孩子形成種強烈的依賴心理和被保護意識。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又沒能根據孩子的能力適當「放飛」,結果是孩子離開大人就害怕。
3
家長平時的教育過於嚴厲也會造成孩子但小。例如: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喜歡大吼大叫,甚至是嚴重打罵,這些都容易使幼小的孩子對成年人甚至是對周遭的世界產生恐懼,從而變得越來越膽小。
羞怯是一種情緒,其實每個人都有過羞怯的經歷。
01
創造溫馨家庭環境,鼓勵孩子
創造一個溫馨的家庭氣氛,勇敢的孩子是在鼓勵和肯定中成長起來的。在平時生活中,如果孩子取得了什麼成績,應該及時誇贊他,肯定他,並且鼓勵他表現自我,讓他看到自己的優點。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也不能大吼大叫,而是找到犯錯的根源,與孩子溝通,讓他明白錯在哪兒,以及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同時多帶孩子走向大自然,使孩子敞開胸懷,開拓眼界,從而增加自信心。
02
給孩子一個廣泛的社交群體
多與人接觸,尤其是與同齡小朋友接觸,幫助孩子擴大交往的范圍。比如家長可以帶孩子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踢球、爬山、徒步旅行等等,讓孩子多與外界接觸,可以鍛煉孩子的膽量。如果孩子有某方面興趣特長,也可以參加一些比賽,比如歌唱比賽、朗誦比賽、舞蹈比賽等。通過競賽可以讓孩子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從而敢於在人前表現自我。
03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端正父母的教育態度,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堅強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從思想上認識對孩子的溺愛、嬌寵,只會造成孩子怯儒、任性的性格。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一昧包辦,而要讓他自己想法解決。
04
注重陪伴孩子
父母的愛才是孩子自信的源泉。所有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方式方法不同而已,在早研社我看來,父母的愛,不是給孩子多少物質或者玩具,而是耐心的陪伴。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但凡父母經常陪孩子一起出去遊玩、一起玩 游戲 、一起參加親子課程、以及各種互動的家庭,他們的孩子都比較樂觀自信,各種場合也不會怯場,這就是父母的愛帶來的源泉。
另外呢,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作為孩子的精神榜樣,自己在孩子面前就得展現出自信的一面。父母在孩子面前最需要展示的良好品格就是自信心,自信的父母帶給孩子的是穩定的情緒和安全感。
閑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 游戲 作為復習環節,可重復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置中設置學習休息時間。
迎合對方心理,悅納自我
孩子膽怯,一般都是性格內向所致。
若是孩子性格內向,則不愛多說話,及時說起話來,也從來不敷衍別人,說話常常得罪別人,容易受窘,行動往往不太矯捷。這種孩子意志容易動搖,而且時常一個人在躊躇,喜歡把自己的思慮和情緒掩藏起來。
那我們面對這樣的孩子,應該怎麼做呢,我列出來以下幾點。
1. 要做到尊重對方,理解對方。 性格內向的人一般比較敏感,善於觀察細小實物,喜歡抓住交往中的一些細枝末節,胡亂猜疑,以至產生心理隔閡,但又不直接表露。因此,父母要學會「角色互換」通情達理,尊重孩子,切記簡單粗暴。
2. 盡量多了解孩子,縮短相互間的距離。 父母要以主動的態度去了解孩子,熟悉孩子,並以實際行動去接近孩子,那麼你們之間的心裡距離會逐漸縮短。
3. 以熱情、關切親密的態度,感染、影響、帶動他們。 性格內向的孩子一般不善交談,不愛說話,因此父母要表現得熱情、關切、親密,以消除其疑懼心理和迴避傾向,以主動的啟發、誘導,對其言行多做肯定評價,使其感覺自己有一種「被重視感」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悅納自我
第一,時刻告訴孩子:「你是最棒的」。
告訴孩子:「你是最棒的」,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這樣鼓舞和接受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種事情上才會有勇氣、有力量面對,才會不卑不亢,從容應對。
第二,告訴孩子相信自己的弱點也是可愛的
當孩子受到了嘲笑,不要窘態畢露,無地自容,要立刻承認弱點,這證表明了孩子誠實的性格。
第三,接受不完善的孩子
正如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一樣,也不存在精靈神通的完人。任何人總有其優點和缺點。不要一味地否認孩子的一切行為,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並且接納孩子,自己也要充分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