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文中的信息是什麼
公文中的信息主要是指政務信息,是政務活動中反映政務工作及其相關事物的情報、情況、資料、數據、圖表、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等的總稱,主要是以各級各部門的工作簡報、門戶網站、內部參閱等作為刊載平台的。
『貳』 政府機關的信息寫作和新聞簡訊有什麼區別嗎
信息和新聞稿是常用的兩種文體,很多人由於不了解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經常把新聞稿當成信息稿投到上級辦公室,或者把信息稿當成新聞稿投到報社,以致稿件
1、從標題上來看,信息的標題都是單標題,標題非常死板直觀;新聞的標題有多行標題(包括眉題、正題、副題),兩行標題(包括虛體、實體,也就是眉題+正題或正題+副題),單行標題三種形式,標題非常活潑,如"強化管理
強化檢查 強化處罰
**市國稅局以票管稅堵塞稅收'暗流'"採用的是兩行標題,即"眉題+正題"的方式,能夠吸引讀者的眼睛。信息稿件的標題要用簡稱,如"XX市局",新聞標題則不能省略應有的部分,至少要寫成"**市國稅局"。
2、從結構上來說,信息由導語和主體構成,或者開門見山,直接由主體構成。範文一,就是由主體直接構成,主體採用並列式結構,如"一是強化發票發行、發售手續管理,落實崗位監督……二是……六……"。範文二,是一篇新聞稿,由導語、背景、主體、結尾構成,且一般包括五要素,即何時、何地、何事、何因、何果,也就是"五個W"(Who什麼人,what 什麼事, when 什麼時間, Where 什麼地點,Why為什麼)。如導語"**市國稅局充分發揮以票管稅的功能,通過對發票嚴格的管理,有效地堵塞了稅收中的"暗流",2004年共查補稅款2437.65萬元,罰款624.28萬元,加收滯納金1萬元。"背景是"該局針對以往普通發票管理中存在的底子不清、責任不明、管理混亂的現狀",後面的部分就是新聞的主體和結尾。
3、從形式上來說,新聞表現的形式比較活潑,沒有固定的形式,而信息則相對固定規范,一般採用的方式是"一是……二是……三是……"等等。
4、新聞講究的是用事實說話,如這篇稿件的取得的效果是"2004年,該局共組織打擊行動66次,出動檢查人員1460餘人次,車輛480餘台次,清查印刷廠450家,查獲無證印刷廠3家,查出違法發票261份,涉及偷稅金額262萬元,使發票管理及填開步入了正軌。"而信息稿件則沒有這方面的要求,只要把措施列舉出來即可。
5、信息與新聞稿件最大的區別是:信息稿件有超前性,只要經黨組會或局務會決定的事情,就可以向省局或市局辦公室報送,而新聞稿件要求非常嚴格,一定是對已經發生的事實進行報道,這一點一定要牢記。
如果我們區別了新聞和信息稿件的寫作特點和要求,並按照各種刊物的特色投稿的話,上稿率就會直線上升,因為任何編輯都視稿件的質量為自己的"生命"。
『叄』 簡報與報告的區別
1、意思不同
報告:按照上級部署或工作計劃,每完成一項任務,一般都要向上級寫報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況、工作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後工作設想等,以取得上級領導部門的指導。
簡報:簡報是傳遞某方面信息的簡短的內部小報。是具有匯報性、交流性和指導性特點的簡短、靈活、快捷的書面形式。
2、特點不同
報告:內容的匯報性、語言的陳述性、行文的單向性、成文的事後性、雙向的溝通性。
簡報:內容專業性強、篇幅特別簡短、限於內部交流。
3、類別不同
報告:例行報告(日報、周報、旬報、月報、季報、年報等)、綜合報告、專題報告。按形式職能來分的話,一般為合同範本、領導講話、會議發言、述職報告、心得體會、競聘演講、禮儀致詞、入黨申請、法律文書、計劃規劃等。
簡報:按時間分,有定期的簡報、不定期的簡報,按性質分,有工作簡報、生產簡報、學習簡報、會議簡報,按內容,有綜合反映情況的簡報和反映特定情況的專題簡報。
『肆』 怎樣寫信息、簡報,兩者有何區別
一,信息實際上是一種"內部新聞",它與新聞相比,只是受眾不同。其中信息主要面向機關企事業單位,受眾為領導同志和管理人員;新聞面向社會公開發表,受眾為人民大眾。同一篇材料,如果公開發表在報刊上,就稱為新聞,如果刊登在內部簡報上,就稱為信息。
1,如何撰寫信息
(1)首先要收集素材。信息素材來源主要有幾個渠道:網路渠道;調研渠道;會議渠道;公文渠道;信訪渠道;新聞渠道等。
(2)其次要善於選題。選題要從領導的角度上來研究。領導活動主要包括調研、決策、控制、落實、反饋等過程。把握了領導活動的規律,就把握了信息工作的脈搏。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來選題。一是關註上級想知道而還不知道且應該知道的題材,決策前提供參謀性、建議性信息;二是決策實施中及時反饋階段性的落實情況和家長學生教師的反映,以便及時採取措施糾正偏差,保證決策的實施;
(3)是工作完成後要認真總結上報工作成效和工作經驗,並根據存在問題提出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的建議。信息題材有時需要「小題大作」、以小見大;有時需要「大題小作」,把題材放在全局的背景中來看這件事的意義或影響。選題中要善於比較分析。比較是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在縱向、橫向的比較中找出其特點,在比較中發現最有價值的信息點。
二、簡報是各行政機關之間用來下情上報、上情下達和互通情況、交流信息的一個文種,是信息類公文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種。它是一種機關文書。
1,簡報的格式結構
簡報的種類盡管很多,但其結構卻不無共同之處,一般都包括報頭、標題、正文和報尾四個部分。有些還由編者配加按語,成為五個組成部分。
簡報一般都有固定的報頭,包括簡報的名稱、期號、編發單位和發行日期。
(1)簡報名稱印在簡報第一頁上方的正中處,為了醒目起見,字型大小易大,盡可能用套紅印刷。
(2)期號位置在簡報名稱的正下方,一般按年度依次排列期號,有的還可以標出累計的總期號。屬於 「增刊」的期號,要單獨編排,不能與「正刊」期號混編。
(3)編發單位,應標明全稱,位置在期號的左下方。
(4)發行日期,以領導簽發日期為准,應標明具體的年、月、日,位置在期號的右下方。
報頭部分與標題和正文之間,一般都用一條粗線攔開。有些簡報根據需要,還應標明密級,如 「內部參閱」、「秘密」、「機密」、「絕密」等,位置在簡報名稱的左上方。
報尾部分應包括簡報的報、送、發單位。報,指簡報呈報的上級單位,送,指簡報送往的同級單位或不相隸屬的單位,發,指簡報發放的下級單位。如果簡報的報、送、發單位是固定的,而又要臨時增加發放單位,一般還應註明 「本期增發×××(單位)」。報尾還應包括本期簡報的印刷份數,以便於管理、查對。報尾部分印在簡報末頁的下端。
2、簡報的寫作要求
(1)抓准問題,有的放矢。簡報應該圍繞本單位的實際,反映那些最重要、最典型、最新鮮、最為群眾關心、最需要引起注意的問題。一是圍繞領導決策,抓 「超前型」問題。
(2)材料准確,內容真實。簡報作為加強領導和推動工作的重要工具,內容必須保證絕對真實、准確。否則,就會造成不良後果。簡報一是要准確。不允許對那些心理活動、環境、氣氛等無形的事實搞 「合理想像」。
(3)簡明扼要,一目瞭然。簡報的寫作必須注意做到簡短、明快,用盡可能少的文字說清楚必須說明的問題。一是注意主題集中,一稿一事,不貪大求全。
(4)講究時效,反映迅速。簡報是單位領導對一些問題做出決策的參考依據之一,也是單位推動工作的一個重要手段。簡報的功能,決定了簡報的編者必須講求時效。
(5)內容實在,不空洞。簡報的寫作既不同於文字作品,也不同於評論文章。
三,信息和簡報的區別
1,信息的一般寫法:在安排信息結構時,應該把最重要的,最新鮮,最需要了解的信息放在最前面,開門見山地以簡練的文字敘述主要事實,表達重要觀點,然後按照事實材料的重要程度,輕重,及先後有序排列。也就是先講概述,再講細節:先講主體,再講陪襯,先講過程。
寫信息要注意先寫事因,事因發生的地點和時間,最詳細報道事件發生的原因及影響。以及落實的情況以及信息通報是的狀況和結果。
2,簡報一般要求內容要簡要。文字要簡練,簡報的篇幅一般較短,一般是幾十字,最多不超過1000左右。簡報可分綜合性簡報,專題簡報,會議簡報和內參性簡報。
3,現在寫信息基本是以簡報的形式的,因為寫信息比較復雜。
4,如果說簡報和信息有所不同的話,簡報是信息的載體,簡報是信息的集中,一期簡報可以刊發一條信息,也可以刊發若干條信息。或者可以說,
5,簡報是更加全面和條理化的信息。總之,「新、准、簡、快、全」是簡報和信息的共有特徵,這也就是我認為簡報和信息相同的原因。
6.簡報是正式文件,信息不是,
7,用簡報是可以公開的,用信息不能公開,只能內部了解的,在行政機構,信息一般是提供給上級部門參考用的 ,強調一點,簡報是正式的文件,因此是公開的.簡報可長可短.
信息不是正式文件,因而一般是不公開發布的,信息的內容一般是簡短的.把情況說明即可,不要求分析.
『伍』 簡報與信息的區別是什麼
簡報
—、概說
(一)含義。
簡報是傳遞某方面信息的簡短的內部小報。是具有匯報性、交流性和指導性的簡短、靈活、快捷的簡報又稱「動態」、「簡訊」、「要情」、「摘報」、「工作通訊」、「情況反映」、「情況交流」、「內部參考」等。也可以說,簡報就是簡要的調查報告,簡要的情況報告,簡要的工作報告,簡要的消息報道等。它具有簡、精、快、新、實、活和連續性等特點。
常見的簡報有三種:一是會議簡報,主要反映會議交流、進展情況;二是情況簡報,反映人們關注的問題,供機關領導參考;三是工作簡報,報告重大問題的處理情況以及工作動態、經驗或問題等。
簡報不是一種文章的體裁。因為一份簡報,可能只登一篇文章,也可能登幾篇文章。這些文章,可能是報告、專題經驗總結、講話、消息等,故此,把簡報說成一種獨立的文體,或只說是報告,是不妥當的。
簡報不是一種刊物。因為有些簡報可裝訂成一本,像一般「刊物」,更多的是只有一兩張紙,幾個版面,像一份報紙。更重要的是簡報具有一般報紙的新聞特點,特別是要求有很強的時效性。而刊物的時效性則遠不及報紙。故此,簡報不是「刊」,而是「報」,說它是刊物,不如說是「小報」更恰切些。
綜觀各種工作簡報、會議簡報、動態簡報,再拿這些簡報同一般的報紙、刊物相對照,可以得出這樣的看法:簡報不再單純是下級向上級匯報工作的簡要書面報告,不能看作是一種獨立文體,也不是一種刊物,而是一種專業性強的簡短的內部小報。
(二)特點。
簡報具有一般報紙新聞性的特點,這是共性;它又有本身的特點,主要是:
1.內容專業性強。公開的報紙,一般是綜合性的,內容廣泛,各方面的新聞都有,政治經濟文化、工農商各行各業、城市鄉村、國內國外的新聞等;除了新聞,還有文藝作品。這樣,它就能滿足各階層讀者的需要,有宣傳政策、溝通信息、傳播知識和陶冶性情等多方面的作用。簡報就有所不同,它一般由有關單位、部門主辦,專業性十分明顯。如《人口普查簡報》《計劃生育簡報》、《水利工程簡報》、《招生簡報》等等,分別由主辦單位組織專人撰寫,傳遞該項工作的各種信息,包括情況、經驗、問題和對策等,一般性的東西少說,無關的東西不說,專業性的東西多說。這樣,對一般讀者來說,能使他們了解工作的進展情況,增強責任感。對領導機關來說,「各級領導接到這樣的簡報,掌握了情況,有問題就有辦法處置了。」
2.篇幅特別簡短。雖然所有報紙篇幅都有限,文章都較簡短,但比較起來,公開的大報,一般都有4版,有4萬多字;地方小報,每期也有2萬多字,簡報姓「簡」。簡,是它區別於其它報刊的最顯著的特點。一期簡報甚至只登一篇文章,幾段信息,或一期幾篇文章,總共一兩千字,長的也不過三五千字,讀者可以用很短的時間把它讀完,適應現代快節奏工作的需要。簡報的語言必須簡明精煉。
3.限於內部交流。一般報紙面向全社會,內容是公開的,沒有保密價值,讀者越多越好,正因為如此,它除了新聞性外,還要求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簡報則不同,它一般在編報機關管轄范圍內各單位之間交流,不宜甚至不能公開傳播,特別是涉外機關和專政機關主辦的簡報更是如此。有的簡報,往往是專給某一級領導人看的,有一定的保密要求,不能任意擴大閱讀范圍。
(三)分類
簡報的種類,按時間分,有定期的簡報、不定期的簡報;按性質分,有工作簡報、生產簡報、學習簡報、會議簡報;按內容,有綜合反映情況的簡報和反映特定情況的專題簡報。
1.日常工作簡報又稱業務簡報。這是一種反映本地區、本系統、本部門日常工作或問題的經常性簡報。它包含的內容較廣,工作情況、成績問題、經驗教訓、表揚批評,對上級某些政策或指示執行的步驟,措施都可以反映。它常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出現,在一定范圍內發行。
2.中心工作簡報又稱專題簡報,它是一種階段性的簡報。它往往是針對機關工作中某一時期的中心工作、某項中心任務辦的簡報,中心工作完成,簡報也就停辦了。
3.會議簡報是會議期間反映會議情況的簡報,它是一種臨時性的簡報,內容包括會議中的情況、發言及會議決定等。規模較大、時間較長的會議常要編發多期簡報,以起到及時交流情況,推動會議的作用。小型會議一般是一會一期簡報,常常在會議結束後,寫一期較全面的總結性的情況反映。
4.動態簡報,包括情況動態和思想動態。這類簡報的時效性、機密性較強,要求迅速編發,發送范圍有一定限制,在某一個時期、某一階段要保密。
二、寫法
(一)報頭
1.簡報名稱一般用套紅印刷的大號字體。如有特殊內容而又不必另出一期簡報時,就在名稱或期數下面註明「增刊」或「XX專刊」字樣。秘密等級寫在左上角,也有的寫「內部文件」或「內部資料,注意保存」等字樣。
2.期號,可寫在名稱下一行,用括弧括上。
3.編印單位。
4.印發日期寫在與編印單位平行的右側。
再下面,用一道橫線將報頭與報核隔開。
(二)報核
報核,即簡報所刊的一篇或幾篇文章。簡報的寫法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它的形式也較靈活。大多數是消息,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果和穿插在敘述中的背景材料。除了消息,還有別的文體,所以,不是每篇簡報都有這幾項內容。
1.簡報的標題類似新聞的標題,要揭示主題,簡短醒目。
2.導語通常用簡明的一句話或一段話概括全文的主旨或主要內容,給讀者一個總的印象。導語的寫法多種多樣,有提問式、結論式、描寫式、敘述式等。導語一般要交待清楚誰(某人或某單位),什麼時間,干什麼(事件),結果怎樣等內容。
3.主體用足夠的、典型的、有說服力的材料,把導語的內容加以具體化。
4.結尾或指明事情發展趨勢,或提出希望及今後打算。如果主體部分已經把事情說清楚,那就不必再加尾巴了。
5.背景:即對人物、事件起作用的環境條件和歷史情況。背景可以穿插在各個部分。
(三)報尾
在簡報最後一頁下部,用一橫線與報核隔開,橫線下左邊寫明發送范圍,在平行的右側寫明印刷份數。
信息是什麼?
有一位專家說,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這好像是什麼都沒說廢話,又好像已經說全了。除此以外,我們對信息又能說點什麼呢?
信息既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這話有理。反過來說,信息既是物質,又是精神,似乎也對。
從物質的角度看,信息是物質的屬性,是在被作用物體上反映出來的作用物體的特性,它是事物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中介。
從人的角度而言,信息只有被人"發現",只有當事物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所傳達的意義進入人的視野時,信息對人才是有意義的,這時的信息是被人為地賦於了精神意義的東西,具有明顯的精神屬性。也只有這樣的信息對人而言才是存在的。在此之外是否還存在純客觀的信息,是值得懷疑的。
在生物學、化學研究中也有動物、植物甚至無機物間存在信息作用的說法,但那是從事研究的人所"認為"的,事實上,那是相互直接作用的結果,還是通過信息中介引起的?是讓人生疑的,這其中是否存在信息這個東西,是一個非常可疑的論斷!