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年支付牌照有多少家 支付牌照機構有幾家
2021年支付牌照有多少家?根據央行發布的公開消息, 2021 年支付牌照共有 233 家,同時,被注銷的支付牌照有 38 張。支付牌照的全稱為支付業務許可證,發放單位為中國人民銀行,主要用途為對有支付業務的非金融機構進行管理和監督,從 2010 年開始實行。
了解了 2021 年支付牌照有多少家,還可以了解一下第一批擁有支付牌照的公司,共有 27 家,以下是幾家知名度較高的機構介紹。
1、支付寶:公司全稱為支付寶網路技術有效公司,支付牌照將於 2021 年 5 月 2 日到期;
2、銀聯:公司全稱為銀聯商務有限公司,支付牌照將於 2021 年 5 月 2 日到期;
3、資和信:公司全稱為資和信電子支付有限公司,支付牌照將於 2021 年 5 月 2 日到期;
4、財付通:公司全稱為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支付牌照將於 2021 年 5 月 2 日到期;
5、通聯:公司全稱為通聯支付網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支付牌照將於 2021 年 5 月 2 日到期。
2. 第三方支付牌照發放歷史和續展情況盤點
第三方支付牌照發放歷史和續展情況盤點
結合四批次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續展情況和央行的日常監管來看,第三方支付的強監管將成為新常態,而隨著牌照數量持續減少,現存牌照的含金量將持續上升。而隨著消費中移動支付習慣興起,互聯網支付的牌照尤其受到青睞。下面是我整理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發放歷史和續展情況盤點,一起來看看吧。
2017年6月26日,央行公布第四批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決定。
據公告顯示,在本次申請續展的93家非銀行支付機構中,共有84家非銀支付機構的《支付業務許可證》獲批續展至2022年,有9家機構因存在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工作的通知》(銀發〔2015〕358號)第六條規定的不予續展的情形,不予續展。
不予續展機構名單:
普天銀通支付有限公司
安銀信商通電子支付有限公司
北京交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北京中誠信和支付有限公司
山西蘭花商務支付有限公
哈爾濱金聯信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瑞祥資訊服務有限公司
長沙商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樂富支付有限公司
縮減業務范圍機構情況:
公告同時顯示,2家機構(隨行付支付有限公司、山東網上有名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雖然獲得續展但被責令停止部分地區業務。
隨行付支付有限公司的許可業務類型和范圍為互聯網支付、行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除吉林、遼寧、浙江、福建、黑龍江省以外地區)。說明中顯示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2014年銀行卡收單業務專項檢查情況的通報》(銀發〔2014〕267號),責令停止吉林、遼寧(含大連)、浙江(含寧波)、福建、黑龍江等5個省市銀行卡收單業務。
山東網上有名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許可業務類型和范圍為互聯網支付,說明中顯示存在《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支付>續展工作的通知》(銀發〔2015〕358號)第六條規定的不予續展情形,不予續展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北京市、青島市)。
第三方支付牌照發放歷史
央行於2010年6月公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規定從事支付業務需要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也稱《支付業務許可證》。根據業務類型分為銀行卡收單、網路支付和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三大類,其中網路支付又細分為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數字電視支付和固定電話支付。
2011年5月,央行首批頒發包括支付寶、快錢、匯付、拉卡拉、盛付通、銀盛等在內的27張支付業務許可證。隨後,2011年8月、2011年12月、2012年6月和2014年7月,央行又頒發了4批支付業務許可證。此後半年多時間里,央行再未批復一家企業,直到2015年3月再次發牌,單僅發放廣東廣物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一張(開展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
最終,央行總計頒發5批270張支付牌照。此後,央行表態一段時期內原則上不再批設新機構,並將對現有機構的規范引導和風險化解作為工作重點,加強了對支付業務的監管治理力度。
隨著支付牌照不再發放,企業轉向通過並購獲取支付牌照,牌照交易興起;整體市場供不應求,優質牌照價格水漲船高。
第三方支付牌照續展情況
1、首批牌照續展
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牌照於2016年5月到期,持牌機構積極進行續展工作。但官方對首批牌照續展工作相當謹慎,經過3個多月的時間於2016年8月13日才公布續展結果。首批27家支付機構全部得到續展,有效期為5年。
第一批牌照續展中,有15家支付機構主動或被動地調整了支付業務范圍,其中5家支付機構終止固定電話支付業務,3家支付機構終止在部分省份開展銀行卡收單業務。
2、第二批牌照續展
與首批相比,第二批支付牌照的續展工作進展相當迅速。2016年8月30日央行發布第二批12家非銀行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決定的公告。
除去已於2016年1月5日被央行注銷的上海暢購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其餘12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均成功續展,有效期五年。其中兩家支付機構合並,一家業務范圍收窄。
公告顯示兩家支付機構出現調整:山東魯商集團2家支付公司被合並業務,富友集團2家支付機構被合並,富有支付被停止在河南省、浙江省(不含寧波市)、福建省、天津市、江西省、吉林省、湖南省開展銀行卡收單業務。
3、第三批牌照續展
2016年12月20日下午,央行發布第三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續展結果公告。53家機構中,除1家公司不予以續展,2家公司被要求合並外,其餘公司得到續展,有效期為五年。
在本次續展工作中,上海通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因違反《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工作的通知》(銀發〔2015〕385號)第六條規定,不予續展。
此外,央行要求2家公司合並相關業務:
國付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並海南島一卡通支付網路有限公司支付業務,同時增加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海南省、陝西省、雲南省、湖南省、北京市)業務。
上海點佰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並溫州之民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支付業務,同時增加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浙江省、山東省、福建省、廣東省)業務。
合並的主要原因是企業背後的實際控制人有重大聯系。
4、第五批牌照將於2019年7月到期
第五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單於2014年7月16日公布,發證日期為7月8日至10日,也就是說第五批第三方牌照將於2019年7月到期。
第五批牌照共計19家機構,包括廣東8家,北京3家,山東3家,重慶、湖北、廣西、陝西、新疆各1家。本批次中獲得牌照的北京暢捷通支付技術有限公司為外資背景,是央行首次為外資背景的民營機構發放許可證。
本次牌照續展在兩年後進行,具體情況值得期待。
第三方牌照監管趨嚴,牌照含金量持續上升
從2015年開始,央行加強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不僅針對日常經營過程中出現的違規問題開出罰單,更撤銷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支付資質。
2017年以來,第三方支付牌照注銷節奏加快。央行網站顯示,截至目前共注銷12張第三方支付牌照,僅從5月15日到6月6日就有8家支付機構的牌照被注銷。
無論線上線下業務,支付都是完成交易的最後一環,掌握支付牌照掌控了資金流和信息流,以入口優勢整合線上線下數據,打造資產、支付、營銷的閉環,創造自身生態系統。因此,第三支付牌照交易的走熱毫不意外。
結合四批次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續展情況和央行的日常監管來看,同牛科技觀察哨認為第三方支付的強監管將成為新常態,而隨著牌照數量持續減少,現存牌照的含金量將持續上升。而隨著消費中移動支付習慣興起,互聯網支付的牌照尤其受到青睞。
據同牛科技觀察哨不完全統計,具有互聯網支付資質的牌照僅有110張。這110張牌照或由支付寶、財付通、銀聯這樣的巨頭持有,部分已經被美團、京東、國美這樣的電商平台並購,可用於交易的互聯網支付牌照太少,整體市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可以預期,未來支付牌照的交易價格仍將水漲船高。
一、第三方支付總體情況
1.第三方支付總體情況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披露的數據顯示,2011年5月3日央行發放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牌照,截至2017年6月26日,全國共有247張有效支付牌照。從近年來第三方支付牌照發放情況來看,央行批設新牌照速度逐年下降,2013年以後速度明顯下降,2015年3月之後就沒有批設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隨著牌照的下發,支付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時期,但隨之在備付金、清結算、二清、套碼等方面開始陸續暴露問題,監管層也因此開始出手整頓支付行業。浙江易士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因存在大量違規挪用客戶備付金,造成資金鏈斷裂等嚴重問題於2015年8月24日被央行注銷牌照,成首個被注銷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從央行注銷牌照的速度來看,僅2017年5月15日至今共有9家公司被注銷,截至目前,共有13家公司被注銷支付牌照,可見2017年央行清理整頓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力度明顯加大。從注銷的原因來看,主要有業務合並、嚴重違規和主動注銷三類。
另外由於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有效期為5年,近期不少支付牌照面臨續展的問題。截至2017年6月26日,央行共公布了四批185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牌照續展結果,其中有10家支付公司不予續展,其業務類型多為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2.第三方支付公司背景情況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6月26日,在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247家公司中,共有141家是由上市公司直接或間接出資設立,占總數的57%,其中有33家是上市公司直接入股;有37家平台有國資企業直接或間接出資設立(已計入上市背景的公司雖有國資入股但不再計入其中),占總數的15%;另外有部分公司雖不是上市公司或國資企業直接或間接出資設立,但也是各行業巨頭出資設立,如大連萬達集團、三胞集團和海爾集團均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可以看出,大部分第三方支付牌照仍是在上市公司和各行業巨頭手中。據了解,不少上市公司曾發公告擬收購第三方支付公司進軍支付行業,如國美。
另外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銀聯商務持有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最多,銀聯商務通過直接或間接入股的方式控股和參股了11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包括其自身持有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共有12張第三方支付牌照;其次是海航集團,海航集團通過間接入股的方式控股和參股了5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分別是易生支付、新生支付、國付寶、海南一卡通和卡友支付。另外據了解,央行在發布了第三批53家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續展結果中,要求國付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並海南島一卡通支付網路有限公司支付業務。而此前被注銷的浙江盛炬支付技術有限公司和上海華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業務均被海南新生支付和易生支付合並。
二、第三方支付業務范圍情況
根據2010年6月21日央行發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分類,第三方支付業務主要分為網路支付、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和銀行卡收單三類。其中網路支付又包括互聯網支付、行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數字電視支付等。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7年6月26日,擁有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資質的公司最多,有153家;其次是互聯網支付,有109家獲得此類業務資質;有55家公司有銀行卡收單支付資質。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統計,同時具有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互聯網支付、行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四類業務「全牌照」的公司僅有10家,意味著這些公司可開展PC端支付、手機支付和POS收單業務,也可以發行預付卡,牌照價值也相比較高,同時其中6家公司擁有基金銷售支付結算牌照。從這10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背景來看,基本是在阿里、移動、海航等各行業巨頭手中。另外還有14家公司同時具有互聯網支付、行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這三類最有含金量的業務資質。
三、收購第三方支付牌照情況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6月26日,全國共發生36起收購或擬收購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案例。從收購方的背景來看,既有互聯網巨頭如京東,也有傳統企業布局其中如海爾。總體來看,收購方以上市公司為主。筆者認為上市公司收購第三方支付牌照,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央行明確表示原則上短期內不再批設新機構,所以上市公司進軍支付市場只能通過收購方式來獲取;其二,第三方支付牌照含金量相對較高,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和人們支付習慣的改變,第三方支付牌照既可幫助上市公司減少成本壓力,也可以記錄大量用戶消費行為數據,有較高的數據價值,有助於巨頭公司構築各家的閉環生態系統。
從目前公布的收購或擬收購的案例來看,不少公司通過收購第三方支付的母公司或股東的股份進而獲取第三方支付牌照,另外第三方支付牌照價格與業務類型、收購時間和支付公司發展情況有關。從價格來看,擁有互聯網支付和銀行卡收單業務資質的牌照價格最高,並呈逐年上升趨勢,單個業務牌照價值差異較大,發展狀況更好的價值更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資質牌照價格相對較低,價格與業務范圍有關,基本在5000萬元-1億元左右。擁有多個業務資質並且本身業務發展較好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價格更高,如海立美達以約30.39億元收購聯動優勢91.56%股權,新力金融以23.79億元收購海科融通。
四、總結
隨著央行明確表示原則上一段時間內不再批設新機構並逐漸加大整頓力度,存量支付牌照持續減少,第三方支付牌照價值一路水漲船高,各類巨頭爭相高價收購第三方支付牌照入局成常態。但根據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支付綜合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7年第1季度》數據顯示,2017年第1季度支付寶、騰訊金融和銀聯商務三者市場份額總和達到82.52%,二八效應愈發明顯,逐漸形成寡頭壟斷局面,短期內預計這一局面將會持續下去。
;3. 支付寶支付牌照的續展申請獲得通過,有效期到什麼時間
有效期延長到2020年5月份。
從這個消息可以得知,支付寶公司目前在市場上依然占據主要地位,其本身資金鏈非常龐大,而且用戶群體很多,所以在這種市場因素下,自己的支付牌照肯定要申請通過。一旦自己支付牌照沒有申請通過,不僅會對整體經濟循環造成一定影響,而且還會讓支付寶公司面臨關閉業務的危機,這對整個生態經濟也是有不利的影響。
為何移動支付會是未來的趨勢?
首先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智能手機越來越日新月異,功能越來越完善。人們越來越習慣用移動支付來代替金錢貨幣,所以在這種大環境背景下,移動支付會是未來的趨勢。這主要是因為網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開辟出來新的生活領域。在這種大背景下,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其他支付平台,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機會。
4. 易極付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什麼時候到期
第三方支付牌照
有效期是5年,人民銀行已經發了通知,
易極付
的牌照已經
續展
成功了,到期時間是2021年12月21日。
5. 匯付天下支付牌照吊銷了嗎
匯付天下支付牌照沒有被吊銷。央行第一批發的支付牌照是第二年的5月到期,匯付天下是第一批取得牌照的公司,第二年到期,央行會出規定續期的。
一、匯付天下pos機靠譜嗎?
1、匯付天下電簽POS機是正規的產品:其實不用多說,老用戶都知道匯付天下是是國內著名的持牌公司,有國家央行授予頒發的第三方支付牌照,能夠在全國各省市去開展銀行卡收單業務,是合法的委託支付公司,確保使用POS機消費者的資金安全。
2、匯付天電簽POS機的是產品功能:支持銀聯雲閃付、閃付、1000元以下的消費減免至0.38%,無額外秒到費用;使用電子簽名,列印電子票據,交易明細直接保存在終端資料庫,可隨時查詢對賬;可以刷京東白條、花唄、微信,能使用支付寶花唄和白條借款;是無設備連接移動支付結算終端,可獨立刷卡使用,自動選擇真實商戶,不跳碼。
3、匯付天下手續費率:匯付天下電簽POS機支持所有帶銀聯標識卡片刷卡,支持閃付、雲閃付、國家統一資費二維碼掃碼,費率0.38%秒到,刷卡信用卡費率只需0.6%,儲蓄卡0.5%,25元封頂,快速秒到。
二、匯付天下支付牌照成功續展介紹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對27家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續展決定(2021年5月第一批),共有24家通過續展。匯付天下再次成功完成《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續展,業務類型包含互聯網支付、行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等。本次《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後,有效期為五年,截止日期為2026年5月2日。
匯付天下(1806.HK)是中國領先的支付科技公司,基於聚合支付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服務商,以數字化的技術與運營,為各類商戶提供基於聚合支付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並提供數字化時代的支付處理和賬戶結算服務;保護客戶數據資產安全,為客戶持續創造價值。
6. 立刷支付牌照被取消的文件
很高興為您解答:立刷支付牌照被取消答親親這個是正常 ,立刷 POS機 突然取消了保險收費扣款,而且對於首次刷卡要凍結押金的機器,也做出了新的要求,變更了入網流程,需要用戶簽署承諾才可以繼續使用,如果嘉聯續牌不成功,那麼立刷的pos機肯定面臨不能使用的結局。而去年騰付通的支付牌照也是如此,一開始被中止,而後直接被取消了!牌照,俗稱車牌,也指車輛號牌,是分別懸掛在車子前後的板材,通常使用的材質是鋁、鐵皮、塑料或紙質,在上面刻印車子的登記號碼感謝您的耐心等待。你覺得滿意的話。請給個贊
7. 這4張支付牌照被注銷,預付卡機構接連退出
這4張支付牌照被注銷,預付卡機構接連退出
這4張支付牌照被注銷,預付卡機構接連退出,本次注銷的4家支付機構均是成立於2011年的老牌支付機構,此前已經釋放出退出市場的信號。這4張支付牌照被注銷,預付卡機構接連退出。
央行官網更新了支付牌照注銷名單,河北一卡通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上海便利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錦江國際商務有限公司、上海申城通商務有限公司四張支付牌照被正式注銷。
根據支付牌照的具體信息來看,此次注銷的四家支付機構持有的均是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牌照,並且業務范圍為單一省市,支付牌照在2021年12月21日就已經到期。
從央行在2011年發放首批支付牌照至今,支付牌照數量最高時曾達到了271張之多,後來隨著支付行業監管的趨嚴以及行業環境的變化,有不少支付機構的牌照被注銷。在此次注銷名單更新後,累計已有47張支付牌照被注銷,支付牌照數量持續收縮。
在去年12月份央行最新公布的支付牌照續展結果中,人民銀行表示,有5家支付機構未提交續展申請,後續將有序退出支付市場,此次注銷的四張支付牌照便在這5家之中,另外一家未提交續展申請的為廈門易通卡運營有限責任公司。
央行公布51家支付機構續展結果之前,廈門易通卡運營有限責任公司就已經出現在了注銷名單之中,提前釋放出廈門易通卡運營有限責任公司沒有進行支付牌照續展的信號。
除了最近注銷的幾張支付牌照外,還有支付機構正在等待支付牌照的注銷進程,終止支付業務後,距離正式注銷支付牌照的日子也越來越近。
去年9月份,廣西支付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內容顯示其支付業務許可證將在2022年6月26日到期,到期後將不再續展,並對公司預付卡業務進行處置。
可以看到,與幾張支付牌照到期的機構情況不同,廣西支付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在支付牌照未到期的情況下就主動宣布了終止支付業務,這或許與廣西支付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的經營情況不佳有關。
在許多預付卡機構放棄牌照資源的同時,還有預付卡機構在一步步將業務做大。去年7月份,瑞祥商務完成了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更換,業務范圍由原來的江蘇省、安徽省進一步擴大,新增了上海市的業務,在此之前的2018年,瑞祥商務已經有過一次業務范圍的增加。
近年來,預付卡行業的變化有目共睹,成為了頭部玩家的游戲,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兩極分化。一部分預付卡機構面臨著經營上難以盈利的`情況,許多有國資背景的預付卡機構也紛紛放棄支付牌照,另一方面瑞祥商務等頭部玩家通過合並來實現了業務范圍的擴張,保持了良好的發展,這註定是一個少數且優質玩家的市場。
支付牌照數量持續縮量。1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央行官網更新支付牌照注銷名單,河北一卡通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北一卡通」)、上海便利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錦江國際商務有限公司、上海申城通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申城通」)4張支付牌照被正式注銷。
具體來看,本次注銷的4家支付機構均是成立於2011年的老牌支付機構,業務類型均為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牌照,業務范圍即為所在地的單一省市。而相關支付牌照在2021年12月21日已經到期。
本次注銷的4張支付牌照,此前已經釋放出退出市場的信號。在2021年12月央行最新公布的支付牌照續展結果中,有5家支付機構未提交續展申請,其中便包括上述4家支付機構。剩餘機構為廈門易通卡運營有限責任公司,在續展前便已經主動申請注銷。
對於本次4家機構注銷的具體原因,在牌照續展結果和注銷公示中均未做出披露。1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多次聯系河北一卡通等機構了解退出原因和後續處理事宜,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而上海申城通則於2021年12月在官網發布公告指出,因業務轉型需要,已向央行主動申請退出支付業務,並表示將另行公布處置方案。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從整體行業看,僅少部分預付卡經營機構擁有全國經營資質,大部分只擁有地區資質,展業范圍受限加上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提速,原本主打線下預付卡業務的機構亦站在了轉型路口,無法跟上時代變化的機構將只能選擇主動退出。
「受到移動支付的沖擊,不少預付卡機構業務開展並不順利,陷入盈利困局。」博通分析資深分析師王蓬博進一步解釋道,同時由於外部大環境影響,比如營改增等稅制改革的實施,使得預付卡的商務推廣過程受到影響。諸多因素推動下,甚至還有市場機構未能有序做好清退工作,出現跑路、失聯等情況。在引發各類風險事件的同時,也打擊了消費者參與的積極性。
事實上,正如王蓬博所言,預付卡機構近年來成為了支付牌照注銷榜上的「常客」。根據央行官網披露的信息,包括上述4張支付牌照在內,央行累積注銷了47張支付牌照,市場剩餘支付牌照224張。而2021年全年,共計有9張支付機構牌照注銷,且均為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牌照。
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查詢發現,在過往的預付卡機構退出市場時,僅有部分機構對業務終止後的使用、退費等問題做出明確規劃,有些機構則是「一走了之」。「預付卡消費退款難」也遭到了不少消費者投訴。
例如,在本次注銷牌照的機構中,早在2019年便有消費者反映稱,河北一卡通儲值卡無法使用,當前公司官網、客服電話等均已經停擺,自2021年以來多次成為失信被執行人。而在2021年1月,河北一卡通還因存在未按規定辦理相關變更事項、未按規定存放或使用客戶備付金等4項違規,被央行石家莊中心支行罰款33萬元。
另從央行2021年披露的3批牌照續展信息來看,完成續展的支付機構中也包括多家開展預付卡業務的機構。蘇筱芮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預付卡牌照的價值在於預付業務存在持續的市場需求,尤其是零售消費領域,例如美容美發、教育培訓、連鎖健身等。
「但由於預付卡消費風險頻頻發生,近年來,多地收緊對預付卡的監管。從目前趨勢看,後續將會有更多機構選擇注銷預付卡牌照。」蘇筱芮分析認為,但不排除大環境出現變化的狀態下,例如非法發行預付卡或者類似擦邊球產品遭嚴打,或是預付卡探索出新的商業模式,尾部機構退出後,行業格局重新洗牌,屆時預付卡的價值將有所回升。
王蓬博則表示,預付卡類型機構退出市場一定程度上屬於市場自發凈化的行為,但需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利。當前經營狀況良好的預付卡機構都是較早開展數字化轉型的,並以此深度挖掘大客戶的服務需求。這也意味著預付卡機構未來的業務前景主要還是集中在數字化方面,數字化轉型成功的,以及持有重點城市或者全國范圍預付卡支付牌照的機構,可能會擁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1月25日,人民銀行官網信息顯示,已新增河北一卡通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上海便利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錦江國際商務有限公司、上海申城通商務有限公司等4家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注銷信息,累計注銷許可機構已達47家。
據移動支付網了解,上述4家機構以及廈門易通卡運營有限責任公司等在第二次續展時,均未提交《支付業務許可證》有效期續展申請。不同的是,廈門易通卡運營有限責任公司則在續展之前,就已經公布注銷信息。
縱觀全部47張被注銷的《支付業務許可證》,大部分為地方性的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類資質。
一方面,在第三方支付領域,主營業務為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的機構曾經風險頻發。
2017年1月,人民銀行曾集中公布一批預付卡類支付機構挪用佔用客戶備付金的事件,湖南星廣傳媒有限公司、上海暢購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廣東益民旅遊休閑服務有限公司、浙江易士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西安銀信商通電子支付有限公司、安易聯融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廣西支付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等七家機構榜上有名。這些支付機構挪用金額合計接近20億元,造成了重大的社會不良影響,這也直接導致了人民銀行對支付機構備付金進行集中存管。上述機構中的浙江易士、廣東益民、上海暢購、西安銀信商通等,均已被注銷支付牌照。
另一方面,隨著中央八項規定出台,明令嚴禁違反規定收送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和商業預付卡等行為,市場上預付卡團購業務急劇下降。與此同時,移動支付的出現和普及,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同為電子支付的預付卡的沖擊。
隨著合規壓力、政策因素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類支付機構經營每況愈下,地方性機構尤為如此,「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也成了預付卡行業常態。在支付監管趨嚴的趨勢下,人民銀行有意引導清退部分支付機構,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類牌照,首當其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