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計算機常用的信息編碼有哪幾種
計算機常用的編碼有:ASCII碼,漢字編碼等
字元編碼就是以二進制的數字來對應字元集的字元,目前用得最普遍的字元集是ANSI,對應ANSI字元集的二進制編碼就稱為ANSI碼,DOS和Windows系統都使用了ANSI碼,但在系統中使用的字元編碼要經過二進制轉換,稱為系統內碼。
漢字進入計算機的三種途徑:
①機器自動識別漢字:計算機通過「視覺」裝置(光學字元閱讀器或其他),用光電掃描等方法識別漢字。
②通過語音識別輸入:計算機利用人們給它配備的「聽覺器官」,自動辨別漢語語音要素,從不同的音節中找出不同的漢字,或從相同音節中判斷出不同漢字。
③通過漢字編碼輸入:根據一定的編碼方法,由人藉助輸入設備將漢字輸入計算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漢字編碼
㈡ 信息工程專業考研是什麼代號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Engineering)是國家一級學科,專業代碼為0810。下設通信與信息系統(081001)以及信號與信息處理(081002)兩個二級學科。
信息工程專業以信息科學與工程為基礎,以發展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為目標,重點研究、設計、開發和實現電子與通信信息系統。具體包括研究通信、雷達、聲納、航空航天、電子對抗、電子測量等通信與信息系統及信號與信息處理的理論與技術。
㈢ 生活中的數字編碼有哪些
1、郵政編碼
郵政編碼通常是用阿拉伯數字組成,代表投遞郵件的郵局的一種專用代號,也是這個局投遞范圍內的居民和單位通信的代號。
我國的郵政編碼採用四級六位數編碼結構。前兩位數字表示省(直轄市、自治區);前三位數字表示郵區;前四位數字表示縣(市);最後兩位數字表示投遞局(所)。
2、車牌
車輛號牌是分別懸掛在車子前後的板材,通常使用的材質是鋁、鐵皮、塑料或紙質。
車牌是對各車輛的編號與信息登記,其主要作用是通過車牌可以知道該車輛的所屬地區,也可根據車牌查到該車輛的主人以及該車輛的登記信息。
3、居民身份證號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是國家法定的證明公民個人身份的有效證件。
公民身份號碼是特徵組合碼,由十七位數字本體碼和一位校驗碼組成。排列順序從左至右依次為:六位數字地址碼,八位數字出生日期碼,三位數字順序碼和一位數字校驗碼。
4、保質期
食品標簽上保質期的含義是指在標簽上規定的條件下保證食品質量的日期。
數字編碼在生活中的作用:
1、歸檔整理方便,特別在電子管理系統中,可以使用數字編碼更好的區分文檔的存儲區域,在查找時可以通過數字編碼輕而易舉找到。
2、數字編碼更容易進行管理。
3、從數字上能得到詳細的對應信息,使用數字編碼可以更詳細的記載事物發生的時間。
㈣ 信息產業中的TD代號是指什麼
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時分同步的碼分多址技術)。
TD-SCDMA作為中國提出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標准(簡稱3G),自1998年正式向ITU(國際電聯)提交以來,已經歷經十年多的時間,完成了標準的專家組評估、ITU認可並發布、與3GPP(第三代夥伴項目)體系的融合、新技術特性的引入等一系列的國際標准化工作,從而使TD-SCDMA標准成為第一個由中國提出的,以我國知識產權為主的、被國際上廣泛接受和認可的無線通信國際標准。這是我國電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注:3G共有三個國際標准,另外兩個是美國主導的CDMA2000,和歐洲主導的WCDMA.)
TD-SCDMA的發展過程
1998年初,在當時的郵電部科技司的直接領導下,由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組織隊伍在SCDMA技術的基礎上,研究和起草符合IMT-2000要求的我國的TD-SCDMA建議草案。該標准草案以智能天線、同步碼分多址、接力切換、時分雙工為主要特點,於ITU徵集IMT-2000第三代移動通信無線傳輸技術候選方案的截止日1998年6月30日提交到ITU,從而成為IMT-2000的15個候選方案之一。ITU綜合了各評估組的評估結果,在1999年11月赫爾辛基ITU-RTG8/1第18次會議上和2000年5月在伊斯坦布爾的ITU-R全會上,TD-SCDMA被正式接納為CDMATDD制式的方案之一。
CWTS(中國無線通信標准研究組)作為代表中國的區域性標准化組織,從1999年5月加入3GPP以後,經過4個月的充分准備,並與3GPPPCG(項目協調組)、TSG(技術規范組)進行了大量協調工作後,在同年9月向3GPP建議將TD-SCDMA納入3GPP標准規范的工作內容。1999年12月在法國尼斯的3GPP會議上,我國的提案被3GPPTSGRAN(無線接入網)全會所接受,正式確定將TD-SCDMA納入到Release 2000(後拆分為R4和R5)的工作計劃中,並將TD-SCDMA簡稱為LCRTDD(低碼片速率TDD方案)。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經歷了幾十次工作組會議幾百篇提交文稿的討論,在2001年3月棕櫚泉的RAN全會上,隨著包含TD-SCDMA標准在內的3GPPR4版本規范的正式發布,TD-SCDMA在3GPP中的融合工作達到了第一個目標。
至此,TD-SCDMA不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實質上,都已在國際上被廣大運營商、設備製造商所認可和接受,形成了真正的國際標准。
TD-SCDMA標準的現狀
自2001年3月3GPPR4發布後,TD-SCDMA標准規范的實質性工作主要在3GPP體系下完成。在R4標准發布之後的兩年多時間里,大唐與其他眾多的業界運營商、設備製造商一起,又經過無數次會議討論、郵件組討論,通過提交的大量文稿,對TD-SCDMA標准規范的物理層處理、高層協議棧消息、網路和介面信令消息、射頻指標和參數、一致性測試等部分的內容進行了一次次的修訂和完善,使得到目前為止的TD-SCDMAR4規范達到了相當穩定和成熟的程度。
在3GPP的體系框架下,經過融合完善後,由於雙工方式的差別,TD-SCDMA的所有技術特點和優勢得以在空中介面的物理層體現。物理層技術的差別是TD-SCDMA與WCDMA最主要的差別所在。在核心網方面,TD-SCDMA與WCDMA採用完全相同的標准規范,包括核心網與無線接入網之間採用相同的Iu介面;在空中介面高層協議棧上,TD-SCDMA與WCDMA二者也完全相同。這些共同之處保證了兩個系統之間的無縫漫遊、切換、業務支持的一致性、QoS的保證等,也保證了TD-SCDMA和WCDMA在標准技術的後續發展上保持相當的一致性。
2006年1月20日已經被宣布為中國的國家通信標准.(註:說法不確切。1月20日國家信息產業部規定為行業標准,而非國家的通信標准)
TD-SCDMA標準的後續發展
在3G技術和系統蓬勃發展之際,不論是各個設備製造商、運營商,還是各個研究機構、政府、ITU,都已經開始對3G以後的技術發展方向展開研究。在ITU認定的幾個技術發展方向中,包含了智能天線技術和TDD時分雙工技術,認為這兩種技術都是以後技術發展的趨勢,而智能天線和TDD時分雙工這兩項技術,在目前的TD-SCDMA標准體系中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應用,從這一點中,也能夠看到TD-SCDMA標準的技術有相當的發展前途。
另外,在R4之後的3GPP版本發布中,TD-SCDMA標准也不同程度地引入了新的技術特性,用以進一步提高系統的性能,其中主要包括:通過空中介面實現基站之間的同步,作為基站同步的另一個備用方案,尤其適用於緊急情況下對於通信網可靠性的保證;終端定位功能,可以通過智能天線,利用信號到達角對終端用戶位置定位,以便更好地提供基於位置的服務;高速下行分組接入,採用混合自動重傳、自適應調制編碼,實現高速率下行分組業務支持;多天線輸入輸出技術(MIMO),採用基站和終端多天線技術和信號處理,提高無線系統性能;上行增強技術,採用自適應調制和編碼、混合ARQ技術、對專用/共享資源的快速分配以及相應的物理層和高層信令支持的機制,增強上行信道和業務能力。
在政府和運營商的全力支持下,TD-SCDMA產業聯盟和產業鏈已基本建立起來,產品的開發也得到進一步的推動,越來越多的設備製造商紛紛投入到TD-SCDMA產品的開發陣營中來。隨著設備開發、現場試驗的大規模開展,TD-SCDMA標准也必將得到進一步的驗證和加強。
為了加快TD-SCDMA的產業化進程,早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多廠家供貨環境, 2002年10月30日,TD-SCDMA產業聯盟在北京成立。TD-SCDMA產業聯盟的成員企業由最初的7家,發展到目前的30家企業,覆蓋了TD-SCDMA產業鏈從系統、晶元、終端到測試儀表的各個環節。
聯盟性質:
TD-SCDMA產業聯盟是一個由積極投身於TD-SCDMA事業,從事TD-SCDMA標准及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製造、服務的企、事業單位自願組成的社會團體。
聯盟宗旨:
整合及協調產業資源,提升聯盟內移動通信企業的研究開發、生產製造水平,促進TD-SCDMA通信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實現TD-SCDMA在中國及全球通信市場的推廣和應用。
聯盟業務范圍:
TD-SCDMA產業聯盟主要圍繞TD-SCDMA技術進行標準的推進與完善以及產業的管理和協調,促進企業間資源共享和互惠互利,建議政府制定有利於TD-SCDMA發展的重大產業政策,提升聯盟內通信企業的群體競爭力。
TD-SCDMA產業聯盟內部貫徹統一的知識產權管理政策,技術信息和市場資訊高度共享,通過密切的溝通,合理的分工,推動TD-SCDMA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聯盟成員: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
華立集團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聯想(北京)有限公司
深圳市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重慶重郵信科股份有限公司
海信集團有限公司
凱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海天天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展訊通訊(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中創信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眾友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迪比特實業有限公司
UT斯達康公司
英華達(上海)電子有限公司
中山市通宇通訊設備有限公司
青島海爾通信有限公司
上海科泰世紀科技有限公司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TCL集團
廣州市新郵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安德魯電信器材(中國)有限公司
鼎芯通訊(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星河亮點通信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摩比天線技術(深圳)有限公司
銳迪科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漢銘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億陽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長方網路技術有限公司
宇龍計算機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希姆通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龍旗控股有限公司.
中國TD與美、歐切換技術的優缺點
優點
1.頻譜利用率高 TD一個載頻 1.6M W一個載頻 10M
2.對功控要求低 TD 0~200MZ W 1500MZ (註:但功控速率很慢)
3.採用了智能天線和聯合檢測 引入了所謂的空中分級,但效果如何,還待驗證 (註:智能天線目前無法使用)
4.避免了呼吸效應 TD不同業務對覆蓋區域的大小影響較小,易於網路規劃
缺點:
1.同步要求高 TD[1]需要GPS同步,同步的准確程度影響整個系統是否正常工作
2.碼資源受限 TD 只有16個碼,遠遠少於業務需求所需要的碼數量
3.干擾問題 上下行、本小區、鄰小區都可能存在干擾
4.移動速度慢 TD 120KM/H W 500KM/H
5.接力切換實測的掉線率與硬切換相當
㈤ 信息編碼的過程是什麼
在通信理論中,編碼是對原始信息符號按一定的數學規則所進行的變換。使編碼的目的是要使信息能夠在保證一定質量的條件下盡可能迅速地傳輸至信宿。在通信中一般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在不失真或允許一定程度失真的條件下,如何用盡可能少的符號來傳遞信息,這是信源編碼問題;其次是在信道存在干擾的情況下,如何增加信號的抗干擾能力,同時又使信息傳輸率最大,這是信道編碼問題。信源編碼定理(申農第一定理)給出了解決前一個問題的可能性,並同時給出了一種編碼方法;有噪信道編碼定理(申農第二定理)指出存在著這樣的編碼,它可使傳輸的錯誤概率接近於信道的容量,從而給出了解決後一問題的可能性。因此,在通信中使用編碼手段可以使失真和信道干擾的影響達到最小,同時能以接近信道容量的信息傳輸率來傳送信息。
功能
1.鑒別 編碼是鑒別信息分類對象的唯一標識。
2.分類 當分類對象按一定屬性分類時,對每一類別設計一個編碼
信息編碼
信息編碼
,這時編碼可以作為區分對象類別的標識。這種標識要求結構清晰,毫不含糊。
3.排序 由於編碼所有的符號都具有一定的順序,因而可以方便地按此順序進行排序。
4.專用含義 由於某種需要,當採用一些專用符號代表特定事物或概念時,編碼就提供一定的專用含義,如某些分類對象的技術參數、性能指標等。
目的
信息編碼的目的在於為計算機中的數據與實際處理的信息之間建立聯系,提高信息處理的效率。
基本原則
信息編碼的基本原則是在邏輯上要滿足使用者的要求,又要適合於處理的需要;
結構易於理解和掌握;
要有廣泛的適用性,易於擴充。
代碼類型
一般應有的代碼有兩類,一類是有意義的代碼,即賦予代碼一定的實際意義,便於分類處理;一類是無意義的代碼,僅僅是賦予信息元素唯一的代號,便於對信息的操作。常用的代碼類型有:
(1)順序碼,即接信息元素的順序依次編碼;
(2)區間碼,即用一代碼區間代表某一信息組;
(3)記憶碼,即能幫助聯想記憶的代碼。
信息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因而編碼的方案也非常多。例如:我國制定的包括一、二級漢字和常用符號的圖形字元代碼(GB 5007-85),日文、韓文等其他文字與符號的「大5碼」(BIG 5),英文字元的「ASCII碼」(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
系統設計
1、確定系統目標:根據系統的總目標確定PDM系統的信息內容,對企業與產品相關的數據與信息進行全面調查;分析各類信息的性質、特徵;優化和重組信息分類;統一定義信息名稱,提供系統設計數據。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信息:物料、設計文件(方案、計算書等)、工藝文件(工藝路線、工藝過程卡片等)、產品圖紙、更改單等。
2、數據調查分析:
初步調查:初步調查是對企業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包括企業生產計劃、生產類型、產品品種、產量、設備、工藝、生產能力、質量、成本、產品的穩定性、產品的發展趨勢、庫存、銷售和服務情況等。
現狀調查:根據初步調查所確定的信息范圍對企業現行的信息分類、編碼情況和產品結構數據等進行深入的調查,收集全部應有單據、報表、台帳明細表、各類文件等。
《信息編碼》
《信息編碼》
特徵分析:對收集到的信息採用特徵表的方法進行特徵分析,對需要統一名稱的或多名稱的事物或概念、數據項和數據元統一定義。
3、確定清單:初步整理收集來的信息,列出清單或名稱表,並盡可能使用文字、數字的代碼進行描述。
4、制定編碼規則 每個信息均應有獨立的代碼,信息代碼一般是由分類碼和識別碼組成的復合碼。分類碼是表示信息類別的代碼,識別碼是表示信息特徵(如結構形狀、材料、工藝等)的代碼。
信息分類編碼系統的結構一般採用十進分類法系統。十進分類法系統中,層次是以樹的結構形式表示,各碼位數字的位置依前一位而定,並用0~9數字表示,每個碼位表達一個固定的含義。
為了保證代碼正確的輸入,對較長的代碼和那些關鍵性的代碼,應加校驗碼,以檢查其輸入、傳輸等操作而產生的錯誤。
不同類別的信息可以有不同的編碼規則,對同一類信息採用等長編碼。
5、建立編碼系統:選用實際應用中已經成熟的編碼系統,盡量採用企業已存在的各種不同內容的信息代碼(物料代碼、產品代碼和工裝代碼等),予以試套、調整和修改以變為本企業的信息編碼系統。
6、驗證:編碼系統形成後,應對編碼系統進行試套驗證、修改和補充,以確保編碼系統的可靠性及適用性。
7、發布實施:全部分類系統、編碼系統和各種代碼應按企業標准
8、結論
產品信息編碼是離散型製造企業實施信息化的基礎工作,它是實施PDM的前提,更是實施ERP的必要條件,對一個集團企業,如果其子公司業務相關聯,不管是單地點或是多地點公司,都應當採用統一的編碼體系。科學設計一套編碼體系是保障PDM/ERP成功的關鍵,在進行編碼體系設計時,應當要有標准化人員、產品設計人員、采購人員、生產管理人員等人的共同參與,充分考慮好各獨立子系統的需求,同時,更要考慮好各子系統編碼的集成,以免產生新的系統孤島。
㈥ 計算機常用的信息編碼有哪幾種
信息編碼(InformationCoding)是為了方便信息的存儲、檢索和使用,在進行信息處理時賦予信息元素以代碼的過程。即用不同的代碼與各種信息中的基本單位組成部分建立一一對應的關系。信息編碼必須標准、系統化,設計合理的編碼系統是關系信息管理系統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一般應有的代碼有兩類,一類是有意義的代碼,即賦予代碼一定的實際意義,便於分類處理;一類是無意義的代碼,僅僅是賦予信息元素唯一的代號,便於對信息的操作。常用的代碼類型有:
(1)順序碼,即接信息元素的順序依次編碼;
(2)區間碼,即用一代碼區間代表某一信息組;
(3)記憶碼,即能幫助聯想記憶的代碼。
信息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因而編碼的方案也非常多。例如:我國制定的包括一、二級漢字和常用符號的圖形字元代碼(GB5007-85),日文、韓文等其他文字與符號的「大5碼」(BIG5),英文字元的「ASCII碼」()。
㈦ 有哪些用數字編碼來表示信息的現象
1)電話的區號010表示北京地區
2)身份證號居民身份證的號碼是按照國家的標准編制的,由18位組成:前六位為行政區劃代碼,第七至第十四位為出生日期碼,第15至17位為順序碼,第18位為校驗碼。作為尾號的校驗碼,是由號碼編制單位按統一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如果某人的尾號是0-9,都不會出現X,但如果尾號是10,那麼就得用X來代替,因為如果用10做尾號,那麼此人的身份證就變成了19位,而19位的號碼違反了國家標准,並且我國的計算機應用系統也不承認19位的身份證號碼。Ⅹ是羅馬數字的10,用X來代替10,可以保證公民的身份證符合國家標准。
但是我國的居民身份證在升位後,一些人的尾號變成了X,這部分人在工作生活中,例如去銀行存取錢、去汽車公司租賃汽車或者報名參加考試等等過程中,往往不被檢驗者理解,認為是假身份證,這樣的誤會給很多人的生活帶來不便。公安局的同志希望領到X身份證的同志正確理解這個數字的含義,查驗身份證的機關和單位更應該清楚這一點。 碼34表示安徽
3)郵政編碼
郵政編碼的含義是:郵政編碼全都是六位數,每一個地方的郵政編碼都不一樣。郵政編碼的一二位代表省份或直轄市。第三四位代表地、市、州。第五六位代表一個縣.一個鎮或者一個居住的小區。
郵政編碼是代表投送郵件的郵局(所)的一種專用代號。也是這個局(所)投送范圍內的居民與單位的通信代號。郵政編碼由6位阿拉伯數字組成,如529000。它的前兩位數表示廣東省(自治區、直轄市);第三位數表示郵區代號(江門);第四位數表示市(縣)的編號;最後兩位代表郵件投遞局、所。郵政編碼529000表示的是——廣東省江門市的投遞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